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0日

初信造就班 6-10 教會歷史

重洗派(門諾會,瑞士兄弟會)

重洗派源於瑞士,瞬間會蔓延到許多國家。他們會被稱為重洗派是因他們反對嬰兒洗禮,故信徒必須要再施洗一次才可加入教會。表面上他們是因為實施重新洗禮,而被稱為重洗派,實際上他們是反對政教合一的制度而獨立出來的信徒。
政 教合一的起源是因君士坦丁時代許多蠻族不清楚福音本質,就集體歸主,以致造成把世界帶入教會。復原派也有很多集體歸主的情況;只要市議會決定參加改教行 動,就可以把全城改為復原派。表面上,天主教儀式改了,但是信徒的生活未見改善。許多人濫用「因信稱義」,而過著放肆的生活。當改教運動擴大之後,他們認 為改教運動沒有達到「恢復初期教會」的地步,因此堅持教會必須完完全全回到使徒時代教會的信仰及生活。他們主張政教必須分開,這與天主教與早期信義宗政府 管理教會與加爾文宗教會影響政府的教義不合,重洗派規定基督徒不可服公職、不可當兵、不可起誓,也不可在法庭訴訟。
  早期重洗派沒有嚴謹組織,會員中對聖經的解釋也較自由,常把社會主義(例如凡物公用)與啟示的異象結合,在嚴謹教義的復原派眼中,重洗派的神秘主義,唯理主義並主觀認定聖經的啟示,使各大改教領袖深惡痛絕。
   重洗派初期又可分為寂靜派與革命派,寂靜派主張真實的虔誠是心靈裡面的平安,他們消極抵抗政教合一的勢力,例如不當兵等,革命派則公然廢除教會與國家, 由聖徒起而代之管理地上的國度。另外,革命派的首腦閔次爾更主張推翻現存的社會制度,並主張不敬虔的人如同迦南人一樣,應殺無赦。閔次爾實為農民暴動的最 大領導者,無怪乎路德催促諸王,平定這些叛徒。
  閔次爾闖禍之後,重洗派分崩離析,1536年,門諾西門斯出來挽救重洗運動,他是一個愛好和平反對狂熱的領袖,他用25年的光陰周遊在荷蘭、德國西北部,對沮喪的重洗派信徒勉勵,重新將他們組織起來,名叫門諾會。

門諾會遵行以下教條
(1) 以個人歸正,成人受洗為得救標誌
(2) 否認原罪或遺傳的罪,故拒絕嬰兒洗
(3) 不準武裝、作官、起誓、報仇及參加屬世的娛樂
(4) 在一切的事上服從長官,只要不違背良心及上帝的道
(5) 否認國家治理教會
(6) 實行嚴厲監視教友生活
(7) 遵照約翰福音13章,主為門徒洗腳及要求彼此相愛的教導
(8) 減低聖禮的價值,對基督道成肉身持近乎神體一位的觀念
1625年之後,門諾會散佈在英格蘭,與英格蘭的公理派密不可分。門諾會在
台灣也有蹤跡(花蓮門諾醫院)。


  而凡物公用的教義在瑞士地區形成了特別的社區,稱為瑞士兄弟會。


浸信會


浸 信會始於17世紀。一位英國政教分離教義的公理派牧師斯彌特在阿姆斯特丹接觸了門諾派信徒,他選擇了門諾派的原則而成立浸禮派教會。在荷蘭的浸信會同意加 爾文預定教義的一派稱之為正常浸禮派,反對則稱普通浸禮派。浸禮派從荷蘭、英國傳至美國及歐洲各地。1658年浸禮派在倫敦的薩浮宮(Savoy Palace)舉行大會,他們將加爾文派的威思敏斯特信條幾乎納入他們的信條中。
  19世紀末,一位偉大的佈道家司布真,就是浸禮派的牧師,他除了反對嬰兒洗之外,本身就是道地的加爾文派教師。


亞米紐斯主義


  荷蘭於1609年獨立,以加爾文主義為國教,但是有些牧師以亞米紐斯為首反對加爾文教義中的預定論。他們認為加爾文預定的觀念使上帝背負人類罪惡的責任,又否定了人的自由意志。亞米紐斯列出五條思想以反抗加爾文教義。
(1) 揀選是有條件的,與上帝預知誰要信主,且堅守到底的條件不可分開。(加爾文認為上帝的揀選是無條件的,全憑上帝的旨意)
(2) 基督為萬人死,而非僅為蒙揀選的人死。但不是人人都可領受救贖,惟有相信的人才可蒙恩惠。
(3) 人並未完全敗壞,故在靈性重生方面可以上帝同工。加爾文則認為人是完全敗壞了。
(4) 上帝的救恩對已蒙揀選的人不是就不再拒絕了,對被定罪的人,也不是不可挽回的,這點與加爾文完全相反。
(5) 在恩典中的人仍有墮落的可能,反對加爾文「一次在恩典之中,就常在恩典之中」的道理。
1618-1619年,加爾文派否定亞米紐斯的見解,並將其信徒逐出教會。亞米紐斯的理念在英國產生極大的影響。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採納了亞米紐斯主義,成為衛斯理循道派的信條。


英國循道會與衛斯理公會


循道會是近期宗教改革運動最後一個大浪。時代背景是18世紀時,英國成了日不落王國,工業革命使原來的農業社會與組織瓦解。大城市建立起來了,財富卻集中在少數人身上。大多數人卻感到了極度的貧乏痛苦。這種社會變遷,英國國家教會(聖公會)無法提供信徒的宗教需要。
   循道會創辦人約翰衛斯理原是聖公會牧師,在1738年因聖靈感動,領悟「聖經所講聖潔」的道理,隨即展開傳福音的行動,1739年起,他對廣大的礦工、 貧民區、工廠、監獄等群眾傳福音,群眾受感動排山倒海而來。此一運動激起了聖公會激烈的反對、毀謗,甚至不願約翰衛斯理到教堂講道。為照顧信徒,原本不願 脫離聖公會的衛斯理很自然的成立了循道會,以滿足信徒的需求。
  循道宗的佈道與與建堂工作持續擴展,由英格蘭而至愛爾蘭,再傳到美國。美國獨立戰爭開戰1784年美國循道宗的教會不得不與母會切斷關係,只好成立美國循道主義宗教會,教會命名為循道監督會。
  循道會曾有幾次分裂事件,1828年因會友代表權之爭議,導致部分信徒另組美普會,1844年因黑奴問題而南北分裂,南方叫監理會,北方叫美以美會。1939年再度召開大會,三大宗派再度聯合,即是衛理公會。

安息日會


安息日會在教義上非常保守傳講基督再來的信息,他們在1845年曾舉辦大會,宣示禁戒肉食與菸酒,在醫療及福利工作上則是慷慨捐贈。他們遵守星期六為安息日會故又稱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台北的台安醫院即屬安息日會。

普世教協(WCC)


教派如此的多,合一的心志一直放在許多牧長心中,一些跨宗派的牧長於1925年及1937年舉行了「生命與事奉會議」討論了教會對社會應有的關懷行動。1927年與1937年又舉行了信仰與教制世界會議,討論不同宗派與教會行政的問題。
1948年成立的「普世基督教協會」,便是將這兩次的世界會議之決定事項付諸實行,普世教協陸續開過幾次大會,每次開會都有不同意見,但大家仍決定聯合在一起,隨著時代的演進,謀求更進一步的合一。願主祝福祂的教會。


一些異端之教會

摩門教:摩門教將摩門經與聖經視為同等重要,創辦人約翰斯密特倡導一夫多妻 制,為反對暴民所殺。後來楊百翰加入這個教會,將教徒遷往鹽湖城。

基督教科學會:由艾迪夫人於1866年創立,強調”所有的和諧行動便是神”這個顯然不合乎聖經。但有一份報紙卻非常有名: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為讀者提供中性客觀的報導。

耶和華見證人:這個宗派不信三位一體,不信耶穌的神性,不信基督的復活與再來, 只相信舊約。也反對為國家當兵及對國旗敬禮。


結語

在 緩緩的時間河流裏,我們看到上帝的大能在較弱的人中興起了大作為。在教會史我們雖然看到人的軟弱,也看見福音未曾間斷被傳開。從聖經中我們清楚知道,世界 與教會都要受審判。基督徒們仍需努力明瞭上帝的旨意,完成上帝對我們的託付,直等到教會的頭,也是大元帥基督再來的一刻。在那一瞬間,我們也許才能完全明 瞭,在教會歷史中令人痛心的事件,竟也是祂救贖計畫的一部份。

回到目錄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