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9日

重建系列(十五):差遣Sent

重建系列(十五):差遣Sent

經文:尼希米記第七章1,3節
尼希米記第十一章1~3節
時間:二00九年十二月六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今天陳群鈺姊妹的見證很有意思,她從上帝領受差遣由台中搬到台北,對一個視力不好的人而言,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視力正常的人要走路並不難,但她卻要透過導盲杖來行動。好不容易熟悉一個地方,現在要到另外一個地方。其實不只她需適應,一般人要搬家也不是那麼容易,你有否曾為了福音的緣故而搬家?我曾為了傳福音而從台北搬到恆春,這不容易,之前的工作在台北,家在台北,生活都在台北,恆春則是一個陌生的地方。為了福音的緣故,你願意去嗎?尼希米記這一章提到,耶路撒冷城牆蓋好了,可是城裡沒有人,這座城是首都,萬一敵人來攻打時,需要有人在城裡防衛,誰去?領袖先去。其他的人抽籤,十個抽一個,而另有一些人是自願去,百姓就祝福他們。差遣是上帝做事的一個方法,是上帝要把祂的恩典賜給世人所用的方法,我們的上帝是一位差遣的上帝。耶穌基督死而復活以後,要升天之前,對祂的學生所講的最後一句話是「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去」就是差遣,「去」就是離開本來的地方,到一個新的地方。為了上帝國的緣故,你願意作這樣的移民嗎?

Ⅰ、引言:亞伯拉罕的挑戰

上帝祝福亞伯拉罕,並使他成為別人得到上帝祝福的人,可是他需要面臨第一個挑戰就是被差遣。你要得到上帝的祝福嗎?你希望成為上帝祝福別人的管道嗎?他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1-3)後面的祝福都很好,但前面的要求卻不容易做到:「離開本地、本族、父家」,這是三重關係的剝奪,「本地」是離開鄉親,「本族」是離開族親,「父家」是離開血親,所有的社會支持體系都被剝奪了,而這竟為了上帝說:「我要祝福你,經由你要祝福別人」,你願意去嗎?你願意離開嗎?這是亞伯拉罕面臨的一個挑戰―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離開安樂窩(leaving comfort zone)。一般來說,我們一旦到了一個生疏的地方,就會慢慢適應那裡,我們知道怎麼出入應對,知道哪裡可覓食,就逐漸習慣,感到安適舒服,接著就不喜歡更動,將我們所在的地方視為安樂窩。不只住的地方,我們對於很多事物都會有適應而成的習慣,可是上帝有時為了要祝福別人,祂卻要你移動,這是一個挑戰,並不容易,祂要你離開你的安樂窩,去到使命地(going mission frontier),為了福音的緣故,為了上帝國的緣故,那是一個新領域(frontier),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你願意去那裡拓荒嗎?你願意去那裡有一個新的開始嗎?這是我們今天要一起學習的功課。

Ⅱ、差遣的上帝(God of Sending)

1. 亞伯拉罕蒙差遣踏上信心之路

我們的上帝是一位差遣的上帝,祂先差遣亞伯拉罕(亞伯蘭)。他本來住在兩河流域的下游,出海口是阿拉伯海,是迦勒底的吾珥人,住在那裡很舒適,水源豐富,氣候土地等自然條件都很好,可是上帝對他說,祂要祝福他,並且要他去祝福別人,他和父親就搬家了。吾珥的西南邊是沙漠,東北邊是高山,他父親帶著全家從吾珥沿著兩河流域河谷往西北走,經過尼尼微到了哈蘭,因此底格里斯河河谷就是亞伯拉罕他們搬家的路線。他從吾珥慢慢遷移至哈蘭,那裡的北邊是高山,南邊是沙漠,哈蘭自身有一小塊平原,所以他父親就停留在那裡不再遷徙。上帝卻對亞伯蘭說,不是這裡,還要往前走。父親過世以後,亞伯蘭全家再搬離哈蘭,翻過高山,渡過沙漠,到了約旦河的小小平原,也就是巴勒斯坦,示劍正是他進入巴勒斯坦的第一座城,也是上帝應許他的地方。這整個遷徙的路程,有兩次,第一次是離開吾珥,第二次是離開哈蘭。他都不是待在肥沃的地方如埃及、兩河流域,而是這兩地間的一個小小地方。亞伯拉罕願意去,他想:「若這樣我會蒙上帝祝福,且別人也會蒙上帝祝福,我就去」。路途中儘管都非熟悉的地方,他仍踏上這條信心的道路,也因此他被稱為信心之父。「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裡去。」(來11:8)你願意去嗎?

2. 摩西蒙差遣拯救以色列出埃及

後來以色列人下到埃及成為奴隸,上帝差遣摩西要把他們救出來。摩西在埃及本來是王子,上帝差遣他到法老王那裡去,對他說「讓我的百姓去(Let my people go.)」以色列人是法老王的奴隸,怎可能就這樣讓他們走?但上帝說:「我要你去將以色列人從埃及帶出來」,摩西願意順服。雖然開始時他不太願意,他向上帝一直討價還價,最後卻還是去了。摩西也是這樣被上帝差遣,將以色列人帶離埃及,「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出3:10)所以上帝要施恩典給以色列人,必須要有一個人願意去,那個人就是摩西。

3. 以賽亞蒙差遣勸告以色列悔改

後來以色列人到了迦南地,生活過的很舒服,心就慢慢地放蕩,過著不聽從上帝誡命的日子,上帝要處罰他們,在下手重罰前,對一個人說:「我要你去警告他們,不要再做惡,好好聽從我的話,我會祝福他們」,那人就是以賽亞。先知以賽亞承接了一個看似不可能的使命,因以色列人都已生活富裕,不會聽進他的話,上帝也明說「你去講,但他們不會聽」,如果是你,你要不要去?如果一個神學院的畢業生,神學院對他說:「我派你去一個地方牧會,可是那個地方沒有會友,你要不要去?」或是「有兩個會友,可是他們都不來禮拜。」「你去那邊五年,但一個也不會接受洗禮」,你去不去?「上帝啊,祢開什麼玩笑,我讀了三年神學院,那邊卻什麼都沒有」,可是上帝說「我要你去」,以賽亞就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上帝對他說:「但那裡的人眼睛閉著,耳朵塞著,根本不聽你。」他說:「沒有關係,不計較成果,只要確定是祢要我去,我就去。」以賽亞是這樣的一位先知。他蒙差遣去勸告以色列人悔改,但他是一個失敗的先知,因為沒有人悔改,後來以色列甚至亡國。上帝有時要我們做的事,我們已有自己的看法,但如果上帝要你做的並不如你所想,你願意去嗎?以賽亞去了,這讓我很感動,「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6:8)在當時背景下,以賽亞是去做一個沒有成就的工作,他能如此回答是很不簡單的,就好像一個人的追思禮拜上,別人敘述生平說這人一事無成,可是上帝差遣他這樣做。以賽亞是這樣的一位僕人,他願意這樣做。

4. 主耶穌蒙差遣在十架成挽回祭

耶穌基督甚至連命都賠上了,上帝對祂說:「我要將恩典給全世界的人,可是祢要到地上去,不能和我在天堂,祢出生時沒有產房,祢死時衣服被剝光,為了要將祝福給全世界的人,祢願意去嗎?」耶穌說「我願意去」,由於祂願意,我們今天才有教會,才有可能得到新生命。耶穌基督是蒙差遣,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贖的恩典,「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約壹4:10)在愛的裡面就願意付代價,在愛的裡面就願意去。

5. 使徒保羅蒙差遣往外邦傳福音

為了將耶穌基督的福音傳給全世界,上帝差遣法利賽人掃羅,祂對掃羅說:「我差你去,可是你會被抓去坐牢,會被判死刑,你願意去嗎?要去很遠的地方,離鄉背井。」掃羅說「我去」,基督教可以傳到全世界,是因為有這麼一個人,他願意受差遣到外邦去傳福音,「主向我說:你去吧!我要差你遠遠的往外邦人那裡去。」(徒22:21)從亞伯拉罕開始,到掃羅為止,有那麼多人為了上帝的國、為了福音的緣故,願意離開他的安樂窩,到使命地,為上帝擺上,不計成敗、不計代價,由於這樣,我們今天才有福音可聽。

6. 主耶穌差遣門徒到地極作見證

耶穌基督要升天時,祂差遣祂所有的門徒:「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由於很多宣道士聽了這句話,就從加拿大、英國、美國到台灣來,我們今天才有信仰,否則今天在台灣是沒有基督徒的,人們連耶穌是誰都不知道。他們就是被差遣,就是聽到這樣的一個使命而願意去。

Ⅲ、尼希米的差遣(Nehemiah’s Sending)

尼希米這次也是一樣,但他是要差人到城裡去。「城牆修完,我安了門扇,守門的、歌唱的,和利未人都已派定。」(尼7:1)可是有個問題還沒解決,就是「城是廣大,其中的民卻稀少,房屋還沒有建造。」(尼7:4)他們將城牆蓋好後,眾人齊聚聆聽神的話,舉辦住棚節節慶,甚至禁食禱告,盟誓簽約說願意讓信仰落實在他們的生活裡,然而還有一件事情尚未解決,就是耶路撒冷城內沒有人住。尼希米要怎麼讓人進去住呢?第一個,帶頭作用,就是領袖先進去,再來讓其他的人公平抽籤,為什麼?因為當時是農業時代,工作就是耕田,耶路撒冷沒有田地,所有的田地都在郊區,每一個人都是從被擄之地回到故鄉並分得一塊地,在那種田,若要叫他去城內住,「那我要吃什麼?我家裡怎麼辦」,這是民生問題,可是耶路撒冷不能唱空城計,需要一定數量的人來固守,這一切都要重新開始。因此對以色列民而言,進城住並不是好事。你願意去嗎?「百姓的首領住在耶路撒冷。其餘的百姓掣籤,每十人中使一人來住在聖城耶路撒冷,那九人住在別的城邑。凡甘心樂意住在耶路撒冷的,百姓都為他們祝福。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尼提寧,和所羅門僕人的後裔都住在猶大城邑,各在自己的地業中。」(尼11:1-3)「尼提寧」就是奴隸,大家都是一人一塊地,現在要搬到耶路撒冷去,「那我的地誰來耕種?我家吃什麼?」乍看之下住在都市好像很好,但當時並非如此。
我們來看看困難有多大,經文裡提到很多地名和人名,我們只看地名部分就知道困難有多艱巨。下面是他們被擄歸回的地圖,上至下的虛線範圍是當時的猶大國,有兩個族回鄉去,我們大致將他們分成兩半,上半部是便雅憫族,下半部是猶大族,每個小圓圈都是一個個小鎮,土地廣大,但大家住的很分散,最上端是撒馬利亞(Samaria),也就是以色列,最下端是以東(Idumaea)。所有被抽中籤的,就需要搬家到耶路撒冷城,並且要放棄原來在郊區的田地,受派住進城內。基列亞巴(希伯倫)、底本、葉甲薛、耶書亞、摩拉大、伯帕列、哈薩書亞、別是巴、洗革拉、米哥拿、音臨門等等,這些是鄉下,離耶路撒冷較遠,比較近的是瑣拉、耶末、撒挪亞、亞杜蘭、拉吉、亞西加等等,而不論或遠或近的鄉鎮,十個鄉鎮就要抽一個住到城內,這是猶大族。便雅憫族的人數較少,土地也較小,迦巴起、密抹、亞雅、伯特利、亞拿突、挪伯、亞難雅、夏瑣、拉瑪、基他音、哈疊、洗編、尼八拉、羅德、阿挪等等,這些城是便雅憫的城,同樣也是十個城鎮抽一個,搬到耶路撒冷。看到這些,就會了解當時被差遣搬家是件不簡單的事。
尼希米記這段記載中,第一個讓我們感動的是,城牆蓋好了,裡面卻空空的什麼也沒有,誰先進去住?領袖。領袖帶頭住到裡面去。「百姓的首領住在耶路撒冷。」(尼11:1a)所以領袖發揮了帶領的作用。初代教會開始宣道時,第一個受派的人是安提阿教會的主任牧師巴拿巴,還有他們最有前途的實習傳道掃羅,一個是今天的領袖,一個是明日之星,兩個人都同意受派。你是領袖嗎?你願意受派遣嗎?「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召他們所作的工。」(徒13:2)因為這兩個人願意被差派,教會才能從巴勒斯坦開始往地中海散佈。

2. 百姓掣籤什一搬遷

其他的百姓抽籤,「其餘的百姓掣籤,每十人中使一人來住在聖城耶路撒冷,那九人住在別的城邑。」(尼11:1b)抽籤算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的祭司輪值也是用抽籤的。施洗約翰的父親就是抽中籤進入聖殿燒香,結果天使對他說「你的妻子將要生一個孩子」,他不相信,天使就暫時讓他變成啞巴,「照祭司的規矩掣籤,得進主殿燒香。」(路1:9)以色列人遇到事情不易決定時,就用抽籤來處理。和平教會也曾經抽過籤,我在青契時,那時我們選會長,選了三次都同樣票數,到最後因為支持的人都一樣多,我們就禱告,然後三個會長人選抽籤,抽到的就當會長。

3. 甘心樂意得蒙祝福

有些人是自願去的,不抽籤,這些人就特別蒙上帝的祝福,「凡甘心樂意住在耶路撒冷的,百姓都為他們祝福。」(尼11:2)以色列人在蓋會幕時,有很多人是甘心樂意地奉獻,不是抽到了只好去,也不是為了履行責任,而是自願的,聖經說:「以色列人,無論男女,凡甘心樂意獻禮物給耶和華的,都將禮物拿來,做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一切工。」(出35:29)當我們知道教會有需要時,我們會否說「不用派人了,我來!」你們知道現在教會最需要的是什麼嗎?是場地預備。我已經連續幾個禮拜聽到負責場地組的執事說「這個禮拜沒人來搬椅子」,我們有這麼多弟兄(東西蠻重的,姊妹比較不易搬運),我們主日禮拜有一個場地是需要搬椅子,且因為場地是向華神借的,我們需要將其復原,地下室的主日學也有許多東西需要被搬運,好讓孩子們能順利上課,且要再復原,因這些都是神學院的教室。我們第二堂禮拜是三點半開始,你願意十二點半、一點半就來嗎?一個月一次,你願意嗎?否則你三點半來不能作禮拜呢,因為在兩點開始以前我們就需要將所有場地都預備好。很多參加第二堂的會友,在禮拜完後晚些回去,將場地恢復,收拾恢復較沒問題,有很多人會留下來。這看起來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但若沒有人做,場地就沒能被預備及恢復。你願意嗎?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侍奉。我希望有一天場地組的執事對我說,「蔡牧師,人太多了,我們要抽籤,因為大家都要來。」我們需要的人手不多,幾個就好,大家輪流來服侍,其實不是很難的事情,目前教會在這方面還需要大家的努力,「我是做第二堂禮拜的,為什麼要十二點多來」,和平教會年輕力壯的都做第二堂,第一堂則都是像我這樣五六十歲的,有五十肩,已經不能搬,不是我不搬,而是我稍微搬一下就馬上痛起來,我們年齡分佈不均,以至於常常找不到人。所以我向你們年輕人發出挑戰,你們的安樂窩是第二堂,你們的使命地是第一堂的前一小時,不是每個禮拜,只要一個月或兩三個月一次,這侍奉就是搬一搬,幾個人就夠了,對你而言是有點不方便,但並非不可能做到,不是嗎?我鼓勵你禱告看看,這算不算是上帝給你的一個呼召、差派呢?因著你甘心樂意,就得祝福。

4. 上帝差遣不計前嫌

上帝帶領的這些人中,有一族很特別,族長的名字叫作法勒斯。猶大族有很多族,但只有這一家人進到耶路撒冷去,可能是他們特別願意侍奉,而這家人的背景並不榮耀,出生不好,上帝卻使用,因他們願意出來服侍:「住在耶路撒冷、法勒斯的子孫共四百六十八名,都是勇士。」(尼11:6)進入耶路撒冷城的468個人,全部都是法勒斯的後代。法勒斯出生時是搶著出來,「隨後這孩子把手收回去,他哥哥生出來了;收生婆說:你為什麼搶著來呢?因此給他起名叫法勒斯。」(創38:29)雙胞胎將出生時,哥哥先伸出一隻手來,收生婆趕快拿紅線綁在他手上,說「這是哥哥」,但手就收回去了,可是首先生出來的手上卻沒有綁線,收生婆就說他為何搶先,那個搶先出生的就是法勒斯。這件事情無足輕重,但他的母親叫作他瑪,他的父親是猶大(也是他的祖父),他是公公和媳婦亂倫所生雙胞胎的老大,他不是正常家庭出生,是一個悲慘家庭亂倫生的孩子,可是這個孩子的後代卻被上帝所接納。上帝不在乎你的出生、背景,不在乎你以前多不好。你回應上帝的「我差遣你」說你肯,祂就祝福你。當你知道法勒斯的背景,你聽到尼希米這段就會很感動,上帝不只挑那家世清白的,或從小就表現很好的,祂只是問你肯嗎?只要你肯,祂就祝福你,差遣你。

為什麼有法勒斯的這個故事?十二支派的老四猶大,大兒子是珥,珥長大以後婚嫁的妻子他瑪成為猶大的大媳婦,但珥的品行不好,上帝處罰他,他就死了,可憐的年輕太太成為寡婦。猶太人是丈夫死了且沒有孩子就斷子絕孫,為了讓哥哥不會斷宗,弟弟就要負責娶嫂嫂,所生的孩子算是哥哥的,這樣哥哥就有後代,這是猶太民族的規定。弟弟就是俄南(Ownan),父親猶大要俄南與他瑪結婚,履行傳宗接代的要求,讓哥哥不會斷宗,而俄南跟他哥哥一樣壞,他說:「我辛苦生的孩子卻不是我的,我不願意」,結果俄南雖願意娶他瑪,卻故意遺精在外,免得給他哥哥留後,所以他嫂嫂生不了孩子,這在醫學上有一個專有名詞Onanism(性交中斷法),就是沿用這人的名字。上帝不悅:「我讓你這樣做是為了讓你死去的哥哥留後,你怎麼可以這麼自私,要了人,卻不給她孩子?」上帝就讓俄南死。兩兄弟都死了,猶大很擔心他第三個小兒子示拉,照理說,示拉長大也要履行要求,猶大心想,如果小兒子也死了怎辦,所以猶大就開始想辦法推託,不讓示拉娶他瑪,要她守寡等待。他瑪是很嫻熟的女子,她一直在等待如何幫死去的先生留後。

當示拉長大了,公公仍不讓他成婚,但他瑪又一定要有孩子,她怎麼辦呢?她知道猶大的私生活不好,當他收割完稻子時,會喝點酒,她就把自己裝扮成妓女。阿拉伯女人全身包裹,只剩兩個眼睛,所以猶大沒有認出她是誰,而一般妓女要收費,這個妓女卻不同,她要猶大手上的柺杖,因為牧羊人的柺杖上都刻有名字,就像印章一樣,猶大就先給了柺杖,並打算隔天再用山羊羔取回。第二天透過朋友拿山羊羔給她,要取回柺杖,結果那地方的人說他們沒有紅燈戶。他說:「糟糕,我風流一夜,那昨天是誰呢?」,猶大取不回柺杖,後來就不了了之,以為沒事了,可是沒有多久,他瑪懷孕了,還是雙胞胎,有人告訴猶大「你的媳婦不守婦道」,猶大很不高興,要將他瑪處死(當時淫亂的婦女只有死刑一途),他瑪就將手上的柺杖拿出來,請公公認一認是誰的柺杖,猶大一看臉都綠了,上面有他的名字,所以猶大認罪,說:「這個媳婦比我有義,因為她一直要為先生留後,是我虧負他,我的三兒子已經可以結婚,但我卻故意不給她,以致於她出此下策。」雖然這個方法,我們今天聽起來很奇怪,但她當時若沒能為先生留後,她會覺得未盡責任。結果猶大就不敢再跟他瑪親近。他瑪就生了謝拉和法勒斯,有綁線的是謝拉,沒有綁線的先出生的是法勒斯。你聽了這個故事會不會覺得法勒斯的身世有點淒涼,他搞不清楚猶大是爸爸還是祖父,可是這個孩子的後代卻被上帝祝福,因著他們肯服侍,他們願意住進耶路撒冷。上帝不計較你的家族以前是如何,祂願意接納你的過去背景,上帝的差遣是不計前嫌的。

5. 便雅憫族加倍恩典

便雅憫則不是只有一個人不好,而是整族都糟糕。在士師記最後的記載中,便雅憫族是很悲慘的,差一點被滅族。便雅憫族的人數較少,但在尼希米的時候,他們願意出來的卻是猶大人數的兩倍多,猶大族是468人,便雅憫是928人,我們從這看出他們願意侍奉,且上帝也不計較他們的過去,他們蒙了上帝的恩典。「便雅憫人中……的子孫,共九百二十八名。」(尼11:7-8)便雅憫族祖先的行為很糟,被以色列十二支派共派代表將他們幾盡殺光,「以色列人又轉到便雅憫地,將各城的人和牲畜,並一切所遇見的,都用刀殺盡,又放火燒了一切城邑。」(士20:48)所以他們後來變成以色列支派裡一個很小的族。他們的祖先淫亂且暴虐無道,當時便雅憫族裡有一座城叫作基比雅,有一個利未人帶著他的妾從外地回來,趕路時在基比雅過夜,基比雅人要欺負這利未人,主人說「不要這樣做,我的女兒讓你們欺負好了」,基比雅人後來就將利未人的妾拉出去,集體強暴致死,這利未人早上起來看到妾已死,非常難過,就將妾的屍體切成十二塊,分送到十二個支派,對以色列人說「你們要講理,為何在上帝的國家裡,有這麼可惡的事情發生」,以色列人很生氣,就派代表到便雅憫族,要他們將基比雅城的人交出來讓他們審判並殺掉。便雅憫族那時很強大,想說誰怕誰啊,不願交出就打起來,結果以色列族幾乎將整個便雅憫族的人殺光,在士師記的最後一章記載,到最後快殺光時,以色列族才發現,「糟糕,我們十二支派只剩下十一支派怎麼辦」,就留有餘數,並為他們找妻子留後。這是便雅憫的背景,是這樣一個暴力且不認錯的族。但這族在尼希米時,奉獻出來的人卻是猶大族的兩倍。上帝不在乎你過去犯多少錯,你的背景如何,只要你肯奉獻,肯被差派,上帝就祝福你、使用你,這是很特別的。

6. 祭司分工殿裡族宗

這城裡面有祭司、利未人,他們搬進去要分工,因為有很多事情要做,「祭司中……還有他們的弟兄在殿裡供職的,共八百二十二名;……還有他的弟兄作族長的,二百四十二名;……還有他們弟兄、大能的勇士共一百二十八名。」(尼11:10-14)全部加起來共有1192名祭司被派到城內,他們分成三組。第一組在聖殿裡面供職,負責敬拜耶和華上帝和教導,以我們教會對照而言就是禮拜部和教育部。另一組是負責家庭事工,就是做族(組)長的留意弟兄姊妹的家裡,例如夫妻吵架的協調,這部分在我們教會應該是屬於關懷部、小組部和青年部。還有一組是對外的,就是如何對外出去打仗,這群大能的勇士有128人,在我們教會應該屬於宣道部和社區部。教會現在的長老也是一樣,有負責向上的(向上帝),有負責向內的,有負責向外的,各有分工,不只如此,還有其他分工。初代教會的使徒遇到事情做不完,就選出執事來分工,「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徒6:3-4)

7. 利未維修祈禱稱謝

只有祭司並不夠,還有利未人,利未人有負責維修的,有負責祈禱時帶頭稱謝的,就是我們的敬拜團,「又有利未人的族長沙比太和約撒拔管理神殿的外事。祈禱的時候,為稱謝領首的……在聖城的利未人共二百八十四名。」(尼11:16-18)管理聖殿就像我們的總務部、行政部、資訊部和財務部,管理神殿的外事就如房屋漏水的修繕,處理行政事務等又有一組人。祈禱稱謝的是敬拜的一組,就是我們的聖樂部和敬拜團。上帝給我們各人有不同的恩賜,有人負責禮拜教育,有人負責關懷小組青年,有的負責宣道社區,還有負責行政以及讚美的,「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0)他們很認真地將教會的事務管好。現在我們教會有十二部的長老,和尼希米時的分工差不多,需要有各式各樣恩賜的人,敬拜團每個禮拜都有一組人在一起,但我們總務部的場地組最可憐,找不出一組人來,所以變成是每個禮拜都要找看誰可以來,我希望有一天總務部的執事會跟我說:「人數已經太多了,不用再找人了」,多到要抽籤才可以做,我們的年輕人應該不是這麼少,可是大家沒有感覺,或是沒有感動,或是沒有聽到這樣的訊息,我是第二堂禮拜為何要這麼早來?願意離開你生活的舒服規律,為了上帝的緣故,早點來協助場地的整理和預備,這就是差遣。

Ⅳ、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

1. 甘心侍奉上帝記念

我們可以學習到一些屬靈的功課。如果你不是被抽中籤,而是甘心樂意的侍奉,上帝會特別祝福你,上帝不會忘記你為他所做的工,為愛心所做的服侍,「因為神並非不公義,竟忘記你們所作的工和你們為他名所顯的愛心,就是先前伺候聖徒,如今還是伺候。」(來6:10)上帝會紀念。

2. 愚拙軟弱上帝揀選

上帝不一定挑選強大的,有時祂挑選弱小的,只要你願意做,上帝不在乎你是強壯或是軟弱,關於你的背景、出生、過去,上帝都不計較,上帝只問你說:「你願意被我差遣嗎?你願意去做嗎?你願意,我就接受你。」所以聖經特別說:「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林前1:27)我們有時覺得自己不會而不敢做,常常用這樣來推拖,上帝說:「我不在乎你會不會,只問你肯不肯,你肯我就用你,不是在乎你是強壯或軟弱。」

3. 獻上恩賜不分貴賤

也許你會說「我能做的有限」,其實沒有一個人可以被缺少,我們每一個部門都需要人,像兒童部,大人禮拜,小朋友怎麼辦?就得有人在那邊陪伴、照顧和教導孩童,這很重要。不要分恩賜的貴賤,每一個人都重要,你越認為不需要,其實上帝說那個越需要。「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林前12:22)

4. 耶穌門徒照樣差遣

耶穌對他的門徒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約20:21)差遣就差遣,可是「怎樣」和「照樣」就令我們戰驚謹慎。父怎樣差遣耶穌基督呢?從天上的榮華富貴,到地上沒有枕頭的地方,到衣服被剝光,被掛在十字架上犧牲,這是非常大的犧牲,而耶穌說「照樣」差遣。所以被差遣是真的要付代價。你知道台灣人和日本人的移民有什麼不同嗎?日本人移民是有計畫的,移民去一個地方之前,有醫生、律師、老師----等等後才移民,這樣住在國外才不會不知如何是好,他們是為了日本國,不是為了上帝國。我很佩服有個教會也是這樣做,如果不夠人就不去開拓教會,只有一個人是無法運作的,一定要整個團隊過去。

那時人們說恆春沒有醫生,其實我沒有離開我的專業,我在恆春也是做醫生,然而在不同的地方做醫生就是挑戰。我在台大是精神科,在恆春則什麼科都要看診,更不要說從醫生轉行做牧師,那又是另一個代價。我不是說每個人都要這樣,我的意思是說,當上帝國或教會有需要時,你是否肯離開安樂窩,受差遣來做改變?希望尼希米記這段記載,讓我們看到可以學習的功課。

Ⅴ、結論:我在這裡 請差遣我

上帝一直在找人。上帝的國度、上帝的恩典要給全世界的人,就需要從亞伯拉罕開始一代一代的傳承。上帝在問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你是否肯和以賽亞一樣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6:8)你敢這樣說嗎?「我願意離開安樂窩,前往我的使命地。」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祢願意被上帝差遣,我們今天才有福音,我們才有聖誕節,我們這些罪人才有生命改變的可能。主,這個福音從亞伯拉罕開始,經由歷世歷代的宣教士,直到所有的弟兄姊妹,他們都願意為了上帝國的緣故,離開舒服安樂的地方,去到一個新的環境。為了上帝國的緣故,他們願意付代價。主,尼希米建耶路撒冷城也是一樣,有一群弟兄姊妹願意被差遣,離開他們的故鄉和城鎮,進到耶路撒冷城裡。主,我不知道祢在我們當中有怎麼樣的呼召,可是我相信祢還在呼召,當我們當中有人願意甘心樂意地回應說:『主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我已經預備好了。』就求祢來差遣我們,求祢來使用我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