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於2008.10.12
作者:何淑珍牧師
耶穌在世講了許多故事與比喻,也親自立了榜樣,要我們照著做,例如:耶穌在最後的晚餐前給門徒洗腳,祂說:「我剛才”替”你們做的,你們明白嗎?」我為你們立了榜樣,是要你們照著我替你們做的去做。….你們若能夠實行是多麼的有福啊!」。
耶穌以愛道成肉身,降卑自己,來到世上為要「代替」人的罪,自己在世時又「替」我們立了許多榜樣,醫病、趕鬼、與婦人交談、使貧窮者得到福音,祂將自己「與需要者認同」,祂立了榜樣給我們,就是要我們也能照著祂「替」我們做的去行。去做僕人,去服侍。
然而2000年前的社會處境與我們現在的處境已有許多的不同,被幫助者的需要也有很大的差異性,所以教會必需時時察覺處境的變化和「鄰人」的需要,進而在宣道的模式上有所改變,相同的是我們必須繼續與受壓迫者、邊緣化的邊緣人等弱勢族群站在一起。
因此我們要不斷的檢視我們普世宣道事工的走向,敏銳看見我們「鄰人」的需要,甚至以他們所能接受的方式行動。不同的時代背景有不同的處境與不同的社會問題,因此宣道的行動必須要有多元化的思維。例如老人問題、上班族問題、青少年問題、環保問題及家庭問題,這些人的需要就是我們「鄰人」的需要。
上帝已經參與在我們的處境及文化,今日普世教會與基督徒面對宣講上帝的福音,無法避免的課題就是要「愛鄰人」的挑戰。
以西結 7
-
以西結書 7:1-2
1. 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 2 「人子啊,主耶和華對以色列地如此說:結局到了,結局到了地的四境!
以西結在這裡似乎過於冗長;因為他幾乎用相同的詞語重複著相同的觀點。但我所提出的理由必須加以注意,如果上帝只是簡短地發出他的命令,當人們不僅遲鈍不信,而且性情乖僻時,他的信息就會顯...
2 小時前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