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5日

貧窮 (Poverty) -- 蔡茂堂

寫作於20081012
作者:蔡茂堂 牧師

基督教從設立開始就很關心窮人 (the poor)。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學 (liberation theology) 對於如何解決貧窮的議題做了很廣泛與深入的探討。他們的結論是聖經中對於窮人有特別偏愛的重視 (preferential option for the poor)。他們主張,基督徒應該盡全力防止貧窮的產生 (prevention),但是在無法完全避免的情況之下,基督徒則應該盡力去減輕貧窮 (alleviation)。這是基督徒的社會責任。

EKD (Evangelische Kirche in Deutschland, Evangelical Church of Germany) 德國福音教會設立一個諮詢委員會來討論如何處理德國貧窮的議題。他們主張,貧窮必須與富裕一起討論,德國的貧窮也必須與全球的貧窮一起探討。傳統上對於貧窮之處理可以分為兩大類:分配性公義 (distributive justice) 以及增能性公義 (enabling justice)。前者是共產主義所強調的社會公義,後者是資本主義所強調的公義。前者主張社會物質資源應該按照各人的需要來分配給各人。後者主張社會應該給予每個人相同參與公平競爭的能力與機會,然後照每個人努力的結果與對社會的貢獻來分配報償。前者可能造成人人等待政府分配物質而不努力工作與付出的依賴性社會福利國家 (dependent social welfare state),後者則會造成人人惡性競爭、弱肉強食的貧富不均兩極化資本主義國家(polarized capitalism state)。德國福音教會主張,我們必須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尋找出一個適當的平衡點。這個平衡點被稱為參與性公義(participatory justice)。

非志願性貧窮(involuntary poverty)造成貧窮者被排除而無法參與社會 (exclusion from participation) 的生產或消費。志願性貧窮 (voluntary poverty) 則是自願放棄奢華浪費的生活型態,而採取過簡樸生活型態,如此既可以親身體會非志願貧窮者之生活經驗而產生認同團結 (identification solidarity),並且還可以將所節省下來的資源拿來幫助那些非志願貧窮者使其脫離貧窮的苦難與困境。這種幫助應該在幫助貧窮者獲得基本生存所必須之物質之後,優先考慮增加貧窮者從事生產的能力與意願。一般是透過教育與訓練的過程。

舊約聖經一貫強調上帝特別照顧貧窮者。申命記很清楚的告訴以色列民,耶和華為孤兒寡婦伸冤,又憐愛寄居的,賜給他衣食。所以你們要憐愛寄居的,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 (申10:18-19)。利未記則教導以色列民,你的弟兄在你那裡若漸漸貧窮,手中缺乏,你就要幫補他,使他與你同住,像外人和寄居的一樣 (利25:35)。在以色列歷史中,耶和華常常差遣先知,勇敢的向以色列民提出勸告,真正的虔誠與禁食,必須配合在實際生活中,鬆開兇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還要把餅分給飢餓的人,將漂流的窮人接到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如此,他們的光就必發現如早晨的光;他們也會得到耶和華的醫治。他們的公義必在他們前面行;耶和華的榮光必作他們的後盾 (賽58:6-8)。

耶穌出來傳道時,在會堂中引用舊約以賽亞書61章1-2節來描述自己的使命,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或作: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報告耶和華的恩年。雅各書清楚的提到,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雅1:27)。

今天我們看到耶穌在世上所講的最後一個比喻,就是山羊與綿羊的比喻。耶穌很清楚的自我認同那些貧窮到饑寒交迫,流浪街頭的人。我們如何對待這些貧窮人將會決定我們在最後審判的時刻,是會被主耶穌基督歸類到享受永生的綿羊或是忍受永刑的山羊群中。但願我們對主耶穌的信心,可以在我們的心中產生對於我們周遭貧窮人的愛心,並且採取適當的實際方法來認同並幫助這些貧窮人,也就是主耶穌弟兄中至微小的一位。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