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7日

回應時代迫切需要,持守信仰良好傳統

 

回應時代迫切需要,持守信仰良好傳統
曾昭瑞牧師

一九九○年時期,台灣的華語教會青年事工漸漸地大輻拉開與台語教會的差距,加上敬拜讚美的禮拜文化已經普遍地被各教會青年接受。當時許多都會型的長老教會深感教會青年流失所帶來的隱憂,於是由都會區紛紛開始了青年崇拜,一時間開設青年崇拜在許多教會蔚為風氣。關於那階段的青年崇拜,許多的長老會教會是沒有什麼經驗,大多數教會是邊學邊看,這個時期的青年崇拜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

一類是「全盤西化」,非常徹底地學習外教派的音樂、禮拜、程序、組織甚至於神學(不只限定於青年崇拜,而是整個教會的禮拜)。這樣的轉變表面上是禮拜方式的改變,實際上是禮拜內容也跟著變了。這些年下來,有一些教會多少有點轉向靈恩、成功神學。因為在學習其他教派的音樂、禮拜模式,很難避免不去接觸其他教會的神學,漸漸地也受到一些影響,而在不知不覺中遠離了改革宗的傳統。

另外一類的是「換湯不換藥」,就是一方面覺得需要改變,但是包袱太重、限制太多,雖然有青年崇拜,卻徒具形式,甚至教會內沒有人願意真正的委身,自然不會有太多的改變。
和平教會自開始第三堂的「華語禮拜」至今,已快進入第十年。這十年來,和平教會有一個現象是青年團契的人數減少,但整體參加禮拜的青年人數卻是呈上昇的趨勢。一方面,可能是由於和平教會禮拜的吸引力,讓年青人整體參加禮拜的人數超過參加團契的人數。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華語禮拜的設計比較貼近年輕人的感受,也相對以往吸引較多的年輕人。若仔細的看一下和平教會現有的「華語禮拜」其實並不是完全地沿襲國語教會的模式,同時我們參與禮拜的成員,對於禮拜的反應,確實與其國語教會的會眾有所不同。我們的會眾,比較偏向有內容、有條理的講道。而非是敬拜讚美時的敬拜。也許有人覺得和平教會禮拜的敬拜不夠High,不過這也可能是目前最適合我們會眾的一種聚會型態,他們並不期待敬拜的時候特別High,而是希望得到講道時更多的餵養。

和平教會正在建堂,未來新堂完工後,我們有更多的空間、資源得以推動不同的禮拜形式。我們可以在一個更大的禮拜堂,有更多的人一起吟詩讚美上帝。也可以推動小眾的禮拜,例如英語崇拜,台語的青年崇拜。在這些禮拜中,如何保留我們長老教會特色的以「上帝話語」為禮拜的重心,以改革宗的神學思想為信仰反省,接受聖靈的引導來使更多人得著祝福,是未來和平教會的方向。求神幫助我們,回應這個時代的迫切需要,並且持守良好的信仰傳統,讓我們為此禱告。

1 意見:

Anonymous 提到...

在忙碌的工作與平日的生活中,許多發生的事件與屬世的意見常常拉扯我們,因此在禮拜中可以藉由牧師的講到得到更多的餵養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