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崇拜(網路同步直播)

第一堂 08:30(華語),第二堂 10:00(台語), 第三堂 11:30(敬拜讚美)

與主密契 ─ 禱告會

教會禱告會(週四 19:30)、早禱會(週五 8:40)

2000年9月24日

活出上帝的話語 -- 羅榮光 牧師

寫作於2000.09.24
作  者: 羅榮光牧師

  在清晨的時候,我們來親近上帝,聆聽他的話語,這是何等的恩典,以聖經、上帝的話語,培養信徒的靈性、生命,在工作、生活的地方為主做美好的見證。應該怎樣行才能得到上帝的喜悅?在路得馬丁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舊教)以教皇的權威,做為他們教會的基礎,甚至推演到『教皇無謬論』,教皇講的話沒有錯誤,是絕對的真理,他是上帝的代言人,所以帶有絕對的權威。教皇非常的腐敗,要如何傳講上帝的話語?所以天主教在教會歷史上非常腐敗、黑暗的時候,就是天主教最墮落的時候,帶來歐洲最黑暗的時代。教皇怎麼可能沒有錯誤?把人高舉是最大的危機,反對偶像崇拜,在我們政治的領域、經濟的企業裡,常常看見把一個人偶像化,最後我們的心靈墮落了。 

宗教改革以後,教皇的權威沒有了,教會的基礎、權威在哪裡?路德馬丁說:『是以聖經為權威。』聖經成為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準則;就好像我們長老教會把教會建立在上帝的話語上。上帝的話語是我們教會的基礎、權威,這個權威引導我們向前行。所以在長老教會的聚會裡,一定傳講上帝的話語,不管是怎樣的聚會,一定要讀聖經,有人來傳講、詮釋聖經,引導我們在生活上如何照上帝的話來行,這是改革宗長老教會特別強調的,以聖經來培育我們。 

要怎樣成為活出上帝話語的人?有幾個重點讓我們一起來思考: 

第一個重點,就是要培養每天讀聖經的習慣,來認識上帝和自己。馬丁路德說:『真正的知識,就是認識上帝,還有認識我們自己。』有的人活到七、八十歲,還不知道自己的個性、脾氣、缺點是甚麼?有時候還非常的愚昧,有些基督徒一生迷迷糊糊,信甚麼他也不知道? 

我在苗栗鄉下出生,有位非基督徒家庭嫁到基督徒家庭,在教會禮拜一、廿年要受洗,小會議長問她說:『你相信上帝是甚麼?你相信幾個上帝?我們基督徒相信有幾個上帝?』這位姊妹來教會一、廿年,當然是在公公、婆婆的邀請之下來教會,牧師一再問這些問題,她卻說不出來。一、廿年,每個禮拜來教會禮拜,聽到甚麼?很多信徒在程度上認識上帝,但卻等於不認識上帝;人必須認識上帝、自己,才是真正的知識。我們可能認識很多科學現象、人文,但是從來不認識上帝、自己。當我們讀聖經的時候,看見上帝奇妙的作為、本性、本質、看見上帝怎樣在歷史中揀選以色列民族,後來揀選、差派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救主,從上帝的作為,我們認識了上帝。我們如果不認識一個人,先讀他的傳記,有時我們去參加告別式,節目單裡一定有故人略歷,大概我們就可以瞭解這個人有何特色、生長的環境、一生所做的事?我們對上帝的認識是從聖經的教導話語裡,瞭解他是怎樣的上帝、本性如何、如何對待人類?這樣的認識成為信仰的基礎,後來認識自己,認識做為一個人是多麼的軟弱。上帝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歷經千辛萬苦,在曠野飄流,過了約旦河到迦南地,他們還是背叛上帝,這是何等的健忘?

有位教授曾問我說:『羅牧師,你在教會當牧師的時候,每個禮拜都在講道,所講的道是甚麼?』我就稍微分析一下,我想他一定有信心的問題。信心的重點就是信、望、愛,可用不同的聖經章、節來詮釋聖經。教授又問:『為甚麼基督徒要不斷的聽這個道?聽的道大概差不多一樣。』我說:『依人性來說,人類是健忘的,要不斷的提醒,才會回到上帝的真理;如果沒有這個提醒,也許我們會離開上帝。』人類是健忘的,我們認識自己的本性、人性之後,才會謙卑的學習;讀上帝話語的人,他可以認識自己。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因有上帝的話語,認識上帝、自己的情況,更慶幸、盼望,上帝的話語成為我們的力量。 

兩個多月前,師母到馬偕醫院檢查身體,忽然發現直腸外有腫瘤,這對我們全家來說是很大的衝擊。當她聽到這樣消息的時候,用讀聖經的神的話語來堅固她的信心。這兩、三個月來,我看到她從聖經得到很大的幫助。我們的家每個晚上一起唱詩、讀聖經,認識自己的需要,從上帝的話語得到幫助,上帝伸出他的雙手帶領我們走過人生最艱困的時刻。基督徒必須不斷的勤讀聖經,認識上帝、認識自己。

第二個重點,就是懇求聖靈光照我們,明白上帝的真理、耶穌基督,從聖經裡給我們的教導。讀聖經要用祈禱的心,我們不是只靠著人的頭腦、經驗去體會,而是倚靠另外的力量│聖靈的光照,使我們明白聖經。人的知識有限,無法明白上帝奧秘的真裡。『聖經是上帝所啟示的。』聖靈啟示先知、使徒寫出聖經,教導我們瞭解聖經,光照我們智慧所不能明白的。相信我們有這個經歷,讀聖經的時候常常沒辦法抓住重點,無法明白聖經裡被後隱藏這麼豐富的內容,有時候讀的時候非常的感動,像一道光,忽然射進我們的心裡,用內在的光,使我們瞭解上帝奧秘的真理。讀聖經的時候,我們很需要默想。每天早上起來還沒有做其它的事之前,先讀一段的聖經。這個默想,是你親近上帝,也是思考今天的生活、跟別人的相處、處理工作的時候,這是上帝的話語跟你的生活、工作與起居在一起;上帝的話語,就成為屬於你的話語、引導你今天怎麼去說話、思考、活出這個見證。 

第三個重點,我們要用新的眼光來讀聖經。我們常常把聖經當為靈修、培育心靈的『棒子』,這是比較傳統的方式。如果我們只是停留在聖經好像是修身、修養,沒有實際將上帝的話語應用在我們每天的見證裡,那麼基督徒將變成獨善其身的人。新的眼光讀聖經就是把上帝的話語,跟今天我們所處的環境,不是只有個人,是整個社會的環境、文化連接起來。當人因為照著上帝的形象被造的時候,是跟其它的動物、生命物不一樣,是有靈魂的存在,人的生命價值人超過其它的生命物、動物。佛家很強調不殺生,是很尊重生命,但是佛家把其它的動物、生命物的價值看成跟人一樣,但是聖經告訴我們,人的價值遠超過其它的生命物,詩篇第八篇說:『人算甚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你竟眷顧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

2000年9月17日

成全同工 -- 董倫賢 牧師

寫作於2000.09.17
作  者: 董倫賢牧師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連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教會的兄姊來自四面八方,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經濟條件、社會地位、教育,因此要先被神的話語所成全。神的話與聖靈的寶劍,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利),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剝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

神設立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在真道和認識基督合一,就能長大成人(成熟),滿有基督成長的身量。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和認識神的兒子上,同歸於一,教會才能合一,並且能同心協力地去完成大使命和大誡命。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就不受似是而非的異端邪說所攪擾,甚至離開真道。

用愛心說誠實話,只有愛心沒有真理,是假冒為善;只有真理沒有愛心,是殘酷。真理要建立在堅實的愛心基礎上才不會垮下來,目的是要能連於元首基督。弟兄姊妹彼此相助,教會在愛中增長,並在愛中彼此建立。初期教會能在逼迫中成長,主要是主的同在和弟兄姊妹彼此成全。

亞居拉和百基拉,他們是夫婦團隊、夫妻檔,開放家庭,在家裡成立家庭教會。他們慧眼識英雄,成全保羅和亞波羅。使徒行傳十八章一│三節:『這事以後,保羅離了雅典,來到哥林多。遇見一個猶太人,名叫亞居拉,他生在本都;因為革勞丟命猶太人都離開羅馬,新近帶著妻百基拉從義大利來。保羅就投奔了他們。他們本是製造帳棚為業。保羅因與他們同業,就和他們同住作工。』

羅馬書十六章三│四節:『問百基拉和亞居拉,他們在基督耶穌裡與我同工,也為我的命將自己的頸項置之度外。不但我感謝他們,就是外邦的眾教會也感謝他們。』

使徒行傳十八章廿四│廿八節,敘述『有一猶太人名叫亞波羅,來到以弗所。他生在亞力山大,是有學問的,最能講解聖經。這人已經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訓,心裡火熱,將耶穌的是事詳細講論教訓人;只是他單曉得約翰的洗禮。他在會堂裡放膽講道;百基拉、亞居拉聽見,就接他來,將神的道給他講解更加詳細。他想要往亞該亞去,弟兄們就勉勵他,並寫信請門徒接待他。他到那裡,多幫助那蒙恩信主的人,在眾人面前極有能力駁倒猶太人,引聖經證明耶穌是基督。』

哥林多前書三章六節:『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

巴拿巴是個懂得成全同工的門徒,如果沒有巴拿巴的成全,就沒有保羅的事工。換句話說,沒有巴拿巴,就沒有保羅。保羅在以弗所書四章十一│十二節提到,『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成全聖徒包括成全同工,保羅被巴拿巴成全,因此,他才在以弗所書強調要成全聖徒,以便建立基督的身體。在這段經文裡面的成全,是指裝備或接骨的意思,發現有骨折的現象,想辦法把它銜接、固定,這對基督身體的建立是很重要的工作。有些人成了基督徒,他雖然有屬世的恩賜、有才幹,但是在建立基督的身體,仍然有許多的缺憾,需要教會的領袖來成全他們。巴拿巴不僅成全保羅,也成全他的表弟馬可和堅固安提阿初信的外邦人。

巴拿巴是個帶職事奉的使徒,是使徒保羅重要的同工,也是外邦人傳福音的先鋒。安提阿教會的主要領袖,也是初期教會的元老,他原名是約瑟,被使徒稱呼為巴拿巴,意思是勸慰子(Son of Encouragement)。他是生在居比路或賽普路斯的利未人,因此,他和保羅一樣是屬於散居海外的猶太人。他是在使徒行傳中第一位提到的人,變賣田產,將所得的價銀放在使徒的腳前,和亞拿尼亞、撒非喇成了明顯的對比。他是初期耶路撒冷教會,凡物公用,各取所需的典範。他是甘心樂意地付出愛心,是個很慷慨、很『乾脆』的人物。他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帶領許多人歸主。他心胸寬廣,能接納外邦人歸信,而不受到猶太人狹窄的律法所束縛,故被耶路撒冷教會委託到安提阿去調查,並堅固他們。

當門徒都很害怕保羅、不信任保羅,巴拿巴卻挺身而出接待他,引介保羅給使徒,使得保羅能在耶路撒冷和使徒來往交通。他受到耶路撒冷教會的信任到安提阿去,堅固剛歸主的外邦人。保羅在逃回故鄉之後,已經有九年沒有他的消息,巴拿巴沒有忘記這條大魚,因為他知道安提阿的教會需要像保羅這種背景的人來帶領,他的心中只想到建立基督的身體,而不是自己的地位或聲望。於是他又往保羅的故鄉去找保羅,並帶他到安提阿去,他有一年的時間和教會一同聚會,並做教導的工作。他們的教導非常實際,合乎主耶穌在大誡命的教導。他們把錢拿出來,供應將受到饑荒影響的猶太弟兄。巴拿巴和保羅受到安提阿教會的信任,把禮物送到耶路撒冷長老那裡,並帶巴拿巴的表弟馬可回到安提阿。

在安提阿的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就是巴拿巴和稱呼尼結的西面、吉利奈人路求,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並掃羅。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馬可同行作他們的幫手,可是他跟他們到第三站,就脫隊回耶路撒冷去。他們海外宣教的第一站,是巴拿巴的故鄉-賽普路斯。保羅被聖靈充滿,斥責人的悖逆,並行神蹟使行法術的人瞎眼,促成方伯(羅馬地方官)士求保羅歸信。從此,保羅成為短宣隊的領袖。

2000年9月10日

隱藏的真理 -- 鄭信真 牧師

寫作於2000.09.10
作  者: 鄭信真牧師

  馬可、路加、馬太福音都有類似的記載,如果我們仔細注意聖經上標題,在路加、馬可這幾個地方都有記載受死、復活的地方,耶穌一次又一次的告訴門徒,他會受難、並且要復活。今天我們所讀的這一段經文,是在他們要進到耶路撒冷之前,在進入耶路撒冷之後,就將一一的實現。耶穌在這裡再一次很嚴肅提出這樣的宣告,我們要特別注意路加福音十八章卅四節,同樣在馬太、馬可有這樣的宣告,但又多加了一句話,『這些門徒一樣也不懂得,意思乃是隱藏的,他們不曉得所說的是甚麼?』有三次來描述耶穌的宣告,他們完全不明白。耶穌一次又一次的告訴門徒,將要面對受苦及復活,愈在接近事情要實現的時候,因為在進入耶路撒冷之後,這些事都會實現。但是根據聖經的記載,這些門徒卻一點也不曉得,路加在這邊加了一句話,意思乃是隱藏的。今天對隱藏的真理分為幾項,大家一起來思考。

第一項,很多真理是有隱藏性的,許多是事情的發現、證實都有它不同階段的意義。在醫院有常常發生這樣的事,被診斷為絕症,生命不會太長久了,這個時候醫生是要告訴這個事實,如何告訴他的親人,卻有不同方式的說法。往往醫生對病人不會很直接明白的告訴他生病的情況以及真相,明講、說一半、模糊不清的說,稍微騙他一下。我們相信醫生的用意是發自好心,這些親人做這樣的決定也有他們的考慮,但是不管怎樣的包裝是無法抹煞事情的真相。現在醫學方面要求全身的檢查,我們經常講『預防比治療還重要』。長老教會的總會有個委員會發現,長老教會牧師的死亡率非常的高,碰巧我也屬於那個委員會,我受託向保險公司替這些人買保險。我找了非常熟識保險的負責人,聽到要替教會牧師買保險,他覺得很高興,可以特別的優待。他相信擔任牧師職務的死亡率應該比較低,因為有上帝特別的照顧,所以用很低的匯率替所有長老教會的牧師買保險,這是一九九四年所發生的事。  

在一九九四年買了保險之後,那年就發生六件牧師過世的事情。保險公司的負責人對我說:『為甚麼跟我所想的完全不一樣呢?』因為保險公司算死亡率是用千分之四來核算,八百人來計算,應該是三個人而已,而且這些牧師都是中年、壯年,為甚麼八百人居然發生六件呢?以後要告訴公會,牧師是危險的行業。』因為所收的保費無法支付所有的理賠,這個案件對他是個損失,當然他說,沒有關係,繼續投保。所以這個委員會做了決定,強迫牧師每年做健康檢查,在牧師的退休金自動扣除保險費,所以牧師每年都扣掉檢查費用。去年有個新的統計,這些接受身體檢查的牧師不到百分之廿,可能牧師非常的忙碌,或許有可能是觀念上的問題。我相信很多人也很害怕,到底真相如何?因為身體檢查會告訴我們,到底身上有甚麼病痛?我們經常不願面對這樣的真相或者不敢去面對。有一句話說:『不知道,就算了!』所以不管如何去檢查,身體的那些病痛老早就存在,檢查不過將已經發生的事,再次顯明出來。在這裡隱藏不知道的事情在我們裡面,我們自身健康的真相,信仰的問題也是如此。

信仰是要面對生命的問題,不光是肉體、也包括靈命、生命的問題。我們一直認為信仰對生命有幫助、生活有改善。我們在傳福音的時候,經常對人說:『信耶穌得永生,做為基督徒會得到平安和喜樂。』不過我們都已經是基督的人,雖然我們對這句話沒有太大的懷疑,也發現仍有試煉、痛苦、苦處在我們生活當中,這些事情都隱瞞起來,與我們所知道的真實有一段很大的距離。今天所讀的這段經文,隱藏的真理它有深層的意意在當中。因為耶穌自己的宣告非常的清楚,卅一節記載,因為他這樣做是要應驗經上所說的。為甚麼這些門徒無法瞭解呢?路加更說,這些意思是隱藏的,因為在這裡耶穌只是描述即將要發生的事,這些事情的發生以及經過,卻沒有清楚的解釋為甚會這樣發生、所發生的事情會有甚麼含意在裡面?

因為這些門徒對事情的發生,有不願意、不期待的心情。對他們來講,老師是彌賽亞、神的兒子,要受苦、受難、甚至於受死。不願意這件事這樣發生,也不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發生?在別處的聖經記載,這些門徒甚至要阻止這件事情發生,彼得甚至說,這件事,絕對不可以發生。在這當中到底隱藏了甚麼?相信耶穌講的話,隱藏在裡面,我們可以想像的出來。耶穌在這裡提到要受辱、鞭打、甚至於受死,這是在描述神的愛的表達方法。這裡描述神的兒子要透過受辱、受難、受苦來描述神的愛。 

今天早上的聖餐,我們探討隱藏在裡面的意義會發現,耶穌透過聖餐表明他的身體為我們打破、他的血為我們流出來,有神無限的愛在裡面。要以神的兒子耶穌做犧牲,在聖經中先知所說的話老早就有記載了。甚至強調說,這些救贖計劃是老早就計劃好的,而不是突然發生的。在這裡提到,不光是受苦、受死、還有復活。也告訴他們神全能的作為。這些隱藏的,但是我們卻可以瞭解這些真理,但是對於那些存著不同的期待、想像的門徒來講,卻是完全無法瞭解。如果是這樣危險的事情,他為甚麼要繼續走下去?難道沒有其他的路可以走嗎? 

上帝為甚麼不採取人能接受、更容易的路來進行呢?這樣隱藏的事直到今天,也不會有答案。所以隱藏的真理,不光是講神的愛、偉大的作為,在這裡要求的是信仰的勇氣,就是因為耶穌對神完全的信靠,願意走上這樣一條路。耶穌在面對耶路撒冷的危險,他要帶這些門徒一同進去,靠的就是信仰的力量,對隱藏真理的確信。

最後一項,隱藏的真理對我們有怎樣的意義?我們知道在馬太、馬可福音被寫成的時候,已經在主後六十年,那時耶穌已經死而復活。聖經描寫的意思,本身的隱藏。路加福音廿四章廿五│廿七節,描述在以馬杵斯的路上耶穌與兩位門徒的對話,這兩位門徒已經經歷這些事情,仍然不瞭解這件事情的意義?但是經過耶穌親自向他們說明之後,聖經記載,耶穌跟他們說明明白白的。

2000年9月3日

放下水罐 -- 秦明盛 牧師

寫作於2000.09.03
作  者:秦明盛牧師

  根據我們剛剛所讀的經文,或者從是從第四章六節到廿五節這個角度,是解釋廿七到卅節可以發現一個事實,就是在婦女的身 上可以看見上帝的作為。這個作為就是當婦女在祖先雅各所留下的水井旁,在那裡與耶穌一段深談之後,她就放下她手中的水罐,手空空的進城,在城裡做耶穌很好的見證人。在宣教的過程裡,這個婦女在宣教的第一階段她已經打了美好的戰。我們可以把卅九節到四十二節分成宣教的兩個階段,一個階段就是卅九到四十節:『鎮上有許多撒馬利亞人信了耶穌,因為那女人說:「他把我所做的事說了出來。」那些撒馬利亞人看見耶穌,就要求跟他們一起住;於是耶穌在那裡住了兩天。』這個婦女為甚麼有那麼大的勇氣來面對她城市裡的同胞?第四章第七節,序述這位婦人單獨的在雅各的水井那邊,而且是中午時刻,是怕面對眾人,因為她在婚姻上沒有甚麼見證,聖經說她有五個丈夫,現在跟她在一起的不是她的丈夫。為甚麼她在面對耶穌之後,就有勇氣來面對眾人? 

眾人為甚麼可以接受這位婦女、相信她所說的話?我們知道以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都是以男人為主題來設立價值體系與社會組織,連最好的瑪利亞,當神的使者轉告她將耶穌復活的事告訴眾人。聖經記載,瑪利亞很緊張在發抖,甚至不敢跟門徒說話,其中之一的理由,也是婦女怕男人沒辦法接受她們所傳的信息,那麼好的瑪利亞就會怕面對男人,何況是撒馬利亞人她的婚姻沒有見證。聖經說的很清楚,城裡有很多的人接納她所說的話,到底是甚麼原因讓這個婦女產生勇氣?到底是甚麼原因使眾人可以接受這位婦女?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這位婦女放下水罐。為甚麼放下水罐有那麼大的力量、改變眾人對女人那種刻板的印象?為甚麼放下水罐有那麼大的力量,讓這位婦女可以很自由的面對眾人?因為放下水罐的背後有三個很重要的意義,而且這個意義完全可以代表這位婦女的改變。 

第一,放下水罐的背後意義就是要除去她內心對人的偏見。我們怎麼知道這位婦女對人有偏見?從她跟耶穌的對話中可以顯現她的弱點,第九節說:那女人回答:『你是一個猶太人,而我是撒馬利亞人,你為甚麼向我要水喝呢?』從這一句話我們就可以發現,她有偏見,因猶太人與撒馬利亞人沒有來往。人的內心有偏見,是與傳統與歷史有關係,他們最大的衝突是因為撒馬利亞人將死人的骨頭丟棄在聖殿裡,猶太人因此宣佈任何猶太人不能娶撒馬利亞人的婦女。所以在猶太人的觀念裡,撒馬利亞的婦人是沒有甚麼價值的,但是更嚴重的是猶太人宣佈不能喝撒馬利亞人的水,因為猶太人喝了撒馬利亞人的水就會污穢。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婦女當然對猶太人就有偏見,很自然的當耶穌伸手向她要水喝時,她就說:你是猶太人嗎?那位婦女似乎在提醒耶穌,難道你們猶太人不認為我們撒馬利亞人很污穢?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發現,這是因為過去歷史所產生對撒馬利亞人的偏見。 

第十二節後半段,『難道你以為你比他還大嗎?』從這一句話我們可以瞭解,這位婦女的服事是有選擇性的,只要這個人比她大、好,就是她服事的對象;如果這個人普通、小,就不是她服事的對象。她把他看成是社會階層,她只願意服事社會階層高的人,社會階層比她小的就不把他放在眼裡。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這位婦女確實對人有偏見,耶穌看到這樣的人他就主動的接近她,他主動向她要水喝。這位婦女產生很大的改變,她就放下水罐,放下水罐是放下她對耶穌、對猶太人的偏見。

記得廿五年前,台東到花蓮是段很長的路,當時車子很少,大部份的人都騎摩托車,但是在我的印象中,走過一段路總會有人提供免費的茶水供人喝,我相信提供水的人沒有族群、社會階層的分別。所以這位婦女放下水罐,就是沒有族群的分別,她對人的服事沒有受到限制,服事的對象也沒有選擇性,所以才能很自由的面對眾人。 

第二,放水罐背後的意義,就是這位婦女要除去現實主義的觀念。我們怎麼知道這位婦女有這樣的缺點呢?從她和耶穌的對話中可以發現這樣的缺點,第十一節:那女人說:『先生,你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哪裡去取活水呢?』很明顯的這位婦女有現實主義的觀念。現實主義就是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場去看每件事物,他絕對以他自己的眼睛所看見的,根據他過去的經歷去看事情。如果用不同的角度來解釋這段經文,你現在想要用的水你都伸手向我要,那你取活水更沒有辦法?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現實主義沒有信仰的成份,現實主義的人他會使用、利用別人,現實主義的人看這個人還有利用的價值,就會跟他在一起;如果這個人沒有利用的價值,他就放棄,是完全以站在個人的利益去選擇別人。 

現實主義的人他絕對不會當被選的人、不會站在被動的立場,而是主動的去選擇別人。這跟我們的信仰有很大的差別,信仰往往是被動、順服、被選的,絕對不是主動選擇別人。可是在放下水罐之後,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這位婦女在除去現實主義的觀念,她放下水罐不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因為在歷史事件上,從來沒有一位婦女留下水罐空手回去城裡。婦女放下水罐,會對她產生很大的挑戰,而這個挑戰就是孩子會口渴,可能還要面對先生的壓力,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然留下水罐,是要有很大的勇氣。她過去是選擇先生,她放下水罐之後,可能是她的丈夫選擇她,嫌她不負責任。現實主義是沒有信仰的成份,因為她放下水罐可以知道,一天沒有水、一天口渴這樣的生活條件,如果我倚靠耶穌仍然可以生存嗎?所以放下水罐,就是要學習如何過著信仰的生活?她靠著神還是可以生活嗎?她放下水罐之後,眾人看見她不再是現實主義的人,而是要過信仰生活的人。

第三點,放下水罐背後的意義是除去她心中的自私。她必須學習要如何受苦?十五節,女人說:『先生,請給我這水,使我永不再渴,也不用再來這裡打水。』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知道她一旦發現甚麼好處就可以忘記別人,所以這位婦人說的很清楚賞賜給我,叫我不渴,也叫我不用那麼遠來打水。她絕對不會說,讓我們城市裡的人不渴,所以這位婦人本來就是自私自利。可是當她放下水罐之後,她完全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