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8日

禱告系列(十八):主禱文(三) 我們的父Our Father



禱告系列(十八)主禱文3: :[]( 蔡茂堂 牧師 )


禱告系列(十八):主禱文(三) 我們的父Our Father
經文:馬太福音第六章9節, 加拉太書第四章6節
時間:二0一0年八月二十二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主禱文的第一句禱詞「我們的父Our Father」,台語的版本是「阮佇天裡吔爸」,其實應該是「我們的阿爸」。主禱文的第一句話﹐讓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有清楚的定義。

Ⅰ、引言:天父的愛信(Father’s Love Letter)

有一對加拿大牧者夫婦Barry & Anneliece Adams, 1997年10月參加一場聚會,遇到一個年輕人對他說:「我看見上帝要再次接連你和他之間愛的臍帶。」他聽完後覺得沒有什麼,因為上帝與人,就如同父親與孩子般相連結,所以他不以為意。到了1998年6月時,他在一靈修會中有很特別的經歷,突然感到上帝的愛充滿著他。孩提時的他受到父親的愛很少,使得他心裡受傷,充滿苦毒。但在那場聚會中,他整個人得到釋放,才認識到父親的愛是那麼的寶貝。於是他就把整本聖經與父親的愛有關的經文都找出來。在1999年1月把所找出來的聖經節創作成一份投影片,在他的教會中播放。想不到感動了許多人。同年11月,他決定將該投影片傳至網站上,每天都有很多人來收看,結果塞爆了該網站,最後只好換成更大的伺服器容量,以供人們點閱。後來他不作牧師,夫妻兩人專心投入該網站的事工。2000年9月設立了「Father’s love communicant(父心溝通會)」機構,專門推動這樣的事工,其中第一篇就是「Father’s Love Letter」。到目前為止,這一篇已經被翻譯成90國語言,有125個國家的人從網路下載收看。



The words you are about to experience are true.
你將要唸到的文字是真實的
They will change your life, if you let them.
它們將會改變你的生命,你如果願意
For they come from the very heart of God.
它們來自上帝的心崁
He loves you and He is the Father 上帝愛你,他是你的父親,
that you have been looking for all your life.
你一生一直在尋找的父親。
This is His love letter
這是他的一封愛信,
to YOU! My Child,
特別寫給你的!我的孩子,
You may not know me,
你或許不認識我,(詩139:1)
but I know everything about you.
我卻很清楚你的一切
I know when you sit down and when you rise up.
你坐下,你起來,我都曉得(詩139:2)
I am familiar with all your ways.
我也深知你一切所行的(詩139:3)
Even the very hairs on your head are numbered.
甚至連你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太10:29-31)
For you were made in my image.
因為你是照著我的形像而被創造的(創1:27)
In me you live and move and have your being.
你的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我(徒17:28)
For you are my offspring.
因為你是我所生的。
I knew you even before you were conceived.
甚至在你尚未受孕以先,我已認識你,(耶1:4-5)
I chose you when I planned creation.
我在計畫創造世界時,就揀選了你(弗1:11-12)
You were not a mistake,
你不是個錯誤,(詩139:15-16)
for all your days are written in my book.
你所有的年日都寫在我的冊上,
I determined the exact time of your birth, and where you would live.
我定準你的生辰(徒17:26)和你所要住的疆界。
You are fearfully and wonderfully made.
你的受造極其奇妙可畏(詩139:14)
I knit you together in your mother’s womb,
我在你母腹中塑造你,(詩139:13)
and brought you forth on the day you were born.
你出生那天我領你由母腹中出來(詩71:6)
I have been misrepresented,
我曾經被扭曲,(約8:41-44)
by those who don’t know me.
被一群不認識我的人。
I am not distant and angry,
我並非遙不可及,也沒有充滿怒氣,(約壹4:16)
but am the complete expression of love.
我是完全的愛。
And it is my desire to lavish my love on you.
我很盼望能將我的愛揮霍到你身上(約壹3:1)
Simply because you are my child, 只單單因為你是我的孩子,
and I am your Father.
而我是你的父親
I offer you,
我所給予你的,(太7:11)
more than your earthly father ever could.
遠超過你地上父親所能給予你的
For I am the perfect father.
因為我是完美的父親(太5:48)
Every good gift that you receive,
你所領受各樣美善的恩賜,(雅1:17)
comes from my hand.
都是從我而來的
For I am your provider,
因為我是你的供應者,(太6:31-33)
and I meet all your needs.
我供應你一切的需要。
My plan for your future
我對你前途的計畫,(耶29:11)
has always been filled with hope.
一直是充滿盼望的
Because I love you with an everlasting love.
因為我以永遠的愛愛你(耶31:3)
My thoughts toward you are countless,
我向你的意念是數不完的(詩139:17-18)
as the sand on the seashore.
就像海灘上的沙一樣
And I rejoice over you with singing.
我因你歡欣歌唱(番3:17)
I will never stop doing good to you.
我永遠不會停止施恩與你(耶32:40)
For you are my treasured possession.
因為你是我珍貴的產業(出19:5)
I desire to establish you
我深願栽培你 (耶32:41)
with all my heart and all my soul.
盡我的全心全意
And I want to show you great and marvelous things.
我要指示你,偉大奧秘的事,(耶33:3)
If you seek me with all your heart,
you will find me.
你如果一心一意尋找我,你就會尋見我(申4:29)
Delight in me and I will give you
以我為樂,我就會賞賜給你,(詩37:4)
the desires of your heart.
你心裡所渴慕的
For it is I who gave you those desires.
因為是我將那些渴慕放到你心裡(腓2:13)
I am able to do more for you
我能為你成就的,遠遠超過(弗3:20)
than you could possibly imagine.
你所能想像的
For I am your greatest encourager.
因為我是你最好的鼓勵者(帖後2:16-17)
I am also the Father who comforts you
我也是一位會安慰你的父親,(林後1:3-4)
in all your troubles.
在你所遭遇的各樣患難
when you are brokenhearted, I am close to you.
當你傷心欲碎時,我與你親近(詩34:18)
As a shepherd carries a lamb.
如同牧人懷抱羊羔,(賽40:11)
I have carried you close to my heart.
我將你擁抱在我胸懷
One day I will wipe away every tear from your eyes.
有一天我會擦乾,你眼中每一滴淚水(啟21:3-4)
And I’ll take away all the pain
而且我也會除去你所有的痛苦,
you have suffered on this earth. 你在這世上所忍受的
I am your Father, and I love you, 我是你的父親,我愛你,(約17:23)
even as I love my son, Jesus.
就如同我愛我的獨生愛子耶穌一樣
For in Jesus, my love for you is revealed.
因為透過耶穌,將我對你的愛彰顯出來(約17:26)
He is the exact representation of my being.
他是我本體的真像(來1:3)
He came to demonstrate that I am for you, 他來是要表明,我是要幫助你的,(羅8:31)
not against you. And to tell you,
不是要敵對你,並且要告訴你,(林後5:18-19)
that I am not counting your sins.
我並不計算你的罪過
Jesus died, so that you and I could be reconciled.
耶穌受死,使你與我得以和好
His death was the ultimate expression 他的死亡是最極致的表達,(約壹4:10)
of my love for you. gave up everything I loved
把我對你的愛。 我捨棄我所愛的一切,(羅8:31-32)
that I might gain your love.
使我或者能夠得著你的愛
If you receive the gift of my son Jesus, you receive me.你如果接受我把獨生愛子給你作為禮物,你就是接納了我(約壹2:23)
And nothing will ever separate you
from my love again. Come home!
無論何事都無法將你隔絕,再一次離開我的愛,回家吧!(羅8:38-39)(路15:7)
and I’ll throw the biggest party heaven has never seen.
我將舉辦最大的盛宴,在天上前所未見
I have always been Father,
我過去一直都是父親,(弗3:14-15)
and will always be Father.
我將來永遠還是父親。
My question is…… Will you be my child?我的問題是……你願意成為我的孩子嗎?(約1:12-13)
I am waiting for you. Love, Your Dad
我正在等候你!愛你的,你的父親(路15:11-32)
Almighty God.
全能的上帝

我們說有一位上帝,但我們要如何了解這位上帝呢?有何象徵可以讓我們去了解?這是人類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但是,人們所想出來的任何象徵,都無法代表上帝,也因此,上帝對摩西說:「你們不可做什麼神像與我相配!不可為自己做金銀的神像!」(出20:23)因為它們無法代表我,這是十誡的第二條。很明顯的,我們在地上沒有辦法造作任何一尊神明來代表上帝。既然不能這樣做,那我們該如何了解上帝呢?先知以賽亞也感到有這樣的困難,不要說造作一尊神明了,單就說要用什麼象徵來描寫上帝,也很困難,他代言說:「你們將誰與我相比,與我同等,可以與我比較,使我們相同呢?」(塞46:5)我們有辦法找到這個象徵嗎?要是沒辦法,我們如何講述和了解上帝呢?摩西講的是偶像的禁忌(idol taboo),以賽亞講的是象徵的難題(metaphor dilemma隱喻的困境)。就算我們不造作偶像,我要對人講說上帝像是怎麼樣的一位上帝時,也很困難,在這許多的困難之下,人在聖經裡就很想找出很多角色來描寫上帝。

Ⅱ、上帝的象徵(Metaphor of God)

1. 嚴肅法官:公義審判、害怕躲藏

首先是把上帝視為是很嚴肅的法官,因為上帝要審判所有的人,他代表的是公義的審判。看到這位法官時,就會畏懼戰兢,「因為他來要審判遍地。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公正審判萬民。」(詩98:9)所以法官可以代表一部份的上帝,但不是全部。想到要面見法官,我們就會想要躲藏,不要跟他有接觸最好,因為他會找你的麻煩,不會有什麼好事。

2. 聖誕老人:送禮大方、享受舒暢

第二種認為用法官來代表上帝太過嚴肅,把上帝視為聖誕老人比較好,他要是來了,就有好事。聖誕老人送禮很大方,這樣想到上帝就會很高興。向上帝求討他就會給我,不用管我們做了什麼,只要給我所求的就好。詩篇說:「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詩65:11)這是另一種上帝的圖像。

3. 威赫帝皇:任意獨斷、曲意承歡

也有人說上帝是君王,是極具威嚴的皇帝,他想怎樣就怎樣,任何人都沒有辦法阻止他。我想這是加爾文長老教會對上帝的認識,代表上帝的主權,「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他的權柄統管萬有。」(詩103:19)他是君王,我們就是他的百姓,這樣我們就要討他的歡喜,因為他那麼大,我們無法與其對抗。

4. 神燈魔王:法力高強、秘訣使喚

有人說上帝就好像阿拉丁神燈的魔王,大有能力,什麼都事能夠做到。但他有個弱點,因為他是神燈,如果你拿到那只神燈,你就可以叫他為你做任何事情。有人把上帝看成是法力高強的神明,只要你找到祕訣,你就是最有能力的人。所以很多人學禱告就是想學它的祕訣,以為這樣上帝就一定會聽我的話,我就可以任意差遣他,「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太6:7)

5. 阿爸父親:訓誡教養、敬畏孝順

然而耶穌基督告訴我們,上帝是沒有辦法用法官、君王、皇帝、聖誕老人或神燈等來描寫,他說最好的描寫是「阿爸,父」。所以當學生求主耶穌教導他們禱告時,耶穌說上帝是「阿爸,父親」,用「阿爸,父」來代表上帝。父親愛孩子,但是他也會管教孩子;我們對父母則是敬畏與孝順,「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20:12)

Ⅲ、我們包括誰(Who belongs to OUR)

1. 神所創造的萬物

這樣說的話,主禱文的第一句是「我們OUR」,「我們」是指誰?除了我以外還有誰?最廣義的解釋是全宇宙所有上帝所創造的一切都包含在內。生態神學強調這點,不是只有人而已,還包括動物和萬物,都是上帝所創造的,都是上帝的孩子。聖經的根據是「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雅1:17a)連「光」都有父親,Father of light,不是人或活物而已,而是所有的東西都是出於同一位創造者,所以我們要愛護所有的一切,不是只有愛人類而已。

2. 神所創造的萬民

再來的解釋就較狹隘一點,認為不是所有的一切都包括在內,因為物質不懂得敬拜上帝,物質是物質,動物是動物,其中只有人類最特別,所以「我們」這個定義就縮小為包括所有的人。聖經說:「我們豈不都是一位父嗎?豈不是一位神所造的嗎?我們各人怎麼以詭詐待弟兄……。」(瑪2:10)所有的弟兄是同一位造物主所創造,所有的人都是同一位父親,包括佛教徒、回教徒、猶太教徒、基督徒等等,都是上帝的兒女,四海之內皆兄弟。這是第二寬廣的解釋,但是把動物和物質都排除掉。

3. 神所救贖的選民

第三種解釋更為狹隘,猶太人說,只有我們是上帝的子女,其他人都不是,因為上帝把我們從埃及拯救出來,我們是特別被他揀選出來的選民。上帝差遣摩西去跟法老王說:「你要對法老說:耶和華這樣說:以色列是我的兒子,我的長子。我對你說過:容我的兒子去,好事奉我。」(出4:22-23a)上帝沒有把台灣人、美國人從埃及拯救出來,所以你們都不是上帝的子民,只有我們是,所以「我們」指的就是猶太人。

4. 耶穌基督的信徒

基督徒當然不接受這樣的觀點,基督徒是說,信耶穌的人才是上帝的兒女,而大部分的教會都是這樣認為。根據的經文是「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1:12)所以只有信耶穌的人才是上帝的子女,不信的就不是。如此一來佛教徒、回教徒就不是上帝的兒女,只有基督徒才是,這是更狹隘的觀點。

5. 分門別類的同黨

還有更更狹隘的觀點是認為,只有長老教會才是上帝的兒女,因為其他教派對聖經的解釋有所出入,「我們」是代表長老教會,甚至別的長老教會都不是,只有和平教會才是上帝的兒女,這是在教會中分門別類,區分你我、我們、他們。同樣是一棵樹的樹枝,為了表示自己才是樹幹的枝子,想要用鋸子把樹枝鋸斷以作區別,結果反倒把自己切離了樹幹。約翰壹書的時候教會出了問題,「他們從我們中間出去,卻不是屬我們的;若是屬我們的,就必仍舊與我們同在;他們出去,顯明都不是屬我們的。」(約壹2:19)他們是他們、我們是我們,彼此不同國。這是更加狹隘的解釋,教會還分教派,教派裡面還分黨,結黨相爭。

6. 唯我獨尊的自己

最狹窄的解釋就是只有自己才是上帝的兒女,其他人都不是,少了「們」字,這是法利賽人的禱告,「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路18:11-12)但是他從頭到尾都沒有「們」字,只有「我」字。有時我們的禱告也會像法利賽人一樣,「我、我的妻子、我的孩子、我的孫子……」,你可以回去錄下自己的禱詞看看,要是沒有用心禱告的人,慢慢有可能就成為法利賽人。「們」字就是跟我有關的人,那些都是被你包括在內的人,跟我沒關係的則都是別人的事。

「我們」若是包括全世界上帝所造的一切,這樣我們就要愛護;若包括全世界的人,我們就要尊重;若包括同樣是信耶穌的人,我們在靈裡面就要互相幫助以求合一。

Ⅳ、上帝像父親(God as Father)路15:11-32

耶穌曾經成為人的樣式,在世上活了三十三年,當時要是有照相機可以拍照,我們就知道耶穌的樣貌,如此一來畫耶穌大概就沒什麼問題,因為他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提前2:5b)。聖靈不好畫,但至少他有一次讓我們從聖經中看到過,耶穌受洗時「……聖靈彷彿鴿子,降在他身上。」(可1:10)所以至少用鴿子來代表還可以。

最難畫的是聖父上帝,所謂真人不露相,他根本從未顯出來,那麼你要怎麼繪製來代表天父上帝呢?到後來歐洲人畫來畫去上帝都像白人,若是黑人會覺得怪怪地,因為基督教從歐洲傳出,所以我們看到的耶穌藝術圖像,差不多都是白人。天父上帝是白人嗎?上帝應該不是哪一人種吧,他應該超越任何的種族。天父上帝會是老人嗎?因為他是天父,鬍鬚不長就不像父親,為了要表示他比耶穌還要老,結果天父上帝就常被繪製成老先生。但實際上,上帝應該沒有年齡的限制。最大的問題是,上帝是男人嗎?這是婦女神學提出的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我們都說「阿爸,父、天父」,會讓人產生上帝是男人的聯想,那個「父」難道是表示男人嗎?上帝好像不是男也不是女,因為上帝沒有性別。所以「父」的意思應該不是白人,不是老人,也不是男人才對;上帝應該不受種族、年齡、性別的劃分。這樣的話「父」所代表的是什麼呢?我想最好的解釋可由台語來解釋,叫作「示大人(長輩、年長者)」,這樣就沒有男女性別之分,上帝要是父親,我們就是子女,所要表示的是「關係」。那個「關係」不只是上帝與我們的關係,也是上帝與耶穌的關係,父與子的關係,這是「關係神學」所強調的。所以「父」的重要性不在於他是男或女、歐洲人或亞洲人、老人或其他,最重要的是他是我們的「示大人(長輩、年長者)」。

耶穌基督講過一個長輩與子女關係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兩千年前(西元第一世紀)的巴勒斯坦,是「浪子回頭」的故事。一直到西元第十七世紀,有一個荷蘭的畫家,把耶穌所講的這個故事用一幅圖畫來表示出上帝的愛,這位畫家叫作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1669)。當時的畫風略呈深暗色調,畫作的名稱叫「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浪子回頭)」。這幅畫的真跡目前在在俄羅斯的聖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館(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 St. Petersburg)。

在十七世紀他畫完這幅油畫之後,很多人想要作解釋,直到二十世紀時,一位加拿大神父盧雲(Henri Jozef Machiel Nouwen, 1932-1996)到現場看了那幅畫,那幅畫看起來並不美,但看出端倪之後,感觸良深,於是寫下了「浪子回頭」一書( 1997年,校園出版社徐成德翻譯)。盧雲解釋畫中所象徵上帝之愛,使用父親的兩隻手來詮釋。這兩隻手有所不同,左手展開,右手併攏;左手像是做粗工的手,孔武有力,右手像是小姐溫柔纖細的手。兩隻手的力道不同,特別在拇指的地方。左手好像有力量要緊握(tough hold)孩子一般,但是右手好像是輕輕地摸(tender stroke)在孩子的背上,盧雲因著這雙手,讓他思索許久。他說左手看起來像是確認(confirmation)他是我的孩子,右手看起來像是慰忱(consolation)這個孩子。盧雲說林布蘭這位畫家想要表示上帝的愛,除了父親的愛以外,還有母親的愛,所以他就把兩隻手畫得不相同,左手是慈父之愛(不是嚴父之愛),「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神的兒女……。」(約壹3:1a)右手是慈母之愛,「母親怎樣安慰兒子,我就照樣安慰你們……。」(賽66:13)所以上帝不是只有父親的愛,他還有母親的愛,所以我說是「示大人(長輩、年長者)」的愛,當中有父母之愛。

1. 尊重孩子的抉擇

長輩之愛在浪子回頭的故事裡可以看出幾個重點。第一,他尊重他小兒子的決定。這個孩子要求父親過世前,把財產分給他,因他已經長大了,「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路15:12)這個父親居然沒有斥責孩子,而是依著孩子的意思將遺產給了他,雖然在當時是不合理的要求,但是他尊重孩子的選擇。這和上帝創造亞當夏娃時給他們自由是一樣的,上帝交代他們不可吃善惡樹上的果子,其他樹上的果子都可吃,亞當夏娃可以自己選擇要吃與否,「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2:17)這是人之所以為人一份出於上帝的愛,就是要讓我們自由選擇(Freedom of Choice)。

2. 讓孩子受苦學習

要是選擇錯誤的話該怎麼辦?選擇錯誤的話我們就要學習,這是第二個愛。小兒子作了錯誤的選擇,他以為拿到父親給他的遺產就可以享樂去了,但是他不會管理這些財產,不多久就花光了,「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路15:14)小兒子做錯事情,自己陷入苦難中,這個父親若是愛他,應該趕快去銀行領錢把他買贖出來,但這樣做的話就不是愛他,因為這樣做,孩子沒有學到所須學習的功課,所以這個父親並沒有馬上解決小兒子的問題,而是讓他去放豬做工吃苦。這是另一種愛,為了讓他的孩子在受苦中能學習作正確的決定,他既然作了錯的決定,就要面對責任後果的問題。以賽亞說:「主雖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賽30:20)從受苦中我們可以學習寶貴的功課,這在教育學或心理學上叫作從行為後果學習(learn from consequence)。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有其後果,應該要從後果中學習不要再犯錯,因為後果不好受,所以只有經歷過那樣的痛苦才能學會。有很多長輩沒有這樣的愛,孩子一出問題,趕快把他擺平,使他不要受苦。酒後肇事趕快去警局保孩子出來,這樣會害了孩子,因為他並沒有學習到功課。

3. 等候孩子的醒悟

然後父親一直等,等到他的孩子醒悟過來,這點很不簡單。我們作長輩的都知道,孩子在犯錯中,你要怎麼將其拉回來呢?若是要等到他自己醒悟,那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最好是把他痛打一陣或捏拖回來都好,但是這個父親卻不這麼做,而是一直等待孩子自己醒悟過來,「他醒悟過來……。」(路15:17a)這樣的等候是一個痛苦的等待,上帝等待每一個人悔改,直到你自己願意回轉。「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就好像有些人聽到耶穌的福音不久就洗禮,有些人要等三五年,甚至有些人要等五十年才願意受洗。上帝就是一直在那裡等待,等到你自己覺得好才願意回頭。所以等待是一種愛。哥林多前書說,愛的第一句話是「愛是恆久忍耐」,忍耐就是等待這個孩子,讓他自己想通,明白回到父親那裡是最好的選擇,這樣,他的等候就達到目的了,給予對方時空(give time and space)。父親的等候不是只坐在那裡看,還有不斷的擔心與盼望孩子回家。

4. 寬容孩子的動機

最後這個小兒子終於想通願意回家了,小兒子心想「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路15:17b)他想的不是自己對父親的不孝,而是自己的肚腹,所以他回家的動機並不高尚。但他的父親都不計較。就如同我們當初要受洗的動機,有可能也不是那麼的高尚,我們大部分人的動機都是考慮自己較多,我希望上帝如何,都沒想過上帝會如何。但是上帝不計較,因為我們並不成熟,不成熟的孩子想事情大都是以自我為出發點,這是自然的人性,作父親的人都知道。因為孩子還小不懂事,不會想沒關係,但若他所想的正確,即便動機不對,只要行為正確就好,回家就好,之後還會漸漸地成長。所以在動機上父親要寬容,因為小兒子回家的動機只是想說讓自己免於餓死,只想到自己的肚腹,沒有想到父親。保羅傳福音也碰到這樣,教會內有些人要跟保羅相爭,讓他難過,但保羅說,沒有關係,只要福音傳出去就好,不要計較他的動機,「那一等傳基督是出於結黨,並不誠實,意思要加增我捆鎖的苦楚。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腓1:17-18)長輩要寬容他的孩子,有些孩子做事情較自私,但是他做的要是正確,我們給他鼓勵和肯定,動機再慢慢修正,容讓成熟(maturation takes time),容許你的孩子慢慢成長,越長大就越懂事。

5. 盼望孩子的歸回

父親每天不論晴雨在那裡引頸而盼,看孩子到底回來了沒,直到有一天,「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路15:20b)上帝對我們也是一樣,他說:「以色列家啊,你們轉回,轉回吧!離開惡道,何必死亡呢?」(結33:11c)舉目望兒歸,門口躡腳尾(neck-craning & tiptoeing),他是這般熱切的在等候著,上帝對我們也是一樣。

6. 擁抱孩子的污穢

當這個浪子真的回家時,他事先想好一些演講詞,想說要如何跟父親道歉,結果嘴巴還沒張開,養豬污穢和臭味的衣服還沒換下,父親就先把他抱起來。先完全接納他,孩子所有的污穢和過去都先把他包容起來,「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路15:20c)在舊約,上帝說約書亞穿得很污穢,上帝先接納他,再給他換上華美的衣服,「使者吩咐站在面前的說:你們要脫去他污穢的衣服;又對約書亞說:我使你脫離罪孽,要給你穿上華美的衣服。」(亞3:4)這叫作無條件接納(unconditional acceptance),不是先洗乾淨才能進家門,而是先擁抱他,以後要改再改,這樣的接納讓人為之動容。

7. 恢復孩子的尊貴

接著「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路15:22)小兒子原本失落的東西,經過父親這一連串的動作,使他尊貴的身份重新恢復。大祭司約書亞也是一樣,上帝說:「要將潔淨的冠冕戴在他頭上。他們就把潔淨的冠冕戴在他頭上,給他穿上華美的衣服,耶和華的使者在旁邊站立。」(亞3:5)這個叫作復原尊嚴(dignity restoration)。八八水災時原住民的整個村落都被土石流所吞沒,危險且無法住人,而災民大部分是基督徒會友,第一時間是慈濟去幫他們,慈濟不只去重建,也想要把一些佛教的象徵放進他們所住的地方,現在引起原住民中一些爭論。最近有一些人在打筆仗,看誰對錯。基本上,佛教徒肯為基督徒建禮拜堂和住宅給他們住,我想這是正面的,有問題是在於尊重和考慮對方的信仰,這部份是我們可以再討論的。反過來說,從前台灣很貧窮時,教會從歐洲來到台灣傳教,對台灣人的信仰看起來也沒有很尊重,有人想要信教,家裡的祖宗牌位和偶像都要清理燒掉,以致於現在台灣人很難進入教會。因為我聽過許多這樣相關的問題,「我是家中第一個信主的人,家裡的神主牌、祖宗牌位該怎麼辦?」已經信主多年的人,覺得那不是個問題,但對於初信主的人來說,那真的是個大問題。我要是有錢有勢時,想要怎麼樣就怎麼樣,我是來幫你忙的,對受幫助的人的那種尊重好像不見了,這讓我很有感觸。父親把孩子擁抱起來之後,再帶他去清洗身體,讓他有一個正常的樣子,讓家裡的僕人可以重新把他當作小少東回家,而非一個乞丐,恢復他的尊嚴。

8. 慶賀關係的復和

之後他們開始舉行宴會,殺雞殺鴨大肆慶祝,大家非常高興,「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路15:23-24)因為關係又重新恢復了。上帝說:「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路15:7)這是慶賀復和(reconciliation celebration )。

9. 忍受孩子的頂撞

可是對小兒子好,大兒子就不高興。大兒子在家乖乖聽話,越做越不甘願,「我努力幫忙家務,你都沒有幫我舉行過宴會,他在外享樂,一回來就有宴會迎接,這樣不公道啊。」大兒子的心理產生怨妒不平衡,對父親有所不滿,父親得先處理好小兒子和宴會的事情,再來聽大兒子的抱怨忤逆,「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路15:29)大兒子表面上很乖,但對父親是心中充滿了不滿,那份愛已經不見了。雖然外在還保持著孝順,但心中已經充滿了計較。父親還要來忍受大兒子的計較,忍受頂撞(endure gainsaying)。「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來12:3)

10. 勸告孩子兄弟情

父親對大兒子說:「無論如何,他是你的弟弟,過去已經過去了,把他當作死而復活,多少你也對他表示點歡迎吧。」「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路15:32)這是鼓勵弟兄情(encourage brotherhood)。故事到此就結束了。耶穌講的故事很有趣,沒有結尾,留下空間讓我們思想。當我們向上帝禱告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那麼這個浪子會是你的弟弟嗎?你對你弟弟的態度和反應會如何?約翰壹書說:「……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約壹4:20b)

Ⅴ、結論:愛神者也會愛神的兒女

所以我們每次禱告說「我們的父(Our Father)」時,要記得兩點,第一點是我與父親的關係,第二點是我與弟兄的關係,「愛神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神所受的命令。」(約壹4:21)既然是「我們」,就不會只有「我」而已,跟我一起禱告說「我們的父」的兄姐,我跟他們的關係是如何?我和我所祈禱的天父關係又是如何?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阿爸,父,當我們這樣稱呼你時,我們知道,無法完全表達你對我們的愛。但是很多時候,或許我們不知不覺會落入大兒子的心態。我們在教會服侍,我們也傳福音,但我們的內心漸漸失落對他人的尊重、愛心和接納,我們對你也開始產生不滿、計較或抱怨。或許我們像小兒子一樣,覺得自己很行,不需要父親,想怎樣就怎樣,以致於最後我們掉入困難中。天父上帝,求你幫助我們,讓我們在禱告「我們的父」時,我們能夠再次的反省,我們與你的關係,我們跟兄姐之間的關係。我們這樣懇求,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