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4日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耶穌的呼召


講道內容
講題:耶穌的呼召
經文:約翰福音21:1-17
主講:邱啟榮牧師
時間:二0一八年三月十八日
前言
各位親愛的弟兄姐妹們平安,上帝呼召我們是恩典(弗3:7)和一件很奇妙的經驗。我們初信主時,天天充滿喜樂,真想逢人就說耶穌是主,信耶穌真正有祝福;或者我們是家傳第二代以後的信徒,有一天耶穌顯現呼召你,聖靈進到我們的生命,我們找到自己的信仰,不是主日學和少契,父母或祖父母遺傳給你的,你開始熱心服事;又或我們曾遭遇挫折,身體病痛,上帝醫治了你,讓你哈利路亞讚美上帝,充滿服事的心;即便如此,進到教會,開始與弟兄姐妹一起服事,有時並不快樂,在教會中稍微實際體驗真正的團體生活,我們會有一些困擾,一些疑惑和失敗,教會生態真正是半神聖半世俗,有時常令你感到失望,並且有不愉快的經驗,有時心想不要再幹下去了。我們會開始問上帝,我真的要來事奉嗎?上帝有呼召我來做這樣工作嗎?當成一個義工在教會工作,可以!但上帝真的要我來做這事嗎?還是那只是不得已被拱出來,或是我的一廂情願?
今天所念的這段故事,結束的地方是耶穌對彼得的呼召,說:「你跟從我吧!」彼得是主角,在耶穌復活後,為什麼耶穌要顯現對彼得再一次的呼召呢?馬可福音一章17節記載,當彼得和兄弟安得烈在打魚時,耶穌就呼召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耶穌在一開始傳道時就呼召過了,為什麼要再一次說「來跟從我」呢?
重操舊業?
約翰福音曾描述耶穌復活後顯現過二次,在這裡是第三次。在提比哩亞海邊(又叫革尼撒勒湖,最常使用的名稱是加利利海),彼得要去捕魚,邀集了六個門徒,加上自己共七個,在夜間出去捕魚,其中有多馬、拿但業、西庇太的二個兒子(雅各和約翰),另外二個門徒沒有說出他們的名字,其中一個應該是耶穌所愛的門徒。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其他人就附從他說,要和他一起去。我們記得在耶穌被釘十架時,許多的門徒都驚慌四散逃跑,後來因為耶穌復活了,也顯現給一些門徒包括他們這幾個看了,如今氣氛好像緩和一點,所以他們就又聚在一起,可是怎麼他們回到了從前的打漁生活呢?彼得不是已經看過耶穌的顯現了嗎?原來在他們記憶中,似乎耶穌曾經說過,復活以後要等他交待新的任務,所以現在他們應該是一種帶著期待的等待,彼得覺得善用時間可能比閒懶度日更好,他覺得耶穌將會有事相告(當他向耶穌保證他己準備與祂坐牢甚至同死時,耶穌却預言他要三次不認主,雖然如此,但耶穌曾告訴他,我已經為你祈求,使你不至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22章32節),不過在這以前,手邊該做的事可做的就先去做。所以現在就是一邊打漁,然後一邊等待耶穌復活的顯現,好向祂懺悔,再接受指示,因為過去還未完全明白認識耶穌,在祂受審判時,否認過祂。
打魚的最好時刻是日出前數小時,若包括事前的準備的話,那一夜大概也不太能睡覺,七個人在一起,不知做什麼,氣氛詭異。彼得是個積極的行動派,天生具領袖魅力,對他們說要去打魚,其他人就跟著一起上船去打魚。一條小船裝七個人有點多,人手雖然夠,但就是沒有魚,一夜下來,應該也累了,卻沒有打著什麼。天剛亮,光線不足,朦朧之中,岸上卻有一個人站在那對他們說話,因為光線太暗看不清楚,一時不知是耶穌,只聽他喊著說:「少年人!運氣不好沒打著什麼吧!」他們以疲憊聲音回他:「沒有打著!」
他們又餓又累,於是耶穌招呼他們說:「你們有沒準備早餐?」當然沒有!臨時決定出來打魚當然沒想到,沒有做最壞打算,還好有一個好心人問他們的民生需要,那陌生人還指示他們,把網撒在船右邊,就會打到魚。他們一聽,按照打魚的經驗,天亮後是很難打到魚的,況且船也離岸不遠才一百公尺。不過他們還是姑且聽聽,撒下網去,結果真的有很多魚,並且多到竟然一下拉不上來。這時候耶穌所愛的那門徒,認出來耶穌,對彼得說:「是主!」
耶穌顯現
我想,當他們聽從這人的話去下網,而結果大大的出乎意料之外,這時心裏應該想到了耶穌,因為這種奇蹟與他們的記憶裏的經驗很像(約翰福音好幾處都寫,耶穌復活會叫他們想起對他們所說過的話,16:4節:「我將這事告訴你們是叫你們到了時候可以想起我對你們說過了」),耶穌所愛的那門徒理解特別快,是他先認出來,幾乎都是這樣。彼得赤著身子工作,一聽是主,即刻束上外衣,跳進海裏,彼得不是害怕耶穌找他算帳,或是羞愧要逃避耶穌,彼得乃是衝動得想一步就到耶穌跟前找耶穌,只是還沒想好說什麼話那般。他和耶穌所愛的那門徒總是這樣,一個理解快,一個行動快,彼得天生有點天真衝動,但他總是如此(例如:20:1~10節:「二人聽到說有人把耶穌從墳墓移走了,就一起跑去看,耶穌所愛的門徒先到不敢進去,是彼得大膽先進去,他才隨著進去,但他看見就信了耶穌復活。」),其他門徒把幫忙把網拉近後上了岸,一看,耶穌已升了一堆炭火在Barbecue了,是烤魚和餅(6:1-15,這該又會讓他們想起耶穌曾用餅和魚餵飽五千人的事吧)。耶穌叫他們也拿些打來的魚來烤,又是彼得馬上行動,去把剛剛打的魚從船邊拉到岸上,網裏有很多大魚,共153條,而網竟沒有破。耶穌邀請門徒來吃早飯,因為他們都累了且餓了,耶穌先餵養他們。門徒沒有人敢問他是誰,因為已經知道這個陌生人就是耶穌顯現。
解經難題
在這個耶穌顯現的故事中,很多學者認為網的意思象徵普世教會,教會將會大大發展,招聚了各樣的人,因為網子沒有破。153條魚這個數字,一直困擾著我們,在教會解釋經文的歷史中,有人認為只是要告訴我們這奇蹟有多大,但也有人看到更深層的象徵意義。最普遍的解釋是Jerome所想的,他說希臘時代的生物學家認為,魚的種類有153種,所以這奇蹟象徵著全世界各種民族都是我們要去網得的,另外因為數學家推算出1+2+3+……+17=153,而看153和10與7這個數字,便使教父有一些想像。奧古斯丁看到的是,153位信徒被7種聖靈恩賜感動去守10誡;而俄利根則想到,153應該拆開來,以像徵三位一體,因為這裏有三個50=150和1個3就是三位一體。若是再用希伯來文字母代表的數字去推算的,例如像啟示錄的666數字那樣,那解釋就沒完沒了。目前聖經學者認為我們這一代恐怕無法完全瞭解其中的奧秘,我想希臘數學家公認153是個重要數字的話,我們最好將它視為是一次完美而獨特的漁獲就好。
這故事的前半部看到彼得之前好似在等待,不知做什麼,就去打魚,然後現在聽到是主!彼得衝上前,好似一種等候指示(等不及)、一種欲言又止(過去對主的否認),然而一切耶穌都知道,耶穌招呼他們,知道他們累了,又沒有吃的,就先餵養他們的肉體的需要,然後進到故事的後半段。
尷尬的時刻
吃完了早飯,就在一堆炭火前,耶穌開始和彼得談話。這炭火的場景,讓人想起另一堆炭火,那時彼得三次否認他和耶穌之間有任何關係。現在耶穌安排一堆炭火和彼得面對面,這時他帶著否認後的破碎的信心,因為是他讓自己不配成為耶穌的見證人和門徒。但這時耶穌並沒有要彼得向祂說:「我錯了,I am sorry!」,或是認罪懺悔,反倒耶穌開始醫治他們之間破碎的關係,緃使令他有點痛苦和丟臉。
耶穌在一堆炭火前,開口問彼得尷尬的問題,這必定讓彼得想起在大祭司院子裏那堆炭火,那讓他先前對耶穌的承諾變成空口白話場景。耶穌三次問彼得,你愛我比這些(其他在一起的門徒,或是他的打魚事業)更深嗎?彼得回答了三次,最後一次,彼得憂傷地說,主是無所不知的,現在他愛主是無任何事物可比擬的。耶穌每次聽到他的回應後,就命令彼得,要牧養祂的羊,於是彼得和耶穌的關係得到了恢復,因為耶穌重新交付他牧者的使命,要求彼得去扮演如同耶穌好牧人的角色(以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接納彼得繼續在祂的服事團隊裏面)。同時當耶穌說,牧養我的羊時,彼得應當馬上又想起耶穌在世時關於好牧人的教訓,就是在他的記憶裏面,耶穌曾說過的好牧人和羊的關係,「我來了是要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並且我為羊拾命」,「我另外有羊,不屬這圈裏,我必須領他們來……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
而令人驚訝的是,這故事重覆三次相同的問題、回答、還有命令。很多人釋義這段經文時,都喜愛繞著「愛」這個動詞不同用字來發揮,故事中耶穌前二次用的是agapw上帝的愛,第三次用philw人的愛,可能因為C.S.Lowuis所寫一本書叫「四種愛」(The Four Loves),將愛做四種區分就套過來,某一版書的翻譯者自己套上四個希臘字。但是其實這是約翰文學為避免用詞重覆而已,因為整卷約翰福音講到愛,常是這二個動詞彼此交替使用,沒有特別分別,Lowuis的書也並沒這樣分。「餵養我的羊」羊用arnion (1st.)、probaton (2nd. 3rd.) 也是。更何況耶穌和彼得可能是用亞蘭文交談,而不是希臘文。
所以耶穌三次問彼得才是這後半段故事的重點,他故意讓彼得有機會從當時的三次否認中回復,並且讓他重新三次對主立志,要無條件的愛耶穌。彼得回答完耶穌的問題之後,耶穌就給予彼得任務,呼召他服事耶穌。約翰福音作者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用服事來回應耶穌的重要性,而信徒服事,在教會的事奉基礎,以及唯一動機就是愛主耶穌基督。
復活的主耶穌在此重新呼召彼得:「來跟從我」,就和第一次對他的呼召說:「跟從我!」一樣,根據馬太(1:17)和馬可(4:19),當耶穌在同樣的湖邊第一次呼召彼得和三個門徒時,他用的就是來「跟從我」,在約翰福音當他呼召腓力時(1:43)也是說來跟從我,當他說到他的羊群時,也是用羊「跟從我」來形容,還有四本福音書都提到的:若有人要服事我,就當「跟從我」(約12:26),跟從我的,要背起十字架來跟從我(可8:34;太16:24; 路9:23),路加更強調「天天背起」。在約翰福音裏,稍早當彼得還未預備好時,耶穌告訴他說:「我所去的地方,你現在不能跟我去,以後卻要跟從我。」彼得說:「主啊!為什麼我現在不能跟從你去?我願意為你捨命。」然而接著耶穌預言說彼得要三次不認我。彼得跌倒後,現在耶穌在炭火前不是叫他道歉,而是要他完成先前所交托的使命,來導出他的再一次獻身。你現在用完成接受該做的事來回應耶穌的呼召。
我們雖已信主,知道自己要成為好的門徒服事主,但我們有很多軟弱、缺點、自私、個性問題、講話沒有智慧,而且常懶惰,並不像所說的過著得勝的生活,甚至我們還懷疑耶穌、否認過祂呢?卻又想服事主是個神聖的工作、我好像不配。我是不是不適合做這項服事?上帝可不可以再給我一個更清楚的呼召,最好是有天上的大光像保羅看到的那樣,加上清楚的聖經節,這樣就能讓我全心投入了。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跟緊祂,但大光和聖經節倒不是最重要。
今天約翰福音21章,讓我們看到,耶穌呼召我們似乎不是只有初信主,或重生的那一次,而是持續地,有好幾次,雖然你會碰到困難,你的徬徨,你失敗時,跌倒的時候,耶穌若感動你,要你愛祂,那你就繼續手邊該做的事。那時不必和耶穌多說I am sorry,因為那可以是再一次的謊言,耶穌在此似乎沒興趣於儀式性的懺悔認罪,而是要你去完成所交托的使命,告訴你自己,我愛耶穌,我無條件地愛祂,這是我服事的唯一動機。而再一次愛耶穌,就是用行動去準備餵養耶穌的羊,餵養教會,在教會事奉。好的服事者為羊捨命,所以我們要用我們的生命去事奉,而當今為羊捨命,比較不是真的要你去死,更多是捨去你生命中的自我、老我,少一點點你的個性,你要捨去你的驕傲,或是自卑,曾經失敗的重擔,想想這一切的捨去都是為了愛主耶穌,就是在教會事奉,餵養他的羊,因為成為門徒、事奉者,為羊捨生命。
福音書結束,耶穌重新建造彼得,讓他重新開始,他開始成為最重要的同工,真正教會的磐石。我們在使徒行傳的描述中,看到他是一位勇敢無畏的事奉者,上帝的教會藉他的手從耶路撒冷、猶太地,擴展到外邦,然後交付保羅,遍傳地中海,彼得用行動證明了他跟隨耶穌,是一個成熟的事奉者。
將來我們在教會服事可能也會有許多的不如意、失敗的重擔,那時我們該來重讀約翰21章,在上帝的面前,卸下這些挫折和失敗的破壞性記憶,然後注意聽,耶穌對你說:「來跟從我!」因為耶穌復活了,祂能在我們身上得勝,這樣我們便能重新得力,背起十字架來服事祂。



--
由 Blogger 於 4/14/2018 03:29: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