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於2007.03.1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台語
國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謝謝大家的代禱,我們五個人去新加坡學習,出發前,李牧師和我生病了,病好了也回來了。感謝主,這期間看到那間教會有一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們屬於神召會(三一基督徒中心),在靈恩的解釋上與我們教會有所不同,可是他們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以後有機會我會陸陸續續的跟大家分享。今天要講的題目是“愛與盼望”,到底盼望是什麼?為什麼在愛裡面就有盼望?如果你曾經看過一對熱戀中的情人,你就可以體會。他們兩人一起編織著未來的美夢,他們對前景充滿盼望,所以愛會帶來盼望。我們今天的經文,所有版本的翻譯都很相似,和合本翻譯為「凡是盼望」,現代中文修訂版則翻譯為「對一切有盼望」。大部分的英文版,不管是NKJ(New King James Version新欽定本)、NRS(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現代修訂標準版)、NAS(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現代美國標準版),都是翻譯為Love hopes all things.,我想這和愛是「凡是盼望」對應的很好,可是NIV(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現代國際版聖經)的翻譯是Love always hopes.,它就不是強調盼望的東西,而是說盼望是一種一直存在的狀態,我想翻譯為「對一切有盼望」是對應NIV的翻譯Love always hope。
Ⅰ、引言:從絕望之山鑿出盼望之石(Martin Luther King Jr. 1963. 08. 28.)
講到盼望,我們會想到一個人,他就是美國馬丁路德金恩牧師 (Rev. Martin Luther King Jr.),他發表了一篇影響美國相當大的演講,到現在大家還認為是全世界很偉大的演說,就是「I have a Dream.」。在1963年8月28日當天,有二十五萬個美國人,大部分是黑人,聚集在華盛頓特區,在林肯紀念館的台階上,金恩牧師分享了這篇信息,他的題目是「我有一個夢」,其中有一段說到:「This is our hope, and this is the faith that I go back to the South with. 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在這裡面他說:「這是我們的盼望,這是我將帶回南方去的信心,根據這樣的信心,我們就能從絕望的山開鑿出一個盼望的石頭。we will be able to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他依據的是美國立國總統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所提倡的人人生而平等,他期待美國立國的精神可以落實,全世界的人類應該是平等的、應該是自由的、應該是相愛的、應該是和平的、應該是有同樣的機會,「我堅持相信這句話是對的,我們應該往那裡走」,只是這張支票跳票了,雖然經過林肯總統為了解放黑奴不惜發動南北戰爭,一直到金恩牧師的時候,黑人還是沒有得到他們該有的平等與自由,其實他要講的就是:「我相信這些還是對的,我還是存著盼望,有一天黑人的孩子和白人的孩子可以一起遊玩、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嬉戲、一起歡笑。」去年十一月,美國政府終於破土開工,在華盛頓特區的公共公園裡,開始建設馬丁路德金恩的紀念館(MLK Memorial),很有意思,這個紀念館就位在傑佛遜紀念碑(Jefferson Monument)和林肯紀念館(Lincoln Memorial)當中的地帶,他們做了刻意的安排,它是位在一條河流旁邊的一個半圓形結構,後面是一座山,這座山被挖了一個洞,這個洞成為入口,挖出來的石塊被移出來,矗立在廣場上,這樣的場景所要表達的,就是這句話:「我們要從絕望的山當中開鑿出一塊盼望的石頭」,這成為它的主題Stone of Hope,當中還有一座Martin Luther King的雕像,他面向Jefferson Monument。已在去年十一月十三日募款、破土、動工,預計在2008年完成整個紀念館,它的前面是傑佛遜紀念碑(Jefferson Monument),後面則是林肯紀念館(Lincoln Memorial), 馬丁路德金恩的紀念館MLK (Martin Luther King ) Memoria則位於中間。 Jefferson是宣告(Declare)一個盼望,宣告美國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可是Lincoln為了這個目標,不惜發動內戰,要捍衛(Defend)這個宣告,可是一直到Martin Luther King的時候,他希望把這個夢想Redeem(贖回)落實,雖然林肯打仗了,雖然黑人解放了,可是實際上黑人還是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機會,所以Martin Luther King繼續堅持American dream and hope(美國夢想與希望 )。在絕望之山鑿出盼望之石,是金恩牧師留給我們珍貴而重要的遺產。
Ⅱ、凡事盼望
1、 希臘文:盼望έ λπίζώ (elpizo)
我們今天的重點就是這個「盼望」,這個字在希臘文叫作έ λπίζώ (elpizo)。
2、 英 文:
hopes all things (NKJ) (NRS) (NAS)
always hopes (NIV)
英文有hopes all things和always hopes兩種不同的翻譯。
3、 中 文:
凡事盼望(和合本)
對一切有盼望(現中修)
中文有「凡是盼望」和「對一切有盼望」兩種不同的翻譯。
Ⅲ、兩種盼望
1、 目標:渴望與期待 hope for
當我们仔細查看聖經裡面έ λπίζώ (elpizo)這個字時,我們會發現裡面隱含兩個相關卻不完全一致的意思,如果我們用英文來表達就可以很容易的了解。第一個叫作hope for,這是對於所渴望和期待的「目標」,你盼望將來怎麼樣,做什麼事,得到什麼東西,變成什麼樣的狀況,這是盼望的目標。
2、 對象:確信與倚靠 hope in
在聖經裡面強調的比較不是hope for,而是hope in確信和倚靠的對象,你的盼望是建築在哪一個對象上面?這盼望與信心有關,你所確信和倚靠的對象,讓你對將來有一個期待。hope for和hope in在聖經裡面都有呈現出來,hope for是一個期待,hope in是一個確信,比如說,保羅寫信給提摩太說:「我『指望』快到你那裡去,所以先將這些事寫給你。」(提前3:14)這是保羅的一個hope for,他希望很快的可以到提摩太那兒,可是在提摩太前書第四章10節說:「我們勞苦努力,正是為此,因我們的『指望』在乎永生的神…」,這裡的指望就不是指將來的事情,而是指望的「根據」是永生神,我們用信心抓住這個應許,在前方就有盼望,因為我們知道神是信實的、神是愛我們的,祂既然應許我們,祂一定會實現,所以盼望是因著確信與倚靠的對象。我們再來找一處經文,這是保羅寫給腓利門的信,裡面他說到:「此外你還要給我預備住處;因為我『盼望』藉著你們的禱告,必蒙恩到你們那裡去。」(門:22)保羅在牢裡面,可是他有一個盼望,有一天會從牢裡被放出來,去拜訪他们,希望幫忙預備房間,使保羅去時可以有地方住,這是對將來的一個期待(hope for)。在提摩太前書第六章17節,同樣的字έ λπίζώ (elpizo),中文翻譯成依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你把將來的盼望建築在什麼上面?不要把你的盼望建築在錢財上面,要把你的盼望建築在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身上,這是hope in。我們可以想一想,今天我的盼望是放在哪裡?子女身上?財富上?目前的工作上?或是台灣的政治前途?基督徒的盼望是在於神及祂的應許。強調這個、把這個講的最好的是神學家Jürgen Moltmann(莫特曼),他提到「盼望神學(Theology of Hope)」,我在牧函裡稍微的介紹了他的盼望神學。他曾經在二次大戰被英國抓去當戰俘,看著很多同樣是戰俘的人,由於絕望在集中營裡就死掉了,他本來是一個不怎麼樣的基督徒,是只有聖誕節才去教會的基督徒,在集中營裡快要失去盼望的時候,一位美國軍中牧師給了他一本聖經,他讀了又讀,才知道上帝一直與他同在,上帝在聖經裡面應許他,上帝會帶領他,不管他遭遇什麼樣的處境,這個盼望讓他渡過了集中營的日子,後來他放棄原來學習的物理學,進到神學院去,之後成為一位很有名的神學家,他的神學叫作「盼望神學」(Theology of Hope)。我想重點不是hope for,重點是hope in。他所建構的盼望,就是那位上帝,是怎麼樣的上帝呢?祂是曾經在歷史中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上帝,(當時以色列人在埃及作奴隸沒有盼望,不知何時才能夠出頭天,上帝差遣摩西把他們從為奴之地拯救出來,讓他們得到自由,不再被欺壓),是讓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的上帝(耶穌基督雖然被人不公義的判了死刑,死在十字架上,上帝卻讓祂從死裡復活),也是給我們新天新地應許的上帝,這樣的事實讓我們確信所信的神是可靠的,不論我們遇到的處境是多麼艱難和黑暗,還是有路可走,這成為盼望神學的重點,他的盼望觀點很特別,他說:「如果你盼望這些,它就會成為你現在努力活出的方式、活出的方向、活出的目標。」所講的新天新地就是「但我們照祂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後3:13)在新天新地裡是充滿了像Martin Luther King所期待的,就是「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摩5:24)人與人之間是公平的,人與人之間是慈愛的,他認為如果你有這樣的盼望,你今天就要過這種行公義好憐憫的生活,而不是今天不管周圍社會是怎麼樣混亂黑暗,我們什麼也不做,只等著將來上帝把新天新地帶來,他認為不是這樣,盼望應該影響今天,今天的生活態度應該是將來的樣子,這是莫特曼所提的「盼望神學」。
Ⅳ、盼望的果效
1、 苦難裡的喜樂
如果我們這樣相信的話,盼望會對於今天的生活帶來一些影響、帶來一些改變。但以理的三個朋友,他們對於上帝給他們的承諾,有堅定的信心和盼望,所以當統治他們的國王強迫他們要放棄信仰時,他們堅持,結果被丟到火爐裡面,被丟進去之前他們對國王講一句話:「我們堅持相信上帝承諾我們的,祂會保護我們,祂會帶領我們,所以我們不放棄我們的信仰。」結果國王就說:「好,那就把你們丟進去。」想不到丟進去的是三個,結果跑出來第四個,「咦?那第四個人看起來好像人子。」他們在爐火裡面居然沒有被烤焦,國王就請他們出來。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故事,那是對神承諾應許的信心,帶來堅持的盼望,這個盼望使他們在苦難裡面有喜樂,「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窰中救出來。王啊,祂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但3:17)他們的盼望、他們的確信,所以他們在如火窯般的苦難當中,他們還是有喜樂,這三個人是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他們活出來的見證,第四個人聖經說「看起來好像人子」,在苦難中基督一直陪著他們,我想這也是莫特曼在集中營裡所體會到的,我們的神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祂是跟我们一起在患難中的神,基督在苦難中陪伴著我们,所以我们有盼望。因著基督與我们同在,我们在患難中仍有喜樂,這就是聖經羅馬書中保羅所提到的:「我們又藉著祂,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5:2~5)因為對神的愛有深切的把握、相信和體認時,就會產生盼望,使我們在苦難中、在患難裡也會有喜樂。因著神的愛,我們能夠經歷及勝過所有一切的苦難,「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羅8:35)。保羅說:「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38~39節)所以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彰顯出來的愛,讓我們有盼望,這個盼望使我們在困境苦難中仍有喜樂,這是盼望的第一個果效。
2、 傳福音的愛心
談到第二個果效“傳福音的愛心”,我要分享我們在新加坡教會看到的情形,福音不只是給我們,還要給所有願意相信的人,如果你對福音有盼望,就會帶來傳福音的熱情,你會對還沒有聽到福音的靈魂有愛心,這個叫作傳福音的愛心。因著福音應許的相信,帶來了盼望,保羅說:「…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加4:19)這是對傳福音對象的愛心,對基督的信心就會產生向眾聖徒的愛心,「因聽見你們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並向眾聖徒的愛心,是為那給你們存在天上的盼望;這盼望就是你們從前在福音真理的道上所聽見的。」(西1:4~5)有這個盼望會產生愛心,這個盼望是什麼盼望?就是福音真理上的盼望,就是上帝藉著耶穌基督的愛,要拯救、要改變所有願意相信的人,如果你相信這樣的一個福音的應許,你在傳福音上面就會很熱心。新加坡教會他們的小組做得很成功,在幾年內,教會從幾百人變成現在的五千人,很有活力。他們對傳福音很有熱情,每一個人到教會信主以後,差不多九個月以內,就可以開始去帶另外一個人來信主,他們用小組的方式,平均起來大約九個月到一年半就能夠帶人信主,這是他們的經驗,他們叫作屬靈的父母,就像經文所說的「再受生產之苦」,他們從這句話得到一個Image,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屬靈爸爸或媽媽,要把福音的種子撒在一個人的心裡面,慢慢的帶他一直到「基督成形」,這是對福音的盼望所帶來的愛心。他們不是把一個人帶到決志信主就算了,他們是持續的帶領他,直到他也可以再生下一個屬靈的孩子。基督成形,就把福音的盼望又傳承下去,所以他們教會成長的很快,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在傳福音上面堅持這樣的盼望、這樣的努力,在歌羅西書說:「神願意叫他們知道,這奧祕在外邦人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就是基督在你們心裡成了有榮耀的盼望。」(西1:27)外邦人就是還沒有信主的人,「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我也為此勞苦,照著祂在我裡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28~29節)為這樣願意勞苦、為這樣願意盡心竭力,這是因為對福音的應許有一個確信,因此會在傳福音上表現出對那些未信主的人有很大的愛心。
3、 成長中的忍耐
當你傳福音給一個人,讓基督的愛改變他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人其實並不是沒有問題,他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這時盼望就可以等他把那個問題解決,這個等待需要忍耐,福音要改變一個人是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並不是那麼的順利,是有一些困難,當你確信福音可以改變這個人時,你除了在傳福音給對方上有愛心之外,你在等待他成長的時候,你會表現出無比的耐心,就好像「…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雅5:7)出產是需要時間的,你種一棵植物等到它長大是需要時間,確信盼望這棵植物將來會長大,使得這個農夫可以等待,不管是稻子、麥子、果樹等等,由於有盼望,他可以等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保羅說:「…因愛心所受的勞苦,因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帖前1:3)所以盼望讓我們在艱難中會帶來喜樂;盼望讓我們對未信主的人有愛心,希望把福音傳給對方;盼望讓我們在看到對方成長過程中,遇到各樣的情況時,可以等待,你會給對方時間和空間長大,在等待的同時,你會看他的問題是什麼,需要什麼,就用各式各樣的方法來幫助他長大,「…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帖前5:14),就是等待對方長大到像福音應許所應該有的「基督成形」的過程中的忍耐。所以一個在上帝的福音裡面有盼望的人,會表現出來苦難中的喜樂,傳福音中的愛心,和等待對方成長時的耐心。
Ⅴ、愛與盼望
1、 羅曼蒂克充滿盼望 (Romantic love fills with hope)
我們再回頭講到愛與盼望的關係,當我們進入愛裡面的時候,剛才我一開始就講,在愛裡面是充滿了憧憬、充滿了美夢,這個我們叫作羅曼蒂克,這樣的愛情是充滿了盼望。
2、 冷酷現實挑戰盼望 (Realistic love challenges hope)
可是愛情不會都是這樣,一旦遇到現實生活時,這個盼望就受到挑戰,愛情變得很辛苦,像一輛摩托車上擠了一家大小五六個人,這是現實的挑戰,我們的夢想一定會帶來挑戰,冷酷的現實會對我们那羅曼蒂克愛情的盼望帶來挑戰,這時候就看這兩個人有沒有辦法一起來面對,在現實生活下所帶來的傷害和挑戰,如果有辦法好好處理的話,新的盼望會再產生,就可以克服那些困難;如果沒有辦法處理的話,這個盼望就會被現實扼殺掉,一旦扼殺掉我們叫作絕望。大部分的人要結束婚姻的時候都是說:「我對這個婚姻沒有盼望,我的愛已經沒有辦法勝過這個殘酷的現實,我已經放棄了,我覺得我們兩個人不可能有明天,未來不會再改善了。」當這個盼望被現實殘害以後,這個婚姻、這個愛的關係就會枯萎、以致於終止。
3、 救贖更新重燃盼望 (Redemptive love rekindles hope)
可是這個時候如果我們靠著神的恩典,在還有一點盼望的時候,你要是不放棄,願意再努力看看,就有可能克服困難,走出一條新的路,突破這個困境,就會進到下一個階段――獲取生機,也就是神在耶穌基督裡面應許給我們死而復活的盼望,會讓你熬過現實的考驗,重新再燃起一個新的盼望。一起經歷過,這樣的愛會比起初的愛更落實,經過考驗的盼望則是更踏實,這是愛與盼望的關係。
Ⅵ、盼望與愛
1、 盼望讓愛學習等待
盼望與愛有關係嗎?第一,在盼望裡面愛就可以等待,等待對方。在盼望當中,愛就不會勉強,聖經提到「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羅8:25)常言道:「真愛需要等待」,在盼望裡面你可以等,等到對方願意,等到對方預備好 (Ready),然後再一起享受那份愛的甜美。
2、 盼望促愛努力耕耘
另外在盼望裡面,你會耕耘,因為你帶著一個盼望,你會努力去耕耘,在愛的當中,由於對前面有一個愛的憧憬,你就不會呆坐在那邊,相愛的人會一起商量、一起努力,把夢想和盼望變成實際,烏托邦(utopia)和盼望的不同在於,烏托邦就是說我們有一個美夢,然後就什麼都不做,可是莫特曼說,這樣不是盼望,那只是幻想,真正的盼望會帶來行動,你願意為此盡心勞苦,會努力耕耘,聖經說:「因為耕種的當存著指望去耕種;打場的也當存得糧的指望去打場。」(林前9:10)所以盼望會讓你現在願意去努力、願意去耕耘,期待盼望能更快臨到。
3、 盼望使愛堅信到底
盼望使愛堅信到底,在彼此的愛受到強烈衝擊時,盼望讓愛不被放棄,亞伯拉罕讓我們看到一個很特別的經驗,「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這個英文叫作Hope against hope,照常理是不可能的,因為亞伯拉罕已經一百歲了,他老婆撒拉也已經九十歲了,上帝應許他的後代要像海邊的沙那樣多,這怎麼可能呢,可是在這樣的時候,因為亞伯拉罕對上帝應許的信心,讓他堅持這個盼望,讓他不放棄,後來他真的得到了他所相信的,也成為我們的信心之父,「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就得以作多國的父,正如先前所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他將近百歲的時候,雖然想到自己的身體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已經斷絕,他的信心還是不軟弱;並且仰望神的應許,總沒有因不信心裡起疑惑,反倒因信心裡得堅固,將榮耀歸給神,且滿心相信神所應許的必能作成。」(羅4:18~21)
Ⅶ、結論:慈父的愛 容許嘗試 等待醒悟 慈父的愛 遠遠看見 出來相勸
最後我要以路加福音(路15:11~32)浪子的父親做為結論,浪子的父親,是一個因為愛而對兩個孩子充滿著盼望的榜樣,他因為愛他的孩子,他對這個孩子的盼望,到一個程度,他可以容許他的孩子去做各種、包括錯誤的嘗試,To love enough to let go.,愛使他可以放手,讓所愛的孩子去嘗試,可以等孩子自己去學到功課、自己去醒悟,當這個孩子醒悟的時候,聖經形容這位父親說:「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遠遠看見,讓我想到一個畫面,這個爸爸愛他的孩子,讓他去嘗試,讓他自己知道錯了,醒悟過來,可是這個爸爸不是就沒做事,他是每天早上起來,踮著腳尖、手放額頭上、引頸而盼,看孩子回來了沒有,所以這個爸爸做很多事,他有一個很積極的盼望,他讓這個孩子自己決定回來,雖然孩子在外面很頹廢,但是上帝還不放棄他,期待有一天他會回頭。同樣的,當這個老二回來的時候,這個父親還要處理老大的心結,因為老大一比較之下,很不高興、很不以為然,這個爸爸把老二盼回家,迎接他回家的時候,他還要出來勸老大,跟老大說:「唉呀,不要這樣啦,你弟弟回來就好,不要那麼生氣和計較嘛。」可是很特別的,聖經就停在那邊,所以我覺得這個爸爸對老大還是帶有盼望,他也是給老大同樣的機會說:「你自己決定要不要進來,跟家裡面的人一起快樂。」這整個故事,從盼望和愛的角度來講,在愛裡面是可以給對方機會;在愛裡面是可以給對方時間;在愛裡面是可以等對方改變;在愛裡面可以給對方一個勸告。總而言之,不管是慈父的等待浪子省悟或是對老大的相勸,都代表著愛裡面的盼望,因為愛而盼望。我想這也是上帝對我們的愛和盼望,祂是不放棄的上帝、是盼望的上帝,祂不管我們有多放蕩、多計較,上帝總在那裡等待著我們。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上帝,我們感謝祢,因為浪子回頭故事中的父親讓我們再一次體會到,神祢對我們是充滿盼望的等待、充滿盼望的愛,主,祢給我們自由,祢等我們悔改,主,祢像那個爸爸站在門口踮著腳尖、舉起手、遠遠的望,當我們內心不滿,充滿抱怨的時候,祢就像那個有盼望的爸爸,願意來勸我們,要我們改變,但是祢沒有勉強,祢仍舊帶著盼望愛我們。求祢幫助我們,從祢有所學習,也幫助我們,珍惜這樣的愛,不讓祢的盼望落空,感謝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有一首詩歌叫作「眼光」,這首詩歌我很喜歡,它講到盼望其實是一種眼光、一種有希望的眼光,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災害,當你有盼望的眼光,你就可以熬過艱難,進到一個全新的境界。不管天有多黑,不管路有多長,我們憑信心抓住神的應許,我們就有盼望,我們就可以夜盡天明,我們可以走到雲端,不曉得弟兄姊妹,你現在是處在什麼樣的困境,不管我們的婚姻,我們跟孩子的關係,不管現在遇到什麼樣的黑暗,我們要抓住盼望,我們抓住神的應許,可以幫我們渡過艱難,幫我們走過黑暗,幫我們進入光明。
「親愛的主,我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像亞伯拉罕一樣,似乎走到了沒有盼望的情況,也像保羅一樣,遭遇到很大的艱難,但是不管是亞伯拉罕或是保羅,他們用信心的手緊緊的抓住神的應許,他們得到盼望,這個盼望幫他們從黑暗走向光明、幫他們渡過艱難。主耶穌,在我們傳福音的時候,有時候因為看不見果效,我們慢慢就失去傳福音的熱情。求主使我們對神福音的應許有盼望,我們可以用信心抓住,讓我們願意等待一個人在信心上面的成長,不管遇到的是怎麼樣的艱難。主在我們的婚姻、在我們的家庭當中,讓我們不輕易的放棄,讓我們不輕易的絕望,讓我們用信心抓住神祢的應許,因為神的愛可以改變一切。感謝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每日新眼光》2024/09/14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 新眼光首頁 ∥ 線上聖經閱讀 ∥ 訂報退報 ∥ 友善列印
2024年 09月 14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慷慨獻上最好的禮物
*參考經文:*《 歷代志下31章2~21節》
31:2
希西家王重新組織了祭司和利未人的班次,在這制度下,每一個人都有...
1 天前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