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9日

聖經中的婦女(一):馬大與馬利亞 -- 李晶晶 牧師

寫作於2007.07.29
作  者: 李晶晶 牧師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今天是我們教會特別訂定的婦女團契紀念主日,所以我們會發現今天在三堂的主日禮拜當中,從司獻、司會、招待,還有獻詩的同工,都是婦女團契的姊妹們來侍奉的,期盼透過這樣的紀念主日,我們可以認識不同的團契,今天要邀請大家特別來認識我們的婦女在教會的參與和侍奉。

一、引言:我們的婦女

先來看看幾張照片,不曉得每次你想到婦女參與教會的事奉,我們會想到哪些,通常我們會馬上聯想到廚房的畫面,煮飯打掃就會想到我們的媽媽們,好像她們比較常做這些。現在看到的是過去兩個禮拜的暑期青田營,小朋友跟著媽媽們一早就來了,在小小的廚房裡面汗流浹背的為這些小朋友服侍,可是媽媽們不是只會煮飯及掃地,她們還會做很多不同的事奉,我們看到這位媽媽,她在營會裡擔任小組長,帶孩子一起活動,另一個媽媽用上帝給她的才能(她的恩賜是護理人員),所以她在營會裡面是幫助我們作護理老師,如果有小朋友受傷或活動時撞到就來找護士阿姨,護士阿姨就會幫他裹藥呵護一下,讓小朋友很舒服的得到治療。除了這些以外,牧師娘還有幾位婦女們還默默的在做一些機動性的協助,是福音隊以外看不見的,他們會預備一些報名表,或是當孩子在外面遊晃時,她們就會帶小朋友回到場地裡,許多的媽媽做的許多侍奉,都是平常不會在檯面上看到的,可是卻是不可缺少的,婦女在教會裡面的事奉。還有什麼呢?她們還在教育上有事奉,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位媽媽是主日學老師,在這次營會裡面,她帶領孩子們畫教會,高年級組的,畫起來比較寫實。中年級的,他們是怎麼畫的嗎?用鳥瞰的,從空中往下看,有大堂、副堂、路加館,不過另外還有加上他們自己想像的一片草坪,也許是夢想中的公園,到了低年級組,這個小孩很厲害,他在畫未來的和平教會,是大樓型的,不僅這樣,它還有Security(防護措施),他說這裡有紅外線,你要進門時會有警告聲響,然後這裡還安排了一個警衛室,「不可以隨便進來,要換證件」,很可愛不是嗎?因為有這些姊妹們在陪伴這些孩子們。接下來這兩張一片混亂你知道是什麼嗎?是母親節時我們的孩子唱了一首很好聽的「媽媽的手」,獻給媽媽的詩歌,唱台語又唱華語,可是你知道嗎?幕後的功臣還是媽媽們,她們忙翻了,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台上唱詩歌給其他媽媽們聽,這群婦女就在主日學裡面委身、陪孩子、帶孩子、教孩子練習唱歌,從不會唱台語一直練習到會。甚至禮拜完後,要享用愛餐時,也是婦女們幫我們打菜。我們通常會認為婦女的工作大概就像這樣子,但是神看我們的婦女不是這樣,我們的婦女不應該只是這樣看自己,不知道在座的弟兄姊妹,你怎麼看你的媽媽?怎麼看你的妻子?我們的婦女還可以做什麼呢?

我們教會還有一個婦女,她用了上帝給她的畫畫恩賜,她在教會裡開了一個色鉛筆繪畫班,帶領一些還沒有認識神的朋友們,在當中提供了兩個機會,一個機會提供這些婦女在這個繪畫天地裡面找到了另外一個可能性,擴張了她們生命的境界,另外一個是成為福音的管道;我們在婦女團契辦了很多的福音茶會、母親節特會或是佈道會,就把一些慕道友帶到教會來參加,成為福音的管道。這個繪畫班要在今年九月開畫展,地點在副堂,到時候歡迎大家一起來共襄盛舉。繪畫班裡面有一位八十幾歲的老阿媽,她說她在年輕的時候沒有辦法學畫畫,雖然她很想學畫畫,可是整個大環境不允許,覺得女人學畫不會出名,就算出名可能也都過世或年老了,一直到她現在八十幾歲,她的女兒把她帶來繪畫班,她很高興每天不停的畫,畫畫改改、改改畫畫,樂在其中,然後她第二個女兒來教會說:「我很好奇,這半年來為甚麼我媽媽會那麼喜樂,每個禮拜二的早上都要來教會。」這是一個機會,我們的婦女透過不同的管道把人帶到教會來,也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看到,一位老媽媽的願望在這裡找到了。我們的媽媽不僅做這樣的福音工作,還從教會做到外面,在國小裡面參與生命教育的服事,這是一位退休的老師媽媽,神給她的恩賜是音樂,可是很特別的,她參與在生命教育的課程裡面沒有用到音樂,她去陪小朋友,陪小朋友一起學習,講故事給小朋友聽,跟小朋友分享,我們有一個單元叫作「恐懼」,她就跟小朋友分享她害怕什麼事情,哇!孩子們聽到流淚,這個奶奶分享她的經驗,她變成我們最有名的彩虹奶奶,小朋友非常喜歡她,不只是靜態的,他們還跳兔子舞,這個彩虹奶奶還有一群彩虹媽媽,她們就在生命教育課程裡面陪著孩子唱唱跳跳。我們的婦女不只可以在廚房裡面,也可以在會堂裡面,還可以從會堂走出到社會、社區裡面,這是上帝給婦女一項很特別的恩典。不僅如此,神也期待我們的婦女是有領導主權,我們來看一下婦女團契在這過去的半年,因著教會要推動小組事工,婦女團契的會長雪枝長老就說:「那我們來試試看好了,不然我們婦女團契聚會都是坐著聽專題,聽完專題就練歌,是不是在小組可以有一些不一樣?」於是就開始做小組。這半年下來,我們的媽媽在小組裡面,有很好的分享禱告,練習什麼是信任,練習什麼是聽了禱告不用再去跟別人分享的禱告,也練習在整個小組當中,去分享上帝的話語。禮拜天聽了牧師的講道,到了禮拜二團契小組的時間裡,去分享禮拜天聽到的感動,怎麼應用在生活裡面,這是小組。不只這樣,她們在敬拜的裡面,開始有人發展她們的恩賜,帶領敬拜,還有很多人許久沒有彈琴,一直到現在仍舊能夠彈得很順手,我們還有一個媽媽,初練吉他,我們也請她一起來彈,她彈她的,我們唱我們的,大家還是很高興,最後我們有了進步,拍子已經能夠跟上來,大家唱得很快樂。不僅如此,這群媽媽們,老中青少,什麼年紀的媽媽婦女都有,她們一起在破冰的遊戲裡玩,八十幾歲、六十幾歲或四十幾歲,她們都可以玩在一起,在耶穌基督裡面,這是上帝給婦女的恩典,在教會的裡面,不是我們常常的刻板印象是在廚房裡面、打掃上面才看到的婦女。

除此以外,在小組裡面我們看到婦女被造就起來需要有小組長的帶領,年初說要做小組長訓練,可是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以前都是講員講話,小組推動以後呢?小組長要講,誰要來當小組長,開始有幾位同工說:「我願意試看看」,她們大概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每個禮拜四的下午都來教會上課、練習,練習怎麼樣帶敬拜,什麼是破冰遊戲,破冰遊戲要怎麼來解說,怎麼帶領分享,她們練習,從不會、從害怕、從生疏到熟練。有一天早上禮拜二我在副堂看到一位姊妹,她非常的緊張,我看到她化了妝(平常沒看她化妝),腮紅上得很紅,可是在她微笑的臉上有一點鐵青,她很緊張,我問她要做什麼事奉,她說她要來帶領破冰遊戲,她從來沒帶過,所以很緊張,她非常的謹慎,她覺得這把年紀了還可以這樣來事奉上帝,第一次帶破冰很生手,第二次、第三次,上禮拜我看到她帶領破冰帶得非常好,她也樂在其中,上帝擴張了婦女的境界,讓她們可以成為一個領導者、分享者,來事奉上帝,來服侍神的兒女,因為團契會長她有一個意願,希望團契開始轉型,做這樣的嘗試,也開始看到婦女可以參與在不同的領域上。你怎麼看你的母親呢?你怎麼看你身邊的婦女呢?我們的婦女不只可以做這些,在我們的長執會裡面也有女性擔任決策、計畫及執行者,在整個長執會裡面跟牧者一起同工,這是上帝呼召婦女在不同的層面上。這是現在我們的和平教會,再來看看五六十年前的和平教會?這是我們莊牧師、師母,他們是第一個來開拓和平教會的,他們很用心在這個地方經營,這是1953年在當時第一屆選出來的長執,你知道嗎?當時在那個時候,你可以想看看五六十年前,民風並不普遍,婦女並不那麼的被重視,可是在我們教會裡面,有女長老和女執事在我們當中,這是1961年有一群婦女在母親節過後的照片。從過去到現在,和平教會的婦女,不單單是在廚房裡、環境上的打掃面協助,同時也參與很多不同的事奉,我們要向教會裡面的婦女姊妹們,跟她們說聲謝謝,因著過去到現在看到教會有許多需要她們參與的。

二、耶穌接受馬大的邀請(路10:38)

1、挑戰第一世紀的女性角色(約11:5)

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經文是讓我們看見耶穌很喜歡婦女,耶穌也常常帶領婦女、使用婦女成為祂在福音禾場上的器皿。這段經文在路加福音第十章38~42節,我們要談到馬大和馬利亞,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禮拜只看馬大,下個月我們要一起來看馬利亞。1978年歐洲的教會,婦女在布魯塞爾舉行了第一屆基督教婦女協議會,在那個會議當中,所有婦女開始有一些的省思,到底婦女是的角色是什麼?女性是誰來規定我怎麼樣扮演這樣的角色?我是誰?我成為一個女性要做什麼?可是他們發現在教會和社會千百年來,似乎有一種不成文的規定,認為她們是誰,就必須做這個或放棄那個,可是她們現在要自己決定我到底是誰?我能夠做什麼?而且我要做神呼召我要做的事情。所以在這個會議結束以後,她們提出了一個共同的訴求,說:「女人們要互相的鼓勵,在教會和社區中,顯示和表現我們自己,分享我們的思想、計畫、願望,甚至是我們的情緒,以達到影響他人的生命為目的,讓我們的教會和神學,因為有女性的分享,而變得更加完整,更能關注到所有的人,尤其是被壓制的人。」

有一位法國的婦女運動家,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說:「一個人之所以為女性或女人,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漸漸形成的,沒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經濟上的定命,可以決定一個女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她的這個論述在當時是非常具挑戰性的,挑戰當時婦女的宿命論和刻板的印象,事實上這樣的看見和突破性的反思,不是近代才有的婦女思潮,而是我們讀的故事裡,路加福音第十章38~42節,耶穌和這一對姊妹讓我們很明顯的看到,耶穌主動和這些婦女的交往,這段記載在路加福音裡非常的特別,在四福音書裡,獨獨路加記載了這個內容,而且我們知道路加是最注重婦女的描寫、最注重弱勢族群的描寫,那麼路加記載這些有什麼特別的用意呢?事實上幫助我們看到耶穌向第一世紀所認定的女性角色發出的挑戰,並且同時祂肯定婦女的角色和定位,在意婦女的自我認知和選擇權,剛剛在讀經的時候我們看到,耶穌接受馬大的邀請去到了馬大的家裏面,我們現在覺得很平常,有人邀請你就去,可是你知道在第一世紀這是不容易的,我們先來看一下第一世紀的人對女性的角色是怎麼看待:

希臘社會看對女人的態度是地位不高,比如在雅典這一區的女人,她們可以參加社會的活動,可是她們不可以受教育,也沒有發言權,無法表達也無法書寫,能夠受教育的是誰?高級妓女。所以這當中有一個很大的衝突,如果你表達了,如果你說了些什麼,讓人感到你有受教育,他們就會鄙視你,就認定你像妓女一樣,你什麼都不說,他們就認為你是沒有才能,什麼都不懂。在另外一區斯巴達,女人可以跟男人平起平坐,好像很有地位,可是因為他們所謂的社會經驗是共同可以參與廟堂的活動,那很可惜,在當時有很多的婦女在廟會裡面是擔任妓女,叫作廟妓,所以她們遭受極嚴重的歧視和嘲弄,這是在希臘的社會。那在猶太的社會呢?從主前三世紀開始,女人在會堂就跟男人是分開坐的,有沒有印象在蔡牧師這幾次的講道裡面,講到會幕,在會幕的外面有一個女人院,有沒有印象?婦女到了女人院只能停在那裡,但男人可以再進去,進去到聖所裡面,而女人只能留在女人院不能進去,只能聽到某種聲音,可是沒有辦法進去,這是主前三世紀,一直到第一世紀主後七十年,聖殿被毀。甚至不只在會堂,在所有的公共場合裡面,男人跟女人不能坐在一起,這個地方如果有女人就沒有男人,有男人聚集的地方女人就不可以在當中,女人不僅不可以說話,是不能在當中,即使在當中了,也不可以說話。它也說,在會堂裡面,任何男人都可以站起來宣讀聖經、讀律法書、讀先知的經文,但是女人不行,他說什麼,因為為了尊重會眾,女人要保持緘默,不可以誦讀律法書。當時候的宗教領袖稱為拉比,把女人比喻和孩子、奴隸是等同的,所以你知道嗎?在猶太的家庭裡面,婦女很辛苦的煮完飯以後,婦女不可以作謝飯禱告,也不可以帶領家人禱告,甚至有拉比這樣說:「如果有誰把律法教導女兒的,就是向她灌輸愚昧」,甚至還說:「不可跟女人交談,與女人交談是一個不智的行為、是愚笨的行為,在街上遇到女人不可以打招呼」,更極端的說:「如果要把律法書拿給女人,他寧可把它燒掉。」還有一個猶太拉比這樣說,他的禱告的:「主啊,我們感謝祢,我們一天三次的稱頌祢、讚美祢,因為祢沒有把我造成一個異教徒;主啊,讚美祢,因為祢沒有把我造成一個女人;主,我要讚美祢,因為祢沒有把我造成一個文盲。」你從這樣的禱告中就可以看到當時在整個第一世紀,是對女人極度的貶低,極度的輕視。

可是今天我們看到的耶穌,祂的態度不是這樣,在公共場合裡面,所有的拉比都刻意的迴避女人,可是我們看到的耶穌不是,祂自然而然的與婦女交往,如同祂對待祂的男性門徒一樣。你有沒有印象,有一天耶穌到敘加的一個井邊,有一個撒馬利亞的女人到井邊取水,耶穌主動的就近她,跟她說話,而且就在那個對話的過程裡面,耶穌有一個企圖心,要使這個女人的生命豐富,她的生命被改變。今天也是,耶穌在路上遇到馬大,不僅在路上跟她說話而已,祂接受馬大的邀請去到她家作客,在約翰福音第十一章5節說:「耶穌素來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在這短短的經文裡面,婦女們的名字被提在前面,意味著耶穌愛婦女,愛到一個程度,祂不在意別人怎麼看,耶穌喜歡跟婦女在一起,耶穌的整個言行顯現出祂對男女有平等觀念的實踐,同時也挑戰當時候的人對婦女的看法,也肯定婦女的角色、地位。但也有人挑戰他,說:「耶穌要是看重婦女,為甚麼在挑選十二個門徒時,祂沒有揀選婦女?甚至在耶穌差遣七十個門徒出去傳福音時,都沒有婦女?」有一位聖經學者這樣解釋,他說我們不應該用二十一世紀性別歧視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耶穌在揀選門徒時,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性,是要在公眾的地方,差遣門徒進到人家家裏傳福音,若祂當時是差派婦女,可能福音沒有辦法傳出去,是因為當時的緣故。不過你記得嗎?在耶穌復活後,是誰第一個把消息傳出去的?是十二使徒嗎?還是那七十個門徒呢?都不是,是婦女。在使徒行傳我們看到耶穌和婦女同工,我們看見耶穌使用婦女傳福音、建造教會。同樣的場景,兩千年後的今天,我想耶穌也同樣挑戰我們每一個人對婦女的看法,你怎麼看你的媽媽?家裏面的打掃是媽媽在做的嗎?三餐是她應該要負責的嗎?你怎麼看你的妻子?我們親愛的婦女,你怎麼看自己?「我就是洗手作羹湯,三餐料理的很好」,我只是這樣子嗎?恐怕耶穌挑戰的不只是第一世代的人,耶穌也在挑戰我們這個現今,我們怎麼對待我們的姊妹婦女?我們怎麼對待我們的妻子母親?耶穌看她比你看自己的母親、看你的妻子、看你身邊的女性,有更高的價值、有更高的期待。耶穌為甚麼會特別到馬大家?有沒有什麼別的目的?在路加福音第九章51節:「耶穌被接上升的日子將到,祂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這事情是發生在耶穌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耶穌領受到天上的呼召,決意要向耶路撒冷行,祂要完成上帝召祂完成的工作,就是十字架救贖的工作,在這個關鍵的時刻,為甚麼他不趕快去,彷彿會在這個路上耽擱了?為甚麼不是汲汲營營趕快到達目的地?而是祂停留了腳步,還特別去到了一個婦女的家,打破了當時候社會的歧視,拉比的看法,有沒有什麼特殊的目的性?

2、當耶穌在你家反客為主時 (路19:5~10、4:38、8:51~56、24:29~31)

不曉得你有沒有印象,在我們所讀的福音書裡面,耶穌到過多少人的家,是去作客的嗎?耶穌到了那些人的家發生了什麼事情?耶穌到了撒該的家,經文告訴我們,撒該歡歡喜喜的接待祂,然後我們就看到後面一個極大的祝福,「今天救恩到了這個家」,耶穌去到撒該家時,撒該的生命改變了,使這一家人得到了救恩。耶穌去到了西門彼得家,他的岳母的熱病被耶穌醫治了,經文說:「她就起來服事耶穌」,她在家裏得了醫治就起來事奉神,歡歡喜喜的事奉跟隨神。耶穌到了睚魯的家,使她的女兒從死裡復活,使所有周邊的人都看到了,耶穌是一個掌管生命的主宰。耶穌復活以後,陪同兩個憂傷的人一路走回到以馬忤斯,在傍晚的時候他們接待耶穌到家裏面,耶穌就進去與他們同住,坐在那裡,未料耶穌反客為主,站起來,擘開了餅,祝謝,遞給他們,頓時他們的眼睛明亮了,耶穌進入這兩個憂傷人的家裏面,堅固了他們的信心,那一路上的憂傷,因耶穌的來到,就帶來一個關鍵性的生命轉變。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很多認識神的人,會在家裏面掛一幅牌匾「耶穌是我家之主」,耶穌真的是你家的主人嗎?還是客人?偶爾到訪一次,跟我沒有太深的關係,客人就是那個短暫的相聚,有需要的時候。耶穌來不是要作客人,你有沒有發現耶穌來是要作家裏面的主人。

3、在耶穌眼中真正所在意的 (路10:40~42、可4:38、約11:20、12:2、西3:23 ~24、彼前5:7、林前7:21)

到底這次耶穌去馬大的家,祂的目的是要做什麼?只是去做客嗎?馬大看見耶穌很歡喜的把祂接到家裏面去,熱情的款待,因為她善於膳食招待客人,這也是一般人對婦女的認知,好像婦女也是這樣看待自己,馬大覺得自己也是應該這樣,把她拿手的好菜端出來,她極盡所能的侍奉,帶他們如上賓,希望耶穌和這群門徒們可以飽餐一頓,她期待她對耶穌的愛能夠用雙手的工作、盡情的努力,來使耶穌得滿足,來得到耶穌的愛;事實上用飯食餐飲來服事耶穌,和牧師站在這裡講道,一樣都是在事奉上帝的,可是為什麼耶穌在回答馬大的時候說:「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耶穌說這個是什麼意思?好像耶穌非常激賞唯有坐在腳旁的馬利亞才是好、才是對的,我想不是,而是耶穌有一個更高的期待,是耶穌要調整馬大的眼光,讓她從忙碌的生活中,和她對自我的傳統觀念中,有一個新的突破。在馬大和馬利亞的家庭裡面,當耶穌進到馬大的家裏時,那一刻,馬大以為她是主人,耶穌是客人,是偶爾來參與,或是不定期的拜訪,可是她沒有想到,當耶穌一踏入那個門的時候,耶穌已經變成主人了,祂希望馬大像客人一樣,耶穌想要好好的款待馬大,好好的使她飽餐一頓,靈性上的飽餐一頓,使她的生命裡面可以看到更高的價值與意義。當上帝看見我們,當上帝呼召我們時,要使你看見和你所求所想的不同,耶穌有一個比你看自己還要大的目的性在你的身上,因為祂看我們的角度是不一樣的。

在撒母耳記第十六章7節:「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恐怕耶穌在路上就看到馬大的問題了,不只是如此,耶穌在路上恐怕已經看到馬大的問題,所以祂刻意分別出這個時間到了馬大的家裏面,和馬大在一起。耶穌看見馬大為許多的事情忙碌,可是心裡沒有喜樂,馬大一直質疑耶穌說:「祢不在意嗎?祢沒有看見我這麼忙嗎?祢沒有看見我的妹妹都沒有幫我嗎?」耶穌不是沒有看見,耶穌早就看見,耶穌不僅看見馬大的忙,聖經說:「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耶穌看見馬大的手很忙、腳步很忙、汗水也很忙,可是耶穌更看見她是心裡面很忙,你是不是也這樣?外面很忙,裡面也很忙,馬大在忙什麼?耶穌點了一下馬大,她的忙是什麼?她裡面有「比較」的忙,她跟耶穌說:「祢看我妹子,祢不叫她來幫我,她放我一個人在服事祢」,她在跟她的妹子作比較,「我做這麼多事,她就靜靜的坐在那裡,什麼也都不做」,我們用我們的標準,用我們已經做的數量,來衡量別人、跟別人比較的時候,抱怨和苦毒就產生了,原先馬大在路上的時候是多麼高興,歡歡喜喜的接待耶穌到家裏面,這中間不過幾個小時的時間,怎麼突然之間她來告訴耶穌說:「你沒看見我的妹子…」,她有點質詢的味道責備的意味,原本歡歡喜喜用愛的侍奉,要來招待耶穌,可是就在她不斷的忙碌時,忙過頭了,那個抱怨出來了,那個苦毒產生了,就在那個比較和埋怨的裡面,扭曲了她那起初侍奉的愛,動機和熱情,那個比較的心態讓她的侍奉完全的失去了喜樂。今天這段經文特別是要向所有事奉的人說的,不僅對事奉的婦女,我們的婦女在家裏,有時候真的會忙過頭了,孩子、丈夫、自己的工作,許許多多,在教會裡面有許多事奉者,參與這個、參與那個,又有團契的侍奉,又有小組要帶領..等等。當我們看到自己做了多少的時候,突然眼光裡會看到別人,比較的心一出來,我們的事奉就失去了喜樂,那個起初的愛、熱切、委身,成為了一個重擔,不僅如此,抱怨也扭曲了原本愛的動機;不僅如此,在比較和抱怨裡面,破壞了關係,破壞了跟她妹子的關係,破壞跟耶穌的親密關係,原本歡喜的關係,現在變成緊張的關係及抱怨的關係;不僅如此,她和她的妹子,當她這樣說的時候(我們下個月會來看馬利亞),馬利亞沒有任何的回應,那你就知道馬大更沒有回應了。

耶穌對馬大說:「馬大!馬大!你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只有一件事,因為馬利亞選擇了上好的福份,是別人不可以奪取的。」難道耶穌也把馬大和馬利亞作比較嗎?不是,馬大的個性也好,馬利亞的個性也好,耶穌都愛,耶穌按著我們的本相接納我們每一個人,但是耶穌看見的是我們的內心,祂在意的是我們裡面生命的光景,祂在意的是馬大的心裡面發生了什麼事情。祂為甚麼要這樣說:「馬大、馬大」,其實在很多經文裡面大部分都只講一次,但是在這節經文裡面講了兩次「馬大、馬大」,好像是娓娓的道來,呼喊著她說:「我真的在意你,我要你檢視你裡面的動機、態度、跟家人的關係是如何的和與人的關係是如何的。」在耶穌的眼中真正在意的到底是什麼?祂在意,所以祂才會花時間到馬大家,祂在意馬大是不是甘心樂意的侍奉;她的內心是否有有一分平安;祂在意的馬大生命的問題。不知道你有沒有印象,有一個晚上耶穌帶著門徒去到了海上,夜裡起了大風浪,然後耶穌就在船尾睡著了,門徒就驚慌了,這群門徒弟兄們,跟隨耶穌的身旁,有權利、有權柄可以讀律法先知的經文,可以聽耶穌講道,可以跟耶穌平起平坐,可以在當時的會堂裡面聽道和討論,但是在那個有風浪的時刻,他們驚慌了,聖經怎麼說呢?他們跑到船尾去跟耶穌說:「叫醒了耶穌,說:夫子!我們喪命,祢不顧嗎?」在那個原文裡面「祢不顧嗎?」跟馬大的「巴不得…祢不在意嗎?」是同一個字,「你沒有看見嗎?祢不在意嗎?祢不知道嗎?祢不理我們了嗎?」耶穌醒了,祂斥責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風就止住,大大的平靜了,耶穌轉身對門徒說:「為什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耶穌在意的不是那個即刻要解決眼前的問題,耶穌在意的是,你聽了我的道,可是你的心裡沒有信心。同樣的,在我們發生一些狀況時,耶穌不顧嗎?祂沒看見嗎?祂不知道嗎?彼得前書第五章7節說:「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祂顧念你們。」神看見,神顧念我們,剛剛我們的昭明弟兄在這邊分享,他說神對他講:「這事出於我」,「出於我」的意思是什麼?是我知道、我在意、我顧念,這事在我的手中。

三、耶穌接納馬利亞在祂腳前(路10:39)

1、 突破以色列人的婦女形象(徒22:3林前14:34~35)

2、你能選擇:那上好的福分(路10:42、啟3:19-20、猶大20~21)

3、愛的回應:不可少的一件美事(約12:3、可14:6-9、10:21、14:21)

四、結論:

1、自我形象: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林後5:17)

在馬可福音第三章34~35節這樣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因為上帝照我們的本相來接納我們,希望我們能夠在祂的裡面成為新創造的人。

2、愛的事奉:無論做甚麼,都要從心裏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西3:23)

第二,是愛的服事。耶穌不是指責馬大膳食的服事好還是不好,而是要她看見自己是誰,發現她內心的問題。服事是為了愛,為了回應上帝的恩典,不論做什麼都是從心裡樂意的做,做在上帝身上,不是做在人的眼睛裡,時時檢視我們的動機和態度。求上帝幫助,讓我們不是在比較、埋怨和關係的破壞中,而是在每一次的服事中,越服事越甘甜。歌羅西書第三章23~24節說:「無論作什麼,都要從心裡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無論做什麼,在這裡耶穌事實上要講的是,不是做什麼,做的量有多大、有多少,而是是否為耶穌做的,如果是為耶穌做的話,即便你手腳很忙碌,但是你裡面知道有神與你同在。

3、上好福份: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約14:21)

耶穌不在意嗎?耶穌在意,耶穌不是在比較馬大和馬利亞,而是一個提醒,提醒我們內在裡面的動機態度,提醒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是,你做了什麼樣的選擇,耶穌在經文說:「因為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耶穌在這裡要說的是,馬大你也可以選擇,你也可以選擇坐下來,你也可以選擇不要作自己的主人,你可以選擇作一個客人,就挨近我身邊,讓我好好款待你,使你的生命飽餐一頓,可是如果你已經選擇了用侍奉的方式,那恐怕你要甘心樂意、歡歡喜喜。在經文的最後我們其實都沒有看到馬大的回應,我們不知道馬大最後是不是就放下她手邊的膳食工作,跟馬利亞一起坐聽耶穌講道,或者是她從愁容轉變成歡笑,歡歡喜喜的進到廚房裡面,留著她的汗,或是愉悅的侍奉,我們不曉得,彷彿路加在這理作了一個伏筆是,也在邀請我們,我們也要作一個選擇,你可以選擇歡歡喜喜的事奉,在諸多事情上面,我們可以選擇挨近耶穌的腳邊,成為祂的客人、成為祂的朋友,讓耶穌在我們的生命裡面。親愛的弟兄姊妹,事實上在我們的人生裡有很多種角色,我們手上有很多的事奉和工作,還有必須要做的事情,可是上帝在幫助我們檢視我們的裡面,「我那起初的愛、動機和熱情還在嗎?我在每一個決定裡面是做什麼呢?最好的福份是什麼?不可少的又是什麼?是來到上帝面前。當耶穌進入到你的生命裡面時,祂不要作你的客人,祂想要作你的主人,祂要幫助你,就是我們說的生命的主權。我們一起來禱告。

「天父求祢來幫助我們,幫助我們不要常常把祢當作客人,有需要的時候請祢來坐坐,祢要作我們生命的主宰,每一時刻的主宰,每一個當下的主宰,每一個決定、每一個選擇的主宰。主,在我們軟弱的地方求祢幫助我們,我們常常想用很多我們覺得是的辦法來事奉祢,求祢幫助我們,是甘心樂意在祢面前事奉,求祢幫助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有祢在我們當中,謝謝主聽我們的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