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日

聖經的婦女系列(十一) 撒羅米



聖經的婦女系列(十一) 撒羅米
經文: 馬太福音第20章20-28節
時間:二0一0年六月二十日
主講:李晶晶 牧師


一、前言:劍橋七傑的母親們

在125年前,有七個被稱為「劍橋七傑」的英國人,他們接受內地會的差派,一起前往中國宣揚福音。不但帶動了整個英國的宣教,也震撼了英國的社會。之後也影響英國及北美的校園,許多的年輕人受到激勵,紛紛往國外宣教。

在一場特別的差派歡送會上,外面下著傾盆大雨,大廳裡擠滿了上千的人,這七個人站在一幅巨大的中國地圖前面,述說他們心裡面的感動、如何受到呼召、為何要前往中國等,在眾人的禱告當中他們要受派出去。這七個人是司米德、何斯德、蓋士利、施達德、章必成,以及一對兄弟,杜西德和杜明德。他們放棄了在英國顯赫的家世,很好的成就和光明的前途,接受了神的呼召,前往中國宣教,在當時有很多人被激勵。

可是當他們的父母親聽到自己的孩子,要從英國到亞洲這麼偏遠的地方,他們感到很大的震驚。六個母親中有四個是寡母,其中,施達德的媽媽聽到的時候,幾乎沒辦法接受。但是她也很清楚知道,她兒子已經下定了決心。所以她偷偷的聯絡內地會的差會說:「這樣好了,我捐一大筆錢,等我孩子到那邊去的時候,幫他買最好的盤子讓他用餐,買最好的沙發、最好的床,讓他可以坐、可以躺。」

當然施達德沒有接受。不但如此,後來當他繼承大筆遺產時,他還把它全部都奉獻出去,並到非洲偏遠的地方,過著儉樸的生活,在那地方宣教。他的媽媽經過一段時間的掙扎,才了解這是上帝的工作,所以就在他們的豪宅舉辦了一場禱告會,後來也成為劍橋七傑的親友們,固定為他們守望禱告的場所。

另外一位蓋士利的母親聽到兒子要出去宣教的時候,簡直要瘋了,她的精神狀況非常不好,幾次跟孩子商量、溝通都沒有結果,最後只好寫信給當時內地會的負責人戴德生,說:「請你不要鼓勵、聳動我的孩子去宣教。」戴德生答應不會這麼做。到最後要做決定時,戴德生帶著蓋士利說,我們禱告吧、看神怎麼帶領我們。禱告完的隔天,蓋媽媽寫信來說:「顯然他認為去中國宣教是他的責任和權利,這條路已經夠艱難,如果我加以阻撓,那我不就成了神好兒子的壞母親?

神已帶領他走上這條路,雖不合我的意願,但我必須跟上。願神祝福他,也祝福你們的工作。」蓋媽媽的接受成為蓋士利在宣教上一個很大的支持、鼓舞和幫助。

在宣教的禾場上,有金錢的奉獻,我們非常的感恩。但是把兒子、女兒奉獻去宣教,對一個做母親的、或做家長的,是需要經過許多內心的掙扎、需要信仰上許多的反省、挑戰和省思的。但這對宣教士在宣教的禾場上而言,卻是一個支援前線最大的彈藥庫,是推動他們繼續往前的動力。

二、本文:西庇太兒子的母親
在耶穌的時代,也有一個母親經歷同樣的心理掙扎跟衝突。

1.一個母親的願望:望子成龍(太20:20-23)
(1) 到底她是誰(太20:20、太27:56、可15:40)

我們今天讀到的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她到底是誰?聖經馬太福音這樣告訴我們:那時,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他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祂一件事情。(馬太20:20)。為什麼不說是西庇太的妻子、而要說是西庇太兒子的母親?有兩個說法。一個說法是,馬太福音是寫給當時的猶太人,猶太人習慣說某某人的兒子,所以這是一個敬稱。另一個說法是說,為了要特別強調這個母親。這個母親在聖經中,沒有妻子的角色可以讓我們知道。可是這個母親的角色很強烈,很積極、很主動。她帶著兩個兒子去求耶穌一件事,而這件事情是很震撼的,還被寫在聖經裡面,那她到底是誰呢?

我們對照聖經、再往前一點看,在馬太福音記載,耶穌在加利利的海邊呼召門徒,「耶穌稍往前走,又見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在船上補網。

耶穌隨即招呼他們,他們就把父親西庇太和雇工人留在船上,跟從耶穌去了。」(馬太4:21)所以我們可以發現,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就是雅各和約翰的媽媽,也就是耶穌十二位門徒中一對兄弟的母親。那她的名字是什麼? 好像跟聖經中許多沒有名的婦女一樣,當時婦女的社會地位是很低落的、是附屬的,「是誰的妻子、是誰的母親」,甚至用「一個井邊的婦人、一個患血漏的女子」,這樣子形容,彷彿是很沒有地位的。

當我們繼續翻找聖經的時候,就會找到她的名字。馬太福音記載有一群婦女,在耶穌被釘十架的時候,對耶穌不離不棄,其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又有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並西庇太兩個兒子的母親。(馬太27:56)再看另一處聖經,這裡很清楚說同樣的場景,在耶穌受難的十字架下,「還有些婦女遠遠的觀看;內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又有小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並有撒羅米。」(馬可15:40)所以我們就知道,西庇太兒子雅各的母親,叫做撒羅米。我們要在聖經中翻過來找過去,互相對照才能發現這個人的角色、身分和名字。會不會我們也是這樣,我們如何看我們自己?我們的價值在哪裡?好像也要在許多的比照、對照、翻找中才能發現,到底我是誰?

馬可福音是唯一又直接的說出這個人叫做撒羅米,彷彿作者要告訴我們說,不是在那個翻找中,而是當人與耶穌相遇的時候,這婦人在耶穌的十架下,她就是她。她的自我價值認同,是在耶穌基督的裡面有真正的辨識度:她就是撒羅米。她對耶穌有真正的獨特性,她在耶穌受難、門徒都跑光,甚至彼得三次不認主的時候,只有她還有一群婦女,以及她的兒子約翰在十架的下面。約翰壹書第三章說:「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神的兒女,我們也真是祂的兒女。世人所以不認識我們,是因未曾認識祂。」(約壹3:1)不是在社會的價值觀體系裡面,去發現我是誰,而是在耶穌基督裡,我們是上帝的兒女。並且詩篇的作者說:「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詩139:14)我們的角色價值、我們的自我認同,是在於我是受造的、是屬於神的、是上帝的兒女。馬可福音的作者讓我們看清楚,撒羅米有她自身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盼望我們也能在耶穌基督裡面找到我們的獨特性、也看到我們自己生命的意義。

撒羅米有一個願望、一個期待在她孩子的身上,她帶著兩個孩子來到耶穌的面前,跟耶穌說:「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馬太20:21)這個母親求的是一件很大的事,是要與耶穌同作王,與耶穌同在,且坐在耶穌的兩旁。為什麼她會有這個想法呢?有這麼多東西可以求,為什麼她求這件事?我們再稍微往前看經文,可以發現她突破了當時社會對女性的看法,她離開了家庭,與這兩個兒子跟隨耶穌,所以她曾聽到耶穌跟門徒的對話。在耶穌的門徒中有一個小團體、是耶穌最愛的。無論耶穌去哪裡,他把很多事都告訴他們。當中有一個重要的人物叫彼得,在耶穌第三次說完他要受難的時候,彼得就問耶穌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甚麼呢?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

撒羅米,這個媽媽聽到了這十二個寶座。可能她腦袋裡所想的是像一個猶太的公會,由七十個人組成,為首者坐在中間,左右兩邊是最高的位子。所以她想到這三個耶穌最愛的門徒,彼得既然問了,只剩下一個位子,所以她就很積極、很焦慮的跑去跟耶穌說,讓我的兒子一個坐在你的左邊,一個在你右邊。她要的是一個屬靈領袖的地位,是與耶穌同在的。雖然都有位子,可是她要的是那個最高的位置。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你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要把最好的安排給自己的孩子。知道哪裡有最好的補習班,擠破頭也會去排隊;知道哪裡有上好的物品,也要為他購買。還記得剛才提到施達德的媽媽,要有餐具、有沙發、有床,這是一個為母的心腸。

(2) 為母的祈求(創27:5-13、王上1:16-17)

在舊約裡也有一個媽媽很積極。利百加聽到她的丈夫在臨死前要給他的大兒子以掃祝福時,她非常緊張,因為這個祝福不是給她心愛的兒子雅各。所以她跟雅各說,快去抓兩隻羊來讓我煮一煮,你去代替你哥哥領取長子的祝福。雅各就說,這樣不行阿,我的哥哥身上有毛,我去了就會穿幫,到時就要被咒詛了。這個媽媽很積極,對他說:「我兒,你招的咒詛歸到我身上;你只管聽我的,去把羊羔給我拿來。」(創27:13)是不是有很多父母親也是這樣:聽我的就對了!去把羊羔拿來,咒詛歸在我身上。竭盡所能、用盡辦法,或者是說不擇手段,但總是汲汲營營的、積極努力的,就想為她的兒子謀一個最好的。

再看另外一個母親的願望、期待。拔示巴為她的兒子所羅門,去跟他的丈夫求,「拔示巴向王屈身下拜;王說:你要甚麼?她說:我主阿,你曾向俾女指著耶和華─你的神起誓說:你兒子所羅門必接續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王上1:16-17)我們可以看到,做母親、做家長的,就是這樣積極在為自己的兒女安排、鋪路。

在新約裡面,耶穌很嘉許這一群的家長。「那時,有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要耶穌給他們按手禱告,門徒就責備那些人。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耶穌給他們按手,就離開那地方去了。」(太19:13-15)很清楚看見耶穌對這一群媽媽、家長們,有個很正面的回應,他喜悅父母領著孩子們到主前,也回應了他們的要求,為這些孩子按手禱告。我不知道這邊有多少兒主、少主、少契或幼幼的家長們,很謝謝你們,可以帶你們的孩子到主日學、兒主、少主,這是神所喜悅的、神是有立即的回應的。可是很奇怪的,耶穌對撒羅米的回答卻不是這樣,而是對她說,你所求的這個屬靈領袖的地位,你們真不知道所求為何!

(3) 你所求為何(太20:22、太6:33、雅4:2-3)

耶穌回答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嗎?(馬太20:22)耶穌在問他們,要他們想一想,你真的知道你所求的是什麼嗎?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有很多的禱告,有很多的願望,有些屬於家長的,有些屬於個人的,我們真知道我們所求的是什麼嗎?聖經上有一句經文提醒我們,「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4:2-3)耶穌在這裡回答是:「我所喝的杯,你們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我父為誰預備的,就賜給誰。」(馬太20:23)我要喝的杯,你們必要喝,這個杯在舊約中是象徵著人的遭遇。這個母親所求的是在屬靈領袖的地位上,能坐在高位上,是坐在那個榮耀的寶座上。可是對耶穌來說這個杯不是寶座,而是十字架的道路。因為耶穌才剛說、而且說了三次,他將要受死,可是這個媽媽沒有聽懂。

我們有很多的禱告、很多的願望,為孩子預備這個、預備那個,我們也為自己圖謀很多的事情,預備做這個、做那個,但我們是否知道那個後面的代價是什麼? 那裡面的內容到底是什麼?耶穌已經說了:對,他們是會喝。這兩個兒子,雅各,是第一個殉道的使徒。使徒行傳第十二章1-2節:「那時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約翰,被放逐到拔摩海島。啟示錄第一章告訴我們,「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島上。」(啟1:9)

每一個禱告、一個願望的背後是有代價的。這兩個兒子是神所呼召的,神負責到底,但這個母親有不同的願望。有人說這個母親是妄求,有人說這個母親有過大的野心,她要她的兒子不只是做加利利海邊的漁夫,她鼓勵她兒子成為得人漁夫。可是她更期待的不僅是這樣,她要他們能坐在那個榮耀的寶座上,只是她不知道這個背後要付的代價。我們對自己有許多的期待和禱告,家長們也對孩子有許多的安排和想法。但我們真不知道這個背後的代價,我們付得起嗎? 我們可以承擔嗎?我們到底知不知道我們所求的是什麼?耶穌並沒有否定這個母親的禱告,只是上帝透過撒羅米的這個禱告,再一次的提醒我們,我們在禱告的是甚麼?詩人荷馬說:「不求兒女良善而求兒女富貴,你是最顛狂的父母。」

還記得剛才提到利百加,她為著雅各預備的,造成後來兄弟鬩牆,造成兄弟間幾十年不相往來的紛爭,她真不知道自己所求的是什麼。拔示巴跟大衛求,要讓所羅門接續他的王位。大衛不只讓他接續王位,他還為他的兒子這樣求:「求你賜我兒子所羅門誠實的心,遵守你的命令、法度、律例,成就這一切的事,用我所預備的建造殿宇。」(代上29:19)大衛不只是給王位,他還向神求,唯有神可以指引人的腳步,求神賜給他兒子一顆誠實敬畏神的心,並且侍奉上帝,用所預備的一切建造聖殿。

我們知道我們所求的是什麼嗎? 神並沒有否定母親的禱告,而是提醒我們,真正屬靈領袖的地位,不是坐在寶座上的權勢而已,而是要用僕人的心代替內裡的野心。馬太福音20章這樣說,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做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做你們的僕人。是一個僕人的心腸;是服事人,而不是受人服事,不是坐在高高的寶座上,而是下來。耶穌成了一個最好的榜樣,告訴我們:「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太20:28)不是管轄,而是一種服事。耶穌進一步的說明,「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馬太20:25-26)神說,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當你們要坐在那12個權位上面的時候,是一種服事,是愛的關係,是彼此的服事。「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5)

在彼得前書說,「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0)要彼此服事、要彼此相愛,而這個愛是從上帝而來,「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愛的關係是彼此服事,原來是基督的愛激勵我們(林後5:14)。耶穌的愛激勵了雅各,讓他成為了第一個殉道的使徒。這個愛也改變了約翰,讓他甘願為神被放逐到拔摩海島上,寫下了啟示錄。基督的愛的教導,也讓這個母親改變了,她放手,讓她的兒子們去走神的道路,不再是求那個高高在上的屬靈領袖的位置,而是成為僕人,服事,將福音傳給需要的人。

2.一個婦女的侍奉:一路跟隨(可15:40-41)
(1) 在加利利(太27:55、太4:18-23、約15:27)

或許這一路以來她是跟著她的兒子,想要看她的兒子,但是慢慢的走,她愈來愈親近神。在馬太福音說,從加利利開始,撒羅米就跟著耶穌了。「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太4:23)馬可福音告訴我們,這些人包括撒羅米,就是耶穌在加利利的時候就一路跟隨他、服事他。

(2) 遠遠觀看(可15:40、出2:4)

撒羅米不僅從一開始,耶穌在加利利的時候就跟隨、侍奉,她甚至跟到了十字架的下面。當所有門徒跑光,彼得三次不認主,她依然不離不棄、遠遠的觀看,忠心的陪伴與跟隨。遠遠的觀看不是不在意,而是一種陪伴,是一種在意。在舊約中有一個姐姐也是這樣,她的弟弟在出生的時候將要被殺,他的母親保留住他的生命,用蒲草箱把他放進了水裡,看看他會有怎樣的命運。這孩子的姐姐遠遠站著,要知道他究竟怎麼樣。(出2:4)這是一個陪伴,並且是一個等候,看看有沒有什麼機會可以做些什麼。姐姐遠遠跟著看著,後來果然給她看到了機會,她看見法老的女兒去把蒲草箱撿起來的時候,她一個箭步跑過去跟她說,我找奶媽來奶這個孩子。那個奶媽就是自己的母親,讓摩西可以在自己的母親的哺育下長大,這個遠遠站著、遠遠觀看,是一個在意,是等候一個機會,是一個愛,是一個陪伴。撒羅米也是這樣,遠遠的看著,難道耶穌就這樣上了十架嗎? 我還有沒有機會可以服事神?這裡是終點了嗎? 不!就因為她看著、守著,不離不棄,她看到了一個機會,還有一件事可以做,她跟到了墳墓旁,看到耶穌被埋葬了,她等到了安息日。

(3) 她在那裡(可16:1、太19:27-28、得1:16)

「過了安息日,抹大拉的馬利亞和亞各的母親馬利亞並撒羅米,買了香膏要去膏耶穌的身體。」(可16:1)這是猶太人的習慣,人死後要用香膏和裹屍布把他包起來。對撒羅米來講,她已經失去了這個盼望,非常傷心,可是她還是等一個機會,可以服侍神,她帶著香膏要去,但是她沒有膏到耶穌,因為她們見到了復活的主。在加利利我們看到她的身影,在十架下我們也看到她的身影,在墳墓旁、耶穌復活時,我們也看到了她。這個婦女一直在那裏侍奉,好多次我們看到她都「在那裏」,她出現「在那裡」把握機會來服事神。

有一首黑人靈歌「Were you there?」 簡單的歌詞卻很感動人,其實我們也已經唱過很多次了,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聽:
當他們釘死我主時,
你是否在那裏?
當他們釘死我主時,你是否在那裏?
有時想起,真是叫我顫驚!顫驚!
又顫驚!
當他們釘死我主時,你是否在那裏?
當他們將他放進墳墓時,
你是否在那裏?
當他們將他放進墳墓時,
你是否在那裏?
有時想起,真是叫我顫驚!顫驚!
又顫驚!
當他們將他放進墳墓時,
你是否在那裏?

Were you there? 撒羅米在那裡,從加利利到十字架、到墳墓旁、到耶穌復活。其實我們現在不是要走這樣的路,可是有一些地方,上帝要問我們:「Are you ther?」在需要陪伴的地方,在需要我們遠遠觀看在意,在需要我們知道,是否有機會可以服事人、可以服事神的時候……「Are you there」?

三、結語:一個屬靈母親在肯亞COMIDO恩慈學校

我們知道在非洲一直都有極大的需要。25年前在台灣,有一位年輕的女孩領受上帝給她非洲異象,1991年全然順服神的呼召、辭去工作加入當時所在教會的門徒訓練,1992年神感動並開路,清楚知道是要進入東非肯亞宣教工場,於是她前往參與Calvary Charismatic Center探訪造就的服事,也在那裡與一位肯亞當地的黑人牧師James結婚,她的名字是錢韻中Melody。

1995年他們在肯亞拓荒建立教會,隔年進入肯亞第二大貧民區Mukuru傳福音,並得地建立教會、訓練同工。在那貧民窟中她看見了孩子們的需要,許多孩子到了八歲、九歲、甚至十歲以上,還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字也都認不得,於是開始找孩子們來上課,為了鼓勵家長能讓孩子們來上課,他們提供孩子們一天有兩餐的食物,因為在那裡的孩子,可能一兩天才能吃到一頓飯,父母親都去打零工,無暇照顧他們,而一天的打工的錢就是他們全家一天的生活費用,如果那天沒有工作,就只好挨餓。所以Melody開始照顧與教導這些孩子。

1998年因看見需要與憑著信心,Melody和James設立了COMIDO 學校 (Compassion & Merc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恩慈兒童學校,幫助教會所在那貧民區孩童們的小學教育。從起初的25個孩子,到現在有將近400位的孩童,這些年來也有將近30位貧民區的孩子能夠進入中學就讀,父母親沒有能力供應,Melody就鼓勵孩子說:我們會繼續支持你們,只要你們好好唸書。

他們在簡陋的鐵皮屋教室開始,而後孩子愈來愈多,他們決定要蓋新的校舍,他們募款來蓋水泥的校舍,但是蓋到2008年就沒有錢了,於是停工至今。同時,她們還領養了一對失親的黑人小孩,需要很多時間的照顧、陪伴與教導。需要很大、能力與經濟有限,五年前他們已經發出需求,希望能有宣教士過去侍奉,但是至今都還沒有人回應,「Were you there」? Melody錢韻中宣教士她去到了那裡,「Are you there」? 我們不一定要去到那裡,但是我們可以像撒羅米一樣「遠遠觀看」去瞭解、關心與注意,當我們聽到的時候,我們可以禱告,問上帝我們可以做什麼?「Are you there」可以是金錢的奉獻、可以是為需要代求守望、可以是領受呼召感動受差遣到那個地方,可以是任何一種形式的「參與」。

Melody說,我要成為他們屬靈的母親服事他們,這20萬的貧民難民是我們的宣教認養區,我們就是他們屬靈的母親。今年七月我將有機會去到哪裡,希望可以更多的瞭解與認識,禱告尋求有什麼是我、是我們教會可以參與的。而暑假期間,我們教會也有兩隊福音隊,要去到橋頭、去到好茶去帶領、幫助那裡的孩子們,我們已經有很多的年輕朋友們報名。親愛的弟兄姊妹,親愛的家長們,我們不一定能去到那裡,可你們願意用禱告守望他們嗎?在週報的夾頁裡面有一張黃色的代禱信,請你們帶回去,為他們禱告,你也可以成為屬靈的母親。好茶是山區的地方,橋頭是偏遠地方,我們為那邊來禱告,在這個禮拜五晚上有禱告會,特別要為這兩隊福音隊的差派禱告。我們不一定要去到好茶、橋頭,或去到肯亞,可是你可以來華神,「Are you there」?我們一起禱告,就像施達德的母親一樣,打開家庭成為一個禱告會,守望他們的孩子,像撒羅米一樣放手把孩子交給神,自己跟隨主。

結論是想跟大家分享:
1.在耶穌基督裡,找到多重身份中的生命價值與意義
當我們在多重身份中,在尋找我們的認同和定位的時候,盼望我們在耶穌基督裡面找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看見我們的受造是何等的奇妙可畏,是有屬神的命定與呼召。

2.在祈禱中學習,調整屬靈的眼光與侍奉的人生態度
撒羅米的禱告也許不是這麼完整,可是在學習過程裡,她知道要成為一個有屬靈眼光的跟隨者。讓我們也在祈禱中學習,調整我們屬靈的眼光,能有一個侍奉的人生態度。

3.在一路奔走中,持續地跟隨不缺席成為屬靈的母親
最後,在信仰的路上,讓我們學習像撒羅米一樣不離不棄、持續的跟隨主。當我們不缺席的時候,我們就會知道上帝的呼召,當我們不缺席的時候,我們就參予在上帝的國度裡面。

我們一起來禱告:
親愛的天父,你要問我們的不是Were you there? 而是Are you there?主阿!我們要說,We are here,我們就在這裡,求你差遣我們。主阿!我們謝謝你,讓我們在你裡面找到我們存在的價值。主阿!我們要謝謝你,教導我們如何為自己禱告、如何為我們的兒女們禱告、如何為我們的長輩禱告,也懇求神保護我們軟弱的肉體,在要放棄的時候,幫助我們可以一路跟隨你。謝謝神你與我們同在。禱告奉耶穌的名,阿們!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