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5日

禱告系列(一):亞伯拉罕Abraham

禱告系列(一):亞伯拉罕 (Abraham) [] ( 蔡茂堂 牧師 )

禱告系列(一):亞伯拉罕Abraham
經文:創世紀第十八章16~33節
時間:二0一0年二月二十八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在尼希米的最後一講中,我們談到尼希米是一個擅於禱告的人。我們從他身上學到:禱告的重點不在於禱告的人,而在於聽禱告的上帝。今天我們要開始從聖經學習禱告的功課。亞伯拉罕為所多瑪人代禱,留下這個很美的故事讓我們學習:他替那些上帝已經決定要除滅他們的惡人禱告。而且這個禱告很特別,就像和上帝在做生意一般。不知道你是否有過如此的禱告?聖經記載得非常詳細,包括他如何跟上帝討價還價,對答的過程讓我們有所省思。

Ⅰ、引言:有人在為你禱告
(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

關於禱告,有一首歌,我在創世紀查經班上曾播放給上課的兄姐聽過。2001年,Heritage Singers這個團體,在他們三十週年紀念演唱會時唱了這首詩歌,曲名是「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有人在為你禱告)」:

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
(有人在為你禱告)
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
(有人在為你禱告)
So when it seems you’re all alone,
(當你覺得孤單寂寞)
And your heart would break in two
(你內心快要破碎)
Remember 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
(要記得有人在為你禱告)


Have the clouds ‘round you.
(黑雲環繞你)
Gathered in the midst of a storm
(陷入狂風暴雨之中)
Is your ship tossed and battered,
(你的船風雨飄搖)
Are you weary and worn?
(是否灰心喪志?)
Don’t lose hope (別失望)
Someone’s praying for you this very day.
(有人今天正在為你禱告)
And peace be still is already on the way.
(平靜安穩將要充滿你心內)
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
(有人在為你禱告)
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
(有人在為你禱告)
So when it seems you’re all alone,
(當你覺得孤單寂寞)
And your heart would break in two
(你內心快要破碎)
Remember 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
(要記得有人在為你禱告)
When it seems that you prayed
(有時候你禱告)
‘til your strength is all gone,
(感到精疲力盡)
and your tears fall like raindrops
(你眼淚掉如雨滴)
all the day long.(整日不停)
He cares and He knows (他關心了解)
Just how much you can bear.
(你能夠忍受多少)
He’ll speak your name to someone in prayer
(他要別人為你提名代禱)
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
(有人在為你禱告)
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
(有人在為你禱告)
So when it seems you’re all alone,
(當你覺得孤單寂寞)
And your heart would break in two
(你內心快要破碎)
Remember 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
(要記得有人在為你禱告)
Remember 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
(要記得有人在為你禱告)

我很高興最近有很多弟兄姐妹參加教會禱告的服侍,我們除了禮拜四的禱告會以外,還有緊急禱告網。另外,Facebook上有兄姐願意為人禱告。最近如果你留意的話,會看到在我們禱告事項中有一個名叫Joe的外國人,我們其實不認識他,他是在台灣教英文的外國人,被發現倒在路旁後送到長庚醫院,他的母親和姊姊從美國趕來看他的途中,在飛機上遇到一個住Twin Cities(雙子城)的先生,他是我去那裡佈道時的會眾,他在飛機上與她們交談,得知她們到台灣的原因,由於她們不會講中文,更顯得惶惶不安。這位弟兄很有愛心,下機後跟著她們一起去長庚醫院探望,但三天之後他就回美國了,他想到她們母女在異地該怎麼辦, Joe是如何發生意外的也沒人知道,只知道他倒在路旁。所以他從國外寫了一封email給我,跟我說這個家庭需要幫忙,但他不知該找誰協助,所以問教會有沒有人可以去關心他們。我回覆他的來信,並找到在長庚工作的國玉姊妹,她曾留美,語言上沒有障礙,有辦法與她們溝通。所以國玉姐妹的家庭就去關心她們,也把Joe的情形帶回教會,我們就為他禱告。從完全不省人事、腦壓過高,醫生說他的情況很危急,之後又開刀進行引流手術,到最後清醒過來,能夠坐飛機回美國復健,這讓他們母女非常高興。因為我們跟她們完全不認識,但我們去關心她們,她們非常感動。

今天準備禮拜時,淑慈姐跟我說,感謝教會為她母親禱告。過年時得知她母親住院,我們去探望她,已是昏迷不醒,我學醫的背景認為這是subsist(依靠維生),情況不妙,年紀還這麼大,不知該怎麼辦,醫生當然盡力處理和用藥,但我們就是為她禱告。第二次去探望她時,還是沒有甦醒,但呼吸已經穩定了。今天淑慈姐跟我說,她已經可以出來散步了。我們若有這樣的經歷,當你遇到災禍,或是困境,知道不是只有你自己痛苦難過、獨立面對而已,是有人在關心並為你禱告著。我想這是這首歌讓我們感動的地方。經歷過苦難的人就知道,有人在為你禱告是一件使你感到安慰和鼓勵的事。今天我們要從亞伯拉罕替人禱告中,一起學習。重點不是亞伯拉罕,而是聽禱告的上帝,在這段禱告中,亞伯拉罕看到上帝是怎樣的一位上帝。

Ⅱ、亞伯拉罕對上帝的認識
1. 知心好友:分享心事(Sharing Secret)

首先,上帝說:「我所要做的事情,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創18:17)因為上帝想要讓亞伯拉罕知道他要做的事,之後才引起亞伯拉罕整個禱告代求的過程。昨晚我去高雄,參加戴娓娜姊妹逝世二十八年紀念禮拜,同行的路加傳道會簡醫師跟我說:「你知道上帝為何要跟亞伯拉罕說要剿滅所多瑪的事情?上帝要察看所多瑪城,是否真如他所聽到的那麼邪惡,再決定是否要剿滅,但是上帝知道亞伯拉罕有親屬住在那裡。如果你要做一個決定,剛好你有一個好朋友跟該決定有關的話,你難道不會先告知他嗎?」簡醫師說上帝把亞伯拉罕當作好朋友。他知道亞伯拉罕的姪子羅得住在所多瑪城,所以上帝就先知會他。因此,上帝是可以成為朋友的上帝。這很特別,我們通常都不敢把上帝當作朋友,而是當作法官、至大可倚靠的主宰,而朋友是能夠分享你心中所想的。「……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他又得稱為神的朋友。」(雅2:23)他和上帝信任的關係,讓他和上帝成為朋友。整本聖經裡被描寫為上帝的朋友,只有亞伯拉罕一人。耶穌基督在被出賣的那一夜,他和他的學生要分離前,說:「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15:15)所以朋友是樂意彼此分享的,這是亞伯拉罕對上帝認識的開始。

2. 萬國祝福:從家開始
(Blessing from Home)

第二點,上帝決定要跟亞伯拉罕講,但卻不像簡醫師所說,是為了讓他可以事先叫羅得快逃命,整個禱告的過程亞伯拉罕沒有提到羅得,上帝也沒有提到羅得,反倒是上帝講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得福。」上帝選召亞伯拉罕,為了要透過他使萬國蒙福。要是他將來的子孫變成像所多瑪一樣時,我要怎麼透過他和他的後裔祝福全世界呢?所以我一定要讓他知道他必須好好教導他的子孫,讓他可以按照我所交代的去做,這樣我透過他祝福地上萬國的應許才可以完成。上帝說出他做此事的理由,並不是為了羅得,而是為了全世界,他要透過亞伯拉罕祝福全世界,亞伯拉罕就需要好好地教導他的子孫,秉公行義,不要像所多瑪、蛾摩拉那樣不公不義,欺壓寄居的人。上帝說,亞伯拉罕,如果你離開本地本家我就祝福你,你就成為萬民的祝福,但是都沒有提到過程,卻在這句經文中隱約說出了那個過程。不是上帝應許了就會成就,而是要按照上帝所交代的去做,教導好自己的家庭和子孫遵行他的話,這上帝的應許才能實現。祝福從家開始.(Blessing starts from home),這樣不只你的家庭能得到上帝的祝福,你周圍的人都能得到上帝的祝福,你要成為很多人的祝福,盼望這祝福是從你家開始,這就是經文中所說:「我眷顧他,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使我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成就了。」(創18:19)新約說:「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提前3:5)中國人也說:「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循序漸進的。耶穌基督說,福音要傳到地極,但首先要從耶路撒冷開始,「……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

3. 聲聞罪惡:關懷被害
(Caring Suffering)

到底所多瑪的人壞到什麼程度,以致於上帝打算要把他們剿滅?因為他們犯罪的聲音傳到上帝的耳中。上一次我們講到尼希米的禱告時,講到上帝是會聽人呼求的,若有人作惡,就有人歹命,作惡就是去欺負不應該受欺壓的無辜人,所以被欺壓受苦的人就會向上帝呼求,但作惡的人不會跟上帝說。該隱殺死他的弟弟亞伯,人死了,血在地裡還會發出呼求的聲音,跟上帝申冤,「……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裡向我哀告。」(創4:10)所以上帝關懷受害者。「耶和華說: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我。」(創18:20)這個聲音是作惡之人所發出來。當埃及人欺壓以色列人時,以色列百姓發出來的聲音上帝聽見了,「他聽見他們哀告的時候,就眷顧他們的急難。」(詩106:44)

4. 下去察看:明察秋毫
(Investigating Evidence)

當上帝聽見有人喊冤時,他不會馬上進行審判,而是會鑒察真相為何,所以上帝說他要下來察看,看是否真是與自己所聽聞的一致,上帝查出真憑實據後,才會決定如何處理。「我現在要下去,察看他們所行的,果然盡像那達到我耳中的聲音一樣嗎?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創18:21)這句話很有趣,也就是上帝不會先入為主,不會人云亦云,所以上帝對所多瑪也保持著一種開放的態度,萬一察看起來沒有像所聽聞的情況時,他也會知道。「我的眼目察看他們的一切行為;他們不能在我面前遮掩,他們的罪孽也不能在我眼前隱藏。」(耶16:17)尼尼微城卻不是這樣,上帝也是下去察看,但是發覺沒有那麼壞,好像他們有在悔改,所以上帝就改變毀滅尼尼微城的初衷,「於是神察看他們的行為,見他們離開惡道,他就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了。」(拿3:10)所以上帝是會鑒察的,有一天如果你被上帝審判,你大概不會喊冤辯解,因為上帝清楚一切,對你有利或不利的條件都考慮後,才會作出他的決定。

5. 公義審判:善惡分明
(Discriminating Justice)

這位上帝是能夠審判世上所有人的上帝,不是只有審判基督徒或非基督徒,任何人都會被審判,而且他的審判會把善惡分別清楚。亞伯拉罕跟上帝說:「將義人與惡人同殺,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這斷不是你所行的。」(創18:25a)上帝說他不會這麼做,所以他的審斷是會分別善惡的審判。「因為他來要審判遍地。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公正審判萬民。」(詩98:9)耶穌基督說,當萬民像羊群一般聚集在他面前時,他會作一個分別(discrimination)的動作,「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太25:32)discrimination除了歧視的意思之外,還有區分好壞,不混雜處理的意思。亞伯拉罕說,如果上帝好壞都要剿滅,那樣就不公道,應該要有所區分,但是他禱告最後的內容是,「你能不能為了那些好人,不要剿滅所多瑪城,放他們一馬(spare)呢?」那個禱告就沒有區分了,而是為了不讓好人一同被消滅。

6. 暫緩執刑:寬容忍耐
(Forbearing Patience)

然而結局是上帝把所多瑪城燒毀,有人說是因為城內找不到十個義人,因為亞伯拉罕和上帝討價還價到十個人。資料上說,羅得他的家人加總起來大約十個人。創世紀十九章提及,羅得有兩個未出嫁的女兒,本來想以她們來取代訪客讓城內的人欺負,還有兩個已經論及嫁娶的女兒和兩個女婿,以及自己的兩個兒子,這樣就有八個人了,加上羅得和他的妻子,共有十個人。因為天使問羅得家裡有無兒女(sons or daughters)或屬他的人是用複數,會用複數至少就有兩個(要用英文聖經才讀得出來)。他們猜測亞伯拉罕可能也知道羅得的家屬有哪些,所以認為至少有十個義人,因此他以為討價還價到十個人應該就足夠,怎知道上帝到最後有分別,只救四個出來,所以羅得的家人不都是義人,上帝沒有把義人除滅,但也沒有把他的家人全都救出來,其他的和所多瑪城一起受審。

那麼上帝對亞伯拉罕說城內若有五十、四十、三十個義人……,他就不剿滅全城,是什麼意思?「……我在那裡若見有四十五個,也不毀滅那城。」(創18:28b)這次我在準備講道時有另外的看見,我認為不是指不會滅城,而是指現在暫時還不會剿滅,因為如果城內有十個義人,就有希望,透過這十個人的禱告或好的見證,就可能感化全城的人,所以上帝就容許,雖然城裡惡貫滿盈,準備要刑罰他們,但為了那十個或五十個義人,可以暫時緩刑,暫不刑罰他們,讓他們有機會悔改,I will spare the city.(我就暫時放過該城)。但是他們最後卻沒有悔改,也就沒有那樣的期待,於是最後剿滅全城。羅馬書說:「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羅2:4)彼得後書也這樣說:「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所以我想最後的白色大寶座審判是真的,有很多人說上帝愛世人,沒有最後的審判,那是警戒人用的,到最後不論好壞都會被赦免。這樣就落入上帝不分好壞的光景,上帝就變成有慈悲但無公義。若有公義是為了讓惡人悔改,不是讓惡人好人都得到相同的處置。

7. 豈可不義:質疑爭議
(Challenging Confrontation)

你如果看亞伯拉罕最初的禱告內容,好像他對上帝的態度和口氣不太友善,質問上帝難道真的會那樣做嗎?「……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創18:25b)好像在責罵質疑上帝,與他爭論。上帝說,沒有關係,你要是覺得我做得不好,你可以開口質問,我可以跟你辯論,陳述彼此的理由,「在他那裡正直人可以與他辯論……」(伯23:7),上帝是可以辯論的上帝。「你要提醒我,你我可以一同辯論;你可以將你的理陳明,自顯為義。」(賽43:26)所以上帝是容許人向他提出抗議的上帝。

8. 討價還價:討論妥協
(Bargaining Negotiating)

以前台灣早期買東西要懂得討價還價,不然就會買得比較貴。上帝好像是可以這樣討價還價的上帝。亞伯拉罕從五十個討價到十個,「亞伯拉罕說:求主不要動怒,我再說這一次,假若在那裡見有十個呢?他說:為這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那城。」 (創18:32)羅得逃命時,天使說,所多瑪的城我都要剿滅,你要跑到山上,不然也會被燒死。羅得也和天使討價,他說既然你已經對我這麼好,但我不能逃到山上,「看哪!這座城又小又近,容易逃到,這不是一個小的嗎?求你容我逃到那裡,我的性命就得存活。」(創19:20)天使也答應他,所以似乎天使或上帝允許我們跟他商討。基甸也是一樣,上帝要他去拯救以色列人,基甸說他沒有辦法,上帝要他去,基甸信心不足,為了求印證,就用羊毛來作了兩次的確認,「基甸又對神說:求你不要向我發怒,我再說這一次:讓我將羊毛再試一次。但願羊毛是乾的,別的地方都有露水。」(士6:39)所以上帝容許人在信心不足時跟他商量。

Ⅲ、亞伯拉罕禱告的榜樣
1. 花時間與神親近(Spending Time)

亞伯拉罕這次的禱告為我們留下一些可以學習的榜樣。第一,亞伯拉罕肯花時間到上帝的面前,這樣的陪伴讓上帝說出他要做的事。普通我們送客可能只送到電梯口,比較客氣的可能送到門口,亞伯拉罕是送到村莊口,所以不是送到他的帳棚外,而是陪上帝走到村莊口的沙漠,「三人就從那裡起行,向所多瑪觀看,亞伯拉罕也與他們同行,要送他們一程。」(創18:16)在同行的路途中,上帝跟亞伯拉罕說他要做的事情,花時間在主的面前就會聽見主的聲音.(Spending Time with The Lord),「他們天天尋求我,樂意明白我的道,好像行義的國民,不離棄他們神的典章,向我求問公義的判語,喜悅親近神。」(賽58:2)「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a)

2. 勇敢貼近向神求(Drawing Near)

第二,他敢到上帝的面前求。前面談的是時間的問題,現在是空間的問題。不是跟上帝有距離,而是親近上帝,向他禱告。經文說:「亞伯拉罕『近前來』,說: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嗎?」(創18:23a)以利亞要跟四百五十個假先知對決之前,聖經也是用「近前來」這三個字,「到了獻晚祭的時候,先知以利亞『近前來』,說: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耶和華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又是奉你的命行這一切事。」(王上18:36)他跟上帝說,這次的對決很重要,如果輸了整個信仰就都毀了,所以請求上帝一定要幫忙。不是敬畏到離得遠遠地跟上帝禱告,而是靠近上帝跟他說話。希伯來書說,耶穌基督已經把至聖所隔離的幔子拆毀,「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6)

3. 從公義走向憐恤(Triumphant Mercy)

不只這樣,亞伯拉罕以公義向上帝禱告,提醒上帝不要把好人與惡人一同除滅,「亞伯拉罕近前來,說: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嗎?……不為城裡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嗎?」(創18:23-24)所以開始時他是跟上帝講公義,到最後是跟上帝求憐憫。「耶和華有恩惠,有公義;我們的神以憐憫為懷。」(詩116:5)所以耶和華上帝的憐憫比公義還多,「……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雅2:13b)大部分的人想到別人對我們不好時,都會跟上帝求伸張公義,「我不報復,但求你顯出公義」。但要是想起自己的不對,就求上帝的憐憫。不知道你是否也是如此?所以常常公義是對他人,憐憫是對自己。我們不能這樣做,對於自己的問題求上帝憐憫,別人的問題求上帝伸張公義。因為我們若不憐憫人,我們就不能向上帝求憐憫,遇到被欺壓時,我們是否願意跟上帝求多一點憐憫心呢?

4. 上帝審判的主權(Divine Sovereignty)

上帝的審判是全世界的,所以亞伯拉罕稱上帝是審判全地的主,「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創18:25b)「因為他來要審判遍地。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公正審判萬民。」(詩98:9)啟示錄說到白色大寶座的審判,所有人都要在主面前受審判。「我又看見一個白色的大寶座與坐在上面的;……我又看見死了的人,無論大小,都站在寶座前。……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啟20:11-12)

5. 從祈求進到代求
(Petition to Intercession)

亞伯拉罕在所多瑪事件以前,跟上帝所作的禱告和對話都是關於自己的事情,他跟上帝求兒子、求居所,每次都跟上帝說「我怎麼知道你對我說的都會照著做」,這些都是為自己禱告,但這不是不好。所多瑪事件是他第一次不為自己的事禱告,而為別人禱告,從祈求進到代求,我想這是亞伯拉罕成為萬國的祝福一個很重要的學習。約伯遇到苦境時,他的朋友來跟他辯論,讓他感到雪上加霜,但最後上帝出面責備他的三個朋友,說他們議論的內容不如約伯,並對約伯說,為他們禱告,替那使你受苦的人禱告,「約伯為他的朋友祈禱。耶和華就使約伯從苦境(原文是擄掠)轉回……。」(伯42:10)有趣的是,你為別人禱告,結果是使你從苦境轉回。有一種實驗,當你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的某個部位,不久就會覺得那裡不對勁。人在苦境時,都會認為自己的問題大到無法解決,但是當他開始為別人禱告、關心別人時,會分散注意力(distraction),好像自己的問題就相對減輕了。耶穌基督不僅為我們死,還為我們禱告,「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裡復活,現今在神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羅8:34)所以代禱是上帝所喜悅的,也是越來越像耶穌基督的一項功課。

6. 為罪人向神祈求
(Praying for Sinners)

為人禱告是一回事,為惡人、壞人、罪人禱告又是另外一回事,「……不為城裡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嗎?」(創18:24b)摩西為犯罪的以色列人禱告,「摩西回到耶和華那裡,說:唉!這百姓犯了大罪,為自己作了金像。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出32:31-32)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也為罪犯代求,「……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他卻擔當多人的罪,又為罪犯代求。」(賽53:12b)

7. 在神前渺小謙卑(Deferent Humility)

亞伯拉罕禱告的時候知道自己沒有權利對上帝提出要求,他說:「我雖然是灰塵,還敢對主說話。」(創18:27)若不是上帝的恩典我是不可能的。灰塵的英文是ash and dust(灰與塵),因為上帝是用塵土(dust)造人,人死火化之後變成灰(ash)。傳道書說人死後就變成灰,意思是人從出生到過世,在主的面前不過是塵土而已,沒有什麼價值,「我在神面前與你一樣,也是用土造成。」(伯33:6)然而上帝你還肯聽我的禱告。保羅說:「我本來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然而他還賜我這恩典,叫我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弗3:8)我們在上帝面前禱告時,不是說「上帝啊,我替你做了很多事,表示我還不錯,所以你要聽我的禱告。」不是這樣,我不是用我的信譽聲望(credit)來談條件,或認為我做了這麼多好事,上帝你欠我,所以你要聽我的禱告。其實是因為上帝的憐憫,不是因為我的成就。

8. 信心成長大開口(Growing Faith)

最後,禱告要有膽量與信心,好像雛鳥要吃成鳥捕獲的食物,嘴要張大。亞伯拉罕有勇氣跟上帝求,上帝就給他,「亞伯拉罕說:求主不要動怒,我再說這一次,假若在那裡見有十個呢?」(創18:32a)詩篇說:「你要大大張口,我就給你充滿。」(詩81:10b)何牧師上次說,信心雖然很小,但是如果你敢增加信心,上帝就會給你越大的福份。「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他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太17:20)芥菜種非常小,但是當它開始長大時,可以產生很大的力量,山會被它所挪動,所以如果我們的信心能夠成長,就能夠帶出越大的影響力。

Ⅳ、結論:信心增長 愛心充足
(推不動的石頭 Unmovable Stone)

有一個人求上帝祝福他,上帝說:「好的,我願意祝福你,但是你要去推一塊大石頭。」他也答應了,他晝夜不斷地推動那塊大石頭,但石塊卻沒有動靜。所以有一天他又跟上帝說:「上帝啊,你要我推那塊大石頭哪有祝福我,只是白白浪費我所做的一切,推了那麼久,石頭都沒有移動。」上帝說:「我又沒有要你推動它(move stone),我只跟你說去推它(push stone)。我的目的不是石頭,你看你的手臂,開始的時候又細又瘦,現在你的手臂又粗又壯,那是推石頭產生的結果不是嗎?所以不是沒有用,有用的不在石頭,而在你的身體。」我想我們為人代求也是如此,你會覺得禱告半天都沒有改變、沒有果效,上帝也都沒動靜,但是你會改變,你對上帝的信心和對人的愛心都會增長。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後書這樣說:「……因你們的信心格外增長,並且你們眾人彼此相愛的心也都充足。」(帖後1:3b)亞伯拉罕的故事讓我們看見,他對上帝的信心越來越大,對人的愛心也是如此。我們是否願意學習為人代禱呢?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天父上帝,很多時候我們沒有禱告,我們忘了禱告,有時我們會禱告,但只是為自己禱告,為自己的缺乏、困難、自己的家庭禱告。然而今天我們要學習亞伯拉罕為別人代禱,甚至為我們覺得不好的人代禱,好讓我們不是用批評的態度,而是求上帝憐憫的態度來為人代禱。盼望透過學習代禱的功課,我們的信心和愛心會增長。我們在你的面前懇求,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