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5日

聽者取向溝通 (Receptor Oriented Communication)

聽者取向溝通
(Black SpiritualsLocomotionChronos & KairosReceptor Oriented
Communication)

蔡茂堂牧師

尼希米聽見來自故鄉猶大省與耶路撒冷的同鄉哈拿尼,與他分享被擄歸回鄉親遭大難,受凌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 (尼1:3)。他愛故鄉的心感到有如刀割般的錐心之痛。從基斯流月 (大約十一月) 一直到尼散月 (大約三月),前後四個月之間,他在耶和華面前悲哀哭泣、禁食禱告 (尼1:4)。在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當尼希米在波斯國王面前奉酒給他飲用時,終於讓國王發現他滿面愁容。經過四個月的禁食禱告,尼希米無法在國王面前掩飾他心中的悲哀。
尼希米關心的是故鄉耶路撒冷的聖殿以及城牆的被焚燬以及拆毀。但是當國王詢問他心中悲哀的原因時,尼希米完全不提他的信仰、敬拜耶和華的聖殿、以及聖城耶路撒冷的城牆。這些是尼希米心中最關心的地方,卻不是波斯國王亞達薛西所能明白或認同的。尼希米的回答是: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荒涼,城門被火焚燒,我豈能面無愁容嗎? (尼2:3) 這是波斯國王所能夠瞭解認同的表達方式。這種表達方式被稱為聽者取向溝通 (Receptor Oriented Communication)。

聽者取向溝通是近年來溝通理論中一個討論的重點。根據福樂神學院宣道學教授克拉夫 (Charles H. Kraft) 的研究,上帝向人類的溝通一直是採用聽者取向溝通的方式。當亞當夏娃犯罪之後,上帝主動的前來在樹叢中尋找他們,並且向他們開口對話 (dialogue) (創3:9)。上帝所採用的語言與詞彙,是亞當夏娃所能夠瞭解與領受的地上語言,也就是舊約聖經的希伯來文。上帝並沒有採用上帝的語言,或是天使的話語,來與亞當夏娃溝通。上帝也沒有採用現代科技的溝通設備,像麥克風、電視台、或是網路平台,以進行大眾傳播的工作。上帝所採取的是,差遣他的僕人,進入所要宣揚的文化圈內,以個人與個人互動的方式,來進行對話溝通。主耶穌更是花他在世上最主要的時間,與他的十二個門徒一起生活與對話,將天國的福音,深深的栽入他們心底的深處。好在主耶穌離開世上之後,他的這些門徒,可以將這個天國的福音,代代相傳到普天之下。主耶穌與耶路撒冷的猶太學者尼哥底母在夜間的對話,以及與撒瑪利亞的邊緣化無名式婦女在雅各井旁的對話,所用的方式,都不是採用獨白方式的單向溝通 (monologue one way communication),而是對話方式的雙向溝通 (dialogue two way communication)。主耶穌的溝通不是只有採用言語字詞的表達,而是同時採用實地行動示範的行為表達。主耶穌要教導他的學生如何彼此相愛與互相服侍時,他在最後的晚餐,親自挽起衣袖,一個一個的替他的每一位門徒洗腳。然後,他才告訴他們,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 (約13:14)。主耶穌為了達到他要向門徒溝通的目的,常常要打破他們原來既有的預期思想模式,也就是所謂的定型思想 (stereotype),而採用讓門徒跌破眼鏡的出人意料之外的溝通方式,好幫助門徒能夠印象深刻的學到新的功課。主耶穌說: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約12:25) 就是這一類的教導。當主耶穌在溝通時,他會設法將一般性的原則問題巧妙的轉化為個案性的實際處境,以加深聽眾的印象,達到溝通的目的。

舉例來說,當律法師以一般原則的問題:誰是我的鄰舍來問主耶穌的時候,主耶穌拒絕也用一般原則性的答案來回應他所提出的問題。主耶穌用一個比喻故事來將這個有關鄰舍的原則性問題巧妙的轉化成為可能在當地實際發生的個案。主耶穌用一個從耶路撒冷要下耶利哥的猶太人,在途中遭遇強盜強劫傷害的故事來回應。主耶穌很技巧的安排一個祭司與一個利未人,讓他們先從犯罪現場走過,但是,他們卻沒有停留下來幫助這位遭搶生命垂危的同種族與宗教信仰的弟兄,視若無睹的繞道而過。這樣故事的發展已經讓這些聽眾覺得焦慮不安,因為在他們的刻板印象中,祭司與利未人是教導百姓如何敬拜上帝與彼此相愛的老師與榜樣,可是在這個故事中,他們的實際表現,卻是與聽眾的期待有很大的落差。主耶穌最叫人跌破眼鏡的是這個故事的往下發展,故事中上場的第三位,是一位被猶太人鄙視的雜種撒瑪利亞人,這個人不只駐足下驢,查看這位受害者的生命跡象,並且給予簡單的急救包紮,還將此受傷者扶上驢背,送往附近的醫療收容所,預付急救費用,還簽下願意付清所有相關款項的保證書。這真的是一個非常整全的照料。我相信到這個時候,主耶穌的故事已經在聽眾的心裡,激起了許多出人意外的驚奇。最讓我感到吃驚的是,在故事的結尾,主耶穌是用問句的方式來結束他的教導。主耶穌反問這位以請教來挑戰耶穌的律法師,請教他:這三個人當中,那一位是這為受害者的鄰舍呢?這個結尾的問題,把律法師在起頭時所發出的問題,一百八十度的翻轉過來。律法師問的是,誰是我的鄰舍,我好幫助他呢?主耶穌問的是:誰是幫助你的鄰舍。最後,主耶穌提醒這位律法師,光是知道誰是鄰舍是不夠的,你去,照這樣去行吧!主耶穌要求的是實際生活的改變。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