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9日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愛,要不要理由?



講道內容
講題:愛,要不要理由?
經文:申命記七章6-10節,九章4-6節
主講:潘叡儀傳道師
時間:二0一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耶穌愛我我知道,因有聖經告訴我」,也有另一首歌是這樣唱「耶穌愛我,我也愛你,就是這麼簡單,喔~就是這麼簡單」,這些我們琅琅上口的歌,都談到上帝的愛,只要問主日學的小朋友,他們也都知道,上帝對我們的愛不會因為我們的高矮胖瘦,以及我們的能力而改變,甚至當我們犯錯,上帝的愛依然不會離開,這麼看來,上帝對我們的愛似乎是不需要理由的?
從今天讀的經文我們看到,上帝愛以色列人,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把比以色列人還要強大的民族趕出,不論是赫人、革迦撒人、亞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亞衲族人等各個強盛的民族,都被驅離迦南地,不是因為以色列人夠強大、人數夠多,那時的迦南民族工藝發達、城邑堅固、人數眾多、勢力強大,以色列人靠自己根本無法攻取他們的城。聖經也告訴我們,也不是因為以色列人的義讓他們得到迦南地。
說到「義」,我們可以在申命記的經文中,看到哪些事情可以使人被稱為有義,可能是在聽爭執兩方的論點時,能做公正的判決:「你們聽訟,無論是弟兄彼此爭訟,是與同居的外人爭訟,都要按公義判斷。」(申1:16) 或是能遵守耶和華藉著摩西所頒布的誡命:「我們若照耶和華我們神所吩咐的一切誡命,謹守遵行,這就是我們的義了。」(申6:25) 又或是善待那些向你借錢的窮人,不要讓他因為抵押物品給你,而無法過活:「日落的時候,總要把當頭還他,使他用那件衣服蓋著睡覺,他就為你祝福,這在耶和華你神面前就是你的義了。」(申24:13)  但經文告訴我們,不是因為以色列人的義使他們能夠戰勝迦南地的人,所以剛剛說的事情也不是上帝愛以色列人的必要條件。
上帝對人的愛好像真的不需要理由?!
當我們知道,擁有上帝的愛不是因為我們為人夠正直、或是百分之百遵照耶和華的誡命生活,不是因為我們按公平對待人,也不是因為我們憐憫貧窮的人,更不是因為我們的長相、能力等外在的東西勝過別人。這種不需要理由的愛,的確讓我們好放心,因為我們知道,即使我們常常達不到標準,或是永遠比不上別人,上帝還是愛我們。
然而,說了這麼多愛,上帝的愛到底是什麼?
第七章這段短短的經文出現了三次愛,我們從這三種愛的原文(希伯來文),可以看到上帝的愛有豐富的層次:第7節的愛,
(hashak)中文聖經和合本翻譯作「專愛」,有戀慕、喜悅、意願之意(desire)。這個愛在舊約聖經中,有用在男女之間的情愛,也有用在上帝對人的愛,或是人對上帝的愛,強調彼此間的關係,我喜歡英文聖經不是用love一個字表示,而是呈現出一個動作,英文聖經的翻譯是:set his affection on you(NIV),或是:set his heart on you(NRSV),是上帝主動放置他的情感、他的心在人身上,這個主動的愛呈現出關係的建立,當一個人將一個東西交給另一個人,他們之間就有了連結,而上帝交出的是他的情感、他的心,這就是愛。上帝的愛是一種連結的愛,是建立關係的愛。
第8節中的愛,  (ahabah),中文聖經和合本翻譯作「愛」,在舊約聖經中除了描述上帝對其百姓的愛,在很多時候是用來描述人與人之間的愛,這個愛充滿感情,像是大衛與約拿單的愛,或是像雅歌中描述的愛情,這個愛讓我們看到上帝對百姓的愛充滿情感!
建立關係的愛,與充滿情感的愛,對我們來說都不難想像,我們與朋友、丈夫、妻子、男女朋友、教會的弟兄姐妹,也都是在關係中展現愛,也因為愛有喜怒哀樂等情感。然而,不論我們看社會新聞或是我們身邊的環境都會發現,不斷有離婚、分手、斷絕朋友關係……等事情發生,很多的關係會因為種種因素而不再有愛,難道說,一個建立關係的愛、充滿情感的愛還不夠?
愛,要理由!
所以,愛需要一個理由,讓愛可以繼續不改變。答案,就在第三個愛!
    第七章第9節的愛  (hesed),對我們來說很難理解,因為這個愛不是用「愛」一個字就可以說明清楚,hesed常常與上帝信實的屬性連在一起,信實就是守約、忠誠、講信用,所以hesed被稱為堅定不移的愛,也就是信實的愛!這種愛有甚麼特殊之處,可以成為讓愛繼續的理由呢?
    前陣子,我到電影院看了一部票房破三億的國片--《我的少女時代》,可能在場也有些人去看了,在這部戲中,女主角是一個平凡的高中女生--林真心,林真心喜歡上全校最受歡迎的男生歐陽非凡,林真心在一次意外聽到歐陽非凡跟校花陶敏敏的秘密,接著,她在喜歡陶敏敏的流氓學生徐太宇的脅迫下,兩人組成「失戀陣線聯盟」,決定要拆散歐陽非凡跟陶敏敏,幫助彼此追到心上人。林真心跟徐太宇合作的過程,一路跌跌撞撞、笑料百出,但卻萬萬沒想到對彼此動了心,雖然兩人都知道對方的心意,但他們終究沒有在一起。直到18年後,兩人再次相遇,徐太宇做了一件讓我流下眼淚的事情,我看到電影院裡也有很多人在擦眼淚,這件讓我流淚的事就是他「實踐承諾」!徐太宇在中學時代對林真心說:「我要叫劉德華唱給妳聽!」從男女主角十幾歲到三十幾歲,劉德華一直是大明星,誰會想到有一天,徐太宇會貼近劉德華工作,並籌辦劉德華的演唱會,而真的達成他答應林真心的事。儘管時空轉換,徐太宇一直惦記著他的承諾,帶著這個承諾活著,當他實踐這個承諾時,這份愛很美!
    雖然只是一部電影,但隨著年紀增長,我們確實會發現「承諾」是一件非常難的事,雖然說穿了,承諾不過就是「說到做到」,但從小到大,我們不知道有多少次對別人沒有說到做到,也不知道被人這樣對待了多少次。小至約定的時間,大至關乎人生的承諾,人常常說到做不到,也因為如此,我們更容易被「說到做到」的承諾感動。上帝守約、忠誠、講信用的愛,就是「說到做到」的愛,英文翻譯作steadfast love,描述這個愛的恆久不變、堅定不移。這就是信實的愛。
    為什麼上帝對人的愛,除了要建立關係、充滿情感,還要加上信實?當我們讀申命記9章5節,就會發現,如果上帝趕出原來迦南地的居民,是因為他們的惡,那如果以色列人有一天跟他們一樣邪惡,或是比這些民族還要邪惡,上帝的愛不就不在了嗎?所以,上帝的愛需要一個理由,這個理由要穩固到,當以色列百姓人數不多、不強盛、不公義、不憐憫弟兄姐妹,他的愛還是不會離開!上帝的愛需要一個理由,這個理由要穩固到,當上帝對以色列的情感不再是喜悅,而是失望、生氣時,他的愛仍然不會離開。這個讓上帝的愛不離開的理由,就是上帝的信實。
愛的理由,是「信實」
    上帝愛的理由,是祂承諾了列祖,祂已經承諾,已經決定要愛。他與亞伯拉罕以割禮立約,應許亞伯拉罕會成為多國之父,亞伯拉罕的子孫要如天上的繁星一樣多,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要承受迦南地為業,上帝要做為他們世世代代的上帝;上帝承諾與以撒同在,對以撒肯定與亞伯拉罕的約定;上帝承諾雅各要生養眾多,有多國的民要從他而生,成為以色列族;上帝也在西乃山上與摩西及全以色列人立約,承諾以色列要成為上帝的子民,歸他做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
   「信實的愛」,也稱作「聖約之愛」(covenant of love),是出自上帝的約而來的堅定不改變的愛,希伯來文的「約」
    (berith),是指原本沒有關係的兩方,因為約的聯繫,而有緊密的關係,「約」的重要性,在上帝禁止以色列人與迦南地民族立約可以看出,「……不可與他們立約,也不可憐恤他們」(申7:2),上帝所趕出的迦南人是為非作歹、無惡不作的民族,他們不只在道德墮落,他的文化也充斥著異教習俗:占卜、觀兆、行邪術,甚至用火焚燒自己的兒女獻給假神。所以上帝嚴厲禁止以色列人與迦南民族建立一個堅固的關係。
上帝與人立的約,與我們一般所理解的「合約、契約」(contract)不同,「合約」需要雙方面同意,互相帶有條件,例如:到補習班上課,如果你繳學費,就可以領講義上課,一方付出金錢,一方付出教學資源,兩方都同意執行內容,這是一種合約關係。而上帝與人立的約,是一種不需要另一方同意的單方面承諾,是上帝主動開始這個約的關係,人不能洽商或是改變約的內容,只能選擇悖逆或順服。當然,上帝期待人是以愛跟順服來回應約,且委身在約中。
我們的人性比較抗拒「約」,而比較容易接受雙方協商後的「合約」,我認識一些在台灣用英文會話傳福音的國外宣教士,他們告訴我,剛來台灣時,他們的英文課都是免費提供,但是免費的結果,就是班上的人數從十幾個人漸漸變成個位數,甚至變成一兩個人,有時候還沒有人來,但是當他們決定要收費後,上課人數不但穩定,報名的人也比之前多。前後的不同之處在哪?
第一種方式,與上帝立的「約」有點類似,這些宣教士決定好要提供免費英文課,來的人只要回應這個約,委身在當中,就可以學習英文,而第二種方式,比較像是「合約」,在某個程度上,雙方達成一種共識後,才執行兩方都同意的內容。
我們抗拒約的原因,可能在於我們無法接受不用付出就得到的好處。這顯現在我們抗拒「聖約之愛」,上帝的信實保證了他的愛不離開,但我們活出的樣子,卻往往難以讓上帝信實的愛進入我們的生命。我們習慣隱藏自己的過錯、包裝自己的生活,不讓人看見我們的軟弱,到後來,連自己都欺騙了自己,信仰跟生活變得分開。我們帶著生命的問題,用忙碌的生活掩飾,我們可以在學校、在工作場合、在教會,像一個基督徒--像一個我們以為配得起上帝之愛的基督徒,我們以為要夠好、夠有義、夠強、夠正直、夠體面,才配得起上帝的愛。但是在夜深人靜時,卻很難不去正視自己黑暗的一面。
聖經中提到,以色列人是硬著頸項的百姓,他們三番兩次犯錯:不信上帝、試探上帝、拜金牛犢、埋怨、違背命令、惹上帝發怒……等,上帝清楚我們的惡,正如他也知道以色列人的惡一樣,如果上帝知道我們的惡,我們對他實在沒有甚麼好隱藏的,我們真正要注目的,是他的信實。因為上帝決定要愛,所以我們可以大膽地向上帝陳明我們的惡,在他信實的愛中認罪、被赦免,得到釋放。
若我們張開手接受上帝信實的愛,這份愛也能幫助我們給予弟兄姊妹這樣的愛。然而,給予信實的愛是會痛的,因為信實的愛,不能因為對方的好壞、成敗而改變,給予愛的人不只會痛,甚至會受傷。在舊約中,我們看到耶和華上帝因為以色列百姓的悖逆而發怒,但他繼續去愛;在新約中,我們也看到耶穌基督為了耶路撒冷的景況而哭泣,但他繼續去愛。  這是一種牽動情緒、為之流淚仍要愛的愛。
我有一個經驗,讓我去思想,上帝信實的愛像是怎樣。有一次我跟朋友去西門町逛街,有一位賣口香糖的阿姨走過來輪流拉著我們的衣角,要我們買口香糖,我當下馬上拒絕,因為我不想買我不會吃的東西,也不喜歡不認識的人突然碰我,總之,我就是不想買。但是我的朋友在猶豫了幾秒後,掏出錢來買了一條口香糖,這位阿姨就開心地離開了。我問我的朋友:「你有要吃口香糖嗎?」他說:「其實我沒有吃口香糖的習慣。」我又問他:「那你喜歡他的推銷方式嗎?」他說:「不太喜歡。」我朋友的答案完全沒有買口香糖的動機,無法說服我買口香糖,但卻讓我在當天整個晚上都還在想這件事。我在想:信實的愛也很像是如此!「喜不喜歡」、「方不方便」都不是上帝愛我們時會做的考慮,都不是祂決定是否要愛的標準,反而,這是我的挑戰,也可能是我們有些人的挑戰,就是我們會認為:「我可以愛人,只要我的時間夠方便。」、「我可以愛人,只要是我喜歡的對象,用我喜歡的方式。」、「我可以愛人,只要不會痛、不會受傷、不會流淚。」
我很喜歡德蕾莎修女講愛,她說:「去愛,去給予,直到成傷。」她還說過:「你的給予必得使你有所付出,而你所給予的不只是在你的生活中可有可無的東西,你也將給予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或是你不想失去的,你非常喜歡的東西。」這聽起來好難,怎麼可能做得到!然而,領受上帝信實的愛不但讓我們向上帝敞開自己的黑暗,也讓我們有力量給予身邊的人信實的愛。
雖然《我的少女時代》沒演到這個,但我想,接受徐太宇信實的愛的林真心,也有滿滿的愛去愛人,雖然愛人可能會受傷、會流淚,但因我們是被上帝所愛,所以可以繼續去愛人。
申命記的背景,是上帝在以色列百姓要進入迦南地之前,與新一代的以色列民更新原來在西乃山所立的約,經過四十年的曠野漂流,以色列人經歷上帝的恩典,也經歷了自己過犯、面對挫折和失敗,當新一代的人要進入迦南地,摩西帶領他們回顧上帝帶領的歷史,並要他們以愛上帝、順服上帝來回應上帝信實的愛。
申命記的人稱很有趣,有些地方用單數「你」,有些地方是用複數「你們」,當上帝說「你」,就像是在對我這個「個人」說話,當上帝說「你們」,就像是在對我們所處的「群體」說話,這個群體的每一個人都不同、有自己的獨特性,但這個單數的「你」也像是在對整個教會說話,被視為一體的教會,也就是說:上帝對我說話,對我們說話,也對我們作為一個教會說話!是個人、是群體、也是整體。
做為個人、群體、整體,我們一同領受上帝愛的約,活在約中,這個約要長存下去,也要一代一代更新,使代代都過著敬畏上帝的生活。在我們和平教會新的同工團隊組成之際,我們也被提醒要再次更新與上帝的約:謹記上帝過去在和平教會的恩典,也不忘我們曾有的過犯,但與此同時,確信上帝信實的愛不因我們個人、群體、整體的過犯離開。
以色列是列國中最小的,我們何嘗不是如此呢?上帝揀選軟弱、卑微、愚昧、不斷犯錯的人成為教會,成為祂的子民、祂的產業,做為一個教會,不論是牧者、長老、執事、同工、所有會眾,都也因著領受上帝信實的愛,而給予彼此這樣的愛。願我們每天領受上帝信實的愛,好讓我們擁抱彼此、接納彼此,為彼此生氣、流淚,但也繼續這份愛,正如上帝為我們做的一樣。



--
由 Blogger 於 12/19/2015 03:19: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