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崇拜(網路同步直播)

第一堂 08:30(華語),第二堂 10:00(台語), 第三堂 11:30(敬拜讚美)

與主密契 ─ 禱告會

教會禱告會(週四 19:30)、早禱會(週五 8:40)

2016年4月30日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在哪遇見復活主?




講道內容
講題:在哪遇見復活主?
經文:馬可福音16:1-8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前言--在美妙歌曲和樂聲中,讓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就如清唱劇中旁白在一開始所說的,上帝永遠不變的憐憫和一個十字架相連結成一體,轉化並創造了一個全新的開始,因為各各他的愛。
大家是否也發覺,今年的清唱劇也有些不同,在歌曲中沒有出現那些喊著要釘耶穌十字架的百姓、彼拉多的遲疑、羅馬兵丁殘酷的行動,作曲家看待耶穌走上十字架的受難和復活,雖然表面上是許多人的計謀陷害,但這一切,如果不是天父和耶穌的願意,願意為著人類的救贖恩典而成就,這些都不允許發生。因此在詩歌中,作者要表達這是上帝極大的憐憫,上帝的計畫,並在耶穌的順服中一步步完成。耶穌在走上十字架所忍受的極大痛苦,不只是身體的痛苦、還有內心忍受被門徒出賣、百姓的離棄等,更是為了承擔人類的罪,而需在靈裏經歷與上帝親密關係的割離,以致在十字架上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但是當主耶穌在死前最後的一句是「完成啦!」表明他因著順服,已完成上帝託付給他的使命。
而清唱劇中靠近最後時有一段,指揮特別讓樂團所有樂器伴奏都停下來,單純只有人聲,唱出歌詞「當舉目仰望耶穌,注目看祂奇妙面容,一切世事攏會變成空空,在祂榮耀恩典大光中,在祂榮耀恩典大光中。」那是最乾淨,直指核心的表達,邀請我們用心去注視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容貌,去體會上帝在歷史中早已預備的拯救計畫,藉由歷代先知所預言的應驗,包括耶穌的出生、怎樣的容貌、死、埋葬等都早已有記載,祂成為無罪的羔羊,替人罪受死,而在上帝的憐憫藉由十字架顯明,並經由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的主耶穌,開啟我們的心眼,讓我們逐漸了解上帝在歷史中救贖計畫的奧妙恩典。
在禮拜五晚上的受難祈禱會,舉行聖餐,一百多位聚集,透過聖餐和仰望十字架,紀念主耶穌走上十字架的愛和救贖。而在今天,復活節的禮拜,因著耶穌的復活,見證他所說的都是真實。耶穌的復活,也見證他是超越死亡的束縛,我們可以依靠祂超越生死,使我們有永生的盼望,我們每年透過復活節再次慶祝耶穌復活得榮耀。
然而,這一開始,是如此奇妙,往往都是難以接受的。四本福音書中最早一本的馬可福音,正記載在第一個復活節的早上,那些要去耶穌墳墓的婦女們,他們最真實的反應。在那主日的天剛亮的時候,當時他們的心是怎樣的?
他們是悲傷的,因為在三天前看見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痛苦,羞辱,到死去,埋葬,敬重的老師和朋友,竟受如此的對待,他們悲傷。
他們是擔心的,邊走邊說著,想到墳墓前的大石頭,誰可以幫他們挪開呢?他們擔心自己搬不開那墳墓的大石頭,但先不管這些,心願卻只有一個,就是想可以替他們所敬愛的耶穌再多做些什麼。
然後,他們是真驚慌的,因為看見墓門口的大石頭已被挪開,裡面有個白衣少年人出現,對他們說「他不在這裡,他已經復活了,來看祂埋葬的地方,去告訴祂的門徒和彼得說,祂比你們先去加利利,在那裏會見到祂,就照祂先前所說的¬。」
結果是,這些婦女就馬上相信的嗎?經文記載著,結果是這幾位婦女「直直走,驚甲皮皮剉閣楞去」,都沒有對人說什麼,因為他們真驚。這真是令人驚訝的事,有聖經古卷只寫到這。 我問大家在這段記載中,他們就相信那個陌生的少年人所說的嗎?他們有真正看見復活的主嗎?
聖經學者對現今馬可福音最後一章,關於耶穌復活的記載,在聖經研究的抄本鑑別中,分析出有三個不同的結尾,有版本就結束在此,在婦女們的驚訝。第二較短的結語版本,是增加到9-10節。第三版本是再增加9-20節,是用摘要的方式將其他三本福音書內容加入馬可福音的最後結局,目的為要減輕最後結尾的不安和張力。但如果我們試著回到馬可福音最初的寫作,思想作者為什麼會將全卷福音書結束在此,是不是有意要反映出,當人真實面對耶穌的復活,驚訝是最直接的反應,作者只是忠實將這驚訝表達出來,並想要留下空間讓人去深思。
但即使是這樣,這當中還依然有盼望,就在白衣少年所說的話「如果你們要遇見復活主,就到加利利,耶穌會比你們更早到」。加利利是什麼地方,那裏有什麼?那裏是耶穌最先開始傳揚上帝國的地方,在那裏他呼召門徒、他使水變成酒,他在那裏,他曾走在水面上,曾平靜風浪,在那裡,他說起八福的登山寶訓,也在那使五千人吃飽。在那裡,已經有一群曾領受耶穌教導和神蹟的人們,當復活的耶穌再次向他們顯現之後,他們就要轉換成為一個見證耶穌復活的信仰團體,耶穌的門徒也在哪裡,還有那位曾經三次否認耶穌的彼得,他也將要經歷復活耶穌對他生命的再次轉化。馬可福音寫作的來源,正由使徒彼得的傳統所流傳下來。
這也讓我們想到剛剛詩班所唱的清唱劇中,有一首remember(著記念),歌曲中好像一幕幕要聽眾回想,耶穌曾經做過的事,對耶穌的受難到基督的復活,成為初代教會見證復活耶穌最重要的焦點,我們的主耶穌活著,祂已經復活。
牧師也要問我們大家,你在今年的受難和復活節中,你在哪裡遇見這位復活主?在那裡經歷主耶穌帶來上帝滿滿恩典的愛?對你來說,遇見復活的主,會是在那生命中榮耀的時刻、感恩的時刻嗎?但我相信,遇到這位復活的主,更多在生命中,當面對苦難、受離棄、被出賣、病痛中,在靈裡覺得渴慕和缺乏之時,對前途迷惘好像無路可走的時候。因著愛,祂來到世上,願意為我們擺上一切,那位主會貼近我們,安慰我們,又因為祂已經復活,帶領我們看見那不變的盼望。
而我們,你我也都成為一位位見證這位復活的主的見證人,如同後來當人讀到馬可福音,想去到加利利去看後來這記載到底怎麼樣了,他們去到加利利,雖然找不到那位復活耶穌的身影,卻看見一群繼續見證耶穌基督復活的見證人。而我們,也讓我們成為那個「加利利」,使我們在和平教會中,經歷復活的主就活在我們當中,並讓我們從這教會走出去的時候,帶著盼望和愛,在我們的家人朋友同事中,一點一滴見證主耶穌復人。
默想和行動--讓我們對耶穌說,請讓我經歷您的同在,讓您復活的大能自由運行在我的生命中,讓我們心中有一份確信,復活耶穌的能力,也將在我們生命中作用,如同當時的婦女、門徒、彼得那樣。你可願意同為這樣的見證人嗎?讓我們真的願意說,幫助我成為祢復活的見證人。祝福大家,祝復活節快樂。



--
由 Blogger 於 4/30/2016 03:05: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2016年4月29日

逆轉勝

逆轉勝

2016-4-29 (五)

經文:約伯記30章

http://cb.fhl.net/read.php?id=13559&VERSION2=cunp89&TABFLAG=2



圖片:

http://img.mymusic.net.tw/mms/album/M/650/45650.jpg

摘要:

約伯在本章中陳述目前遭遇各樣的苦難,並遭受社會最底層之人的嘲笑,好像被放鬆的弓弦一般,無法招架並讓人任意妄為。而約伯深知這些都是從神而來的,因此他從前一章處於順境中的蒙福,到本章在逆境中的苦難,他都沒有改變,接續到下一章,他要在上帝面前陳明自己的無辜。


默想:

基督徒生命中的實況,有可能遭遇約伯在蒙受祝福恩典,以及無端遭受災難的兩個極端中生活。你想,對約伯而言,敬畏神的真實價值是什麼?人生中尋找的真實智慧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如果我們要試著替約伯回答上述兩個問題,你會怎麼說?


題目:

1.你曾無故遭受別人的嘲笑和汙衊嗎?那樣難過的經驗,是否已影響你對敬神及愛人的心?

2.在本章中,有哪一段經文最引起你的共鳴,約伯是否說到你曾經遭遇的侮辱,如果是這樣,請在禱告中求聖靈賜下醫治和平安。


禱告:

公義又慈愛的上帝,在您面前恭敬擺列我們的生命,懇求您引領保守,並堅定我們對您的信仰,在今天我們特別為著正遭遇難處的兄姊禱告,求您額外施恩看顧,最終將顯明您的信實在他們的生命中,如此依靠,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2016年4月28日

值得擁有的人生

值得擁有的人生

2016-4-28(四)

經文:約伯記29章

http://cb.fhl.net/read.php?id=13534&VERSION2=cunp89&TABFLAG=2


圖片:

https://drewsramblings.files.wordpress.com/2012/06/live-a-life-worthy-005.png

摘要:

從29章到42章共有三段獨白,分別為約伯的獨白(29-31)、以利戶的獨白(32-37)、上帝的獨白(38-41)。本章是約伯緬懷先前未受苦難時的日子,他與神親近,領受智慧,萬事亨通、照顧弱小,並受人尊敬。


默想:

約伯在本章的自述,說起一位領受上帝智慧,敬畏神之人的生活和行為。我們可曾羨慕這樣的生活,這些也都是上帝所賜的,卻同時是一位願意活出敬神愛人之人的真實寫照。你可羨慕這樣的人生?


題目:

1.請細讀本章中約伯所做的事情,找出最吸引你的三項,將此記錄下來,並試著說明吸引你的原因。

2. 花一點時間,讓自己在禱告中與神對話,讓神啟示你可以做些什麼,讓你擁有這些美好的特質?


禱告:

創造萬物生命的主,感謝您讓我們領受許多恩典,也在您的智慧中成長。懇求聖靈提醒,我們能時常活出敬神愛人的生命,有令人羨慕的生命特質,並珍惜自己所有的,成為周圍需要者的幫助,如此禱告,是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2016年4月27日

[和平教會 樂活讀經] 智慧在何處可尋?


智慧在何處可尋?
2016-4-27 (三)
經文:約伯記27-28章

圖片:
摘要:
27章是約伯總結他的談論,一開始再次陳明他受苦的無辜,但即使如此,他依然要堅守義路,至死也不放棄內心的純全。8-23節他深信,上帝對於惡人的審判終必來到,無所遁逃。面對他結論的兩點,接續28章提到上帝的智慧,遠超過人的智慧,他以人類採礦為例,人可以開採地下礦物,勝過其他動物的才能。但真正的智慧卻勝過探究礦物,人實在無法完全得知,唯有上帝才知曉智慧。人最終,只能在敬畏神、尋求神而領略智慧。

默想:
關於世間智慧何處尋?約伯記28章以對比的方式,將古代人類採礦的能力,和世間真實智慧相比,智慧比地下寶石都還難以尋覓。唯有敬畏神,才能領略那真智慧。請以探詢智慧的心,細細閱讀28章,並思考「您在尋找智慧的路上,曾做過怎樣的努力和嘗試?」

題目:
1.約伯在27章,說他依然要堅守義路,至死也不放棄內心的純全。這是一種何等高貴的立志!目前你我生命中可有怎樣的挑戰,以致無法像他那樣堅定純全?

2.上帝對人說「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對你而言,這將如何幫助你在面對今日所要做的重大決定?

禱告:
智慧源頭的主上帝,我們面對世界上眾多紛亂的事物,實在需要有屬於天上的智慧,而那樣的智慧,唯有從敬畏神、尋求神才能領略。親愛的主,懇求您賜下智慧,讓我們今天所做各樣決定,能朝向「榮神益人」的目標邁進,要是有欠缺不足之處,也請您赦免並給我們有機會可以學習成長,並不致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如此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6年4月26日

[和平教會 樂活讀經] 轉向看見自然中的奧秘


轉向看見自然中的奧秘
2016-4-26 (二)
經文:約伯記25-26章

圖片:
摘要:
25章是比勒達第三次發言,明顯地比先前為短,再次說起上帝的威嚴和權柄,在論述上並無新意。26章約伯以略帶諷刺的口吻回答他,挖苦他的說法無法幫助他人。接續約伯以頌讚上帝的卓越來反駁必勒達,特別是治理陰間和海中各樣奇怪活物,哈拉伯指古代神話中的海怪,逃跑的蛇可能指鱷魚,上帝所做的我們懂得只有極少一部分。

默想:
對比於在第14章約伯也談論大自然的種種現象,但是用大自然現象來呈現他在受苦情境中的難過。然而,藉由比勒達的話語,在第26章中,逐漸從他苦難情境中,轉向觀看上帝創造世界的奧秘和權柄。這是大自然給在苦難中之人極大的安慰,你可有過這樣類似的轉變經驗?

題目:
1.在這春天季節變化之際,留心身邊自然景象的改變,在本週觀察其中一項特別吸引您的自然變化。      

2.請回想,您最後一次讚嘆上帝創造的美好是什麼時候?為著怎樣的景象而讚嘆呢?讓你我一起學習欣賞上帝創造,並為此發出讚嘆的禱告。

禱告:
創造萬物的主宰,我們感謝您創造這世界,讓我們可以藉由自然,得以脫離內在的苦悶心境,欣賞您所造世界的奧秘和美好。請開啟我們的眼睛,在這段季節變化的日子中,看見上帝您就在我們當中,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2016年4月25日

[和平教會 樂活讀經] 看見這混亂的世界


看見這混亂的世界
2016-4-25 (一)
經文:約伯記24章

圖片:
摘要:
約伯從不明白神為何讓他受苦,轉而問神為什麼這個世界如此的混亂,為什麼不執行懲罰呢?2-17節舉出各樣罪人的惡行,而18-23節的內容似乎和約伯的論點相反,倒像他朋友的論點。但23-25節需和第1節合併閱讀,才可以理解約伯的論點,他認為惡人實際上會受到懲罰,但過程是緩慢的,對希望看見公義落實的人來說,無疑是令人沮喪的。

默想:
約伯的朋友們,以一個人的富裕程度來斷定他是不是義人,經過約伯和他朋友們反覆的辯論,的確幫助我們去思索,真實的處境遠比一般的原則還要複雜。然而,也藉此機會省思我們自己,當我們與人相處、評判別人的時候,是否也可能陷落在一些刻板印象而不自知?

題目:
1.留意今天內心對人的觀感,當有負面的評價浮現時,請省思自己用以評判的原則是否公允?或有其他可能的原因,讓我們不要太快下判定。
2.請為這段時間,從媒體中聽聞世界各種混亂事件時,特別選定一件事件,並為此禱告,作為我們信仰回應的具體行動。

禱告:
我們在天上的父,有時我們真的無法真實明白這個混亂的世界,在不公不義的事情中,懇請您主持正義,卻要等候比預期的時間還久。上帝啊,您怎麼還不出手?求您讓我們堅定信心,相信您依然掌權,也讓我們繼續為這些陷落在苦難中的同胞禱告,懇求您搭救,如此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6年4月24日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影片] 挑戰人心的福音 (台)

【講道大綱】

聖經:使徒行傳19:23-41

一、    前言:經文的背景
二、    福音的挑戰
(一)    個人
(二)    社會
(三)    傳統的倫理觀
三、    結論
【默想和行動】
1.    耶穌基督的福音對我個人、對今日的教會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2.    我們怎麼協助今日的大學校園事工?
【金句】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馬太福音16:24


--
由 Blogger 於 4/24/2016 03:22: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影片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影片] 挑戰人心的福音 (華)

【講道大綱】

聖經:使徒行傳19:23-41

一、    前言:經文的背景
二、    福音的挑戰
(一)    個人
(二)    社會
(三)    傳統的倫理觀
三、    結論
【默想和行動】
1.    耶穌基督的福音對我個人、對今日的教會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2.    我們怎麼協助今日的大學校園事工?
【金句】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馬太福音16:24


--
由 Blogger 於 4/24/2016 01:48: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影片

2016年4月23日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這不是那木匠嗎?


講道內容
講題:這不是那木匠嗎?
經文:馬可福音6:1~6
主講:陳光勝傳道師
時間:二0一六年三月二十日

�� 序言
這個週二教會有八十幾位兄姊,我們一起經歷了馬偕當年走過的足跡。當天我擔任其中一小組的解說員,其實心裡還真的蠻焦慮的。過去看別人解說,不是對於馬偕的事蹟如數家珍,就是對於年代的掌握,建築形式的掌握有一定的能力。不過我除了對馬偕的日記與馬偕的事蹟略知一二,對於我們這次經過的幾個重要地點,一開始還真是知道的很少。猶記得前不久才由淡水的蘇長老在教會講解一次,帶大家到現場又講了一次。明明應該有很多素材的,但是自己縱使認真的把蘇長老解說的內容一遍又一遍的看過,卻還是覺得自己對於解說地點的掌握不足。還記得,路上兄姊問了我兩個問題「,這個是甚麼時候蓋的?」「這是甚麼建築形式?」真的很抱歉,我真的不會。不過感謝兄姊的不嫌棄,一路導覽完,大家還是給予我肯定與鼓勵。在和平真的很溫暖,許多時候,大家看著我還在學習,也願意給我時間,給我空間。甚至知道我的不足,願意給我時間,讓我能好好地做準備,也在過程中學習與成長。不過耶穌所面對的情境就完全不一樣了,在一個完全熟悉的環境裡,耶穌得到的待遇可真是天差地遠啊。
�� 人們對於耶穌的輕看
一個耶穌從小長大的地方,看著耶穌帶著一群人走進了他們。過去可能太過習慣耶穌了,這一下子,看見耶穌帶著許多的陌生人進入,大家一定是覺得很詫異的。有人可能會過來問一下旁邊的人,你們為什麼跟著耶穌啊?他做了甚麼事情嗎?這些跟隨耶穌的門徒,可能很認真的回答了他們「耶穌是我們的老師,他教導了我們許多關於上帝的道理,他也幫助了許多人,幫他們醫病趕鬼。這真的是我們一直以來期待的彌賽亞呢。」不過這些人聽完,心裡可能完全不會這麼想。畢竟「這人從哪裡有這些事呢?所賜給他的是甚麼智慧?他手所做的是何等的異能呢?這不是那木匠嗎?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嗎?他妹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裡嗎?」
這些人看見了耶穌的過去,一個平凡的木匠,這跟他們想像的彌賽亞完全不同。或許他們心中的彌賽亞,是一個從小就機智過人,帶有領導型的人物。這個人可能出生在在祭司家庭,也可能出生在富有人家,可能是權貴子弟,或是書香世家。最少,出生在木匠堆中,這是完全難以想像的。這樣的人有什麼機會接受完整的知識建造?這樣的人有什麼機會接受過嚴格的思想訓練呢?這樣子的人能夠真實的明白上帝的心意?有這種可能嗎?這人到底從哪裡來有這些事?這些人無法理解為什麼耶穌能夠成為大家所期待的彌賽亞。事實上,現在的我們也很難想像為什麼,這些人沒有辦法因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奇事而相信耶穌。聖經明白的指出,耶穌在當時也無法想像這麼大的事情發生在他們當中,卻沒多少人願意相信,並打開耳朵來聽這屬於上帝國的真理呢?
我們可以往馬可福音第五章的部分再來多看一點。耶穌在回到自己家鄉之前他曾經讓死人復活,讓血漏的女子血露得以痊癒,而我們再往馬可福音六章後面一點的經文來看,耶穌差派他的門徒開始宣揚上帝國的福音。我們就會發現沒有從小看耶穌長大的這群人,甚至一開始根本不認識耶穌的這群人,他們能夠真實的看見耶穌對他們生命的意義;他們能夠真實聽見耶穌上帝國的道理;他們能夠真實的掌握那福音的好處,但是耶穌家鄉的這些親朋好友,為什麼無法看見耶穌這特別的身份?
�� 為什麼人們會看不見?
我想在說明耶穌的身分,眾人無法看見的這件事情,我要先做一點解釋。因為耶穌的門徒在認識耶穌的這件事情上面,我們都很清楚,他們也是錯的。只不過他們的錯誤,跟耶穌家鄉的這些人的錯誤截然不同,門徒們所犯的錯誤是什麼?門徒所犯的錯誤,是對彌賽亞身分認知的錯誤,他們期待的是一個復興以色列國,並真實建立以色列民族與上帝和好關係的政治領袖。他們的錯誤,不是輕看耶穌的能力,他們的錯誤,是對一個身分最基本定義上的錯誤。而耶穌家鄉的人們所犯的錯誤,則是根本性的,完全無視耶穌的言語與作為,因為過去經驗而存的眼盲,他們的問題是對已經存在的事實「視而不見」。
而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一些生活的小例子看見,這不止是一小群人的問題,這是所有的人都得面對根本性的問題。
我們先來看這張圖片,這是一張青蛙的圖片,如果你從來都沒有看過這張圖片,我說這是一隻青蛙,應該沒有人會反對。接著,讓我們來把這張圖轉個方向,有沒有發現,整張圖沒有變,但是從這裡看起來,這應該是一隻馬的頭,不像是一隻青蛙了。我研究了一陣子,我覺得,不管是青蛙或是馬頭,讓我一開始就決定我看見的東西是甚麼的原因,在於我對這個圖像「眼睛」的設定。當我設定,我所看的東西,它的眼睛在哪裡,我的頭腦也決定了我怎麼來看這張圖了。當然,過去我對這個影像的認知也影響著我,如果我從來沒有看過青蛙,或許我可能一開始就會看見放歪的馬頭也說不定。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是這個現象,卻明白的告訴我們,人常常是在自己的限制中,與經驗中去看事情。
幾年前很流行一個影片,是一個由丹尼爾.西蒙斯解說的實驗。相關的內容,都寫在他與夥伴寫的一本書裡面。影片是一個實驗的片段。這個實驗是這麼進行的。首先主持人會要求被實驗者觀看一段影片,主持人要求觀影者數數看穿白衣的人,他們傳接球了幾次。大部分的人看完影片,說出的數字與實際的數字都不會差太多。但是當主持人問觀影者是否在觀影的過程中有看見甚麼奇怪的東西,許多人都會表達沒有,主持人甚至進一步的問,沒有看見一隻黑猩猩走入這群人當中嗎?這些表達沒有甚麼異常的人,都會很驚訝的表達「沒有看見」。接著主持人會把影片重新撥放一次,大家才會驚覺自己在專心數接傳球的時候,明顯的忽略了經過的大猩猩。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實驗,卻充分的指出人們自身的限制,有時候,當人們的焦點不放在其中,縱使一個明顯可見的事實,人們依然會視而不見。
�� 看不見是人的限制
我並不是研究相關專門領域的人,我不會在這個實驗上面做太多的陳述。不過卻可以從這個實驗幫我們看見一個事實,那就是「看不見」是人們普遍的現象,在我們自身的限制中,我們只會看見自己想看見的,卻很容易忽略事物的原貌,甚至明確的事實,我們也不一定能夠看得見。
父母看子女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子女的成長,就是我們最熟悉的場景。一個九十歲的長輩會對一個七十歲的女兒說「你總是忘東忘西的,我實在很擔心你啊。」縱使這個七十歲的女兒已經在社會上有一定的成就地位,也把自己的家庭經營的有聲有色,當父母的總是放不下心。我甚至親眼見證,一個父親對著自己的兒女說,「你要不要找個書店穩定的工作,我看你整天往外跑,我都不知道你到底在做甚麼。」卻忽略這個子女在許多團體中是個很棒的領導者,也跟著很棒的宣教團隊到世界各地出過幾次異文化的短宣隊。或許沒存多少錢,卻人生幾個重大決定,都是靠著自己存下來的錢去實現的。父母這個角色十分的特別,往往一不注意,自己的孩子已經長大了,甚至要獨立自主,成立自己的家庭。還記得兒子一出生,太太就看著可愛的孩子說,我已經無法想像二十幾歲的他,要結婚搬出去住的情景了,這真是令人難以接受啊。可不是嗎?上帝交在我們手上的孩子,如果不每天更新我們對孩子的認知,我們很快地會發現,我們對孩子的認知,往往跟別人所看見的樣子,完全不一樣呢。
長輩看晚輩
或許我們沒有子女的人,無法深刻的感受到我剛剛所講的情境。不過自己一定有這種體驗,自己經過一定的努力,已經克服了一些自己過去的缺點或軟弱,卻自己的長輩,總是以為自己還是一如過去般的樣子,或許容忍,或許不以為然。總之,我們可以強烈的感受到許多時候,不管我們的表現如何,自己的長輩很容易以自己過去的問題來對待自己,縱使時間已經過了許久,許多問題已經不再是我們的現況,卻長輩並沒有意識到這些改變。而在座的長輩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個經驗,看見了自己子女的表現,可能是一場演講,一個分享,一個活動的主領,一個行程的規劃,忽然你發現,這個孩子不一樣了,他能做許多事情,他有能力承擔起許多你以為他做不到的事情。孩子長大了,不一樣了。不過許多時候,我們因為不常跟這些晚輩相處,我們根本不知道他經歷過了甚麼,也不知道他有多大的能耐。我們很容易以一個人過去的形象來看他現在的表現,卻不知道,當自己陷在一個設定好的框框裡面來看他們,他們卻已經完全不是那個樣子了。不一定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壞的。總之,時間讓一個人改變,我們只要沒有跟上他的改變,我們根本無法確定,現在看見的他,還是從小到大我們看到的樣子。
師生關係
有當過老師的人,一定更能體會這種感受。許多孩子,在不知不覺之中長大了。在剛開始遇見這些孩子的時候,我們可以看見他們的青澀與對環境的未知。對於所要面對的困難,或許太過天真,也或許太過閒散。總之每個學生的特質雖然不同,但是對於所學,總是還有一大段路要走。年紀越大,考滿分的情況越來越不可能,卻這一個一個的孩子,經過了一段時間,可能在社會上成為一個企業家,又或者是學校的老師,甚至學生成了自己的同事,亦或者這些學生成了自己不同領域的老師。這樣的過程,如果不一直改變自己對這個孩子生命進程的理解,很容易,自己就會錯估孩子的狀況,甚至損失的是自己成長的機會。
夫妻關係
另外還有一種關係,就是夫妻關係。這也是個我們容易錯看彼此的關係。曾經聽過有先生這樣批評自己的太太「我太太甚麼都不懂,要不是我,我看他根本沒有生活能力。」卻在自己的太太出遠門的時候,發現自己對於家裡的一切都好陌生,不知道襪子收哪裡?食物怎麼處理,東西怎麼收納,嚴重一點的,甚至連小孩子怎麼照顧都不會。我常常有機會與一些夫妻個別聊天。太太總是覺得雖然知道先生工作很辛苦,但是家是兩個人的,卻常常覺得一個人要撐起一個家很辛苦,尤其又全年無休的不得喘息,實在很累。而當我有機會與先生談談的時候,先生卻是抱怨,自己在外面工作已經很辛苦了,怎麼回家還不得安靜,他實在無法理解,太太一整天在家裡做甚麼?出門的時候與回家的時候,家裡根本就沒有甚麼改變,可能環境乾淨一點,但是這應該不需要一天的時間吧?我想我剛剛描述的情境,一定有許多人感觸很深。結婚之前,兩個人盡全力的想把彼此看清楚,卻結婚之後,很容易就看不見對方真實的處境了。
�� 聖經發生了甚麼事情
如果我們可以理解,「看不見」是人們的現況,那麼讓我們再回到聖經的世界來看看吧。聖經裡面的人們,他們是怎麼無法看見耶穌的。
我剛剛有說到在這段經文的兩群人。一群人是跟隨耶穌的門徒,一群人是耶穌家鄉的眾人。這兩群人大都是以色列人,也都對於國家民族的復興有極高的期待。他們期待一個彌賽亞,救世主的到來。那是一個可以復興整個以色列國度,不止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還能統合國家,建立信仰中心的領袖。
以賽亞書這樣描述
59:18 他必按人的行為施報,惱怒他的敵人,報復他的仇敵,向眾海島施行報應。
59:19 如此,人從日落之處必敬畏耶和華的名,從日出之地也必敬畏他的榮耀;因為仇敵好像急流的河水沖來,是耶和華之氣所驅逐的。
59:20 必有一位救贖主來到錫安─雅各族中轉離過犯的人那裡。這是耶和華說的。
彌迦書也提到
5:2 伯利恆的以法他啊,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他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
5:3 耶和華必將以色列人交付敵人,直等那生產的婦人生下子來。那時掌權者(原文是他)其餘的弟兄必歸到以色列人那裡。
5:4 他必起來,倚靠耶和華的大能,並耶和華─他 神之名的威嚴,牧養他的羊群。他們要安然居住;因為他必日見尊大,直到地極。
這樣的人,必有從上帝而來特殊的使命與能力。
或許我們就以上面的經文做一點小小的歸納。所謂的彌賽亞,最少要達到幾個期待。
1.行公義。
2.報復仇敵,施行報應。
3.使人敬畏耶和華的民。
4.使全民安然居住,名聲廣傳。
5.使眾人離開惡行,敬畏耶和華的名。
看起來,這要不是宗教領袖,就必然是政治領袖。而不論是宗教領袖或是政治領袖,都得經過嚴格的學習與訓練過程,才有可能有好的發展。看看保羅在耶路撒冷要對眾人說話時所作的引言,保羅說「我原是猶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數,長在這城裡,在迦瑪列門下,按著我們祖宗嚴緊的律法受教,熱心事奉上帝,像你們眾人今日一樣。」保羅想要發言,就得先表明自己的身分。今天要是保羅說自己是彌賽亞,我想大概每有幾個人會反對的。而耶穌呢?
耶穌家鄉的人是最清楚的了,耶穌在傳道之前的日子,必然很長一段時間是一個木匠,不論家境如何,最少可以確定,沒有時間好好的跟隨著名師。既然如此,耶穌忽然出現,帶著一群門徒,儼然是一代宗師,這怎麼看都不合理啊。而就在這個時刻,縱使耶穌做了甚麼特別的事情,大家不必然親眼看見的情況下,要怎麼相信呢?那不是一個媒體,電視,影像信息發達的年代。人們對於許多的消息,除了「聽說」,並不會真的親眼目睹所有的事情。想想看,假如現在深坑出了一個鐵工師傅,然後他帶著一群人四處傳揚所謂的真理,甚至舉辦醫治特會。縱使我們聽說了很多他的事蹟,各位兄姊,若不是因為家裡真的有人生病無助,四處無門,怎麼可能會去找他呢?縱使真的親眼看見了甚麼,頂多覺得神奇,就像看變魔術的術士,也不必然要相信耶穌啊。
是的!大家期待復興以色列國度的彌賽亞,所以大家一開始看耶穌的眼光就錯了。不只是家鄉的人們,也包含跟隨耶穌的眾們徒們。不過跟隨耶穌的人們,因為對耶穌的過去沒有任何概念,所以很容易因為耶穌的行為與教導而被耶穌吸引,卻不一定能真的認識耶穌。而這些以為已經認識耶穌,耶穌家鄉的人們,更因為不相信那個曾經熟悉的木匠,而連耶穌具體的作為都「視而不見」。
�� 如何省思辨別
只因為一開始就看錯目標了,所以面對發生在自己眼前的事情「視而不見」這成為人的常態。經過科學實驗的證實,這是我們所有人的限制。只要一開始標的設定錯誤,我們必然沒有辦法認清事實。有可能我們做的事情讓自己受到傷害,也有可能我們自己拒絕那些可能成為我們幫助的任何事情。因為我們看不到,所以任由實況變糟,我們依然一籌莫展。好像,等候彌賽亞,等候救贖,成了我們唯一可以盼望的,不過耶穌成為一個木匠來到我們當中,他改變了我們這個想法。他告訴我們,等候不是我們唯一的盼望,將眼光注目在上帝,才是我們真實的盼望。
真實的福分在於專注在上帝
怎麼將眼光真實的注目在上帝呢?我想以下我想分享幾個部分,與兄姊一起來努力。
看別人比自己強
保羅在腓立比書2:3說「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提醒。當我們不以成見來看人,我們就有機會看見不同的世界。當我們試著從各種可能中看見,聽見,並認識上帝的話,我們就有可能不限制自己的眼光,看見上帝的帶領。
不做審判官
雅各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提醒「4:12 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呢?」
使徒行傳有一則小故事,更是清楚的說明這個道理。
5:34 但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迦瑪列,是眾百姓所敬重的教法師,在公會中站起來,吩咐人把使徒暫且帶到外面去,
5:35 就對眾人說:「以色列人哪,論到這些人,你們應當小心怎樣辦理。
5:36 從前杜達起來,自誇為大;附從他的人約有四百,他被殺後,附從他的全都散了,歸於無有。
5:37 此後,報名上冊的時候,又有加利利的猶大起來,引誘些百姓跟從他;他也滅亡,附從他的人也都四散了。
5:38 現在,我勸你們不要管這些人,任憑他們吧!他們所謀的、所行的,若是出於人,必要敗壞;
5:39 若是出於 神,你們就不能敗壞他們,恐怕你們倒是攻擊 神了。」
可不是嗎?許多事情,若是出於上帝的,我們豈能抵擋,若是出於人的,他終究是會敗壞的。
建立在信仰的基礎上
以上分享了兩個我對聖經提醒的看法,希望能幫助我們不陷入人舊有的經驗和想法而失去看見真理的機會。接下來就是大家要自己開始看聖經了,畢竟不將自己的生命建立在上帝的話上面,我們怎麼可能以為自己還能真實的注目在上帝的帶領呢?
張開眼睛,張開耳朵,打開心胸
或許有人會說,可是聖經有許多難以理解的地方,我要怎麼看呢?甚至有人聽見,對於同一段經文,不同的人,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解,到底怎麼樣才能真實的認識上帝的話呢?如果不能真實的明白上帝話語的意思,我們又怎麼能真實注目在上帝呢?或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看。是否這些話語都是理解上帝心意的不同面向呢?去看,去聽,去思考,去理解。上帝的話語本來就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命令,一個簡單的動作。那是上帝心意一連串的行動。我們需要完整的理解,並不斷的追求不是嗎?
兒主與親子小組
兒童主日學目前的教學方法是讓孩童在初小級與中小級之前,能把聖經故事,從創造天地到使徒被差派開始傳福音,最少聽完整的兩次。如果加上幼幼與幼主的課程,希望我們的孩子,未來看聖經,不再只是一篇經文一個道理,而是能看見,歷史中,上帝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的帶領。前陣子,有機會跟幾個六年級的孩子上課,發現,我們的孩子,連雅各是誰,有幾個孩子,在聖經中所扮演的角色,完全沒有概念。我想,這絕對不是過去的老師不夠認真,卻有可能,是我們的孩子,有太多需要忙的事情,導致無法接受完整的兒童主日學教育。
最近,我開始試著聚集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組一個親子小組,每個月一次,以上帝的話一起來思考自己面對生活問題的可能性。這不是我有多厲害,可以告訴大家怎麼做比較好。而是當我們一起來思考上帝過去在歷史中的作為與話語,我們面對今日生活的處境,是否可以因為弟兄姊妹彼此的提醒,而看見上帝更豐富的心意與保守。在這裡邀請更多的爸爸媽媽一起來參與這個聚會,一同分享代禱。
�� 結論
沒有認識上帝的話,無法注目在上帝永恆的帶領;沒有謙卑的態度,很容易因為自己的限制而失去看見上帝更豐富的心意;而輕易的評斷人,只會讓自己陷入自義與成見當中。只有打開眼睛,耳朵與心,我們將不會是下一個說出「這不是那木匠嗎?」的人,畢竟這樣的一群人,正可能是釘死耶穌的一群人。「看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沒有透過上帝的手,我們很難看見事務真實的價值。而當我們以為他只是一個木匠,我們的生命將會進入無盡的失誤與等待,沒有盼望。親愛的兄姊們,讓我邀請您,參與教會的成人主日學課程,小組查經活動,或團契的信仰造就中。讓我們真實地因為看見上帝對每個人不同的創造,而能看見生命最美的意義。
�� 禱告
願上帝的保守,主耶穌的恩典與聖靈的感動與我們眾人相及同在,從現在直到永遠。阿們。



--
由 Blogger 於 4/23/2016 02:20: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2016年4月22日

[和平教會 樂活讀經] 當看不見上帝腳步的時候


當看不見上帝腳步的時候
2016-4-22 (五)
經文:約伯記23章


圖片:
摘要:約伯再次表明,盼望能夠尋見上帝,能來到祂面前申訴自己的處境,但卻無法尋見。即便如此,約伯依然確信,上帝知道他所行的道路,也必緊隨祂的腳步,不偏離,顯明約伯在苦難中仍敬畏上帝,但從13-17節,約伯又懼怕上帝,驚惶全能者上帝深奧難懂的行事。

默想:
我的腳緊隨祂的腳步,這是一種信心的依靠,但前提是要先能看見上帝的腳步。有時基督徒也會經歷,祂的道路高過我的道路,祂的意念高過我的意念,您是怎樣面對這樣的困境,堅定信仰繼續往前走?

題目:
1.你曾否有類似約伯的經驗,在苦難中求神顯明和保守,卻沒有得到回應,你當時的感受是什麼?那後來呢?對你的信仰有怎樣的影響。
2.如果要你描述一位在目前台灣,活出緊隨主耶穌腳步的人,請說出最重要的三點?

禱告:
全能的上帝,您旨意實在高過我所能想像,有時能看清楚您的引導,有時卻好像快要走不下去,信仰的路實在不容易。親愛的聖靈,求您幫助我,一步步引導我,也為我禱告,讓我能夠有足夠的恩典和信心,不要讓我遇見過於所能承受的試驗。這樣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6年4月21日

[和平教會 樂活讀經] 信仰最深的根基


信仰最深的根基
2016-4-21 (四)
經文:約伯記22章


圖片:
摘要:
以利法第三次發言,基本上還是認定約伯犯罪--欺壓弟兄、沒有愛心、讓寡婦空手而去,以致蒙受極大苦難的網羅。他再次規勸約伯要悔改,要與神和好,要將祂的話放在心中,如此才可以獲得拯救。

默想:
25-28節提到親近上帝的人,上帝會使他的計畫成全,有光明照在道路上,祈禱蒙垂聽。人類轉向信仰上帝的原因,為的是祈求上帝賜福保守,趨吉避惡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我們的信仰是僅僅建構在信上帝「有利可圖」的基礎之上嗎?

題目:
1.是否曾想過,你我所相信的真實信仰,是超過「有利可圖」的目的--就是信仰上帝也可能遭遇苦難,不必然在世就會看見善有善報。卻因為確信聖經的啟示,依然在苦難中堅定信仰?
2.另一方面,我們對上帝的認識,同時包含的公義和慈愛兩個重要特質,這兩個特質如何幫助我們堅固信仰?

禱告:
約伯所相信的上帝,也是我們所相信的上帝,謝謝您透過約伯記,讓我們有機會更深去探究,相信上帝的基礎究竟是什麼。懇求上帝,讓我們因為您的所「是」,不是因為您的所「做」,成為我們信仰的根基。也讓我們因您的慈愛和公義的屬性,幫助我們堅定的相信。如此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6年4月20日

[和平教會 樂活讀經] 為上帝留下空間


為上帝留下空間
2016-4-20 (三)
經文:約伯記21章

圖片:
摘要:
約伯第二次回答瑣法,面對瑣法提出惡人「現世報」的論點,約伯以他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指出這樣的論點實際上並非完全。同時,瑣法提到惡人的兒女會受到該有的報應,但對約伯來說,他認為讓惡人自身受到報應會更好,因此這樣會
讓他們經歷自己犯罪的結果,約伯在本章一一反駁瑣法在前一章的談論。

默想:
約伯承認自己的不明瞭,但他的朋友卻認為自己有智慧且都明瞭。面對現實的多種面向,甚至傳福音中的例證或見證,我們是否也不自覺地陷入類似的論點。留一些空間給上帝,讓上帝的靈能將自由的風吹進你我的心中,你可保有那種面對真理,願意謙卑的心?

題目:
1. 面對現實的多種面向,我們是否有謙虛的態度,保留空間並承認自己的有限,而不認為自己所認識的真理已完全。關於這樣的觀點,您有想到怎樣具體的例子嗎?  
2.約伯記挑戰我們認識真理的角度,在箴言式智慧和約伯指出現實中存在種種例外,如果作惡的結果不必然是馬上遭受惡報,試問人類棄惡揚善的根基究竟該是什麼?

禱告:
天父上帝,求您賜下謙卑的心,讓我們學習主耶穌的榜樣,面對今天可能有的混亂,依然相信上帝掌權、上帝保守、上帝帶領。在真理追求的道路上,為上帝留下一些空間,好能經歷那出人意外的平安。如此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6年4月19日

[和平教會 樂活讀經] 察覺弱勢者的噤聲


察覺弱勢者的噤聲
2016-4-19 (二)
經文:約伯記20章

圖片:
摘要:
瑣法在第二回最後一位朋友發言,更是言辭急躁激動,在1-3節表明他無法再保持沉默,他深信世間的道德律,作惡的必定受到審判,所得的利益都是轉眼成空,甚至因為不體恤窮人,到他的兒女必像乞丐求討。而最後更用鮮明的圖像,描繪惡人受到上帝攻擊時的慘狀,只差沒明說約伯就是這樣的人。

默想:
約伯受苦後面對朋友們由關懷轉為指責,放在現今的社會情境中,是否也存在著類似的扭曲,對於弱勢者的聲音和處境,被貼上「不上進、自作自受」等標籤,導致在社會結構下的受害者,受到另一次的傷害。你我可曾察覺到這樣的談論或看法在周圍流傳?願約伯記可以幫助我們來察覺。

題目:
1.急躁時所說的話語,往往誇大又不切實際。請省思自己最近曾否因為急躁而誤事?可願保守自己的心,依靠上帝恩典而慢活?      
2.從約伯和三個朋友的對話中,看見群體的暴力,會讓少數弱勢者的聲音無法被聽見。留意最近社會事件中,試著挑戰自己既存的立場,是否較少數非主流的聲音,也能試著去探究其論點。  
   
禱告:
公義的上帝,您是察驗萬事萬物的主宰,沒有任何事情在您面前不被顯明。求主幫助我們,在今天也能有這樣的眼光和智慧,不因約定俗成的話語或談論,讓人受到傷害,而自己卻依然不自知。同時,也求您保守我的心,可以依靠您的恩典,不急躁並能平心靜氣地享受這一整天的生活。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6年4月18日

[和平教會 主日崇拜錄影] 160417 主日崇拜 -- 福音夥伴的邀請







--
由 Blogger 於 4/18/2016 08:02: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崇拜錄影

[和平教會 樂活讀經] 惡人必遭苦難


惡人必遭苦難
2016-4-18 (一)
經文:約伯記18-19章


圖片:
摘要:
比勒達第二次發言,依然認定受苦的原因是因為犯罪,難道這樣普世的道理,會因為你約伯而有所改變嗎?接續從第5-21節,說起惡人的結局,是何等的悲慘--腳陷入網羅、力量衰敗、受驚嚇而害怕、從帳篷中被拔出,最終無人紀念。約伯在回應時,懇求他的朋友們不要再嚴苛對待他,也感嘆周圍的親人朋友,甚至婢女僕人也都譏笑他。最後他懇求一位救贖者,即使最後在他去世之後才得見,他也期待能得到平反,渴望得到安慰。

默想:
這段關於惡人的處境,如果放在箴言當中,想必有另外的啟發。然在本卷從頭到尾,約伯個人的生命經驗無法被簡約的套入,他不解於他所受到的痛苦,當被朋友們視為惡人本當受苦的結果,深感遭受誤解和冤枉。另一方面,也讓我們抱持著「我的救贖者活著」,祂必為我主持公道的信心,求主賜下足夠的信心和忍耐。

題目:
1.在陪伴苦難中的朋友,我們是否學習多一些體諒,少一些論斷,透過陪伴和他一起經歷上帝的引領,你有察覺目前周圍正在面對苦難的人嗎?在今天你可以為他做些什麼事?
2.「我知道我的救贖者活著」這句話,是否成為你在面對生活各樣難處時,信心的宣告?請在今天將這句話放在心中,成為你禱告的中心。   

禱告:
我的救贖者,我深信您活著,正陪伴看顧著我,即使我有時似乎看不清楚。但在今天,我要宣告我的救贖者活者,因祂活著,將會讓我坦然面對每天的生活。願在今天,讓我深刻經歷您的同在,如此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6年4月17日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影片] 福音朋友的邀請 (華)

【講道大綱】

經文:約伯記2:11-13,彼得前書2:9-10

一、前言
1.    最近一次買布鞋是什麼時候?買布鞋的理由。
2.    代代連結,跟主腳蹤,該要穿雙怎樣的鞋子?
二、檢視第一季我們年度目標下的幾個向度
1.    知道我們在哪裡,正往哪個方向走的重要。
2.    六項指標--彼此構成過一個健康基督徒的生活。
3.    教會四月中之後,正將進入家庭家庭月的主題和律動。
三、福音夥伴的邀約
1.    福音夥伴的聖經基礎。
2.    福音朋友和福音夥伴。
3.    福音夥伴「眾」。
4.    福音夥伴要穿上哪雙鞋子?
四、成為福音夥伴要做些什麼
1.    設定對象。
2.    五指禱告法和五重祝福的禱告(BLESS)。
3.    做見證和是見證。
4.    福音夥伴工作坊—練習以新眼光來看景物,並找到夥伴。
五、結論
1.    畢業講道中分享的個人經歷。
2.    想像在某一次教會洗禮時,帶著花和禮物來禮拜的喜悅。
【默想與行動】
1.    您可願意在明年二月教會七十週年前,成為和平教會福音夥伴中的一員,來回應上帝的恩典。
2.    邀請您參加下午福音夥伴工作坊,透過有趣的「情境演練和默想引導」,練習踏出前的暖身操。
【金句】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 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彼前二:9


--
由 Blogger 於 4/17/2016 04:11: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影片

2016年4月16日

[主日講道集] 在心意更新的路上




講道內容
講題:在心意更新的路上
經文:羅馬書12:1~2
主講:周元元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三月十三日
前言
我們每個人活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我們的價值觀是怎麼形成的?來自我們生活的處境,就是那些我們生活在其中的群體,從家庭、學校、到社會環境。在這些群體中,我們學習也受其所影響,然後在過程中不斷建構自己覺得有價值的、值得為之付出的,也是我們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所在。

現在我想邀請兄姐一起思想兩個問題:1.我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嗎?自己有價值的原因是?或者,2.我對於自己存在價值有些地方不太肯定、有所懷疑,那原因又是甚麼?

價值觀深深地影響了一個人生命的存在狀態,以及生活方式與態度。保羅就是聖經中一個很鮮明的例子。保羅曾這樣說:「我出生後第八天受割禮;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憫支派的人,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  就律法說,我是法利賽人;就熱心說,我是迫害教會的;就律法上的義說,我是無可指責的。」(腓3:5~6)保羅在表達甚麼?表達他原來的價值觀,統統是他所處的群體,以色列人所看為美好的。是血統正統,懂律法並且守律法,甚至他做的不僅如此,他還將當時他認為違背律法的人,就是基督徒們,想盡辦法逮捕他們。曾經,他是透過這些他所相信的、他所投身的事情,活出他的價值觀。但是,後來因為某個人,他竟然把原來這些他看作最重要的,統統變得不重要了。他說:「只是我先前以為對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的緣故而當作是有損的。不但如此,我已把萬事當作是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腓3:7~8a)那個使他的價值觀產生極大改變,以致於整個人生方向都改變了的對象是-「耶穌」,不僅是別人所認識的耶穌,保羅說是「我主」基督耶穌。「我的主」、我的主人,我的首要,我的價值根基,不再是血統、背景、教育程度、熱心做甚麼事,而是主耶穌基督。

這個發現對保羅來說,太重要了,也太寶貴了。以致於後來保羅的人生開始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他用剩下的生命只做一件事,就是與人分享這位他生命中的至寶-耶穌基督。他旅行各地傳講耶穌,並透過寫信傳揚耶穌,羅馬書是這些書信中的其中一封。那羅馬書的收件者-羅馬教會,當時是在甚麼樣的處境下,以致保羅要寫這封信給他們呢?

一、看起來不能撼動的帝國主義價值觀

保羅在第三次宣教旅行時,在哥林多停留期間(主後57年)寫了羅馬書。當時的羅馬是羅馬帝國的思想、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羅馬帝國的歷史是這樣的:主前753年,原是以羅馬為中心的一個小城邦,歷經二百四十三年、七個王,然後在主前510年改行共和政體,並且開始擴張國土,逐漸的佔領了義大利的全境,再取得了西西里等三島及西班牙、北非的迦太基和其屬地後,羅馬就在地中海的西部稱雄,然後進軍東方,陸續戰勝敘利亞、馬其頓…等。自主前27 年起,奧古斯都被推舉為皇帝後,羅馬就進入了帝國時代。所以,當保羅寫信給羅馬地區的教會時,羅馬已經是一個以羅馬城為中心,稱霸地中海四周圍的強大帝國了。這個以軍事力量不斷擴充領土幅員的羅馬帝國,以皇帝統治為權力中心的羅馬帝國,會帶出甚麼樣的價值觀呢?

1.以強大的軍力/經濟為傲:這個靠軍事力量征服他者、擴張領土的帝國,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傲,也以擁有更多經濟資源為自身價值之所在。2.追求個人的優越與成就:靠武力征服來獲取強大繁榮的價值建立模式,也影響到社會層面,就是人們致力於追求個人的優越與成就。3.以贊助人/被贊助人的關係定義人的尊卑:進一步來說,於是整個社會建立在擁有權力的贊助人(像是皇帝)、與沒有權力的被贊助人的關係之中。不傑出的、沒有取得權力地位的,完全要仰賴這些擁有大權者的恩惠來生活。換句話說,權力完全不對等的贊助人與被贊助人的尊卑關係,透過帝國主義的刻意催化,深深地烙印在羅馬帝國的百姓心中。

在這種帝國主義價值觀所強勢主導的社會中,對教會有甚麼影響呢?主後49年,在羅馬的猶太人與猶太基督徒曾因為信仰的緣故發生衝突,為了平息騷動,革老丟皇帝下令將猶太人逐出羅馬。但五年後,換尼祿做皇帝時,撤消了這個命令,猶太人又回到羅馬。於是,在猶太基督徒離開羅馬的期間,本來以猶太人為主體的教會變成了以外邦人為大宗的教會。由於這樣的背景,當保羅寫信給羅馬的眾教會時,當時教會有一個困境,就是不同背景的基督徒,有著相處上的困難。他們之所以相處困難,是因為他們有不同的價值觀。價值觀不同,不僅是因為背景不同,還加上帝國主義對於這些不同的解讀,讓這共同的團契生活變得更困難。怎麼說?因著帝國主義推崇個人的優越與成就,那猶太基督徒以自己的希伯來人血統,以及嚴守摩西律法的行為為傲,以此自覺比外邦基督徒來的優越就不難想像了。猶太基督徒看自己比較優秀,無法與外邦基督徒共處。那外邦基督徒呢?他們也有他們的困難。按著「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經濟為傲」及「以贊助人/被贊助人的關係定尊卑」的價值觀,他們會怎麼看待剛從外地遷居回來的猶太基督徒呢?拜託,誰比較有價值?當然是看誰比較有實力啊?當時羅馬教會的狀態是外邦基督徒佔多數,換句話說,羅馬教會是靠外邦基督徒撐起來的,他們是人數多的一方、聲音大的一方,這樣,誰比較有價值很明顯了吧?!如此一來,在兩方都看自己比較優越,並以此定義自己價值,看輕對方的情形下,教會怎麼可能和平共處?這是保羅寫信給羅馬教會時,他們的狀態,一種在帝國主義價值觀壟罩下,對自己的價值、對弟兄姊妹生命的價值,都處在一種迷網的狀態。

二、總有些看起來牢不可破的價值觀在生活中

時空轉變,在今日的世界、今日的台灣,我們又生活在甚麼樣的價值觀裡呢?多元,是我們這個世代的特色。所以不可能有單一的答案來說我們不同的價值觀。但是,我們倒是可以用消極的角度,來發現環繞著自己的價值觀在哪裡,就是看我們最討厭甚麼?看不慣甚麼?
前一陣子剛過農曆年,過年期間,網路上轉貼著一個趣味的統計,這統計是:「過年最怕被問到的十個問題」。結果統計出來前十名包括:「1.甚麼時候要結婚啊?2.有沒有男朋友/女朋友啊?3.薪水多少啊?4.年終獎金發多少?5.研究所/國考考得怎麼樣?6.何時要買房子?7.甚麼時候生小孩啊?8.在做甚麼工作?9.小朋友在學校考第幾名啊?10.不記得我是誰了嗎?」觀察這些人們最不喜歡的問題,除了涉及隱私外,背後透露出甚麼樣的價值觀呢?收入、婚姻狀態、成就(家庭、學校、社會的成就都包含其中)是社會看待一個人價值的評量標準。
收入、婚姻狀態、成就、知識多少、被愛與否、教養如何、外表儀容…等等,是不是或多或少正影響我們看待自己,與看待別人的價值呢?可是讓我們感到迷惘的是,這些明明是正在影響我們的價值觀,是社會所崇尚的價值,卻又同時是我們許多人最不希望被問到的問題,或是以此被評比的話呀?!

三、上帝改造人,更新人的心思意念

羅馬教會被帝國主義的價值觀環繞著,受其影響而迷網著;今日教會,在我們的處境中,我們也被不同的社會價值所圍繞,有時也充滿著不喜歡但又能如何的無力感。那從保羅所寫的羅馬書,見證著對他來說,一生最重要的主耶穌基督又如何改變他的價值觀,並且這價值觀是否可以成為第一世紀的基督徒,和今日基督徒的幫助呢?

保羅為了將來要去西班牙宣教的目的寫信給羅馬教會的弟兄姊妹們,希望尚未有機會到訪的羅馬教會,能了解他傳福音的迫切,認同並支持他。保羅細說他傳揚耶穌的動機,就是「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羅1:16~17)這福音的大能,特別是在當時壟罩在帝國主義價值觀的世界裡,保羅說一點都沒有減少,反倒更是顯出其可貴與偉大。

在羅馬書1到11章,保羅已經說明了在認識主耶穌之前,舊的價值觀是甚麼:是想靠行為稱義,想靠守律法來稱義。講白一點,是想靠好行為來顯明自己是好的,是有價值的。但是,保羅用了不小的篇幅在說,人做不到啊。當我們很真實地去面對人的本相,我們看到的是人的無能為力。然後,保羅說了新的價值觀是甚麼,這個價值觀怎麼來的?是在人的無能為力中,被罪所綑綁時,上帝憐憫我們,讓耶穌為了救世人,道成肉身來到世界上,承擔了罪的代價-死亡,並且第三天從死裡復活。因此,凡相信他的人,在這位信實的神的憐憫中,得著了赦免,不義的成為義的,並得著復活的生命。換句話說,一個人不再是靠他的好行為來定義為有價值,因著相信耶穌基督,一個人的價值重新被恢復了,他被主看為好,只因為上帝的憐憫,如此而已。這是何等的大能,福音的大能!但是,基督徒仍有真實的考驗,因為生活在一個迥然不同價值觀的世界裡,所以會一直被世界的價值觀牽動著。於是,保羅這樣勉勵羅馬的弟兄姊妹們:「所以,弟兄姊妹們,既然上帝這樣憐恤我們,我勸你們把自己當作活活的祭物獻給上帝,專心事奉他,蒙他喜悅。這就是你們應該獻上的真實敬拜。」

1.獻上活祭:因著耶穌基督已為世人獻上永遠的贖罪祭,所以不需要再獻贖罪祭。所以保羅在這裡所說的祭是感恩祭,對於上帝的憐憫,通過耶穌基督所給予人的拯救獻上感恩的祭。這祭不是殺死的牲畜,而是每個被主所拯救的人。這祭是活祭,因為人因信得生了,是脫離那舊的價值觀、是人無論怎麼努力,都做不完全、也做不到的罪的模式,並且在耶穌基督裡,一同在新生命裡重生了。因此,保羅說把自己當作活活的祭物獻給上帝。這裡所強調的是一顆願意的心,一個願意不斷從世界轉向上帝的心。

2.不要被世界同化:當人在神面前,將有限的自己擺上,這表示人們承認自己所生活的世界還不是上帝國,因為這裡面充滿了舊的價值觀,像是:心高氣傲、排擠不同、強的看輕弱的、看不見人的苦難、以牙還牙…。保羅說,所以,就算在羅馬的兄姐已經認識主耶穌是基督了,頭腦已經了解他們不再活在這些以人的外表、成就、經濟、恩賜…,來看待一個人的價值了,但是,這不被世界同化的過程,這從頭腦到內心的變化過程,是需要長時間的歷程的。

3.要讓上帝改造,心意更新而變化:這歷程是讓上帝改造他們,更新他們的心思意念,然後不是要他們離開世界,離群索居;而是在世界中,將被上帝改變價值觀的生命,一點一滴地帶進世界中,來實現上帝的旨意。就是上帝看為良善、完全、蒙祂悅納的旨意。甚麼是上帝看為良善、完全、喜悅的旨意呢?那是:看待自己:有信心卻不過頭(照著上帝所分給各人的信心來衡量,看得合乎中道。v.3)。看別人:差異變成一個肢體不同功能的美好(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有一樣的用處。v.4);看弱者,變成親愛的對象(要俯就卑微的人v.16);看生命的喜悲,變成共度的時刻(要與喜樂的人同樂;要與哀哭的人同哭。v.15);連看待仇敵,都變成可挽回的對象(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做,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v.20)…。於是,帝國主義價值觀,不再主導羅馬教會兄姐的價值觀,使他們困在無法彼此共處的困境中。而是因著把自己獻上,能經驗被上帝改造,心意的更新,具體地在看待自己和對待他人上面,產生了美好的變化。(羅12:3~21)

四、今天,讓上帝繼續改造我們,更新我們的心思意念

這樣的生命更新變化,不僅是第一世紀的使徒保羅以及羅馬教會的弟兄姊妹所領受的恩典,也是今日的教會繼續在見證的恩典。當我們看見天主教會的領導者(教宗)接近那些在世人眼中無地位和價值的人,就是貧窮的、受壓迫的、處於不利地位的人,並為他們仗義直言時,我們看見教會仍有人走在這個被上帝更新、不被世界同化的道路上。

當我們看見牧者同工願意不分性別輩分,欣賞彼此的差異、並在軟弱時彼此扶持,我們感謝上帝繼續在我們當中行更新變化的工作。當我們看見弟兄姊妹,在每天的生活中,不以收入、婚姻狀態、成就、知識多少、被愛與否、教養如何、外表儀容來定義自己的價值,而從耶穌的眼光開始更多接納自己、與別人和好時,我們看見上帝國開始在這世界實現。

結論

這樣將自己獻上,看見上帝對人的改變所帶出來對教會、對世界的祝福,是何等激勵人心的。是保羅所說的:上帝所喜悅的,也是上帝最喜悅我們獻上的敬拜。

最後我有個邀請,在我們的一生中,持續不斷回應保羅的勸勉,就是:把困住我們的價值觀帶到上帝面前,就是那些與上帝看我們不一致的價值觀,連同這個受困的生命一同擺在上帝前面(獻上活祭),讓上帝改造我們,打開我們的眼睛、耳朵,聽見從祂而來的話語,來更新我們的心思意念。我們祈求,因著上帝的憐憫、因著福音的大能,上帝可以透過我們這一個又一個持續被祂更新的生命,在我們的教會中,我們所處的世界中,帶出更多上帝良善、完全、可蒙悅納的旨意。



--
由 Blogger 於 4/16/2016 05:34: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2016年4月15日

[和平教會 樂活讀經] 持守正道的義人

持守正道的義人

2016-4-15 (五)

經文:約伯記17 章

http://cb.fhl.net/read.php?id=13262&VERSION2=cunp89&TABFLAG=2



圖片:

http://www.ct.org.tw/wp-content/uploads/2015/07/3722_%E7%BE%A9%E4%BA%BA%E5%BF%85%E5%9B%A0%E4%BF%A1%E5%BE%97%E7%94%9F.jpg

摘要:

約伯繼續陳述他的苦楚,他的心靈耗盡、日子幻滅,一步步走向墳墓,在這些控告他的朋友當中,成為笑談和受攻擊的對象,為此甚至願以陰間為其居所,在黑暗中躲藏到終了,他在痛苦中說「我的指望在哪裡呢?我所指望的,誰能看見呢?」(17:15)


默想:

面對生命中極大的壓力和痛苦,往往耗費人許多的心力。在本章連續述說他生命中的苦難和好想要逃避的心,彷彿已經走到黑暗的幽谷底下。感謝神,還好有第9節「然而義人要持守所行的道,手潔的人要力上加力。」人不是因為神的賜福才敬畏神,而是持守原本該走的正道,這將是得到神力量的途徑。


題目:

1.你曾否在極大的苦難中,依然要堅持走在上帝所喜悅的道路,即使受到批評也不在乎?   

2.「記得—苦難中提升屬靈性的視野」,原來往上提升的靈性視野,有時卻須先經歷過黑暗幽谷的挑戰,這句話你曾否如此體認過?    


禱告:

公義的上主,在今天我們特別要為那些,在極大苦難中依然堅持要持守正道的人祈禱,他們可能因此受逼迫,受侮辱,受排擠,心靈承受極大的壓力。但主上帝,懇求您特別保守引領,早日顯明他們的公義,以及您對他們的悅納。請您親自成為他們在受苦中的安慰。這樣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6年4月14日

[和平教會 樂活讀經] 哪裡可以找到中保

哪裡可以找到中保

2016-4-14 (四)

經文:約伯記16章

http://cb.fhl.net/read.php?id=13240&VERSION2=cunp89&TABFLAG=2



圖片:

http://www.fuyincn.org/pics/10/121/a04.jpg

摘要:

約伯第二輪第一次的回覆,他表達已厭倦如此談論的言語,因為所說的並沒有讓憂愁離開。他覺得自己好像上帝的箭靶,時常被弓箭手包圍。然而,在苦難的光景中,約伯依然堅守信仰,相信「在天有我的見證,在上有我的中保」(16:19),在五味雜陳的情緒中,約伯轉向神,懇求神可以與他辯論。


默想:

在約伯表達自己的清白時,在意念中閃過「中保」的概念,這位見證人和中保是誰?在聖經前後文中沒有詳細說,但從新約的眼光,可連結到耶穌基督,祂是在人和上帝之間的中保和見證人,讓我們可以坦然無懼來到上帝面前,因為這位中保願意幫助我們,也為我們代求。


題目:

1.請從今天所讀的經文中,選出一兩句話可以成為您安慰的經文,並用此來為自己禱告。      

2.約伯在上帝面前揭露自己的內在,並渴望和上帝對話。對你而言,試想在怎樣的處境下,會讓你對神有這般的渴望?是苦難、是切身急迫的需要、是他人的需要,還是上帝啟示你明顯的呼召和異象時?


禱告:

賜下救贖恩典的天父,謝謝您賜下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中保和見證人,使我們可以來到上帝的面前。和在苦難中的約伯相比,我們實在萬分幸福,再次獻上我們衷心的感謝。同時,我們也要為那些還沒認識耶穌的朋友禱告,求主讓我們能勇敢跨出去,讓他們有機會進入這恩典之中。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6年4月13日

[和平教會 主日崇拜錄影] 160410 復活節聖禮典禮拜 -- 天天經歷復活喜悅



--
由 Blogger 於 4/13/2016 08:01:00 上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崇拜錄影

[和平教會 樂活讀經] 長者以利法第二次發言

長者以利法第二次發言


2016-4-13 (三)

經文:約伯記15章

http://cb.fhl.net/read.php?id=13205&VERSION2=cunp89&TABFLAG=2



圖片:

http://laoren.jiankangzu.com/uploadfile/2012/0321/20120321084345218.jpg


摘要:

在經過前面三個朋友和約伯第一輪的對話之後,本章開始第二輪的對話,以利法在本次言詞也更嚴厲。在1-16節中,他指責約伯所說的話語是虛空、傲慢、無濟於事的,「你是誰,你有得到神特別的智慧,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嗎?」(8-9節)。接續的17-35節,以利法回答關於惡人的結局,雖然有些看起來當下似乎發黃騰達,但其實是內心痛苦,生命也極其悲慘,用此要說服約伯悔改。


默想:

以利法這位年老的智者,對自己所領受的人生經歷很有自信,卻也在這樣的眼光中,看不見上帝在約伯身上的隱密作為。雖然他所體認的也的確是智慧的言語,但這恐怕不是唯一的真理。究竟該從本章中學習到什麼?是否是保有謙卑敞開的心,好讓上帝有空間放入新的事物和機會?


題目:

1.以利法以自己的年紀和智慧為誇口,要教導比他年輕的約伯,但顯然沒有達到效果,從這裡我們可學習到什麼有關教導的功課?

2.對於本章20-35節描述惡人一生的日子,您覺得是否貼切?您在經驗上同意或不同意的地方何在?


禱告:

常常在作新事物的創造主,您的作為和心意遠超過我們所能想像。求您讓聖靈來到我們心中,如同吹入一股清新的風,讓我們的心能柔軟,常能發現上帝您那隱藏的奇妙,以及聽見別人話語中,有您要啟發我的心意。特別是在這春天的日子中,讓我再次經歷那變化更新的美好。這樣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2016年4月12日

[和平教會 樂活讀經] 依憐憫慈愛而站立

依憐憫慈愛而站立

2016-4-12(二)

經文:約伯記13-14章

http://cb.fhl.net/read.php?id=13155&VERSION2=cunp89&TABFLAG=2



圖片:

http://g.udn.com.tw/upfiles/B_KT/KTan123/PSN_PHOTO/293/f_10711293_1.JPG

摘要:

約伯指出他的朋友們,認為約伯是因為犯罪而受苦,想為神的緣故責備約伯,然而這有如誤傳神的命令,相信有一天神將會親自來查問他們。他寧願和神辯論也不願和他們多談,他將冒著「視死如歸」的心態,懇求能向神陳明自己,就算結果是自己死去,他也願意。接著,他一方面感嘆人生苦短,一去不赴返,另一方面求神廣施憐憫,不要把他當成神的仇敵。


默想:

「祂必殺我。我雖無指望,然而我在祂面前還要辯明我所行的。」(伯13:15)他在上帝面前陳明自己,要上帝讓他知曉他為何受苦的答案。雖然如此,約伯對神仍是矢志不渝的尊敬。如果我們將自己與約伯相比,我們可曾如約伯那樣持守敬神愛人的道理,對自己的無辜有絕對的把握?


題目:

1.你我可曾向約伯那樣求問上帝「請告訴我錯在哪裡」嗎?或者更多時候,我們其實是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只是對此無能為力?

2.「請記得--在苦難中雕琢美麗的痕跡」,在今天花一些時間,思想您對這句話有怎樣的體會?


禱告:

滿有憐憫又有慈愛的上帝,如果您細察我的內心,鑒明我的意念,我怎能在您面前安然站立。幫助我,塑造我,改變我,藉由各樣的事情,並賜下您足夠的恩典,好讓我走在這條雕琢的路上,生命能夠越來越美麗,也越能映發出您的愛和榮耀。這樣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