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最近剛出爐的性別差距指數報告,發現北歐國家女性在領導全球走出經濟危機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主要關鍵出在北歐國家的女性勞動參與率全球最高,有充分機會升遷至領導地位;並且,女性與男性薪資差距最小。這項評比結果,呼應了勵馨基金會在今年初引述世界銀行的研究發現:投資婦女就業是21世紀最聰明的經濟學。尤其是幫助弱勢婦女就業,等於為其全家人找到了經濟資助。以下是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日前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摘要: 記者問:弱勢婦女的處境應該如何改善?台灣婦女運動下一階段目標? 紀答:政府應該多關注家暴、單親、老年婦女,以及未婚懷孕少女,協助她們在經濟上獨立,是改善弱勢婦女處境的最重要一步。不能因為有些弱勢少女還沒有投票權,就被政府刻意忽略。 根據勵馨過去的統計,弱勢婦女離開中途之家後,大約有一半會重新回到夫家,其中又有將近半數會再度遭到家暴。這些婦女之所以一再陷入惡性循環,除了放心不下孩子,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經濟無法獨立。 政府過去只是以殘補式、救濟式的方法協助弱勢婦女,但弱勢婦女更需要的是就業。 舉例而言,勵馨正在推動的「甜心工坊」(準備就業工作坊)是以半年為期,由勞委會、勵馨共同投資,平均一個婦女投資二十萬到三十萬元,半年後就可以穩定就業。弱勢婦女找到工作後,這項投資大約一年就可以回本,這樣子政府不但可以節省福利投資,這些婦女更將從原本福利依賴人口的「負產值」變成「正產值」,除了養活自己還可養活家庭,所以協助弱勢婦女就業的確是最有效益、最聰明的經濟學。 至於婦女運動的目標,短期內是協助婦女經濟獨立,長期則要讓婦女在意識到集體處境後「為自己發聲」。當台灣婦女不必再透過別人代言,而能夠集體為自己發聲,才算是達到婦女運動的重要目標。  | 勵馨推「甜心巧克力工坊」,將巧克力製作技術轉移給受暴婦女,幫助婦女經濟獨立。圖為弱勢婦女認真製作巧克力,每一顆巧克力都是她們未來的希望。(取材自中國時報/劉宗龍攝) | 記者問:台灣社會應該如何對待外籍配偶、「新台灣之子」等新移民? 紀答:台灣社會不夠了解外配的辛苦處境,剛開始也不願了解這些新移民背後的多元文化,事實上,勵馨基金會近年受理的受暴婦女案例中,很多是外配,證明台灣社會必須重視外配受到的不平等對待與歧視。 我認為,台灣社會應該像沙拉碗一樣,讓所有文化都能多元並存,而不是以「文化融爐」之名,硬要外配抹去自己的文化,更不應該以歧視的態度對待「新台灣之子」。所幸,已經有愈來愈多的服務團體在協助新移民,有助於外配與下一代盡早適應台灣主流社會。 台灣婦女運動也應致力於此,同為女人,應該努力讓女人更多樣、多元,如果沒辦法平等對待新移民,一定不利於台灣的未來。 回本期目錄 |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