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1日

不要告別!?

告別,很困難嗎?面對離別的情緒是什麼呢?

真正的問題是,面對一段需要分開的關係,原本的依附關係被改變時,哪個情緒是什麼?

我想到楊乃文的 <不要告別>,這首歌是大陸的超載樂團主唱高旗所做的詞曲。因為是搖滾樂團做的歌,所以不能強求有 holy 的感覺,比較多的是成人的筆觸。不過,卻也蠻貼近離別的情緒。

  點燃這支香煙,讓光亮爆炸這黑夜,寂靜世界不發一言。
  我的手在觸摸著,從高處墜落的感覺,可心仍在向上飛躍。

  籠罩我、保護我,帶我攀躍最高的峰巔,也許天堂就在你撫摸的瞬間。

  黑夜在纏綿,風聲已靜,為你的狂野,溶化血液。
  在黑夜和黎明的分界,別把我心帶走,別讓這夢溜走,不要告別。

如同一句老話,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離別" 總是要面對的,但是要如何告別呢?這事總要面對的,就讓光亮爆炸這黑夜,劃破寂靜,或許得到的是那高處墜落的感覺... 心裡渴望著能再一次的機會,一定要別離?一定要現在別離?一定要面對?可以再一次籠罩我、保護我,帶我攀躍最高的峰巔,或許那裡就是天堂... 這樣沸騰的情緒,淹沒了他的心。所以,他只能最後說:不要告別。

這個星期三,是我與晶晶牧師、心怡姐姐在龍安國小二年十班這學期最後一次的進班,而下學期由於我們服事的調整,可能我們都沒有辦法再進班了。這次的告別讓晶晶牧師煩惱了很久,她不知道該如何做才不會發生上學期我們的 say goodbye後,孩子們哭成一片的情況。

在 這次的備課中,本來晶晶牧師打算說,我們就淡化處理、不要告別,只說:這是我們這學期最後一次的進班。我說:那假如他們問下學期我們還會來嗎?怎麼辦?這 些小孩這麼聰明。晶晶牧師反問我們,假如小朋友這樣問我們要怎麼回答。我說:因為我們有其他重要的事... 恩,誠實!但想必孩子們會哭的更傷心。其實我那時候想到一首歌的歌詞,王菲的 <紅豆>:相聚離開總有時候,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但是,也不可能跟小二的小朋友說:你們要知道,相聚離開總有時候,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更 何況,林夕很會寫詞,這句歌詞的下一句是說:可是我有時候,寧願選擇留戀不放手,等到風景都看透,也許你會陪我看細水長流。

大人都這樣了,有時候寧願選擇留戀不放手,也許還有轉機,也許等到風景都看透,也許你.... 紅豆這首歌的詞是在說,都還沒等到紅豆熬成紅豆湯,可以一起分享,會更明白箇中滋味,就必須離別了... 但我們似乎一定得面對離別,總是會有遺憾,更可能還會有些期待,對彼此的期待。無論如何,當需要離別時,我們必須告別!

感 謝上帝,我覺得這次的事件是上帝藉著這些孩子來教導我們這些大人們,特別是我,如何告別。上星期我們就告知導師與志工隊的家長們,我們下學期沒有辦法繼 續。班導師就告知這些孩子們,讓孩子們有心理準備。因此他們知道這是我們最後一次的進班,他們製作了禮物送給我們。一個一起備課的家長寫信給我說:" 那天,她的孩子一早起床就睡眼惺忪就說:今天是晶晶阿姨他們最後一次進班了,她一反平時的起床氣,快速的更衣盥洗,因為她想要寫信給你們。聽她這麼一說, 自己的眼眶竟然紅了起來,問她會不會哭,她說:不會,因為去和平教會就可以見到他們了呀!" 我看到,我的眼框也紅了,原來最堅強的是孩子。

很特別地,這個告別是有個特別的關 係在。人會來來去去,一定會離開。但在基督裡,似乎有個盼望,以後無論是他們來和平教會,或著找到天家去,我們都還是擁有這個關係。這次在龍安的告別,每 個孩子都是充滿笑容的,也許是因為我們送了聖誕禮物;但我知道更重要的是因上帝送了我們禮物,在至高之處的榮耀成為地上的平安。

星期四,我去參加安得烈小組的分享會,這個分享會的目的是讓組員與牧者有溝通的機會,釐清一些運作上的疑問。蔡牧師的話說的很清楚,就像光亮爆炸這黑夜,寂靜世界不發一言... 結束後,我與羅鎧、晶晶牧師在辦公室有個分享。心情很複雜,這是一個選擇,我到底真正在意的是什麼?是什麼攔阻了我?困擾了我?我的恩賜也成為我的十字架?

離開前,羅鎧跟我說:我會為你禱告,特別是那個破裂的關係?我說:跟誰的破裂關係?他說:就是你現在陪伴的福音朋友。原來,我把這樣的轉變看成關係的 "破裂"。原來我不會處理離別,我也不懂得告別。我就好像把自己陷在 <不要告別>、<紅豆> 的歌詞中。那個從高處墜落的感覺,還沒一起享用紅豆湯的滋味,就要處理離別。

發現掙扎點是上帝對我特別的憐憫,謝謝羅鎧。也感謝上帝,在前一天先藉由孩子們教導我,生命中另一種關係的告別。

我在想耶穌最後要離開世上,離開他所愛的門徒時,他的心情是什麼?他該做什麼,如何告別?
路加福音 24:50-53 節:耶穌領他們到伯大尼的對面,就舉手給他們祝福。正祝福的時候,他就離開他們,被帶到天上去了。他們就拜他,大大地歡喜,回耶路撒冷去,常在殿裡稱頌神。
耶穌做了什麼?耶穌為他們祝福。神所賜的福不叫人憂慮,而這正是他們需要的。

他們做了什麼?敬拜,歡喜,回去,稱頌。這樣的生命陪伴生命出來的果效是如此不同,這樣的生命是到老都不偏左右的。

明豪
2007.12.21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