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崇拜(網路同步直播)

第一堂 08:30(華語),第二堂 10:00(台語), 第三堂 11:30(敬拜讚美)

與主密契 ─ 禱告會

教會禱告會(週四 19:30)、早禱會(週五 8:40)

2008年2月26日

路加傳道會 2月 代禱信

中華牙醫服務團
史瓦濟蘭短宣隊招募醫務人員



  2006年暑假的醫療宣教隊,適時地帶給當地百姓很多醫療服務,新教會被當地居民認同,並且有很大的發展。
  今年2008年,教會負責人林伯伯再次邀請我們暑假舊地同遊,一方面再次帶給當地居民醫療上的幫助,並要親身體驗教會發展後的成果!


日期:2008年8月23(週六)~30日(週日)

費用預估:NT$55,000元,含二天一夜旅遊。

招募人員:牙醫3位,兒科1-2位,家醫科1-2位,皮膚科1位,藥劑師1-2位,護理師3位,牙科助理3位(以上以基督徒優先),團牧1位(免團費)。

因名額有限,以舊同工優先採用,新同工需參加面試、行前禱告會及說明會。

聯絡人:謝禮興醫師02-2733-1306



台神 2月份禱告信

隨著一月中課程及期末考的結束,全校師生開始放寒假。請繼續為師生寒假中的實

習、講台信息預備、家庭生活、出入平安等代禱。隨著陽明山花季的開始,校園中的山

櫻花也盛開了,竭誠歡迎弟兄姐妹來台神校園賞花。我們將安排同工為弟兄姐妹介紹導

覽。請與企劃室同工聯絡,電話:28822370*238。

 

    二月ㄧ日(星期五)在台北東門教會舉辦的馬偕特別講座順利進行,來自德國的講

員古倫神父以『靈修與現代生活』及『教會領導與社會參與』為題分享,深獲參與聽眾

的熱烈回應。共有二百三十位牧長及弟兄姐妹參加。

 

    台神出版社於去年正式成立,並出版了『駭人經文』一書。後續將有ㄧ系列的出版

計劃以提昇學校的學術研究及教學水準。為此,本校急需一位特約的執行編輯同工。歡

迎弟兄姐妹推薦,若有合適的人選,請與本校企畫室連絡。

 

    面對全球化的發展,本校師資及學生的來源也邁向國際化。為了讓在更多國家的教

會能關心了解本校的現況,將出刊英文版的院訊。若您有親友居住在海外,需要英文版

的院訊,請與院長室同工洽詢。洽詢電話:28822370*284。

 

    神學系下學期的課程也開始招生了,下學期分別在雙連、東門、濟南、大安、基隆

、淡水、台中民族路等教會開課。二月十八日晚上在東門教會舉行開學禮拜,二月十九

日正式上課。歡迎弟兄姐妹踴躍報名參加。

 

 

    新春恭喜

    以馬內利                   

台神 1月份禱告信

新年快樂!懇求上帝在新的一年賜下平安與祝福,讓我們經歷更多祂奇妙的作為。

特別面對重要的立委與總統選舉,我們要擺上更多的禱告,懇求上帝賜下智慧,讓台灣

的人民可以選出更合神心意的國家領導人。

 

    本校基督教關顧與協談碩士班將於十二月十五日假台北東門教會舉辦『家庭會談技

巧』講座,邀請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導系助理教授李岳庭博士主講,課程內容包括家庭系

統概論、家庭會談技巧、會談技巧演練。有四十位各教派教會牧長及弟兄姐妹參與。面

對快速變遷的社會,我們將在新年度持續舉辦相關的研習,裝備參與服事的牧長或弟兄

姐妹能適當的來處理社區居民或會友的需求。

 

    在聖誕節期中,各中會議長及代表也到校探訪在本校就學中該中會的子弟。本校也

安排老師陪同接待餐敘。各中會代表除了關心學生的學習及生活,也分別致贈聖誕禮金

給同學。

 

    去年度本校與南與北出版社聯合出版德國古倫神父的暢銷著作,『活像耶穌』、『 天

天經歷復活喜悅』、『領導就是喚醒生命』、『十誡允諾的生命自由』,深獲好評與迴響。

鑒於古倫神父本身豐富的領導、靈修與諮商經驗,我們將於一月底邀請他來台舉辦講座

。講座日期是二月ㄧ日(星期五), 地點在台北東門教會,兩場講座的講題為『靈修與

現代生活』及『教會領導與社會參與』。歡迎弟兄姐妹報名參加。

 

    本學期的課程將於一月中結束,請為同學期末考的預備及期末作業的順利完成代禱

。新的學期將有幾位宣教士加入教學的陣容,請為新學期課程的教學代禱。

 

    隨著寒假的即將來臨,各教會團契會安排不同的活動,歡迎來台神一遊。我們將安

排同工為弟兄姐妹介紹導覽。請與企劃室同工聯絡,電話:28822370*238。

 

    以馬內利                                

新眼光電子報174期

·s²´¥ú¹qµø¥x¡ü¾\Ū³ø¡ü­q¾\¡þ°h­q                                   ­Y¬OµLªk³sµ²½Ð«ö¦¹

µo¥Z®É¶¡¡G¨C¶g¤@µo¥Z

²Ä174´Á 

¡mªª¦Ï¤H¤â¤ã¡n ¡m·s²´¥ú®ø®§¡n ¡m·s²´¥ú¯S³ø¡n
¡m¦nª«±M°Ï¡n ¡m¦uÅ@¤Ñ¨Ï»{Äm±M°Ï¡n ¡m·s²´¥ú¹qµø¥x¸`¥Øªí¡n0218~0224¤U¸ü
 
¶Ç©Ó228¢w°f­·¦æ¸}
§õ§µ©¾ªª®v¡]¥x«n¯«¾Ç°|¦Ñ®v¡^

²M±á°_¨Óªº²Ä¤@¥ó¨Æ¸g±`¬O¶R¶ºÄ{¡C®ÕªùªºªF¥_Ãä©M¦è«nÃä¦U¦³¤@®a¦­À\©±¡A¤Ñ§N­·¤j®É¡A²ßºD´Â¦è«n¦Ó¦æ¡A¦]¬°¥ý­I­·¦A¶¶­·¡A¤ñ¸û¤£Ä±±o§N¡F¥X¤Ó¶§«h¤Ï¤§¡A³o¬O¥Í²zªº¤ÏÀ³¡C¤HÁ`¬O¿ï¾Ü¤ñ¸ûµÎ¾A¥i¦æªº¸ô®|¡AµM¦Ó¡A³Ìªñ¦³¤@¸s¤H«o°f¦V¾Þ§@¡C

2008¦~ªº2¤ë6¤é¬O¹A¾ä·s¦~ªº°£¤i©]¡A¥þ¥xÆWÅ¢¸n¦b¤¤°êªº§N®ð¹Î¤¤¡A ¦h¼Æ¥xÆW¤H¥Á³ò¶¦b·Å·xªº¤õÁçÃä¦Y¦~©]¶º¡A«o¦³¤Q´X¦ì¨Ó¦Û¥þ®q¦U¦aªº«C¦~¤H¡A¯¸¦b¥xÆW³Ì«nºÝªºÃZÆq»ó¿O¶ð¤U¡A³»µÛ´H§N¨ë°©ªº¸¨¤s­·¡A®ÔŪ¿O¶ð«Å¨¥¡A«Å§i¡u°f­·«e¶i¡A·R¥xÆW¡v¡C¹j¤Ñ¤j¦~ªì¤@¡A¥L­Ì¥¿¦¡®i¶}21¤Ñªº©º³~¡A¬O©µÄò4¦~«eªº¤âÅ@¥xÆWªº©Ó¿Õ¡AÄ~Äò¥H¦æ°Ê¨Óªí¹F·R¶m¤g¡A·R¥xÆWªº¤ß§Ó¡A¹w­p¦b°ê¼Ü¤é228 ©è¹F¥x¥_¥«ªº¤¤¤s¨¬²y³õ§¹¦¨¨¬¯k¥xÆWªº¦æ°Ê¡C

«e¦~ªº¤K¤E¤ë´Á¶¡©M¯«¾Ç°|ªº´X¦ì¦P¨Æ²á¨ì228¨Æ¥ó¡A¤j®a³£¦³¦@¦Pªº¬Ýªk¡A·í¥N­«­nªºÄ³ÃD¬O¦p¦ó¶Ç©Ó¥Lªº¥v¹ê©M·N¸q¡A©ó¬O¬Û¬ù¼¶¼g½×¤å¨ÃÁܽЬÛÃö¾ÇªÌ¬°¤å½s¿è¦¨¡u¯«¾Ç»P±Ð·|¡vªº±M¥Z¡C®Ú¾Ú¦h¦ì¾ÇªÌªº¬Ýªk¡A228 ªº¯u¬Û¨´¤µ¤´°±¯d¦b¦U»¡¦U¸Üªº¶¥¬q¡A¤£¦Pªº¥ß³õ¦³¤£¦Pªº¸àÄÀ¡A¥v¹êªº§e²{®£©ÈÁÙ­n¤@¬q«Üªøªº®É¶¡¡A¦ý³o­Ó¼¹µõ±Ú¸sªº±O±þ¨Æ¥ó¡A«o¬O¥xÆW¤H¥Á¦@¦Pªºµh¡A¥LÁô®I¦bªÀ·|ªº²`³B¡A¤£©w®Éªºµo¯f¡Aªýê³o¥Í©R¦@®¼ªº°·±dµo®i¡C

¦~»´¤@¥N¹ï¡u228¡vªº»{ª¾®e©ö¨ü¨ì°õ¬FªÌ¡B´CÅé©M¶gÃ䤣¦P·NÃÑ«¬ºAªÀ¸sªº¼vÅT¡F¦Ó¦³¤£¦Pªº¸ÑŪ¡A§ó¦³³¡¤À¤Hµø¨ä¬°ªÀ·|ªºª§ºÝ¡A¿ï¾Ü©¿²¤¡FµM¦Ó¡A³o¨Ç³£¤£¬O¡u228¡v¶Ç©Óªº³Ì¤j»Ùê¡C±q¦Ñ¤@½úªº¥xÆW¤H¥Áªº¸gÅç¥i¥H±o¤§¡A¤H­Ì¤£½Í¡u228¡v¬O¦]¬°®£Äß¡A¦Ó®£Äß­l¥Íªº¬O«ë¡A«ë¬OªG¹ê¡A¬OªÀ¸sªº¼¹µõ¡A¾É­P¥Í©R¦@¦PÅéªø¤[ªº¯fµh¡C¡u228¡vªº®£Ä߬O¥xÆW³o¶ô¤g¦a©M¤H¥Áªº¯f·½¡A»Ý­nÂåªv¥L¡A®Ú¾Ú¸t¸gªº±Ð¾É¡A·R¬O³Ì¦nªº¹ïµ¦¡A¡u·R¸Ì¨S¦³Äß©È¡F·R¬J§¹¥þ´N§âÄß©È°£¥h¡v(¬ù¤@4:18a)¡C©Ò¥H¡A·R¥xÆW¡A·R³o¶ô¤g¦aªº©Ò¦³¤H¥Á¡B¨Æª«¡A¬OÂåªv¡u228¡v¶Ëµhªº¨}ÃÄ¡C

§Ú­ÌªY¨£·s¤@¥N¥xÆW¤H¥H¦æ°Êªí¹F¡u·R¥xÆW¡vªº¨M¤ß¡C¬°¤F·R¡A¥L­Ì°f­·¦æ¨Æ¡A¿ï¾ÜÁ}¨¯´H§N¡A©ñ±ó¦wí»P·Å·x¡F¿ï¾Ü¬°²z·Q¥X¨«¡A¬ð¯}³òÄlªº¨î¬ù¡F¿ï¾Ü¡u¤Ö¼Æ¡B¦wÀR¡v¡Aºzµø¡u¸s²³¡B³Ù¼M¡v¡C¬Ý¨ì³o¼Ëªº«C¦~¤H¡A¯u¥O¤H³¶ÅD¨Ã¥Ñ°J§o³Û¡u¤Ö¦~£°¡I¥[ªo¡I¡v

GO
 

      ¡m·s²´¥ú®ø®§¡n  

¡m¦nª«±M°Ï¡n 

²{¥N¥x»yĶ¥»¸t¸g

¥­¸Ë280¤¸
ºë¸Ë400¤¸

¾ú¸g±Nªñ¤Ü¤T¦~®É¶¡Â½Ä¶¤u§@ªº¡m·s¬ù¸t¸g¡A²{¥N¥x»yĶ¥»¡n¡A¤w©ó¤@¤ë©³¥¿¦¡µo¦æ¡I³o·sĶ¥»¸t¸gªº¥D­n¯S¦â¡A¦b©ó±N¸t¸g­ì¤åªº·N«ä²M·¡¤S§¹¾ã¦a½Ķ¥X¨Ó¡AµÛ­«·N«äªº¶Ç¹F¡Aªí¥Ü¤W«Ò»P§Ú»¡¦P¼Ëªº¸Ü¡A¨Ï¥Î§Ú­Ìªº«U»y©M¤f­µ»P§Ú­Ì¥æ½Í¡C¸t¸g¤½·|Á`·F¨Æ¿à«T©úªª®vªí¥Ü¡G¡u§Ú­Ì²`²`ı±o¡A­n¥Î¥xÆW¥»¦aªºªªªÌ¡A½Ķµ¹²{¥N¥xÆW¤H³£Å¥±oÀ´ªº¸t¸g¡C¡v¡u¦­´Á¥Ø¤£ÃѤBªºªø¦Ñ±Ð·|«H®{¡A¶È¥Î¤@¶gªº®É¶¡«K¬ÝÀ´26­Ó¦r¥À®Ñ¼gªºÃ¹°¨¦r¡A¬Û«H²{¥N¤H¥u­n¤@¤Ñªº®É¶¡¾Ç²ß¡A´N¥i¥H¾\Ū¡C¡v¿àªª®v¬ß±æ¡A³o¥»²{¥N¥x»yĶ¥»¸t¸g¡A¥i¥H­«¾ãªø¦Ñ±Ð·|«H®{¹ï¥x»y¨Ï¥Îªº¤é±`­·®ð¡A§_«h¥x»yªº¬ü»P¥¿½TÀ³¥Î¡A±N·|®ø¥¢¬pºÉ¡C

§Ú­nÁʶR 
¥­¸Ë¥»¡@ºë¸Ë¥»

·s²´¥úÀW¹D²§°Ê³qª¾¢w¢w
¡]¥x¤¤¿¤¡^¦è®ü©¤ 90¡÷107   ¤j ¤Ù 99¡÷90
¤@¡B¥[®³¤jªª®v°Ñ³X·s²´¥ú

¨Ó¦Û¥[®³¤j·Å­ôµØ¥xÆW°ò·þªø¦Ñ±Ð·|¤ý¶i°]ªª®v¡A»P·Å­ôµØ½Ã´µ±Ó¤¤·|ijªø¶À¹©²±ªª®v¤@¦æ¤H¡A¤é«e¦Ü·s²´¥ú¹qµø¥x«ô³X¡A³o¬O¥xÆW¦æ¤Q¦h¤Ñ¤¤ªº¨ä¤¤¤@¯¸¡A¨â¦ìªª®v¹ï¹qµø¥x©Ò°µªº´CÅéºÖ­µ¨Æ¤u²`ªíÃÙ¦P¡A¥ç¦P¤ß¦X·N´Á±æ¦¹¨Æ¤u¯à±NºÖ­µ¼s¶Ç¡A¥´¯}±Ð·|»PªÀ·|ªºÃ¿ÆX¡AÅý¤H­Ì¦³¾÷·|±µÄ²«H¥õ¡C

ªª®v»P¦P¤u­Ì°ÑÆ[Äá¼v´×¡A¨Ã¤F¸Ñ¥Ø«e¹qµø¥xªº¹B§@¼Ò¦¡¡A¨â¦ì¹Å»«¤]¼Ö·N´£¨Ñ·í¦a¬ÛÃö¼v­µ¸ê°T¡AÅý·s²´¥ú¹qµø¥xªº¸`¥Ø§ó¦h¤¸¡C

¤G¡B228©M¥­¬ö©À¤é¦U¦a¬ö©À¬¡°Ê

¥Ñ¤G¤G¤K¨Æ¥ó¬ö©À°òª÷·|©Ò¥D¿ìªº¬ö©À¨t¦C¬¡°Ê¡A±N©ó¥»¶g¤T¶}¶]¡A­º¥ý©ó27¡B28¡]¤T¡B¥|¡^¨â¤é¡A©ó¥_°ª¨â¿¤¥«Á|¿ì3³õ¤j«¬¬ö©À¬¡°Ê¡A¥]¬A27¤é±ß¶¡©ó¥x¥_¥«228¬ö©À¤½¶éÁ|¿ìªº¡uÀë¥ú¬èºÖ±ß·|¡v¡F¤G¤G¤K·í¤Ñ¤U¤È13:30©ó¬ö©À¸O«e¼s³õÁ|¦æ¡y¥xÆW¯¸¥X¨Ó¡Ð228¤¤¼Ï¬ö©À»ö¦¡¡z¡F¤U¤È16:00©ó¥x¥_¤¤¤s¨¬²y³õÁ|¿ì¡u¤½¯q©M¥­­µ¼Ö·|¡v¡F¥x¥_¿¤¥Á¼s³õ¥ç¦³¡u°O¾Ð¡B§Æ±æ¡B·Rªº228¬ö©À¬¡°Ê¡v¡A¬ÛÃö¬¡°Ê½Ð¬¢¸ß http://www.228.org.tw/index.php ¡C

¥t¥~¡A¦b¥xÆW°ò·þªø¦Ñ±Ð·|³¡¥÷¡AªF³¡¤¤·|©ó29¤é¡]¤­¡^±ß¤W7:30©ó¥xªF°ò·þ±ÐÂå°|¤j§°óÁ|¿ì«n°Ï¬ö©À¤G¤G¤K61¶g¦~º[¿½®õµM¦Ñ®v70¤j¹Ø­µ¼Ö·|¡B3/2¡]¤é¡^±ß¤W19:30©óªá½¬´ä±Ð·|¦³¥x»y¸Öºqºt°Û·|¡F°ª¶¯¤¤·|±ÐªÀ³¡2/27~29¤é¦b°ª¶¯¤¤¾ÇÅé¨|À]®i¥Ü¡u228®×µo²{³õ¥v®Æ®i¡v¡A¦¹¥~¡A¥¬¹A¤¤·|¡B¹ü¤Æ¤¤·|¥ç¦³¬ÛÃö¬ö©À¬¡°Ê¡A§Æ±æ¦U¦ì¥S©j¿ãÅD°Ñ»P¡A¬°¥xÆWÄéª`§ó¦hªº·R»P§Æ±æ¡C


¤T¡B¨Î­µ¹q¥x±M³X·s²´¥ú¹qµø¥x

¡u¤À¬í¦uÅ@«°¥«¤ßÆF¡v¡A¨Î­µ¹q¥xFM90.9©ó¤j¥x¥_¦a°Ï¾Ö¦³µL¼Æªº©¾¹êÅ¥²³¡A©óªÅ¤¤±aµ¹¤HµL¼Æªº¦w¼¢»P¯¬ºÖ¡C¦P¬°¶ÇºÖ­µªº´CÅé¡A¤é«e¸Ó¥x¡u«¢Åo¡IÁÂÁ§A¡v¸`¥Ø¡A¥D«ù¤H¹ù°¶¤Z§Ì¥S¯SÁܽХ»¥x½²©|§Ó¸g²z¦Ü¸`¥Ø¤¤¡AºZ½Í¹qµø¥xªºÄw³Æ¹Lµ{»P²z©À¡Aµuµu¤£¨ì¤@­Ó¤p®Éªº²{³õ¸`¥Ø¤¤¡A¥D«ù¤H¤£¥u¤@¦¸©IÆ~¦¬­µ¾÷«eªºÅ¥²³¿ãÅD¤ä«ù­èµÞªÞªº·s²´¥ú¹qµø¥x¡A´Á¬ß¦b²³¥S©j¦@¦P§V¤O¤U¡AÅý¹qµø¥x¦­¤é¹F¨ì¥þ¥x100¢H¶}¥xªº¥Ø¼Ð¡F¹j¤é¡A¡uij½×¯É¯É¡vªº¥D«ù¤H©@°Ø¿ß¡A¥ç¹w¿ý³X°Ý½²¸g²z¡A¦b¬X©Ê­µ¼Öªº³­¦ñ¤U¡A¥D«ù¤H»P¨Ó»«¥H·P©Êªº¶D¨D¡A±N¶Ç´­¤W«Ò°êºÖ­µªºÀµ¤Á»P­¢¤Á©Ê¯u¹ê¦a§e²{¥X¨Ó¡C§Æ±æ³z¹L¤£¦P´CÅéºÞ¹Dªº¤¶²Ð»P¤À¨É¡AÅý§ó¦h¤H¤F¸Ñ¡B¤ä«ù¶i¦Ó°Ñ»P·s²´¥ú¹qµø¥x¨Æ¤u¡AÅý§Ú­Ì¦@¦P¦b¶ÇºÖ­µ¤W¦³¥÷¡C

GO

¡m·s²´¥ú¯S³ø¡n    12:00¡®19:00¾ãÂI¼½©ñ
 ¥xÆW°ò·þªø¦Ñ±Ð·|¥É¬u±Ð·|Äm°ó·P®¦Â§«ô

¦ì©ó«ÌªFº¿®a¶m¤T©M§øªº¡u¥É¬uªø¦Ñ±Ð·|¡v¡A¬O¤@´É§O¨ã¯S¦âªº«Ø¿vª«¡A¥¦¿Ä¦X²{¥N«Ø¿v¤uÃÀ»P±ÆÆW±Úªº¤å¤Æ¡C¦b·|¤Í­Ì¦­¦~©^Äm½æ¨~ªG¡BÂb·}©Ò±o¡A¤@ÂI¤@ºw²Ö¿n«Ø°ó°òª÷¤U¡Aºc«ä³W¹ºªø¹F¤»¦~¡B¬I¤u¨â¦~ªº·|°ó²×©ó·s«Ø§¹¦¨¡A·P®¦Â§«ô¦bÁpÅw»R¤¤¼ö¾x¸¨¹õ¡A¬Û«H³o¶¡±Ð°ó¤£¥uºûô¤T©MªÀ°Ï©Ò¦³·|²³¡A§ó¦]¨ä¥\¯à©Ê»P¯S®í©Ê¡A¶Õ¥²±N¦¨¬°«ÌªFº¿®a¶m·sªºÆ[¥ú¦a¼Ð¡C

 ¥xÆW°ò·þªø¦Ñ±Ð·|Á`·|53©¡¦~·|~­Ë¼Æ­p®É

§Y±N©ó3/25~28¦b¥x«nªøºa¤j¾Ç¥l¶}¤@¦~¤@«×¦~·|¡A¥»©¡¥DÃD¬O¡u­ì¦í¥Á«Å±Ð¡v¡C·s²´¥ú¶}¥x¤¸¦~¡A±N¸Ô¹ê°O¿ý³oÄÝ©ó¥xÆW°ò·þªø¦Ñ±Ð·|ªº¤j¨Æ¡A³z¹L¹qµø´CÅéÅý§ó¦hÆ[²³¤F¸Ñ¦~·|¥l¶}±¡§Î¡C

 ±Ð¨|³¡97¦~«×ªí´­±À®i¥À»y¹ÎÅé¤Î­Ó¤H³Ç¥X°^Äm¹{¼ú¨å§

¦b¼ö¾xªº»RÀs»R·à¤¤¡A¹{¼ú¨å§´¦¶}§Ç¹õ¡A¥]§t¤F¥x»y¡B«È»y¤Î­ì¦í¥Á»y±À¼s¦³¥\ªÌ¡A¤µ¦~¦@¦³9­Ó¹ÎÅé¼ú¤Î17¦ì­Ó¤H¼ú¡A¥xÆW°ò·þªø¦Ñ±Ð·|Á`·|ªº¥xÆW±Ú¸s¥À»y±À¦æ©e­û·|Àò±o¹ÎÅé¼úªºªÖ©w¡A«H±æ·R¸ê°T¤å¤ÆÃÀ³N°òª÷·|ªL«T¨|ªø¦Ñ¥çºaÀò­Ó¤H»P¹ÎÅé¼ú¡A©Ò¦³±o¼úªÌ¬Ò§Æ±æ¥¼¨Ó¦b¥À»yªº±À¼s¤W¯à°÷Ä~Äò§V¤O¡A°^Äm§ó¦hªº¤ß¤O¡C

 °ò·þ±Ð®Ñ®i

²Ä¤Q¤»©¡¥x¥_°ê»Ú®Ñ®i¤@³s¤»¤Ñ¦b¥@¶T¤¤¤ß®iÄýÀ]Á|¦æ¡A°ò·þ±Ð¦U®Ñ©Ð¦b°ò·þ±Ð¤å¦r¨ó·|ªº¸¹¥l¤U¡A¦@¦³11­ÓÅu¦ì¡AÁö·P¨ü¨ì¤jÀô¹Ò¤£´º®ð¡A³}®Ñ®iªº¤H´î¤Ö¡A¶Rªº¤H§ó¤Ö¡A¦ý¤j®a´Á¬ß¦b³o¼Ë¤@¦~¤@«×ªº®Ñ®i¸Ì¡A°ò·þ±Ð®ÑÄyµ´¹ï¤£¯à¯Ê®u¡AÅý°ò·þ±Ðªº¤å¦r¨Æ¤u¯à°÷·½»·¬yªø¡B¾ú¤[À±·s¡C

GO
 
¥xÆW²Ä¤@

   2/25¡]¤@¡^¡Ð¥x©ú±N¬Á¼þ   

¨C¶g¤@22:00-23:00

1943¦~¦¨¥ß¦Ü¤µ¤w¸g¶W¹L¥b­Ó¥@¬ö¤§¤[ªº¡u¥x©ú±N¬Á¼þ¡v¡A¦b²Ä¤T¥N¶Ç¤HªL»F¸Fªº¬ð¯}¤U¡A±Ë±ó¦Ü¤j³°³]¼tªº·G»ù³Ò¤uÀu¶Õ¡A¨M©w¡u®Ú¯d¥xÆW¡v¡C¦Ó¯d¦b¥xÆW©é¨ì¦º¡A´N±o§ä¨ì¥Í¦s«´¾÷¡I³o¦ì¯dµÛ¤p¥­ÀY¡AÀH®É«O«ù¿Ë¤Á¯º®eªº¬Á¼þ¬É¤j­ô¡A¥L¥´¯}¤F¦P¦æ¬Û§Òªº¬J©w¦L¶H¡A¾ã¦X¥xÆWªº¬Á¼þ·~ªÌ¡A¦b¤j®a³£¤£¬Ý¦nªº®É¾÷¡A¥Î¥L¿W¤@µL¤Gªº¸gÀç¤è¦¡¡A¶}³Ð¥X¤@±ø±d²ø¤j¹D¡A³sÄò9¦~®³¤U°ê»Ú¤j¼tIKEAªº­q³æ¡A¨Ã¥B·~ÁZ¤´«ùÄò¦¨ªø¤¤¡CÄ~2005¦~¡u¹üÀجÁ¼þ¥[¤u±M°Ï¡v§Î¦¨¤§«á¡A¥ç¥¸¸ê¦¨¥ß¡u¥xÆW¬Á¼þÀ]¡v¡A§K¶O¶}©ñ°ÑÆ[¨Ã¬£­û¾ÉÄý¸Ñ»¡¡A§Æ±æ°ê¤º¥~ªºªB¤Í¯à°÷¤@¦¸¬ÝºÉ©Ò¦³¥xÆW¬Á¼þ¥[¤u¼t°Ó»PÃÀ³N®aªº³Ð§@¡C

¥»¶°¸`¥Ø¤¤¡A±N±a»âÆ[²³¤F¸Ñ³o·¥¨ã¥xÆW¯S¦â²£·~ªº¥Nªí¡A¬Û«H±z±NÅå¹Ä¥xÆW¬Á¼þ¤u·~ªº½÷·×¡A´Á«Ý¥¦¯à¥´ÅT¥xÆW¬Á¼þ¤ý°êªº¦W¸¹¡C


¤EÂI·s¬Ý¨£

   2/29¡]¤­¡^¡Ð³Ð·NSOHO±Ú   

¶g¤@¦Ü¶g¤­21¡G00-22¡G00
¥D«ù¤H¡G´¿¶§´¸¡BĬ¿P½÷

¤j¶q»s³yªº°Ó«~¡AÅý®ø¶OÅܦ¨¤@¥ó®e©ö¤S¤è«Kªº¨Æ¡A«o¤]¨Ï±o¤Hªº­Ó©Ê»P¯S¦â¡A®ø¥¢¨ä¤¤¡C
    ªñ¦~¨Ó³Ð·NSOHO±Úªº±U°_¡AÅý¥Í¬¡¦³¤F§ó¦h­Ó©Ê¤Æªº¿ï¾Ü¡C§Q¥Î¥©«ä»P³Ð·N¡A³Ð³y¥X¤@¥ó¤S¤@¥óªº­Ó©Ê¤Æ°Ó«~¡AÅý¤H­Ì¦b¥Í¬¡¤¤ªº¤p¦a¤è¡A±o¥Hªí²{¥XÄÝ©ó¦Û§Úªº­·®æ»P¥Í¬¡¬ü¾Ç¡C¥»¶°¸`¥Ø¤¤ÁܽÐSOHOºô¸ô³Ð·~±Ú§d«T¬ü»P«À·ç½¬¡A¤À¨É¦o­Ìªº³Ð·~¥Ì­W½Í¡A¨Ã±a¨Ó¤@¥ó¥ó¥O¤H·R¤£ÄÀ¤âªº­Ó©Ê¤Æ°Ó«~¡C¥t¥~¤]ÁܽШì¯u²z¤j¾Ç½²ºû¥Á¶Ç¹D¡A´N¤ßÆF¼h­±¡A¤À¨É¸t¸g¤¤ªº±Ð¾É¡AÅýÁ¿¨D§Ö³t¡B©¿²¤«~½èªº²{¥N¤H¤ßÆF¡A´£¨Ñ¤@­Ó¬Ù«äªºªÅ¶¡¡C


¡m§Ú­Ì»Ý­n±z¡ã
¦uÅ@¤Ñ¨Ï»{Äm±M°Ï¡n
·s²´¥ú¹qµø¥x©ó2008¦~1¤ë1¤é¥¿¦¡¶}¥x¡A24¤p®É¥þ¤Ñ­Ô¼½©ñ¡A¨C¦~Àç¹B¸êª÷»Ý¨D¤@»õ¤»¤d¸U¡A¸`¥Ø»s§@¶O¥Î¬ù¦û67¢H¡]¬ù¤@»õ¤@¤d¸U¤¸¡^¡A½Ã¬Pµo®g¡B¦³½u¹qµø±µ¦¬¶O¥Î¬ù¦û20¢H¡]¤T¤d¤G¦Ê¸U¤¸¡^¡A§Ú­Ì«E»Ý±zªº©^Äm»P¥Në¡A¤è¯àÅý¦¹¶ÇºÖ­µ¨Æ¤u°í«ù¤U¥h¡A§Ú­Ì¨S¦³¥ô¦ó°]¹Î»P¸êª÷ªº¶ø´©¡A¶È¾a©Ò¦³¹ï´CÅé«Å±Ð¨Æ¤u¦³­t¾áªº±Ð·|»P¥S©j¼ö±¡©^Äm¡A´Á¬ß±z¤]¤ä«ù¥[¤J¡m·s²´¥ú¦uÅ@¤Ñ¨Ï¡nªº¦æ¦C¡A¥u­n¨C¤ë200¤¸¡A¦¨¬°§Ú­Ìªø´Áªº®½´ÚªÌ¡A³­¦ñ·s²´¥ú¤@¦P¦¨ªø¡C

 ·s²´¥ú¦uÅ@¤Ñ¨Ï¡G

¡½¨C¦~2,400¤¸
¡½¨C¤ë200¤¸

»{Äm³æ¯Á¨ú±M½u¡G
¡]02¡^2700-6116

GO
¤é¥ú¤Ö¦~

   2/29¡]¤­¡^¡X§Ú·R¤j¦ÛµM   

¨C¶g¤­22¡G00-23¡G00
¥D«ù¤H¡G§B®¦

¦b¹L¥÷¥[¤uªº²{¥NªÀ·|¸Ì¡A¤H­Ì·U¨Ó·U­«µø¡u¦ÛµM¡v¡B´M³X¡u¦³¾÷¡v¡B¡uµL¦Ã¬V¡vªºÀô¹Ò¡A­Y±z¤]¥¿¦b°l´M³o¼Ëªº¥Í¬¡¡A¥»¶°ªº¤é¥ú¤Ö¦~±zµ´¹ï¤£¥i¿ù¹L¡I§Ú­Ì±N±a»â±z°Ñ³X¥_³¡®v¤jÀô¹Ò¬ã¨s©Òªº¥ÍºAÀô«O°Ï¡A¬Ý¬Ýºñ«Î³»¡B°®·Ã¤ÀÂ÷´Z©Òµ¥­È±oºÙ³\ªº³]³Æ¡F¥t¥~¡A§Ú­Ì¤]±N«n¤U¨ì¹ü¤Æ¦³¾÷½_³õ¡A¿ËÀ|¦³¾÷¦Ì»s§@¥X³Ì³æ¯Âªº¦Ì¶º¬ü­¹¡B±mø¥ÛÀYÀn¡B¥úµÛ¸}¤X½ò¦b½_¥Ð¶¡¡A¬ÝµÛ¹A³õºë¤ß°V½m¥Xªº¡u°£¯óÀn¤l¡v¡Aµ´¹ï¥O±z¤j¶}²´¬É¡C GO


±ý¤À¨É·s²´¥ú¶Ç´­ªººÖ­µ°T®§¡A½Ð¨Ó«H [email protected]¡A¥Ñ·s²´¥ú¥N±zÂà±H¡F
­Y±z¦³µLªk¥¿±`¦¬¬Ý¤º®eªº±¡§Î¡A½Ð±z¨Ó«H [email protected]¡C

2008年2月25日

基督精兵協會禱告信 080225

Dear 主內弟兄姐妹平安~~

首先感謝各位對精兵協會的代禱與支持

以致協會可以在宣教的異象與使命上不斷的生根建造茁壯

我們也期待能透過各樣方式將這樣的異象及使命傳遞出去

協會設計了一連串的宣教培訓課程(詳見附件)

期盼能透過這些課程協助各教會培訓教會未來的傳道組、教育組同工

以生活影響生命,將福音廣傳直到地極

更重要的是需要你的代禱支持我們的事工

願上帝祝福你

以馬內利~~~

 

同工:鳳翎

台灣基督精兵協會

住址:111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244

TEL:02-28378232

FAX:02-28378230

MAIL:[email protected]

web side:http://www.tccp.org.tw

2008年2月24日

跨文化宣教中的挑戰 研討會

 

「本會宣道組與基督精兵協會合辦宣教講座,三月二日下午2:00-5:00於副堂舉

行,由蘇慕理牧師主講「跨文化宣教中的挑戰」。蘇慕理牧師是英國人,今年開始

在台神擔任宣教學兼老師,他是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主修宣教學、美國耶

魯大學神學碩士、美國富勒神學院道學碩士、英國愛丁堡大學特別講師、愛丁堡華

人福音教會主任牧師、挪威協力公會派台宣教師。請大家告訴大家,鼓勵弟兄姐妹

踴躍參加。」

 

 

友誼(friendship)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8/02/24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友誼是大家都很珍惜的關係資源。但是關於友誼的內涵則隨著時代與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詮釋。

在西方有關友誼的傳統詮釋最有名的是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 在其著作Nichomachean Ethics 有關友誼 (philia) 的討論。亞里斯多德認為,友誼應該包含三個成份:享受陪伴共處、實際互相幫助、共同追求良善。

在這三者之中,建立在享受陪伴共處的友誼是最容易改變或消失,因為興趣或是感官之快樂 (sensory pleasure) 常常是變幻無定的。興趣社團或是年青人間的友誼常常會建立在這種稍縱即逝的享樂主義 (hedonism) 之基礎上面。

建立在互相幫助的友誼也是短暫的,因為當處境轉移而須要對方幫助的情況消失時,這種建立在對方有實際幫助 (practical help) 價值的友誼也就會跟著淡化褪色。在職場上或是較年長者間之友誼比較容易建立在此功利主義 (utilitarianism) 之基礎上面。

亞里斯多德認為,在三種友誼的基礎當中,共同追求良善的友誼最為堅固,也最能夠歷久彌新。這是最理想完美的友誼。因為這種友誼的參與者本身是良善的,彼此也被對方的良善所吸引,並且他們友誼的主要目的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來幫助對方在良善上面繼續成長。前兩者友誼的動機偏向自我中心主義 (egoism),其友誼的本質偏向工具主義 (instrumentalism)。這種友誼的基礎是建立在朋友人格的良善本質 (essential goodness),而不是前兩者的友誼是建立在朋友所擁有的附加功能 (incidental function)。更進一步而言,這種良善本質同時也是會令對方感到快樂,而且也會幫助對方在良善上面不斷成長,所以,建立在共同追求良善基礎的友誼,同時也有享受陪伴共處以及實際互相幫助的功能。這種友誼是永恆的,也是完美的,是最高形式的人間友誼。這種友誼在人世間是罕見的,因為擁有完美良善品格的人並不常見。

這種友誼的形成也是須要較長久的時間,因為,人與人之間須要經過相當時間彼此傾聽與傾訴的親密互動才能逐漸瞭解彼此的人格本質並且產生互相的信任。Suzanne Stern-Gillet主張這種友誼是全人對全人之接納與尊重。Ray Pahl 認為這種友誼就像一面完美的鏡子,讓我們從朋友身上看到自我本質的投影。

這種友誼願意發時間去發掘並欣賞對方的品格優點,是可以建立互相的同理心 (empathy)。這種友誼也可以為了成全對方的良善而願意自我犧牲,具有利他主義 (altruism)。這種友誼可以尊重並珍惜對方的獨特性 (uniqueness),並且也會尊重並珍惜自己的獨特性,因此,在互相幫助對方於良善上面不斷成長的過程中並會同時保持彼此的獨特性。如此,這種友誼會將彼此的互動與關係帶到保持各自獨特性下的和諧的合一 (harmonious unity) 而不是消滅彼此差異性後的完全的同一 (complete uniformity)。
主耶穌基督在最後的晚餐時告訴他的門徒說,他不把門徒們當為奴僕,乃是視同朋友。主人與奴僕之間是有很明顯的地位與權柄的落差,朋友之間是彼此平等的互相尊重。奴僕對於主人的命令只有毫無選擇的順服的責任 (the obedience of duty),朋友之間的的順從乃是經過親密的溝通過程而瞭解對方的期待與動機,並且是出於愛的動機而作出為了成全對方心意而願意放棄自我權利的抉擇 (the obedience of love)。主耶穌的期待與命令就是要他的門徒們能夠效法他對門徒們的愛來彼此相愛而建立最完美永恆的友誼圈 (the circle of perfect friends)。十七世紀從英國開始,由喬治福斯 (George Fox) 所發起推動的貴格會 (Quakers) 是將這個精神發揚光大的教會團體,他們自稱為“朋友的宗教團體”(the 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

各位親愛的和平兄姐,但願我們都能夠成為上帝的好朋友,也是主耶穌基督的好朋友,也願意學習主耶穌對我們的愛來彼此相愛而成為彼此最好的屬靈朋友 (soul friends)。

小組系列(六):神的朋友 God's Friend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8.02.24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上一次的小組系列中,我們提到:傳福音是大使命、大誡命、也是新的誡命;要傳福音,首先我們要來思考「究竟傳福音所奠基的根本為何」─那就是上帝的愛:我們要先與上帝建立愛的關係,才能夠進入傳福音的事工裡。因此,今天我們的主題就是「神的朋友」。這個觀念很特別,因為很少人敢於想像「我是神的朋友、神是人的朋友」,而想著「我們與神之間有太大的差距,怎能夠成為祂的朋友呢?」

Ⅰ、引言:知心友誼很甜蜜(George Eliot 1819-1880)

我讀了一本英國的小說,該作者George Eliot寫到一段關於朋友的話:「知心的友誼很甜蜜,不管麥粒或糠秕;我儘管傾心吐意,他伸雙手全接去,輕篩分離留麥粒,再溫柔吹散糠秕。」耶穌曾說過,祂在最後審判之時,要收祂的禾稼,接著要把麥粒收在倉裡、把糠秕燒掉。然而這位詩人竟用這樣的詩句來表達友誼,他的意思是說:「在我要給朋友的東西當中,我不需小心翼翼的撿,而是可以整個給他,他也會整個接受;在接受以後,他會把有用的麥粒留下來,並溫柔的吹散沒有用的糠秕。」你是否認為這是一個親密的友誼關係?對於不是很熟稔的朋友,我們與其相處時,總是很小心挑著什麼話能講、什麼話不能講,因為怕說錯話、會得罪對方;但若朋友之間要好到一個程度,就不用在乎、不用這樣小心,因為朋友會聽得懂什麼是氣話、會知道其真正的意思,就聽進好的部分、讓不好的隨風而去。如詩人所說:「朋友將無意義的內容輕輕吹走,而我不需負責挑出麥粒或糠秕。」我們和上帝之間是這樣嗎?我們敢向上帝任意說話嗎?剛信主的弟兄姊妹會否認為「我不敢禱告,因為怕說錯話、怕不小心得罪上帝」;有人說,如果上帝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可以放心地什麼都講,因為上帝聽得出哪些才是我們要說的、哪些是氣話而已。這詩人的詩句正是描寫這樣的知心朋友。

今天的經文中談到與朋友的關係,我在這裡稍做個整理:耶穌基督對祂的學生說「…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捨命和遵行是代表願意為朋友付出─付出你的時間、你擁有的好處,使你的朋友得到造就─這是朋友之間的第一個關係。第二點:「…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僕人並不知道主人所做的是何事,但朋友知道,因為其中一位肯說、另一位肯聽─願意好好的溝通內心的想法,這是朋友之間的第二個要素。第三:「…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揀選和分派的意思就是託付─好朋友之間才會把重要的事情交託給對方、請對方幫忙。所以在這段經文中,我看到有三個成為好朋友的要素:肯為朋友付出、彼此有好的溝通、並在必要時能把重要的事情託付給朋友。

Ⅱ、朋友之間重要因素

1、 信任託付(Confidence)

再來我們要用六個C思想何謂好朋友。在聖經裡有幾個關於朋友的記載,其中一個是提到百夫長:他的僕人生了病,但因為他自己是外邦人的身分而不敢去見耶穌,於是「百夫長風聞耶穌的事,就託猶太人的幾個長老去求耶穌來救他的僕人」(路7:3)。我們看見百夫長是他奴僕的好朋友,當他的僕人有困難時,他為對方去找耶穌來幫忙;同時他也是猶太長老的好朋友(他自己是外邦人的官,但跟猶太長老有交情),所以他請猶太長老向耶穌說:「請祢來幫助我的僕人」。我想這是一個好例子:朋友是可以託付(confidence)的。

2、 犧牲付出(Concession)

聖經中還有提到另一對好朋友,就是約拿單和大衛:約拿單把自己的戰爭裝備都送給了大衛,「約拿單從身上脫下外袍,給了大衛,又將戰衣、刀、弓、腰帶都給了他」(撒上18:4),這麼一來,約拿單自己就要冒生命的危險。朋友是能願意為對方付出(concession),把最好的給對方。

3、 傾聽傾訴(Communication)

聖經中的約伯也有三個好朋友―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當約伯遇到極大艱難時,這三個朋友來探訪他。約伯對他們說:「你們要細聽我的言語,就算是你們安慰我」(伯21:2)。好朋友是肯表達心思的,也肯聽對方遇到的困難或內心的痛苦。傾聽和傾訴(communication)在保持友誼而言是很重要的一個動作。

4、 陪伴共處(Companion)

不過,我認為傾聽比傾訴來的重要,也就是朋友要能願意聽對方說。我們常說好朋友是「知心」的朋友―知道對方的想法、肯聽其內心各種的感受。箴言說:「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箴17:17)好的朋友之間,是會時常親愛、陪伴(companion)、共處、會花時間在一起的。

5、 照顧保護(Champion)

保羅在極艱難的景況中,遇到了一位叫猶流的官,是要帶保羅到羅馬受審的:「到了西頓;猶流寬待保羅,准他往朋友那裡去,受他們的照應」(徒27:3),雖然保羅已經變成了被告,但他還有一群朋友願意在那樣的情況下來照顧他,這是不容易的。耶穌在被告的時候,他的學生都離開祂,因為怕受到牽連。我還記得我在美國時,曾遇過一個事件:一個台灣孩子殺死另一個從新加坡來的少年。這孩子被控告,其父母隨之常進出法院。有個兄姐告訴我說:「他的母親都吃不下、睡不著,常在法院開庭時昏倒,您可以幫忙他們嗎?」其實那時我有些掙扎,因為是要站在殺人的這方。後來這孩子被判無期徒刑,我在禱告之後,感到其父母還是需要有人的支持,於是我就帶一些弟兄姐妹到法院,在開庭時我們一起坐在被告父母的旁邊陪伴他們。不知道你聽了後會不會覺得坐在那邊時一定很不舒服,因為所有旁觀的人都議論紛紛:「在被告那邊是些什麼人?他們難道不認為殺人是錯的嗎?」所以當保羅成為被告、落難的時候,有人願意來接待他,這真是很不容易的。這在英文是說champion,就是給予這朋友支持,特別是在他處於弱勢、艱困的情況下。

6、 接納爭執(Confrontation)

最後一個C,讓我們來看雅各,我認為他是上帝的好朋友,因為他敢跟上帝摔跤。朋友之間若能說「你這樣不對,我不同意」,這就是可以與對方爭執,英文是confrontation:有時為了朋友的好處,你甚至會挑戰他,對他說:「你這樣做不好」,孔子叫作「諫友」,是指朋友之間可以規勸,我想這也是關於好朋友的一個重要因素。「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箴27:6)

Ⅲ、亞伯拉罕信靠上帝

整本聖經中,以「上帝的朋友」來描述的有兩人―亞伯拉罕和摩西。有人說還有大衛,但在聖經中並沒有直接如此提及,只說他是合神心意的人。我們要來看,為什麼亞伯拉罕和摩西是上帝的朋友?上帝對沒有後嗣的亞伯拉罕說:「將來你的子孫要像天上的星星那麼多」,他就相信上帝的話─朋友是可以信靠的:「…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他又得稱為神的朋友。」(雅2:23)所以,成為神的朋友的第一重點,就是「信」─相信、信靠。至於摩西,他被稱為上帝的朋友的記載是在出埃及記:「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出33:11)因此第二重點就是「說話」,也就是溝通─摩西和神之間無話不說,就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不過再仔細地讀聖經,會發現神與亞伯拉罕和摩西的互動並不只有這樣,我們還可以看到以下幾點,而了解神選他們作朋友是有著他們的問題:

1、 信靠神應許踏上信心之旅(Tursting Promise)

我們說亞伯拉罕相信上帝,首先我們發現的是他信靠上帝的應許,所以就踏上信心之旅:「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裡去。」(來11:8)這樣的信靠,成為上帝和亞伯拉罕建立友誼的第一個互動。

2、 應許地遇飢荒避難下埃及(Compromising Integrity)

可是亞伯拉罕一旦照上帝所說的到了應許之地,立即就遇到困難。當遇到困難時,對上帝的信靠就受到了挑戰,而這次他是失敗了,因為他自行做了決定。「那地遭遇饑荒。因饑荒甚大,亞伯蘭就下埃及去,要在那裡暫居。」(創12:10)他遇到的問題是,他擔心到了異地他鄉,他的美麗妻子會被國王注意到,而後也真的事情就這樣發生,所以他向妻子說:「你可否對法老王說你是我的妹妹」,法老真以為如此,就將他的妻子帶到王宮裡去,但後來上帝出手干預,這事才沒有繼續演變下去。我想這是亞伯拉罕對上帝的信心的軟弱,他沒有辦法信到一個程度說:「遇到困難時上帝會處理」,他還是想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這是我的解讀。決定下埃及倒還可以,但之後為了自衛而說謊,我想這是不可取的。

3、 接待客旅為所多瑪城祈禱(Intercession Hospitality)

亞伯拉罕也向上帝討價還價。有天他看見三個出外人前來(神的化身),他就接待他們。接待完後,其中一位就對亞伯拉罕說:「將來我要毀滅所多瑪城」,亞伯拉罕因為姪子住在那裡,就不斷向上帝交涉:「亞伯拉罕近前來,說: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嗎?」(創18:23)上帝回應說不是,亞伯拉罕繼續說:「若城裡有五十個好人,祢可以不滅城嗎?」就這樣從五十個一直爭取到十個,而我認為他敢對上帝這樣說話、一再地討價還價,是亞伯拉罕跟神之間的一個很好的互動,而且,他是為了別人而與神爭執。

4、 甘心獻上以撒遵行神旨意(Sacrificing Obedience)

我們可以學習的最後一個是,亞伯拉罕慢慢地學會對神完全的信靠,且到了一個程度,上帝要他做什麼,他都願意去做。上帝對他說:「你把你唯一的兒子還給我」,亞伯拉罕就去做,後來上帝派天使來「天使說: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創22:12)神預備了一隻羊,讓亞伯拉罕能用其來獻祭;神看見亞伯拉罕真的將祂的話視為最重要。在這裡我們看到亞伯拉罕對上帝的甘心奉獻,他遵行神的旨意。

Ⅳ、摩西與神關係親密

1、荊棘火前推辭神差遣(Reluctant Acceptance)

那摩西呢?摩西在一開始的時候與亞伯拉罕對神的反應並不同。上帝開始呼召摩西時,摩西推三阻四、不太甘願,因為他知道與法老王對立的危險性很高。他在埃及打死了一個埃及人,就從埃及逃出來,而上帝現在要他回到埃及去,且是為了要把以色列人救出來。摩西說:「我拙口笨舌,我有這困難、那困難…」,上帝都一一為他解決,直到最後,摩西說:「好吧,主啊,祢要打發誰就打發誰吧」(出4:13)他不是直接說「好」,上帝就生氣了─「我就是叫你!」摩西在一開始時並不是很心甘情願地回應神的呼召,可是神和這樣的人作朋友。

2、營外會幕與神面對面(Intimate Encounter)

後來摩西和上帝就建立了一個很親密的關係。摩西在營外設了一個會幕,常常去到那裡向上帝說話:「摩西進會幕的時候,雲柱降下來,立在會幕的門前,耶和華便與摩西說話…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出33:9-11)帶領六十萬人在沙漠裡行進是很繁重的任務,摩西為了要與神有面對面的時間,就在營外設會幕,並找時間到那裡去。其餘百姓都不敢跟去,因為那是上帝臨在的地方,照聖經的說法,百姓是在自己的帳棚前遠遠地下拜。這提醒了我,忙碌的人需要營外的會幕:要成為好朋友,是需要時間的,需要時間來聽他說話、並與他說話,這也就是說,人與朋友之間的關係,需要有一個能好好聽對方說話的時間,因此我認為摩西最寶貴的就在於,他在忙碌當中還願意在營外造一個會幕,使他自己有一個地方、有一段時間不受干擾,可以和神說話的。所以,神就和他面對面說話,好像朋友一樣。

3、鑄金牛犢懇求神赦免(Interceding Forgiveness)

摩西與亞伯拉罕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為了軟弱的人來向神討價還價。當摩西在山上領受十誡時,亞倫因為受不了百姓的不斷要求,就幫他們造了金牛犢,上帝就要殺他們。摩西向神說:「倘或祢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祢從祢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出32:32),這並不容易─摩西和亞伯拉罕都有一種為了別人而來到神面前向神求的心腸。我們傳福音,就是要為那些還沒有信主的朋友,來到主的面前迫切禱告祈求。你是否有這樣為了朋友的心,在神面前說:「神啊,請祢給他機會,讓他有機會來認識祢」。

4、怒打磐石違背神聖言(Infuriated Disobedience)

摩西開始時表現的不太好,結束時也做的有瑕疵。他一生都聽從神的話,但在最後一次當百姓吵著沒有水喝的時候,神說:「你拿著你的柺杖指著石頭命令水出來」,摩西卻拿起柺杖往石頭打下去─「因為你們在尋的曠野,當會眾爭鬧的時候,違背了我的命,沒有在湧水之地、會眾眼前尊我為聖」(民27:14)因為這樣,摩西沒有辦法進到迦南地。當我看到這裡,我感觸很深,因為這樣的人竟還被稱為神的朋友;並不是要一個完美的人才能作神的朋友。上帝不是要求我們十全十美、言行舉止及手中所做的都完美無誤,祂也不是在我們做到這樣後祂才與我們作朋友。神知道我們、神知道亞伯拉罕、神知道摩西:神知道我們的心、知道我們有軟弱,神接納這樣的我們作祂的朋友。

Ⅴ、如何成為上帝朋友

1、 蒙主犧牲之愛終生常感恩(Receiving Grace)

我們要如何成為神的朋友?我們羨慕那成為神朋友的嗎?耶穌對學生說:「我為你們捨命」,這是當好朋友的第一步─耶穌基督願意為我們付上生命的代價,我們領受這樣的恩典才得以跟神和好、成為神的朋友。也就是說,作神的朋友的第一步是願意領受耶穌為我捨命的這件事,而後才能進到跟神和好的關係。羅馬書第五章8節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我們願意接受神的愛、回應神的愛,就能進到朋友的關係。

2、 以彼此相愛遵行主的命令(Loving Obedience)

耶穌說:「若你們是我的朋友,你們就會聽我的命令,而我的吩咐就是要你們彼此相愛」。耶穌的命令不是要我們替祂做什麼事,而是要我們互相能彼此相愛。當我們跟周圍的人能做好朋友時,耶穌說「你就是我的好朋友」。所以弟兄姊妹,我們是站在神和人之間的一個重要位份,我們願意作耶穌的朋友,我們就會願意彼此作朋友,這也就是耶穌給予學生的新命令,「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13:34)

3、每日讀經禱告與主常親近(Daily Devotion)

剛才我們提到,摩西成為神的朋友,是因為他在營外會幕中常與神說話。弟兄姊妹,我們常如此嗎?我們是否願意每天有一段時間、有一個地方,在那裡讀神的話、將神的話常記在心中、並常和神說話?如果是的話,我們就是神的朋友。教會新推出靈程日誌,有三年、兩年、一年讀完一次聖經的三種選擇。我們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設一個營外的會幕,在那與神親近、跟神說話、也聽神說話,這並不困難,只要肯下決心。摩西就是這樣成為神的朋友。你願意嗎?「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約15:7)

4、遭遇挫折困境敢與神相爭(Embracing Struggling)

最後一個,就是敢跟神相爭,英文叫作Embracing Struggling(擁抱掙扎)。我在美國唸神學院的時候,第一次學得這樣的觀念:在我們和神的關係中,我們可以跟神吵架。我以前從不敢這樣想。在福樂神學院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聖經中最美好的圖像就是雅各跟神摔跤─他在跟神摔跤以後,被稱為神的王子。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也是一樣,祂跟神摔跤,直到最後,流汗好像血一樣滴下來;祂跟神摔跤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神要祂上十字架:「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祢叫這杯離開我。」(太26:39),好朋友之間若夠親密,是可以起爭執的。最後祂說:「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這個順服,是在掙扎之後的順服,而非什麼意見都沒有就完全聽命去行。這個爭執,指的是我敢讓上帝知道我的害怕、我的不安、我的不願意。雅各就是跟神摔跤,而我認為最好的朋友之間也會有爭執,或許是跟神說:「神啊,我不喜歡祢這麼做,我喜歡的是那樣」,但最後我們願意順服。這個相爭,這樣的朋友關係,是我們敢跟神表達我們內心最深的想法。

Ⅵ、結論:操練神的同在(Practice the Presence of God: Brother Lawrence)

最後我要再次介紹勞倫斯兄弟(Brother Lawrence),他是十六、十七世紀修道院裡的一位廚師。他原本想當神父,但當神父的條件是大學畢業,修道院長就說:「這不行,你的學歷不符」,他說:「我真的很想到修道院裡修行」,院長後來想想說:「那麼你去廚房當廚師好了」,他就去當了廚師。但他在當廚師的時候,他和神之間建立了一個很好的關係。他什麼都不懂,他只知道「我做什麼事情,就是因為愛上帝而做的」,所以他在廚房掃地、烤麵包、做任何事都充滿著快樂。對我而言,到目前為止我所知道的人與神的關係中,這是最難得的。最後他說:「看到每一個人,不管再怎麼樣的人,我都看到耶穌的榮美在那人身上」,所以待人處事就都成了與神親近,並不需要營外的會幕─他已經把營外會幕的關係搬到營內的生活裡去了,他隨時隨地都跟神有親密溝通的關係。他沒有寫書,但在他過世以後,修道院的院長因為受他的影響很大,就把他所講過的話、曾寫的信,集結成一本小書,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Practice the Presence of God(操練神的同在)。我把他說的話整理重點如下:「凡事謝恩、隨處讚美、時時禱告、步步跟隨」,這是指,我們在如意或不如意的事上都要能看到神的恩典,如此才會凡事謝恩;在周圍的環境能欣賞神的創造,才會隨處讚美;不論遇到何事,都能跟神保持親密的溝通,這樣才會時時禱告;跟神的關係中,能表達真正內心感受、會跟神爭執,但最後能願意順服,這樣才能步步跟隨祂。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上帝,當亞當犯罪躲起來的時候,聖經說,祢就到伊甸園裡行走,祢呼叫亞當,從那個時候開始,祢就一直希望跟人恢復親密的關係,可以跟人之間有好的互動、好的對話。這樣的恩典一直到啟示錄,我們就看見,祢就把祢的帳幕搭在人間,祢要在我們當中行走;祢要擦乾我們所有的眼淚;祢要作我們的朋友。神祢一直要尋找人來作祢的朋友,可是許多時候我們因為覺得自己不配、不敢,我們跟祢保持距離,或是我們為自己的事情忙碌,我們沒有時間留給祢,主啊,或許我們對祢不敢相信,所以我們對祢的旨意、對祢的要求,我們不願意去遵行。祢在聖經裡記載這兩個人─亞伯拉罕和摩西,成為我們的鼓勵、成為我們的榜樣,他們有很好的模範,他們也有他們的失敗,可是神祢都願意作他們的朋友,所以我們相信,我們不需要完美才能夠作神的朋友,我們只要學習亞伯拉罕那樣的信靠,學習摩西那樣的跟祢親近,我們就可以成為祢的朋友。求主幫助我們,從勞倫斯兄弟可以學習到,時時的禱告、隨地的讚美、步步的跟隨,幫助我們成為祢的好朋友,這樣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祈求,阿們!」
 

2008年2月22日

教育部消息

成人主日學各班開課日期如下
2/17:讀書小組
3/2 :青年初信造就班、詩篇禮讚、指揮法、司琴方法分享
3/8 :小組裝備課程
4/8 :悲傷輔導
4/13:慕道班

禮拜部消息

服侍詩班集訓時間 2/24 下午1:15集訓。

和平詩班2008 年復活節詩班與樂團練習時程:

詩班 3/2(14:00), 3/16(14:00), 3/22(15:00)

樂團 3/14(19:00), 3/22(14:00)

彩虹的約定

鄉福雙語營宣傳簡介

Dear朋友們:

這封信是來自鄉福雙語營會的邀請,附件為宣傳檔案(絕非病毒)。請您花一些些時間耐心觀看,希望能幫助您更清楚營會的異象與需要。

如果您有感動參與,可直接到鄉福網站上報名。此外也請您協助轉寄此信給您需要的朋友,我們會很感激您的!!

我們真誠的邀請您加入雙語營會的行列,為台灣的鄉村福音事工一起貢獻心力。

願上帝祝福您,平安,喜樂~

鄉福雙語營敬邀

鄉福網址:http://www.vgm.org.tw/v3/instpage.php?url=../pages/home/index.html

雙語營簡介 http://www.vgm.org.tw/v3/instpage.php?url=../pages/englishcmp/brief.html

如有任何需要,請聯絡我們~

雙語營執行長:蔣伊鈞[email protected]

雙語營國內聯絡同工:高翊倫[email protected]


2008年2月21日

政治.作爲德性書寫的神學形式

莊信德老師

近日亞洲影壇推出兩部意蘊深遠的歷史古裝電影,一為「墨攻」,另為「滿城盡帶黃金甲」。前者是香港導演張之亮,用了10年的歲月完成一部關於「反戰」的電 影思考;後者則是享譽華人影壇的中國名導張藝謀,再度操弄影像遊戲的大作。對張之亮來説,歷經挫折不斷卻仍堅持十年理想的「墨攻」,是一部深刻的逆理省 思;然而,「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華麗裝飾與演員陣容,則是張藝謀另一部走不出形式主義窠臼的證明。

... more

「社區宣教」系列報導之一:社區宣教的時代意涵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
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
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你們來看我……這些事
,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馬太25:35—40

系主任呂又慧


對今日的社會來說,基督教會本身就是一個現代性的「功能社區」。因為基督信仰的核心價值,就是期望在及疏離的人群中帶來「和好與更新」,及相扶持的力量。故此,教會從事社區工作,不僅可以在現代冷漠的社會中,建立彼此和睦及互信、互助的群體,它更是協助個人及家庭建立身份認同及歸屬感的最佳途徑。從信仰的觀點來說,這更是落實上帝國,及宣揚、見證基督信仰的重要基礎。 近年來,「社區宣教」已被許多教會視為一種有效整合社區資源,進行教會牧養的宣教策略。教會從事社區工作,進行教會內及社區之中的關顧與牧養,已經逐漸成為教會推動社區宣教的主流事工。 .... more

神學院之話 130期院長的話

神學院之話 

鄭仰恩代院長

       15年前,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教授凱西(David H. Kelsey)曾經將北美洲的神學教育區分為「柏林」(Berlin)和「雅典」(Athens)兩種模式,前者以1810年創立的柏林大學為代表,強調批判性研究(Wissenschaft)和專業化的牧職教育;後者以古希臘著名的雅典學派為代表,主張教育的本質為品格養成(paideia)和靈性的培育(culturing)。 簡言之,前者將神學視為「著重學術自由的高等啟蒙教育」,後者則追求「認識上帝,塑造靈性成為聖潔」。凱西主張神學教育應盡力平衡兩者,並從中汲取豐沛的 智慧泉源。他也建議以「多元思考」和「整合」的原則來推展新的神學教育模式,強調它必須「指向人類生活的全部,兼容公共和私我領域」,且「反映真實的多元 情境,在確認歷史與文化之限制的同時不落入相對主義」。這些建議對我們今日從事神學教育有很好的提醒。....more

神學院之門 131期院長的話

神學院之門    


鄭仰恩代院長

   北台灣的神學教育之門是由加拿大宣教師馬偕博士所開啟的。135年 前,他在上帝「攝理」的引導下來到淡水,從放牛的孩子學台語,並且在兩個月後收了嚴清華為第一位學生。馬偕回憶起那一刻的感受:「一種奇妙的興奮,帶有希 望和害怕、感激及祈禱。我回想過去這二十三年,像是看到了那位年輕人的誠懇面貌和聽到了他決心的話語。」在阿華身上,他看到一位值得期待的神學生,也是未 來的宣教同工和伴侶。 ... more

神學院之火 132期院長的話

神學院之火

 鄭仰恩代院長  

每年五月底六月初最重要的教會節期就是聖靈降臨節(Whitsun)522那天,全校師生穿著各式各樣的紅色衣服,走進講台上布置著紅色布幔的教堂,通過音樂、讀經、戲劇、禱告,祈求聖靈能臨在於台神、台灣教會、台灣島國,以及全世界。紅色象徵著初代基督教的五旬節經驗,聖靈如「形狀像火焰的舌頭,散開,停落在每一個人身上」(2.3),帶來更新、轉化,以及多元的恩賜。當天的「紅潮」當然不同於去年在台北火車站上演的荒謬鬧劇,而是充滿了更新喜樂、感恩、合一、盼望的信仰運動。 ....more

台灣的歷史──在光復初期二二八事件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有一間大教堂(Coventry Cathedral),被德軍炸成廢墟,戰後一群德國年輕人,回想在大戰時,飛機把教會炸成廢墟,就覺得很抱歉。他們就組了一個和平團,在徵得英國人同意 讓他們重建此教堂之下,德國的年輕人就到英國去幫那個地方重建。重建時就有很多舊教堂的卯釘落在地上,他們把它撿起來做了很多十字架當作紀念品,代表我們 曾經雖是敵人互相炸燬,現在要藉這十字架和好,我們願意道歉,願意重建,這是德國的年輕人先做的工作。

因為教堂很大,卯釘很多, 就做了許多個,然後送到世界 各地有冤仇的地方,他們也把十字架放到新蓋教堂的屋頂,作為一個象徵,也具有歷史的意義,他們把他稱作 Cross of nails。(詳見 做主見證(三): 團契 )


同是二次大戰侵略國的日本, 卻選擇否認曾經對其他國家的傷害來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

在台灣, 也曾有過歷史悲劇, 無論是說華語的族群還是說台語的族群, 我們選擇德國人的處理態度, 還是日本人的 ???

和平教會是在 1947年設立的, 當年就有國語禮拜與台語禮拜, 教會設立同一年發生了 228事件, 根據和平教會資料, 當時的台語禮拜會友努力保護國語禮拜的會友, 蒙主的恩典, 和平教會的會友無人在此事件中受到傷害. 當時公賣局曾來函感謝和平教會保護在公賣局上班的會友安全, 還贈送教會一批酒水 ... 這段小插曲, 成了和平教會在傷痛歷史中的見證

和平教會的座右銘 --- 致力於人與上帝, 及人與人之間的和平, 求主紀念



以下的紀錄片是李明典教授以學者角度來探討光復初期的二二八事件













2008年2月19日

詩歌試聽:愛中建立

愛中建立

歌  詞:廖瑞祥 陳恩惠
作  曲:柯若樸

像我這樣 祢仍恩待
潔淨釋放 赦我罪債
因我真心 信祢應許
平安湧流 喜樂隨行

教導我做 卑微工作
更願捨己 像我恩主
愛主所愛 遵主所命
生命真諦 在愛中建立

2008年2月18日

活出真正的你

2008年2月17日

新生活 -- 黃雅慧 神學生

寫作於2008.02.17
作  者: 黃雅慧 神學生

弟兄姊妹大家平安。年節剛過,不知道兄姐在過年前,是不是也有大拼掃的經驗。每年回去過新年的時,我一定會去拼掃我厝的陽台。我的媽媽非常勤儉,每一次買物件返來的袋子一定會留下來。他不是放著而已,他還會分類、照大小整理乾淨,收到真整齊。整箱塑膠袋、整箱紙袋、甚至又將還有各款禮盒拆開疊好。整年收集下來就有半間浴間那麼多,全部堆在陽台上面。連塑膠罐也是如此。每次我問媽媽說,這麼多的袋子都無用到,咱拿去回收好不好?他都回答我說,這些袋子我有路用,恁不要震動。各年,只要到過年,阮媽媽才會主動願意將這些袋子一箱一箱拿出去丟掉,然後還是會留一部份,說:這些我要用,恁不要動。

今年回去大拼掃,又還是清掉半個陽台的紙箱,總是今年還有一個更大的進步,就是將過去那些大大小小,留下來的塑膠罐,阮也做伙丟掉,丟掉了後,阮發現阮厝親像變作新的,空間變大了,厝內也變了較整齊。每年年底,都會發現為著迎接新的一年,阮都會進行年尾的大拼掃,阮要決定,什麼物件要繼續用,什麼物件丟掉不感覺可惜,可使阮的生活環境在新的一年有新開始。

我是第一代的基督徒,過年除了拼掃,也是與親人的團圓、圍爐的時間,一方面聯絡感情,一方面感謝天公過去一年的保庇,生活平安順是,也互相祝福新年的願望都會實現。

在猶太人的傳統,也有一個很重要的節期,和我們的新年很相像,這個節期叫做逾越節和除酵節。這個節期到今天,猶原是猶太人真重要的一個生活方式,通過這個節期,猶太人要進行除酵的行動以及守逾越節,來成為他們是上帝選民的記號。說到逾越節、除酵節大家一定都不生疏,就是以色列家族在上帝的帶領下脫離埃及法老王的手,從奴隸的生活,得到拯救;脫離不自由,進入新的生活。守這些節期,一方面是通過除酵成為聖潔,另外一方面是紀念上帝的拯救、獻上感恩。這個節期和我們的過年要棄舊換新、感謝天公的意義真相像。

猶太人的曆法訂亞筆月一日到十四日為逾越節期,第十四天的暗時,就是逾越節的晚餐。第十五天開始連續七日是除酵節。咱看這個圖,裡面代表的是現代使用的西洋月曆,外環代表的是猶太的月曆。亞筆月對照現代就是三月、天氣由寒冷變做溫暖,代表的是樹枝要發新芽,萬物要重新開始一個有生命、有活力的春天,同時也是初初成熟的麥子要收成,收割了後要做無酵餅,準備等待過節使用。

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了後,就將亞筆月改為尼散月。所以咱在這張圖看見的是尼散月。過去逾越節和除酵節合起來是21天,後來受掠的猶太人將逾越節和除酵節合做夥,代表在生活方面,有三個更新的意義:

一、 除酵成聖的新生活:

「酵」對猶太人來說,就是過去寄腳生活的罪惡。所以,「除酵」代表與過去的罪惡分別出來,成為聖潔。猶太人從逾越節的第一天開始,他們要進行四種除酵的清潔的工作:

1. 環境的清潔:

上帝命令以色列人「頭一日要將酵,從恁各人的厝除去(出12:15a)」,又說,「在恁的環境,不可有酵的餅,也不可有發酵的物(出13:7b)」。環境的清潔,這是逾越節非常有特色的一項行動。就是要進行除酵的大拼掃。見若是有麵酵的厝、家具、吃飯桌、碗筷、碗盤,全部都要詳細的洗一次。確定所有的環境,沒被麵酵沾染到。拼掃後要蓋布等待過節。這和咱過年的大拼掃真像,平常時咱都只有拼掃看得到的所在,真多所在都受忽略,親像天花板、床底下、櫃子底下,真多的死角都是一年才掃一次。那時就會發現家裡還有很多的人客:蜘蛛、蟑螂、螞蟻都會跑出來。

猶太人藉著清潔家庭環境,要確定整個居起的所在和麵酵有分別,嘛是和罪惡的環境有分別。對咱來說,新的一年,咱豈有決定讓自己從罪惡的環境分別出來,不讓自己的生活,是在真多的試探中間。積極來說,咱有沒有設立耶和華的祭壇,在厝內、在工作中、在學校的學習,讓這些環境都成為聖潔的所在。會引誘咱的環境,不通去;會引誘咱致到犯罪的朋友,交往要謹慎。

2. 食物的清潔:

「從頭一日起,到第七日為止,凡若吃有酵之餅的,必從以色列中剪除(出12:15b)」。剪除的意思:是指人與上帝的約無份。吃有酵的餅的,是代表還活在過去罪惡中間。逾越節要吃無酵餅,有兩個意義,一個是受苦的記號,紀念過去作奴隸的時,無什麼物件,只有無酵餅可做食物。另外一個意思是:得到自由、更新的記號。紀念以色列離開埃及的時真趕快,食物來不及發酵,帶在路裡止餓的食物。

離開過去埃及的生活,進入迦南地這條道路,是要得到自由和更新。藉著吃無酵餅來紀念受苦了後,得到自由的滋味。節期中,猶太人的確著將有酵的物,掃除且燒掉。對伊來說,吃無酵餅就是一種走出埃及、脫離罪惡管轄、生命重新得到清潔的記號。申命記說,人活著不是獨獨倚靠食物,是倚靠耶和華口裡所出一切的話(申8:3)。對咱來說,新的一年,咱豈有建造新的屬靈生命的計畫。食物若是為著增加身軀的氣力,如此,上帝的話就是生命的米糧。親像咱和平教會各年都有讀聖經的計畫,咱每天是不是有照進度,來接受上帝的養飼?在上帝的話語中更新。或是參加教會各種的裝備課程。咱的台灣神學院也有信徒神學系,邀請咱大家安排時間去選擇有興趣的主題學習。

3. 心靈的清潔:

「頭一日你們當有聖會,第七日也當有聖會(出12:16)」。現在的猶太人在逾越節第一天和最後一天舉行禮拜。禮拜中恭讀摩西五經,有關上帝過去拯救恩典的紀錄,同時回顧過去曾在埃及為奴才的痛苦。在這段節期中間,猶太人要不斷反省與思想這一年,是不是有謙卑自己、降服在上帝的主權,還是有猖狂、放縱的行為,曾得罪上帝、得罪人,通過反省與認罪,求上帝來除去心靈的酵。對咱來說,新的一年,除了數算上帝恩典之外,也需要重新檢驗自己的屬靈生活。看自己在生活中豈有做上帝不歡喜的行為,豈有在生活中得罪兄弟姐妹,豈有在工作中得罪同事,豈有在學校生活得罪同學?若是無,咱當歡歡喜喜歸榮耀給上帝。若是有的話,就求上帝赦免,又給咱有智慧去面對過失。

4. 社區的清潔:

「凡若吃有酵之物的,無論是寄腳的,是本地的,必從以色列的會中剪除(出12:19b)」。逾越節原本就是以色列人,整個團體,共同來慶祝的節期。除了各戶有除酵的拼掃,在社區內還要共同照顧較散赤、貧窮的猶太人或是外邦人。在逾越節,猶太人會共同出錢,就是稱謂麥錢,是要用來幫助貧窮的家庭,來買整籃逾越節要用的食物。這個照顧貧窮人、外邦人的傳統就是從逾越節來,因為他們也曾在埃及做過寄腳的外地人。所以他們特別注意社區內面,是不是有需要特別關心的貧窮家庭,甚至可邀請他們來到厝內一起過節。這種社會照顧的觀念,和咱過去的台灣人很像,以前咱台灣人都真好款待人,有很厚的人情味。阮家在真多年以前,曾接待過一個外國人來家裡過年,結果後來他變成我的姊夫。現在,咱台灣經濟、科技各項進步,大樓一間一間建起來,看起來人與人住較近,總是人與人的心卻越疏遠,鄰居頭尾見到面,也不熟識。

新年新生活,咱對咱邊仔的人,豈有生命的負擔和責任,咱豈有邀請親人、朋友、同學、厝邊,做伙來認識最寶貴的祝福,就是咱的主。

新年新生活,咱做伙來努力走入社區,使咱居起的所在有機會認識主耶穌,成為一個屬上帝的,盼望咱教會的這個青田社區,成為上帝的國度。咱對咱的社區豈有如此的盼望。

二、 感恩紀念的新生活:

逾越節很重要的第二個更新意義,就是:上帝是超越時間的拯救。這個拯救不是只有在以色列出埃及、過紅海,這段歷史結束就結束了。摩西對以色列人說,當那日,也就是每年的除酵節,你當給你的兒子,說:「這是因為耶和華在我出埃及的時,為我所行的事。這要在你的手作記號,在你頭額作紀念,使耶和華的律法時常在你的口,因為耶和華曾用大權能的手,將你從埃及帶領出來,所以你每年到期著守這些例(出13:8-10)」。直到今天,猶太人過節的傳統中,逾越節的晚餐有一定的順序,他們會按程序喝四個杯,聖之杯、歷史之杯、救恩之杯、以利亞之杯。聖之杯代表,猶太人稱耶和華為聖,是獨一的主宰。歷史之杯代表,耶和華是在歷史中帶領以色列出埃及的主。救恩之杯代表,耶和華是以色列的拯救,使以色列脫離埃及作奴隸的主。以利亞之杯,預表他們對彌賽亞要來臨的盼望。對猶太人來說,他們數算的不只是過去上帝拯救的恩典,他們相信上帝會將這個恩典換新,成為未來彌賽亞來臨的盼望。咱看猶太人獻上感恩、回顧紀念的是上帝的拯救,不是過去的傷心、難過、和仇恨。上帝的拯救在猶太人的生活中超越時間,過去要拯救、今日要拯救、未來也要拯救。

對照耶穌在逾越節的晚餐,最後捧杯說,這杯是我用血所立的新約,是為恁流的,恁著如此行來紀念我。從整個猶太人逾越節晚餐四個杯的順序,我們可以推論這是最後一個杯,以利亞之杯。耶穌在這個杯的祝謝中,將他自己彌賽亞的身份表明出來。目的是讓門徒明白,上帝要藉著主耶穌施行拯救,重新建立和世間人的關係。咱對主耶穌的紀念,同款也是要紀念上帝的拯救。

弟兄姐妹,我不知道過去的一年你過的好不好,若是要在新的一年數算上帝的恩典,不知有兄姐是不是含著眼淚說,對,過去那年過了不好,有傷心的事、有艱苦的事、還是有真多無法度理解的事,總是我願意倚靠信心,拿起以利亞之杯說,我相信主耶穌的寶血,已經成全了以利亞之杯、成全了彌賽亞的盼望。在新的一年,使咱用感恩紀念的生活態度,求主耶穌給咱新的氣力,不再紀念過去,打拼向前進步。因為不論是好年冬或壞年冬,主耶穌都帶領咱平安經過。

三、 順服委身的新生活

逾越節那一晚,上帝命令以色列人要抓無瑕疵、一歲的羊羔作晚頓,且「各家要取一些血,抹在要吃羊羔的厝雙邊的門框和門楣(出12:7)」成為拯救的記號。除了吃羊羔以外,還要將苦菜和無酵餅做伙吃。羊羔代表完全的生命,苦菜代表受苦的紀念、無酵餅代表除去罪惡。以色列百姓因為順服上帝,按照上帝的命令,確實殺羊羔、用羊羔血抹在門框和門楣,他們的生命在順服中得到拯救。直到今日,猶太人每年用同款的儀式,重複出埃及過紅海的故事,來訓練自己的子、教育孩子,通過逾越節的晚餐,建立孩子對上帝順服委身的關係。

同樣在逾越節的晚餐,耶穌知道自己離開世間,歸於父上帝的時間到了,他順服上帝,最後讓自己成為十字架上的羊羔。在這個晚餐中,耶穌擘餅的時候祝謝說,這是我的身軀為你們打破,恁也當如此行,為著紀念我。吃飽後也同款捧杯,說,這杯是我用血所立的新約,為恁流的。主耶穌並不逃避十字架的苦難,他全然順服委身在上帝的旨意。應驗上帝在逾越節的要求,要一隻無瑕疵、完全的、一支骨頭都不可折的羊羔,所帶來的救贖。耶穌的寶血成為咱今日門框與門楣上羊羔的血,這個救贖是從耶穌的順服來的,讓咱得著餅和杯與耶穌結連。

這就是逾越節帶來的第三個換新的意義,當咱相信上帝的救贖,藉著主耶穌咱有換新的生活,就是學習主耶穌順服委身的樣式,順服委身在上帝的心意中。這個順服委身的新生活,是要從上帝的話語開始。就是讓自己不斷浸在上帝的話,是操練自己過一個,有規律讀聖經、禱告的靈修生活,讓上帝透過祂自己的話來教示咱。

結論:親愛的兄弟姐妹,保羅曾如此說:我用上帝的憐憫勸恁,獻自己的身軀作祭,是活的、聖的,上帝所歡喜的,這是恁聖神的服事。莫得與此世間像款,著用心志換心來變化自己,使恁會明白,什麼是上帝善良、通歡喜,純全的旨意。在基督裡面的新生活,是一個除酵成聖的生活,咱的確勇敢去面對本身的不完全,願意謙卑來到上帝面前,求聖神清潔咱。在這個生命操練的過程,絕對不是輕鬆快樂的、是不簡單的,有可能會充滿傷害和痛苦,總是因為上帝的恩典,咱通走過這段操練的道路,進入獻上感恩、紀念上帝恩典的新生活。因為上帝要使用咱這個已經清潔的器具,咱當學習順服,不再繼續用過去的眼光和熟識的方式,是用讀聖經、祈禱來找尋上帝的心意。讓上帝的話,成為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成為咱從舊的生活轉向新生活,最好的引導。

親愛的和平弟兄姐妹,平安: -- 黃雅慧 神學生

寫作於2008.02.17
作者:黃雅慧神學生

親愛的和平弟兄姐妹,平安:

自從上帝拯救我,使我得以受洗成為基督徒之後,我特別喜歡逾越節的故事。我看見的不是摩西接受呼召,成為上帝特別選召、拯救以色列的僕人。也不是看見被呼召成為摩西的發言人亞倫,成為摩西最忠實的同工。也不是在婦女中特別耀眼的米利暗,帶著以色列百姓唱著歡樂、頌讚的詩歌。我看見自己就像是以色列的百姓,在歷代安逸的生活中,早就不認識拯救的主,直到生活被逼到谷底,生命失去了方向,才想起,原來還有一個充滿恩典的上帝可以呼求。

從小在傳統家庭成長,我的父親薪水微薄,要照顧八個人的大家庭,除了基本開銷,實在是連上學的費用都很吃緊。但是,父母親總是以讀書是唯一的財富,鼓勵我們這些孩子要努力讀書。母親甚至說,「爸媽雖然不能給你們什麼,但是只要是讀書,我們咬緊牙根也會支持你們。」在父母的鼓勵下,雖然沒有補習也順利的考上政大。爸媽總是逢人就說,我這個女兒能力很好,只要他肯做的沒有做不到的。我也在心裡告訴自己,考上國立大學就是成功的保證,我要幫助家人脫離貧窮的生活。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人生和成功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我相信天助自助者。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上天也會幫助我的。這時候的我很驕傲、很自信,認為自己什麼都做得到,直到我談了一場戀愛。

戀愛的過程很辛苦,為了堅持自己對愛的選擇,我失去了朋友的認同、我失去了家人的關心,甚至我失去了學校課業的學習水準。單純的以為只要擁有這份愛情,我就擁有全部的世界。沒想到,最後我連這份愛情都失去了。沒有親情、友情、愛情和學習成就感的我,突然失去了生活的重心。我,找不到自己。整整有一年多的時間,我的生活像是行屍走肉,想要振作起來,卻是做不到。我的內心好想求救,卻是求救無門。那段時間我見廟就拜,求神問卦也沒有答案。直到大學畢業典禮的那一天,我的室友即將離開學校,他告訴我說:「雅慧,看你這一年很辛苦,我不能幫助你什麼,如果你願意試著禱告看看,耶穌會給你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就是這麼一個聲音、這麼一段話,讓我遇到了耶穌。原來,當我都不認識自己、不愛自己的時候,還有耶穌在。耶穌他認識我,他愛我。就在禱告中我感受到那份真實的存在,原來耶穌他一直都在我身邊。

認識耶穌之後的生活真的非常地奇妙。耶穌讓我看見了三個應許,我回到家中和家人恢復了親情,我參加了同學會和同學恢復了友情,我遇到了李媽媽帶我到教會,幫助我更多的認識這份信仰。在我的內心有一股神奇的力量,鼓勵我持續到教會去,後來我才明白那是聖靈的工作。在教會中我獲得弟兄姐妹的接納和鼓勵,我才發現上帝為我預備了一個更大的家庭。這個家庭是為我的屬靈生命預備的,我需要重新學習這個家庭的價值觀、生活方式。此時,我必須勇敢的做一個決定,那就是相信主耶穌為我預備的就是最好的,我必須受洗。

一旦決定成為基督徒,我必須瓦解過去舊的價值觀。就是連週六參加團契、週日作禮拜,不能參與家庭的活動都要學習如何和家人協調。以及逢年過節的祭祖、祭祀活動,都要先取得家人的諒解。感謝上帝的是,這些看來在人是難以解決的問題,上帝都一一的為我解決。我深深的感受到親近主耶穌的那份甜蜜,如同雅各書4:8說的,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尤其當我進入信仰的新生活之後,我常常將生活面臨的問題放在禱告中,迫切的為我和家人的關係禱告。我發現上帝改變我和家人說話的態度,比較溫柔、比較有耐心、也比較願意去傾聽家人反對的意見。原來上帝連我的性情、態度、想法都可以改變。

身為第一代的基督徒,不可否認的,我仍常常為過去的生活感到矛盾。其實很多舊的習慣也很好阿,就像是我喜歡去旅遊,可以置身在上帝的創造中。我喜歡看電影、看歌劇,從這些創作和演出中去思考人生。可是成為基督徒之後,我愈來愈少有時間去做這些事情。我的時間總是被切割,要分配給教會的弟兄姐妹,又要分配給我未信主的家人和過去的朋友。忍不住我還是和上帝抱怨,就像是以色列百姓出了埃及,在曠野抱怨沒有食物、沒有水,還不如讓我們再回到埃及做奴隸一樣。當我和上帝大聲抱怨時,卻得到溫柔的回答,說,上帝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9)。原來上帝也忍受我的抱怨,等待我在這份信仰中慢慢長大成熟。就像是上帝降下嗎哪和鵪鶉餵養以色列人,用火柱雲柱在白天黑夜帶領道路。上帝忍受多少以色列人的悖逆,只是為了等他們回轉過來,就搭救他們。上帝對我的忍耐也是如此,祂允許我在舊有的生活中慢慢地走向新的生活。

今天,上帝在我身上最大的神蹟,就是讓我的家人和朋友可以慢慢的認識我的信仰,甚至還可以帶著他們一起禱告。經過多年為家族、為朋友的代禱,我發現在我的身旁出現了一個個信主的親人和朋友。上帝讓我看見,在我的家族中,我的信仰並不孤單。我所要做的就是順服祂的帶領,不斷的在祂的話語中去親近祂、等候祂。我相信上帝的愛將會帶領我的家人回到祂的面前。

感謝上帝帶領我進入祂的新生活,就是一個生命被改變、充滿感恩、依靠順服的生活。希望透過這次逾越節期的分享,邀請弟兄姐妹一起進入上帝賜福的新生活,共同領受上帝這份豐盛的愛。願一切的榮耀頌讚,全部歸給我們的父上帝!

2008年2月15日

代禱事項 080217

為世界
為東帝汶政變發生後的局勢禱告,求神保守東帝汶的政局能夠穩定,人民生活不受動亂。

為台灣

為台灣的總統大選正式進入法定競選期禱告,求神使候選人都能提出治國政策、理念使選民能選出合適的人擔任總統。

為教會

1.為教會推動中的小組事工禱告,包括安得烈小組、比撒烈小組、腓立比小組與各團契的小組事工都能順利地進行向神祈求。

2.為教會建築設已能於最後期限內完成向建管單位申請獻上感恩,求神繼續保守帶領使重建得以順利完成。

3.為和平教會需要增聘牧者以加強牧養兄姐的需要禱告,求神感動合適的牧者來加入我們的團隊。

4.為教會將於2/24舉行會員和會禱告,求神使我們在和會中明白教會一年來所推動的事工,也能接納通過決預算,使教會持續發展。

為肢體

1.為陳王朝琴姐的遺族禱告,願主安慰保守,也為治喪事宜求神來保守看顧。

2.為陳豆妹師娘、王飛祥弟兄、林恩青弟兄、符安弟兄、楊祖欣長老、楊賴碧雲長老娘禱告。

3.為抗癌中的朱淑芬執事、陳翁正珍姊妹、韋寶珠姊妹禱告。

4.為謝敏圓長老的復原與謝佳蓉姐妹癌症治療的成功獻上感恩。

FW: 為偏遠地區長期被忽略的原住民教會請命

from 玉山神學院──敬請鼓勵會友關心協助
 
為偏遠地區長期被忽略的原住民教會請命

感謝主的恩典,玉山神學院在20079月底至20081月中旬,能夠照著主上帝二年前賜給玉神的異象和感動「在21世紀初須重新恢復及堅固60年前上帝親自設立的原住民教會,她們正面臨羊群無牧者,甚至面臨暫停的光景」。

這期間是因為得到「光鹽基金會」的支持,順利開始推動「強化花東地區原住民弱小教會青少年及兒童主日學事工」,不僅讓玉神有機會走出學術機構象牙塔的框框,實際走入原住民部落教會參與事工,也讓習慣於被教會及家庭呵護、抗壓性不足、受苦心志薄弱的新生代原住民神學人,經過這學期分派到弱小無牧者教會去協助教會的兒童禮拜及青少年事工,學生們就好像經歷一場屬靈爭戰的震憾教育,正面學習到委身服事上帝更深一層的功課。

我們發現到,參與在這第一批24間弱小教會事奉的同學,每一個人都真實經歷到起初主耶穌在加利利偏遠地區服事那些弱勢者的腳蹤與典範;我們都因為參與在這個事工學習到更多主耶穌如何身體力行做父上帝謙卑僕人的心志。不僅師生受到主親自的感動和修剪,就是在那些受協助的地方教會,他們在回覆給玉神的「實習考核表」的備註欄上,都熱切反應出教會的感謝及信徒們在聖靈裡如何的開始受到激勵。我們深信這些經歷就是主在異象中要向玉神顯明的心意。

強化原住民弱小教會事工的果效包括:1.開啟偏遠部落兒童及青少年福音工作。2.開發部落兒童及青少年成長關懷事工。3.定居部落的信徒受到鼓勵。4.重新恢復部落教會的重要禮拜。5.受派之神學生與大專生倍受激勵,學習在最困難的處境委身服事。6.規劃在地教會人材訓練的機制。7.建立城鄉教會互助宣教、合作分享的平衡發展。

從光鹽基金會得到支持,使我們成功踏出第一步,我們懇切向上主祈求,能夠在2008年繼續有主的同在和帶領,讓我們更樂意領受上主的差遣,繼續恢復花東地區弱小教會之兒童及青少年信仰培育的異象。

    今年除了要為2008年「工作津貼」及「車馬補助費」每教會6萬,24間計144萬元的需要禱告之外;經過實習生的努力,在受助教會成立了兒童禮拜及青少年團契聚會,同學們最迫切的反應是希望能夠得到有系統的「兒童主日學及青少年團契學員及教師的教材」。我們預估平均每一間教會一年四季的教材是10000元到12000元不等,視人數多少而定,總額大約是24萬到288千元之間。這些經費都完全用在受助的教會事工上,好讓信徒得到最大的陪伴和教會生命的重建。

    非常期盼有志之教會或會友與我們同受聖靈的感動,因著偏遠地區長期被忽略的原住民教會在主耶穌基督裡成為同工。懇求上主施恩,讓我們順從主的帶領,因著服事東部弱小教會不僅榮耀基督,利益教會,神學教育獲得提昇,神學人亦得到造就。

 

    有意為一間東部原住民弱小教會奉獻一年6萬元工作津貼及車馬補助款,或加上一間教會教材1萬元之教會或會友,請洽03-864-1101205玉山神學院牧育處林約道牧師。或直接利用郵政劃撥:0060650-4戶名:玉山神學院。並歡迎索取【強化東部台灣原住民弱小教會青少年及兒童主日學事工方案工作現況簡報】PPT簡報檔。聯絡請用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2008年2月13日

鄉福電子報

2008暑假雙語營徵召輔導,歡迎上網報名 http://www.vgm.org.tw
 
鄉福簡訊 第242期 2008年2月

本期目錄
【主題文章】【人物見證】 【信息分享】 【營會事工】 【事奉第二春】
【福音教師網絡】【兒童營特別報導】

為鄉福禱告

【主題文章】 成為義的器皿  ◎陳文逸

  醫護人員進進出出,病人來來往往。我站在媽媽座位旁邊的走道上,手裡提著包包,還有待會檢查完給媽吃的熱騰騰魚羹......〈詳全文〉


【人物見證】  再相見  ◎邱瑾

  我是在布袋長大的鄉下孩子,生長的環境是民間信仰很興盛的地方。從小的信仰灌輸我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詳全文...〉


【福音教師網絡】  你可以選擇  ◎傅佩真

  當講員問起「有多少人曾經被送去廟裡當神明的孩子?」台下一隻隻小手舉起........〈詳全文〉


【營會事工】  撒種的延續  ◎陳淮山、林書民、吳珮如

  在這個大家衷情於狂歡的夜晚,我們選擇回到芬園與小朋友們共渡新年....〈詳全文〉


【事奉第二春】  芬園小記  ◎歐以南  

  我一直希望家人能自組鄉福短宣隊,這次是美夢成真......〈詳全文〉


【信息分享】  在人面前認耶穌  ◎吳燕輝

  歐美許多基督教國家,教堂落得只供遊客參觀,不殺身體卻殺害靈魂正是現代魔鬼的厲害新招......〈詳全文〉


【特別報導--兒童冬令營】  家中的兩個小孩   ◎楊清安

  「孩子,其實你很棒,打架不能解決問題...耶穌愛你......〈詳全文〉

【特別報導--兒童冬令營】  放棄飛翔的天使   ◎彭浩靈

  他說了一句:我是笨蛋,怎麼會來參加這個營會.....〈詳全文〉

 

 

 

 

 

 

 

 

 

 

 

2008年2月10日

新誡命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8/02/10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主耶穌在要被出賣去釘死在十字架的最後一夜,將跟隨他三年多的十二位門徒聚集在耶路撒冷的某座樓房上。根據共觀福音 (synoptic gospels, 也就是馬太、馬可、路加福音) 的記載,耶穌在這個最後的晚餐中,為他的門徒設立了聖餐的聖禮典。

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太26:26-28)

只有在約翰福音的記載中讓我們看到主耶穌在最後的晚餐除了設立聖餐的禮典以外,還為每一位門徒洗腳,並且還交待他們以後要彼此洗腳 (約13:4-15)。在洗完門徒的腳之後,耶穌語重心長的嘆息道:今天晚上,就在我所洗的這些腳當中,就在和我同桌吃飯的門徒當中,會有人用被我親手洗過的腳來踢我 (約13:18)。雖然耶穌一再的用各種間接暗示的方法,來給予想要出賣他的猶大機會懸崖勒馬、回頭是岸。但是猶大似乎以經豁出去了,他吃了耶穌所蘸的一點餅之後,就離開最後晚餐的現場。他那雙剛才被耶穌親手洗乾淨的腳,又被他所踩踏那出賣耶穌的腳步所弄髒了 (約13:30)。聖經說:那時是夜間了。猶大走上了黑夜中的不歸路。

猶大離開之後,耶穌知道,十字架的陰影已經逐漸向他籠罩過來,他就要被拘提離開他所摯愛的門徒。他這三年多的時光帶領這些門徒,到處傳揚的天國福音,就要交棒給這留下來的十一位門徒去繼續傳揚。他以前所教導他們的愛人如己的大誡命,必須被提升到彼此相愛如主之愛的新誡命。只有以新誡命精神所建立起來的團隊,才能夠完成將這天國福音傳到地極的大使命。大誡命是以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愛鄰舍如同愛自己的目標。新誡命則是必須依靠主的愛來彼此相愛,並且是以主的愛來做為彼此相愛的目標。

新誡命的開始是主對門徒的愛。約翰福音在最後晚餐的開始前說: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 (約13:1)。這種愛到底的愛成為主的門徒彼此相愛力量的泉源。因此,主所最愛的門徒約翰說: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約壹4:19)。主耶穌對門徒說: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裡 (約15:9)。所以要遵守新誡命的第一步是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裡面 (猶1:21)。我們要如何才能保守自己常在主的愛裡面呢?主耶穌說: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 (約15:7)。我們要常常讀神的話語,把神的話語當成食物吃了 (耶15:16),並且將神的話語存記在心裡 (詩119:11),而且願意靠主的力量來遵守祂的新誡命來彼此相愛,如此,就能夠常常在神的愛裡面 (約15:10)。主所要求我們的彼此相愛,並不是像大誡命一樣用對自己的愛作為標準來衡量,而是用主耶穌對門徒的那種瞭解、鼓勵、尊重、代禱、託付、犧牲、挽回、親近、服侍、成聖的愛來彼此相愛。而且這個新誡命並不像大誡命那樣,我們一直扮演那位不斷付出去幫助鄰舍的愛鄰舍如同自己的角色。我們也要學習去扮演一位須要承認缺乏軟弱而接受別人幫助的被愛的角色,如此,彼大誡命的愛人如己的單向施捨才能轉變成為彼此相愛的雙向交流。主耶穌還應許我們,我們如果真的學習去實踐這個彼此相愛如同主愛的新誡命,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 (約14:21) 我們將更進一步、更親密的認識我們的上帝,而且 “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 (約14:23) 我們可以更深的享受與神同在的滿足喜樂 (約15:11)。我們也可以活出主的門徒的標記。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5)” 這種三一真神彼此相愛以及主的門徒彼此相愛的互動將會將我們吸引進入三一真神的完全合一之中。 “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17:23)”世人將不只會認出我們是主的門徒,或是知道主耶穌真的是神所差遣來世間的救世主,而且世人會因此而願意也來信靠這位愛我們、為我們犧牲捨命十架的救主 (約17:21)。如此,我們就可以多結福音的果子而歸榮耀給上帝 (約15:8),我們也可以完成主所交託給我們的大使命了。

小組系列(五):新誡命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8.02.10
作  者:蔡茂堂 牧師

台語


國語


Ⅰ、引言:耶穌沒說愛整個世界 (Mother Teresa 1910-1997)

弟兄姊妹大家新年恭喜。我們去年最後一次的講壇主題是大誡命,今天新年開始要證道的題目則是新誡命。新誡命是新在哪裡?到底它對我們來講有什麼意義呢?首先介紹Mother Teresa講過一句關於新誡命的話:「耶穌說要彼此相愛(新誡命的內容),但耶穌沒有說要愛全世界(Jesus said love one another. He didn’t say love the whole world.)」,我在這邊不多作解釋,但各位回去可以想一想,為什麼Mother Teresa這麼說。若你們想到了請email告訴我。

Ⅱ、耶穌給新的誡命 (New Commandment)

今天的經文在這裡:「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這裡我們要注意「新」這個字,因為這表示原來的大誡命是舊的。那麼,為何叫作「新」的呢?第一,因為這是耶穌親自講的,而不是引用摩西以前留下來的話。第二,「愛鄰如己」變成「彼此相愛」,這是第二個「新」。第三,不是原來「愛鄰如己」以自己為標準,而是變成現在的「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這個愛的標準不一樣了。第四,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人家可以因你的表現來認出你是基督的門徒。所以我們說這個「新」的重點是在粗體字的部分,第一個「我賜…」是權柄的問題;第二個「…彼此…」是互動的問題;第三個「…怎樣…」是標準的問題;第四個「…認出…」是標記的問題。以下我們來詳細講一下。

1、 新的權柄:耶穌對門徒親口命令

耶穌基督在最後晚餐的那一夜、與學生在一起的時候,祂下了這個命令,就是新的命令,「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祂手裡,且知道自己是從神出來的,又要歸到神那裡去」(約13:3),耶穌知道祂已經有全部的權柄,而且知道自己要回到神那裡去,所以就下了這個命令:「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13:34)所以這是耶穌基督得到全部的權柄(Authority)而給的命令,這是第一個新。

2、 新的互動:耶穌要門徒彼此相愛

第二,我們要講的是互動的「新」。耶穌要門徒不只是愛鄰如己,而且要彼此相愛,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一個新的互動,它的動向(Dynamic)不同以往,強調的是「彼此」、這個方向是變成雙向的。我用兩個人的手來舉例,某甲伸手幫助某乙,但將來若有一天,反過來變成乙幫助甲時,這就變成「彼此」。幫助人的手叫作助人者(愛鄰如己),被幫助的人是接受者(受鄰人愛);當這兩者都存在時,就叫作「彼此相愛」。因此這新的改變就在於,助人者需有一天願意成為受助者、接受鄰人的愛,這樣「彼此」的關係才會產生。很多時候基督徒沒有辦法成為愛的接受者,他只想成為愛的給予者,這樣就無法形成「彼此」。這就是新的命令的第二點:在互動上變成是互相、雙向的「我也要接受鄰人的愛」,而不是單向的「我愛鄰人」。一般來說,被愛者似乎都較為可憐,愛人者則擁有較多,但若要活出彼此的關係,我們有時也應是缺乏者、需要人幫助的角色。如果你說:「主,我不要,我永遠只要愛鄰如己,祢要給我很多,多到我可以給」,這樣,你就不知道彼此相愛的心在哪裡。「乃要均平,就是要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這就均平了。」(林後8:14)

3、新的標準:耶穌為門徒留下榜樣

再來的「新」就是今天的重點-學耶穌的榜樣,「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13:14),之前的愛鄰居是以自己作標準(Standard),但現在的標準已改變:彼此相愛的「愛」是以主耶穌作標準,祂說:「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這不僅在方向上變成雙向,整個要求更是提高許多,這是一個新的標準。聖經說:「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約13:15)祂留下一個柔和謙卑的榜樣讓我們可以學習:「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

4、 新的標記:耶穌給門徒新的身份

最後一個「新」,是當我們按照耶穌愛我們的方式來彼此相愛時,我們就有了基督門徒的身份,成為教會的一個標記,因為「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5)所以,一個真正的教會是如何被認出來?就是基督徒的彼此相愛,而且是照耶穌的愛來彼此相愛。這要求的標準極高,因為這是我們的身份(Identity)與自我認同。「…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祢父在我裡面,我在祢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祢差了我來」(約17:21),如此,眾人不只能認出祂的門徒,而且會羨慕,就被吸引著願意來參加這以耶穌的愛來彼此相愛的團體,有一天也就願意來相信祂。

Ⅲ、耶穌如何愛門徒

接下來我們要問,耶穌是如何愛門徒的?我們今天不從整本聖經來看,而是從這段描述最後晚餐的經文來看。這張圖片是達文西(Da Vinci)的畫作「最後的晚餐」,你們認得出誰是誰嗎?這是最近很熱門的一幅畫,有人用電腦來分析得出大量的底層油彩資料,發現達文西其實畫了很多層,也有人甚至認為畫中有女性、有密碼等等。今天我們要從「最後的晚餐」來看耶穌如何愛這十二個門徒:

中間坐的是耶穌,耶穌的兩旁是最靠近耶穌的門徒。聖經中有描述到一位母親,「那時,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她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祂一件事。耶穌說:你要什麼呢?她說:願祢叫我這兩個兒子在祢國裡,一個坐在祢右邊,一個坐在祢左邊。」(太20:20~21)這位母親真是望子成龍,後來達文西也把他們安排一個坐左邊,一個坐右邊。右邊的是弟弟約翰,是向耶穌撒嬌、討耶穌歡喜的,左邊則是被稱作大雅各的哥哥,因為耶穌的門徒中有兩個雅各;當這母親向耶穌求讓她兒子們坐左右時,耶穌說道:「要坐在我兩旁的,酒量要很好,他們有酒量嗎?」「沒問題,我那兩個孩子酒量很好。」耶穌說:「但是要乾杯喔」,她沒有想到這杯是什麼杯,就回答「沒問題」,等說完了,耶穌才說「是苦酒滿杯」,她嚇壞了,「那怎麼辦呢?」耶穌說:「喝是一定要喝,因為你已經回應了,但位置不一定能坐,那是我父親決定的。你們要喝就喝吧。」結果大雅各是十二個門徒裡最先殉道的,他的苦酒滿杯是被希律王砍頭。另一個孩子約翰則不同,神讓他活到九十幾歲,在拔摩海島上要把啟示錄寫完,神才容許他回天家。不知那個比較苦,是活的很老?還是年輕時就殉道?你們回去想一想。這是畫作裡兩個最靠近耶穌的門徒。

與耶穌最親近的三個門徒就是彼得、約翰、雅各。彼得的特點是帶著一把刀,他是十二門徒裡的班長,講話很大聲,但常常講錯話;西門彼得的故事很多,我在此就不多講。

再來是安德烈,他什麼都不會,只會帶人到耶穌面前:他把一個小朋友的便當拿到耶穌面前;有希臘人不曉得怎麼找耶穌,他也把他們帶到耶穌面前;所以我們教會有一個小組就叫作安德烈小組,是要學習他這點。

接著是腓力,腓力與西門彼得同一層。他信了耶穌以後就馬上去找他的朋友,但他不熟悉聖經,所以他的朋友說:「你沒有認真讀聖經-拿撒勒這地方能有什麼好人」,他回答不出來。腓力帶的這朋友叫作拿但業,有人說拿但業就是巴多羅買,他為在油畫的最左邊。

再來是稅捐處的馬太,和奮銳黨的西門。不曉得為什麼,達文西安排他們兩人在討論-在政府上班的公務員和反政府的這兩人在對話,談論著耶穌究竟講些什麼,為何他們都聽不懂。

再來的兩個門徒-達太與小雅各(亞勒腓),聖經對其記載的很少,我們不太了解他們扮演的角色為何。

還有兩個門徒沒有提及,而這兩位可以說是主要的配角。一個是在大雅各的背面、但一直想要靠近耶穌的多馬:他的特點是手指舉起朝上,因為在聖經關於他的記載中,最有名的就是他的手-他說「耶穌要是復活,得讓我摸摸看,我才會相信」,所以他的手就舉出來;在最後的晚餐時,他也是跟耶穌說:「祢要告訴我們是那一條路,不然我們怎知往哪走」,耶穌說:「你們知道了我,就知道了那條路,為何還問呢?」這是門徒中的科學家,他一定要求證,不然他不會相信。最後一個就是猶大,猶大的特點有三,第一,他帶著錢包,因為他是管理財務的;第二,耶穌說:「當我把餅放在盤子裡,誰伸手來拿,那人就是要賣我的」,結果耶穌把餅放下去,猶大馬上伸手就拿去吃;最後一點是聖經沒有寫到、達文西自己想像而加上的,他畫著猶大伸手拿餅時不小心把桌上的鹽罐打翻、散了一桌子的鹽,這代表的是猶大在一剎那間就把他和耶穌之間的盟誓打翻(猶太人的盟誓是用鹽來訂定,即所謂的鹽約-不廢壞的約,所以鹽巴表示所訂誓約的慎重),因為他決定要出賣耶穌。

耶穌這一群學生,看來都不特別好,但祂已經要為他們犧牲了。在這最後一次的晚餐時,祂怎樣表達對他們的愛呢?

1、犧牲之愛 (Sacrifice)

第一個,我想耶穌表達出的是犧牲的愛。那晚祂把餅擘開、將酒倒出來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22:19~20)這是耶穌在那晚要為門徒犧牲所作的表現,這是「犧牲的愛」。

2、 親近之愛 (Intimacy)

那天晚上,耶穌除了和他們吃餅、喝葡萄酒、設立聖餐以外,祂還說了許多話。這些話在馬太、馬可、路加福音裡記載的很少,但在約翰福音十三到十七章可以看到,是耶穌向學生們所說的最重要的話,我稱為「親近的愛」。那晚耶穌把上帝對祂講的所有重要的話都向門徒說了:「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15:15)。

3、 服侍之愛 (Service)

耶穌那晚除了設立聖餐、對他們說了許多話以外,耶穌還做一件事情,就是幫他們洗腳。祂是去做一個奴僕所做的服侍:「然而,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路22:27)。耶穌一一為十二個門徒洗腳,祂一視同仁。

4、 成聖之愛 (Sanctification)

耶穌的洗腳還有一個意思是「你們並非完全潔淨,而我要你們越來越聖潔」。我把這稱作「成聖的愛」,「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約13:10)

5、 提醒之愛 (Caution)

但門徒中有兩個情形特別,一個是出賣耶穌的猶大,一個是否認祂的彼得。對於猶大,我認為至少耶穌有提醒他,並且提醒多次,祂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與我同吃的人要賣我了。」(可14:18)「我把餅放在盤子裡,誰來拿的那個人就是賣我的」,耶穌沒有直接指名道姓,只是暗示多次,而且還說:「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經上指著他所寫的;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可14:21)祂警告到這個程度,但猶大仍堅持要出賣耶穌。最後耶穌對他說:「你所做的,快做吧!」(約13:27)這是神對人的尊重,且直到最後一刻。之後在客西馬尼園「猶大隨即到耶穌跟前,說:請拉比安,就與他親嘴。耶穌對他說:朋友,你來要做的事,就做吧。於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穌。」(太26:49~50)對於這樣的人,耶穌還稱他為朋友。

6、尊重之愛 (Respect)

「你所做的,快做吧!」(約13:27)耶穌雖然一直警告,但人有主權、人自己決定,耶穌愛他,而愛就是尊重;耶穌尊重他到一個程度,是讓他自己決定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7、 代禱之愛 (Intercession)

耶穌對待彼得也是如此。祂知曉彼得將三次不認祂,然而耶穌說:「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22:32)。

8、 託付之愛 (Entrust)

甚且,耶穌把所有建立教會的責任交託給彼得。耶穌復活後,在海邊向門徒顯現時,「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主啊,祢是無所不知的;祢知道我愛祢。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約21:17)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在那晚耶穌對門徒的愛至少有這八種。耶穌要我們像這樣來彼此相愛:要有犧牲的愛、親近的愛、服侍的愛、成聖的愛、提醒的愛、尊重的愛、代禱的愛、託付的愛。如此我們可以學幾樣屬靈的功課:

Ⅳ、我們的屬靈功課

1、學主犧牲腳步

第一個,學主那犧牲的腳步,「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彼前2:21)。在這裡我要提到一個人,大家應該認識他,他拿一盒窗戶在全世界獲取了許多利潤。後來我才發現這個人的父親是教會的執事,從他小時就對他說:「如果將來上帝祝福你,你就要紀念窮人、幫助窮人。」所以在他為自己的孩子預備好教育基金後,就將其餘的財產用來設立一個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且計畫著退休後要全時間在基金會上班,將先前所賺的錢拿來花用在他人身上。我認為他的犧牲是很有意思的。他們夫妻兩人休假時就坐著自己買的飛機飛至世界各處,去了解他人的需要,例如印度的孩童沒有錢打預防針,他就叫他基金會的員工數算共有多少孩子、一人打全套預防針需多少錢,然後買下全部所需來提供給他們。他並非拿錢出來便罷,而是親自參與過程。最近他還聚集了世界各國研究瘧疾的科學家,召開瘧疾討論會(Malaria Forum),目標是計畫讓瘧疾從全世界消失。他將上帝賜給他的資源用來幫助別人、解決問題,這樣的付出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是比爾蓋茲(Bill Gates)。

2、彼此謙卑服侍

第二,是我們彼此謙卑的服侍。耶穌以洗腳來表示此點,而在我認為,對於這項功課學的最好的還是Mother Teresa,她就是到最貧窮的地方、跟他們在一起、服侍他們的需要。彼得勸我們說:「我們應該這樣來彼此服侍」「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0)。

3、 互相代禱扶持

第三個是我們要互相代禱。耶穌在那晚對彼得說:「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22:32)雅各也勸我們要互相代求,因為這樣可以得著醫治「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6)。

4、 溫柔挽回錯誤

再來是當彼得真的跌倒後,耶穌用一種很溫柔的方法帶他回頭。彼得在大祭司的宅院裡發誓否認耶穌時,雞立刻就叫了-是一隻雞的叫聲,而耶穌只是默默的回頭看他一眼-耶穌用這兩個方法讓彼得知道自己果然三次不認耶穌,「彼得說:你這個人!我不曉得你說的是什麼!正說話之間,雞就叫了。主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今日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就出去痛哭。」(路22:60~62)耶穌以如此的溫柔方式將彼得挽回來。聖經說:「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6:1)這也是一種我們能從耶穌身上學到的愛。

5、造就栽培託付

最後一個是託付。一個真正的愛,應該包括栽培與託付責任,讓對方能長大成熟,可以繼續把這個工作承接下去。這是耶穌對彼得的託付。保羅對提摩太也這樣說:「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經文這裡提到共有四代的栽培,保羅是第一代,提摩太是第二,教導別人的人是第三,被教導的是第四代。我們的小組事工有一個巴拿巴小組,它的重點就在這裡。真正的愛不是只有原諒他,而且還會栽培他,讓他能夠成長成熟、能夠侍奉,我認為這也是一個我們可以學習的功課。當我約四十歲以後,我就開始想這個問題:我們在這世上,該做的事情中究竟何為最重要?慢慢地,我接受這個說法:一個人在擁有一個程度的成就之後,他的目標開始轉變為幫助別人成功,而不是只有自己成功。「我如何能找到下一代-有哪些人值得栽培、值得託付。我不需要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是好好的交給他,讓他可以接下去跑得更好」,我想這也是一種愛,是栽培的愛、託付的愛。

Ⅴ、結論:愛的螺旋

我今天的結論,是一張有些複雜的圖,請大家仔細的看。在小組系列―福音(2)當中,我們曾講過「信心的螺旋」:當我們因著信而來到上帝的面前,上帝就用恩典來回應我們的信心,「我們又藉著祂,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羅5:2)神的恩典又能讓我們的信心增加,我稱之為良性循環(Virtuous Circle);這個循環同時可以產生「愛心」,「並且我主的恩是格外豐盛,使我在基督耶穌裡有信心和愛心」(提前1:14),我稱作 擴張循環(Expansive Circle);當你在這循環當中,一面與神親近、同時也一面與旁人互動的時候,這個循環就會從平面往上繞、立體的一環環上升,便成為一個螺旋。從基督道理的開端,到基督長成的身量,我把它叫作前展螺旋(Progressive Spiral)。

我在準備這講道時,發現愛心也是如此、也是一個螺旋,而這個螺旋比較複雜一些:三一真神在十字架上藉耶穌基督將祂的愛向我們彰顯「神愛世人」。人被這樣的愛感動以後,就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這是第一代的門徒,而這門徒就盡自己的力量來愛神(大誡命的第一條),以及愛鄰如己(大誡命的第二條);所以當門徒領受到神的愛時,他就有兩個回應:對神的愛、與對旁人的愛。被愛的人,我稱之為「福音朋友」,他就將神給他的愛分享給他的鄰人。神愛世人是神對我們的愛,愛鄰如己、盡己愛人是大誡命。耶穌說這樣還不夠,祂給我們的新誡命就是我們要彼此相愛。所以這裡就有三個密集的循環:我們跟神之間、我們彼此之間、而整個大循環則是一個教會的架構。這個「福音朋友」看到你這樣愛他,也看到我們這樣彼此相愛,就會被這樣的愛感動;他不只認出門徒,也藉著這樣的愛而感受到神的愛,結果這福音朋友就會被改變,成為「基督的門徒」。一旦成為「基督的門徒」,他就開始去盡己愛神,且也開始去找他的「福音朋友」並愛他,同時也用愛來回應原來愛他的「基督門徒」;因此,這個愛鄰如己就變成彼此相愛。這個擴展,原來是一個,現在成了三個,且會繼續再擴展出去,這就是小組的特色:如果人們真的彼此相愛,福音就會越來越擴展、逐漸傳遍至地極、並向萬民作見證,「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24:14)。「愛的螺旋」還不只這樣,當大家在這愛的裡面,會形成一個往內越來越緊密的螺旋──這個愛會讓我們的關係越來越親密、乃至完全的合一,「祢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裡面,祢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祢差了我來,也知道祢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17:22~23)。所以在我認為,愛的螺旋的範圍會越來越大,且關係並非越來越鬆散,反而是越來越親密。這樣的兩個愛的螺旋,是基督門徒的象徵。

在這裡面我們看到四種愛,從神來的是「源頭的愛(Original love)」,我們對上帝的是「回應的愛(Responsive love)」,我們彼此之間的是「相互的愛(Reciprocal love)」,我們對福音朋友的則是「繁衍之愛(Reproducing love)」。愛,會讓這些福音朋友變成基督的門徒。但願我們在領受神的愛當中,我們對神回應的愛、我們互相的愛、以及我們對鄰人的愛,都能一起成長。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謝謝祢在新的一年開始時,讓我們學習新的誡命:祢在世上要離開學生的最後一晚,將最寶貴的教導分享交付給祢的門徒。祢為祢的學生犧牲捨命,祢知道父已經把萬有交在祢的手裡,祢愛世上屬自己的人、且愛他們到底。祢不只為他們設立聖餐,還為他們洗腳。祢提醒猶大,但祢也尊重他;祢為彼得禱告,祢也託付他。祢的門徒也就這樣一代代傳下來,直到我們這一代。主,我們知道祢的愛有很多層面、很多功課,這是我們需要用一生來學習的。幫助我們不是只有在頭腦上了解,而是用心領受、用我們的手和腳去實踐,讓我們真的活出一個生命是讓人會認出我們是門徒、且會羨慕並加入基督門徒團體的。求主幫助我們,學習彼此相愛,像祢愛門徒一樣,謝謝主。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8年2月7日

猶太人的新年與贖罪日 -- 曾昭瑞 牧師

寫作於2008.02.07
作者:曾昭瑞牧師

如果我們仔細考查聖經,就會發現。一開始舊約中的猶太人似乎沒有特別過新年的習慣,聖經主要的歷史學家都沒有特別提到這個節日,也沒有說到在新年裡如何守節。但是在新約時代,我們發現新年就成了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

猶太人是一個使用陰曆的民族,不過他們的新年很特別,與一般民族的新年都不太一樣。早期猶太人的新年是在提斯利月,也就是陽曆的九、十月之間,但是到了出埃及事件之後,猶太人就把新年改到了尼散月,也就是陽曆的三、四月間。(出十二2)

在被擄時期間,猶太人的新年又起了變化,他們把新年又改回到秋天舉行,一些學者研究後認為,這很可能是猶太人受到巴比倫曆法的影響。所以猶太人在這個影響之下與巴比倫人一樣選擇了在現在我們所使用的陽曆九、十月間慶祝他們的新年。

一開始在聖經時代,猶太人並沒有特別在一年之初舉行特別的慶祝;但是到後來,猶太人把新年和贖罪日連結在一起,並稱這一段時間是「敬畏日」。而贖罪日則是在新年過後的第九天。

贖罪日在猶太人的宗教裡有著非常特別的意義。聖經形容耶穌在這個宗教的禮儀上,完成了大祭司的工作。這是一個屬靈的節日,因為這個日子是那麼的重要,以致於人們只要說到「那日」,一般的猶太人就會知道所指的是什麼日子。因為「贖罪日」是猶太人要反省過去,舉國懺悔,向上帝祈求赦免悔罪。經過深切的懊悔與嚴肅的反思之後,人們再接著去參加住棚節。

對於猶太人來說,贖罪日是一個讓人從日常生活當中停下來的一個節日,透過這個停止休息,人們有機會去反省自己在罪中的境況。每一個這樣做的人他們都會進一步地想到,整個國家的屬靈狀況。因為他們看自己是整個國家的一分子,自己所犯的罪,是國家屬靈光景的一部分。同樣的整個國家若陷入罪惡中,那麼他們也會覺得這是自己所該面對的罪惡。每一個人必須在贖罪日向上帝認罪,當他的罪被赦免時,他們國家的罪也同時地被赦免。
在這個日子,個人與祭司有著不同的責任,個人方面,每一個人都需要禁食一天,並且任何人都不可以工作。外表的表情必須是非常的嚴肅,不得有任何的休閒、娛樂的活動。若有人不願意接受這樣的規矩,那麼他可能會受到最嚴厲的制裁。

全年只有這個時間,大祭司才會進入至聖所。在至聖所裡,他會用牛和山羊混和的血來獻祭。其後,祭司會進行以羊替罪的儀式,這羊是抽籤選中的,依據舊約的記載,這羊叫「阿撒瀉勒」,是代罪羔羊的意思(利十六8-10)祭司要把雙手按在羊頭上,並向神承認以色列所犯的罪。這樣做是象徵著祭司已經把以色列的罪孽都歸到羊身上,他會再祈禱求神赦免。當儀式完畢後,羊就由預定的人帶到曠野無人居住之地。這行動是表記著羊已經擔當了以色列國和眾百姓的罪孽,上帝不會再記念這些罪(利十六21,22)沒有人可以照顧這頭羊,牠走了,牠也被忘記了。

然後祭司把手洗淨,又潔淨自己。當這些動作完成後,以色列的罪也就被赦免了。

除舊更新 -- 曾昭瑞 牧師

寫作於2008.02.07
作  者: 曾昭瑞 牧師

弟兄姊妹大家新年恭喜、新年平安。我們一起禱告:「親愛的主,我們到祢的面前來謝謝祢,因為祢的慈愛、祢的恩典幫助我們,使我們能夠在祢的裡面成為祢的兒女。主,在這個新年的節期,我們要來一起敬拜、一起向主獻上感恩,求主祢的話語在我們的生命裡面顯出力量、顯出幫助,好叫我們在祢的話語裡面再次被更新,再次聽到主祢的提醒、祝福帶領我們,這樣在祢面前獻上感謝,奉靠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很高興我們一起在這裡敬拜上帝。我想在這裡跟大家提醒一件事情,這次可能是我們最後一次在這個禮拜堂裡面參加新春感恩禮拜,可能在明年過年的這個時候,這個禮拜堂就不見了,我們可能在明年初就會動工改建新的禮拜堂。相信很多人對這個禮拜堂有很深的印象,可能你是在這裡結婚,可能你是抱著你的嬰孩到台前讓牧師受洗,甚至你不只在這裡結婚而已,你的兒子女兒也在這裡結婚,這裡有很多你和你家人共同的記憶、共同成長的一些軌跡,所以我相信當我們的教會要拆掉的時候,很多人的心會感到很不捨、感到這個禮拜堂很美很好,其實這個禮拜堂真的很美很好,也陪伴我們走過很久的年日,但是感謝上帝讓我們的教會漸漸在進步,也幫助我們的教會在這幾年間有很多的新朋友加入,不得已為了要讓更多人進入這個禮拜堂一起禮拜,為了讓我們的教會能夠接觸更多社區的人,所以我們必須把這個很好用、也不算太舊的禮拜堂拆掉,迎接新的禮拜堂,這是我們一個很捨不得的心情。當我們在新年說要除舊更新的時候,不是說舊的一定都不好,我們的心裡其實覺得它很好,可是有時候我們也會沒有辦法。

特別是在台灣華人的文化裡面,每年農曆春節到的時候,也是我們家家戶戶大掃除的時刻,像是我們廚房的角落清理的不乾淨,或是床底下平常都沒有清掃到的部位,我們通常都會利用過年的這個時候大掃除一次,因為那些地方是平常不太會去掃的,只好利用新年這個時候掃,我們會設法想把家裡面那些不乾淨的、舊的東西打掃乾淨,希望把新的迎接近來。在每一年這種除舊佈新的過程當中,其實對我們每一個基督徒來講,是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因為作為基督徒,我們常常在講「更新」,英文叫作Renew,這個字包含有革新、復興、再生、重新開始的意義,這個字也是我們基督徒生命一個很重要的描寫,我們基督徒要和上帝建立一個好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會經驗到生命的更新和改變,所以在我們的聖經裡不只一次的提到這個字,羅馬書第十二章1~2節說到我們必須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在以弗所書第四章20~24節說我們要將我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歌羅西書第三章5~10節說,一個基督徒是穿上新人、在知識上是漸漸更新的;哥林多後書第四章7~17節說我們的內心要一天新似一天。所以我們今天要藉著新年的此時此刻,一起來看這幾段聖經節對我們這些基督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一、 心意更新、查驗神旨

首先我們來看羅馬書第十二章1~2節:「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這段經文提醒我們,我們所說的「更新」很重要的一個意思是我們的心意要更新,並且要察驗明白神的旨意。當在準備這篇講道的時候,我的題目改來改去,一開始想說是「改舊換新」,還有「去舊迎新」,再來「除舊佈新」,或是「棄舊更新」,最後才想說用「除舊更新」為題目,雖然只是一兩個字的差別,可是在當中有很大的差異,其中有很多含意的不同。當我們看到今天所讀的經文時會發現一個最大的不同,聖經在講「更新」的時候,它不是指說我們把外在物質換新就好,而是強調內心心意的更新,當我們的內心心意更新時,我們才能夠察驗神的旨意。前面我們說到大掃除要除舊佈新的期間,我們通常提到的都是家裡的物品:家裡的舊沙發過年換買一套新的,電視是傳統真空管,我們換一個液晶螢幕的,或是車子開了好幾年,換一台新車。很多人會利用過年的這個時候,希望把家裡面舊的東西換成新的,可是如果我們在講換新換新、除舊佈新,講的不是我們個人內在本質的變化,我們個人的生命沒有成長,那麼這個更新對我們來講只是穿一件新衣,只是開一台新車,只是住一間美麗的房子罷了,然而我們本身並沒有什麼改變。

有一位心理學家叫作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1970),他說過一段話:「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我們常常說「個性決定命運」,人心若沒有改變,即使換了什麼,牛牽到北京還是牛,人的個性要是沒變,其實很多事情也都沒改變。然而對我們來講,相信耶穌不是我擁有了很多新的、好的東西而已,重要的是我們的內心有沒有跟著變化,也就是說,當我們認識神之後,我們的內心應該要更新變化,過去我們是隨從自己的心意,選擇自己喜歡的、想要做的,或是跟隨這個世上的流行、價值與潮流,但是當我們認識耶穌、跟隨耶穌之後,我們所追求的就不是這些東西,我們會改變、會敏銳察覺到什麼是上帝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我們要去體會到這些。當我們體會到這些的時候,我們就會察覺到我們在世上所要追求的與世人所追求的應該有些不同,我們應該願意讓我們的心意更新,去跟隨「主」流,而不是潮流。我們教會有一位弟兄在一間出版社工作,他們的出版社叫作「主流出版社」,取「主流」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希望在出版界能夠引導潮流,另外一個更重要的意義是說,「主」流是我們的「主」祂所要做的事情,是跟隨「主」流,而不是跟隨潮流,所以當我們來跟隨主的時候,讓我們跟隨的是從潮流變成「主」流,我們本來是照自己的意思,變成是照主的旨意;本來是照己意,現在是跟主意,讓我們的心意在當中更新而變化,這會產生一個很大的改變,就是我們不再效法這個世界,當我們在我們的思想、意志、情感上都有這樣的一個認識時,那麼我們才可能有這種改變――從世俗的潮流裡面脫穎而出,來行出上帝純全、良善、可喜悅的旨意。

二、 知識更新、如主形象

第二處我們要看的經文是在歌羅西書第三章5~10節:「所以,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慾,和貪婪。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因這些事,神的忿怒必臨到那悖逆之子。當你們在這些事中活著的時候,也曾這樣行過。但現在你們要棄絕這一切的事,以及惱恨、忿怒、惡毒(或作:陰毒)、毀謗,並口中污穢的言語。不要彼此說謊;因你們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在這裡所說的更新是強調知識的更新,正如造他的主的形象。更新是指什麼?更新就是更深的認識上帝,使我們更加的像主。當我們的生命改變了,我們察驗什麼是上帝純全、良善、可喜悅的旨意,這會帶來一個變化,就是我們會更加的認識神,並且我們會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如果照和合本的翻譯來看是說在「知識上更新」,這讓我們覺得為什麼信耶穌會知識更新:知識通常是指一個人的學問,或我們所知道的道理,或我讀過很多書、很有知識,怎會認識耶穌後,即便沒讀過書的人的知識也會更新?其實在這裡的知識不是指一個人的學問,聖經在這裡所指的「知識上的漸漸更新」,是表示一個基督徒,當你來跟隨耶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越發的完全、越發的去認識祂,一個被上帝更新的人,他對上帝的認識不會一直停在那裡。如果有一個人跟你說:「感謝上帝,三十年前我認識上帝的時候,我知道上帝是慈愛的」,可是過了三十年後,他還是說:「感謝上帝,我認識上帝,因為上帝是慈愛的」,之後呢?不知道。除了對上帝是慈愛的以外,他對上帝的認識沒有更進一步、沒有更多的了解、更深刻的體會,只停留在上帝是慈愛的階段,祂不認識上帝的公義、上帝的恩典,這樣的人我們說他是停留在吃奶的階段,沒有真正的長大。提到更新的時候,我們對上帝的認識能夠越發的進步,是隨著時間而增加,當我們對上帝有更多的認識時,就會帶來另外一個改變,這個改變就是我們有主的形象,什麼叫作有主的形象?是不是像有人台語說的不好,在讀祈禱文「我們在天上的父」說成「我們在天上飛」?不是,不是說我們有主的形象就能像上帝一樣在天上飛、神通廣大、說預言、行神蹟奇事。當我們說有主的形象,我們會聯想到聖經中的記載,在創世紀上帝起初造人的時候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創1:26),親愛的弟兄姊妹,所有的人在一開始被創造時,本來就有神的形象了,所以有上帝形象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是我們本來就有的。只是後來人在犯罪後,失去了上帝的形象,所以當我們漸漸認識上帝、認識主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會在我們的生命裡面經驗到改變,這個改變就是讓我們越來越有上帝的形象,什麼是上帝的形象呢?有的聖經學者這樣說,就是我們和上帝有一樣的善惡標準,有相似的道德意識,我們會把上帝認為對的事情當作對的,把上帝認為不對的事情當作不對,我們有智慧、有能力來分辨、來作屬靈的選擇,恢復那在我們人類犯罪以後,我們的靈性與上帝隔離後所失去的。當我們越發像神的時候,我們的選擇、我們的對錯、我們的判斷、我們的標準,就越發跟神一樣;我們的生命、我們的靈性,就越發跟神產生一個結連,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從上帝那裡來的形象,就像上帝作我們的主一樣。一個在耶穌基督裡更新的人,他能夠認識上帝、他的內心能夠體會到上帝的心意,他能夠越來越像造我們的主。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有沒有感覺到自己信耶穌越久,越來越像耶穌一樣?你覺得在你的生命特質裡面,有沒有覺得越來越像耶穌?越來越讓很多人想要親近,與你在一起的時候感到如沐春風?有上帝那樣的恩典在你的身上,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有時候我們信耶穌信很久了,家裡的人都覺得我們全身好像長刺,跟你在一起很難過,所以我們要常常來思想,我們有沒有透過更認識耶穌而被更新,這個更新就是我們生命再一次的被創造,這個被創造就是使我們重新得著上帝起初造我們的形象。

三、 脫去舊人、穿上新人

第三,我們再來看以弗所書第四章20~24節:「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這裡說什麼叫作更新?更新就是脫去行為上的舊人、穿上新人,當我們越發的認識上帝,明白祂的旨意,有祂的形象時,我們要說,作一個基督徒我們就會在我們的行為上有改變,這種改變保羅用「脫」和「穿」來表達,我們要說這個動作是我們每天都會做的,除非沒洗澡更衣就跑去睡覺,所以我們每天都會做這個動作,這個動作對我們基督徒來講是一個很重要的行為,脫和穿是表示脫去舊式的生活,改變成基督的方式。更新就是在我們的每一天生活當中,在我們的言行舉止上脫去行為上的舊人,穿上耶穌基督的樣式。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先脫下才可以穿上,作一個基督徒一個最大的困難就是很多基督徒只想穿新的,不想脫去舊的,因為舊的感覺也不錯,他喜歡享受罪中之樂,可是他又想「上帝啊,祢來救我,上帝啊,祢來更新我…可是我的罪中之樂不想放掉」。保羅在以弗所教會裡也是遇到這樣的情況,保羅對他們說:「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保羅說當時很多人犯了罪,「但是你們學的耶穌基督,卻不是這樣」,因為在以弗所那裡是一個異教的世界,那個地方有很多不同的風俗、迷信、私慾、敗壞和污穢,很多以弗所人在他們還沒有認識主、還沒有開始去敬拜神的時候,他們就是跟著那些風俗習慣來生活,當他們進到教會的時候,他們覺得「原來的那個也不錯啊」,就把它帶到教會裡面來,結果使得教會受到虧損、傷害,所以保羅特別跟這些以弗所教會的弟兄姊妹說:「你們要脫去行為上的舊人,穿上新人」,如果我們信了耶穌,我們舊人的行為沒有改變,這樣會發生什麼事情?就好像我們清晨先去行天宮拜拜插頭香,補眠半小時後再到教會來作禮拜,這就是舊的沒有脫掉,卻想穿上新的,我們發現一個人不能一面上禮拜堂敬拜上帝,又一面在那邊拜關公媽祖;一面想求上帝的幫助,另外一方面又去找廟公幫忙看風水算命;或者說我們一方面在這裡說要彼此相愛同心合意,私底下說:「那個人多差,我們教會就是被那個人搞的…」,當我們同時穿上新衣,卻沒有把舊的衣服也脫掉的時候,我們就會在一方面求神赦免,一方面又拼命犯罪中,這樣比沒信主的人還糟,如果你只想穿新衣,不想脫舊衣,那是比沒信主的人還慘,因為在我們的信仰中一個人不能服侍兩個主,我們要是相信要倚靠耶穌基督的救恩,我們就單單要來侍奉祂,就要遵行祂的道,脫去舊有的衣服風俗,照著聖經的道理來活。

我想這個對於我們處在台灣的基督徒而言,是一個很不容易學的功課,因為我們身邊有很多親戚、朋友、同事等等,他們很多都不是基督徒,在他們的風俗、文化、信仰來說,「這是台灣的潮流啊,大家都是這樣做的」,很多時候我們在同儕的壓力底下,我們會有困難。像我在教會常常要主持婚禮和喪禮,要是雙方家人都是基督徒,那好辦理的多,如果家裡只有少數是基督徒時,那個壓力很大,作一個基督徒他要怎樣在這樣一個風俗習慣當中,他要堅持信仰要怎麼做,這對我們一個基督徒而言是很大的一個挑戰。所以對於我們而言,當我們來到主的恩典裡面,當我們在生命上漸漸被更新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三不五時也去弄一個平安符?最近流行的公仔神明,是否也拿一個來掛在包包外面或車子裡,「那很可愛啊,有拜有保佑啊」?或者是我們的小孩要命名,先抱去找算命的算一下,合一下生辰八字、姓名筆劃,這樣會比較好命?弟兄姊妹,如果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同時也失去了作基督徒的見證,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挑戰,我們的一舉一動,周遭不是基督徒的朋友他們都在看,他從我們的身上看見什麼?他們從我們身上了解什麼?「喔,原來你作基督徒就是這樣啊」,原來基督徒就是這麼一回事,如果我們的行為沒有改變,仍然能夠說謊就說謊、能夠推卸責任就推卸責任、能夠跟人家放縱私慾的時候就跟著去放縱私慾,那我們就會常常聽到人家講一些話:「你們作基督徒不也是這樣嗎?」弟兄姊妹,這就是當我們穿上新人,但是沒有把舊人脫掉,這樣我們就會失去那個見證。我並不是說當你成為一個基督徒穿上新人之後你都不會犯錯、不會跌倒,不是,而是我們的內心有沒有那個感覺,我們有沒有努力的要把我們身上那些不好的除去,穿上好的?彼得前書第二章12節說:「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歸榮耀給神。」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要認真的更新我們的老我。

四、 新似一天、成就榮耀

第四個,我們要來看哥林多後書第四章7~17節:「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但我們既有信心,正如經上記著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穌復活的,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他面前。凡事都是為你們,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與神。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在這裡說的更新是什麼?我們可以一天新似一天,最後我們可以得著神為我們成就的榮耀。更新就是我們面對這樣的環境,不被打倒,成就最後的榮耀。當我們知道怎麼樣在我們外在的行為上照主的旨意去做時,有的教會說:「你要是每天照主的旨意、每天禱告親近祂、每天敬拜上帝,上帝就要大大祝福你,神要為你除去一切的困難、一切的災難、一切的攔阻,你要在神的面前凡事亨通」,可是我覺得不是這樣。很有可能你很認真在敬拜上帝,你也認真照上帝的旨意努力去更新時,你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我們會發現這個世界是一個困難的世界,這個世界不是一個讓你好好作基督徒就得到很多祝福的世界,甚至你有可能像約伯一樣;約伯是一個敬虔敬拜上帝的人,卻受到魔鬼撒旦的攻擊。我們在困難的世界會面對各樣的挑戰,這是保羅他自己說的,保羅在聖經裡面說出了一段他的親身經歷,我相信這個經歷不是只有他個人,這個經歷是每一個基督徒都有可能會遇到的。這是一段很美、很特別的經文,因為保羅在這裡所描述的不是我們傳統對勝利成功的概念。常常我們會作夢,期待我們好好的作個基督徒就會完全勝過這個環境,甚至我們可以以一種超人的姿勢來迎接勝利,我們可以把我們的仇敵打到趴在地上,讓牠完全投降,我們可以讓牠無法反抗,甚至把仇敵打到哭著回家找媽媽,這樣的勝利我們很滿足、我們很期待,當一個英雄式的勝利者很容易,但這不是一個基督徒真實的人生。相反的,保羅從他的經驗中讓我們看見,他常常不是得到這種勝利,反倒在他所面對的生活中,他是活在一個很困難的環境,他面對的是四面受敵,心裡作難,遭逼迫,被人家打倒的生活。弟兄姊妹,這是保羅所面對的生活,他在那樣艱困的環境裡,保羅怎麼說?他倚靠上帝,在倚靠主的當中,他不被困住;在依靠主的時候,他可以不失望;在依靠主的時候,他被丟棄甚至不會死,我們在這裡看到保羅說的是一種即使我們走到了絕境,即使看起來沒有任何的盼望,是敵人想盡各種辦法要把我們逼到角落,他一拳又一拳的打來,讓我們根本無法反擊,似乎他只要再用手輕輕的一推,我們就會被他擊倒一般,但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一個有信仰的人仍然站的住,仍然在那裡不放棄。弟兄姊妹,這個不是在順境當中的勝利,而是在一個逆境當中,仍然能夠靠主站立得穩。因為保羅知道,不是我們勝過那些仇敵,不是我們很厲害。以前師母只要經過廟宇的時候都會「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綑綁」,我就說:「你也幫幫忙,我不是說你不能這樣做,而是你準備好了嗎?相信這些廟裡的神明是有靈驗、有能力的,不然人家為什麼會去拜,你沒準備好就去奉主耶穌的名去捆綁,你有準備好嗎?你要是準備好再去綑綁,當然我知道耶穌的名是大有能力的,可是你自己準備好的沒有?」我要說的是,不是每次都隨隨便便就可以這樣做的,我們常常是在那個過程當中遇到很多的困難,可是在這樣的困難中我們可以找到倚靠,因為不是我們個人可以勝過那些,而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已經贏過那些,因為主已經勝利了,所以從上帝那裡而來的力量在我們的身上,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擊敗我們。所以我跟師母講,「牠不一定能勝過你,但是你也不是隨便兩三下就可以把牠綑綁起來的,你要搞清楚,是因為上帝的力量在你身上,牠們不能隨便攻擊你,不是你隨便就可以把牠綁起來。」所以在保羅的心中他存著這樣的盼望,在這樣的盼望中雖然他遇到很多的艱苦、困難,但他知道倚靠上帝他不會倒下,可以站立得住。

但是保羅也有一個體會,體會到什麼?就是時間一年一年的過去。每年我的兒子在冬至前一天生日時,會吃湯圓,吃湯圓就多一歲,小時候吃湯圓多一歲就很高興,長大後吃湯圓就不太高興,因為老一歲。保羅也這樣說,當他在這個過程當中,他開始體會到他的身體漸漸毀壞,這可能五十、六十、七十歲的人就有一些體會,一開始生龍活虎,後來發覺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年紀再大一點,覺得一個月不如一個月,身體漸漸在衰退老化當中,可是保羅說:「雖然我的肉體漸漸毀壞,但是我的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為什麼內心可以天天的更新?因為保羅知道,雖然他的肉體有軟弱,雖然他在世上遇到很多艱苦,但是時間卻是有限的,有一天都要過去,當這些過去之後,我們會得到一個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那是一個將來才能夠經歷到的更新,雖然是將來才能夠經歷到的,卻成為他今日的力量,成為他今天的幫助,所以雖然面對很多的困難,保羅在這裡卻不被擊倒。加爾文曾經說過一句話:「衰敗是可見的,更新是看不見的」,他特別是指掃羅說的這種,身體的衰敗是可以看得到的、是體會得到的。以前我當兵的時候有一個外號叫作橫山飛毛腿,我們以前的營區在橫山,我很會跑五千公尺,我以前當兵是當傳令,連上規定五千公尺跑第一的人就是當傳令,因為戰爭的時候要跑得比子彈還要快,我那時候五千公尺跑十七分鐘多,二十二鐘分是滿分,我比較瘦,跑起步來卡路里消耗的比人家少,很會跑,但是你叫我現在去跑五千公尺我會很喘,我們發現我們的肉體不像年輕時代那麼強壯了。當身體漸漸老化時,加爾文說更新是看不見的,可是更新卻在那個看不見的過程中,藉由上帝的創造來完成,當我們的身體在死亡的權勢底下,漸漸的衰老、漸漸的趨近於死亡的時候,有人說新年不要說死這個字,可是我們有信仰的人不怕,在面對死亡漸漸來臨的時候,保羅說有一個盼望,是一天比一天還要強。看見自己身體越來越衰弱,但盼望越來越強,就越來越更新,為什麼?因為我知道有一個永遠的盼望、永遠的榮耀為我存留,所以保羅在這當中不害怕,他面對身體的衰弱卻很高興,他可以得到上帝為他預備真正的更新,是不會損壞的、是永久的,因此保羅說他的內心不至於喪膽。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有沒有信耶穌信到這樣的信心?其實我覺得很多人有,很多人在年紀越來越大時會說:「感謝上帝,看何時上帝要來接我回去」,雖然他的身體很痛苦,唉唉叫,「上帝啊,你趕快幫我脫離這地上的苦楚吧」,每當去探望一些在病痛中越來越痛苦的兄姐時,當然我不敢在他家屬面前禱告說:「上帝啊,請祢解除他在世上的痛苦」,但是有時候我們真的會這樣想:「上帝啊,讓他能夠經驗到在祢裡面最後的更新」,就是脫離地上的痛苦,可以得著上帝要賜給我們肉眼所看不見的榮耀。弟兄姐妹,在世上我們有一個盼望,很重要的是看見上帝在天上為我們預備的更新,當我們把焦點放在那個更新時,就是那復活榮耀的基督身上,我想我們在面對世上很多艱苦時,就能夠用一個更積極、更勇敢的態度去面對,不是消極的說:「沒關係,任人宰割,痛苦沒關係」,而是用一個更積極正面的態度去面對這些艱難和苦難,因為這是「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所以我們是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不是消極的去逃避它,或是讓它就這樣吧,這是我們可以在信仰中學習的。

回應:從新得力、展翅上騰

親愛的弟兄姐妹,今天我們一起在這裡慶祝新年,我們一起來思想這段話,其實我們要這樣說,這是一個新年假期,也是一個不一樣的機會,特別是我們台灣人或是華人的文化中,過年都是很高興的在休息。但是我們如果來看猶太人他們過新年,是有很大的不同。猶太人的新年和贖罪日是一起的節期,所以猶太人在新年時是透過這段期間來反省自己的罪行,他們在這段時間求上帝赦免。我想我們雖然不是猶太人,但對我們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醒,當我們為了外在這些物質在除舊佈新、在迎接新事物時,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利用新年這段時間,在高興慶祝以外,不妨找一個時間,一個人好好的安靜禱告。你可以來到上帝的面前親近祂,你可以等候聖靈來光照感動我們,讓我們看見我們的生命有哪些是停滯不前的,或者我們有哪些地方是得罪上帝的。但是不要只是看到不好的,也求上帝讓你看到好的,有什麼是蒙神喜悅的,是神的手所堅定的。求神來幫助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一直的被祂改變。當我們親近上帝的時候,也求上帝的能力臨到我們身上,像以賽亞書第四十章31節所說:「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有時候我們在生活中會覺得疲乏、困倦、沒有能力,可是「那等候耶和華的,要從新得力」。我們的上帝是創造地極的主,祂必不困倦也不打盹。我弟弟雖然比我年紀小,但是他比我努力,比我早生孩子,所以孩子比我的還大,今年回家過年時,我們就在和小孩玩,我就單手讓我兒子坐摩天輪,他兒子看到了吵著說:「我也要玩,爸爸我也要玩」「好啦,爸爸單手讓你坐摩天輪」,玩兩下手就酸了,我們就算再厲害也會疲乏,也會軟弱,但是我們的上帝是不會疲乏的,祂的能力沒有止限。在新的一年我們一起來到上帝面前,來經驗到祂的能力,來經驗到祂更新的力量在我們裡面,好讓我們可以開始新的一年,求神幫助我們,在祂的裡面經驗到心意更新,讓我們能夠學習察驗上帝的旨意,並且讓我們更深的認識神、更加的像主,脫去行為上的舊人、穿上新人,面對我們每一天所生存的環境,我們沒有被擊倒,並且在將來領受從天上來的更新,就是我們的榮耀。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慈悲愛我們的天父上帝,我們來到祢的面前感謝祢,因為在祢的話語中我們看見一個跟隨祢、認識祢的人的生命是不斷改變的,是越來越能夠認識主祢的旨意、越來越像主的,在這個過程中,會對上帝有更深的了解和認識,我們所作所為,會越來越像主。上帝,我們也知道,當我們來跟隨祢的時候,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舉止、我們的生命要改變,像是脫去舊衣、穿上新衣,雖然知道我們在世上會遇到很多的艱難,但是我們依靠祢。在這當中我們沒有跌倒和失敗,在這當中我們也等候從祢而來的力量,將我們一切舊的更新,在祢的面前得到主祢的恩典。主耶穌,幫助我們弟兄姊妹,在新的一年裡來經驗祢,在新的一年裡有更多的期盼,在新的這一年裡有屬上帝祢的祝福和帶領,幫助我們越來越像祢、越來越跟隨祢的腳步,在祢的面前獻上感恩禱告,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