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8日

[和平教會 見證與分享] 從閣揆到終生志工 張俊雄餘生奉獻主用


2008年卸下行政院院長光環的張俊雄,不是沒有再續政治第二春的機會,卻毅然推辭掉許多名利魅惑,走入眾多受刑人的生命中,因為看見生命的價值不在長短,也不在於獲得多少,而是「付出多少」,最值得留戀的獎賞不在旅居的地上,而是永存的天上,他決定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奉獻餘生給主使用。          

 向主立志願獻上餘生 從政治要角變監獄天使        


經歷兩任行政院長的張俊雄,一路從民權律師、民進黨創黨元老、多屆立法委員、總統府秘書長到資政等要職,政治聲望及權力幾近高峰。政黨輪替時,他一度被傳聞接掌黨主席和競選總統,在台灣政壇上一直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即使在卸任行政院長後,張俊雄動向依舊廣受矚目,就在此時,他決定退出政壇,並辭退一切優渥的公職禮遇,毫不猶豫加入志工行列。這些年跑遍全台監獄,張俊雄從不放棄任何一隻迷途羔羊,藉著基督信仰輔導眾多受刑人走出生命幽谷、重建心靈。  

其實在擔任兩屆行政院長期間,張俊雄就曾在《聖經》扉頁中寫下:「我被主愛激勵,願獻上我的餘生,但我能做什麼?」2008年卸任後,他真的回應當時的立志,完全回歸「平民生活」,盼望以實際行動實踐基督信仰的理念。    

想起馬太福音裡主耶穌曾說過:「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又說:「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因而張俊雄決定加入更生團契,終生化身為受刑人的教化輔導志工。  

 為最小的弟兄流淚禱告 堅信在神凡事都能  

這些年陪伴張俊雄奔波全台的更生團契總幹事黃明鎮牧師回憶,有次他們前往花蓮監獄探望一位犯下兩個命案的受刑人,張俊雄見他心無悔意、不願接受輔導,心急的在禱告中流下淚水,這幅畫面令黃明鎮極為動容,見證張俊雄是真心愛每一個靈魂。   

同樣常伴張俊雄左右的夫人朱阿英表示,丈夫常馬不停蹄在監獄中進行集體演講、小組訪談或一對一輔導,一天下來往往精疲力盡,衣服都濕透,「他(張 俊雄)一天中常常要換上3套衣服,真的是不計代價付出。」當夫妻倆看見受刑人從一開始的內心剛硬到眼眶泛淚,這就是推波他們繼續無悔奉獻的最好回饋。

這幾年從事監獄教化志工,張俊雄除了體會到事工的艱難面,也看見許多嘆為觀止的犯罪情節,但這些的不容易或是「熱臉貼冷屁股」的灰心,都化作一句信念:「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

過程中,見證神真的很「信實」,因許多時候不為人知的「流淚撒種」,最終都能見到「歡呼收割」的喜悅果實。從不喊累的張俊雄認為,在百人、千人中,只要有幾位因為他的教導而悔改,一切就都值得,就算對象是死刑犯,依然必須努力「搶救」。

 不忘母親臨終前的叮嚀 張俊雄讓自己與上帝旨意合一

 張俊雄身體裡流著對福音炙熱的血液,源自一百多年前的故事。「切膚之愛」的「蘭大衛」醫師當年來台行醫的第一位助手,正是張俊雄的外公鄭德和,其一生秉著上帝愛人和照顧貧困病人的使命行醫宣教,整個家族也改變成為信仰基督教,這樣的典範影響著後代子孫張俊雄。

在當時代政治複雜的險境中,張俊雄天天禱告,母親更是影響他最深的信仰導師,她總是以聖經上實踐公理正義的理念加以鼓勵,不斷為兒子的政治生涯代 禱。2000年張俊雄的母親逝世前一再叮嚀,要當時身居高位的張俊雄,不要遺忘祖先繼承「上帝愛人」的信念,更要時刻記住為台灣這塊土地努力的奉獻。

從小就受到基督信仰薰陶的張俊雄,坦承自己是個罪人,過去的他以自我為中心,數十年的從政生涯,天天都在向主悔改。記得59歲生日當天,他在《聖經》中寫下:「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向主禱告願意獻上自己。

10年過去,69歲生日,正準備二度出任閣揆的他,再次在《聖經》中寫下:「基督的愛激勵我,我願獻上餘生。」年過70後,張俊雄終於找到餘生不悔的方向,就是「讓自己與上帝的旨意『合一』!」效法耶穌基督的榜樣捨己愛人。



 生命見證集結成書 盼喚醒社會注視受刑人教誨問題

 張俊雄的信仰點滴與服事歷程如今出版成新書《擁抱生命-從閣揆到終生志工》,由政治大學教授賴樹明執筆撰寫。16日舉行的新書發表會現場冠蓋雲集,包括終生志工孫越、高檢署檢察官陳守煌、更生團契總幹事黃明鎮牧師等人都到場祝福,安排更生團契成員與家屬獻唱詩歌。

「是甚麼力量讓一個人願意從高位退下,將餘生用來服事最小的弟兄?若說這不是上帝的引領,恐怕再也找不出其他的答案了。」作者賴樹明說,如今的張 俊雄已不再位居權位,但所受到的敬重仍不減當年,因為一個心中有愛且願意付出奉獻的人,無論身在何處、從事任何工作,都會有來自上帝的恩典及眾人最深的祝 福。

張俊雄強調,出版這本書不是要凸顯個人做了些甚麼,而是盼望喚醒全台灣注視到受刑人的教誨問題,因為受刑人若沒有真實的悔改,只會越關越「大尾」;反之,才能真正減少社會犯罪率。

 生命的價值不在乎長短,不在乎過去、現今或未來,乃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做了多少有意義的事。

資料來源 今日基督教報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