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9日

禱告系列(五十三):新約禱告(十三)以弗所(NT Prayer.13)(Ephesus)

講道內容

禱告系列(五十三):
新約禱告(十三)(NT Prayer.13)
分娩之痛(Travailing)
時間: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經文:以弗所書三章14-21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以弗所書被稱為「獄中書信」,是保羅被關在羅馬監獄時(之後就被殺害)寫給以弗所教會的信,我們從其中看到,保羅是在最艱困的環境下為這個教會禱告,然而,這個禱告卻被公認為整本聖經中最榮耀的禱告。

Ⅰ.引言:本仁約翰獄中侍奉(The Prison Ministry of John Bunyan)
        本仁約翰(1628-1688),是《天路歷程》的作者。小時候,父親曾給我看過這本書,記憶中那是一本泛黃且用雙面印製的薄紙線裝書。那時候的台灣教會長輩,都會拿這本書給孩子看,其內容是講述一個基督徒怎樣從將亡城出來,經過探險與挑戰,到達天上之城的冒險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其實就是他自己,當時我不知道他是在怎樣的情境下寫這本書,最近查閱資料後,才知這也是一本獄中著作。
       他1676年被關在英格蘭的貝德福特(Bedford, England)。他爸爸是補鍋的工匠,家境雖不窮困,但也絕非高尚,補鍋人與吉普賽人相似,到處尋找需要的人家。約翰年輕時生活曾經放蕩,沒有讀太多書,因為家庭無法提供金援,後來遇到一位牧師慢慢地帶領他,使他深受感動,悔改信主後便認真追求信仰。不久這位老牧師去世,儘管他沒有念過神學院,但憑著他的口才就開始傳道,而大家也喜歡聽他講道,因此從補鍋人轉變成傳道人。當時克倫威爾(Cromwell)發起革命,與國王對抗,爭取民主。克倫威爾去世後,改革派被下放,國王派統治英國,實行英國國教,統一管理教會。因此,在教會講道需取得國家證照,但本仁約翰屬於浸信會,是不屬於英國國教的獨立教會,他不認為國王有權禁止他講道,認為這是上帝給他的恩賜,所以依然公開講道,最後即因講道而被捕下監。他的講道未曾留下任何記錄,但他在獄中所寫的故事卻影響整個世界。若當時他沒有被關,也許只會以講道終老,可能也沒有《天路歷程》這本書。保羅亦同,在坐牢期間,因無法親訪教會,只好以寫信的方式關心教會,倘若他未曾被關,不知是否會寫出以弗所書這樣的書信。今日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以弗所書中的一個禱告。
Ⅱ.保羅與以弗所教會(Paul and Ephesian Church)
1.保羅初訪以弗所留下百基拉亞居拉
        保羅首次拜訪以弗所是在他第二次旅行佈道的時候。他從母會安提阿(今敘利亞地區)出發,經過加拉太地區、亞西亞、馬其頓,到了亞該亞的哥林多。在當地遇到一對從義大利被驅逐出來的夫婦-百基拉和亞居拉,因他們與保羅是同行(製造帳棚),於是在哥林多一起建立教會,為期一年半。在這期間,保羅聽說耶路撒冷鬧饑荒,就展開募款行動。之後,從哥林多坐船到以弗所時,這對夫婦也一起同行。據推論,他在以弗所應未久留,因為急著要把救助款帶到耶路撒冷去,「保羅又住了多日,就辭別了弟兄,坐船往敘利亞去;百基拉、亞居拉和他同去……到了以弗所,保羅就把他們留在那裏,自己進了會堂,和猶太人辯論。」(徒18:18-19)百基拉、亞居拉夫婦留在當地,保羅則坐船到該撒利亞,再走陸路到耶路撒冷,把錢交給教會後回到自己的母會。這是他第二次旅行佈道途中,在以弗所的第一次短暫停留。
2.亞波羅在以弗所傳施洗約翰的洗禮
        當他辦完這項慈善之事、再回母會述職時,有一精熟舊約的學者-亞波羅,從埃及的亞歷山大到了以弗所,他帶領很多人信主,但他所傳的福音有所不足,並且僅受過約翰的洗禮,「有一個猶太人,名叫亞波羅,來到以弗所。他生在亞歷山大,是有學問(或譯:口才)的,最能講解聖經。這人已經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訓,心裏火熱,將耶穌的事詳細講論教訓人;只是他單曉得約翰的洗禮。」(徒18:24-25)因此保羅第二次去以弗所的時候,便幫助這些信徒,重新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保羅說:『這樣,你們受的是甚麼洗呢?』他們說:『是約翰的洗。』保羅說:『約翰所行的是悔改的洗,告訴百姓當信那在他以後要來的,就是耶穌。』他們聽見這話,就奉主耶穌的名受洗。保羅按手在他們頭上,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說方言,又說預言(或譯:又講道)。一共約有十二個人。」(徒19:3-7)
3.保羅再訪以弗所在推喇奴學房傳道
        保羅第二次到以弗所是在其第三次宣道旅行時。他同樣從安提阿出發,經加拉太,抵以弗所,接著就住了下來。保羅原本是到猶太人的會堂聚會,沒想到眾人不只不聽,還毀謗他,「保羅進會堂,放膽講道,一連三個月,辯論上帝國的事,勸化眾人。後來,有些人心裏剛硬不信,在眾人面前毀謗這道,保羅就離開他們,也叫門徒與他們分離,便在推喇奴的學房天天辯論。」(徒19:8-9)「推喇奴」是一個學者辦的學堂,保羅就在那裏傳福音。台灣人在美國時也有類似的情形,基督徒要聚會卻苦無會堂,就向學校租借場地。保羅由於沒有會堂可去,只好去學堂借場地傳福音,為時三年,領許多人信主。
4.保羅在以弗所引起亞底米神廟騷動
        古代的七大奇觀之一就在亞西亞的以弗所,那裡有一個月亮女神黛安娜的廟,此廟規模很大,來廟中拜拜的人,往往會購買小神像回家,所以有許多銀匠以打造小神像販賣賺取利潤,然而保羅傳道很成功,讓許多人悔改信主,就不再去買神像。此舉引起銀匠不滿,乃聚集同業者,向法院抗議保羅擾亂生意,並使人以為保羅在污辱當地的神。其實保羅只因傳道而擋人財路,引發這群人示威遊行,大喊口號抗議,「這保羅不但在以弗所,也幾乎在亞西亞全地,引誘迷惑許多人,說:『人手所做的,不是神。』這是你們所看見所聽見的。這樣,不獨我們這事業被人藐視,就是大女神亞底米的廟也要被人輕忽,連亞西亞全地和普天下所敬拜的大女神之威榮也要消滅了。」(徒19:26-27)群眾雖紛紛亂亂,不過,法官覺得這只是小事一樁,不願受理叫眾人散去,亂定之後不久保羅離開以弗所往馬其頓去。(徒20:1)
5.保羅將提摩太留在以弗所牧養教會
        在啟示錄中提到亞西亞的七間教會,以弗所是第一間,所以可以推想,保羅是藉以弗所為據點,開拓了其他教會(都在小亞細亞)。但因當地起亂,保羅就離開以弗所暫避風頭,於是留下提摩太代為照顧當地教會,「我往馬其頓去的時候,曾勸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囑咐那幾個人不可傳異教。」(提前1:3)他離開以弗所後,經馬其頓到哥林多,當時他已經風聞猶太人想要害他,因此,原訂從哥林多搭船到耶路撒冷朝聖的計畫,卻因聽說有人要在船上殺他,而改走陸路,又再經馬其頓到米利都的海港。
6.保羅在米利都請以弗所長老來道別
        保羅到米利都後,因搭船時間受限,他不便再到以弗所探望。加上,他自覺此趟前去耶路撒冷兇多吉少,有可能沒辦法再回到以弗所,所以就在海港派人請長老們過來,要與之辭別,眾人聽見他一席話,就哭成一團:「保羅從米利都打發人往以弗所去,請教會的長老來……保羅說完了這話,就跪下同眾人禱告。眾人痛哭,抱著保羅的頸項,和他親嘴。叫他們最傷心的,就是他說『以後不能再見我的面』那句話,於是送他上船去了。」(徒20:17,36-38)這是一個傷心的別離。
7.保羅在羅馬監獄寫信給以弗所教會
        與長老告別、上船離開後,他在推羅上岸,到了耶路撒冷,果真被猶太人抓起來,羅馬政府怕他們使用私刑,就把保羅帶到該撒利亞,在那裏被關了兩年。最初法官希望保羅能夠送禮給他,所以不時召見保羅,期待收到賄賂,但保羅就是不給。因為保羅是羅馬政府的公民,未審被關很是冤枉,所以保羅向法官說自己要上告到凱撒大帝。法官一聽到他要上告,就把他用船送到羅馬帝國的首都,經過遙遠航程與惡劣天氣,保羅被送到羅馬監禁,就在這期間他寫信給以弗所教會,這便是以弗所書,不久後保羅就被處死。這是他在牢裡對以弗所教會最後的一封信:「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今有所親愛、忠心事奉主的兄弟推基古,他要把我的事情,並我的景況如何全告訴你們,叫你們知道。我特意打發他到你們那裏去,好叫你們知道我們的光景,又叫他安慰你們的心。」(弗4:1,6:21-22)這封信是由推基古送交以弗所教會。
8.使徒約翰拔摩島寫信給以弗所教會
        除了保羅以外,使徒約翰也曾寫信給以弗所教會。約翰在寫啟示錄的時候,聖靈告訴他要寫七封信給亞西亞的七個教會,其中第一個就是以弗所教會。因此,以弗所曾經收到兩封信,一封是被囚於羅馬的保羅所寫;一封是來自被監禁於拔摩小島的約翰。令人感到傷心的是約翰對以弗所教會說:你們把起初的愛心丟棄了,「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裏一同有分,為上帝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島上。當主日,我被聖靈感動,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說:『你所看見的當寫在書上,達與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那七個教會。』」(啟1:9-11)保羅花了三年建立的教會,在他離開後卻凋零敗壞。就歷史來說,這七間教會後來都在回教徒與基督教徒的戰爭中,被回教徒盡數滅絕,至今只剩遺跡。
III.保羅為以弗所教會禱告(Paul’s Prayer for Ephesian Church
我們來看,保羅是如何為這間教會禱告:
1.禱告的動機:重生與復和,一體蒙應許
        保羅的禱告很短,他提到這次禱告的動機:「因此,我─保羅為你們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穌被囚的,替你們祈禱(此句是對照14節所加)」(弗3:1),按括號內容所記,跳至第14節:「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弗3:14),換句話說,這句話原是沒有下文的。由此推論,保羅原先在描述寫信動機,因突然想到別的事,就轉論他事,之後又突然想起自己要交代寫信動機,於是才在14節的地方又跳回動機部分,故他寫了兩次「因此」。為此,神學家認為保羅在此有兩個禱告,一個是三章1節之前,其後跳至其他主題;直至14節才又重提動機。第一個「因此」所總結的,是前面第二章的內容,「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中,他叫你們活過來」(弗2:1),保羅強調,耶穌基督不只讓人活過來,更成為和睦:「因他使我們和睦(原文是因他是我們的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弗2:14)他把敵對的雙方,化為一個和睦的存在,故有兩個意義:一為重生(regeneration),一為復合(reconciliation)。保羅的意思是:因為你們信了耶穌,就有新的生命,並且你們跟上帝和好、也與彼此和好,中間這道牆,已被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拆除而和好了,所以我為你們禱告。
        因此第一個動機在於替已經接受新生命、並願意與人和好的人禱告。獲得新生命之人,會從事和好的工作,「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一切都是出於上帝;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林後5:17-18)另一個「因此」總結的是第6節之後,「這奧祕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裏,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弗3:6),此處強調「同」這一字:外邦人與猶太人不只和好,且合而為一,這個困難度比「和好」還要高,因為和好就是不記仇,彼此原諒,但保持某種距離,以不傷害為目的;保羅要的不只是和好,還要「合一」。所以保羅說:因為你們不只有新的生命,能與仇敵和好,你們還因為耶穌的恩典而能合一,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因為這樣所以我替你們禱告。耶穌替他的門徒也曾這樣禱告,當有上帝的愛在我們裡面的時候,不只能和好,還能合一,「我在他們裏面,你在我裏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17:23)
2.禱告的依據:神豐盛榮耀,心中大靈力
        保羅禱告的依據有兩個,一個是按著上帝的榮耀:「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弗3:16),另一個是照著上帝運行的大力:「上帝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弗3:20),所以這「按著」、「照著」就是他的根據。換句話說,保羅這樣禱告,不是因為以弗所教會的人很虔誠,不是因為以弗所教會的人很會禱告,是因著上帝本身豐盛的榮耀,以及上帝在以弗所教會所彰顯的大能,以致保羅能按著這兩個依據來禱告的。
        第一,上帝豐盛的榮耀(glorious riches of God),在腓立比書是說「榮耀的豐富」:「我的上帝必照他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裏,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4:19)上帝是豐富的(rich),又是很慷慨的,所以保羅敢為他們向上帝求,保羅對上帝的豐富有把握,人需要什麼,他都有能力供應,也願意賜予。第二,是按著心裡面聖靈的大能來禱告,「心中大靈力」(unlimited inner power):「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當人心中已有聖靈的內住,且成為其力量,就會約束自己的慾望-不會隨意亂祈求。因此,客觀上,上帝像是開了一個銀行;主觀上,人心中有聖靈,所以不會任意下決定。憑此,保羅說:我敢為你們禱告的原因有二,一是聖靈在你裡面帶領你,讓你有力量;二是上帝願意給予,我根據這兩項,來為你們禱告。
3.禱告的標的:基督愛內駐,神豐盛充滿
        他禱告標的有二:第一,是讓基督的愛能夠內「駐」(Christ’s love indwelling),此「駐」非「住」。譬如,你可透過兩種簽證到美國居住,一種是觀光簽證,一種是綠卡。綠卡就如同馬字旁的「駐」(可永久居住),觀光簽證則是人字旁的「住」(有期限限制)。保羅所禱告的,不僅希望耶穌可以「住」在人心裡,更能永遠常「駐」,「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裏,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弗3:17)約翰福音第十七章,耶穌為門徒禱告的也是:「我已將你的名指示他們,還要指示他們,使你所愛我的愛在他們裏面,我也在他們裏面。」(約17:26)第二,當耶穌的愛內駐在我們心裡的時候,我們的生活會活出上帝的豐盛,因上帝的本性是豐盛的,上帝的豐盛會充滿我們:「因為上帝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基督裏面,你們在他裏面也得了豐盛。他是各樣執政掌權者的元首。」(西2:9-10)而這就是他的目的-上帝一切所充滿的,會充滿你們。(弗3:19)
        試問,耶穌是否喜悅地住在你心中,還是勉為其難地待著?這是神學家提出的疑問。當我在美國讀完神學院後,就申請實習,實習後找到一個教會開始牧會。學生簽證就改成工作簽證,工作簽證再幾年就改成綠卡,這是由非美國人取得美國國籍所必經的一段過程。拿到綠卡前,合法居留有時間限制,拿到綠卡成為公民後,才可以合法永久居住,但不一定能夠享受在美國的生活。我雖然可以隨時入境居住,但因想念台灣的生活,所以當有權選擇的時候,我選擇回台灣牧會。同理,當耶穌住在我們心裡時,他是住得很快樂,還是很勉強?聖經記載耶穌與馬大、馬利亞和拉撒路這一家人是很好的朋友,只要路過伯大尼就會到他們家,因為耶穌很喜歡他們,有機會就想去這一家,而非勉強居住。保羅也如此禱告:希望耶穌很喜歡住在你們心裡,我為此替你們禱告。因此,常「駐」在主觀上是指希望跟上帝親近的意思。
        如此,我們的生命會愈來愈豐盛,福杯滿溢,「因為上帝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基督裏面,你們在他裏面也得了豐盛。他是各樣執政掌權者的元首。」(西2:9-10)所謂「豐盛」,是指人有基督的愛在其中,當上帝豐盛的賜給你時,人會被充滿,這時如果你願意成為出口,將滿溢出來的豐盛與他人分享,上帝將會再賜予。亦即,這樣賜予、充滿、溢出的一個循環,就是豐盛。若上帝給人很多恩典,那人只收取卻不付出,就會像食取過多熱量,而不運動消耗的胖子一樣,成了「肥胖的基督徒」。豐盛不是看獲得多少上帝的恩典,而是看與別人分享多少恩典,當基督的愛常駐你心裡,你活出來的就是一個豐盛的生命,這種豐盛的生命,是從你做在別人身上顯現出來。別人會羨慕當基督徒,就因為你是一個不斷從上帝領受,也不斷分享給別人的人,這是我所了解的豐盛,是一種會滿溢(over flow)出去的豐盛,不是只入不出的「肥胖」。保羅禱告的目的,是希望基督的愛常駐,然後上帝的豐盛就充滿我們生命。
4.禱告的終極:超過所求想,教會榮耀神
        保羅這樣禱告有兩個終極目的:第一,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往往無法想像上帝藉著你會成就多大的事情,這叫做超過所求想(beyond imagination),上帝會預備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如經上所記:上帝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9)這種超過所求的經驗會帶來一種驚喜(surprise)。就像我常提的蘭醫生(2010年去世),在我小的時候,他放棄英國醫生職位,到台灣彰化行醫,他放棄醫生的薪水,只拿傳教士的薪水,雖極微薄卻樂意將之拿出來,請鄰居的孩子們吃飯,我認為他是豐盛的。他回英國時卻沒錢搭飛機,因為錢都幫助這些孩子們了。你能想像嗎?一個彰化基督教醫院的院長,沒有汽車,回英國要搭船,可是他的愛心卻深深影響身邊的孩子,包括我。有時候你不知道,你從上帝那裏領受的恩典與愛心,就算只是微不足道的分享,也可能對某人的一生產生影響,其深遠會使人驚嘆,這就是上帝超乎人所求所想的作為。想當年,巴拿巴對保羅的一點愛心,讓保羅成為基督教很重要的一根柱子。第二,當一個人如此行的時候,別人會把榮耀歸給上帝,我看到蘭醫師所做的一切,心想:「如果這是基督教,那我要當基督徒」,看見上帝的愛充滿在蘭醫師心中,使他可以活出與旁人分享生命的豐盛。如果教會中每個人也這樣,便會是榮耀的教會,因此保羅以此做總結:「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裏,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弗3:21)保羅的禱告,最後目的不是教會,而是上帝的榮耀,「叫他的榮耀從我們這首先在基督裏有盼望的人可以得著稱讚。」(弗1:12)
Ⅳ.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我們有一些屬靈功課可以一起學習:
 1.內心生命蒙聖靈賜能力更新
        第一,我們內心的生命,要靠上帝賜給我們能力,才能過更新的生活:「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裏的力量剛強起來。」(弗3:16c)聖靈在人裡面剛強起來時,最主要的表彰是什麼?有人說,若被聖靈充滿,便會講方言、幫人醫病、行各樣神蹟,這的確令人驚奇,然而更不容易的是,人能過著一個愈來愈討上帝喜悅的生活,我認為這樣的力量比講方言等有形的神蹟更大,因他改變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保羅說:「因為按著我裏面的意思(原文是人),我是喜歡上帝的律;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羅7:22-23)這是我們生而為「人」的無奈,但倘若聖靈在我們裡面,就會幫助我們在做抉擇的時候,有能力抵擋撒但的誘惑,做出對的決定,這個影響是更重要的。儘管我們的身體會愈來愈老,但因著聖靈駐在裡面,我們的心會不斷地被更新,「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林後4:16)
2.因信心讓基督常駐我們內心
       人若有信心,才會讓基督常駐內心:「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弗3:17ab)保羅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2:20)基督不是路過訪問,而是常駐在裡面:「我已將你的名指示他們,還要指示他們,使你所愛我的愛在他們裏面,我也在他們裏面。」(約17:26)因此不要只請耶穌「進入」(ingoing),更要請耶穌「常駐」(indwelling),讓他駐守在那裡。正如一首歌的歌詞:「進入我心,進入我心,進入我的心……永不離開」,我們可向主禱告:「主耶穌,請你進來我心中,不要再離開,伴我一生。」這是保羅為他們的禱告,就是希望基督常駐在其心。若基督常駐,人就有所依靠,也不怕外面環境的變化。
3.扎根在溪水旁蓋屋在磐石上
        保羅說,當耶穌駐在我們心裡時,我們的愛就會有根有基,「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弗3:17c)。植物有根,根要往水源處生長(rooted near river)才不怕乾旱,因有河水不斷地供應,「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他必像樹栽於水旁,在河邊扎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毫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耶17:7-8)如果讓基督常駐我們裡面,我們一直依靠上帝的話,就不怕炎熱,葉子常青且能結果不止,因為生命與上帝有堅固的連結。房子有基,而基是蓋房子的基礎(grounded on rock),房子若是蓋在磐石上,便不怕土石流來襲,「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太7:24-25)當你順服上帝的旨意,跟上帝關係好到一個程度時,就會在行為上表現出對上帝的愛。一個先生如果一天到晚對太太說「honey」,卻始終沒有買蜂蜜給她吃,這不是真的愛她,因為他的「honey」只有掛在嘴上,太太一點也沒感受到甜蜜。同理,若人僅在口頭上對上帝說「我愛你」,卻始終沒有讓他嚐到「蜂蜜」,上帝將會問:「你的蜂蜜在哪裡?」所以耶穌說,你愛我的話就要去做我喜歡的事情,如此你的愛才是有根有基,若只說不做,那個愛是沒有根基的。所以,遵行主的話,才能讓上帝感受到你是真心的,如同房子蓋在基石上,不怕風吹水沖;與主相連結,如同樹木栽在溪水旁,葉常青,果常結。
4.在彼此相愛中體驗基督之愛
        保羅說,當人有根有基之後,要如何去明白基督的愛?「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弗3:18),這句話是否代表若不與「眾聖徒一起」,人就不能明白基督的愛?是的!換句話說,基督的愛一定要與聖徒們一起,才能夠明白。但問題是,這些聖徒可能是你很討厭的人,人格奇怪,又有許多缺點,如果你曾在教會認真想要服侍的話,你就知道我在說什麼,因教會不是完美的地方。然而,保羅、耶穌都說,你要跟聖徒在一起,才能夠體會明白基督的愛。用臺語說就是疼(疼音同「痛」),如此才能體會基督的「愛」。媽媽對子女的愛,在子女叛逆的時候最能體會,那種流淚、等待子女長大的愛是很痛的。同樣,人類並不完美,我們如同叛逆的孩子,上帝也是在等待我們長大,人若要體會什麼是上帝的愛,就必須跟聖徒相處在一起,在那樣的處境下,你才能體會到真正的愛是什麼樣的愛,因為這些人(聖徒)是不好相處的。
        因此有人說,真正的基督徒不可能當「荒野大鏢客」,帶著兩把槍,騎著一匹馬,到處行俠仗義,始終一人獨行;或像楚留香,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作獨行俠式的基督徒很好當,因為每天只要跟上帝表達愛意,祈求上帝讓自己充滿愛心,但不必去教會。去的話最好不要與人認識,也不要接服侍,因為不做事就沒有事,事做愈多愈會被人嫌。不服侍,就不會被人嫌,但這樣生命就不會成長,因你沒有投入。人在受傷的時候,才知道要學什麼是愛,在疼的經驗中,才能體會耶穌是怎樣愛我們的。人都有缺點,有時會耍賴,有時會鬧脾氣……所以必須在一群有缺點的人當中生活,雖有彼此傷害,卻學習彼此饒恕、彼此寬容,漸漸彼此認識,且開始欣賞彼此的優點,互相鼓勵,這個叫成長。
        人總會碰到挫折,但我們可緊抓住基督,讓上帝的豐富與聖靈的力量在我們裡面,人才可以勝過這些挫折,才知道什麼是愛。保羅說,如此你才能「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常闊高深」(弗3:18),這就是讓基督的愛充滿在人裡面。當我們彼此相愛時,我們愛上帝的心才會完全,「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我們若彼此相愛,上帝就住在我們裏面,愛他的心在我們裏面得以完全了。」(約壹4:12)「人若說『我愛上帝』,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上帝(有古卷:怎能愛沒有看見的上帝呢)。」(約壹4:20)日本內村鑑三牧師主張「無教會主義」,他認為教會很複雜,個體受洗後,獨自向上帝負責、向上帝禱告即可,不必彼此代禱,如此可輕鬆許多,然而,上帝的意思不是這樣,乃是要「與眾聖徒一同」。人若不在關係裡,就不會知道什麼是愛,也不曉得愛是會痛的,要付代價、需要學習,需要成長的。
5.我們永遠無法測度基督之愛
        保羅談到愛的四個度量:長闊高深,「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弗3:18-19a)「長」有如永恆,「古時(或譯:從遠方)耶和華向以色列(原文是我)顯現,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耶31:3)「闊」及全世界,「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3:16)「高」可帶人上天,「天離地何等的高,他的慈愛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詩103:11)「深」越過地獄、伸手拯救,「上帝救贖我的靈魂免入深坑,我的生命也必見光。」(伯33:28)
        「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弗3:18-19a)此句意涵「你會明白你的不明白」這樣邏輯上的弔詭:每次你與弟兄姊妹間有相互傷害了,若靠著上帝的恩典去原諒對方,去愛,去和好,然後合一,經歷過後,才能明白這樣的愛有多深多難,此時才能夠更明白,耶穌有多麼愛自己。當你愈被人傷害,卻不斷靠著主的恩典得著醫治時,你才能深刻地體會到原來耶穌的愛是那麼深,也只有在這些經驗後,你對耶穌愛的深度才會有所體驗,並且在其中發現,耶穌的愛是比這一切都更深。漸漸更明白,人永遠無法了解測度基督之愛的長闊高深。正如人愈多學習就愈明白自己的無知。當我們真的知道什麼叫愛,我們會在上帝面前說:我還不夠,我需要再成長,我需要再學習。所以這是一個測不透、一生不斷學習成長的過程。
V.結論:從照明到明白(From Enlighten To Comprehend)
        其實以弗所書第一章與第三章各有一個禱告,因為時間的關係只講第三章。第一章保羅講的也是一個「明白」,他用「照明」一詞:「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弗1:18);第三章講的是「明白」:「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弗3:18)。
        第一章的照明(enlighten),是心智、理性上的看見;第三章的明白(comprehend),意味著不止頭腦明白,心靈也感受、體驗到那種情感。舉個例子,最近牧師娘去參加黃維仁博士開的課,他是我在芝加哥時的一個好朋友,芝加哥大學的心理系教授,一位很好的基督徒,他的專業就是教導夫妻如何解決衝突,怎樣培養夫妻之愛,很多北美的營會都邀請他演講,之後他發展出一套幫助夫妻感情更親密的課程,現在台灣也有機構邀請他來開課,上了課之後可以自助助人。假設,師母去聽了,了解了,但是日常生活中我卻感受不到她對我的愛有所增加,或行為有改變,這樣就只是以弗所書第一章提到的「照明」。頭腦懂是一回事,真正能進入心中,化為感覺與行動,那又是另一回事。所以保羅替以弗所教會禱告,希望他們不但能夠明白基督的愛,還要能真實體驗到,並且活出愛的生命,如此,才不會停留在理性的層次上,而是整個人的生命被改變。
        總而言之,我們要依靠聖靈的能力,作為我們的動力,用充滿基督的愛心,作為我們的動機,用活出上帝的豐盛,做我們的目的。如果我們教會不只有理性的看見,而是真的在生活上有這樣的體驗,依靠聖靈的能力,充滿基督的愛心,活出上帝的豐盛,我們的教會就不會只是有個美麗的禮拜堂,而是一個榮耀上帝的教會,這是保羅為以弗所的禱告。
禱告
親愛的主,保羅一生為你熱心傳福音,最後因此被關,雖然在牢裡他受到不好的待遇,可是他仍關心以弗所教會,為教會禱告。主耶穌,但願我們每一個人可以從這短短的禱告中有些學習,讓我們真知道我們不能夠靠自己的力量,來知道什麼叫愛,我們需要求聖靈,進到我們的心裡面,讓我們心裡面能做正確的抉擇,我們要請基督常駐在我們裡面,讓我們無論做什麼,都能以基督的愛做動機。讓我們的生命不是肥胖的,而是因有聖靈的能力,基督的愛心,得以活出一個分享的豐盛生命,好讓和平教會不只是有一個漂亮的禮拜堂,而是成為一個榮耀上帝的教會,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