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崇拜(網路同步直播)

第一堂 08:30(華語),第二堂 10:00(台語), 第三堂 11:30(敬拜讚美)

與主密契 ─ 禱告會

教會禱告會(週四 19:30)、早禱會(週五 8:40)

2008年11月30日

聖經中的婦女(五) 患血漏的婦人 -- 李晶晶

寫作於2008、11、16
作者:李晶晶 牧師

一、 前言:露芭—貝爾森的天使(Luba:the angel of Bergen-Belsen)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介紹一本繪本給大家,「露芭―貝爾森的天使」,露芭是一個猶太裔荷蘭人,她本身也是一個護士,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2年,納粹入侵她的國家荷蘭,把她的親人都抓進集中營,很多的親人被殺,她跟丈夫孩子整個失散了。在那兩年中,因為她是護士的特殊身份,使她可以自由地在集中營裡走動,但她沒有表明自己猶太人的身份,因為那會遭來殺身之禍,所以納粹把她當成是政治犯,讓她在集中營裡當護士。在那段日子裡,她一直在問:「為什麼我還活著?為什麼我可以倖免於難,不像她其他的親人被殺?」這個疑問在她被關在集中營裡兩年之後得到答案。1944年夜裡的一個冬天,當她在想念丈夫和年幼的孩子時,她聽到了哭聲,隨著那個哭聲走進森林裡的樹叢中,她看到了五十四個孩子。這五十四個孩子是荷蘭鑽石雕刻商的小孩,他們的父親都被納粹抓走了,德軍將他們丟到荒郊野外,等著讓寒冬將他們活活地凍死,結果被露芭發現了,可是她心裡有一個掙扎,自己本身已經是在納粹的夾縫中求生存了,這時候她還要伸出援手嗎?她要幫助這五十四個小孩嗎?她可以嗎?有辦法嗎?後來她就去找了她的伙伴們,請大家來試試看,其他人問她說:「你已經自身難保了,為什麼還願意這樣做呢?」她說她明白了:「神讓我活到現在,就是要讓我對這些孩子伸出援手。」這是要付代價的,她冒死也要照顧這些小孩,每一天偷偷掩掩的去找食物,要躲過那些德軍的眼目,來照顧這些孩子。到了1945年,經過了四個月,大戰結束了,當中有五十二個孩子活下來,你可以想像在那四個月的當中,她靠著神給她的恩典、靠著信心,在那夾縫中不僅自己求生存,並且也伸出了援手,救了這五十二個孩子。他們在戰後被送回荷蘭。多年後這些孩子們長大了非常想念露芭,於是他們就開始尋找她,就在終戰五十週年紀念,1995年四月時把露芭找到了,他們又聚在一起了。在夾縫中,露芭自己靠著神的恩典活下來,並且向這幾個孩子伸出援手。

二、 尋找耶穌的婦人

1. 十二年血漏婦人v.s 十二歲少女(夾縫中的處境)

今天我們要看的是另一個女人―血漏婦人的故事。剛才司會幫我們讀的這段經文是在馬可福音5:21-43,在這段經文中我們會看到,第21-24節是說有一群群眾圍著耶穌,有一個管會堂名叫睚魯的,來求耶穌醫治他十二歲快要死的女兒。第25-34節在耶穌行進的當中,來了一個患血漏的婦人,她夾在人群當中摸耶穌的衣裳,她心想:「只要這樣,我就可以得救,我的病就可以得著醫治。」不僅如此,耶穌反過來要找她,耶穌與婦女、婦女與耶穌在那裡會面了。可是很有意思,在第35-43節當婦女得醫治的同時傳來噩耗,是不是耽延了?不曉得。睚魯的鄰人來說:「耶穌您不用去了,因為那女兒已經死了。」可是耶穌對睚魯說:「不要怕,只要信。」結果在這個故事後面我們看到了,睚魯的女兒從死裡復活。今天我們要看的是夾在中間患血漏的婦人,在馬可福音5:21-43這段經文中其實透露了這個婦人的處境,在這一整段的經文裡,她的事件是夾在中間的,她夾在一個求神醫治十二歲少女的故事當中,過程中突然她跑出來,她突然的出現是不是延誤了少女得醫治呢?可是神的力量大過這一切。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發現,好像透露著這個婦女的處境,她在夾縫當中為難的處境,她夾在人群中想要得到幫助,她看到自己的需要,可是另外也有一個十二歲的小女孩也有她的需要,誰的需要優先呢?她夾在道德的兩難之中。她是一個患血漏的婦人,血漏是一種女性在生理期血流持續不斷的毛病,已達十二年了。血漏症在當時的宗教規範,被視為不潔淨的,不可以進入會堂,不僅如此凡是她接觸到的人,那人就要成為不潔淨的,此外她坐過的椅子,如果我們坐了,我們也成為不潔淨不能進到會堂。在這樣的宗教規範裡,她向來是被排斥的,但是藉者耶穌現在有一個改變的機會,她要不要做?她要不要伸出手去接觸耶穌?她必須闖入人群裡面,這是她的難題。她還有另一個掙扎,是別人怎麼看她,當耶穌呼喚:「是誰摸了我的衣角?」她的心裡面掙扎:「我要說嗎?別人會怎麼看我?還是我只要專注於耶穌的呼喚?」這是婦女的處境。

2. 自救v.s.神救(從風聞到眼見)

第25節經文告訴我們:「她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好些醫生手裡受了許多的苦,又花盡了他所有的,一點也不見好,病勢反倒更重了。」很有意思,聖經將十二年的血漏放在十二歲少女求醫的故事當中,好像在講,她病了那麼久的時間,已經足夠讓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長大了,而且在整個猶太的律法裡面,孩子滿了十二歲就可以進會堂,可是在這十二年當中,她是被拒絕進到會堂裡敬拜上帝的。這是一個長期的痛苦,不僅是肉身的痛苦,而且還花盡她所有,造成她經濟的壓力,每下愈況,更糟糕的是不見好轉,病勢更嚴重了,沒有任何的盼望,她用自己的方法找醫生,竭盡所能,花盡所有的錢財,都沒有辦法幫助她解決這個長期的問題。這時候她聽見了耶穌的故事,聽見了耶穌在其它鄉鎮如何與人接觸,如何醫治人、釋放人,耶穌如何跟人在一起。所以她做了一個決定,她知道自己沒有辦法,她決定要付出這個行動去試試看。第27-28節經文說:「她聽見耶穌的事,就從後頭來,雜在眾人中間,摸耶穌的衣裳,意思說:我只摸祂的衣裳,就必痊癒。」我試試看,我自己已經沒有辦法了,那換一個我曾經聽過的來試試看。從風聞到眼見,還記得約伯嗎?「我從前風聞有祢,現在親眼看見祢。」(約伯記 42:5)從她聽見耶穌的故事,到她跨越了那個障礙,在她困難的處遇裡面,她試試看,到她自己已經沒有辦法了,那麼就來試試看。我想我們當中有很多弟兄姊妹到教會來認識神、親近神,是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生命裡也有長期的困難,我們也用盡了自己的方式,也可能請別人幫忙,但當這些都沒有辦法時,我們是不是願意試試看,聽了這麼多耶穌的故事,聽了這麼多人的見證,我們是不是願意趨前來試試看,這個婦人她做了,然後她經歷到了,她血漏的源頭乾了,她的病立刻好了,從聽見,到親身經歷。

三、 尋找婦人耶穌

1. 眾人擁擠v.s.婦人輕觸

今天的經文非常有趣,一開始是婦人找耶穌,她來尋求幫助,從無法靠自己的力量,到尋求神的幫助。可是在這裡,突然話鋒一轉,我們看到當婦人尋找耶穌時,耶穌也轉過來找她,在眾人中間轉過來讓我們看見,耶穌說:「耶穌頓時心裡覺得有能力從自己身上出去,就在眾人中間轉過來,說:誰摸我的衣裳?門徒對祂說:祢看眾人擁擠祢,還說誰摸我嗎?耶穌周圍觀看,要見做這事的女人。」經文是寫「摸」,可見不是拉扯,大家是很用力地擁擠,在這麼多人擠來擠去的時候,耶穌感覺到被輕輕的摸一下,你可以感覺到那個不一樣嗎?在那個擁擠的過程中,耶穌的能力沒有在任何人身上顯現,可是這個婦人輕輕地一摸,卻帶來改變,耶穌說有能力從他的身上出去。路加福音形容的是「耶穌說:摸我的是誰?」然後眾人都不承認,很有意思,路加好像在說,其實很多人都在摸耶穌,大家都在摸、都在擠,獨獨這個婦人不一樣,這正是耶穌要找這個婦人的原因,因為這個婦人有信心,當婦人輕輕一摸,她是帶著極大的盼望和期待、她為長期的痛苦來找耶穌,那是她最後的盼望、是她最後的期待,她帶著信心來到那裡,神對軟弱渴求的心意,神在意那輕輕的一摸,神在意的不是有多少人擁擠祂。

2. 看見耶穌v.s.聽過耶穌

兩個禮拜前,葛福臨福音節慶佈道會,連續五六天在台北自由廣場,很多人也都在擁擠,據統計有十八萬人次,可是有多少人像這個血漏的婦人一樣,決志了,經歷到神的愛、經歷到神的能力在她的身上。我去了一天,我看到許多的記者,因為剛好朋友請我幫忙,所以我站在前面舞台的搖滾區,有非常多的記者來採訪,我想「哇,連記者都要來拍葛福臨。」後來等前面歌星唱完了,曲終人散。這麼多人來擁擠,可是有誰真正經歷到神呢?奧古斯丁說:「我們的肉體可以擁擠耶穌,但只有我們的信心可以真正觸碰到耶穌。」每個禮拜有很多人擁擠到教會裡面來,有很多人舉手、很多人敬拜、很多人讚美,但我們有多少人真正觸摸到神、經歷到神的恩典、經歷到神的能力在我們身上?耶穌找這個婦人,是這個婦人的信心,她聽見耶穌的故事,她付諸行動,並且她去觸摸,她說「我必得痊癒。」她從聽見就有信心,主就恩待這樣的信心,她從聽開始就付諸行動,她就經歷到神的恩典、神的力量。在舊約有一個人就是這樣―喇合,希伯來書對她的形容是這樣說:「妓女喇合因著信,曾和和平平的接待探子,就不與那些不順從的人一同滅亡。」(西伯來11:31)這一群人是要來刺探軍情,準備圍攻耶利哥城的,可是喇合因著信心藏匿他們,最後喇合自己和她全家人都得救,喇合這麼說:「因為我們聽見你們出埃及的時候,耶和華怎樣在你們前面使紅海的水乾了,並且你們怎樣待約但河東的兩個亞摩利王西宏和噩,將他們盡行毀滅。…」(約書亞記2:10)「對他們說:我知道耶和華已經把這地賜給你們,並且因你們的緣故我們都驚慌了。這地的一切居民在你們面前心都消化了。」(約書亞記2:9)喇合對探子說:「我知道你們的神可以的,我知道你的神會在這個城市做這件事情。」她只是聽見就說「我知道」,她聽見了,她相信了,所以她將探子藏匿了,當約書亞帶人來攻打耶利哥時,約書亞特別吩咐要救這一家人:「只有喇合和喇合全家的一切你們要保全她、拯救她不至於滅亡。」在約翰福音裡,多馬非得要摸著耶穌他才相信耶穌復活了,當耶穌第二次向多馬顯現時,「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翰福音20:29)

3. 耶穌衣裳v.s.婦人信心

婦人聽見耶穌的故事,就從後頭來,她的想法是:「我只要摸一下,我只要摸一下得醫治就好了。」可是耶穌不這麼想,耶穌的想法是要祝福她,「耶穌對她說:女兒,妳的信救了妳,平平安安的回去吧!妳的災病痊癒了。」(馬可福音5:34)不是我的衣裳,是你的信心;不是我的衣服,是你裡面的動力。信心使神可以回應我們的需求,即使有錯誤的信心,事實上耶穌特別要來找這個婦人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他要幫助這個婦人導正她的信仰,事實上婦人用的是一個錯誤的信心的方法,她把信心放在一個物件上,「摸了衣服我就可以得醫治」,可是神還是使用,即使你用錯誤的方法,神還是借重這個機會,領你進到恩典裡面來,慢慢的教導我們,什麼是正確的信仰,什麼是福音的真道。醫病趕鬼它是一個管道,但不是只有那樣,神透過那個,神允許、神容許那個發生在我們的教會、在很多人的生命裡面,但是藉著這個機會,使福音的真道有機會可以被教導。有些人覺得要來教會,非得要戒了煙、非得要有好的言行,才能進到教會來,恐怕我們的神說:「你就來吧!」我記得以前在服事青年時,有很多青年是因為想追女朋友、想交男朋友而來,也可以啊,那是一個管道,雖然是錯誤的方法,可是當他來了卻是一個機會,當他來了,神就有機會教導她,神就有機會從錯誤的信仰引導他到真實福音的真道。在我們教會,我們的堅仁長老,我們教育部同工,很辛苦的安排許多不同的課程,就是這個用意,我們進到教會不只是來敬拜,我們需要透過成人主日學、透過許多裝備課程,在我們的信仰上不斷的澄清、不斷的突破,不斷的改變,我們怎麼去認識神,我們怎麼去親近神,把我們舊有的宗教習慣,或是既有的型態,可以慢慢在神的話語、在神的教導過程中,突破更新,使我們真的認識神、真的親近神。在羅馬書保羅說:「…用何法沒有的呢?是用功德之法嗎?不是,乃用信主之法。所以我們認定: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律法的行為。」(羅馬書3:27-28)這是耶穌急於要找到這個女人的原因,耶穌要告訴她:不是我的衣服,是妳的信心、是妳的信心讓妳的生命改變,是妳的信心定睛在神的裡面,妳的生命就被改變。

4. 是見證v.s.作見證

「於是她血漏的源頭立刻乾了;她便覺得身上的災病好了。」婦人經歷她血漏乾了,她覺得病好了這樣就可以了,耶穌可不這麼想,耶穌不希望婦人只有看他的背,就自己覺得、自己解釋、自己認為這樣就可以了,耶穌要來到她的面前,讓她親眼見神,耶穌對她說:「妳將實情告訴我。」「那女人知道在自己身上所成的事,就恐懼戰兢,來俯伏在耶穌跟前,將實情全告訴他。」神要她面對面,把所經歷的說出來。自己覺得這「是見證」,可是神要讓人的生命多一點,不是只有你自己覺得「我知道了,我經歷神了就可以。」神還要她成為「作見證」的人,從偷偷經歷到神要她大聲的宣揚,在約翰福音說:「看見這事的那人就作見證―他的見證也是真的,並且他知道自己所說的是真的―叫你們也可以信。」(約翰福音19:35)當她宣揚自己的經歷時,透過說出來、宣告出來那是真的,你真實經歷到了,不是只是偷偷摸摸,不是只有我自己經歷到,而是當我說出來時,自己可以確信,旁邊的人也可以得著造就。還記得上個禮拜信德傳道講的信息說:神不是讓一個人單單從死裡復活、讓一個人得醫治就好,是讓群體當中一同見證、一同參與在那個過程裡面,自己得改變、得醫治,也使旁邊的人在作見證中,生命真實的經歷到神的恩典、神的大能、神的力量,讓自己得救也能夠堅固他人,這是神要我們作見證的用意,「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羅馬書10:10)神要婦人不只是一次的經歷病得醫治,還要她真實完全的得救,是身心靈都得救,這是神對婦人更高的期待,不是僅止於這一次的經歷就好了,而是要讓這個婦人能夠同時領受神在末後所說的:「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使徒行傳1:8)這個婦人是從聽見耶穌的故事,她做了一個決定,她去經歷了,不僅如此,神還要她說給別人聽,本來只是一個聽聞的人,當他去經歷的時候,神在她的生命裡面說:「你的生命可以說給別人聽。」過去是聽別人的故事,現在是別人可以聽你的故事。今天早上司琴幫我們彈了一首很棒的前奏曲「我要說一個古老的故事」,我們一直在聽這個古老的故事,其實神有一個邀請,當我們在聽的時候,是我們要去經歷,並且你的故事可以讓別人聽,一聽就感覺神的同在,聽的時候就知道真的有一位信實的神在我們當中。從經歷他到可以說給別人聽,成為作見證的人。

四、 婦人與耶穌會遇

1. 恐懼顫驚v.s.平平安安

婦人找耶穌、耶穌找婦人,他們會遇了,在會遇的裡面,婦人承認了,她站了出來,可是經文告訴我們,雖然她是說了,可是她是恐懼戰兢,「那女人知道在自己身上所成的事,就恐懼戰兢,來俯伏在耶穌跟前,將實情全告訴他。」耶穌發現在她的裡面仍舊有害怕,十二年的心理問題,不是在一次就解決,病可以一次解決,可是十二年所帶來的沮喪、灰心、害怕、恐懼、被拒絕,那個需要神的同在、神的應許,「耶穌對他說:女兒,妳的信救了妳,平平安安的回去吧!妳的災病痊癒了。」是你的信心救了你,此後你不用再摸衣裳(物件),你可平平安安的去吧。從恐懼戰兢到真真實實的有平安,「我們因信耶穌,就在他裡面放膽無懼,篤信不疑的來到神面前。」(以弗所書3:12)神要她不是只有病得醫治,還要她此後是可以放膽的來到神的面前,可以常常親身經歷神。

2. 偷偷摸衣v.s.親口訴說

本來是偷偷摸一下得醫治就好了,可是神要她親口說出,從擠在人群中偷偷摸摸的,但神要她把實情說出來,從偷偷摸摸到到親口述說,神在做什麼?神說「我要跟你有關係,不只是一個經歷,而是要建立真實的關係。」基督教的信仰不是一個神蹟彰顯、得到一個經歷而已,而是上帝要作我們的上帝,我們要作他的兒女、我們要作他的百姓,神要跟我們有關係,他要作我們的父神,是要在我們的生活裡面跟我們有真實密切的關係,我們可以信靠他、可以隨時的尋求他,「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馬太福音10:32)這個「認」是關係的建立,你承認我,我要跟你建立這個美好的關係。

3. 自我詮釋v.s.真實領受

最後婦人她感覺她得醫治了,這是她自己的感覺。我們很多時候都有感覺,去參加佈道會決志你很有感覺,可是當熱烈的音樂結束了、人群散了,感覺也漸漸淡了的時候怎麼辦?那種感覺的自我詮釋,耶穌說那不夠,耶穌要她從神有一個真實的領受,「耶穌對他說:女兒,妳的信救了妳,平平安安的回去吧!妳的災病痊癒了。」這是一個宣告、是一個祝福,妳的信救了妳,神給她一個祝福,平平安安的回去吧,不再是自我的詮釋和感覺,而是這是真實的,你真實經歷到了、你真實領受了、你跟我面對面了,不是只有看我的背後,而是我就在你的面前,我與你同在,這個真實的是「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因3:16)神是道成肉身、以馬內利的神,在我們當中,與我們同在,是真真實實的,「並且仰望神的應許,總沒有因不信心裡起疑惑,反倒因信心裡得堅固,將榮耀歸給神。」(羅馬書 4:20)神不要人只單憑感覺,而是要真實的仰望、真實的要在信仰裡知道所信的是什麼。當耶穌與婦人面對面時,她要得到的是真實的平安,有真實的關係,並且有真實的信心,不是靠外在的,乃是真實的信心。

五、 結語:

1. 伸手的信心

這是一個伸手的信心,婦人找耶穌,她與耶穌會遇,她的生命得到改變。

2. 台灣血液之母—林媽利醫師

林媽利醫師被稱為「台灣血液之母」,她建立了台灣捐血系統,在1980年代,她改革了血牛的問題,而且她發現亞洲人最好的一個血液檢驗法(MP法),在整個研究的過程裡面,她很有名但也很辛苦,她也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她不論在病理的研究上、在婚姻上。她曾經歷離婚又再婚,在她三十幾歲時得了肺結核,後來好了,四十歲時又得了乳癌,五十歲時離婚,這些事在病理的研究上、婚姻的過程中,是她生命的難關,她說自己沒有辦法,可是神可以,在她的困境裡,信仰成為她最大的力量。婦人聽了耶穌的故事,她經歷了,之後聖經沒有再說什麼,接下來是你的故事,每個禮拜我們都在聽,聽耶穌的故事、聽許多人生命的見證,你願意伸手嗎?在夾縫中、在擁擠的人群裡,在擁擠的生活中,你是否願意伸手?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天父我們謝謝你,常把我們擺在你的面前、聽你的故事、經歷你的故事,並且真實的經歷到,我們的生命也成為神與你會遇的故事。主,幫助我們每位弟兄姊妹,在擁擠的人群、忙碌的生活、長期的困難、自己的無能為力當中,主,我們要向你伸手,求你幫助我們,讓我們聽見、讓我們經歷,也讓我們能夠成為別人可以聽見的生命故事。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向基督說:愛、我願意 -- 莊孝盛

寫作於2008.11.30
作者:莊孝盛 牧師

很訝異受到貴教會的邀請分享兒童宣教。身為牧者,原本我很少在主日離開自己的教會,但是基於見證上主的恩典,我不敢完全拒絕。特別“營造宣教的教會”,是我長年以來的心願。上主讓我看過許多感動人的教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們為了回應基督的愛,展現出“極精緻的委身”。台灣的教會是上主初熟之果,第一批享受宣教師所帶來的祝福。今日的教會應該深思「可以為耶穌做什麼?」

一、教會的使命:宣教&傳愛

馬太25章,耶穌談到基督徒在生活實況中,憐恤的行為的尊貴與重要。那是一種道成肉身的愛,是上帝眼中所重視的善行。「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太25:35)

二、成全律法的愛

保羅回應“耶穌愛的誡命”說:「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像那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貪婪,或有別的誡命,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愛是不加害與人的,所以愛就完全了律法。」 (羅13:8-10)

「完全」在聖經的字義是(1) 使滿、使充滿(2) 使倒滿、亦即使完全(2a) 使加滿: (2b) 實現、完成 (所著手在做的事) (2c) 使發生效果、使實現、應驗 。所以:

1. 愛就是一種力量:成全律法的力量!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加 5:14)

2. 愛是“至尊的律法”,神最重要的要求!彌迦書第六章談到神對祂的百姓所要求的事。先知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 6:8),雅 2:8 經上記著說:「要愛人如己。」你們若全守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

三、道成肉身:基督徒態度的改變(基督徒面對現實情境所採取的態度?)

保羅回應“耶穌愛的誡命”說:「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羅13:8) 這個經文給基督徒一種態度的反省。

哥林多前書第16章


11/30(日) 讀經:哥林多前書第16章

一句話:
凡你們所做的都要憑愛心而做。(林前16:14)


一個禱:
親愛主,新的一個禮拜開始,願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勸勉祝福成為我的禱告,求主幫助,這週的生活與侍奉,凡我所做的都要憑愛心而做。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一點想:16:19-24保羅在書信最後的問安,你有何看法與學習?
青契靈修
http://taipeihoping-youth.blogspot.com/

2008年11月29日

耶利米書 4

W5 2008-12-05 (耶4:1-4:31)

經文: 耶利米書 4:1 耶和華說:以色列啊,你若回來歸向我,若從我眼前除掉你可憎的偶像,你就不被遷移。

默想: 親愛的上帝,你是宇宙間獨一無二的上帝。但是,我們卻常常在我們的心中,自己塑造出另外一個上帝。那個上帝是我們的內心所塑造的偶像。我們不願意敬拜事奉創造掌管宇宙萬有的獨一真神上帝,卻寧可處心積慮的為自己塑造出一位可以由我來掌控的偶像。這很明顯的是亞當與夏娃墮落的根源,不願意順服上帝的命令,卻企圖提高自己的地位,扮演上帝的角色。

題目: 這段經文讓你看見以色列人用什麼來惹上帝生氣呢?

詩篇 13/16


W4 2008-12-04 (詩13:1-16:11)

經文: 詩篇 16:6 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

默想: 親愛的主啊!感謝祢用繩量給我地界。求你幫助我,能夠看清楚這個界線的所在,能夠尊重這個界線,不任意的越界跨線。求你也幫助我,會欣賞並享受祢所恩賜我的產業,並且會對祢感恩與報恩。

題目: 根據詩篇15篇的內容,你認為什麼人能夠與上帝親近呢?

撒母耳記上 15/16


W3 2008-12-03 (撒上15:1-16:13)


經文: 撒母耳記上 15:9
掃羅和百姓卻憐惜亞甲,也愛惜上好的牛、羊、牛犢、羊羔,並一切美物,不肯滅絕。凡下賤瘦弱的,盡都殺了。

默想: 親愛的上帝,掃羅王對於你藉士師撒母耳所交待要完全滅絕亞瑪力人的命令,沒有完全遵行。掃羅王與百姓將耶和華絕對性的命令作成相對性的解讀,以致於被耶和華棄絕。求神幫助我,要定意完全遵行祢的命令,不要任意自我詮釋或選擇性的解讀,以致於被你棄絕。

題目: 你對於亞瑪力人之役的神學意義有何想法?

路加福音 6/7

W2 2008-12-02 (路6:12-7:10)

經文: 路加福音 6:12
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禱告,整夜禱告神。
默想: 主耶穌,你在揀選門徒為使徒之前,舉行了通宵禱告會。可見你相當看重福音事工傳承的安排。求主也幫助我,能夠看重祢所託付給我,福音事工傳承的安排。

題目: 路加6:36是以慈悲來描述上帝,並要我們學習,馬太5:48卻是用完全來描述上帝,你對此有何看法?

創世紀 50


W1 2008-12-01 (創49:28-50:26)

經文: 創世紀 50:20 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

默想: 親愛的主啊!感謝祢,可以透過人的惡以完成祢要成全的善。這樣的智慧與慈愛真是奇妙。約瑟可以看清楚人的惡與神的善,並不混淆。他也願意以善報惡。求主幫助我,能夠學習約瑟的好榜樣,能看清是非善惡,也能夠以善報惡。

題目: 你對於創世記用約瑟停棺在埃及作為結束有何感想?

哥林多前書第15章


11/29(六) 讀經:哥林多前書第15章

一句話:
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稱為使徒,因為我從前逼迫神的教會。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並且他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林前15:9-10)

感謝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7-58)

一個禱:
親愛主,每逢想起祢的恩典,我就思想我是何等人—我就是那個蒙恩的罪人,被祢揀選與祢同工;但有時冷不防我就又驕傲、就會抱屈或是軟弱;求主幫助我,在侍奉過程中能靠祢堅固不動搖,不失落起初的愛。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一點想:保羅對於「復活」的教導是什麼?你有何看法與學習?
青契靈修http://taipeihoping-youth.blogspot.com/

2008年11月28日

『預約一個沒有失智的未來-2』

主講 劉秀枝 教授


(影片資料傳輸中 準備好之後會自動撥放 請等待約 1 分鐘 )

哥林多前書第14章


11/28(五)讀經:哥林多前書第14章

一句話:
這卻怎麼樣呢?我要用靈禱告,也要用悟性禱告;我要用靈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14:15)


一個禱:
親愛主,無論我用靈禱告或用悟性禱告都是為要與祢親近、向祢傾心吐意;同時也求祢幫助我們,不隨意論斷其他肢體用不同方式敬拜祢親近祢。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一點想:
14:1-25對於先知講道與方言恩賜,你有何看法與學習?

青契靈修http://taipeihoping-youth.blogspot.com/

『預約一個沒有失智的未來-1』

主講 劉秀枝 教授


(影片資料傳輸中 準備好之後會自動撥放 請等待約 1 分鐘 )

2008年11月27日

哥林多前書第13章


11/27(四) 讀經:哥林多前書第13章

一句話: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林前13:2)


一個禱:
親愛主,我可以拙口笨舌的與人分享主愛,但不可以口若懸河沒有愛;我可以不明白究底只單單陪伴那需要者,但不可以高談括論說教說理失去愛;主啊!求祢幫助我學會為愛而作、行出主愛。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一點想:13:1-3 愛與屬靈恩賜有什麼關係?
青契靈修http://taipeihoping-youth.blogspot.com/

2008年11月26日

哥林多前書第12章


11/26(三) 讀經:哥林多前書第12章

一句話:
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它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林前12:22-23)

一個禱:
親愛主,求祢赦免,在家庭裡、在群體中我們常是輕看那緩慢的、嫌棄那不效力的,以為他們是攔阻、是破壞;熟不知,那正是祢視為至寶不可少的,使我們真實學會在愛中彼此相顧、相輔相成、見證主恩;求主幫助我,接納與我不同步調的人,如何使他愈發俊美,作真正的肢體關係。謝謝主。

一點想:什麼是屬靈的恩賜?你的屬靈恩賜是什麼?

哥林多前書第11章


11/25(二) 讀經:哥林多前書第11章

一句話:
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11:1)

一個禱:
親愛主,每次看到這句經文就提醒自己兩件事:我是否常把祢擺在我面前、作我一切的準則與學習;我是否有可讓孩子們學習之處;求主幫助。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一點想:11:3-16什麼是「男人是女人的頭」?保羅的教導是什麼?你有何看法與學習?

2008年11月24日

耶利米書 2/3


W5 2008-11-28 (耶2:20-3:25)

經文: 耶利米書 3:16 耶和華說:你們在國中生養眾多;當那些日子,人必不再提說耶和華的約櫃,不追想,不記念,不覺缺少,也不再製造。

默想: 慈悲的上帝!約櫃是你臨在的象徵,但是這個象徵本身確可能被偶像化而成為百姓膜拜與信靠的對象,就如當以利任祭司的年代,以色列人背逆上帝,卻認為只要把約櫃抬到戰場就可以打拜非利士人,那裡知道耶和華寧可讓約櫃被敵人擄去,好喚醒以色列人的悔改。求主幫助我,能夠和你建立直接的親密關係,而不會把一些中介的東西偶像化。

詩篇 12

W4 2008-11-27 (詩10:1-12:8)

經文: 詩篇 12:4 他們曾說:我們必能以舌頭得勝;我們的嘴唇是我們自己的,誰能作我們的主呢?

默想: 主啊!語言是你賞賜給人類極大的恩賜,但是我們卻常常誤用這個恩賜來欺騙與傷害周圍的人,並且褻瀆侮蔑你的尊名。祈求上帝幫助我,能夠勒住自己的口舌,不狂言妄語,不唇槍舌劍、不油嘴滑舌,而是常常用我的口舌來感謝讚美上帝,並說鼓勵造就人的話語。

題目: 請你分享對於人類語言使用與濫用的觀察與心得?





撒母耳記上 14

W3 2008-11-26 (撒上14:1-14:52)

經文: 撒母耳記上 14:31-32 這日,以色列人擊殺非利士人,從密抹直到亞雅崙。百姓甚是疲乏,就急忙將所奪的牛羊和牛犢宰於地上,肉還帶血就吃了。

默想: 主耶穌!一個領袖的決定,可能會對所帶領者帶來很大的壓力與痛苦,甚至導致所帶領者犯錯得罪上帝。懇求上帝保守我,在做任何決定之前能夠考慮比較周詳,特別是要考慮這個決定對於被帶領者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題目: 你對於約拿單吃蜜事件有何感想?

路加福音 5/6


W2 2008-11-25 (路5:1-6:11)


經文: 路加福音 5:5
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

默想: 親愛的主啊!我們的理性與經驗往往會成為我們聽從你命令的攔阻。彼得當天與你的對話顯出彼得能夠跨越他理性與經驗的限制,而願意謙卑順服你的話語。求主也幫助我學習這樣的態度。

題目: 你對於耶穌醫治癱子的事件有什麼看法?

小組系列(二十七)—論斷(Judgment)

小組系列(二十七)—論斷(Judgment) (台語)

小組系列(二十七)—論斷(Judgment) (國語)
>
 經文:羅馬書14:13

【講道大綱】
I. 引言:Before you criticize a man, walk a mile in his shoes. (Steve Martin)
開始批評人之前,先穿其鞋走一哩。

II. 論斷的意義 ( kri,nw ) [krino] separate 區分

A. 該做的區分 ( commanded krino )
1. avnakrivnw [anakrino] discern 考查 (徒17:11)
2. diakri,nw [diakrino] decide 分辨 (太16:3)
3. kritiko,j [kritikos] discerner 辨明 (來4:12)

B. 禁做的區分 ( condemned krino )
1. kri,sij [krisis] trial 審判 (太12:36)
2. krith,j [krites] arbiter 判官 (來12:23)
3. u`pokrith,j [hupokrites] hypocrite 偽善 (太7:5)

III. 如何作批評
nolite judicare, sine scientia, amore, necessitate (Johann Albrecht Bengel, 1687-1752)
No judgment, without knowledge, love, necessity. [沒有瞭解、愛心、必要,不要論斷]

1. 勿草率妄斷 (約7:24; 箴18:13)
2. 勿存心不良 (撒下10:3; 雅2:13)
3. 勿無限上綱 (羅14:3; 傳7:16)

IV. 耶穌的教導 (太7:1-5)
1. 最常被濫用 (林前6:5)
2. 衡量的標準 (太18:35)
3. 要反求諸己 (加6:4)
4. 願接受指正 (撒下12:7)
5. 要溫柔挽回 (加6:1)

V. 結論:in necessariis unitas, in dubiis liberates, in omnibus caritas (Peter Meiderlin, 1626)
unity in necessary things; liberty in doubtful things; charity in all things
基要之事求合一,爭議之事可自由,一切之事要慈悲。

【金句】
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馬太福音7:5)

【默想】
1. 你如何對待愛論斷別人的人?
2. 你對耶穌說不要論斷免得被論斷有何看法?
3. 你對基要求合一、爭議可自由、一切要慈悲的看法如何?

創世紀 48/49


W1 2008-11-24 ( 創48:8-49:27)
`
經文: 創世紀 48:20當日就給他們祝福說:以色列人要指著你們祝福說:願神使你如以法蓮、瑪拿西一樣。於是立以法蓮在瑪拿西以上。
`
默想: 主耶穌,我不知道老雅各當天的作為是他對自己一生與其兄爭長子名份與祝福的延伸或是這是耶和華清楚指示雅各的結果。但願當我遇到不按照我的認知與期待的事情發生時,我也能學習更謙卑與寬廣的態度來面對。
`
題目: 你對於老雅各臨終前給子女的祝福之歌有何感受?

哥林多前書第10章


11/24 (一)讀經:哥林多前書第10章

一句話: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林前10:23)


一個禱:
親愛主,每天我們都做好多的事,有意識的無意識的、例行的緊急應變的,喜歡的責任的…,但求主幫助我分辨與調整,在所做的事上能造就別人與更新自己、能利人與助己;謝謝主。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一點想:
10:23-33 對於保羅在此教導的「凡事都可行」,你有何看法與學習?


青契靈修http://taipeihoping-youth.blogspot.com/

哥林多前書第8-9章


11/23(日) 讀經:哥林多前書第8-9章
一句話:
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9:27)


一個禱:親愛主,謝謝祢的提醒,在祢愛與恩典中我有自由選擇做與不做、生活與侍奉,但若沒有愛與節制,恐怕我的自由度卻成了別人的束縛與絆腳石;懇求主幫助我,使我多一點警醒、多一點愛人、多一點克制,讓我的言行舉止都能流露福音的馨香,與人同蒙主恩。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一點想:
對於是否吃祭偶像之物,保羅的教導是什麼?你的看法為何?

青契靈修

http://taipeihoping-youth.blogspot.com/

2008年11月23日

揭開拉撒路的裹屍布 -- 莊信德

寫作於2008.11.09
作者:莊信德 傳道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今天有一個奇怪的證道題目,叫作「揭開拉撒路的裹屍布」,這個主題其實要講一件事情,是與生命更新有關。說到生命更新,我想應該是很多基督徒心中期待的,或許我們成為基督徒就是衝著這件事情而來,因為不喜歡舊的生命,很期待有一個新的改變――生命關係的更新。

從家庭中的親密關係開始檢視

講到關係的更新,有一個最大的困難,就是越親近的關係,越難更新。在我們的生活裡面談到更新,你會發現,最容易讓我們打回原型的關係是什麼關係?其實是我們很熟悉的家庭的關係。不知道我們當中有沒有年輕的一代,你可能去參加一些特別的聚會,很High,回去以後,你爸媽還是用以前的角度來看你時,可能過沒多久,這個很High的感覺就會慢慢消失了;或者是你的丈夫或妻子在教會經過一些很棒的感動,需要跟另外一半分享,發現另外一半還是垮著臉看著你,這時候再怎麼High,都講不下去了。你會發現家人的關係通常是經驗生命更新一個很大的挑戰、一個很不容易突破的事情,因為大家對我們已經有非常多傳統而習慣性的眼光。我發現家人的關係真的是這樣。每次,我太太在聽我講電話,我只要開口講兩句,她就知道是我爸爸或媽媽打來的。因為我們家講電話(我們家只有兩兄弟),在男人的氛圍裡面,我不太會講:「媽,我好想你喔!」或「爸,你最近過的好不好?」他們問的問題大概也都是:「吃飽了嗎?最近好嗎?天氣在變喔,自己要注意一點。」這大概是爸爸打來的情況,若是媽媽打來的話,比較多是她說我聽。不過我太太家就不一樣了,我太太只要一接電話,可能講了十分鐘,我還是不知道她是在跟我岳母,還是跟她妹妹講話,因為我太太家是五個女兒。五個女兒的家庭和兩個兒子的家庭,那種家庭的氣氛差很多,全家在一起時,不是像菜市場而已,那種感覺是你一言我一語的搶著說話和分享,全部打成一片。有時我會發現和家人講完電話掛了之後,我會很挫折的跟我太太說:「我其實很想跟媽媽說一些什麼之類的,可是又說不出口。」那個關係已經很習慣了,我就覺得有點挫折的問:「妳聽我剛才講話,會不會不夠禮貌,或不夠溫柔?妳幫我打給她,說我想講…」「不要,你還是自己講。」不過,我就會在這當中發現,其實親密關係,特別是家人的親密關係,是一個很不容易突破和改變的。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該怎麼從這個關係當中來做調整呢?

Giddens對相依共生的結構性分析

英國有一位很有名的社會學家叫作Anthony Giddens(紀登思),過去十年在台灣也很受到重視。這位社會學家有一次拿了一個英國政府的案子,類似我們國科會的案子去做研究,他在研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對酗酒的人做研究。

在這個研究裡面,他來分析人際互動裡面,存在著一種怎麼樣互動的模式。很多人在互動時,都以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單向的。理論上,我們都覺得人與人的互動比較像朋友的互動,但是Giddens發現,其實那個互動有一種雙向的關係,不只是單向,而這種雙向的關係你再仔細檢視會發現,它呈現出一種奇特的固著關係(Fix Relationship)。這種關係不是我今天想用這樣的方式對待他,他高興用這樣的關係對待我,我們就可以這樣彼此對待,這個雙向的關係要表達的是一種受習慣影響的互相,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習慣用這種態度來看待你時,不論你怎麼改變,你在我的眼中都是原先的樣子,不論你的外在如何的改變,你還是那個形象,不是你我能夠單方面來決定說希望我在你的心目中有什麼樣的形象。事實上我們在與人互動時,會被我們過去非常強大的習慣所限定,這個非常強大的習慣談的是什麼呢?他又具體來分析酗酒者他們的經驗。

Giddens對親密關係的分析

他發現,在酗酒者的治療過程當中,有“兩個我”的狀態,什麼叫作“兩個我”?一個我,可能是可以因著別人的互動而改變的我(alterity),另外一個我,是一個真正的我(real-self)。這個研究主要是這樣的,英國政府發現常常要花很多錢來讓這些酗酒者去戒酒(煙、毒),每次戒酒就要花公家的錢,戒了沒多久又開始喝,喝了又覺得不行,又跑去戒酒,這些人的酒是戒成功了,但是很奇怪的,回去沒多久又打回原型。所以找這些社會學家去研究,看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Giddens就對這個事情作一個分析,他發現,這些酗酒者一旦到了戒酒團體,他們在一群都是酗酒的人當中,常常講很多自己喝酒的困難:「我這個禮拜又喝酒了。」大家就鼓勵你,然後痛哭一番、分享一下,之後又得到力量,在這個過程當中,慢慢地,這個酗酒者真正理想的我被激發出來,但有趣的是,當每一個酗酒者都陸陸續續的成功,也慢慢地回返正常的生活時,咦?在原來的舊關係裡面,他的家人、他的朋友,繼續是用一個舊的眼光在看待他。當他們繼續從這個角度出發,去看這個改變的人的時候,慢慢發現這個眼光會把這個人從「真的我」又再導回「舊的我」身上,就是這個「真的我」、這個看起來已經改變的我,很可能因為這個舊的關係結構沒有改變,結果「真的我」就又慢慢地回到酗酒的身上。因為大家都用「別假裝了,不可能啦!看你戒酒能撐多久,頂多三五個月,不要這樣啦,我們再來小酌一番,不要想太多。」

學生的氛圍也有學生的誘惑,大人的世界也有大人世界的誘惑,慢慢地你會發現,你很希望改變,但團體環境仍然用舊的眼光去看待你,所以在這樣的一個固著的關係裡面、一個沒有改變的關係裡面,不論生命再怎麼改變,你會發現,很容易就打回原型,非常容易就改回原型。那要怎麼改變?除非這個原初的關係結構能夠經驗一個像是戒酒團體一樣的經驗,否則這個原初的關係結構不可能改變,除非這些人真正像是戒酒團體一樣,有一個願意揭露、溝通、彼此接納的關係,如果沒有經驗這種關係,就不可能讓一個人從真正改變、再讓他持續的活在這個改變的生命裡面。

耶穌對親密關係的新創造

我們從Giddens的觀察回到今天要思想的經文,談談拉撒路從死裡復活。在這段經文裡面,我們會看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更新。理論上,拉撒路象徵著一個最大的不可能,在整個人類世界裡面,最大的不可能應該就是死的變成活的。黑的變成白的,只要油漆漆過就可以,心臟衰竭如果來得及換一顆心臟也可以,可是只要人已經徹底的死了,死亡可以說是整個人類世界最不可能的集大成之一,就在它的身上,耶穌在這個拉撒路復活的世界裡向我們展現一件事情──作一個基督徒千萬不要隨隨便便說不可能,因為如果連死都可以活了,那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有什麼樣的關係是不可能改變的?有什麼樣夫妻之間的成見是不可能改變的?有什麼樣親子之間的張力是不可能更新的嗎?如果連拉撒路都可以從死裡復活。好,如果這個是真的,那麼到底怎麼經驗?到底怎麼經驗那個真正的更新和改變呢?

耶穌成就的更新敘事

在這段經文裡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見,這是一個經過設計的故事、經過耶穌基督精心設計的故事。因為當耶穌一知道祂的好朋友拉撒路生病了,耶穌刻意在祂仍然住的地方又多待了兩天。在耶穌待了這兩天之後,祂才出發,從祂的城市去到拉撒路那裡,還需要一段的時間。祂待了兩天,大概又走了兩天,所以當祂到達拉撒路那裡,拉撒路已經死了四天。事實上可能不只兩天,因為拉撒路可能病了一段時間才死,不管如何,耶穌刻意拖延了一段時間。聖經告訴我們,當耶穌抵達了那個家庭的時候,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只有四個字,叫作為時已晚,已經遲了、已經不可能了。因為聖經告訴我們,那裡已經集中非常多安慰的人來參加追思禮拜,大家已經懷了一個不可能的心,與這個家庭一同哀傷了,故事從這個地方開始展開。聖經告訴我們,馬大遇到了我們的主,她向我們的主說了一段重要的話,她說:「主啊,祢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第21節)她相信主有醫治的能力,然後她又對主說:「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神求什麼,神也必賜給你。」(第22節)咦?這句話和前一句話是有矛盾的地方,你有沒有發現?前一句說:「主啊,祢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是帶有情緒的,後來發現這句話可能講太重了,之後又講一句長老會標準的話說:「平安,平安…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神求什麼,神也必賜給你。」那如果你知道向神求必定賜給你,那你幹嘛埋怨祂?你不覺得這就是我們基督徒很多時候,一邊相信但心中是不相信的,一邊唱讚美但心中是愁苦的,「主,祢若早在這裡…」,又說「主,我知道祢是最棒的…」,這就是馬大心中的痛苦。第23節,耶穌怎麼說?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耶穌給她一個很大的肯定,妳兄弟一定可以活起來。第24節,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咦?這個馬大平常耶穌在講道她有在聽喔,她的神學知識還蠻正確的。第25節,耶穌不以此為滿足,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希臘原文是說:我是復活,我是生命)。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這句話講的是大部分的人可以接受的,「對啊,也就是最後末日的時候會復活。」但是最扯的是第26節,耶穌說了一句你我都會眼睛掉下來的話:「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請問,馬利亞死了沒?馬大死了沒?他們有沒有活著時信了耶穌?有。可是耶穌祢不是說:「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嗎?你自己說的,然後馬大也聽了,為什麼馬大還是死了?馬大沒有活兩千歲在我們當中,如果馬大可以活兩千歲,基督教應該是全世界不只是現在最大的宗教而已,它應該是全世界的人都會信耶穌,因為信耶穌可以長生不老。

一、生命更新的攔阻:

建立在經驗上的信心―─絕望!

知識性的真理沒有辦法經驗更新

馬大還是死了,拉撒路雖然等一下會復活,但是他最後還是死了,為什麼我們的主說:「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呢?我們知道這句話談的是一個非常重要、指著「什麼是永生」這個概念而談,對太多基督徒來說,什麼是永生?永生就是我死後靈魂會飄上去的地方,那個叫作永生,所以「信耶穌,得永生」等於是上天堂、等於是我死後要去的地方。我們的心裡想的和馬大很像,我們的主那天告訴馬大的,也是今天要告訴我們的,我們的主要讓我們知道,我們那個新生命的盼望,不是以後新天新地最後會給我們的那個而已,我們是今天可以經驗在地上如同在天上,我們可以經驗在這個此時此刻在此事,我們要經驗那個主要給我們有永恆生命的品質,那個生命可以有一個真正的改變,是現在就可以經驗到的。耶穌說:「你信這話嗎?」馬大說:「主啊,是的,我信祢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在這段感覺是非常標準教理問答的過程當中,你會發現,知識性的真理沒有辦法讓馬大經驗更新,我們可以說馬大知道的都和你我一樣,非常的標準、非常的正確,但是這麼多標準正確的知識,不會讓我們經驗更新的。你即便知道再多的標準答案「耶穌是主,耶穌是王,耶穌是創造天地的主」,然後呢?So what?我們還是可以繼續面對很大的困難,一樣在那裡經驗沮喪挫折和不知所措,雖然我們的心裡相信,就像這個時候的馬大,知識性的真理,沒有辦法讓她經驗真正的更新。

舊有的信仰經驗限制更新的盼望

除了這件事情之外,我們還要看見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是,一開始馬大向主說的話(待會我們會看見),事實上也同樣是馬利亞遇到主的第一句話,這兩姊妹心裡想的都是:「主啊,祢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事實上這兩姊妹和我們大部分的基督徒一樣,我們對我們的主有一個過去的經驗,我們有我們的過去跟我們的主建立關係的記憶,這些記憶是真的,這些記憶也是大有能力的,因為他們曾經看過耶穌基督醫治人的病,所以他們對主的印象停在祂可以讓感冒康復,長短腳的可以變成一樣長,腎臟衰竭的,或者是不小心喝了三聚氰胺奶粉的,主醫治後就好了。他們知道耶穌大概可以把20%或50%變成100%,沒問題,但是從0到100沒有看過,所以這些人當他們向主說:「主啊,祢若早在這裡…」的時候,他們還活在過去的經驗來看現在的這位主。所以我們會發現,舊有的信仰經驗,常常是我們限制主更新工作的一個攔阻,因為我們可能過去對我們的主有一些很美好的經驗,我們覺得大概就是這樣了,我們的主應該就是要做這件事情了。但是你真的知道我們的主只能做這件事情嗎?我們的主當然不只是做這件事情,那我們的主要怎麼做呢?

徹底分離與絕望的哀傷氛圍

當馬大聽見耶穌來,馬利亞也聽見耶穌來,馬利亞說什麼?「主啊,祢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她們講同樣的話,在同樣的經驗裡頭看主的工作,面對這些人的生命狀態,我們的主有一個很深刻的感受──我們的主哭了,耶穌哭了。就在「耶穌哭了」的故事來到這個地方,我不知道你怎麼看耶穌哭了,耶穌哭了是一個非常深刻的悲痛,耶穌哭了絕對不會是一場演戲裡其中的一個情節──就是耶穌哭的越真,等一下變的魔術就越厲害。耶穌的哭不是因為祂要顯出等一下變魔術的厲害,耶穌的哭是要表達出祂真的對這些人的不信、真的對這些人對於什麼是永生、什麼是你明明剛剛馬大宣告了「祢是基督」,但是他們不真的明白基督的含意。耶穌這時候告訴他們說:「好不好,你們這個時候把石頭挪開?」這些人面對主的命令,其實大家都很尷尬、錯愕和難堪,因為猶太人是非常看重潔淨與不潔淨的。如果你碰了凡是跟死屍有關的事情,你就會不潔淨七天,那麼我們的主怎麼可能會為難人家呢?我們的主竟然叫他們去公然的觸碰猶太人條文的安全地帶,「法規,不可以碰!」「去把那塊石頭挪開來。」大家告訴主說:「主,不要鬧了啊,他已經死了四天了。」你要知道他們不像我們華人,在台灣今天的高科技有冰櫃可以躺在裡面,不管你是放在家裡或殯儀館,他們在那個環境裡頭,即便抹了油、包起來,放在高溫的環境裡面四天,那種情況是可以想像的,所以沒有人願意。馬大看見大家面面相覷,知道眾人不知道該怎麼辦,臉上三條線,她馬上跟主說:「主啊,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第39節)我們的主告訴她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嗎?」(第40節)很明顯的我們知道,之前馬大跟耶穌談了那麼多的話,那麼多標準的宗教知識,沒有一個知識是建立在相信的基礎之上,很多的宗教知識是作禮拜聽來的,很多宗教知識是主日學老師叫他背起來的,但是這麼多的宗教知識,不多是我真正相信的,所以主告訴她:「妳要信啊,如果妳相信,就要看見神的榮耀。」到底信什麼呢?主要她看見什麼呢?

二、生命更新的關鍵:

建立在命令上的信心―參與!

群體參與在更新中的意涵

我們接下來要看,主把這個神蹟推到一個更重要的地步,你會發現,這個理論上跟拉撒路有關的神蹟,事實上旁邊有著非常多沒有名字的人,這些沒有名字的人,卻是整個拉撒路復活神蹟裡頭、一個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些人叫作「他們」,是沒有名字的,可能不是牧師、可能不是長老、可能不是執事、可能只是比較倒楣來不及退到後面的人,比較靠近墳墓的只好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然後捏著鼻子去推石塊,「他們就把石頭挪開。」(第41節)這些倒楣的「他們」、註定要不潔淨的「他們」,耶穌又對這些倒楣的「他們」說:「解開,叫他走!」(第44節)最倒楣的靠最近,要聞的最多最臭,這些「他們」是非常倒楣的「他們」。

參與蛻變是見證更新的過程

聖經給我們看見這個神蹟是非常奇怪的神蹟,為什麼?耶穌是站在拉撒路的對面,拉撒路的旁邊有很多人,拉撒路旁邊的人還用衣服掩著鼻子,因為太臭了,想像肯定是很臭。所以想像如果你今天是在那一刻,耶穌告訴你非常榮幸作第一堂的禮拜,「來,你先推墳墓的墓門。」大家會想:「早知道我第二堂再來,第一堂真倒楣要推墓門。」這些人是心裡很焦慮的,當耶穌叫他們做這件事情時。弟兄姐妹想想看,耶穌基督復活的那一天早上,祂有沒有在那個墳墓的裡一直敲,「彼得、約翰,趕快開門,我在裡面快要悶死了!」不用啊,還記得耶穌復活那天發生什麼,那個墓門是已經開了,還是封著的?開了。當抹大拉的馬利亞、這麼多的馬利亞去見耶穌時,墓門早就開了,不然你以為那些媽媽們能把那沈重的墓門推開嗎?門口還有兵丁防守呢。聖經告訴我們,我們的主祂的復活是這樣出來的,我們的主復活後有沒有跳著出來跟兵丁說:「幫我把門打開,幫我把裹屍布解開?裡面好悶熱。」沒有啊!聖經告訴我們,當約翰彼得跑進去看的時候,耶穌的裹屍布就在裡面,耶穌是自己出來的,耶穌是自己可以離開那個裹屍布出來的,但是為什麼在拉撒路的這個神蹟裡頭,耶穌竟然這麼為難那些周圍的「他們」,到底耶穌給我們看見什麼事情呢?

被服事是新生命的過程

你會發現耶穌叫拉撒路出來,是一個在這個神蹟裡面非常非常重要的命令,耶穌讓一個人生命的更新,永遠都是跟一群人有關係的。很多時候基督徒總以為我們在背哥林多後書第五章17節:「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是一個個體性的宣告,我來到上帝面前,我個人作一個私禱,然後我要成為一個新造的人,容易嗎?很難啊,因為你很可能正在做這個禱告時,「媽,我明天要繳什麼錢。」你禱告到一半很煩,就出去幫孩子,你會發現個人的改變和更新太難了,他跟一個結構或團體非常的有關係。在這個神蹟裡頭我們發現,我們的主可以讓拉撒路就這樣從裡面大步的走出來,讓那些布都掉下來,但是我們的主不這樣做,我們的主要周圍的人參與在拉撒路生命的改變。我們現在要把更尷尬的事情移到男主角拉撒路身上。弟兄姐妹,拉撒路出來,他可以選誰站在我旁邊嗎?沒得選對吧,當他出來時就是那些比較倒楣的、腳跑得比較慢的,來不及跑掉的人就只好站在他的旁邊,因為剛好是他們推開墓門,一臉驚愕的看見拉撒路。如果拉撒路可以選,他可能會選擇「我要找我的姊姊馬大、馬利亞,我要找我比較熟悉的朋友幫我解開裹屍布…」不然很尷尬。我們的姊妹們每一天要出門,特別是年輕姊妹如果看見臉上長痘痘,要拼命的把它擠掉,用很厚的粉底蓋掉,或是戴一頂帽子遮著,不要讓人家看到,總之你會不想讓人家看到,若等一下被人看到,別人會用怎樣奇怪的眼睛看你。拉撒路恐怕也是這樣,當耶穌叫拉撒路出來時,聖經告訴我們他還是一個死人,但是當拉撒路出來時,他是沒得選的,他必須要經歷一個被服事的經驗。我要再強調;他要被服事、他要被服事。

耶穌讓我們在服事前學習被服事

我要說今天很多的基督徒在教會生活裡面,我們都很習慣服侍人,但我們不多習慣被服侍,不多自在被服侍,而這個被服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沒有被服侍,你只想服侍人,你就會發現,我們常常越服侍會越糟糕,讓別人嫌到不行,因為我們只想做我們想做的。怎麼說?在耶穌基督最後和門徒道別之前,耶穌做了個非常特別的事,耶穌跪下來為祂的門徒洗腳。在神學院,每一次到受難週的時候,我們的靈性小組(學院的神學生每個禮拜都有靈性小組)都會安排一個活動,就是我們要彼此洗腳。每一年我們在進行這個活動,每一年都進行差不多的故事,怎麼說?一開始洗腳的時候,大家都很尷尬,因為有弟兄、有姊妹,然後大家就很不自在的把腳伸出去被別人摸,我們前一個禮拜會先預告,所以大家都會先把腳洗的香香的,免得臭臭的來不好意思。男生再怎麼髒也要換一雙新的襪子來,當你的腳伸出去時,坐在那邊,就很尷尬,然後大家一邊洗一邊笑,因為有些人很怕癢,一亂動水就會灑出來,洗的人就發現他一直笑,就只好洗快一點。可是呢,隨著第一個被洗了,他開始要洗第二個的時候,你會發現最戲劇性的改變就會是第一個轉第二個,因為第一個被洗的人,當他知道自己剛剛被洗哪裡怪怪、哪裡不自在,當他洗第二個人時,第二個人的尷尬和不自在就沒有第一個那麼明顯。隨著小組的進行,我們發現洗腳的時間越拖越長,因為越洗越花功夫,在腳指縫中搓洗,或是用布仔細抹洗,越弄越乾淨,洗的時間也就越來越長,因為每一個人都把剛剛服事我的經驗再加進來,然後我再有我的想法,然後我的再加他的,我的再加他們的,就越洗越長,可是氣氛就會越來越安靜、越來越安靜、越來越安靜。這是每一年我們觀察的神學生,我們一起參與、我們一起做、我們一起在那個當中分享時,大家開始談,一開始的時候都覺得很不自在,因為被人家洗腳很不好意思,可是當同學越來越安靜時,大家就開始想,那一天門徒被耶穌洗腳時,他們的心恐怕也是覺得很不堪,「不好意思、不配,我怎麼會被洗?」你知道彼得先跟主怎麼說:「主啊,千萬不可以洗我的腳。」主跟彼得說:「如果你不讓我洗你的腳,你跟我就沒有分。」我們要看見主怎麼提醒我們嗎?今天我們很多時候真的不習慣被服事,我們寧可在那邊幫忙弄飯弄菜收拾,因為教會常常呼籲我們,我們缺乏服事的人,所以我們拼命覺得說:「我們需要好好地服侍。」這是對的,沒有錯,可是同時我們也需要學習被服侍,因為被服侍這件事情會影響我們,到底我們在服侍時,我們能不能摸著弟兄姐妹的需要。

為何老基督徒都很「撐」?

如果我們沒有被服事的經驗,你會發現,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撐」在那裡,很多的老基督徒都很「撐」,就是「平安!平安!平安!」「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上禮拜去某一個地方服事,服事完之後跟一些教會的同工一起用餐,在用餐的分享過程當中,我的感受特別的深刻。我在這兩個小時用餐的時刻,我聽這些同工們在分享大家的生活,大概的分享都是,我兒子、你女兒、他兒子、他女兒生命當中遇到一些事情,他們分享的是成就、豐功偉業等很特別的事。可是很明顯的,我在這些人的分享裡面知道她有三個孩子,可是她為什麼永遠只講那個比較OK的孩子,另外一個孩子的故事不會被講,另外還有一個是,他們自己的感受也不多被提。很多父母親都是以孩子為榮,他的生命只有談孩子,除了孩子不知道要談什麼,我也觀察到在這些談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親養育孩子的生命過程也很容易就不見了。發現當教會的長輩們聚集在一起聊的時候,對我個人來說,我不多經驗聽到這些長輩分享「上帝怎麼樣在我孩子的生命改變過程中,祂做了一些什麼樣的事,上帝又怎樣讓我經驗一些不如意的事」。因為所有的分享都集中在那個結果的美好,很少人會在公共的當中(其實那個公共都是老朋友了,都認識三、四十年了),你不會在那個場合裡聽見一些還在過程中不美好的事,你都會聽見那個美好的結果。我們真的看見,在我們的信仰團體裡面,我們不太有機會、有勇氣像拉撒路一樣,就是一尊的在那裡,把自己臭臭的樣子給大家來服侍,因為我很擔心這個臭臭的樣子一旦打開來之後,整個臉爛成那樣怎麼能看;我們很擔心,我若整個人站在那裡,那些人會捏著鼻子逃跑,那不是很尷尬嗎?我們很擔心我的生命能夠這樣講嗎?不能這樣講,就繼續的來這裡參與非常熱鬧的宗教活動囉,我們都不要講、不要碰。細胞小組在推動的和我們過去傳統的關係,有一個非常大的關鍵,除了在形式上的差異之外,我們會期望弟兄姐妹,在這麼很深刻生命會域(相會的場域)的關係裡面,經驗到拉撒路的故事,什麼時候我們有膽量、有勇氣像是拉撒路一樣不再矜持。拉撒路如果繼續在那裡頭衿持說:「不要啦,耶穌你進來啦!我不要出去啦,很丟臉,不好意思啊!」那這個神蹟就沒有繼續了,我們的主命令:「拉撒路出來!拉撒路出來!」你會發現這是一個被打開的關係。

揭開被遮蔽的親密關係

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篇信息,是帶著台灣神學院的需要來到你們當中,而且是我在這幾年在台灣神學院的生活,從當學生到開始服侍同學的過程裡面,我也很深刻的感受到這件事情。很多時候同學來問老師說:「老師啊,你有什麼禱告事項?」老師所分享的禱告事項都是很標準的答案:「請為我的教學禱告…」都是很正經的。可是同學之間的禱告事項很多都是高低起伏的、赤露敞開的,但是不全然是,有一些可以。但是在這些服侍的經驗裡面我發現,許多神學院的老師在跟同學的互動中大概都是這個樣子,大家不多有經驗生命被醫治、被接納、被包容,每一個人都撐在那邊,都想要把那最好的那一面展現出來。我會很期待在我們的禱告當中,可以為著這個神學院來守望禱告,我們弟兄姐妹和牧者之間的關係,可以是有很多生命的改變,就是可以更敞開的彼此分享:我們有自己的生命議程,甚至是團體氛圍。但是我們的主,命令我們扭轉這個群體的氛圍,從被動到主動、從消即到積極、從旁觀到參與、從封閉到敞開。

耶穌對拉撒路與群體的命令

我也期待神學院裡面我們所經驗的,就像剛剛我們在談Giddens的比喻一樣,就是我們不要只是停留在一個宗教的經驗裡頭,我們牧師、長執、神學院師生或眾弟兄姐妹都一起來到“參與更新的團體”(右邊)裡面,共同經驗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工作。我們期望在神學院裡面,能夠讓更多的神學院師生,共同經驗到真實生命會域,只有真實的傳道人從神學院產生,才能夠帶來更多真實教會的牧養。我同時也期望,一個很真實的牧者去到教會裡面。如果教會的弟兄姐妹還是用舊的結構去看一個已經改變的牧者,那個牧者沒多久又會打回原型,所以信仰團體很重要,我們這個信仰團體必須要先經驗到上帝在我們當中所做的工作,是我自己經驗到,當我把自己的不完全分享出來時,我相信弟兄姐妹會他們會願意用神的愛接納我們。當你開始揭開在弟兄姐妹那個看起來是不如意的事情時,你知道這一打開就要看見神蹟了。如果我們紛紛逃跑,如果我們繼續躲在自己那個發臭的墳墓裡面,沒有神蹟會發生,墳墓外面的人繼續哀哭,墳墓裡面的人繼續覺得說:「主,我好希望得到更新,祢已經站在門口了,為什麼我的生命還不能得到更新?」我們還是可以繼續每個禮拜在這裡,繼續躲在自己的世界裡面,繼續觀看每一次很多人的見證、很多人的改變,可是好像都不會臨到我;或者我們偶而經驗到,但一下就又打回原型。我們需要一個團體,我們需要共同的經驗。

揭開拉撒路的裹屍布

當耶穌講完後對眾人大聲的說:「拉撒路出來!」聖經告訴我們,「那死人就出來。」不是拉撒路出來,是死人出來,那個還沒有經驗眾人幫他把裹屍布解開的拉撒路,在這裡聖經的描述,約翰是用死人來描述他,只有當他經驗了眾人「解開,讓他走!」他的生命才開始經驗一個更新的生命,什麼時候我們要經驗耶穌基督的生命,什麼時候就是我們願意這個生命向著眾人也敞開,不僅是向著我們的主敞開。

求上帝讓我們經驗拉撒路的群體恩典

我們希望上帝在教會中興起很多這樣的細胞小組,我們也渴望上帝在台灣神學院裡,也興起這樣的一個信仰團體,很希望我們在禱告當中,也在奉獻裡面紀念台灣神學院。真的很希望台灣神學院從院長開始,到所有神學院的老師,到神學生,都可以常常經驗一起流淚、禱告、分享、同心同行的經驗,好讓這些生命改變的故事,成為眾教會的祝福。邀請大家一起來做一個禱告。

「親愛的主,當我們向祢禱告懇求生命被改變、懇求我們能夠有勇氣站出來,在眾人的面前被揭開裹屍布的同時,我們求祢也同樣把這種渴望放在每一個弟兄姐妹的心裡,好讓我們不是用一個看熱鬧的態度和眼光、八卦的心態,來看待我的弟兄和我的姊妹,給我們成熟的生命深度,好讓我們願意接納,好讓我們願意與這個不完全的、看起來發臭的生命,一起經驗祢更新的工作。阿爸,求祢讓我們教會眾弟兄姐妹經驗這樣的祝福,也讓我們的教會能夠成為祝福別人的導管,我們真懇求祢,讓我們的生命成為祝福別人的生命,藉我賜恩福。謝謝主,這是我們同心的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揭開拉撒路的裹屍布 -- 莊信德

寫作於2008.11.09
作者:莊信德 傳道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今天有一個奇怪的證道題目,叫作「揭開拉撒路的裹屍布」,這個主題其實要講一件事情,是與生命更新有關。說到生命更新,我想應該是很多基督徒心中期待的,或許我們成為基督徒就是衝著這件事情而來,因為不喜歡舊的生命,很期待有一個新的改變――生命關係的更新。

從家庭中的親密關係開始檢視

講到關係的更新,有一個最大的困難,就是越親近的關係,越難更新。在我們的生活裡面談到更新,你會發現,最容易讓我們打回原型的關係是什麼關係?其實是我們很熟悉的家庭的關係。不知道我們當中有沒有年輕的一代,你可能去參加一些特別的聚會,很High,回去以後,你爸媽還是用以前的角度來看你時,可能過沒多久,這個很High的感覺就會慢慢消失了;或者是你的丈夫或妻子在教會經過一些很棒的感動,需要跟另外一半分享,發現另外一半還是垮著臉看著你,這時候再怎麼High,都講不下去了。你會發現家人的關係通常是經驗生命更新一個很大的挑戰、一個很不容易突破的事情,因為大家對我們已經有非常多傳統而習慣性的眼光。我發現家人的關係真的是這樣。每次,我太太在聽我講電話,我只要開口講兩句,她就知道是我爸爸或媽媽打來的。因為我們家講電話(我們家只有兩兄弟),在男人的氛圍裡面,我不太會講:「媽,我好想你喔!」或「爸,你最近過的好不好?」他們問的問題大概也都是:「吃飽了嗎?最近好嗎?天氣在變喔,自己要注意一點。」這大概是爸爸打來的情況,若是媽媽打來的話,比較多是她說我聽。不過我太太家就不一樣了,我太太只要一接電話,可能講了十分鐘,我還是不知道她是在跟我岳母,還是跟她妹妹講話,因為我太太家是五個女兒。五個女兒的家庭和兩個兒子的家庭,那種家庭的氣氛差很多,全家在一起時,不是像菜市場而已,那種感覺是你一言我一語的搶著說話和分享,全部打成一片。有時我會發現和家人講完電話掛了之後,我會很挫折的跟我太太說:「我其實很想跟媽媽說一些什麼之類的,可是又說不出口。」那個關係已經很習慣了,我就覺得有點挫折的問:「妳聽我剛才講話,會不會不夠禮貌,或不夠溫柔?妳幫我打給她,說我想講…」「不要,你還是自己講。」不過,我就會在這當中發現,其實親密關係,特別是家人的親密關係,是一個很不容易突破和改變的。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該怎麼從這個關係當中來做調整呢?

Giddens對相依共生的結構性分析

英國有一位很有名的社會學家叫作Anthony Giddens(紀登思),過去十年在台灣也很受到重視。這位社會學家有一次拿了一個英國政府的案子,類似我們國科會的案子去做研究,他在研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對酗酒的人做研究。

在這個研究裡面,他來分析人際互動裡面,存在著一種怎麼樣互動的模式。很多人在互動時,都以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單向的。理論上,我們都覺得人與人的互動比較像朋友的互動,但是Giddens發現,其實那個互動有一種雙向的關係,不只是單向,而這種雙向的關係你再仔細檢視會發現,它呈現出一種奇特的固著關係(Fix Relationship)。這種關係不是我今天想用這樣的方式對待他,他高興用這樣的關係對待我,我們就可以這樣彼此對待,這個雙向的關係要表達的是一種受習慣影響的互相,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習慣用這種態度來看待你時,不論你怎麼改變,你在我的眼中都是原先的樣子,不論你的外在如何的改變,你還是那個形象,不是你我能夠單方面來決定說希望我在你的心目中有什麼樣的形象。事實上我們在與人互動時,會被我們過去非常強大的習慣所限定,這個非常強大的習慣談的是什麼呢?他又具體來分析酗酒者他們的經驗。

Giddens對親密關係的分析

他發現,在酗酒者的治療過程當中,有“兩個我”的狀態,什麼叫作“兩個我”?一個我,可能是可以因著別人的互動而改變的我(alterity),另外一個我,是一個真正的我(real-self)。這個研究主要是這樣的,英國政府發現常常要花很多錢來讓這些酗酒者去戒酒(煙、毒),每次戒酒就要花公家的錢,戒了沒多久又開始喝,喝了又覺得不行,又跑去戒酒,這些人的酒是戒成功了,但是很奇怪的,回去沒多久又打回原型。所以找這些社會學家去研究,看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Giddens就對這個事情作一個分析,他發現,這些酗酒者一旦到了戒酒團體,他們在一群都是酗酒的人當中,常常講很多自己喝酒的困難:「我這個禮拜又喝酒了。」大家就鼓勵你,然後痛哭一番、分享一下,之後又得到力量,在這個過程當中,慢慢地,這個酗酒者真正理想的我被激發出來,但有趣的是,當每一個酗酒者都陸陸續續的成功,也慢慢地回返正常的生活時,咦?在原來的舊關係裡面,他的家人、他的朋友,繼續是用一個舊的眼光在看待他。當他們繼續從這個角度出發,去看這個改變的人的時候,慢慢發現這個眼光會把這個人從「真的我」又再導回「舊的我」身上,就是這個「真的我」、這個看起來已經改變的我,很可能因為這個舊的關係結構沒有改變,結果「真的我」就又慢慢地回到酗酒的身上。因為大家都用「別假裝了,不可能啦!看你戒酒能撐多久,頂多三五個月,不要這樣啦,我們再來小酌一番,不要想太多。」

學生的氛圍也有學生的誘惑,大人的世界也有大人世界的誘惑,慢慢地你會發現,你很希望改變,但團體環境仍然用舊的眼光去看待你,所以在這樣的一個固著的關係裡面、一個沒有改變的關係裡面,不論生命再怎麼改變,你會發現,很容易就打回原型,非常容易就改回原型。那要怎麼改變?除非這個原初的關係結構能夠經驗一個像是戒酒團體一樣的經驗,否則這個原初的關係結構不可能改變,除非這些人真正像是戒酒團體一樣,有一個願意揭露、溝通、彼此接納的關係,如果沒有經驗這種關係,就不可能讓一個人從真正改變、再讓他持續的活在這個改變的生命裡面。

耶穌對親密關係的新創造

我們從Giddens的觀察回到今天要思想的經文,談談拉撒路從死裡復活。在這段經文裡面,我們會看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更新。理論上,拉撒路象徵著一個最大的不可能,在整個人類世界裡面,最大的不可能應該就是死的變成活的。黑的變成白的,只要油漆漆過就可以,心臟衰竭如果來得及換一顆心臟也可以,可是只要人已經徹底的死了,死亡可以說是整個人類世界最不可能的集大成之一,就在它的身上,耶穌在這個拉撒路復活的世界裡向我們展現一件事情──作一個基督徒千萬不要隨隨便便說不可能,因為如果連死都可以活了,那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有什麼樣的關係是不可能改變的?有什麼樣夫妻之間的成見是不可能改變的?有什麼樣親子之間的張力是不可能更新的嗎?如果連拉撒路都可以從死裡復活。好,如果這個是真的,那麼到底怎麼經驗?到底怎麼經驗那個真正的更新和改變呢?

耶穌成就的更新敘事

在這段經文裡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見,這是一個經過設計的故事、經過耶穌基督精心設計的故事。因為當耶穌一知道祂的好朋友拉撒路生病了,耶穌刻意在祂仍然住的地方又多待了兩天。在耶穌待了這兩天之後,祂才出發,從祂的城市去到拉撒路那裡,還需要一段的時間。祂待了兩天,大概又走了兩天,所以當祂到達拉撒路那裡,拉撒路已經死了四天。事實上可能不只兩天,因為拉撒路可能病了一段時間才死,不管如何,耶穌刻意拖延了一段時間。聖經告訴我們,當耶穌抵達了那個家庭的時候,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只有四個字,叫作為時已晚,已經遲了、已經不可能了。因為聖經告訴我們,那裡已經集中非常多安慰的人來參加追思禮拜,大家已經懷了一個不可能的心,與這個家庭一同哀傷了,故事從這個地方開始展開。聖經告訴我們,馬大遇到了我們的主,她向我們的主說了一段重要的話,她說:「主啊,祢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第21節)她相信主有醫治的能力,然後她又對主說:「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神求什麼,神也必賜給你。」(第22節)咦?這句話和前一句話是有矛盾的地方,你有沒有發現?前一句說:「主啊,祢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是帶有情緒的,後來發現這句話可能講太重了,之後又講一句長老會標準的話說:「平安,平安…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神求什麼,神也必賜給你。」那如果你知道向神求必定賜給你,那你幹嘛埋怨祂?你不覺得這就是我們基督徒很多時候,一邊相信但心中是不相信的,一邊唱讚美但心中是愁苦的,「主,祢若早在這裡…」,又說「主,我知道祢是最棒的…」,這就是馬大心中的痛苦。第23節,耶穌怎麼說?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耶穌給她一個很大的肯定,妳兄弟一定可以活起來。第24節,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咦?這個馬大平常耶穌在講道她有在聽喔,她的神學知識還蠻正確的。第25節,耶穌不以此為滿足,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希臘原文是說:我是復活,我是生命)。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這句話講的是大部分的人可以接受的,「對啊,也就是最後末日的時候會復活。」但是最扯的是第26節,耶穌說了一句你我都會眼睛掉下來的話:「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請問,馬利亞死了沒?馬大死了沒?他們有沒有活著時信了耶穌?有。可是耶穌祢不是說:「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嗎?你自己說的,然後馬大也聽了,為什麼馬大還是死了?馬大沒有活兩千歲在我們當中,如果馬大可以活兩千歲,基督教應該是全世界不只是現在最大的宗教而已,它應該是全世界的人都會信耶穌,因為信耶穌可以長生不老。

一、生命更新的攔阻:

建立在經驗上的信心―─絕望!

知識性的真理沒有辦法經驗更新

馬大還是死了,拉撒路雖然等一下會復活,但是他最後還是死了,為什麼我們的主說:「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呢?我們知道這句話談的是一個非常重要、指著「什麼是永生」這個概念而談,對太多基督徒來說,什麼是永生?永生就是我死後靈魂會飄上去的地方,那個叫作永生,所以「信耶穌,得永生」等於是上天堂、等於是我死後要去的地方。我們的心裡想的和馬大很像,我們的主那天告訴馬大的,也是今天要告訴我們的,我們的主要讓我們知道,我們那個新生命的盼望,不是以後新天新地最後會給我們的那個而已,我們是今天可以經驗在地上如同在天上,我們可以經驗在這個此時此刻在此事,我們要經驗那個主要給我們有永恆生命的品質,那個生命可以有一個真正的改變,是現在就可以經驗到的。耶穌說:「你信這話嗎?」馬大說:「主啊,是的,我信祢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在這段感覺是非常標準教理問答的過程當中,你會發現,知識性的真理沒有辦法讓馬大經驗更新,我們可以說馬大知道的都和你我一樣,非常的標準、非常的正確,但是這麼多標準正確的知識,不會讓我們經驗更新的。你即便知道再多的標準答案「耶穌是主,耶穌是王,耶穌是創造天地的主」,然後呢?So what?我們還是可以繼續面對很大的困難,一樣在那裡經驗沮喪挫折和不知所措,雖然我們的心裡相信,就像這個時候的馬大,知識性的真理,沒有辦法讓她經驗真正的更新。

舊有的信仰經驗限制更新的盼望

除了這件事情之外,我們還要看見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是,一開始馬大向主說的話(待會我們會看見),事實上也同樣是馬利亞遇到主的第一句話,這兩姊妹心裡想的都是:「主啊,祢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事實上這兩姊妹和我們大部分的基督徒一樣,我們對我們的主有一個過去的經驗,我們有我們的過去跟我們的主建立關係的記憶,這些記憶是真的,這些記憶也是大有能力的,因為他們曾經看過耶穌基督醫治人的病,所以他們對主的印象停在祂可以讓感冒康復,長短腳的可以變成一樣長,腎臟衰竭的,或者是不小心喝了三聚氰胺奶粉的,主醫治後就好了。他們知道耶穌大概可以把20%或50%變成100%,沒問題,但是從0到100沒有看過,所以這些人當他們向主說:「主啊,祢若早在這裡…」的時候,他們還活在過去的經驗來看現在的這位主。所以我們會發現,舊有的信仰經驗,常常是我們限制主更新工作的一個攔阻,因為我們可能過去對我們的主有一些很美好的經驗,我們覺得大概就是這樣了,我們的主應該就是要做這件事情了。但是你真的知道我們的主只能做這件事情嗎?我們的主當然不只是做這件事情,那我們的主要怎麼做呢?

徹底分離與絕望的哀傷氛圍

當馬大聽見耶穌來,馬利亞也聽見耶穌來,馬利亞說什麼?「主啊,祢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她們講同樣的話,在同樣的經驗裡頭看主的工作,面對這些人的生命狀態,我們的主有一個很深刻的感受──我們的主哭了,耶穌哭了。就在「耶穌哭了」的故事來到這個地方,我不知道你怎麼看耶穌哭了,耶穌哭了是一個非常深刻的悲痛,耶穌哭了絕對不會是一場演戲裡其中的一個情節──就是耶穌哭的越真,等一下變的魔術就越厲害。耶穌的哭不是因為祂要顯出等一下變魔術的厲害,耶穌的哭是要表達出祂真的對這些人的不信、真的對這些人對於什麼是永生、什麼是你明明剛剛馬大宣告了「祢是基督」,但是他們不真的明白基督的含意。耶穌這時候告訴他們說:「好不好,你們這個時候把石頭挪開?」這些人面對主的命令,其實大家都很尷尬、錯愕和難堪,因為猶太人是非常看重潔淨與不潔淨的。如果你碰了凡是跟死屍有關的事情,你就會不潔淨七天,那麼我們的主怎麼可能會為難人家呢?我們的主竟然叫他們去公然的觸碰猶太人條文的安全地帶,「法規,不可以碰!」「去把那塊石頭挪開來。」大家告訴主說:「主,不要鬧了啊,他已經死了四天了。」你要知道他們不像我們華人,在台灣今天的高科技有冰櫃可以躺在裡面,不管你是放在家裡或殯儀館,他們在那個環境裡頭,即便抹了油、包起來,放在高溫的環境裡面四天,那種情況是可以想像的,所以沒有人願意。馬大看見大家面面相覷,知道眾人不知道該怎麼辦,臉上三條線,她馬上跟主說:「主啊,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第39節)我們的主告訴她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嗎?」(第40節)很明顯的我們知道,之前馬大跟耶穌談了那麼多的話,那麼多標準的宗教知識,沒有一個知識是建立在相信的基礎之上,很多的宗教知識是作禮拜聽來的,很多宗教知識是主日學老師叫他背起來的,但是這麼多的宗教知識,不多是我真正相信的,所以主告訴她:「妳要信啊,如果妳相信,就要看見神的榮耀。」到底信什麼呢?主要她看見什麼呢?

二、生命更新的關鍵:

建立在命令上的信心―參與!

群體參與在更新中的意涵

我們接下來要看,主把這個神蹟推到一個更重要的地步,你會發現,這個理論上跟拉撒路有關的神蹟,事實上旁邊有著非常多沒有名字的人,這些沒有名字的人,卻是整個拉撒路復活神蹟裡頭、一個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些人叫作「他們」,是沒有名字的,可能不是牧師、可能不是長老、可能不是執事、可能只是比較倒楣來不及退到後面的人,比較靠近墳墓的只好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然後捏著鼻子去推石塊,「他們就把石頭挪開。」(第41節)這些倒楣的「他們」、註定要不潔淨的「他們」,耶穌又對這些倒楣的「他們」說:「解開,叫他走!」(第44節)最倒楣的靠最近,要聞的最多最臭,這些「他們」是非常倒楣的「他們」。

參與蛻變是見證更新的過程

聖經給我們看見這個神蹟是非常奇怪的神蹟,為什麼?耶穌是站在拉撒路的對面,拉撒路的旁邊有很多人,拉撒路旁邊的人還用衣服掩著鼻子,因為太臭了,想像肯定是很臭。所以想像如果你今天是在那一刻,耶穌告訴你非常榮幸作第一堂的禮拜,「來,你先推墳墓的墓門。」大家會想:「早知道我第二堂再來,第一堂真倒楣要推墓門。」這些人是心裡很焦慮的,當耶穌叫他們做這件事情時。弟兄姐妹想想看,耶穌基督復活的那一天早上,祂有沒有在那個墳墓的裡一直敲,「彼得、約翰,趕快開門,我在裡面快要悶死了!」不用啊,還記得耶穌復活那天發生什麼,那個墓門是已經開了,還是封著的?開了。當抹大拉的馬利亞、這麼多的馬利亞去見耶穌時,墓門早就開了,不然你以為那些媽媽們能把那沈重的墓門推開嗎?門口還有兵丁防守呢。聖經告訴我們,我們的主祂的復活是這樣出來的,我們的主復活後有沒有跳著出來跟兵丁說:「幫我把門打開,幫我把裹屍布解開?裡面好悶熱。」沒有啊!聖經告訴我們,當約翰彼得跑進去看的時候,耶穌的裹屍布就在裡面,耶穌是自己出來的,耶穌是自己可以離開那個裹屍布出來的,但是為什麼在拉撒路的這個神蹟裡頭,耶穌竟然這麼為難那些周圍的「他們」,到底耶穌給我們看見什麼事情呢?

被服事是新生命的過程

你會發現耶穌叫拉撒路出來,是一個在這個神蹟裡面非常非常重要的命令,耶穌讓一個人生命的更新,永遠都是跟一群人有關係的。很多時候基督徒總以為我們在背哥林多後書第五章17節:「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是一個個體性的宣告,我來到上帝面前,我個人作一個私禱,然後我要成為一個新造的人,容易嗎?很難啊,因為你很可能正在做這個禱告時,「媽,我明天要繳什麼錢。」你禱告到一半很煩,就出去幫孩子,你會發現個人的改變和更新太難了,他跟一個結構或團體非常的有關係。在這個神蹟裡頭我們發現,我們的主可以讓拉撒路就這樣從裡面大步的走出來,讓那些布都掉下來,但是我們的主不這樣做,我們的主要周圍的人參與在拉撒路生命的改變。我們現在要把更尷尬的事情移到男主角拉撒路身上。弟兄姐妹,拉撒路出來,他可以選誰站在我旁邊嗎?沒得選對吧,當他出來時就是那些比較倒楣的、腳跑得比較慢的,來不及跑掉的人就只好站在他的旁邊,因為剛好是他們推開墓門,一臉驚愕的看見拉撒路。如果拉撒路可以選,他可能會選擇「我要找我的姊姊馬大、馬利亞,我要找我比較熟悉的朋友幫我解開裹屍布…」不然很尷尬。我們的姊妹們每一天要出門,特別是年輕姊妹如果看見臉上長痘痘,要拼命的把它擠掉,用很厚的粉底蓋掉,或是戴一頂帽子遮著,不要讓人家看到,總之你會不想讓人家看到,若等一下被人看到,別人會用怎樣奇怪的眼睛看你。拉撒路恐怕也是這樣,當耶穌叫拉撒路出來時,聖經告訴我們他還是一個死人,但是當拉撒路出來時,他是沒得選的,他必須要經歷一個被服事的經驗。我要再強調;他要被服事、他要被服事。

耶穌讓我們在服事前學習被服事

我要說今天很多的基督徒在教會生活裡面,我們都很習慣服侍人,但我們不多習慣被服侍,不多自在被服侍,而這個被服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沒有被服侍,你只想服侍人,你就會發現,我們常常越服侍會越糟糕,讓別人嫌到不行,因為我們只想做我們想做的。怎麼說?在耶穌基督最後和門徒道別之前,耶穌做了個非常特別的事,耶穌跪下來為祂的門徒洗腳。在神學院,每一次到受難週的時候,我們的靈性小組(學院的神學生每個禮拜都有靈性小組)都會安排一個活動,就是我們要彼此洗腳。每一年我們在進行這個活動,每一年都進行差不多的故事,怎麼說?一開始洗腳的時候,大家都很尷尬,因為有弟兄、有姊妹,然後大家就很不自在的把腳伸出去被別人摸,我們前一個禮拜會先預告,所以大家都會先把腳洗的香香的,免得臭臭的來不好意思。男生再怎麼髒也要換一雙新的襪子來,當你的腳伸出去時,坐在那邊,就很尷尬,然後大家一邊洗一邊笑,因為有些人很怕癢,一亂動水就會灑出來,洗的人就發現他一直笑,就只好洗快一點。可是呢,隨著第一個被洗了,他開始要洗第二個的時候,你會發現最戲劇性的改變就會是第一個轉第二個,因為第一個被洗的人,當他知道自己剛剛被洗哪裡怪怪、哪裡不自在,當他洗第二個人時,第二個人的尷尬和不自在就沒有第一個那麼明顯。隨著小組的進行,我們發現洗腳的時間越拖越長,因為越洗越花功夫,在腳指縫中搓洗,或是用布仔細抹洗,越弄越乾淨,洗的時間也就越來越長,因為每一個人都把剛剛服事我的經驗再加進來,然後我再有我的想法,然後我的再加他的,我的再加他們的,就越洗越長,可是氣氛就會越來越安靜、越來越安靜、越來越安靜。這是每一年我們觀察的神學生,我們一起參與、我們一起做、我們一起在那個當中分享時,大家開始談,一開始的時候都覺得很不自在,因為被人家洗腳很不好意思,可是當同學越來越安靜時,大家就開始想,那一天門徒被耶穌洗腳時,他們的心恐怕也是覺得很不堪,「不好意思、不配,我怎麼會被洗?」你知道彼得先跟主怎麼說:「主啊,千萬不可以洗我的腳。」主跟彼得說:「如果你不讓我洗你的腳,你跟我就沒有分。」我們要看見主怎麼提醒我們嗎?今天我們很多時候真的不習慣被服事,我們寧可在那邊幫忙弄飯弄菜收拾,因為教會常常呼籲我們,我們缺乏服事的人,所以我們拼命覺得說:「我們需要好好地服侍。」這是對的,沒有錯,可是同時我們也需要學習被服侍,因為被服侍這件事情會影響我們,到底我們在服侍時,我們能不能摸著弟兄姐妹的需要。

為何老基督徒都很「撐」?

如果我們沒有被服事的經驗,你會發現,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撐」在那裡,很多的老基督徒都很「撐」,就是「平安!平安!平安!」「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上禮拜去某一個地方服事,服事完之後跟一些教會的同工一起用餐,在用餐的分享過程當中,我的感受特別的深刻。我在這兩個小時用餐的時刻,我聽這些同工們在分享大家的生活,大概的分享都是,我兒子、你女兒、他兒子、他女兒生命當中遇到一些事情,他們分享的是成就、豐功偉業等很特別的事。可是很明顯的,我在這些人的分享裡面知道她有三個孩子,可是她為什麼永遠只講那個比較OK的孩子,另外一個孩子的故事不會被講,另外還有一個是,他們自己的感受也不多被提。很多父母親都是以孩子為榮,他的生命只有談孩子,除了孩子不知道要談什麼,我也觀察到在這些談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親養育孩子的生命過程也很容易就不見了。發現當教會的長輩們聚集在一起聊的時候,對我個人來說,我不多經驗聽到這些長輩分享「上帝怎麼樣在我孩子的生命改變過程中,祂做了一些什麼樣的事,上帝又怎樣讓我經驗一些不如意的事」。因為所有的分享都集中在那個結果的美好,很少人會在公共的當中(其實那個公共都是老朋友了,都認識三、四十年了),你不會在那個場合裡聽見一些還在過程中不美好的事,你都會聽見那個美好的結果。我們真的看見,在我們的信仰團體裡面,我們不太有機會、有勇氣像拉撒路一樣,就是一尊的在那裡,把自己臭臭的樣子給大家來服侍,因為我很擔心這個臭臭的樣子一旦打開來之後,整個臉爛成那樣怎麼能看;我們很擔心,我若整個人站在那裡,那些人會捏著鼻子逃跑,那不是很尷尬嗎?我們很擔心我的生命能夠這樣講嗎?不能這樣講,就繼續的來這裡參與非常熱鬧的宗教活動囉,我們都不要講、不要碰。細胞小組在推動的和我們過去傳統的關係,有一個非常大的關鍵,除了在形式上的差異之外,我們會期望弟兄姐妹,在這麼很深刻生命會域(相會的場域)的關係裡面,經驗到拉撒路的故事,什麼時候我們有膽量、有勇氣像是拉撒路一樣不再矜持。拉撒路如果繼續在那裡頭衿持說:「不要啦,耶穌你進來啦!我不要出去啦,很丟臉,不好意思啊!」那這個神蹟就沒有繼續了,我們的主命令:「拉撒路出來!拉撒路出來!」你會發現這是一個被打開的關係。

揭開被遮蔽的親密關係

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篇信息,是帶著台灣神學院的需要來到你們當中,而且是我在這幾年在台灣神學院的生活,從當學生到開始服侍同學的過程裡面,我也很深刻的感受到這件事情。很多時候同學來問老師說:「老師啊,你有什麼禱告事項?」老師所分享的禱告事項都是很標準的答案:「請為我的教學禱告…」都是很正經的。可是同學之間的禱告事項很多都是高低起伏的、赤露敞開的,但是不全然是,有一些可以。但是在這些服侍的經驗裡面我發現,許多神學院的老師在跟同學的互動中大概都是這個樣子,大家不多有經驗生命被醫治、被接納、被包容,每一個人都撐在那邊,都想要把那最好的那一面展現出來。我會很期待在我們的禱告當中,可以為著這個神學院來守望禱告,我們弟兄姐妹和牧者之間的關係,可以是有很多生命的改變,就是可以更敞開的彼此分享:我們有自己的生命議程,甚至是團體氛圍。但是我們的主,命令我們扭轉這個群體的氛圍,從被動到主動、從消即到積極、從旁觀到參與、從封閉到敞開。

耶穌對拉撒路與群體的命令

我也期待神學院裡面我們所經驗的,就像剛剛我們在談Giddens的比喻一樣,就是我們不要只是停留在一個宗教的經驗裡頭,我們牧師、長執、神學院師生或眾弟兄姐妹都一起來到“參與更新的團體”(右邊)裡面,共同經驗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工作。我們期望在神學院裡面,能夠讓更多的神學院師生,共同經驗到真實生命會域,只有真實的傳道人從神學院產生,才能夠帶來更多真實教會的牧養。我同時也期望,一個很真實的牧者去到教會裡面。如果教會的弟兄姐妹還是用舊的結構去看一個已經改變的牧者,那個牧者沒多久又會打回原型,所以信仰團體很重要,我們這個信仰團體必須要先經驗到上帝在我們當中所做的工作,是我自己經驗到,當我把自己的不完全分享出來時,我相信弟兄姐妹會他們會願意用神的愛接納我們。當你開始揭開在弟兄姐妹那個看起來是不如意的事情時,你知道這一打開就要看見神蹟了。如果我們紛紛逃跑,如果我們繼續躲在自己那個發臭的墳墓裡面,沒有神蹟會發生,墳墓外面的人繼續哀哭,墳墓裡面的人繼續覺得說:「主,我好希望得到更新,祢已經站在門口了,為什麼我的生命還不能得到更新?」我們還是可以繼續每個禮拜在這裡,繼續躲在自己的世界裡面,繼續觀看每一次很多人的見證、很多人的改變,可是好像都不會臨到我;或者我們偶而經驗到,但一下就又打回原型。我們需要一個團體,我們需要共同的經驗。

揭開拉撒路的裹屍布

當耶穌講完後對眾人大聲的說:「拉撒路出來!」聖經告訴我們,「那死人就出來。」不是拉撒路出來,是死人出來,那個還沒有經驗眾人幫他把裹屍布解開的拉撒路,在這裡聖經的描述,約翰是用死人來描述他,只有當他經驗了眾人「解開,讓他走!」他的生命才開始經驗一個更新的生命,什麼時候我們要經驗耶穌基督的生命,什麼時候就是我們願意這個生命向著眾人也敞開,不僅是向著我們的主敞開。

求上帝讓我們經驗拉撒路的群體恩典

我們希望上帝在教會中興起很多這樣的細胞小組,我們也渴望上帝在台灣神學院裡,也興起這樣的一個信仰團體,很希望我們在禱告當中,也在奉獻裡面紀念台灣神學院。真的很希望台灣神學院從院長開始,到所有神學院的老師,到神學生,都可以常常經驗一起流淚、禱告、分享、同心同行的經驗,好讓這些生命改變的故事,成為眾教會的祝福。邀請大家一起來做一個禱告。

「親愛的主,當我們向祢禱告懇求生命被改變、懇求我們能夠有勇氣站出來,在眾人的面前被揭開裹屍布的同時,我們求祢也同樣把這種渴望放在每一個弟兄姐妹的心裡,好讓我們不是用一個看熱鬧的態度和眼光、八卦的心態,來看待我的弟兄和我的姊妹,給我們成熟的生命深度,好讓我們願意接納,好讓我們願意與這個不完全的、看起來發臭的生命,一起經驗祢更新的工作。阿爸,求祢讓我們教會眾弟兄姐妹經驗這樣的祝福,也讓我們的教會能夠成為祝福別人的導管,我們真懇求祢,讓我們的生命成為祝福別人的生命,藉我賜恩福。謝謝主,這是我們同心的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論斷 (Judgment) -- 蔡茂堂

寫作於2008.11.23
作者:蔡茂堂 牧師

論斷 (judgment) 在後現代是一個不受歡迎的觀念。後現代強調的是要彼此接納、互相寬容。容忍 (tolerance) 被高舉為後現代的美德。論斷本身幾乎被污名化,成為罪惡的一種。後現代常常會引用主耶穌在馬太福音第七章1節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這句話來支持他們的論點。

論斷與審判含有相同的意義。審判則是聖經中上帝所扮演的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從創世記第三章,亞當與夏娃明知故犯的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之後,上帝就審判亞當、夏娃,以及引誘他們的那條古蛇 (創3:9-24)。當全世界的人類都陷入罪惡之中時,耶和華就用洪水來審判這個世界 (創6)。當世人同心一意,想要蓋成一座塔頂通天的巴別塔來自我炫耀之時,耶和華便親自下來瞭解實情,並且用變亂口音來施行審判 (創11:1-9)。在新約中,耶穌也很清楚的預言,當他第二次再臨時,要召集萬民到他面前施行審判 (太25:3)。啟示錄更詳細描述這個末世大審判之過程與結局 (啟20:11-15)。因此,審判是上帝施行公義,並且要求所有享有自由抉擇的人類與天使,必須為自己所做的抉擇向上帝負責的過程。審判本身是好的。

當上帝創造人類時,就給予人類判斷是非善惡的理性能力。創世記第二章16-17節說,耶和華 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由此,我們知道,亞當被造時,就擁有善惡的觀念,還有抉擇的特權與必須負責的後果。只是在創世記第三章,我們看到,在蛇的引誘之下,人類不滿足於必須依賴上帝的啟示來判別善惡的狀況,而企圖用自己的手,來抓取“如神”一樣絕對獨立自主的判斷善惡能力 (創3:5)。結果是人類並沒有獲得那樣的能力,反而親身體驗到因為叛逆上帝的命令,而陷入罪惡之中所帶來的在別人面前的羞恥 (shame) 與自己內心自責的罪惡感 (guilt)。前者產生用無花果葉子遮掩的偽善,後者產生躲藏入樹林的逃避。當耶和華要求亞當與夏娃到祂面前來面對審判之時,亞當與夏娃都不約而同的企圖用外射法來轉移推卸自己的罪責 (創3:7-13)。從這個故事本身,我們知道,人類的確擁有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只是這個能力是有限的 [人類被創造成為有限且須要幫助的依存 (contingent being)],是已經被自己的罪性所污染扭曲的 [人類墮落所帶來對人性的扭曲]。

因此,我們應當好好使用上帝在創造人類時所賞賜給我們的良心與理性,來做各種是非善惡的分析與判斷。但是,同時我們也必須謙卑的承認,我們的良心與理性都是有限的,並且被我們的罪性所污染與扭曲。我們對於自己的判斷,要抱持著揣摩與相對 (speculative and relative) 的態度。我們對於和我們做出不同結論的判斷,必須給予相對的尊重與接納。大家聚在一起,謹慎運用上帝所賞賜給我們的良知與理性,先作出自己的初步判斷。然後,用開放尊重的態度,彼此聆聽各種不同的判斷,經過充分的溝通與討論之後,盼望能夠逐漸縮小彼此的差距,凝聚成大家可以接受的共識。這就是保羅在羅馬書二章15節所說的:這是顯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裡,他們是非之心同作見證,並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以為非。這也是民主的基本精神。

摩拉維亞教會 (Moravian Church)、美國福音派長老會 (Evangelical Presbyterian Church of United States)、奧地利與德國天主教學生聯盟 (The associations of Catholic student fraternities of Austria and Germany) 都採用一個共同的座右銘:

In necessariis unitas, in dubiis libertas, in omnibus caritas
unity in necessary things; liberty in doubtful things; charity in all things

基要之事求合一,爭議之事可自由,一切之事要慈悲。

要決定什麼是屬於基要之事,什麼是屬於爭議之事,則須要大家用慈悲與謙卑來討論。

2008年11月22日

哥林多前書第7章


11/22(六) 讀經:哥林多前書第7章

一句話:因為不信的丈夫就因著妻子成了聖潔,並且不信的妻子就因著丈夫(原文是弟兄)成了聖潔;不然,你們的兒女就不潔淨,但如今他們是聖潔的了。(林前7:14)
一個禱:
親愛主,祢的意念與美意高過我們的想法與期待,無論在何種處境下,祢總藉著機會使人得救;甚願祢賜福於每個家庭夫妻只有一方是信主的兄姐,讓他們的另一伴能夠領受祢的愛與恩典,全家信主,讓下一代成為蒙恩的兒女。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一點想:7:12-14不信的人如何能因與已信者結婚而「成了聖潔」?

2008年11月21日

哥林多前書第5-6章


11/21(五)讀經:哥林多前書第5-6章
一句話: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從神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並且你們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6:19-20)
一個禱:
親愛主,為我們時下的青年孩子們禱告,求主保守他/她們的身心靈,在男女交往過程中,能在身子上保守自己尊重對方、蒙聖靈提醒、榮耀神。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一點想:
對於「淫亂」保羅提出了什麼教導與提醒?

青契靈修

http://taipeihoping-youth.blogspot.com/

2008年11月20日

哥林多前書第4章


11/20(四) 讀經:哥林多前書第4章

一句話:
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林前4:2-3)

一個禱:
親愛主,幫助我如何能輕看被論斷的一時情緒與處遇;教導我、提醒我,也不自我論斷以致沮喪消沉;唯有祢是我的主、我所忠心注目侍奉的。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一點想:4:7-13保羅這段話的意思是什麼?對我們有何提醒?
青契靈修

http://taipeihoping-youth.blogspot.com/

2008年11月19日

哥林多前書第3章


11/19(三) 讀經:哥林多前書第3章

一句話: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林前3:8-9)
一個禱:
感謝主,我能成為祢的同工,在祢恩典中耕種、建造與成長,使我無論去栽種或是澆灌,都有一個盼望,是主祢使他們得以成長茁壯。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一點想:

3:16-17什麼是「毀壞神的殿」?你的經驗或看法是什麼?

2008年11月18日

哥林多前書第1-2章


11/18(二) 讀經:哥林多前書第1-2章

一句話: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裡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神的奧祕。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林前2:1-2)
一個禱:
親愛主,謝謝祢透過保羅的信仰告白激勵我、提醒我,我事奉我傳講,不是靠自己的高言大智與才能,乃是因祢十架的愛與恩典;求主幫助我,立定心意分享十架救贖與主愛。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一點想:1:1-7哥林多教會是ㄧ個有紛爭的教會,為何保羅仍稱他們「在基督裡成聖、蒙召作聖徒」?

青契靈修
http://taipeihoping-youth.blogspot.com/

2008年11月17日

士師記書第21章


11/17 (一)讀經:士師記書第21章

一句話: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
一個禱:
親愛主,在士師記的最後一章,似乎看見整個以色列人不僅宗教上敗壞,也在道德上淪喪,各人任意而行,不敬畏神也不愛人;主啊!我們的國家社會是否也是這樣?懇求主憐憫,光照我們,使我得以回轉向祢,按真理而行。謝謝主。


一點想:
20:10-21這樣的殺戮與搶奪,公義嗎?對我們有提醒?

士師記第20章


11/16(日) 讀經:士師記第20章

一句話:
以色列眾人就上到伯特利,坐在耶和華面前哭號,當日禁食直到晚上;又在耶和華面前獻燔祭和平安祭。(士20:26)

一個禱:親愛主,以色列人與便雅憫人打仗,三次求告詢問,第一次已經決定開戰了才求告神問誰上陣;戰敗了,第二次擺好陣仗再問神是否該戰;再敗了,才放下一切單單來到你面前哭求獻祭與詢問;求主赦免,有時我也是這樣;懇求主幫助我學習在一切決定之前,禱告尋求你的啟示與提醒,並讓我明白你的旨意與帶領。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一點想:
20:8-43為何這段經文要記載全部作戰的策略?有何特殊用意?

每日靈修分享081115


11/15 (六) 讀經:士師記第19章

一句話:
那些人卻不聽從他的話。那人就把他的妾拉出去交給他們,他們便與他交合,終夜凌辱他,直到天色快亮才放他去。天快亮的時候,婦人回到她主人住宿的房門前,就仆倒在地,直到天亮。(士19:25-26)

一個禱:親愛主,基比亞的匪徒要欺負利未人,利未人的妾卻成了犧牲品,這樣不公義的對待女性;懇求主幫助、行公義,安慰與保護所有受屈辱與暴力下的女性。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一點想:
對於利未人和他的妾的故事,你有何看法?有何提醒?

聖經中的婦女(五)患血漏的婦人

聖經中的婦女(五)患血漏的婦人 (台語)


聖經中的婦女(五)患血漏的婦人 (國語)

【講道大綱】
一、前言:露芭—貝爾森的天使(Luba:the angel of Bergen-Belsen)

二、尋找耶穌的婦人(可5:21-43)
1. 12年血漏婦人v.s 12歲少女(夾縫中的處境)
2. 人救v.s.神救(從風聞到眼見/伯 42:5)

三、尋找婦人耶穌(可5:30-32)
1. 眾人擁擠v.s.婦人輕觸(路8:45)
2. 看見耶穌v.s.聽過耶穌(書2:9-13、來11:31)
3. 耶穌衣角v.s.婦人信心(可6:56)
4. 是見證v.s.做見證(約 19:35、徒 1:8)

四、婦人與耶穌會遇(可5:33-34)
1. 恐懼顫驚v.s.平平安安(帖前 5:23、弗3:12)
2. 偷偷摸衣v.s.親口訴說(路19:5-9、太10:32-33、羅10:10)
3. 自我詮釋v.s.真實領受(約8:11、羅 4:20)

五、結語:
1. 伸手的信心(約 20:29、路 7:3-10)
2. 台灣血液之母—林媽利醫師

【金句】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太21:22)

【默想】
1. 為什麼耶穌堅持要把摸祂的婦人找出來?這事對你有何啟發?
2. 我們是「擁擠耶穌」的人,還是真心渴慕「摸著耶穌」的人?
3. 你周圍有像患血漏婦人一樣身心受傷的人嗎?如何幫助他們?

耶利米書 1/2

W5 2008-11-21 (耶1:1-2:19)

經文: 耶利米書 1:5 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我已派你作列國的先知。

默想: 親愛的上帝!你的揀選是何等奇妙,我們都還沒有存在之前,你已經有那奇妙的揀選。感謝你的揀選。

題目: 如果你是耶利米,當你聽到耶和華初次呼召你時,你會有何反應呢?

詩篇 8/9


W4 2008-11-20 (詩8:1-9:20)


經文: 詩篇 8:2
你因敵人的緣故,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使仇敵和報仇的閉口無言。

默想: 親愛的主!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只是對母親的信靠與依賴,他們沒有記怨與報仇的能力。主啊!求你讓我在你的面前,能夠像大衛王一樣,一直保持嬰孩那樣的完全信賴與依靠。

題目: 詩篇第九篇大衛如何描述耶和華在世間所扮演的角色?

撒母耳記上 12/13

W3 2008-11-19 (撒上12:1-13:23)

經文: 撒母耳記上 12:2-3
我已年老髮白,我的兒子都在你們這裡。我從幼年直到今日都在你們前面行。我在這裡,你們要在耶和華和他的受膏者面前給我作見證。我奪過誰的牛,搶過誰的驢,欺負過誰,虐待過誰,從誰手裡受過賄賂因而眼瞎呢?若有,我必償還。

默想: 主啊!這是撒母耳年老盡程退休前之短講,他這一生的服侍是坦蕩的,是可以攤在陽光下給予檢視的。他沒有濫權欺人,沒有受賄循私。求主幫助我,在一生的服侍當中,也能夠保持如此的光明正大、禁的起公開的檢視。

題目: 你對於撒母耳處理以色列人要求立王事件的方法有何感想呢?

2008年11月16日

路加福音 3/4

W2 2008-11-18 (路3:23-4:44)

經文: 路加福音 4:1-2
耶穌被聖靈充滿,從約但河回來,聖靈將他引到曠野,四十天受魔鬼的試探。那些日子沒有吃什麼;日子滿了,他就餓了。

默想: 主耶穌!你在受約翰施洗時,得到聖靈的降臨與充滿,聖靈也帶領你前往曠野接受摩鬼的試探。可見所有的試探都有上帝的參與。摩鬼的試探是發生在沒有人群的曠野,也是在耶穌肚子餓得發昏的時候。求主幫助我,在個人獨處時以及身體軟弱時要特別的依靠神,因為這是比較容易受到試探的時刻。

題目: 你對於耶穌初出道上,在拿撒勒會堂的第一篇講道內容有何感想?

創世紀 47/48


W1 2008-11-17 (創47:1-48:7)


經文: 創世紀 47:31
雅各說:你要向我起誓。約瑟就向他起了誓,於是以色列在床頭上(或作:扶著杖頭)敬拜神。

默想: 親愛的主啊!雅各的一生,充滿了掙扎與欺騙。但是上帝並沒有離棄雅各,一路帶領並塑造他,一直到他年老。他所扶的那根拐杖,跟著雅各一生,看到的是上帝的信實與慈愛。求主也用信實與慈愛的帶領我的一生。

題目: 你對於雅各年老病危時與約瑟的這段對話有何感想呢?

小組系列(二十六):認錯Confession

寫作於2008.11.02
作者:蔡茂堂 牧師

短片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今天我們要講第六個「彼此」,弟兄姐妹之間,彼此的關係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大家在一起難免有互相得罪、互相傷害的時候,這時就要談到認錯的問題。

Ⅰ、引言:Not Perfect,Just Forgiven(尚未完全,只蒙赦免)

在美國,有人喜歡在汽車後面的保險桿上貼一張紙,上面寫一些短句子,其中有這麼一個句子是:「Not Perfect,But Just Forgiven.(尚不完全,僅蒙赦免。)」的確,基督徒並不完全,只是蒙了赦免。可是後來想一想,如果你這一生都是僅蒙赦免,那也不對啊,就是我信了耶穌,我僅蒙赦免,承認自己還是會犯錯,就這樣嗎?應該要再多加一句「Not Just Forgiven,But Perfecting.(非僅赦免,正在成全)」。

認錯時應該有這樣的想法,就是希望下一次不要再犯了,不要每次認錯之後,隔了一段時間又再來認。我年輕時,常聽到未信主的人嘲笑天主教徒的告解,「你們都是這樣,到禮拜天就去告解,告解完回去又同樣照做,做完再來告解」,那就是僅蒙赦免,後面就沒有了,我覺得真誠的認錯,應該是有「下一次不再犯同樣錯誤」這樣的動機,我們才有可能一點一點地慢慢進步。

Ⅱ、認罪的意義

認錯或認罪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今天就是集中在這兩個字,今天的經文是雅各書5:16:「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承認evxomologe,w (exomologeo)

1. evk (ek) out 出來
2. o`mou/ (homou) same 相同
3. lo,goj (logos) speak 述說

認罪就是認錯,「認」「罪」在希臘文是兩個字,「認」簡單講就是承認,它的希臘文是evxomologe,w (exomologeo),「罪」就是罪過或是錯誤。evxomologe,w (exomologeo)由三個字根所組成,一個是evk (ek),一個是o`mou/ (homou),一個是lo,goj (logos);evk (ek)的英文就是out (出來),o`mou/ (homou)的英文就是same(相同、一樣),同性戀者(homosexuall)就是源自這個字,lo,goj (logos)的英文就是speak (述說、話)。

所以「承認」的意思就是把同樣的話說出來,例如有一件事情別人不知道,只有你自己知道,你願意把那件事情的真相,用你的嘴巴講出來,這就叫作承認。如果這件事情本身是你犯的錯誤,就叫作認罪。

罪過

1. a`marti,a (hamartia)
missing mark 失標

2. para,ptwma (paraptoma)
slipping fall 滑跌

3. para,basij (parabasis)
crossing line 越界

「罪」的希臘文,不同版本的聖經用的字不太一樣,它們的意思都是指犯錯,但是有些微不同。最常用的是a`marti,a (hamartia),a`marti,a (hamartia)的英文就是missing mark(失標)。在美國有一家量販店叫作Target,什麼叫作Target?就是靶。靶有靶心,沒有射中靶心就是罪。罪就是在上帝的面前,你沒有達到中心目標。約翰壹書就是用這個字:「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1:9)

第二個字是para,ptwma (paraptoma),para,ptwma (paraptoma)的英文就是slipping fall(滑跌),是不小心跌倒了,可是每個人都知道了,你無法否認自己跌倒,因為大家很清楚,可是動機並不是故意的,是不小心跌倒的,這叫作偶然被過犯所勝,加拉太書6:1說:「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

另外一個字叫作para,basij (parabasis),para,basij (parabasis)的英文就是crossing line(越界),是明明知道不應該越過這條線,你卻還是踩過去,明知故犯,做了不應該做的事情,這是越界。在上帝的面前,我們都可能失標,有時候是不小心跌倒而出了問題,但有時候卻是故意的,亞當的罪過是屬於越界,不是跌倒,因為上帝明明跟他講過,什麼果子都可以吃,只有禁果不能吃,結果他還繼續吃,「…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也在它的權下。」(羅5:14)這就是para,basij (parabasis)。

經文之後說:「…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義人是指認罪以後的人。本來他做錯事是不義的,但因認罪悔改,上帝赦免以後,他才被稱為義人,這樣的義人,上帝會垂聽他的禱告。所以有時我們禱告半天上帝不聽,很可能是我們有一些錯誤憋在心裡,不願意認罪的結果。

Ⅲ、不認罪的藉口

1. 上帝鑒察人心

既然認罪這麼重要,為何人不願認罪?因為認罪對人而言,代表著很多層面的意思,人也因著諸多的考慮,找到了藉口,而不認罪。第一,有人認為不需要認罪,因為上帝都知道,你不認祂也知道,你認祂也知道,那就乾脆不認了,「神豈不鑒察這事嗎?因為祂曉得人心裡的隱秘。」(詩44:21)既然上帝鑒察,那我就不必認罪了,這是第一個藉口。

2. 害怕失去面子

有人則是怕面子掛不住,一旦認錯,被大家知道,就會感到害怕;東方人、台灣人不認錯,大多考量到的並不是上帝,而是別人,特別是跟人認錯,以為這樣在對方面前就會失去自尊,這是面子的問題。「犯罪的人,當在眾人面前責備他,叫其餘的人也可以懼怕。」(提前5:20)

3. 隨夥一起犯錯

再來一種不認錯,是大家同樣都不認錯,所以就產生了一種自我安慰的心態,反正大家都一樣,我們用「大家都是如此」來說服自己,反正我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不認錯的人,我只是眾多人當中的一個,所以應該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有一回保羅責備巴拿巴和彼得,彼得因為害怕耶路撒冷來的人,故意跟外邦人分開坐席,結果巴拿巴跟著彼得這樣做,其他人也如此,「其餘的猶太人也都隨著他裝假,甚至連巴拿巴也隨夥裝假。」(加2:13)當時巴拿巴和其他人就是用這樣的想法來自我安慰:「連彼得都這樣做了,那我應該不算什麼問題吧!」用別人的錯誤來合理化自己的錯誤,是我們最常用的一種藉口。

4. 陷入以惡報惡

另外一種是,你做錯因為對方先錯,既然對方犯錯在先,我所做的就沒問題,把自己的錯合理化,想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這叫作以惡報惡,這個時候你並不覺得自己有惡,因為對方行惡在先,所以你就不覺得自己需要認錯。「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彼前3:9)

5. 比較性的自義

最後一種是抓一個比你差的人來作比較,自認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所以就不看自己、專看別人,這叫作「比較性的自義」,如同「龜笑鱉無尾,鱉笑龜暗棍短」,看對方的缺點,就以為自己還不錯,其實都犯錯,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耶穌講到法利賽人禱告的故事,「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說:神啊,我感謝祢,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路18:11)法利賽人看稅吏在一旁認罪,就認為自己不像對方那麼糟糕,結果不看自己的錯,專門看別人的錯,把別人的錯拿來禱告,這樣就不用去面對自己的問題。

夫妻替配偶禱告的內容常常跟法利賽人很像,「上帝啊,我不像我的另一半有問題,請你改變他…。」用禱告來數落對方的錯誤,好顯出自己有理,其實自己也有錯,這樣就失去自己認錯的機會了。

Ⅳ、不認罪的結果

1. 與神關係隔絕

不認錯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第一,你得罪了上帝。你不認錯,上帝就說「那我就不理你,因為你得罪我,你還在那邊想辦法狡辯。」以賽亞書59:2說:「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神隔絕;你們的罪惡使祂掩面不聽你們。」所以上帝不聽禱告,常是因為我們不肯認錯、因為我們隱藏著那些罪惡,以為只要自己不講,上帝就不會知道。

2. 連累全體受災

第二,你做的事情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可是卻不知不覺影響到很多人。舊約記載了亞干的故事,亞干跟約書亞去打仗,要進入迦南地,上帝交代說:「你們去打仗,只要把敵人殺了就好,什麼東西都不可以拿。」可是亞干看見項鍊、漂亮昂貴的衣服,心想:「這不拿有點可惜,反正不拿白不拿,敵人都死光了。」他只拿了一點衣服和裝飾品,回家後在帳棚裡挖個洞,把那些東西藏起來。可是上帝知道啊!

第二天他們又出兵,卻是慘敗,還被殺了三千人,領袖約書亞向神哭訴:「上帝祢不是說我去打會贏嗎,怎麼今天慘敗呢?」上帝說:「你們當中有一個人沒有聽我的話。」「部隊這麼多人,我怎麼知道是誰?」「你們去找就找得出來。」所以他們就用抽籤的,十二個支派抽出一個支派,從這個支派再抽出家族,就抽出亞干的家族,最後把亞干抽出來。

亞干以為沒有人會發現,約書亞說:「亞干呀,到底你做了什麼事情?雖然大家都沒有看見,可是今天上帝說我們中間有人做錯事情。」亞干說:「很抱歉,我只是拿了一條項鍊和一件衣服,就放在帳棚裡,我可以把它交出來。」上帝說不行,所以亞干就被處死。

這個故事由於一個人的一點點錯誤,造成很大的影響,亞干只是貪了一點小便宜,結果死掉了三千個以色列人。有時我們會以為,做一點小錯不處理沒有關係,也許就害了自己的孩子還不知道,我們很少是做錯一件事情自己承擔就好,任何人做的任何一個錯誤,都會引起漣漪效應(Ripple),看你處的角色、職位,周遭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連累。

在家庭裡夫妻吵架,彼此不肯和好、不肯向對方認錯,這不只傷害到你的婚姻,也傷害到你孩子的婚姻。子女看父母如何處理爭執,就會受影響,有的是長大不敢嫁娶,有的是有樣學樣來對待配偶,若以為吵架只是夫妻倆人的事,那是不可能的,還會影響全家;若是總統,則會影響整個國家,錯誤的影響力不只在你我之間而已。

亞干的不認錯,影響了整個族群。所以「約書亞說:你為什麼連累我們呢?今日耶和華必叫你受連累。」(書7:25)亞干付的代價很大,因為他連累了大家,結果是很悽慘,所以不認罪有時會帶來很嚴重的後果。

3. 衍生更多罪孽

雅各的爸爸以撒年老眼花,得了白內障看不清楚,雅各為了搶哥哥以掃的祝福,於是設計欺騙爸爸,騙到了父親的祝福,哪裡知道以掃回來就被拆穿,紙包不住火,因為哥哥去找爸爸,爸爸說:「我已經祝福過了,你是誰?」結果哥哥非常憤怒。

你犯錯得罪了別人,以為別人不知道,可是被發現之後,對方當然會生氣啊,而你又不肯認錯,這位母親的作法是讓兄弟倆彼此不見面,以為能躲則躲,隔一陣子就好了,結果哥哥的反應更糟糕了:「好,既然你這樣子,我就把你宰了。」「以掃因他父親給雅各祝的福,就怨恨雅各,心裡說:為我父親居喪的日子近了,到那時候,我要殺我的兄弟雅各。」(創27:41)結果衍生出更多的罪孽,以掃犯錯是因為雅各犯了錯,卻不認錯所衍生出來的。

所以我們要小心,我犯錯可能會導致別人也犯錯,而且所犯的錯會變本加厲,這很可怕,罪不會只停在你自己身上,它會因為你所做的錯,讓吃虧的人想要報復。曾經我有一個老師犯錯傷了我,當時我真的想要復仇,既然想要復仇,所做的行為,當然要比他還厲害才行。罪就有這個本事,罪會慢慢地擴大,而且越來越厲害,所以罪不認錯、不處理就會有這種危險。雅各欺騙,哥哥卻是要殺他,從欺騙到殺人,就是惡化了,所以犯罪後不處理,就會影響別人犯罪!

4. 導致心身疾患

還有,罪不但會影響別人,也會讓自己的身心生病,良心不安的人,遲早身體會出狀況,精神醫學叫作「心身症」,內心有事情不講,就會在心裡煎熬,心情不好身體就遭殃,大衛王說:「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因終日唉哼而骨頭枯乾。」(詩32:3)從良心到心理到身體,整個人都會受影響。

5. 卸責歸咎別人

犯了錯卻不認錯,特別是得罪別人的時候,彼此的關係也會受到破壞;因為當發生了一件事情,自己不想認錯時,就會想辦法把責任推給別人,這是我們常做的事,「都是他,如果不是他,我今天也不會這樣」,結果彼此的關係變得更糟。亞當和夏娃做錯事情以後,所玩的就是推卸責任的遊戲,「那人說: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創3:12)這就是不認罪的結果。

Ⅴ、彼此認罪的操練

1. 良心醒悟過來

如何才能認罪呢?首先要知罪,要知道自己做錯,如果你不知道或是矇騙自己,當然就不會認罪。上帝給我們一個小小的聲音叫作良心,不管你是不是基督徒,良心偶爾會發出一些提醒的聲音,常常是在晚上向你說話,所謂的「夜深人靜,捫心自問。」

浪子回頭的故事中,當他到了悽慘、走投無路時,有一天「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路15:17-18)

「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這句話我要稍微解釋一下,如果你得罪上帝所創造的人,你就同時得罪上帝,所有對周圍的人的傷害,在上帝看來,都是對上帝的傷害,因為上帝創造了人,祂愛所有的人,有一點像你去欺負大流氓的手下,大流氓就會當成是自己被欺負的那種關係,你不能說:「我只是欺負那小子。」耶穌怎麼說?每一個小子,上帝都派天使在旁邊守護著,你欺負他,天使就報告上帝,上帝就說:「好,你敢欺負我的那個小子,我會幫他向你討回公道。」

浪子知道,他不孝,把父親的錢拿去花天酒地,可是他也知道他這樣做,不只得罪了爸爸,還得罪了天父。所以我們不要以為自己只是得罪人,沒有一種罪只是得罪人,當你得罪地上的任何人,就等同於得罪上帝,所以認錯時你要向兩個人認錯―上帝和你所得罪的人。

2. 對方私下指正

再來是你的良心沒有發現,可是被你傷害的人向你挑戰,說你傷害了他,這個人還不錯,顧慮到你面子的問題,他沒有開記者招待會,而是私底下跟你說:「你怎麼對我這樣,讓我受傷了。」這個不是得罪的人自己發現,是被得罪的人去跟他說的。

萬一有弟兄姐妹互相得罪時,耶穌這樣教導:「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太18:15)這時你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死不認錯,「是你誤會了,我根本沒有意思要傷害你」,你不認帳;另一種是,你趁此機會說對不起。

犯錯不是有兩種嗎?一種不是故意的,另一則是故意的,不管是否故意,既然對方感覺受傷,那我就跟你道歉,這樣兩個人就和好了。這是一個機會,有時自己的良心會發現,有時是對方主動告訴你,對方不希望這個問題在你們當中成為問題,你要抓住這個機會,倘若你不抓住,上帝也會用另外的方法,再給你另一次的機會。

3. 神僕提出警告

有時上帝會叫牧師去你家探訪:「咦?我感覺你好像最近不對勁。」你們希望牧師扮演這樣的角色嗎?你有沒有遇過教會的牧師打電話給你:「你最近好像做錯什麼事情。」其實現代的牧師很難執行這角色,當他對會友提出警告之後,牧師在和會就會被打叉,,牧師就得離開教會。

大衛王就有這麼一個牧師,那個牧師姓拿名單,大衛王做了一件邪惡的事情,跟人家的老婆上床,又把人家的老公殺掉,暗地裡把事情撇的很乾淨,安排的很好,以為神不知鬼不覺,他的良心也沒有發現,那個女人也不敢講,可是上帝知道!

結果上帝派拿單去講,拿單也不敢直接講,他向大衛王講故事:「有一個富人有一百隻羊,他的朋友來,隔壁的窮人只有一隻羊,他就搶了人家的羊來請客。」大衛王聽了忿忿不已,「豈有此理,那個人是誰?把他抓過來!」「那個人不是別人,就是你!你老婆那麼多,人家才一個老婆,你把人家抓來,還殺了丈夫,這又算什麼,他只是殺羊,你卻是把人殺了。」「拿單對大衛說:你就是那人!」(撒下12:7)

大衛王這次做得真好,他在拿單面前認錯,這就是上帝喜歡大衛王的地方,他願意認錯。掃羅王就不一樣,上帝也曾派先知撒母耳去警告他,掃羅王的回答卻是:「都是老百姓,我是總統、是民意選出來的,沒辦法,當然要聽民意的,你不能怪我,要怪就去怪百姓,大家都認為要這樣做,我能怎麼樣。」掃羅王就是這樣不肯認錯,還在那邊推三阻四的,所以神就棄絕了他!大衛王肯認錯,所以上帝就赦免他。有時上帝會找祂的僕人來向你提出警告。

4. 聖靈叫人自責

有時候連牧師也不敢講,上帝就派聖靈直接提醒你,信不信上帝的人都有良心,良心不是基督徒的特權,不管是什麼信仰,上帝都在人的心裡面放一顆良心,良心會講話。可是有時良心會麻木,因為自己用很多的藉口把良心弄的不敏銳了。

如果你是基督徒,上帝會多給你一個機會,當你的良心已經麻木,上帝會派聖靈來扎你的良心,告訴你這樣做不對。耶穌說,聖靈來的一個主要的功能是「祂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16:8)這是上帝給基督徒一個很好的禮物。

所以要記得,有時你做一件事情,自己想盡辦法將它合理化,卻還是感到不安,這時有可能是聖靈在你裡面說話,祂不會很大聲,而是輕聲細語,你若肯聽,就會聽到,聖靈的聲音很容易被忽視,但如果你肯聽的話,那是神所給你的一個機會。

5. 聖經深入人心

有時上帝會藉著聖經的話來光照你,「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來4:12)上帝的話很有效,許多罪是外顯的罪,英文叫作crime,就是你做了事情,留下了證據,警察可以抓你,法官可以告你,是因為你的行為。

可是還有很多罪根本沒有行為,只是心裡的惡念,這是警察、法官沒辦法處理的,若自己內心知道已經有犯罪的意念,這就要靠上帝的話語。上帝的話所處理的,就是心中還沒有做出來的意念,所以有時不是牧師講了什麼,而是你自己讀聖經時,突然有一句經文刺痛了你,覺得很扎心,「唉呀,我以前讀怎麼沒有這種感覺,這次讀了這句話好像是針對我說的。」當你有這樣的感覺時,可能就是神在對你說話,提醒要留意你內心的想法。

6. 認罪包括賠償

不管是你的朋友、良心、牧師、聖靈或是聖經的提醒,反正你的良心已經被喚醒,知道自己做錯時,你要記得,不要只跟對方說抱歉,還要賠償,你已經傷害了對方,很多基督徒把認錯看得太便宜了,「我已經跟你認錯,不然還要怎麼樣!」夫妻吵架後說:「我都跟你認錯了,你還要我做什麼?」要賠償補償啊,對方已經受傷了,要看你用什麼適當的方式來賠償對方的損失,那才叫作真正的認錯。

我很喜歡矮子撒該,耶穌前一晚在他家跟他吃飯,我們不曉得他們講了什麼,可是第二天撒該就主動認錯:「撒該站著對主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路19:8)所以真心的認錯,應該包括適當的賠償,這才是真的認錯。

Ⅵ、結論:溫柔挽回 自己謹慎 遮掩過錯

當有人做錯事情跟你認錯時,聖經說:「你們要彼此認罪。」所以那是你們之間的關係,這時要注意一些事情:第一,當一個人向別人認錯時,他面子是掛不住的,不曉得對方是怎麼樣看自己,在這種情況下,你要很小心的處理那個認錯,不小心的話,可能會給對方二度傷害,保羅的建議是說:「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6:1)

當講到溫柔的挽回,我就想到骨折的例子,所有受過急救訓練的人都知道,在車禍中遇見有人骨折,要把對方從車內拉出來,一定要很小心,否則還沒救出來就把對方折騰掉半條命,因為他的骨頭已經斷了,已經有一個問題、一個錯在那邊,你要小小心心地保護他,不要讓他受到額外的傷害,因為認錯本身對他來講已經很難過,這叫作溫柔的挽回,要很小心的處理。

還要小心,不要以為只有他開車會出車禍,你自己開車也有可能會出車禍,所以不要以為別人跟你認錯,就全是對方的問題,因為我們都是人,只要他會犯錯,有一天你自己也可能會犯同樣的錯,所以當別人跟你認錯,等於是提醒你,不要沾沾自喜、不要幸災樂禍,自己要謹慎。

最後還要記得做一件事情,就是不要告訴不相關的第三者,這是涉及到面子問題。他得罪你,跟你認錯,也跟你賠償,處理好了就不要再曝光,因為再曝光,一點好處也沒有,不要藉著機會抓住對方的把柄,遇到人就講,這是不該有的行為。彼得前書4:8說:「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溫柔的挽回是避免傷害的加重,謹慎是承認自己也有軟弱,遮掩過錯則是減少非必要的曝光。所以當我們在彼此認錯時,接受認錯的一方,也有許多功課要小心、要學習。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天父,自從創世紀亞當夏娃開始,我們就知道人要認錯不容易,但是主,祢在聖經裡不斷的告訴我們說,我們若肯到祢的面前來認錯時,祢就要赦免我們;我們若肯到人面前認錯時,彼此就能夠重新和好。我們承認我們是Not Perfect,但是我們不應該只是Just Forgiven,我們應該是Perfecting。上帝,祢希望藉著我們這些不完全、彼此之間有一些衝突和傷害的人,能有機會成長、能有機會修補。主,祢用很多機會來挽回我們所做的錯誤,可是有時我們用各種藉口、理由堅持不認錯,甚至認錯後也不想賠償,求神幫助我們看見自己的過錯與懂得認錯。認錯是一個不容易學的功課,可是接受對方的認錯,也是一個要小心學習的功課。求上帝幫助我們,讓我們在教會的生活中,在我們的家庭生活裡,當發生有意無意彼此傷害時,讓我們學習肯認錯,讓我們也學習怎麼樣來挽回這樣的錯,不只如此,當別人向自己認錯時,我們也不要讓對方受到二次傷害,避免不必要的曝光和傷害,來彼此和好。我們向祢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奇妙冬季



兒少樂團

祢信實何廣大



小喇叭:陳長伯弟兄

介入 -- 李晶晶

寫作於2008.11.16
作者:李晶晶牧師

說到「介入」,你會想到什麼?是interrupt(中斷、妨礙)、intervene(干涉、插入)?是指「第三者」嗎?那誰是第三者?帶來的影響與結果是什麼?「被介入」的感覺如何?「介入」他人呢?你曾否有此經驗?哪種介入你習以為常?何種介入你避恐不及?是否有令人期待的介入?可以允許或是拒絕嗎?可以爭取或是避免嗎?

戲劇裡,突然的一場西北雨,讓行進中陌生男女在屋簷下躲雨駐足、彼此邂逅…;

股市裡,股票直直落,投資人哀鴻遍野,許多人期待政府介入挽救股市……;

教會裡,敬拜讚美的興起,衝擊傳統禮拜與聖詩吟唱?或是激勵青年敬拜?

家庭中,母親興高采烈與友人談話,孩子們爭吵聲打斷了這份愉悅,氣匆匆地前往查看,拉開已扭打成團的孩子們……是誰「介入」了誰?

人生中,升學、當兵、就業、結婚、生子、出國、信仰…生老病死,是我們參予了,還是它們「介入」了?

告訴你三個故事:

第一個是上帝與人彼此「介入」的歷史:在創世之時祂主動介入在「空虛混沌、淵面黑暗」(創1:1)之中,帶來光與次序,帶來創造與美好。見人獨居不好,祂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創2:18)。而人的犯罪「介入」破壞了這原創的美好(創6:5-6)。上帝補救呼召挪亞、與他立約(創6-9章)。為要萬民得祝福,耶和華呼召亞伯蘭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12:1)。在以色列人的信仰與歷史中,我們看見上帝與祂的百姓,所建立的親密關係,不是在生硬的法條或是亢長的教義上,而是在每個上帝與人彼此「介入」的互動裡,上帝一次又一次地化解以色列的民族危機;聖經留下了這些上帝實實在在地介入在人的時空中的「活動的記錄」。上帝的介入是救贖、是愛的饒恕,祂的手以各樣的方式介入我們,要人一生因祂的介入而改變得更美善、更真實,當人無助地向祂求救時,祂會介入,使人經歷祂的愛與救贖,而那最大介入記號就是「十架上的耶穌」;當我們樂於參與在祂的介入、與祂同行時,我們會體驗到祂的力量。

第二個故事就是今天講道的故事(可5:21-43):血漏婦人悄悄地「一摸」介入了耶穌醫治捱魯之女的行程(可5:24-27),耶穌的駐足與尋找「介入」了血漏婦人躲藏的生命(可5:32-34),管會堂的鄰人前來報捱魯之女的死訊「介入」耶穌與血漏婦人談話的時刻(可5:35);這一連串的介入改變了生命、也影響了他人。血漏婦人經歷得醫治與主相會的喜悅,卻同時造成別人喪女之痛;這個「介入」似乎利己不利人;而捱魯鄰人傳來的噩耗,宣告焦急的父親失去見女兒最後一面的遺憾,也中斷婦人剛擁有的溫暖與盼望,這個「介入」似乎打碎所有人的心、也可能為婦人帶來更嚴苛的非難與指責。如果故事只到此,徒留許多挫扼與遺憾;但,在基督裡的「介入」,使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著益處(羅8:28),在這些交織影響中因著耶穌的「介入」成為「逆轉勝」帶來大能與改變,不是延誤搶救黃金時刻、不是破壞既定計畫,而是一個見證神蹟與生命的時刻,讓原本互不相識的人在這裡成為彼此的見證與祝福,讓生命中的意外與介入,成為一種肯定、成為一個經歷神的機會,讓我們有意、無意的闖入,亦能成為福音與祝福的管道。「不要怕,只要信!」捱魯之女死裡復活不僅張顯上帝醫治的大能,更讓人看見生命中有耶穌的介入,無論環境如何現況多糟,它都有轉機與盼望,將你的實情告訴祂,耶穌要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

第三個是你我的故事……當我們在聖經中翻閱這些故事時,祂與他們同時「介入」了你我之中。耶穌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裏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吃飯)。(啟 3:20)

這裡有一張「介入」的紳士請帖,你歡迎嗎?

2008年11月14日

士師記第17-18章


11/14(五)讀經:士師記第17-18章
一句話:
他們回答說:不要作聲,用手摀口,跟我們去吧!我們必以你為父、為祭司。你作一家的祭司好呢?還是作以色列一族一支派的祭司好呢?祭司心裡喜悅,便拿著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並雕刻的像,進入他們中間。(士18:19-20)

一個禱:
親愛主,這個利未人雖為祭司卻有著錯誤信仰,甚至為了己利而背信忘恩、離棄米迦跟隨但族人;求主真理光照我、使我警醒,在侍奉過程中能分別為聖合乎主道。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一點想:
17:1-1-13 對於米迦鑄偶像敬拜耶和華,以及擁有一位私人祭司在家中,你有何看法?

2008年11月13日

士師記第16章


11/13(四) 讀經:士師記第16章

一句話:
大利拉說:參孫哪,非利士人拿你來了!參孫從睡中醒來,心裡說:我要像前幾次出去活動身體;他卻不知道耶和華已經離開他了。(士16:20)
一個禱:
「他卻不知道耶和華已經離開他了」,這是多麼大的悲哀與結果,參孫從小至大因祢的恩典擁有能力勝過強權,卻以放縱的生活回應祢,甚至背棄祢的約,終致滅亡,親愛主,提醒我,在忙碌的工作中,我是否與祢漸行漸遠,憑己力硬撐卻仍以為依靠祢;願祢與我同在。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一點想:參孫與大利拉的故事,你有何看法?有何屬靈的教導與提醒?

2008年11月12日

士師記第14-15章


11/12(三) 讀經:士師記第14-15章

一句話:
參孫甚覺口渴,就求告耶和華說:你既藉僕人的手施行這麼大的拯救,豈可任我渴死、落在未受割禮的人手中呢?(士15:18)

一個禱:
是的,親愛主,祢在意我們一切事,無論是大到面對困難挑戰、或是平時的衣食住行,祢都關心與預備;願我感覺到任何需要時,我就求告祢的幫助。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一點想:
對於參孫報復非利士人的方式,你有何看法?

2008年11月11日

士師記第12-13章


11/11(二) 讀經:士師記第12-13章

一句話:
瑪挪亞就祈求耶和華說:主啊,求你再差遣那神人到我們這裡來,好指教我們怎樣待這將要生的孩子。神應允瑪挪亞的話;(13:8-9a)

一個禱:親愛主,瑪挪亞將妻子所告訴他關於聽見的預言異象的事,再次向祢禱告、尋求真偽,祢便應允他向他呈明;懇求你使我也小心謹慎在祢面前辨明關乎異象與預言之事。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一點想:
13:2-5什麼是「拿細耳人」?有何特殊的身分?

2008年11月10日

士師記第10-11章


11/10 (一)讀經:士師記第10-11章

一句話:
耶弗他看見她,就撕裂衣服,說:哀哉!我的女兒啊,你使我甚是愁苦,叫我作難了;因為我已經向耶和華開口許願,不能挽回。(11:35)


一個禱:
親愛主,透過耶弗他獻女兒為祭的悲劇,看見一個英勇的領袖有其盲點之處;懇求主,使我也能看見自己的盲點,依靠祢的幫助警醒面對。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一點想:11:1-11為何長老要請一位曾被他們逐出的人(耶弗他)回來帶領他們?你有何看法?

小組系列(二十六)—認錯(Confession)


小組系列(二十六)—認錯(Confession) (台語)


小組系列(二十六)—認錯(Confession) (國語)


 經文:雅各書5:16

【講道大綱】
I. 引言:Not Perfect, Just Forgiven (尚未完全,只蒙赦免)

II. 認罪的意義

A. 罪過
1. a`marti,a [hamartia] missing mark 失標
2. para,ptwma [paraptoma] slipping fall 滑跌
3. para,basij [parabasis] transgression 越界

B. 承認 ( evxomologe,w ) [exomologeo]
1. evk [ek] out 出來
2. o`mou/ [storge] same 相同
3. lo,goj [logos] speak 述說

III. 不認罪的藉口
1. 上帝鑒察人心 (詩44:21)
2. 害怕失去面子 (提前5:20)
3. 隨夥一起犯錯 (加2:13)
4. 陷入以惡報惡 (彼前3:9)
5. 比較性的自義 (路18:11)

IV. 不認罪的結果
1. 與神關係隔絕 (賽59:2)
2. 連累全體受災 (書7:25)
3. 衍生更多罪孽 (創27:41)
4. 帶來心身疾患 (詩32:3)
5. 卸責歸咎別人 (創3:12)
V. 彼此認罪的操練

1. 良心醒悟過來 (路15:17)
2. 對方私下指正 (太18:15)
3. 神僕提出警告 (撒下12:7)
4. 聖靈直接啟示 (啟3:22)
5. 認罪包括賠償 (路19:8)

VI. 結論:溫柔挽回 自己謹慎 遮掩過錯 (加6:1; 彼前4:8)

【金句】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拉太書6:1)

【默想】
1. 讓你不敢向人認錯的原因為何?
2. 不認錯會帶來那些負面的影響?
3. 有人向你認錯時你要注意什麼?

賽65/66 -- 蒙神眷顧的敬拜

W5 2008-11-14 (賽65:17-66:24)

經文: 以賽亞書 65:25 豺狼必與羊羔同食;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塵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這是耶和華說的。

默想: 親愛的主!我願你快來,幫傷害從世界除去,把平安賞賜給我們。

題目: 神眷顧的敬拜是如何的敬拜呢?

詩篇 5/7


W4 2008-11-13 (詩5:1-7:17)


經文: 詩篇 5:3
耶和華啊,早晨你必聽我的聲音;早晨我必向你陳明我的心意,並要警醒!

默想: 親愛的主!求你每天清晨就喚醒我的靈,使我願意親近你,聆聽你的聲音。

題目: 詩篇第六篇大衛的處境如何?

撒母耳記上 10/11

W3 2008-11-12 (撒上10:1-11:15)

經文: 撒母耳記上 10:9
掃羅轉身離別撒母耳,神就賜他一個新心。當日這一切兆頭都應驗了。

默想: 求主也賜給我一顆新心,是柔軟謙卑,願意順服學習的心。

題目: 你對掃羅被膏立為王所經歷的過程有何感想?

路加福音 2/3

W2 2008-11-11 (路2:25-3:22)

經文: 路加福音 2:34
西面給他們祝福,又對孩子的母親馬利亞說: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又要作毀謗的話柄,叫許多人心裡的意念顯露出來;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

默想: 主啊!老西面所說的話給馬利亞與約瑟帶來很大的震撼,也叫他們深覺希奇。求主幫助我,能學習馬利亞的榜樣,謙卑的順服並領受來自於神的一切恩典與挑戰。

題目: 如果你是馬利亞,聽見老西面那一番話,內心會有何感觸?


創世紀 46


W1 2008-11-10 (創46:1-46:34)

經文: 創世紀 46:3
神說:我是神,就是你父親的神。你下埃及去不要害怕,因為我必使你在那裡成為大族。

默想: 慈悲的上帝!不管我生命的處境是如何的劇變,你對我的信實與慈愛使我坦然無懼的面對所有的變化,全心的依靠仰望你的帶領與保守。

題目: 耶和華在別是巴向雅各顯現,對雅各有何屬靈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