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於2005.09.18
作 者: 曾昭瑞 牧師
幾年前台灣有一部電影很有名,這部電影是台灣的電影史上,第一次得到義大利威尼斯影展的金獅獎,它是候孝賢的電影--悲情城市。它是描寫二二八事件的電影。其中講到二二八事件發生之後,陳儀政府下令鎮壓民眾,殺死很多人。那時候,也有很多台灣人起來反抗,遇到人,就用台語問一個問題「你是台灣人?還是外省人?」如果那是台灣人就放他走,若是外省人就拖去打,電影其中有一幕真有趣,就是男主角有一日與他的朋友出去坐火車,火車停在火車站,他的朋友有事情離開一下,這個時候突然來了一群人上火車,個個看起來好像兇神惡煞,手中拿著扁擔,見到人就問:「你是什麼人?」若是回答台灣人就沒有事情,而不會講台灣話的人,就被人拖下車去打。這位男主角是一個啞吧!因為他十歲時腦部受傷耳孔耳聾,所以他聽不懂。當這群人來到他的面前問他講「你是什麼人?」他驚惶的站起來,用很真認真學來的卻很不流利的話說:「我,台灣人」這群人聽他講台語很不流利,懷疑他不是台灣人,就用日本話再問一遍:「你什麼人?」他完全聽不到。所以不知道要如何回答,也無法回答。而認為他是外省人,眾人就齊靠過來,捉住他、要打他。當大家將扁擔舉起來的時候,幸好他的朋友趕回來大聲喊著說:「你們要做什麼?他耳聾啦!」
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特色,這個特色就成了一個記號,用這個記號來分別你是什麼人。如果你會講台語,你就是台灣人,不曉得講台灣話就是外省人。語言成為一種分辦自己與外邦人的記號。人常常捉住這些記號,將這些記號神聖化、絕對化,成為一種無法侵犯的象徵。語言是無罪的,但是往往人們賦予它許多特別的記號。在以色列人苦難的歷史中間,他們也有許多記號,來分別你我是不是同一種人。安息日是其中重要的一項。
我們從以色列人的歷史來看,就會發覺到安息日有它特別的意義,無論在神學、歷史、生活或是宗教上都有它特殊的目的。
一、舊約安息日的意義:
1.是上帝創造完工的紀念日:
這是一個神學上的意義。聖經創世記二章2節「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上帝是大有能力的上帝,祂創造天地萬物,當祂用六日的時間創造天地萬物之後,上帝就休息。聽到這段聖經,你曾否想過一個問題?上帝是全能,有能力的上帝,為什麼祂會累,也要休息。那麼若上帝不休息,他的能力會減少嗎?祂會過勞死嗎?若如此上帝不休息,能力就會減少、會過勞死,那麼上帝豈是上帝呢?
親愛的弟兄姊妹,上帝是全能的上帝,當然祂不會因為沒休息就能力減少或是操勞到死,因為這是有限的人才會發生的事。詩篇一二一篇3-4節「他必不叫你的腳搖動;保護你的必不打盹!保護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覺。」上帝不打盹也不睡覺,那麼為什麼需要設立安息日呢?因為安息日不是要讓上帝安息的日子,是為人來設立的,是人有需要,人要休息,人需要這個日子。所以上帝成為一個模範,給我們看,連全能的上帝都需要,那麼人豈不是更加需要休息。安息日的第一個意義,是上帝顯明安息對人的重要。
2.不可做工當守上帝的日子:
在安息日,上帝命令人休息,不准做工。不論是老闆、主人或奴僕這一日都要休息,不用做事好好享受就可以。出埃及記二十章10節「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裏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在這個中間,所有人的都一樣,都可得到休息,我們可以說,安息日是一個社會平等的日子,所有的人在這日,不因為他身份的高低,甚至連家內的牲畜都可休息。在當時的社會是一種重大且先進的觀念。因為在過去,人們認為要追求最大的利益,就是要使生產工具發揮最大的功效。所以一切的工人、奴婢、牲畜、器具,都要不停的使用,使這些物件發揮到最大功效,如此主人才會得到最大的利益。但是上帝的吩咐,不只是主人可以得到安息,而是無論身份職位高低,任何人都可得到安息,這也是使人活得有價值、活得像人的一種命令,更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讓所有的人都可得到安息的概念,所以我們講安息日也是一個社會各階層平等的日子。
3.耶和華賜福定為聖的日子:
出埃及記二十章11節說:「……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表明上帝特別來祝福這一日,因為這是一個分別為聖的日子,與一般的日子不同,上帝特別揀選這一日,成做一個祝福的日子,使人在這一日中間,來經驗上帝的恩典,享受上帝的祝福。
4.是記念從埃及為奴之地被救出來的紀念:
申命記五章15節「你也要記念你在埃及地作過奴僕;耶和華你神用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將你從那裏領出來。因此,耶和華你的神吩咐你守安息日。」這是得到拯救的紀念日,對猶太人而言過去他們在埃及做奴才,他們無法決定自己什麼時候要做工,什麼時候要休息,他們沒有自己工作的主權。只有一日過一日的苦工,永遠都不能歇息。但是上帝親自用大能的手,將猶太人自埃及法老的手中間拯救出來。讓他們成為一個受釋放的民族,上帝透過守安息日,做一個提醒,「今天你們已經成為一個自由的民族,不需要再受到人的轄制,所以在安息日就來休息」,這個安息日就成為以色列人從埃及為奴之地被拯救出來的紀念。每一個人守安息日,就會想起上帝對他們所施予的恩典。
5.是宗教活動的日子:
一個教會青年,每一個禮拜他的媽媽都對他講,一起去做禮拜,可是這個青年都不去,都在家裡認真睡覺,因為他星期一到星期六都很忙,睡眠不夠,所以禮拜日是補眠的好日子。他對他的媽媽說:「我這是在守安息日呢!安息日,不就是給人安息睡覺的。不然是給人做什麼呢?」親愛的兄姐,上帝給以色列人安息日,不是要給他們補眠的。利未記十九章30節「你們要守我的安息日,進我的聖所。我是耶和華。」安息日是為著要讓人親近上帝的,所以猶太人在這一日,停止一切工作,來到聖殿、會堂中間來敬拜上帝。
因為上帝的要求,所以在民數記中間,曾經記載有一個人,因為在安息日出去撿柴,所以被判用石頭將他打死。所以我們可以了解,為什麼一開始安息日對以色列來講,這是一件重要又嚴肅的日子。任何人不可隨便違背。對猶太人來講,安息日成做了全民族與上帝「立約」的一個記號。
二、經歷被擄之後安息日意義的轉變
在主前五八六年,巴比倫帝國攻破耶路撒冷,猶太國滅亡,很多人被捉去到巴比倫做奴隸,當他們成為奴隸之後,當然無法守安息日。面對這種的狀況,猶太人的信仰遇到一個重大的挑戰,人民在問一個問題,為什麼上帝沒有看顧我們?為什麼上帝讓我們在這個地方做奴隸。先知對這些疑問提出答案。先知的教訓認為,上帝之所以不顧他的選民,讓他們成為奴隸,是因為他們忘記守安息日的「約」,因為百姓違反上帝的「約」在頭前,所以上帝才會沒有看顧他的百姓,讓他們流離失所,受盡痛苦。先知教訓說:「受擄成為一個懲罰,通過這種受苦,上帝要來教導祂的百姓,讓他們預備自己,除去罪惡,成為一個潔淨的民族。」
事實上,受擄這件事情,對整個猶太人信仰,帶來一個重大而且必要的改變。過去百姓的信仰是以耶路撒冷的聖殿獻祭為中心的。如今耶路撒冷城、聖殿已經都沒有了,百姓也無法向耶和華上帝獻祭。如果無法發展出另外一種替代的形式,猶太人的信仰就會完全被消滅,也會被滅種。但是歷史對我們而言,猶太人沒有被消滅,反而發展出一種新的信仰形態。就是固執來遵守律法,律法代替了耶路撒冷、聖殿、獻祭這些有形看得到的宗教象徵。固守律法,成做一個新的記號,加上先知的教訓,說他們不遵守上帝的律法才導致國家滅亡,這種的心態,使遵守律法成為壓過一切的大事情。
在這種的情景之下,守息日、受割禮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因為外邦人沒有守安息日、不受割禮。這成為一個重要的記號,嚴格的來遵守安息日,是一個忠實猶太人的記號。對這些曾經歷被擄的猶太人來講,守安息日是承認信仰的方法,因為原來信仰的象徵已經失去了。守安息日成做一個新的記號,證明你是一個猶太人,你是一個虔誠敬拜耶和華上帝的記號。
所以我們看到,在先知的信息中間,關於安息日的意義已經有了新的解釋,這些解釋為了被擄的百姓提供了信仰的新精神。
1.守安息是屬神揀選子民的記號:
以賽亞書五十六章1-8節「就是凡守安息日不干犯,又持守他(原文是我)約的人。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壇上必蒙悅納,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照先知所講的信息來看,只有守安息日的人,才可以上上帝的聖山親近上帝,他們的獻祭才會得到上帝的悅納,上帝才會聽他們的祈禱。所以,守安息日成為信仰行為的第一要件,人們若要敬拜上帝,卻沒有遵守安息日,那麼做什麼信仰活動都是沒用的。
2.守安息日是向耶和華敬虔的證明:
以西結二十章19-20節記載說:「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你們要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且以我的安息日為聖。這日在我與你們中間為證據,使你們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這段經文說到,安息日成做一個證據,證明百姓知道耶和華上帝是他們的上帝,所以安息日成為一個外在的記號,顯明以色人是虔誠來敬拜上帝的百姓。如果有人不遵守安息日,就等於背叛信仰,不承認耶和華是他們的上帝。
3.守安息日是得保守、永遠繁盛興隆的保證:
耶利米書十七章24-27節(耶和華說:「你們若留意聽從我,在安息日不擔甚麼擔子進入這城的各門,只以安息日為聖日,在那日無論何工都不做;那時就有坐大衛寶座的君王和首領,他們與猶大人,並耶路撒冷的居民,或坐車,或騎馬,進入這城的各門,而且這城必存到永遠。」以賽亞書五十八章13-14節,「耶和華要使你乘駕地的高處,又以你祖雅各的產業養育你。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這些經文對我們而言,如果百姓守安息日,就有君王與首領,並且這個城門要存到永遠。這對受擄、國家滅亡、城門被拆、流離失所的猶太人來講,是何等美好的應允,因為先知這樣保證,守安息日不再只是一個人信仰虔誠的表示而已,守安息日已經在猶太人的團體中間,變成民族復興或是滅亡的重要原因,如果有人不守安息日,所帶來的結果,可能就是整個國家的滅亡。親愛的兄姐,這已經成為一件重要的事情,無論誰不守安息日,就是國家民族的大罪人。
當我們對這個背景有清楚的了解以後,就會明白為什麼法利賽人對耶穌在安息日治病這件事情的反應。
但是聖經談到守安息日,只是要簡單講到「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這一日……無論何工都不可做。」因為這條誡命真簡單,所以執行起來就會發生很多爭議。什麼是做工,什麼是不做工?如何來定義?
那麼我們認真來想安息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先明白那一項活動是做工,那一項不是做工。為著要讓猶太人能完全遵守摩西所規定的安息日禁令。所以有人開始訂出來很多條律法來描寫什麼事情可以做。這些條文寫成一本有名的經典叫做「米示拿」。在聖經馬可2:23-24記載說:有一次耶穌與他的學生,在安息日從麥地經過。門徒行路的時候,掐了麥穗。法利賽人對耶穌說:「看哪,他們在安息日做不可做的事呢?」因為關於安息日能不能經過麥田是一件有爭議的事情,經幾個世紀討論後,文士決定在安息日能通過生到踝骨高的田地,但若是生到膝蓋高的時候,就不准通行,因為恐怕腿部碰著成熟的穀物,就構成「打穀」的行為。
猶太人的安息日是在禮拜五的晚上日落之後開始的。為著要在安息日能得到真正的安息,所有的人在安息日的下午兩點之後,就停止做工,回去家裡,開始準備安息日所要吃的食物,到了日落之後,不可以再升火、點燈。屋裡不可以有光。因為上帝在創造萬物時,上帝作工,講「要有光,就有光」所以有光就要做工。猶太人在安息日不做任何的工,所以安息日晚上不點燈,不煮飯。
如果有人在耳孔內面放一個棉花,如果在安息日掉落下來,那麼他就不能再放進去,因為那是舉重的行為。
女人在安息日也禁止照鏡子,因為女性愛美,恐怕照鏡子的時候,看到頭頂上有一根白頭髮,忍不住想拔掉,這就是一種做工,也是犯了安息日。
若有一個人,右手拿一件物品往上丟,也用右手去接,那麼他就違反安息日的誡命。但若用右手丟用左手去接,那麼就不算是違反安息日。
行路的距離(0.6英哩),所以猶太人都住在會堂的旁邊,因為安息日要去會堂敬拜上帝路程不會太長。
安息日那一日,父母不可以抱孩子,就算小孩在哭,也不能抱起來,因為抱嬰孩是一種做工的行為。
因為規定的太仔細,所以有些事情真無聊,對很多人而言,安息日成為一個恐怖的日子,因為你稍不注意,就可能違反安息日規定,導致上帝生氣來承受刑罰。所以人無法在安息日得到真正的安息,反而成為一個重擔。
三、經文解析
1.治病呢?或不治病呢?
當耶穌在安息日進入會堂,遇到一個手枯乾的病人。照聖經所講的,這個人得的是一種長期的慢性病,並不需要馬上處理,我們也找不到耶穌有必要馬上醫治的必要性。所以我們會怎麼說呢?如果耶穌要照律法的規定來行,最多,只是明天早上再叫這個人來找耶穌,並沒有什麼不可能,對這個手枯乾的人來講最多忍耐一日的而已,耶穌根本就不需要特別在安息日來醫治這個人。但是在這個地方耶穌卻選擇正面與那些想要試探他的人衝突。人們要知道他是治病呢?或是不治病?目的不是為了神學的見解不同,而是為了要得到機會來控告耶穌。耶穌不是不知道,但他卻選擇了衝突。這是一件值得我們來注意的事情。重點已經不是治病與不治病,也不是守安息日與不守安息日的問題。從耶穌一再選擇故意違反安息日的禁令,我們可以看出來,耶穌是一個宗教革命分子(故意搗蛋的),他採取激烈的方法以身試法,他要打破當時的禁忌。我們會怎麼講呢?耶穌根本就不想要照著當時律法的規定來守安息日,因為他認為那根本就不是安息日真正的精神與意義。當一群人為著顯出他們對上帝的敬虔,對信仰的認真,卻忘記上帝的本質時,這種的敬拜就失去真正的義意。
2.來敬拜的?還是來找碴的?V2
耶穌是存心要打破禁忌的宗教改革者,遇到一群擁護神聖傳統、維護不可侵犯的信仰精神來自居的法利賽人而言,發生衝突是必然的。這群法利賽人的問題是這些人來到會堂,他們的焦點不是敬拜上帝,而是要來對耶穌尋找空隙。親愛的兄姊,無論如何我們來到教會禮拜,我們的焦點是敬拜上帝,不是看到什麼人有好行為,就值得議論。法利賽人、文士來到這個會堂,遇到耶穌,很明顯他們的心態焦點錯置。將敬拜上帝的心,轉移到挑人毛病、批判人。這是一種自高、自大的心態,認為自己是有資格去評斷別人。
今天我們來到教會,也常常會遇到焦點錯置的人,他們在禮拜中,嫌棄詩班唱的不好、司會禱告不流利,牧師講道沒內容。卻無注意到自己敬拜上帝的心態已經變調。當他們用批評別人來表示自己信仰很好時,卻沒有發覺到,他們因為看到別人的不完全,就失去敬拜上帝的敬虔,這樣的敬拜是空無利益的。一個真正敬拜上帝的人要學習,將敬拜的焦點注目在上帝,不是人的表現。
3.救命可以呢?還是害命可以?V4;V6
耶穌問這些宗教領袖:「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哪樣是可以的呢?」」救命是可以做的。但是很可惜,對這些法利賽人而言,無論是行善行惡,救命害命,反正所有的事情都是行不通的。用他們的觀念來看,安息日,變成做一個禁止行善、救命的日子。人們只有用消極態度什麼事情都不可做,失去積極去實行上帝愛、憐憫、施恩幫助的特質。用一句嚴重的話來講,在安息日人不准活出上帝的形象。守這種的安息日,就使人離開上帝越遠。
4.怒目的眼睛與憂愁的心V5
耶穌會生氣就是因為這樣!宗教上的要求,使人失去活出上帝形象的生命,這種宗教行為本身違背上帝的事,如何能期待得到上帝的歡心呢?
聖經生動來描寫耶穌的反應:「耶穌怒目周圍看他們,憂愁他們的心剛硬。」耶穌為著他們失去憐憫、愛心的事來生氣,也為著他們堅持錯誤的信仰態度來憂愁。因為他知道這些人雖然在宗教上熱心,卻失去了信仰的真正態度。親愛的兄姐,這給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醒「在教會裡面熱心服侍的人,不一定真正的信仰很好」重要的是看他的熱心是不是活出上帝的形象。
當耶穌醫治了這個人之後,聖經說,「那些法利賽人從會堂出來後立刻和希律黨人商量要怎樣對付耶穌,殺害他。」這些人沒有在耶穌的面前反對他,因為耶穌剛行完一個神蹟,百姓可能都支持他,所以法利賽人就退去偷偷商量。有時教會也是這樣,很多教會的長老、執事,開會的時候意見講不攏,會一開完,馬上就在走廊、停車場交換意見,「牧師這樣做不行啦,我看我們要請他離開啊!」。真正重要的意見、決定都不是在會議中決定的,而是私底下形成的,所以有人講玩笑,牧師若監選無通過,不是在佇會員大會被否決,而是三個月前已經在教會的停車場先被長老、執事否決了。
法利賽人去找希律黨的人討論,希律黨是指一群有地位、有勢力,並且支持希律王朝的人,這些人支持羅馬帝國的政權來統治猶太人,也就是猶奸。為了耶穌在安息日的醫治,原本最期待上帝復興以色列國的法利賽人人就甘願與他們原本最討厭的猶奸合作,這真是件特別的事情。
四、結論:
馬可二章27節「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上帝設立安息日,是因為體貼人的需要,要讓人在這一日得到釋放、安息,但是後來這個安息日卻成為一個重大的綑綁,耶穌卻打破它。基督徒應該學習用積極的精神來愛人、憐憫人、幫助人無論是在平常的日子,或是在安息日,因為:
1.律法的真正精神是愛:馬可十二章29-31節
若無愛心,是一種罪,因為上帝的本質就是愛,人若無愛心,就失去了上帝的形像,在你的身上做得再好,上帝的榮光也一樣得不到。
2.安息日的真正義意:讓人經歷上帝的安息,希四9-11
在上帝裡的的安息,不是形式上的安息,真正安息日的意義,是因著我們的愛、憐憫、幫助,使人經歷平安、更新、重新得力,也使得人能夠親近上帝、敬拜上帝,這就是在上帝裡面享受安息,安息日的義意。
使徒行傳5@台北濟南教會
-
*台北處境查經班*
*時間:2024.9.2(一)晚7:00 *
*地點:濟南教會 B1*
*資料:http://contextualbiblestudy.blogspot.com*
*視訊:https://meet.google.com/jbv-adpp-tct*
*經文:使徒行傳5*
*亞拿尼亞和撒非喇...
5 天前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