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3日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這不是那木匠嗎?


講道內容
講題:這不是那木匠嗎?
經文:馬可福音6:1~6
主講:陳光勝傳道師
時間:二0一六年三月二十日

�� 序言
這個週二教會有八十幾位兄姊,我們一起經歷了馬偕當年走過的足跡。當天我擔任其中一小組的解說員,其實心裡還真的蠻焦慮的。過去看別人解說,不是對於馬偕的事蹟如數家珍,就是對於年代的掌握,建築形式的掌握有一定的能力。不過我除了對馬偕的日記與馬偕的事蹟略知一二,對於我們這次經過的幾個重要地點,一開始還真是知道的很少。猶記得前不久才由淡水的蘇長老在教會講解一次,帶大家到現場又講了一次。明明應該有很多素材的,但是自己縱使認真的把蘇長老解說的內容一遍又一遍的看過,卻還是覺得自己對於解說地點的掌握不足。還記得,路上兄姊問了我兩個問題「,這個是甚麼時候蓋的?」「這是甚麼建築形式?」真的很抱歉,我真的不會。不過感謝兄姊的不嫌棄,一路導覽完,大家還是給予我肯定與鼓勵。在和平真的很溫暖,許多時候,大家看著我還在學習,也願意給我時間,給我空間。甚至知道我的不足,願意給我時間,讓我能好好地做準備,也在過程中學習與成長。不過耶穌所面對的情境就完全不一樣了,在一個完全熟悉的環境裡,耶穌得到的待遇可真是天差地遠啊。
�� 人們對於耶穌的輕看
一個耶穌從小長大的地方,看著耶穌帶著一群人走進了他們。過去可能太過習慣耶穌了,這一下子,看見耶穌帶著許多的陌生人進入,大家一定是覺得很詫異的。有人可能會過來問一下旁邊的人,你們為什麼跟著耶穌啊?他做了甚麼事情嗎?這些跟隨耶穌的門徒,可能很認真的回答了他們「耶穌是我們的老師,他教導了我們許多關於上帝的道理,他也幫助了許多人,幫他們醫病趕鬼。這真的是我們一直以來期待的彌賽亞呢。」不過這些人聽完,心裡可能完全不會這麼想。畢竟「這人從哪裡有這些事呢?所賜給他的是甚麼智慧?他手所做的是何等的異能呢?這不是那木匠嗎?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嗎?他妹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裡嗎?」
這些人看見了耶穌的過去,一個平凡的木匠,這跟他們想像的彌賽亞完全不同。或許他們心中的彌賽亞,是一個從小就機智過人,帶有領導型的人物。這個人可能出生在在祭司家庭,也可能出生在富有人家,可能是權貴子弟,或是書香世家。最少,出生在木匠堆中,這是完全難以想像的。這樣的人有什麼機會接受完整的知識建造?這樣的人有什麼機會接受過嚴格的思想訓練呢?這樣子的人能夠真實的明白上帝的心意?有這種可能嗎?這人到底從哪裡來有這些事?這些人無法理解為什麼耶穌能夠成為大家所期待的彌賽亞。事實上,現在的我們也很難想像為什麼,這些人沒有辦法因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奇事而相信耶穌。聖經明白的指出,耶穌在當時也無法想像這麼大的事情發生在他們當中,卻沒多少人願意相信,並打開耳朵來聽這屬於上帝國的真理呢?
我們可以往馬可福音第五章的部分再來多看一點。耶穌在回到自己家鄉之前他曾經讓死人復活,讓血漏的女子血露得以痊癒,而我們再往馬可福音六章後面一點的經文來看,耶穌差派他的門徒開始宣揚上帝國的福音。我們就會發現沒有從小看耶穌長大的這群人,甚至一開始根本不認識耶穌的這群人,他們能夠真實的看見耶穌對他們生命的意義;他們能夠真實聽見耶穌上帝國的道理;他們能夠真實的掌握那福音的好處,但是耶穌家鄉的這些親朋好友,為什麼無法看見耶穌這特別的身份?
�� 為什麼人們會看不見?
我想在說明耶穌的身分,眾人無法看見的這件事情,我要先做一點解釋。因為耶穌的門徒在認識耶穌的這件事情上面,我們都很清楚,他們也是錯的。只不過他們的錯誤,跟耶穌家鄉的這些人的錯誤截然不同,門徒們所犯的錯誤是什麼?門徒所犯的錯誤,是對彌賽亞身分認知的錯誤,他們期待的是一個復興以色列國,並真實建立以色列民族與上帝和好關係的政治領袖。他們的錯誤,不是輕看耶穌的能力,他們的錯誤,是對一個身分最基本定義上的錯誤。而耶穌家鄉的人們所犯的錯誤,則是根本性的,完全無視耶穌的言語與作為,因為過去經驗而存的眼盲,他們的問題是對已經存在的事實「視而不見」。
而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一些生活的小例子看見,這不止是一小群人的問題,這是所有的人都得面對根本性的問題。
我們先來看這張圖片,這是一張青蛙的圖片,如果你從來都沒有看過這張圖片,我說這是一隻青蛙,應該沒有人會反對。接著,讓我們來把這張圖轉個方向,有沒有發現,整張圖沒有變,但是從這裡看起來,這應該是一隻馬的頭,不像是一隻青蛙了。我研究了一陣子,我覺得,不管是青蛙或是馬頭,讓我一開始就決定我看見的東西是甚麼的原因,在於我對這個圖像「眼睛」的設定。當我設定,我所看的東西,它的眼睛在哪裡,我的頭腦也決定了我怎麼來看這張圖了。當然,過去我對這個影像的認知也影響著我,如果我從來沒有看過青蛙,或許我可能一開始就會看見放歪的馬頭也說不定。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是這個現象,卻明白的告訴我們,人常常是在自己的限制中,與經驗中去看事情。
幾年前很流行一個影片,是一個由丹尼爾.西蒙斯解說的實驗。相關的內容,都寫在他與夥伴寫的一本書裡面。影片是一個實驗的片段。這個實驗是這麼進行的。首先主持人會要求被實驗者觀看一段影片,主持人要求觀影者數數看穿白衣的人,他們傳接球了幾次。大部分的人看完影片,說出的數字與實際的數字都不會差太多。但是當主持人問觀影者是否在觀影的過程中有看見甚麼奇怪的東西,許多人都會表達沒有,主持人甚至進一步的問,沒有看見一隻黑猩猩走入這群人當中嗎?這些表達沒有甚麼異常的人,都會很驚訝的表達「沒有看見」。接著主持人會把影片重新撥放一次,大家才會驚覺自己在專心數接傳球的時候,明顯的忽略了經過的大猩猩。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實驗,卻充分的指出人們自身的限制,有時候,當人們的焦點不放在其中,縱使一個明顯可見的事實,人們依然會視而不見。
�� 看不見是人的限制
我並不是研究相關專門領域的人,我不會在這個實驗上面做太多的陳述。不過卻可以從這個實驗幫我們看見一個事實,那就是「看不見」是人們普遍的現象,在我們自身的限制中,我們只會看見自己想看見的,卻很容易忽略事物的原貌,甚至明確的事實,我們也不一定能夠看得見。
父母看子女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子女的成長,就是我們最熟悉的場景。一個九十歲的長輩會對一個七十歲的女兒說「你總是忘東忘西的,我實在很擔心你啊。」縱使這個七十歲的女兒已經在社會上有一定的成就地位,也把自己的家庭經營的有聲有色,當父母的總是放不下心。我甚至親眼見證,一個父親對著自己的兒女說,「你要不要找個書店穩定的工作,我看你整天往外跑,我都不知道你到底在做甚麼。」卻忽略這個子女在許多團體中是個很棒的領導者,也跟著很棒的宣教團隊到世界各地出過幾次異文化的短宣隊。或許沒存多少錢,卻人生幾個重大決定,都是靠著自己存下來的錢去實現的。父母這個角色十分的特別,往往一不注意,自己的孩子已經長大了,甚至要獨立自主,成立自己的家庭。還記得兒子一出生,太太就看著可愛的孩子說,我已經無法想像二十幾歲的他,要結婚搬出去住的情景了,這真是令人難以接受啊。可不是嗎?上帝交在我們手上的孩子,如果不每天更新我們對孩子的認知,我們很快地會發現,我們對孩子的認知,往往跟別人所看見的樣子,完全不一樣呢。
長輩看晚輩
或許我們沒有子女的人,無法深刻的感受到我剛剛所講的情境。不過自己一定有這種體驗,自己經過一定的努力,已經克服了一些自己過去的缺點或軟弱,卻自己的長輩,總是以為自己還是一如過去般的樣子,或許容忍,或許不以為然。總之,我們可以強烈的感受到許多時候,不管我們的表現如何,自己的長輩很容易以自己過去的問題來對待自己,縱使時間已經過了許久,許多問題已經不再是我們的現況,卻長輩並沒有意識到這些改變。而在座的長輩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個經驗,看見了自己子女的表現,可能是一場演講,一個分享,一個活動的主領,一個行程的規劃,忽然你發現,這個孩子不一樣了,他能做許多事情,他有能力承擔起許多你以為他做不到的事情。孩子長大了,不一樣了。不過許多時候,我們因為不常跟這些晚輩相處,我們根本不知道他經歷過了甚麼,也不知道他有多大的能耐。我們很容易以一個人過去的形象來看他現在的表現,卻不知道,當自己陷在一個設定好的框框裡面來看他們,他們卻已經完全不是那個樣子了。不一定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壞的。總之,時間讓一個人改變,我們只要沒有跟上他的改變,我們根本無法確定,現在看見的他,還是從小到大我們看到的樣子。
師生關係
有當過老師的人,一定更能體會這種感受。許多孩子,在不知不覺之中長大了。在剛開始遇見這些孩子的時候,我們可以看見他們的青澀與對環境的未知。對於所要面對的困難,或許太過天真,也或許太過閒散。總之每個學生的特質雖然不同,但是對於所學,總是還有一大段路要走。年紀越大,考滿分的情況越來越不可能,卻這一個一個的孩子,經過了一段時間,可能在社會上成為一個企業家,又或者是學校的老師,甚至學生成了自己的同事,亦或者這些學生成了自己不同領域的老師。這樣的過程,如果不一直改變自己對這個孩子生命進程的理解,很容易,自己就會錯估孩子的狀況,甚至損失的是自己成長的機會。
夫妻關係
另外還有一種關係,就是夫妻關係。這也是個我們容易錯看彼此的關係。曾經聽過有先生這樣批評自己的太太「我太太甚麼都不懂,要不是我,我看他根本沒有生活能力。」卻在自己的太太出遠門的時候,發現自己對於家裡的一切都好陌生,不知道襪子收哪裡?食物怎麼處理,東西怎麼收納,嚴重一點的,甚至連小孩子怎麼照顧都不會。我常常有機會與一些夫妻個別聊天。太太總是覺得雖然知道先生工作很辛苦,但是家是兩個人的,卻常常覺得一個人要撐起一個家很辛苦,尤其又全年無休的不得喘息,實在很累。而當我有機會與先生談談的時候,先生卻是抱怨,自己在外面工作已經很辛苦了,怎麼回家還不得安靜,他實在無法理解,太太一整天在家裡做甚麼?出門的時候與回家的時候,家裡根本就沒有甚麼改變,可能環境乾淨一點,但是這應該不需要一天的時間吧?我想我剛剛描述的情境,一定有許多人感觸很深。結婚之前,兩個人盡全力的想把彼此看清楚,卻結婚之後,很容易就看不見對方真實的處境了。
�� 聖經發生了甚麼事情
如果我們可以理解,「看不見」是人們的現況,那麼讓我們再回到聖經的世界來看看吧。聖經裡面的人們,他們是怎麼無法看見耶穌的。
我剛剛有說到在這段經文的兩群人。一群人是跟隨耶穌的門徒,一群人是耶穌家鄉的眾人。這兩群人大都是以色列人,也都對於國家民族的復興有極高的期待。他們期待一個彌賽亞,救世主的到來。那是一個可以復興整個以色列國度,不止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還能統合國家,建立信仰中心的領袖。
以賽亞書這樣描述
59:18 他必按人的行為施報,惱怒他的敵人,報復他的仇敵,向眾海島施行報應。
59:19 如此,人從日落之處必敬畏耶和華的名,從日出之地也必敬畏他的榮耀;因為仇敵好像急流的河水沖來,是耶和華之氣所驅逐的。
59:20 必有一位救贖主來到錫安─雅各族中轉離過犯的人那裡。這是耶和華說的。
彌迦書也提到
5:2 伯利恆的以法他啊,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他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
5:3 耶和華必將以色列人交付敵人,直等那生產的婦人生下子來。那時掌權者(原文是他)其餘的弟兄必歸到以色列人那裡。
5:4 他必起來,倚靠耶和華的大能,並耶和華─他 神之名的威嚴,牧養他的羊群。他們要安然居住;因為他必日見尊大,直到地極。
這樣的人,必有從上帝而來特殊的使命與能力。
或許我們就以上面的經文做一點小小的歸納。所謂的彌賽亞,最少要達到幾個期待。
1.行公義。
2.報復仇敵,施行報應。
3.使人敬畏耶和華的民。
4.使全民安然居住,名聲廣傳。
5.使眾人離開惡行,敬畏耶和華的名。
看起來,這要不是宗教領袖,就必然是政治領袖。而不論是宗教領袖或是政治領袖,都得經過嚴格的學習與訓練過程,才有可能有好的發展。看看保羅在耶路撒冷要對眾人說話時所作的引言,保羅說「我原是猶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數,長在這城裡,在迦瑪列門下,按著我們祖宗嚴緊的律法受教,熱心事奉上帝,像你們眾人今日一樣。」保羅想要發言,就得先表明自己的身分。今天要是保羅說自己是彌賽亞,我想大概每有幾個人會反對的。而耶穌呢?
耶穌家鄉的人是最清楚的了,耶穌在傳道之前的日子,必然很長一段時間是一個木匠,不論家境如何,最少可以確定,沒有時間好好的跟隨著名師。既然如此,耶穌忽然出現,帶著一群門徒,儼然是一代宗師,這怎麼看都不合理啊。而就在這個時刻,縱使耶穌做了甚麼特別的事情,大家不必然親眼看見的情況下,要怎麼相信呢?那不是一個媒體,電視,影像信息發達的年代。人們對於許多的消息,除了「聽說」,並不會真的親眼目睹所有的事情。想想看,假如現在深坑出了一個鐵工師傅,然後他帶著一群人四處傳揚所謂的真理,甚至舉辦醫治特會。縱使我們聽說了很多他的事蹟,各位兄姊,若不是因為家裡真的有人生病無助,四處無門,怎麼可能會去找他呢?縱使真的親眼看見了甚麼,頂多覺得神奇,就像看變魔術的術士,也不必然要相信耶穌啊。
是的!大家期待復興以色列國度的彌賽亞,所以大家一開始看耶穌的眼光就錯了。不只是家鄉的人們,也包含跟隨耶穌的眾們徒們。不過跟隨耶穌的人們,因為對耶穌的過去沒有任何概念,所以很容易因為耶穌的行為與教導而被耶穌吸引,卻不一定能真的認識耶穌。而這些以為已經認識耶穌,耶穌家鄉的人們,更因為不相信那個曾經熟悉的木匠,而連耶穌具體的作為都「視而不見」。
�� 如何省思辨別
只因為一開始就看錯目標了,所以面對發生在自己眼前的事情「視而不見」這成為人的常態。經過科學實驗的證實,這是我們所有人的限制。只要一開始標的設定錯誤,我們必然沒有辦法認清事實。有可能我們做的事情讓自己受到傷害,也有可能我們自己拒絕那些可能成為我們幫助的任何事情。因為我們看不到,所以任由實況變糟,我們依然一籌莫展。好像,等候彌賽亞,等候救贖,成了我們唯一可以盼望的,不過耶穌成為一個木匠來到我們當中,他改變了我們這個想法。他告訴我們,等候不是我們唯一的盼望,將眼光注目在上帝,才是我們真實的盼望。
真實的福分在於專注在上帝
怎麼將眼光真實的注目在上帝呢?我想以下我想分享幾個部分,與兄姊一起來努力。
看別人比自己強
保羅在腓立比書2:3說「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提醒。當我們不以成見來看人,我們就有機會看見不同的世界。當我們試著從各種可能中看見,聽見,並認識上帝的話,我們就有可能不限制自己的眼光,看見上帝的帶領。
不做審判官
雅各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提醒「4:12 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呢?」
使徒行傳有一則小故事,更是清楚的說明這個道理。
5:34 但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迦瑪列,是眾百姓所敬重的教法師,在公會中站起來,吩咐人把使徒暫且帶到外面去,
5:35 就對眾人說:「以色列人哪,論到這些人,你們應當小心怎樣辦理。
5:36 從前杜達起來,自誇為大;附從他的人約有四百,他被殺後,附從他的全都散了,歸於無有。
5:37 此後,報名上冊的時候,又有加利利的猶大起來,引誘些百姓跟從他;他也滅亡,附從他的人也都四散了。
5:38 現在,我勸你們不要管這些人,任憑他們吧!他們所謀的、所行的,若是出於人,必要敗壞;
5:39 若是出於 神,你們就不能敗壞他們,恐怕你們倒是攻擊 神了。」
可不是嗎?許多事情,若是出於上帝的,我們豈能抵擋,若是出於人的,他終究是會敗壞的。
建立在信仰的基礎上
以上分享了兩個我對聖經提醒的看法,希望能幫助我們不陷入人舊有的經驗和想法而失去看見真理的機會。接下來就是大家要自己開始看聖經了,畢竟不將自己的生命建立在上帝的話上面,我們怎麼可能以為自己還能真實的注目在上帝的帶領呢?
張開眼睛,張開耳朵,打開心胸
或許有人會說,可是聖經有許多難以理解的地方,我要怎麼看呢?甚至有人聽見,對於同一段經文,不同的人,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解,到底怎麼樣才能真實的認識上帝的話呢?如果不能真實的明白上帝話語的意思,我們又怎麼能真實注目在上帝呢?或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看。是否這些話語都是理解上帝心意的不同面向呢?去看,去聽,去思考,去理解。上帝的話語本來就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命令,一個簡單的動作。那是上帝心意一連串的行動。我們需要完整的理解,並不斷的追求不是嗎?
兒主與親子小組
兒童主日學目前的教學方法是讓孩童在初小級與中小級之前,能把聖經故事,從創造天地到使徒被差派開始傳福音,最少聽完整的兩次。如果加上幼幼與幼主的課程,希望我們的孩子,未來看聖經,不再只是一篇經文一個道理,而是能看見,歷史中,上帝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的帶領。前陣子,有機會跟幾個六年級的孩子上課,發現,我們的孩子,連雅各是誰,有幾個孩子,在聖經中所扮演的角色,完全沒有概念。我想,這絕對不是過去的老師不夠認真,卻有可能,是我們的孩子,有太多需要忙的事情,導致無法接受完整的兒童主日學教育。
最近,我開始試著聚集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組一個親子小組,每個月一次,以上帝的話一起來思考自己面對生活問題的可能性。這不是我有多厲害,可以告訴大家怎麼做比較好。而是當我們一起來思考上帝過去在歷史中的作為與話語,我們面對今日生活的處境,是否可以因為弟兄姊妹彼此的提醒,而看見上帝更豐富的心意與保守。在這裡邀請更多的爸爸媽媽一起來參與這個聚會,一同分享代禱。
�� 結論
沒有認識上帝的話,無法注目在上帝永恆的帶領;沒有謙卑的態度,很容易因為自己的限制而失去看見上帝更豐富的心意;而輕易的評斷人,只會讓自己陷入自義與成見當中。只有打開眼睛,耳朵與心,我們將不會是下一個說出「這不是那木匠嗎?」的人,畢竟這樣的一群人,正可能是釘死耶穌的一群人。「看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沒有透過上帝的手,我們很難看見事務真實的價值。而當我們以為他只是一個木匠,我們的生命將會進入無盡的失誤與等待,沒有盼望。親愛的兄姊們,讓我邀請您,參與教會的成人主日學課程,小組查經活動,或團契的信仰造就中。讓我們真實地因為看見上帝對每個人不同的創造,而能看見生命最美的意義。
�� 禱告
願上帝的保守,主耶穌的恩典與聖靈的感動與我們眾人相及同在,從現在直到永遠。阿們。



--
由 Blogger 於 4/23/2016 02:20: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