2005年7月24日

生態神學(下)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5/07/24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林懷特(Lynn-White)於1967年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我們生態危機之歷史根源”( Science 155: 1203-1207)。該篇文章引發了許多相關學者非常熱烈的辯論。

珊米列(H.-Paul-Santmire)探討教會歷史中基督教神學對生態神學的各種不同影響。在The-Travail-of-Nature:-The-Ambiguous-Ecological-Promise-of-Christian-Theology一書中他將神學分成三個隱喻:

高昇隱喻( Metaphor-of-Ascent):人類要不斷的超越物質世界的限制而達到超然屬靈的境界。這種神學的最佳代表乃是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把屬物質的視為次等的或是低等的創造,也是靈魂的監獄。得救乃是靈魂脫離物質的羈絆達到純境的靈界。

豐饒隱喻( Metaphor-of-Fecundity):人類要不斷的超越物質世界的限制而達到超然屬靈的境界,然後再從該屬靈境界的眼光返回欣賞珍惜並看顧這個物質世界。這個神學的最佳代表乃是聖法蘭西斯(St.-Francis-of-Assisi),他珍愛上帝所創造的一切,甚至向小鳥講道,鼓勵小鳥要稱頌上帝,他也為動物祝福。

應許地隱喻(Metaphor-of-Promised-Land):人類就像以色列人一樣,被上帝拯救脫離埃及為奴之地,進入上帝所賜的迦南美地。我們在上帝所賜流奶與蜜的迦南美地中享受上帝所賜的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的許多恩典。我們須要好好的珍惜並照顧這個迦南美地。土地所出產的除了供應我們生活所須,我們也要照顧孤兒寡婦以及出外客旅。我們必須讓工人與動物休息,土地也須要有休耕的時間。

從上述三個隱喻我們可以看出兩種互相對立的主題:

靈命主題(Spiritual-Motif):強調上帝的超然靈性(Transcendence-of-God),人類被上帝賦予上帝的形像(Imago-Dei),因此也具有此超然的靈性。所有不具超然靈性的物界只是提供給靈性一個暫居的所在,並無永恆的價值。

生態主題( Ecological-Motif):強調上帝的內住關係(Immanence-of-God),上帝創造萬物成為一個互相關連(Interconnectedness)的動態平衡體系(Dynamic-Homeostatic-System)。人類被賦予的乃是好好效法上帝的榜樣來供應並照顧這個生態體系,成為良善又忠心的管家。

當我們對生態的巧妙平衡關係越明白,越會讚嘆上帝創造的奇妙,也越會謙卑的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忠心、良善、見識、儆醒的好管家。在政治權利、科技發展、經濟成長、社會公義、以及生態平衡之間,尋到一條可以讓這個地球成為我們永遠安樂家園的出路。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