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8日

小組系列(十五):安得烈 Andrew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8.06.08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短片


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們教會正在推動安得烈小組事工,今天就來向大家介紹聖經中的這個人物,以及我們選他作為小組事工名字之一的原因。在聖經中,對安得烈的記述是「西門彼得的弟弟」,這聽起來就像是他的地位和價值是根據他的兄弟來被定義的,即使安得烈是帶彼得去見耶穌的人,但彼得的領導資質和才華被耶穌肯定,後來是彼得成為教會領袖。他們的父親叫作約拿,而他在伯賽大(Bethsaida)出生,家裡在迦百農從事捕魚的行業,而迦百農正屬耶穌呼召第一批學生並多次向眾人傳講福音之地。這樣我們對安得烈的背景就有了些認識。若是選用一張圖畫來代表安得烈,就是這張X型交叉的十字架(Crux Decussata),這個故事是發生在他將殉道時,人們要釘他十字架,他自認不配和耶穌一樣是釘在T字型的十字架,就要求改用X型,這後來被稱作聖安得烈十字架(St. Andrew Cross)。

Ⅰ、引言:奧古斯汀的母親

我向大家介紹一位影響基督教神學思想的神學家,他寫了一本書叫作懺悔錄(Confession),他就是聖奧古斯汀(St. Augustine of Hippo 354-430);他影響了中世紀的天主教神學家阿奎那,也影響了改革宗的馬丁路德和加爾文,但帶他信主的是他的母親莫妮卡(Saint Monica)。奧古斯汀在主後354年出生,受洗時是387年,也就是說,他的母親帶領他信耶穌,帶了三十三年,這過程中他叛逆放蕩,做盡壞事,莫妮卡一直陪伴一直禱告,直到他三十三歲時,他才悔改受洗;他在430年去世,所以他服侍神有四十三年的時間,享年七十六歲,而生前寫下許多重要的神學著作。我舉這個例子,是想向大家分享帶人信主的這個過程。奧古斯汀比較偉大?還是帶領他信主的母親莫妮卡?我們對莫妮卡一無所知,只知道是她帶領奧古斯汀信主的,而安得烈就是扮演這樣的角色,聖經中有關安得烈的記載少之又少,對彼得的記述反倒很多,彼得是教會的支柱、是教會的石頭,但帶領他到耶穌面前的是弟弟安得烈。安得烈就像奧古斯汀的母親一樣,帶出一位重要的耶穌基督的門徒。

Ⅱ、施洗約翰的見證

全世界第一位將人帶到耶穌基督面前的是誰?是施洗約翰--聖經中記載著,他將自己的兩個學生介紹給耶穌,其中一個是安得烈,另一個沒有提名,但大部分的學者認為那就是作者本人(門徒約翰),因為他詳細描述了這個過程;施洗約翰用什麼方法帶他們到耶穌面前?他只講了一句話:「Behold the Lamb of God(看啊,神的羔羊)」,就把兩個學生帶給耶穌了。全世界第一位將人帶到耶穌面前的門徒是誰?是安得烈--他帶的是哥哥西門,他講了一句話:「我找到彌賽亞了」,他將神的羔羊翻譯為彌賽亞,而彌賽亞正是猶太人一直在等待的救主。耶穌看見安得烈時,祂沒有明顯的動作,但一遇到彼得,就將他改名字:「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彼得)」。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安得烈,是全世界第一個被帶到耶穌面前的人,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帶人到耶穌面前的人。

1. 我先前並不認識祂

我們先從施洗約翰帶安得烈去見耶穌來看。施洗約翰將學生帶到耶穌面前的方法叫作見證:「我先前不認識祂,只是那差我來用水施洗的、對我說:你看見聖靈降下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用聖靈施洗的」(約1:33)。為一個人作見證,是坦承的訴說,傳揚我所認識的,但也承認我對其不認識的部分。

2. 我看見了證明神子

「…我看見了,就證明這是神的兒子」(約1:34),施洗約翰說:「我看見了就證明...」,這就是見證,他是用見證的方式將他的學生帶到耶穌面前。上帝告訴施洗約翰說,若看見聖靈降下住在誰的身上,那人就是用聖靈施洗的,施洗約翰的確如此看見,就向學生見證他的經歷-「這是神的兒子」。

3. 上帝所喜悅的愛子

不只這樣,他還聽見上帝在天上發聲,「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太3:17),這是施洗約翰對耶穌的認識。

4. 背負除去罪的羔羊

為何這是神所喜悅的愛子?因為耶穌到世上來有一個很重要的使命,就是祂要除掉世人的罪,這是施洗約翰將他的門徒介紹給耶穌時所說的話:「次日,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裡,就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負)世人罪孽的!」(約1:29)關於「神的羔羊」這幾個字,我們需回到舊約的利未記第十六章,在贖罪日時,是預備兩隻羔羊,並依照抽籤結果,一隻要被趕到曠野歸阿撒瀉勒,就是趕除離開上帝之意,另一隻要犧牲流血贖罪而死,所以一隻是背負罪惡(負罪羔羊Scapegoat),一隻是除去罪惡(贖罪羔羊Slain Goat),也就是說,無法只用一隻羊來代表神拯救世界的兩個功能(背負而被神趕離、犧牲而將人的罪洗淨)。耶穌基督在十架上快死前說過一句話:「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翻出來就是: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可15:34)在那一剎那,祂是背負我們的罪孽,並且不只如此,最後祂被槍刺、死了,祂的寶血流出,就成為贖罪羔羊,因此唯有耶穌能同時背負並除去我們的罪。從負罪羔羊成為贖罪羔羊,這是施洗約翰對耶穌的認識,也就是彌賽亞的意義,必須要經由祂的犧牲,我們才能得到拯救。

5. 用聖靈施洗的救主

耶穌為我們犧牲,但我們也需要領受祂的救恩而生命被祂改變,所以上帝對施洗約翰說,這一位不只是負罪羔羊和贖罪羔羊,祂還會將聖靈帶下,因為聖靈才能讓人受到感動而使生命改變,所以祂是用聖靈施洗的救主。上帝對施洗約翰如此說,施洗約翰就對人如此見證:「我先前不認識祂,只是那差我來用水施洗的、對我說:你看見聖靈降下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用聖靈施洗的。我看見了,就證明這是神的兒子」(約1:33-34)。

6. 曠野人聲修直主路

施洗約翰看見、聽見了,就知道自己有一個使命,要到任何地方去(包括曠野)發聲、傳講,使人較容易地到耶穌的面前,「他說:我就是那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修直主的道路,正如先知以賽亞所說的」(約1:23)。

7. 叫祂顯明給以色列

如此看來,施洗約翰的角色就如同前鋒,他的目的是要顯明耶穌基督在以色列人面前,「我先前不認識祂,如今我來用水施洗,為要叫他顯明給以色列人」(約1:31)。

8. 祂必興旺我必衰微

然後慢慢地,施洗約翰就會退下:「娶新婦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著,聽見新郎的聲音就甚喜樂。故此,我這喜樂滿足了。他必興旺,我必衰微。」(約3:29-30)為耶穌作見證的施洗約翰學到一個功課,就是他願意衰微,不要站在顯赫的地位,讓耶穌才是那位被大家注意的,並且他以此而喜樂滿足,這是施洗約翰的見證。施洗約翰是這樣的一位好老師,他所教出來的安得烈也成為耶穌的一位見證人,也是願意謙卑、不爭高位,這是我們可以從安得烈身上看到的榜樣。

Ⅲ、安得烈的見證

1. 聽約翰話跟從耶穌

安得烈是第一個聽從施洗約翰的話來跟從耶穌的門徒,「聽見(施洗)約翰的話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一個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約1:40)。

2. 你找什麼在那裡住

這兩個門徒就跟著耶穌走,「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問他們說:你們要什麼?他們說:拉比,在那裡住?耶穌說: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他在那裡住,這一天便與他同住...」(約1:38-39),這個「要什麼」的原文其實是「找什麼」,而這個「住」不只是所在地而已,耶穌所指的是安身立命所憑靠的為何,所以耶穌對他們的邀請並非「你們來看我家」,而是「你們來了解我這個人」。再來,「找、住、看、同住」這幾個字有其深層意思:「找」的希臘文是ζητέω ζητέ ω(zeteo),是探索追尋理想目標-每個人一生都在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住」是μένω μέ νω(meno),就是安身立命、身份認同-我們都需要思想,我們這一生應該用什麼做為身份的認同。

3. 你們來看與他同住

耶穌邀請他們來「看」,「看」是όράω ό ρά ω(horao),就是深入觀察、暸解體會,來體會耶穌的身份認同為何;門徒用一整天的時間詳細暸解、觀察耶穌以後,他們發現耶穌是彌賽亞,就與耶穌「同住」,「同住」是μένω μέ νω(meno),就是和耶穌有親密的互動關係,並且效法跟隨祂,而成為耶穌的門徒。一個人被介紹認識耶穌,並有了這些經歷以後,他就成為耶穌的門徒,而安得烈也是這樣帶哥哥見耶穌,哥哥也成為耶穌的門徒。

4. 帶領哥哥去見耶穌

「他先找著自己的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約1:41),哥哥比他有才華,但他有辦法將哥哥帶到耶穌面前,可見當他說「我找到彌賽亞」的肯定態度讓哥哥感到好奇,因而跟著他去看,並且發現他是真的找到基督。安得烈先向自己身邊的至親好友介紹耶穌,而我們也都可以是我們家中的安得烈,不需解經講道,只要將我們遇見耶穌的經歷介紹給家人即可。並且,安得烈只是將哥哥帶到耶穌面前而已,讓哥哥生命改變的並不是他,而是耶穌。所以安得烈所做的,是將自己的經歷分享與哥哥知道,哥哥因好奇而願意去見耶穌,耶穌就會和他的哥哥對話,就會改變他的哥哥。安得烈的責任並不過重,需要盡力的只有一項,就是將人們帶到耶穌面前。

5. 五餅二魚帶到主前

在聖經中對於安得烈的描述,除了帶哥哥以外,就只有另兩處,但內容都是關乎他帶人到主耶穌面前。第二次提到安得烈是在約翰福音第六章,耶穌看見眾人,就先問腓力:「我們從那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約6:5)腓力與安得烈住同一座城,在十二使徒中被呼召的順序是排第五,而耶穌不問西門彼得、約翰、雅各,也沒問安得烈,只問腓力,為的是要試驗他,而腓力回答:「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約6:6-7)腓力想到的是不夠,而安得烈就對耶穌說:「在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什麼呢?」(約6:9)他幫助腓力、為其解圍,而他和腓力的認知是一樣的(食物不夠),但他將現有的東西拿出來,即使認為不夠,仍就是交給耶穌;並且,安得烈注意到當時被社會忽視的孩童,帶著這個孩子以及他有的那一點點到耶穌面前,試想,若你是這個孩子,你的一生是否就被改變?只帶著一點點的食物,卻看見耶穌禱告後能分到五千個人吃飽,也許這孩子一生不會忘記所經歷到的耶穌的事蹟,而整個生命被改變。安得烈帶的第二個人是一個孩童,就只是一個帶著少許食物跟著看熱鬧的小孩,但安得烈能看見這孩子,並且帶他到耶穌面前。同時我們也從這經文中看出,安得烈仍有理性,他和腓力一樣以理性來知道食物是不夠的,但他還是敢拿到耶穌面前,因著他的信心是可以跨越理性的信心,「不夠是不夠,但有什麼就獻什麼」。

6. 帶希利尼人見耶穌

聖經記載安得烈的最後一次是在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眾人唱和撒那迎接祂的時候。有幾個希臘人也聽見耶穌的名聲,但或許他們不敢直接去找耶穌,就拜託腓力幫忙,腓力可能也不敢自己處理,就找安得烈:「那時,上來過節禮拜的人中,有幾個希利尼人。他們來見加利利伯賽大的腓力,求他說:先生,我們願意見耶穌。腓力去告訴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訴耶穌」(約12:20-22),安得烈願意幫助腓力,並且他是帶著腓力一同去找耶穌的,而接著耶穌就說:「一粒麥子若不落在地裡死了....」,安得烈聽進去了,他知道耶穌的恩典不是只給猶太人,並且也給外邦人,是給予普世的,但代價很大,是必須落在地裡死了。他和順序排在他後面的腓力一起配搭侍奉,帶著腓力一起到耶穌面前,這是兩人同心合意的禱告,並且這次他是帶外國人到耶穌的面前,安得烈知道耶穌的心意包括普世的跨文化宣道。

Ⅳ、安得烈的榜樣

1. 首位跟主領人歸主

安得烈是第一個被帶到主耶穌面前的人,也首先帶人到主耶穌面前,同時他也第一個看出耶穌是彌賽亞--施洗約翰只有說:「看啊,神的羔羊」,但說出「彌賽亞」的是安得烈,他認出(recognition)而且認信(confession)耶穌是彌賽亞,認出或許容易,但說出來就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若向任何猶太人說耶穌是彌賽亞,可能會引起很大的爭議。他是第一個被召到耶穌面前的人,這在神學界叫作「首位蒙召(Protocletos First Called)」,而身為第一是有代價的,必須要有勇氣,「要靠著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弗6:10)。

後來耶穌就到加利利海邊呼召第一批學生,安得烈當然是其中一個,另外還有西門彼得、約翰和雅各。耶穌呼召這四個人:「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祂」(太4:19-20),後來耶穌帶彼得、約翰、雅各到睚魯的女兒那裡,讓他們看見耶穌能讓死人復活,也帶這三人到山上(安得烈被留在山下)讓他們看見耶穌和摩西、以利亞對話並隨後顯出榮耀,連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也只帶這三個門徒;至終,彼得成為教會領袖(他第一次佈道就有三千人決志),約翰寫下五卷聖經(約翰福音、約翰壹貳參書、啟示錄),雅各則是第一位殉道士,安得烈卻不再是第一的地位,在使徒行傳中,我們甚至只看見安得烈被列名在禱告會中(徒1:13)而已,其它就什麼都沒有記載了。安得烈原本是第一個跟從主、帶人到主面前的,但即使後來他沒有亮麗的表現,卻甘之如飴、安枝落樹,不爭位份、也不覺委屈。他沒有許多特殊的恩賜,不會佈道,也沒能成為神學家,但他將哥哥或朋友介紹給耶穌,照聖經所記載的,他不論在哪裡,都願意帶人到耶穌面前。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安得烈,不需成為大人物,但可以帶人到主面前,不是嗎?

2. 撇下所有在前在後

有一個少年官來問耶穌如何才能得永生,耶穌見他都有遵守誡命,就對他說他可以變賣所有給窮人、並跟從祂,這少年官就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門徒就說:「財主要跟從耶穌真難」,耶穌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彼得就對祂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祢,將來我們要得什麼呢?」(太19:27)這件事完後,門徒約翰和雅各就私下向耶穌求坐在祂左右邊的位份。彼得、約翰、雅各雖然受耶穌的重用,他們也的確跟隨耶穌,但他們一直有種「犧牲可以,但將來該有回報」的心態,只有安得烈,從頭到尾的記載,沒有看見他說什麼,他本來都是第一,後來被排到第四,但他沒有說話。耶穌說:「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可10:31),而安得烈接受、不計較,只求一生能帶一些人到主的面前就心滿意足了。安得烈不在乎將來的地位,我想這是他帶給我們的好榜樣,他真的是撇下一切,這是他的謙卑。

3. 親近兒童幫助同伴

前面已經提過,安得烈幫助腓力,並且帶小朋友到耶穌的面前,「凡為我名接待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路9:48),他也帶猶太人看不起的外國人。他親近兒童、幫助同伴,沒有去爭前三名的位份,而是一直幫助排第五的,他是這樣愛人,我想這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

4. 一粒麥子落在土裡

剛才也提到,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12:24),安得烈將這話聽進去,並且他就成了這樣的一粒麥子:根據教會的傳統認知,當人要將他釘死時,他除了要求換成X型的十字架,判他死刑的官員更為了要他死的痛苦些,就不用釘子,而是用繩子綁著,使他受折磨的時間長些,而他就被掛在十字架上三天,很多人在下面看著他,他就一直對他們說:「你們要跟從耶穌」;所以安得烈不只帶哥哥、孩童、希臘人,在他要死的那三天,還帶很多人到耶穌的面前。安得烈一生都在帶人到耶穌面前,他沒有什麼才華、也不計較位份,但他對人、對神的愛心卻深深值得我們學習。

Ⅴ、結論:來為光作見證 叫眾人可以信

安得烈就像一面鏡子,雖不是太陽,但只要將鏡子的角度調對,就可以使太陽的光照到最黑暗的角落。安得烈是這面鏡子,就像他的老師施洗約翰一樣,施洗約翰說:「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約1:8),我們本身沒有光,我們只是一面鏡子,但若我們和神的關係、和人的關係是對的,就能將耶穌的光帶到最黑暗的角落,「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1:9),耶穌是真光,可以照亮世界的黑暗,我們是鏡子,我們可以勇敢地來為光作見證,將人帶到耶穌的面前。聖經說:「有一個人,是從神那裡差來的,名叫約翰。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約1:6-7),這個人帶了一個門徒叫作安得烈,安得烈也學到他老師的態度--他也不是那個光,他只是為光作見證。安得烈是怎麼做的呢?他有勇氣、他謙卑、他愛人、也愛神,我稱之為「安得烈精神」。但願我們每一個人即使沒有什麼才華、沒有什麼特別的可以獻給神,但我們有安得烈的精神:有勇氣像親人朋友介紹耶穌給我的經歷,不在乎位份、只要能帶人到耶穌面前就好,對神、對人、特別是對比我軟弱的人,我願意愛他們、幫助他們。我想這是安得烈帶給我們的功課。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主,安得烈是第一位被介紹到祢面前的人,也是第一位帶人到祢面前的人。主,雖然聖經記載他的地方很少,他也沒有被耶穌選中成為一個領袖人物,可是他這一生留下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功課。雖然我們看自己或許也沒有許多才能,但至少我們可以學習安得烈的榜樣。幫助我們能夠在祢的面前有勇氣,來接受耶穌基督作我們的救主;幫助我們在祢的國度裡面會謙卑,不會爭權奪利、爭高位;幫助我們看比我們軟弱的人,我們會有愛心拉他一把;特別對小孩子,幫助我們不會輕視他們;幫助我們,當我們願意為我們的信仰付代價時,我們可以像安得烈一樣,有這樣的勇敢來愛祢愛到底。讓我們有安得烈的精神,將更多的人帶到主耶穌祢的面前。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