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內容
講題:耶穌的醫治
經文:路加福音七章1-10節
主講:曾昭瑞牧師
時間:二0一四年二月十六日
我們先一起來禱告:「親愛的主,我們要謝謝你,讓我們再次來到你面前,一起敬拜你,透過你的話語、指教、心意,讓我們再次被建造。讓我們在你的話語當中再次聽見你的心意。求你保守我們今天在這裡的敬拜都能蒙主你的悅納,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我們今天要一起來看百夫長的僕人如何得到醫治。在開始看這個故事之前,我們要一起看舊約當中乃縵被醫治的故事。
一、乃縵如何得醫治
乃縵是一個軍人,在亞蘭王前面是呼風喚雨的元帥。因為以色列人悖逆上帝,因此上帝就將以色列人交在亞蘭人的手中。在乃縵的指揮之下,亞蘭人侵略以色列,搶走他們的收成,甚至捉了許多百姓成為奴隸。 「亞蘭王的元帥乃縵在他主人面前為尊為大,因耶和華曾藉他使亞蘭人得勝;他又是大能的勇士,只是長了大痲瘋。先前亞蘭人成群地出去,從以色列國擄了一個小女子,這女子就服事乃縵的妻。她對主母說:『巴不得我主人去見撒馬利亞的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瘋。』」(列下5:1-3)
雖然乃縵在亞蘭王的面前為尊為大,可是很不幸地,他得了大痲瘋。當時這種病是一種很難醫治的疾病。結果他妻子的一個女僕,也就是從前他從以色列抓回來做奴役的小女子,建議他說:「巴不得我主人去見撒馬利亞的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瘋。」
於是乃縵就去晉見亞蘭王,然後拿著國王所寫的信和一大堆的金銀珠寶去找以色列王。「乃縵進去,告訴他主人說,以色列國的女子如此如此說。亞蘭王說:『你可以去,我也達信於以色列王。』於是乃縵帶銀子十他連得,金子六千舍客勒,衣裳十套,就去了;且帶信給以色列王,信上說:『我打發臣僕乃縵去見你,你接到這信,就要治好他的大痲瘋。』」(列下5:4-6)
結果以色列王讀到這封信,就撕裂衣服。「以色列王看了信就撕裂衣服,說:『我豈是神,能使人死使人活呢?這人竟打發人來,叫我治好他的大痲瘋。你們看一看,這人何以尋隙攻擊我呢?』神人以利沙聽見以色列王撕裂衣服,就打發人去見王,說:『你為甚麼撕了衣服呢?可使那人到我這�來,他就知道以色列中有先知了。』」(列下5:7-8)
在這裡我們看到一件事情,就是乃縵是尋求一個有權力的人來替他背書,然後帶上大把的金錢。我想乃縵在去的時候,他的內心是很希望得到醫治,所以他尋求有力人士的背書加上金錢,簡單來說,他就是想用威脅與利誘的方式,希望讓他的疾病得到醫治。但是以色列王對乃縵的來到很苦惱。以色列王看完乃縵的信之後,認為這只是政治的伎倆,是亞蘭王隨便找個差勁的藉口,叫以色列王把乃縵的病醫好,不然就等著瞧。
以色列王認為亞蘭王是透過這個機會,想要對以色列發動另外一次的攻擊。以色列王怎麼有能力去醫治敵國的元帥呢?他何德何能?他只是個王,又不是上帝。當以利沙聽到以色列王的苦惱時,就打發人去見王說:「你為甚麼撕了衣服呢?可使那人到我這�來,他就知道以色列中有先知了。」
從乃縵的心態來講,他會覺得說,自己好歹也是個不小的人物,所以基本的外交排場和禮節是不可少的,以色列最好用黑頭車、紅地毯來迎接,結果以利沙的表現讓他很失望。「於是,乃縵帶著車馬到了以利沙的家,站在門前。以利沙打發一個使者,對乃縵說:『你去在約旦河中沐浴七回,你的肉就必復原,而得潔淨。』」(列下5:9-10)以利沙不但沒有親自出來迎接,也沒跟乃縵見面。
乃縵原本預期以利沙會恭敬地出來迎接並為他禱告,施加法術或咒語,為他舉行醫治大會,使乃縵備受尊榮與禮遇。但以利沙只是派一個僕人叫他到約旦河沐浴七次。這種失禮的態度讓乃縵覺得憤怒。「乃縵卻發怒走了,說:『我想他必定出來見我,站著求告耶和華─他神的名,在患處以上搖手,治好這大痲瘋。大馬士革的河亞罷拿和法珥法豈不比以色列的一切水更好嗎?我在那�沐浴不得潔淨嗎?』於是氣忿忿地轉身去了。」(列下5:11-12)約旦河是一條比較混濁的河,如果要洗澡,可以在家裡附近的河洗澡,為何要千里迢迢地過來以色列洗?
乃縵覺得自己被輕視、被隨便打發,因此感到很憤怒。好歹我是打敗你們國家好幾次的大元帥,你們國家居然用這種態度來面對我。結果他的僕人跟他說,如果先知叫你去做一件大事,你會不做嗎?「他的僕人進前來,對他說:『我父啊,先知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豈不做嗎?何況說你去沐浴而得潔淨呢?』於是乃縵下去,照著神人的話,在約旦河�沐浴七回;他的肉復原,好像小孩子的肉,他就潔淨了。」(列下5:13-14)
我覺得乃縵的僕人是聰明人。他認為乃縵去洗澡沒有損失,最多就是不會好,但如果好了,不就賺到了嗎?看起來本益比非常高。乃縵聽到僕人這樣跟他說,就被說服了,便真的下到約旦河裡去洗,然後也真的得到醫治。聖經說:「他的肉復原,好像小孩子的肉他就潔淨了。」
我們講到乃縵的原因是因為這個百夫長與乃縵有許多類似的地方。第一,他們都是軍人;第二,他們都有求於別人;第三,他們的國家都打敗過以色列。但他們有個最大的差別,是使用了不同的方式來得著醫治。乃縵的作法是依靠權勢的威脅和金錢的利誘。他預期權勢與金錢能帶給他想要的醫治,沒想到先知以利沙根本不理他。而百夫長有很大的不同,就是當他在尋求醫治的時候,他很特別,他完全放下自己的地位與權力。他是單單地、謙卑地請求耶穌幫助他。
二、馬太、路加的不同
我們仔細看這個故事,可以看馬太與路加之間的不同。這兩者的記載有很多的異同,其中有個最大的差異在於,這個百夫長到底有沒有見到耶穌?
「耶穌進了迦百農,有一個百夫長進前來,求他說:『主啊,我的僕人害癱瘓病,躺在家�,甚是疼苦。』」(馬太8:5-6)
「耶穌就和他們同去。離那家不遠,百夫長託幾個朋友去見耶穌,對他說:『主啊!不要勞動;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我也自以為不配去見你,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路7:6-7)
馬太福音說「有一個百夫長進前來」,但是路加說沒有看到,因為百夫長認為自己沒有資格見耶穌。很顯然地,馬太與路加的記載是不一樣的。一個說有見到,另一個說沒有。到底哪一個才是正確的?
我們要強調一點,就是福音書的作者在寫書的時候,如果前面那本福音書已經有人寫出來了,後面的作者是知道前面的人寫了什麼。因為路加有告訴我們說:「提阿非羅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筆作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是照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路1:1-3)
所以福音書的作者路加在寫路加福音的時候,絕對知道馬太福音是怎麼說的。可是,他寫出來的怎麼跟馬太不一樣?事實上,聖經在講同樣一件事時,常常強調不同的觀點。例如講到耶穌醫治四個朋友抬來的癱子,在馬可福音二章4節跟路加福音五章17節當中都提到,他的朋友都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把屋頂也拆了。可是在馬太九章2節中完全沒提到房子的事:「有人用褥子抬著一個癱子到耶穌跟前來。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馬太9:2)完全沒提到拆屋頂的事。
所以你讀聖經,從新約開始讀,讀完馬太福音就沒有讀的話,便會認為癱子在醫治的過程中沒有拆房子。馬太的記載不是錯的,而是福音書的作者想要強調的不是歷史事件當中的細節,而是強調耶穌在事件當中,所要表達的重要意義。我們讀聖經的人要很認真、很仔細地去讀,要讀出細節的不同,就能獲得不同的訊息。但我們讀出細節的不同時,不表示有人是錯的。
其中有個很簡單的解釋就是,馬太提到百夫長去見耶穌,很可能是透過他的代表去見耶穌。馬太福音的寫法常常是這樣。例如說「於是彼拉多釋放巴拉巴給他們,把耶穌鞭打了,交給人釘十字架。」(太27:26)從馬太福音的記載,看起來很像彼拉多自己去做這些事情,可是我們知道彼拉多是個巡撫,相當於省長。一個省長不太可能親自去釋放巴拉巴,然後又自己拿鞭子打耶穌,再把耶穌交給別人帶去釘十字架。他應該是透過代理人來執行這些事情。所以馬太福音這裡寫的應該是透過代理人而非親自執行。同樣地,我們也可以理解百夫長大概也是透過代表來表達他的意願。
三、百夫長的特質與耶穌醫治的動機
這位百夫長是一位軍官,而羅馬征服了以色列。就一個征服者而言,這個百夫長不一定是很大的官,但是有相當的權勢,他其實可以像乃縵一樣用權力、威嚇的方式來對待其他人,甚至可以強迫耶穌醫治他的僕人。但這個百夫長很特別,他沒有這樣做,反而以一個卑微的外邦人身分來到耶穌的面前,去尋求恩典與憐憫。
這個百夫長來尋求耶穌的醫治,那耶穌為什麼要醫治他的僕人呢?可能有人覺得這個百夫長是一個好人,幫猶太人興建會堂,而且這個人有很好的社會地位與人際關係,與猶太人的長老要好,連長老都來為他請命。或許是百夫長對猶太的宗教比較友善,是個好的軍官,沒有統治者高高在上的嘴臉。這百夫長真的是這樣子的人,從各方面來看,都是好人。但是沒有什麼是值得耶穌去施恩的。不是因為這個人很好,所以耶穌去醫治他的僕人。
耶穌要不要幫助人,往往不是看這人是不是好人,不是說好人他就醫治,壞人就讓他自生自滅,聖經從來沒有這樣記載。事實上,耶穌幫助人,是因為耶穌的憐憫。耶穌是基於人們的需要,而不是因為這個人的權力、名聲或品格上有什麼優點。我們來看一些聖經的記載,就會發現耶穌會幫助、醫治一個人,常常不是因為這個人很好。當我們看到格拉森被鬼附的那個人時,我們不會覺得他有特別好的品格;我們看到稅吏撒該去見耶穌的時候,並不是因為他表現得非常好,耶穌才到他家裡去住;患血漏的婦人也沒有表現出特別好的品格;抹大拉的馬利亞以前是聲名狼籍的女生;撒瑪利亞井邊打水的婦女也是一樣。我們看到這些人在他們的生命當中,都不是因為他們有好名聲、好德行,或是他們曾當選了好人好事代表,上帝才醫治他們。耶穌常常做這些事情,只有一個很簡單的原因:他醫治、他憐憫,是出自他的主權,是他願意愛人。
「百夫長風聞耶穌的事,就託猶太人的幾個長老去求耶穌來救他的僕人。他們到了耶穌那�,就切切地求他說:『你給他行這事是他所配得的;因為他愛我們的百姓,給我們建造會堂。』」(路7:3-5)從猶太長老的證詞當中,我們會發現這位百夫長真的是位好人,對猶太人非常好。當時有許多羅馬軍官是以統治者的身分,以殘忍的方式來管理猶太人,可是這位百夫長不是。但他說了一句話。「耶穌就和他們同去。離那家不遠,百夫長託幾個朋友去見耶穌,對他說:『主啊!不要勞動;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我也自以為不配去見你,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路7:6-7)百夫長認為自己是不配得上帝恩典的人,他不覺得自己能讓耶穌親自來他家裡一趟。長老眼中的他是很值得的,因為他對猶太人友善、給予很多幫助,但是這不是聖經的原則。
當我們來到教會的時候,我們要對信仰有個深刻的體認,就是我們的信仰並不抬舉人。不是因為這個人很好,做了很多好事,來教會時就有VIP招待室,或是有特殊的勳章或制服,好來表揚他的功勞。如果要醫治的時候,這個人可以免抽籤、免排隊。事實上不是這樣。耶穌讓我們看到,他對人的醫治,是出於對人的憐憫,而不是這個人是否值得。這是我們信仰很重要的概念。我們在看百夫長的故事時,如果我們誤判,誤以為是因為這個百夫長人夠好,所以耶穌才醫治他,那麼,我們對這段聖經的認識就會產生很大的誤差。耶穌是看見我們的需要,他看見我們需要恩典,而不是看見我們配得恩典,所以我們的主醫治我們。
另外百夫長不敢讓耶穌到他家去,是因為他有個理解,他同理猶太人信仰的態度。聖經說他為猶太人建造會堂,他很可能有一段時間長期和猶太人建立關係,接觸他們。在這過程當中,他理解到猶太人不喜歡外邦人。不是說耶穌不喜歡外邦人,而是在百夫長的理解當中,他認為猶太人對外邦人非常歧視、看輕,但這個百夫長並沒有被這種觀點所激怒,他也沒有利用自己的權威來挑戰猶太人。這個百夫長有一些優點,就是同理,並且理解、接納猶太人這種特殊的觀點。所以他跟耶穌說:「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我也自以為不配去見你」。
四、權勢的界限
這個百夫長擁有的是軍事的權柄。「因為我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僕人說:『你做這事!』他就去做。」(路7:8)他懂得權力是什麼,雖然他有權柄,但他也擁有智慧,他知道他的權柄是有界限的。雖然他是個軍官,他有權可以管很多人,可是他知道他的權柄並沒有包括醫治病人。所以當這個百夫長向耶穌尋求幫助的時候,他完全沒有強調自己的身分、能力與權柄。但是因為他非常瞭解權柄的意義,他知道有權柄的人只要講一句話,就能完成權柄界限裡面所能完成的事。百夫長認知到耶穌是那位有權柄的人,是有能力醫治自己僕人的那個人,能命令疾病離開,就算耶穌不在現場,只要他願意,就能達成。這是百夫長承認耶穌權柄的一種方式,他認為耶穌是個更高的權威,所以他請耶穌幫忙。
生活回應
我們要問問自己,我們在生活當中遇到許多事情,通常不會請耶穌幫忙,是因為我們認為耶穌在這件事情上沒有權柄,還是我們認為這種小事不必請耶穌幫忙?這問題是我們常常要去面對的。
透過今天的這段經文,我們要來思想一些事情。
一、信心是榮耀神並討神喜悅
百夫長最能讓我們學習的是他的信心。一個對上帝有信心的人是能夠討神喜悅又能夠榮耀神的。我們看到這個百夫長不只是在口頭上有信心,而是在實際的作為上表現出他的信心。從他說的話、採取的方式,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信心是大的,並且是為神所喜悅的。耶穌特別表揚他說,這麼大的信心,就算是在以色列人當中,我也從來沒見過。我們看見他的信心是完全相信耶穌的權柄,並且不替耶穌擔心。他不會擔心耶穌如果沒到家裡,功力會不會不夠。他的信心是完全相信耶穌的能力可以不受距離、空間的限制,只要他願意,一切的事情就可以照著他的旨意去成就。無疑地,我們看見他的信心,於是也看見上帝的榮耀,因為我們的上帝,是不被時間與空間限制的上帝。在這段經文當中,我們看見的上帝就是這個樣子。
這就是百夫長跟乃縵的不同。百夫長並不倚靠自己的權勢,也不像乃縵一樣運用自己在軍事上所擁有的權柄來要脅耶穌。相反地,他雖然知道自己有權柄,可是他知道他的權柄是有限度的。也正是因為他是有權柄的人,所以他更懂得尊重耶穌的權柄。我覺得這是一個不容易的事情。
我們常常在電視上會看到有些人,他們在某方面很有權威,在專業上很成功,然後就覺得自己可能也可以在另一方面也表現得很好,事實上這是不一定的。一個人在一方面很有成就,不代表在另一方面就會很成功。但是百夫長讓我們看見他是謙卑的。他在軍事上面有他的地位與權柄,可是他沒有把這樣的事情帶到信仰裡面。
弟兄姊妹,這也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功課,當我們在某個領域非常有地位與成就時,我們該懂得尊重別人的權威,並且懂得在信仰裡面保持謙卑。
二、專注在上帝而非我們的信仰程度
百夫長能讓我們學習到的第二個功課,是當我們帶著信仰來到上帝面前時,我們是專注在上帝而不是信仰的程度。百夫長的焦點只有一個,就是耶穌基督。但有一些人在信仰的表現上不是這樣,而是專注在信仰的程度。百夫長讓我們看到的是,他派人去找耶穌的時候,有去強調對耶穌的那種信心,或者是強調他曾經幫助了多少猶太人,對猶太教有多少好感、給了多少好處與功勞嗎?沒有,他完全沒有提起這件事情。提起的是猶太人的長老,且說他有信心的是耶穌,並非他自己說的。百夫長是將他的焦點完全集中在耶穌的恩典、憐憫和醫治上面。
有時基督徒會將焦點放在自己是個很有信心的人,是個信仰很虔誠的人,是個非常遵守耶穌基督旨意的基督徒。他們會強調自己多麼優秀、了不起,好像是因為這樣,他們就可以得到上帝的恩典跟應許。這樣很危險。當我們太把焦點放在自己信仰程度時,我們就會忘記什麼是「白白得來的恩典」。常去強調自己曾擁有的那些功勳時,我們就會好像是身經百戰的將軍,努力擦拭掛在胸前的勳章,怕他們不夠耀眼、不夠引起別人注意,怕別人忘記給我們尊重的眼神。我們要更懂得謙卑來到上帝面前,我們跟上帝的關係不是去強調我們曾為上帝做了什麼,而是要專注在現在的自己,有沒有跟上帝有親密的關係。
一個健康的信仰是把焦點集中在上帝本身,而不是集中在自己是多麼優秀的人。如果我們渴望更深地認識、經歷上帝,這件事本身會遠遠勝過我們在這個信仰當中曾經有多少貢獻。在每一個當下,重點是我們內心對上帝的渴慕,而不是過去在信仰當中所做過的好表現。這是百夫長讓我們看見的。他乃是將他的信心集中在上帝,集中在懇求耶穌這件事情上。
三、恩典的請求
最後我們要思想的是,百夫長的請求是個恩典的請求。我們看到他不是拿過往的功勞來交換耶穌的醫治。當我們更深入去理解這段經文,我們會發現百夫長的信心不僅是相信耶穌有醫治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相信耶穌的性格是有恩典、憐憫、大有能力且願意醫治的。這對一個外邦人而言相當不容易。如果我們真的認識上帝,就會知道我們對上帝的信心,不能把信仰與憐憫分開的。上帝賜下的恩典,不是因為我們有好名聲或品格,而是完全出於他自己的良善與憐憫。
從路加福音來看,這位百夫長可能從來沒見過耶穌,可能只有聽過關於耶穌的事蹟,可是,這一點都沒有妨礙他對耶穌的信心。他沒有設法當面見耶穌,確認耶穌到底有沒有能力。他是個有信心的人,他的信心就是完全相信耶穌。他怎麼相信?就是相信那些目擊者的見證和關於耶穌的傳說。當他聽見時,他就相信了。
我們來想看看這位百夫長,再想想我們。我們對上帝的信心是建立在什麼之上?是建立在有沒有看見神蹟奇事,或耶穌出現在眼前,我們才相信?還是已經有聖經作為你的引導,所以願意相信?我們看見這位百夫長有單純的信心,他相信所聽見的那些耶穌事蹟是真實的。我們是否願意單純地相信聖經是上帝的話語?這裡所記載的是那位能夠幫助我們的上帝?
我們看見百夫長尋求醫治,卻沒有尋求見著耶穌,也沒有尋求什麼樣的儀式、魔法、術語來施加在僕人的身上。他所尋求的,是只要這位帶著能力的耶穌願意,他的僕人就會被醫好。我覺得這位百夫長給了每一位今天坐在禮拜堂聽牧師講道的基督徒一個挑戰:我們能夠做到這樣嗎?我們是否有這樣的信心?
四、信心與祝福他人
最後我們要注意到百夫長的信心是種無私的本質。他相信上帝,他所求的是他的僕人被醫治。他所在意的不是自己。今天有些教會的基督徒信仰有點變質,他們的信心看起來比較狹窄,你會聽到有人這樣教導:「只要有信心,上帝就會醫治你、保護你」、「只要你有信心,上帝就會讓你名利雙收」或是「只要有信心,上帝就會讓你居上不居下,作首不作尾」。好像只要有信心,上帝就會把豐盛賜給你。這些觀念不是錯,只是不夠完全。這些教導關注的是有信心的人如何在上帝的面前得到利己的功效。可是我們看見這位百夫長的信心,其重點是他對上帝的態度,是為了帶給別人祝福、益處。我認為百夫長是真的有愛心的人,因為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
我們看見了百夫長透過了信心,成為別人的一種祝福。如果你有信心,你希望透過信心讓自己得著幫助,這件事情是沒有錯的。但是如果我們的信心僅僅單單停留在此,只為了讓自己得到更多好處,那麼,這是不夠好的。我們的信心可以不單只是滿足自己的需要,因為我們相信基督信仰是一種恩典的信仰。我們相信信仰當中的恩典是個禮物,而每位基督徒都是白白領受這種恩典的人。上帝將他的恩典白白祝福給我們,我相信這個目的不是為了要滿足我們而已,而是希望我們能成為別人的祝福。我們的信仰不只是單單為了自己,如果信仰的動力單單是為了滿足自己,那樣很可惜,越有信心的人,會不會只是越自私的人?百夫長讓我們看見信心可以成為別人的祝福。成為別人的祝福,也是和平教會存在的目的。當我們說,教會要成為萬民的祝福時,不是這個教會在做這件事情而已,而是教會裡的每位弟兄姊妹的生命都願意成為別人的祝福。我們的信心不單只是為了自己祈求。為自己祈求沒有不好,但是可以有更好的境界,就是願意成為別人的祝福。
我希望每位弟兄姊妹看見百夫長的信心時,我們也都能夠操練這樣的信心,領受從上帝那裡而來的恩典,以成為別人的祝福。
我們一起來禱告:「親愛的主,我們來到你的面前時,我們要求你再一次地透過你的話語來提醒我們,我們的信仰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到你的面前。或許這些話我們聽過很多遍,我們曾經在主日的講道、查經或自己的靈修當中,一次又一次地聽到。但是主,我們知道你就是這樣不厭其煩地一次次提醒我們,將我們的信仰專注在你的身上,讓我們的信心專注在主耶穌基督的能力上面,不是倚靠我們自己的德行、才能,我們乃是單單倚靠你。主呀,我們要再一次在你面前被提醒,我們的信仰不是單單為了滿足自己,而是要成為別人的祝福。求你幫助我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
由 Blogger 於 3/01/2014 06:17: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