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3日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恩典的葡萄園

講道內容
講題:恩典的葡萄園
經文:馬太福音二十章1-16節
主講:曾昭瑞牧師
時間:二0一四年十一月十六日

前言、這樣誰能夠得救呢?
先來禱告。親愛的父上帝,為著能再次在你殿裡敬拜感謝你。求聖靈同在,保守領受話語,也幫助透過今日經文,再次思想如何在恩典中。感謝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今日所讀的經文,開頭寫道「因為」。這有重要意義,說,耶穌講這比喻,目的要解釋之前發生的事,就是有位富有少年官來見耶穌,請教耶穌關於永生。耶穌要他變賣全部家產,將金錢分給窮人,並且親身跟隨耶穌。少年官聽了,就憂愁地離去。彼得問,那這樣誰能得救呢?(太19:25)耶穌告訴彼得,來跟從我的,今世要得百倍、來世得永生。最後做結論時,耶穌說,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接著,就說了經文裡的比喻。
這是個簡單的比喻,沒有引用舊約經文,也沒有引發神蹟奇事。故事中找不到任何惡人、也沒有敵對反方,唯有一群抱怨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工人。耶穌開宗明義地說,這是個天國的比喻,所以讀經的人很容易理解,主人指上帝、葡萄園指上帝國、工人就是被呼召的人。

一、主人的人力派遣
工人們清早到達當時的人力市場,主人則在那裡和工人們約定,一天的工錢是一錢銀子。接著聖經描述,從上午九點、十二點,到下午三點、甚至傍晚五點,主人每每出去,看見還有人在人力市場閒站,便一次又一次地聘請人,進入葡萄園工作。若仔細閱讀會發現,經文並沒有記載,葡萄園很缺人,也沒提到主人聘請工人的條件,需要怎樣的專長、技能、特質或品格。工人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希望能找到工作,透過一天的勞力,來養家活口。
主人很特別,雖然葡萄園收成時,很需要大量工人;但很少有人會像他,在下午三、五點時,在市場看到有人就聘僱,因為一天就快結束,工人不能完成許多工作。主人不斷聘請工人,或許不是因為葡萄園缺工;而是看見有人閒站,起了憐憫之心,希望幫助他們。

二、主人的薪資給付
一天工作結束後,主人開始發放工錢,後來的先給、直到先來的為止。(太20:8)先來的人看見,後來的人居然拿到一錢銀子,他們很期待,自己做了一整天,一定會得到更多。(太20:10)但可惜是,輪到他們時,竟然也只得到一錢銀子。(太20:10)這太不公平了,他們整日勞苦受熱,居然只和後來的人領一樣工資。(太20:11-12)照理論功行賞,付出多少、就應得到多少。早來的工人們,想必覺得很是不公。

三、出於恩典的決定
人的天性要求公平正義;但上帝的天理,是他的主權、恩典。作了一整天工的人發出不滿、抱怨後,主人出來回答了。他說,「朋友,我沒有虧待你們啊!我們不是說好,一天的工錢是一錢銀子嗎?你不是得到所約定的工資嗎?我給後來的人,和你一樣多的工錢,這是我願意的,和你做多久有什麼關係?我的東西、不能隨我的意志,自由使用嗎?難道我做好人,你就眼紅了嗎?」(太20:13-15)主人的論點很簡單,起初的約定沒有被打破,只是自己慷慨,願意給其他工人超過所當得的恩典,其他人不該心生不滿。
換個角度思考,最早開始工作的人,起初內心一定充滿歡喜感謝,因為當時工作沒有保障,能夠被雇用就是種恩典:哇!真幸運,一大早就找到工作了,可以確定今天的收入。原本感謝的心,會轉為抱怨,是因為有了比較。當主人恩待那晚來的工人,比較就帶來不公平的感受。人往往喜歡比較,學歷、外表、經濟、等,無所不比;比較產生競爭、競爭帶來埋怨,使人失去了原本的喜樂感恩。當在意別人獲得更多時,就失去了感恩之心。人類常因競爭、比較而進步;但當過度在意比較,為別人擁有的感到不公時,很容易便失去了感恩的心。求上帝幫助已進到葡萄園的我們,看見其實自己已在恩典裡,進而學習感恩。
若要明白這段經文裡,耶穌的比喻,需專注兩節經文:一節是19:30,另一節在耶穌講完比喻後,這兩句話意思其實一樣,說:「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太19:30)、「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太20:16)兩句相同的話中間,夾帶的就是耶穌的比喻。耶穌要提醒彼得和門徒們,他們將來會得到賞賜;但不應以利益交換的態度來侍奉。注意比喻中,主人和清早來的工人,約定好一天的工資;卻沒有和後來的人談工錢,只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所當給的,我必給你們」(太20:4)。
生活回想
這比喻不應被解釋作:人不需認真勤勞,晚年再跟隨基督即可,因為無論如何,都能進天國。耶穌說比喻,通常強調某項重點,而非通用的原則。這個比喻是要教導跟隨耶穌的人,當人願意領悟、悔改,人人都有機會進入上帝國,因為上帝恩典豐富。故事開頭討論跟隨基督的賞賜,或許彼得心中有所期待:「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甚麼呢?」(太19:27),能獲得比富有少年官和眾人,得多的祝福,因為他從起初就跟隨了耶穌,並且放棄一切。耶穌因此特別為門徒講這比喻。
一、上帝的主權
上帝賞賜,不是根據工作時間長短;也不強調某些工作特質。經文沒有記載,工人恩賜大小、是否忠心誠實可靠。「忠心」並非這段經文的重點,而是主人說的:「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這是我願意的。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嗎?」(太20:14-15)主人說,這是我願意的。上帝有主權,只要他願意,就能給人恩典。出於主權的,就沒有所謂公平與否的問題。比喻中,上帝與第一批工人約定了工錢,和其他人則說,當給的必給。在上帝的國度裡,他用自己的方式,將恩典賞賜給人,不一定根據功勞、或特別貢獻,甚至不是出於特質。
二、不公平的眼紅
上帝照著心意,決定恩典如何給予。但人軟弱,很難跳脫對價關係,往往以才能、功勞、成就、等,評量應得的代價。因此常聽人說,服事、奉獻、乃至傳福音越多,祝福就越大,而且是地上的物質祝福。但這比喻清楚地指出,上帝要恩待誰就恩待誰,憐憫誰就憐憫誰。若將恩典祝福,回溯為根據對上帝國的貢獻,顯然地這是錯誤的推論。我自創名詞:「恩功比」,意即將恩典除以貢獻,英文是G/C(Grace/Contribution)值。我發現,G/C值越高的人,往往是那貢獻小的人,真是誇張!我不是說,這就是福音,得到的恩典與貢獻成反比;而是,恩典與功勞,沒有對價關係。信主越久,越容易說服自己,恩典和酬勞有關,服事多,得到的恩典才會多。福音、恩典從不看貢獻,也不以對價關係交換。服事多寡,是個人和上帝的關係。上帝的恩典,和這些沒有對價關係,這是耶穌的比喻中,人可以學習的功課。
因為沒有對價關係,所以恩典會引起不滿、眼紅。人往往覺得,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做的比別人更多,為什麼只得到一點點,真是不公平!親愛的兄姐,我們需要自我提醒,其實自己是個已經得到恩典的人,是出於上帝的恩典,才能進入葡萄園裡。
三、為恩典而喜樂
如果工人專注在,主人給了什麼,而不在主人給了別人什麼,那麼每個工人應該都是喜樂的。對於領到一錢銀子的工人,他一大早就來,是恩典的一日,因為確定可以賺到錢,維持家庭的經濟需要。是當這些工人,和他人比較時,才產生了不公平的想法,認為別人做的少、領的卻一樣,失去了喜樂的心。親愛的弟兄姊妹,當我們信主越久,信仰越發成熟,就該更深刻地體會上帝心意,學習愛上帝。而一位愛上帝的人,會為別人白白領受了恩典,而讚美上帝。這是種態度,信仰越成熟,就該越發帶著這種讚美、感謝的心,面對上帝和人。如果信仰專注在自我的滿足,比較就隨之而來,開始質疑上帝是否公平。
提醒兄姊,今日經文要幫助我們,將眼光放在更深愛主愛人,而非單單專注自我。更重要的是,要提醒自己,自己已經是恩典的領受者,不該抱怨。恩典裡一切都是領受的,「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林前4:7)若人能看見上帝的心意,看見他人雖做得少,卻與自己同樣,領受了上帝恩典,且為此讚美上帝,這人就能跳脫耶穌比喻的結語:「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太20:16)如果心裡總是抱怨別人得到更多,很可能就成為那在前的,淪落到後面。
和平教會是個得到許多上帝恩典的教會,會友資質優秀,禮拜堂硬體設施先進完善。如果兄姐們因此期待,有更好的事工、同工、長老、執事、和牧者,會以標準評估人的價值。提醒兄姐,領受了眾多恩典,要更清楚明白,是恩典讓教會成長,兄姐們能同在此,敬拜上帝。禮拜堂、同工群、牧者、等,都是恩典,一起同來服事。當我們一起敬拜上帝時,要看見上帝給的恩典,而非對別人「是否有資格」的要求。
本次是牧師最後一次以本堂牧師身份講道,我常自省,是否忠於上帝話語、傳達福音真理。感謝上帝的恩典,使用不配的人,來服事他所愛的教會。也感謝多年來,有機會與教會兄姐們一同服事、敬拜、學習。謝謝大家接納我的不完全,和達不到標準。如果有人說,這人憑什麼來這裡牧會;我認為,我們要學習葡萄園主人,找工人進葡萄園時,不看特質、技能,而是出於恩典。謝謝大家的關心、照顧,我也在禱告中紀念和平教會,因為上帝賜福教會、也保守教會常在恩典中。我們也學習成為更有恩典、願意給人祝福的教會,一起禱告。
禱告
親愛的主,在你面前感謝你,因你是恩典的主,也是賜人各樣祝福的主。主的恩典白白地臨到人們,不根據才能、貢獻,乃根據主的主權,我們為此獻上感恩。求主祝福教會,和每位兄姊,學習恩典的功課;也幫助教會,繼續往前奔跑。幫助兄姐們記得,自己就是恩典裡的人。謝謝主耶穌,求你聽我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
由 Blogger 於 12/13/2014 05:44: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