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2日

管家系列(十四):鄰舍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1.22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台語

國語


I、引言:Catharine Booth的故事 (救世軍)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我們先前從婚姻家庭親子所談的,都是如何作個好管家,把家裡管理好,現在我們要管到隔壁家了,隔壁家就叫作「厝邊」(台語),北京話叫作「鄰舍」,中文我覺得翻譯的更好,叫作「愛人如己」,有那麼多人,我怎麼去分辨誰是鄰舍?誰不是鄰舍?」這是律法師向耶穌基督所問的鄰舍翻譯作「人」。人就沒有什麼爭議,可是鄰舍就有問題,「誰是我的鄰舍?那問題。鄰舍是不是就是和你之間有籬笆圍著,住在隔壁的才叫作鄰舍嗎?常常跟他在一起會吵架或是會互相幫助的鄰居呢?這張圖片叫作救世軍The Salvation Army,是英國一位女士她所發起的,她的名字叫作Catharine Booth凱薩琳布斯(救世軍之母),她創立救世軍主要是因為英國有許多酗酒的酒鬼,有很多乞丐,有很多很貧窮的人,為了幫助他們,她就開始發起教會募捐。當時她發現很多窮人都是到火柴工廠去做女工,那時的火柴頭是用黃燐做的,由於黃燐有毒,會使身體中毒得癌症,但工廠老闆為了要賺錢,就繼續使用黃燐製作火柴棒,女工們因為家裡很窮沒有辦法,只好任其壓榨。(火柴棒就是用樹木削成一根一根的去沾黃燐,等它乾了以後就是火柴棒。)這位Booth女士和她的先生就到別的國家去研究,發現在歐洲已經沒有人使用黃燐去製造火柴頭了,因為知道黃燐會致癌,他們都改用紅燐。所以Catharine Booth就跑去找那間火柴工廠的老闆,說:「先生,為了工人的健康,請你改用紅燐好嗎?」老闆根本不甩她,「價差太大了,本錢那麼高,我若改成紅燐的話,就會虧本,火柴賣貴了,人家就不會買。」所以老闆根本不理會她,Catharine Booth就四處去議會抗議,然而都沒有用,最後沒辦法,他們夫妻兩個人,就自己開了一間火柴工廠,是用紅燐做火柴頭,自己請工人,給付工人的薪水是黃燐工廠的兩倍。後來經過Catharine Booth他們拼命的在報紙上宣導,大家漸漸知道黃燐有毒以後,就沒有人去買黃燐工廠生產的火柴棒,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沒有人希望使用有毒的材料製成的火柴。經過幾年以後,原本使用黃燐製作火柴棒的工廠快要倒店了,後來那個老闆沒辦法只好改成紅燐。

這是救世軍創立的緣起,以及她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他們的特色就是到任何一處募款時都會吹奏喇叭,或是聖誕節拿一個桶子裝募捐的錢。我要講的是這位Catharine Booth女士,有一次她到倫敦去開佈道會,現場有很多人來聽道,有貴婦人有窮人,大家都擠在一起,佈道會結束後,一位很有錢的婦人請Booth女士到她家吃飯,吃完之後跟她說:「你的道講的不錯,可是來參加的人讓我沒辦法專心聽你講道,想必我今天晚上睡都睡不著。」Booth女士問她:「夫人,這些人為什麼會讓你睡不著覺呢?」貴婦人說:「他們長得太可怕了,穿的衣服也太嚇人了。」Booth女士就回答說:「難道那些人你都不認識嗎?」貴婦人匆匆回答:「我不認識,我都不認識。」Booth女士說:「那些人可不是我從倫敦帶來的,而是你的鄰居呢?」

Ⅱ、三種鄰舍

1、壞鄰舍:自己快樂建在別人痛苦

到底鄰舍有幾種呢?在聖經中耶穌說的這個比喻裡面,有一種鄰舍是把別人打傷的,這種我們把它稱作「強盜」;另外一種鄰舍,他是有看到當作沒有看到,就從旁邊走過去了,這種不是強盜,我把他稱作「繞道」。繞道的有兩個人,打傷人的有一群,最後還好有一個人,那個人不是強盜,也不是繞道,幫受傷者忙,把他送到醫院去急救,然後再幫他解決問題的人,這種人我把他稱作「厚道」。這三種人都是鄰居,一群強盜,兩個繞道,一個厚道,都是在他附近的人,可是對這個被打傷的人所造成的影響卻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是強盜的話,你是個壞鄰舍,因為你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面,這是強盜的作為。

2、非鄰舍:日頭赤炎炎隨人顧生命

如果你是繞道的話,那你是非鄰舍,你是「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台語)自己管自己家的事,不管別人家的事,這種鄰舍,我把他稱作非鄰舍。

3、好鄰舍:動了憐憫心扶助軟弱者

如果你是厚道的話,厚道的鄰舍就是耶穌講的好鄰舍,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他會動憐憫的心來幫助你,會來拉你一把,這個叫作好鄰舍,耶穌就是要我們不要作強盜,也不要作繞道,最好是作厚道,最好是別人有困難時願意主動幫忙,這就是耶穌所講的好鄰舍。

Ⅲ、三種發問

1、當眾難堪

在這個故事裡面,有三個問題,有三種發問的方法,第一個是律法師,他來問耶穌,照聖經的說法,他並不是真的要來請問耶穌,因為他知道答案,他來問耶穌的目的是要讓耶穌難堪。你知道嗎,他是律法師,是專家,但是耶穌沒有讀過什麼大學,律法師看到每天有那麼多人被耶穌教導而心生嫉妒,所以當場要給他出糗,於是就問耶穌說:「你知道律法共有幾條呢?」我們當中在座的,誰知道摩西五經中的律法共有幾條?他要給耶穌當眾難堪,猶太人律法全部有出613條,他們要耶穌說631條中,哪一條最重要?」其實在這631條當中又分成「戒」,「戒」就是不可以做的,戒有365條;另外有一個是一定要去做的,叫作「令」,所以律法又分為「戒」和「令」,令有248條。剛好我們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所以每天都要儆醒,就是不可以做這個,不可以做那個,也剛好我們人體的骨頭共有兩百四十八塊,所以全身都要去做,猶太人他們很厲害,算得很清楚,「戒」和「令」兩個加起來剛好六百一十三條(不信你回去算看看),全人兩百四十八塊骨頭都要去做,這個叫作全人盡心盡力,全人遵行。而且每天都要儆醒,要小心不要犯錯,該做的要做,不該做的不要做,那麼多條你怎麼知道哪一條比較重要?這是律法師故意要整耶穌,耶穌沒有回答他,反而反問他:「你是教授我不是,你說呢?」律法師馬上回答出來(10:27),由此可見律法師根本不是要請教,他只是要故意給耶穌難堪,這是第一種發問的。

2、啟發前瞻

第二種是老師教學生時,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發問的方式來問問題。耶穌也用這個方式來問律法師,耶穌講完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以後,就問律法師說:「請問你,那一個是這個被打的半死的鄰舍呢?」耶穌問這個律法師,讓這個律法師講,耶穌沒有在這個故事裡面直接指明誰是鄰舍,誰不是鄰舍,而是讓律法師自己講,這種我們叫作啟發教學法。好的老師不會直接講答案,他講了一些東西以後,就問學生,「你們說正確答案是什麼?」學生就趕快舉手,講對的就很高興,以為是自己發現的,不是老師講的,其實是老師教的,這個我們叫作啟發式的教學。

3、自衛機轉

這個律法師當然不太高興啦,他就學我們的立法院,立法院也會發問題對不對?然而立法委員發問題不是為了讓對方難堪,而是為了表示自己有理,表示他當立法委員是很優秀的,這種發問我們叫作自衛機轉。

Ⅳ、誰是我鄰舍

1、慈心憐憫 (compassionate action)

律法師接著問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聖經說律法師為了表示自己有理,表示自己對,就說:「你講得很簡單,要愛你的鄰舍,那你告訴我誰是我的鄰舍?不然我怎麼去愛?」他的問題:「誰是我的鄰舍?」是什麼樣的問題,你知道嗎?我把它稱作「籬笆問題」。什麼叫作籬笆問題呢?就是你要我的籬笆圍多大?圍到裡面的就是我的鄰舍,在外面的就不是我的鄰舍,你要告訴我,我界限該劃在哪裡,律法師問的是「誰」,「誰」有資格作我的鄰舍?是住離我家幾公尺的嗎?還是怎麼樣?你要告訴我啊?是怎麼樣定義誰是我的鄰舍?所以他的問題是「誰」。耶穌對律法師講的不是這樣,耶穌是用一個故事回應他,這個故事我們用兩張圖可以表示出來,第一張圖是第一現場,第二張圖是第二現場,在第一現場的這個人冒生命的危險幫助那個被打傷的人。

2、冒險費錢 (risk taking and cost paying)

在第二現場呢?這個人的荷包受虧損,因為他幫忙付急診室的掛號費,還有以後可能有的追加費用,所以他在第一現場付了一些代價,在第二現場也付了一些代價,耶穌就問律法師說:「誰是那個被挨打的人的鄰舍?」耶穌不是說:「誰是那個撒瑪利亞人的鄰舍?」而是說:「誰是那個被打傷的人的鄰舍?」所以耶穌把問題轉過來,故事一講完,問題的重點不是「誰是我的鄰舍?」而是「我是誰的鄰舍?」我願意去當有困難的人的鄰舍嗎?這個翻轉的很厲害,所以問題不是籬笆問題,問題是意願問題。你有意願去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嗎?當你有意願幫忙那個有困難的人,那個人就把你當作鄰舍。這個被打的半死的人,聖經沒有說他是不是猶太人,如果是猶太人的話,律法師會更吃驚,因為他們的牧師沒有幫他忙,長老沒有幫他忙,而是一個阿彌陀佛或是慈濟的人來幫他的忙,對那個受傷的人來講,是因為是猶太人才是我的鄰舍嗎?是因為牧師才是我的鄰舍嗎?不是,是因為你幫助我,因此你是我的鄰舍。你願意幫助他嗎?如果你願意幫助他,你就是他的鄰舍。這個律法師的問題是:要劃界線。耶穌卻說:不是劃界線,而是你的意願問題,你有意願作別人的鄰舍嗎?再來耶穌把這個「好…撒瑪利亞人」,這兩個字放在一起,是令猶太人聽了會很不是滋味的。好像今天你去和布希總統說有一個人叫作「好…賓拉登」,他一定罵你,哪裡有好賓拉登,賓拉登一定是壞蛋。對猶太人來說,撒瑪利亞人沒有好種,撒瑪利亞人沒有好東西,你要舉例,怎麼舉撒馬利亞這種人?耶穌是故意的,耶穌要告訴律法師說,好鄰舍是表現在願意幫助別人,不在乎對方的種族,不在乎對方的信仰,不是刻意挑選的,你籬笆不能這樣劃分,而是看你有沒有意願。

3、整全照應 (comprehensive care)

這位好撒馬利亞人他做了一些事情,在這個故事裡面,他的動機是憐憫,動了慈心(Compassionate),就是先有這樣的愛心,然後產生行動。在這個故事裡面,幫助這個被打傷的還有一個人,就是急診處的醫生,他也幫助他,可是不同在於急診處的醫生不是鄰舍,是因為他的職業才幫助他,他照顧他但是要收錢,這個也是幫助。所以幫助人的有兩種,有一種是幫助別人但是卻要掏腰包的,那個叫作鄰舍;幫助人但是要收費的,那是公事公辦,那個不叫作鄰舍。所以這個故事中有很多角色在裡面。在這裡,這個撒馬利亞人是冒生命的危險,那個人剛剛才被強盜打得半死,所以沒人曉得強盜是否還在附近出沒,所以他停下來是自己找麻煩。你的爸爸媽媽有沒有教過你說,在路上如果遇到有人車禍最好不要停車,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教導?還是說看見有人有問題,你會停下車來幫助對方?你停下來幫對方的忙,有時你就被告了,「不是你撞他,你為什麼要停下來,撞他的人早就跑掉了。」你有沒有受過這樣的教導?或是你教你的孩子這樣看?類似這樣的情形不是只有台灣人會這樣想,猶太人也會想,「這個是是非之地,趕快走人,不要逗留。」本來他自己騎著一台Scooter(摩托車),要趕快踩油門才對,但是他還停下來,扶這個人去坐他的摩托車,他自己牽著車慢慢走,給自己找麻煩,所以這個人為了幫助他,他是冒生命的危險。由於他還要上班沒辦法,把對方送到醫院急診處掛號後,自己還要花錢,所以代價不小,他冒險花錢,然後遇到急診處醫生,還跟急診處的醫生說:「萬一我給你的不夠,回頭我還會幫他補上不足的。」他連這個被打傷的人是誰?是什麼名字?住哪裡都不知道,以後他會不會還他錢也不曉得,然而他就是想要完全的把這被打傷的人的問題解決,耶穌說這個人一定是這個被打的人的鄰舍。對這位撒馬利亞人讓我們看到的是他動了慈心,冒險費錢以及整全的照應。

Ⅴ、撒馬利亞人

1、歧視築牆

可是撒馬利亞人這個名字一提出來,對猶太人來講那個是壞種,是雜種,是信仰不純正的,神學觀也不對,什麼都不對的。你知道嗎?撒馬利亞人是不在耶路撒冷敬拜神,而是在北國敬拜,他們還是混血,也沒有保持血統的純正,他們有好多問題啊,什麼都不對,那為什麼撒馬利亞人在這裡被提出來?他們是猶太人歧視的對象,所以不可能是鄰舍,是一堵牆把律法師和撒馬利亞人隔開,可是耶穌最後是要這個律法師學這個好撒馬利亞人,要律法師照這樣去做,所以對這個律法師來講,其實他面臨一個很大的困難――他要學這個撒馬利亞人嗎?(他們的神學觀也不對,什麼都不對。)以今天我們的情況來講就是,上帝跟你說,你要學慈濟,你的感覺怎麼樣?「不對吧,應該是他學我們,怎麼是我們學他們呢?我們的信仰是對的,我們才是純正的,我們的上帝才是對的啊,他們拜的都不對,他們什麼都不對啊!」對方可能是你的鄰舍嗎?甚至可能是你的老師嗎?你有沒有想過,以我們今天來看這樣的關係呢?撒馬利亞人在聖經裡面,除了耶穌所講的這個故事以外。還提過有一個女人在井的旁邊打水,她就是撒馬利亞人,耶穌跟她要水喝,「撒瑪利亞的婦人對他(耶穌)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約4:9)剛才講到隔斷,因為猶太人瞧不起撒馬利亞人,在這裡有很多這樣的情況,男人瞧不起女人,不跟女人講話的,猶太人瞧不起撒馬利亞人,所以這個婦人很吃驚:「你是一個猶太人,你是一個男人,為什麼你要跟我一個撒馬利亞婦人講話呢?」所以在這裡告訴我們有三種歧視,一種是種族歧視,一種是性別歧視,還有一個是宗教歧視,都涉及在裡面。

2、愛心拆牆

保羅在加拉太書三章28節說:〝不分猶太人或外邦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在基督耶穌的生命裏,你們都成為一體了〞。我們信了耶穌以後,應該跨越這些,應該不再分種族,不再分性別,不再分社會地位,大家在基督裡面都是弟兄姊妹,不應該用這些當作區分。可是到今天我們很多人還是用這些在區分,分的最厲害的就是德國,德國在二次大戰戰敗以後,就被隔了一座大牆(柏林圍牆),有一個德國人就寫了一句話,這句話翻譯出來就是說:「所有的牆有一天都會倒」,真的,柏林圍牆倒了,這座牆是被政治力量弄倒的,1989年11月9日,第一片牆被怪手機具把它吊起來,柏林圍牆終於倒掉了。耶穌基督到世上來,不只要拆政治上的牆,他還要拆你和你周圍人的牆,有多少人在你周圍,你是跟對方有一些歧視的關係,你沒有辦法把對方當作鄰舍呢?耶穌來,他要拆毀中間隔斷的牆,「因他使我們和睦(原文作:因他是我們的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弗2:14)他要用他的愛把這道牆拆毀,他不只要拆毀,(牆被拆毀以後大家還是沒有關係,那只是沒有牆而已。)他還要我們用拆下來的東西做成一座橋,然後藉著這個橋再去幫助有需要的人,所以拆牆還不夠,還要搭橋。所以鄰舍的意思,就是把牆拆掉,把橋搭起來。

3、學習對象

當提到搭橋的時候,我就想到一首歌,不曉得你們聽過這首歌嗎?這首歌是Paul Simon(保羅賽門)寫的,演唱的人是Art Garfunkel(亞特葛芬柯),是1970年的白金暢銷排行總冠軍唱片,他得到六項Grammy Awards(葛萊美獎),這首歌叫作「惡水上的大橋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你聽過嗎?有印象嗎?

「When you're weary, feeling small, When tears are in your eyes, I'll dry them all, I'm on your side. Oh, when times set rough, And friends just can't be found,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lay me down.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lay me down. 」

「當你疲憊,失信心,當你淚水滿盈,我擦乾淨,我在你旁。喔﹗處境艱難,朋友也都像座橋,橫跨惡水之上,將自己擺上,像座橋,橫跨惡水之上,將自己擺上。」

「When you're down and out, When you're on the street, When evening falls so hard, I'll comfort you. I'll take your part. Oh, when darkness comes, And pain is all around,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lay me down.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lay me down.」

「當你無依無靠,當你流落街道,黑夜四面環繞,我安慰你,我替代你,喔,黑暗降臨,痛苦纏繞著您,像座橋,橫跨惡水之上,將自己擺上,像座橋,橫跨惡水之上,將自己擺上。」

「像座橋,橫跨惡水之上,將自己擺上」我想這是撒馬利亞人所唱的一首歌,他用他的行為,他知道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遭遇到惡水的時候,他願意把自己擺下,不管是他自己的安全,他自己的金錢,他願意為對方擺下,讓這個受惡水所困在艱難中的人,可以藉著這個橋到安全的地方,這位撒馬利亞人讓你學到什麼?耶穌說:「你去照這樣做」,你能跟他學什麼?他不懼危險,他不惜金錢,他不記恩怨,他不辭艱難,他不求報償,他是慈心憐憫,他冒險費錢,他整全照應這個受害的,這個軟弱的,這個遭遇困難的人。在我準備這篇講道的時候才發現,撒馬利亞人很早就有這種特質,不曉得你有沒有這個印象?有一句話說:「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這個叫作鄰舍,叫作好鄰舍。在舊約聖經裡面記載這麼一件事情,有很多南國的猶太人被北國以色列王擄了,然後有一些撒馬利亞人就出面幫他們,把他們送回猶大國去,「以上提名的那些人就站起,使被擄的人前來;其中有赤身的,就從所掠的財物中拿出衣服和鞋來,給他們穿,又給他們吃喝,用膏抹他們;其中有軟弱的,就使他們騎驢,送到棕樹城耶利哥他們弟兄那裡;隨後就回撒瑪利亞去了。」(代下28:15)很有趣的共同點,這裡跟耶穌所講的故事很像,送衣服給他們穿,然後用油抹他們,有軟弱的就給他騎驢子,送他們去耶利哥,然後才回去;而耶穌是講說有一個被打的人,撒馬利亞人如何照顧他,怎麼樣幫助他。在這裡就看出來,撒馬利亞人照理說是什麼都不純不對的種族,可是他們有一點是對的,就是他們愛鄰舍如同自己,他們這點做對了。

Ⅵ、鄰舍的擴展

1、投桃報李

在聖經裡面,耶穌告訴我們,鄰舍是什麼呢?有人說鄰舍就是「你對我好,我對你好。」過年你送我一份禮物,我也回送你一些水果,彼此都很高興,這個叫作投桃報李。耶穌說,如果你只是這樣做,不算什麼?大家都做得到,這個沒有什麼困難,耶穌說,就算壞人也懂得投桃報李啊,有來有往嘛。「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路6:32)後來心理學家發現,不只壞人會這樣做,你知道他們發現了什麼嗎?猴子也會這樣做。如果你幫我抓抓毛,等一會輪到我也幫你抓抓毛,這種投桃報李的事情,不是只有人才會,連猴子也會做,所以這樣做沒有什麼了不起。

2、異鄉寄居

聖經說,你要愛鄰舍如同自己之後沒有幾節,馬上又講到一點,就是外勞(異鄉寄居的人)。同一章,利未記十九章,18節講到愛鄰舍,34節就講到要愛外國人,跟你們住在一起的,愛他如己,「和你們同居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樣,並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34節)我們說愛鄰舍如愛自己,這個鄰舍就不只是同族的人,還包括外族的人,你都要愛他,因為你們曾經作過寄居的,所以在這裡,鄰舍的定義已經被利未記同一章裡面,擴充成不是同一種族的人,應該跨過種族的界線。

3、仇敵逼迫

耶穌講的更進一步,甚至欺負你的,你都要對他好,有人說這點做不到,「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5:44)你知道有人做到嗎?門諾會做到了。門諾會流傳一個真實的事件,當時門諾會被路得會、天主教、長老會打的殺的抓去坐牢的,被逼迫的很厲害,他們人數最少,由於他們對聖經的解釋不一樣,他們認為絕對不可以戰爭,他們要絕對和平,還有他們認為有關受洗,小孩子受洗沒有用,因為小孩子根本不懂事,就是這兩個想法,讓他們後來被逐出家門,被抓去坐牢,被抓去綁在木頭上面受火刑的一大堆。在當中有一個人,是荷蘭門諾會的信徒,他叫作Dirk Willems,這個Dirk Willems被抓去關在牢裡,準備要被火刑,可是有一天晚上,他把床單撕破,綁在窗戶上,從窗戶垂吊逃出來,外頭正下著大雪,然後他就開始逃命,不逃命就會死。後來守衛看到他越獄,就在後面追,這個Dirk因為被關在牢裡,吃飯吃的很少,所以他變得很瘦,當他跑過結冰的湖面以後,追他的守衛因為吃得太好很胖,結果太重,使得湖面的冰破掉,整個人就掉落到湖水中,要是爬不起來就會被凍死,而這個Dirk就想起了耶穌的話:「…要愛你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人禱告。」(太5:44)他一聽到後面追的人怎麼「噗通」一聲掉下去在喊救命,旁邊都沒有別人,所以他就跑回去,把那個人拉起來,救他脫離死亡。但是那個守衛怎麼回應呢?他被救起來以後,就把Dirk抓住,並且抓回牢房裡,隔幾天Dirk就被燒死了。這位Dirk救這個守衛,可是這個守衛又把他抓回牢裡,幾天之後就被綁在木頭上活活燒死,所以這個真的是愛你的仇敵,真的是把他當作鄰舍,這件事發生在1569年的Asperen,所以真的有人照耶穌說的去做,並不是沒有。

Ⅶ、結論: 最大的誡命,離神國不遠

有一次另外一個文士也來問耶穌,這次耶穌就直接跟他說,你就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可12:30~31)這個律法師很聰明,他馬上回應「對對對,如果我能夠這樣做的話,這比我每個禮拜去教堂作禮拜,或是奉獻多少錢還要好,上帝更喜歡。」結果耶穌發現他很聰明,就給他一句話作獎勵,「耶穌見他回答的有智慧,就對他說:你離神的國不遠了。」(可12:34)請問你聽到這句話,是要哭還是要笑?你知道嗎,離神的國不遠是最悽慘的,如果離得很遠就算了,離不遠,那樣還是在外頭啊,雖然很近,但是還是沒有進去啊,怎麼說沒有進去呢?因為他只是知道,會回答,但是做不到。可是耶穌對那個律法師說:「你回去照這樣去做,去做,你就進到神的國裡面,你不做,雖然你知道,也沒有用。」台灣諺語說:「知就知,倒頭栽」他離神的國不遠,因為他沒有進去啦。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它是英文的,我試著把它翻譯成中文,「I sought my soul, and my soul I could not see. I sought my God, And my God eluded me. I sought my neighbor, And I found all three.」說的很棒,英文押韻很好,翻譯成中文就是:「我找自己,卻看不見自己;我找上帝,上帝向我躲避;我找鄰居,三個都在一起。」最大的誡命不是說,你要愛上帝嗎?第二條不是說,你要愛鄰舍如同自己嗎?那麼換句話講,愛鄰舍是你最容易做的,你要從誰愛起?從愛你的鄰舍開始,因為當你愛鄰舍,你就是愛上帝,你也就是愛自己了。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你用這麼一個小小的故事,來教導律法師,也教導我們。主,我們真的願意作鄰舍嗎?我們真的願意在人家有困難的時候,願意付代價嗎?主,你知道我們的心,你也知道我們的軟弱,幫助我們,好讓我們能夠成為別人的祝福,好讓別人能夠在我們身上,領受到上帝的愛,這樣禱告祈求,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