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0日

看潘霍華的團契生活 -- 李晶晶 牧師

寫作於2007.12.30
作者:李晶晶牧師

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德國神學家,生於1906年2月4日德國布列斯勞(Breslau),一生充滿對信仰的反省,他將牧師、教師、學者三重身分融合為一,立志成為一個「追隨基督」的人。

生處於希特勒時期,潘霍華深感希特勒思想違反基督信仰,種族主義及極權主義亦將造成禍害,他見於當時教會採取沈默,認為這不是上帝的旨意,遂戮力以行動反對德國納粹政權對德國本土及猶太人的傷害;不僅運用國際上的關係,幫助猶太人逃離德國,也暗中參與反對希特勒的行動與刺殺希特勒的計畫,1943年終因計畫失敗被逮捕,1945年在浮生堡(Flossenburg)集中營被處絞刑,死時年僅39歲。臨刑前他對獄友說的最後一句話:「這是盡頭了,對我卻是生命的開始。」

潘霍華曾有機會逃離這苦難,但他卻選擇與同胞同舟共濟:1939年他曾赴美躲避納粹政權的壓迫,紐約協和神學院也決定留他在美任教,但他卻力排眾議,決心返回德國。因為他認為「假如此時我不分擔同胞的苦難,我將無權參與戰後德國基督徒生活的重建。」這似乎也意味著他對「團契生活」的信仰與實踐。

1934年當他發現,對教會大聲疾呼、傳講及時悔改的信息,並不能改變局勢,也無法引起更多人關心猶太人受迫害的狀況,他選擇與有猶太血統的朋友站在一起「退到曠野」,到倫敦的德國人教會,在流亡海外的同胞中從事半年的牧會工作。他曾寫信給卡爾巴特說到「也許這是該暫時退到曠野,從事最單純的牧會關懷工作的時刻了。」

1935年潘霍華得到一個機會,成為認信教會的神學教育者,他把這群年輕人組織成一個緊密的共同生活與修道的團體,稱他們為「兄弟」,把在芬根瓦德(Finkenwalde)的傳道人訓練班稱為「兄弟之家」。這些年輕的傳道人為了信仰的緣故,放棄國家教會裡有保障的職位,選擇了在認信教會裡的服事之路。他們一樣選擇一條較孤單的路,在一個時代的狂潮中,不隨波逐流。因此潘霍華認為在此之際他們對團契生活的需求「他們必須到任何一個需要他們的地方去,不管放棄多少教牧人員應得的利益,甚至失去任何財源或其他的支持。他們將在他們所服事的地方,得到自己的兄弟會所給予的支持和團契的關懷。」

芬根瓦德「兄弟之家」的成員在此與潘霍華建立了深厚的兄弟情誼。他們一起在由農舍改建的校舍中的生活,在物質缺乏與教會黨派鬥爭中,努力建立有規律的靈修,集中精神學習神學課題。每天相聚、一起唱詩、禱告,一個禮拜利用一個晚上關懷與討論時事。他們相聚在一起,在團體生活中學習著孤獨的能力與團契。

這樣的生活讓他們當中有些人在戰後留在東德,有些人到了西德,分別在重建教會與人心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有東德的柏林主教胥恩黑爾(Albrecht Schoenherr)與「獄中書簡」的主要通信對象貝特格(Eberhard Bethge)。這個團契即使在1937年芬根瓦德被警方關閉之後,仍然沒有失去它的向心力。甚至在潘霍華死後,這個團契還是一直存在著,團契的成員也成為後來整理與出版潘霍華遺著的主力。

1938年,潘霍華將這「兄弟之家」的經驗寫下來(日後被出版《團契生活》)。文中他寫下了他與學生們所從事的共同生活實驗的反省:討論關於一個被基督所呼召的人所形成的、緊密的、有使命感的共同生活團體的運作。在新教的傳統中,這種類似天主教修會的共同生活靈修操練的實驗是罕見的。

潘霍華的「團契生活」不是一個群體性的聚會、不是一個理想的實踐,他認為在這樣一個團體裡生活,首先需要的不是群體性,而是先養成獨處的能力,他說明:「不能夠獨處的人,千萬不可加入一個共同生活的團體。他會傷了自己,也會傷害團體。當上帝呼召你的時候,在上帝面前,你是孤單的,你也要孤單地來接受這樣的呼召,你要孤單地背起十字架,孤單地禱告與戰鬥,你也將在上帝的旨意下,孤單地面對死亡。」「你不可能逃避,因為上帝親自將你分別出來。若你不能夠獨處就是拒絕基督的呼召,就不可能在一個被呼召的團體裡找到一席之地。」(與主密契)

相對的,他也說沒有辦法過團體生活的人,沒有資格選擇孤獨,因為就是在審判台前,一個信仰者仍是整個追隨基督的團體中的一員。他引用路德的話:「就是在死亡時,我都不是單獨一人,當我受苦,整個教會與我一起受苦。」

潘霍華在芬根瓦德兄弟之家的團契生活實踐中,辨明一個信仰者在孤獨與團體性生活的意義。

孤獨的狀態,可能是隔絕與疏離、完全無法與他人會遇的狀態,但是潘霍華與兄弟之家的學生們來看,孤獨卻可能是一種深遂的靈性經驗:人在孤獨中成為禱者,與上帝會遇,人在孤獨中可能會鍛鍊出一個堅強的、真實的自我,可以勝過試探。

在芬根瓦德所形成的「團契」,讓潘霍華雖在異鄉,整個心還是在德國。但當他在紐約需要作決定的過程中,已經沒有弟兄之家的晚間時事討論分享會時,他必須自己一人去判斷,去行動。在孤獨中,他到教堂去參加聚會,並且禱告著:「上帝啊!接下來的幾個禮拜,請讓我看清楚未來的路,也求你讓我繼續在禱告中與我的弟兄們成為一個團契!」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