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日

想起…就有… -- 李晶晶 牧師

寫作於2008.03.02
作  者: 李晶晶 牧師

一、引言:

1.有一首台灣人的哀歌:「想欲補無半項……是永遠無希望」

這有一首台灣民謠「補破網」(詞/李臨秋、曲/王雲峰)歌詞寫道:

(1)見著網目眶紅,破甲這大孔。想欲補無半項,誰人知阮苦痛。今日若將這來放,是永遠無希望。為著前途針活縫,尋傢俬補破網。

(2)手拿網頭就重,悽慘阮一人。意中人走叨藏,那無來鬥幫忙。枯不利終罔珍動,舉鋼針接西東。天河用線做橋板,全精神補破網。

(3)魚入網好年冬,歌詩滿漁港。阻風雨駛孤帆,阮勞力無了工。雨過天晴魚滿港,最快樂咱雙人。今日團圓心花春,從今免補破網。

台灣民間的歌謠,有很多在描述百姓生活的寫照,唱出老百姓的心聲,每一首歌謠的出現,也有它的時代背景,具有時代象徵意義。「補破網」這一首歌,有人認為就是強烈表達出它的時代背景和象徵意義的一首歌。這首歌發表於一九四八年,戰後的年代,也是二二八事件發生後的隔年,台灣經過大戰後到處斷垣殘壁,接著二二八事件帶來整個社會動盪不安,種種情況如同一張破碎的網,正待重新補綴,人人希望有一張新的網,期待社會重整復建,因此「漁網」的台語就成為一個象徵「希望」(台語)。或許作詞李臨秋先生起初寫歌時的動機並不一定是這樣,但因與當時的時局不謀而合的情愫,因此被認為是反映時代的作品,代表當時民眾內心渴望能重新建立家園和新秩序的心聲。也成為當時無法說出苦難悲情的台灣人抒發情緒的歌曲「想欲補無半項…是永遠無希望」,(因著有影射與象徵意涵,在1977年之前,它一直被有關單位列為禁唱歌曲。)

事隔六十年的今日,每年二二八紀念日,很多人仍會吟唱這首歌謠來紀念當時台灣人民所經歷的一切事件與苦情,每逢唱到第三段歌詞講「魚入網好年冬,歌詩滿漁港;雨過天晴魚滿港,最快樂咱雙人;今日團圓心花春,從今免補破網。」就再次看到那起初的「希望」之光。

以色列人也有反映時代與訴情的歌謠,今天我們所讀的耶利米哀歌就是一本唱出以色列人亡國遭難的「輓歌」。

2. 一首以色列哀歌:我心想念這些,就在裡面憂悶。(哀3:20)

耶利米哀歌共有五首詩歌,作者耶利米用詩歌體裁來哀悼耶路撒冷在主前586年陷落焚毀、猶大亡國、百姓被擄所經歷的痛苦與哀情,說出百性的犯罪致使猶大陷落,詩人也在歌中為全國人民的罪孽而認罪。從第一首哀歌第一章第一節「先前滿有人民的城,現在何竟獨坐,先前在列國中為大的,現在竟如寡婦…」到第三首第三章18-20節說:「我就說:我的力量衰敗;我在耶和華那裡毫無指望!耶和華啊,求你記念我如茵蔯和苦膽的困苦窘迫。我心想念這些,就在裡面憂悶。」唱出心中的哀愁與絕望。

哀3:20在希伯來原文中翻譯說「我的心想念這些,我裡面就往下沉。」當耶利米想起亡國的一切悲哀痛苦,他的心也隨之往下沉,好似所有的希望如同石沉大海,沒有一點指望。

二、本文:想起…就有…

但是,到了下一句,突然間,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轉個彎赫然看見了希望。第21節說「我想起這事,心裏就有指望」,他的指望來自於他的「想起」,希伯來原文翻譯說:「但我轉過來思想,心裡就有指望。」,台語聖經說:「我的心倒轉想此個事,所以我有盼望、無致到滅無」在這裡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大轉彎」,不同的想法,帶來不同的情緒、感受和對事情的解讀,產生不同的結果。詩人從原本不斷追想亡國的悲情百姓的犯罪受苦刑罰,毫無指望,心情下沉,突然間有一股向上提升的力量,將他拉到了高處、使他充滿無窮的指望。這個轉折,讓作者也在最後的詩歌中唱出對上帝的懇求「耶和華啊,求你紀念我們所遭遇的事…」,唱出被擄歸回的盼望「求祢使我們向祢回轉,我們便得回轉,求祢復新我們的日子,像古時一樣。」。

1.先知耶利米「想起這事,心裏就有指望」(哀3:21)

到底作者想起什麼使他豁然開朗、充滿盼望?現代中文譯本說:但當我想起另一件事,我的希望又重新燃起。新譯本聖經:但我的心一想起下面這件事,我就有指望。呂振中譯本說:但以下這一點,我心裏一回想,我就因此有指望了,原來耶利米想起的「這事」是另一件事,是不同於之前所追憶的遭難之事,而是接下去經文所說的這件關鍵事,讓我們來看這到底是什麼,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將墜入谷底絕望中耶利米攀升到高處:耶利米哀歌歌3:22-26接著說「我想起這事,心裏就有指望。我們不致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祂的憐憫不致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祢的誠實極其廣大!我心裏說:耶和華是我的分,因此,我要仰望祂。凡等候耶和華,心裏尋求祂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人仰望耶和華,靜默等候祂的救恩,這原是好的。」

當作者想到上帝的慈愛、上帝的憐憫就知道他們一定不會被消滅。雖然眼前的事實所見的國家是已經被消滅了,但是他心中因著上帝的憐憫與慈愛湧起了一股信心及盼望,那慈愛憐憫人的上帝使他有信心的眼穿透眼見的困境,瞭望未來的指望。詩人彷彿手撫著斷垣殘壁猶如「茵蔯苦膽」,但是抬頭仰望黑雲密佈中的光影吟唱著「我們不致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祂的憐憫不致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祢的誠實極其廣大!」(哀3:22-23),祂宣告著他們不致消滅。並且充滿新的盼望。

是的,慈愛憐憫的上帝讓人從挫敗的經驗中轉回,使人不停留在苦痛的經驗中,並且先知耶利米在這個動盪的時代中找到了這不變的定律—就是上帝的慈愛與憐憫,而這個神觀,讓他從以為百姓犯罪被上帝刑罰的悲哀中省悟,重拾信心。這個神觀是帶有歷史事件的經驗與記憶的,是出埃及的歷史和信仰,如同尼希米記9:16-21所陳述的:以色列百姓在曠野中硬著頸項不肯順從,遇到沒水喝、沒東西吃時就想著埃及的肉湯,就想要回去繼續作奴隸;當等不到摩西回來就自己造金牛犢崇拜,大大惹動上帝的怒氣,但是上帝並未因此離棄他們,是上帝親自領他們出埃及,祂就保守到底。先知說:「但祢是樂意饒恕人,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的 神,並不丟棄他們。」、「祢還是大施憐憫,在曠野不丟棄他們。白晝,雲柱不離開他們,仍引導他們行路;黑夜,火柱也不離開他們,仍照亮他們當行的路。祢也賜下祢良善的靈教訓他們;未嘗不賜嗎哪使他們糊口,並賜水解他們的渴。在曠野四十年,祢養育他們,他們就一無所缺:衣服沒有穿破,腳也沒有腫。」

就是這樣的愛,想起上帝的慈愛使我們能夠不致失望,不停留在挫敗經驗中,看見有路可走「我們不致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祂的憐憫不致斷絕。」(哀3:22)

當耶利米想起在曠野中每早晨信實的上帝供應嗎哪餵養百姓,他說:「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黑夜再長總有天明的時候,又是新的一天,即使人們因著食物短缺就苦毒埋怨上帝,但信實的上帝仍每日賜下「嗎哪」供應。「所以,你要知道耶和華─你的神,祂是神,是信實的神;向愛祂、守祂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直到千代;」(申 7:9)、「因為,祂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 30:5)

第26節說「人仰望耶和華,靜默等候祂的救恩,這原是好的。」在一片毀壞中,耶利米說「這原是好的」,有什麼是好的?就是等候這位慈愛憐憫又信實的上帝的拯救。雖然這個國家已經完了,耶路撒冷城已被攻破了,在這個城中他看見敵人的燒殺擄掠,他看見許多家破人亡,他看見百姓民不聊生。他看見孩童餓死在城中,他看見母親吃自己的嬰孩,他看見許多人餓得皮包骨,他每天以淚洗面,所見的沒有一件事情「是好的」,是可以讓他可以歡笑的,他心中充滿了悲哀,但是這個時候他轉眼去仰望上帝,他想起上帝的愛是諸般的慈愛,他想起神的愛是不斷絕的憐憫,他知道在這個無望中有一項「原本是好的」,就是靜靜聽候上帝的拯救,他的心重燃了希望的火花。他心中產生了信心,他有了把握,他知道「我們不致消滅。」知道還有再起來的一天,還有再復活的一天。

想起上帝的慈愛憐憫與信實,使他重新有正確的神觀,對上帝的認識,使他重新有盼望,能夠在被擄的困境中等候上帝的拯救,不致失去信心與希望。親愛的兄姐,神的兒女可能被困住但是不會走投無路的,因他的慈愛憐憫與信實。在絕望的困境中,尋找簡單永恆的定律,想起上帝的本質和作為,成為我們的盼望。

在咱的處境中,是否也能「想起上帝的好,就有盼望」面對台灣的現況,總統選舉將到,看見政黨間交惡攻訐,看見物價指數節節上升,看見報導充滿暴力淫亂失喪,你想到了什麼…就有…

是不是我們也像哀歌的作者,想起上帝的掌權,對國家有盼望,無論選舉的結果是什麼,是誰做總統,使台灣「好的」「有希望的」是這位永不變守約有慈愛憐憫的上帝。「仰望耶和華的拯救,靜靜聽候,這是好」。親像保羅所講「那召你們的本是信實的,祂必成就這事」。(帖前 5:24)讓我們轉彎「想起另一件事情」使我們的生命盼望向上提升。

在新約聖經中有另外一個「想起」的故事……

2. 彼得「想起主說的話,就哭了」(可14:72、路22:61)

耶穌被捉的那一夜,彼得跟著到了大祭司院,旁人問他是否是耶穌的同伴,彼得不知不覺順口地否認。直到「立時雞叫了第二遍。彼得想起耶穌對他所說的話:『雞叫兩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思想起來,就哭了。」(可 14:72)

路加福音 22:61說:主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今日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

彼得的哭是因為想起耶穌對他說的話,自以為很剛強可以與耶穌同赴死同受難,卻未知不敵現實環境的壓力。但是這個經驗卻成了彼得生命的轉彎。因著上帝的話語使彼得認識到自己的軟弱(可14:27-31、詩119:11)

耶穌轉頭看彼得,讓彼得想起前不久與耶穌的對話(可14:27-31)「耶穌對他們說:「你們都要跌倒了,因為經上記說: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但我復活以後,要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彼得說:「眾人雖然跌倒,我總不能。」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就在今天夜裏,雞叫兩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彼得卻極力地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眾門徒都是這樣說」

對話中的彼得信心滿滿、拍胸脯掛保證,絕對不會臨陣脫逃,會與耶穌同受苦,未料,是跟到了大祭司院,卻敵不過內心的軟弱、恐懼擔憂,連連否認與耶穌的關係,甚至在說的時候還不知覺,直到耶穌看他,才知自己的軟弱,出去放聲大哭。

人的軟弱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軟弱,彼得大啼哭,因為發現自己的軟弱,知道自己雖然立志想要跟隨主、服事主、愛主,此時卻發現,沒有主在身邊,就「羅 7:18 我也知道在我裏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彼得因為自信滿滿,未將耶穌指出他可能有的軟弱當一回事,所以憑自己的熱情氣力面對突發狀況,以致失敗懊惱。但是感謝上帝「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羅 5:6)這個軟弱的經驗成為彼得成功為主用的基石,當耶穌復活後,在海邊重新與彼得對話,他的謙卑回答「主阿,你知道我只能用兄弟的愛來愛你,我沒有辦法用無條件的愛來愛你」,這個重新對自己的認識,讓耶穌委以重任在他身上,讓他成為日後初代教會強而有力的建造者。保羅講:「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 12:9)「他因軟弱被釘在十字架上,卻因神的大能仍然活著。我們也是這樣同他軟弱,但因神向你們所顯的大能,也必與他同活。」(林後 13:4),知道自己的軟弱、重新認識自己、學會仰望上帝,從上帝的眼中看自己,不再憑著自己的能力、熱誠與感動,乃是靠著那加給我們力量、為我們捨命的耶穌基督,上帝的話使我們重新認識自己,學會仰望神。

彼得的軟弱使他的內心柔順,能夠在耶穌再次造訪時 被上帝重新託付使命,能夠知道不再憑自己的血氣之勇,而在五旬節時,順服聖靈引導說出得救的福音信息讓人悔改信主。這個經驗讓彼得在往後的侍奉中,不是想起自己的挫敗、自己的羞愧,而是耶穌的託付,讓他能夠忘記背後努力面前。想起上帝的話,使我們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提醒我們需要依靠上帝在每一事上,軟弱中有主的扶持,讓我們可以擦乾眼淚 拍拍身上的塵埃與論斷,重新出發,能夠繼續侍奉。

偉大教父奧古斯丁米蘭花園中,因著上帝話羅馬書十三章13-14節「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他「頓覺有一恬靜的光射到心中,滿了安全感,所有的陰暗沉霾一掃而空。使他脫胎換骨,生命更新的事件。他後來將這寶貴的經歷歸納為「不可抗拒的恩典」。上帝的話說中他的問題,卻也開啟了他生命嶄新的一頁。因其特殊的使他對救恩論提出精闢的分析。

奧古斯丁曾說:「想起我是主教,有服務天主子民的責任,我很害怕;但想起我也是信徒、天主子民的一分子,我很感安慰。」

3. 門徒想起主說過這話,便信了…(約 2:17-22)

當耶穌到耶路撒冷聖殿時,看見教會變成了市集,有賣牛賣羊賣鴿子,還有兌換銀錢的行為,耶穌就趕出牛羊、推倒桌子,「不要將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任何人看見這樣的行為,都會立刻反應,這不是一件可以置之不理的事,因為它太使人吃驚了。猶太人當下就質詢耶穌這樣的行為有什麼好見證的,很不能理解耶穌的作為。但是門徒的反應就不一樣了,他們的反應是想起詩篇 69:9 「因我為你的殿心裏焦急、如同火燒‧並且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這首詩是講到彌賽亞的。當彌賽亞來到時他必為上帝的殿心裏火熱。所以當門徒心中記起這節詩的時候,他們對耶穌是彌賽亞的確信就更深刻更肯定,只有彌賽亞才會有這種行動,門徒因此就更肯定耶穌是上帝的受膏者。並且在耶穌復活之後,門徒更是因此而堅信。

門徒想起經上的話、想起耶穌的話 就能了解耶穌在聖殿掀桌的行為,並且從中堅固他們的信仰。約 2:22「所以到他從死裏復活以後、門徒就想起他說過這話、便信了聖經和耶穌所說的。」

上帝的話語使我們能面對處遇(路1:38)

上帝的話幫助我們面對不明白的事情,經歷上帝的奇妙作為;如同馬利亞聽見天使告訴他要未婚懷孕生子,何等震驚的事情,路 1:34 馬利亞對天使說:「我沒有出嫁,怎麼有這事呢?」但當天使說「因為,出於 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路1:37),馬利亞說:「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路 1:38)

上帝的話語使我們不至於跌倒(約16:1-4、)

想起聖經的話讓門徒可以理解耶穌的行為,不致懷疑眼前所見事情的表面,不致因著人言語環境而跌倒。

耶穌也曾說:「我已將這些事告訴你們,使你們不至於跌倒。人要把你們趕出會堂,並且時候將到,凡殺你們的就以為是事奉 神。他們這樣行,是因未曾認識父,也未曾認識我。我將這事告訴你們,是叫你們到了時候可以想起我對你們說過了。」

耶穌清楚地對我們說,堅固我們信心、保守我們不致跌倒的,是上帝信實的話語。想起上帝的話使門徒可以再遭患難時,不致跌倒離開信仰。我們的信仰要建立在上帝的話語上,不是在人的行為上或是我們所遭遇的環境裡,好讓我們不為環境所影響,而能在環境中更深經歷上帝的帶領和祝福。

三.結語:如何想起?

1.讀經計劃:存放在心裡(申11:18、太12:35)

「你們要將我這話存在心內,留在意中,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申 11:18)「因為心裏所充滿的,口裏就說出來。善人從他心裏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裏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太12:35)

有存款才有辦法提款,存放上帝的話,好的讀經計劃、靈修生活,幫助我們存放上帝的話語、應許、能力,使我們能夠常常想起,有所提取。

2.禱告生活:聖靈的幫助(約14:26)

耶穌說「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約 14:26)要有聖靈的幫助。我們需要禱告來到主前讓聖靈在我們裡面工作。彼得雖然軟弱,但是他仍在主的面前,當耶穌轉頭看他時,就使他想起主說的話。建立穩定的禱告靈修的生活,與主面對面,常在他面前。

3.靈修日誌:屬算恩典(書24:14-16)

練習寫靈修日誌,屬算恩典,記錄下上帝所應許的見證,寫下一句話成為你一天默想與鼓勵的話語。今日的一句話成為明日的見證,成為別人的鼓勵與盼望。

亞伯拉罕經歷獻以撒事件之後,「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就是耶和華必預備的意思〕,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創 22:14)每當我們想起耶和華以勒就充滿盼望知道有上帝的預備。

雅各逃難中遇見神之後,「雅各便給那地方起名叫毗努伊勒〔就是神之面的意思〕,意思說:「我面對面見了神,我的性命仍得保全。」」(創 32:30)雅各的經歷成為我們的安慰,我們可以與神面對面。

在多馬摸耶穌才相信復活的事件之後,約翰說「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約 20:31)

因著這些人寫下的生活見證,成為我們信仰的盼望。

寫靈修筆記,記下上帝的作為成為我們信心的憑證,記下上帝的提醒幫助我們即時修正我們的行為,也成為別人的勸勉與鼓勵。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