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馨基金會今年與台少盟合作,獲得全家便利商店「逆風少年大步走專案補助」,一同關心青少年就業的議題。青少年在職場環境的競爭中原本就是屬於相對弱勢的族群,但是在我們所服務的少年中,有些的確需要承擔家中經濟而被迫提前進入職場。因此,勵馨就業社工員除了輔導青少年如何提升就業力、適應職場之外,還有一個重責大任就是要開發「愛心雇主」。 ◎林慧婷(台北市服務中心就業社工員) 在街頭外展的經驗中,經常會看到一群一群的少年,因家庭經濟的緣故,或不喜歡讀書,而面臨就業的需要,但常常卡在不知道自己想要作什麼、能作什麼、年齡太小等因素,大家便「窩」在街頭「互相取暖」,而成為社區居民眼中的麻煩人物;再不然,就是找勞力相當剝削的工作。 曾經聽著孩子說:「我一天工作八個小時,但只領四個小時的薪水,另外四個小時的時間是作義務的,一天只賺280元,但我們不知道怎樣找工作,所以有人願意用我就很好了。」在這些陪伴少年的經驗中,心疼他們的迷惘、被剝削,也覺得少年雖然不在教育體系繼續學習,但他們的學習不該就這樣停止…,所以就這樣接起了輔導少年就業的使命。 來到就業力培訓班的學員,在填寫一些關於就業的基本資料時,發現很多學員雖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學員都有一個相同的期待,就是期待透過就業能夠增加自己的自信心、經濟獨立和證明自己的能力。而勵馨所進行的就業力培訓--師徒制的方式,正是期待透過讓學員體驗工作,並在工作中培養自己的自信心及能力。透過會談及團體的方式,評估學員適合進入的職場,媒合和適當的愛心雇主或資深的大前輩,學習職業技巧、就業態度,以及學習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這樣聽起來並不困難,但對於成功經驗很少的學員來說,要穩定就業及適應職場的壓力,的確需要一些時間。其中有一名少女小P在進入就業方案之前,因著人際誤會、職業傷害而無法穩定就業,導致小P對自己要再踏入職場非常沒有信心,後來經過一些就業諮商、就業促進團體後,小P有了一群跟自己有類似挫折經驗的朋友,彼此打氣加油、一起參加課程及職場參訪。 其中在參訪一家餐飲店時,小P走到店家門口就走不進去了,小P說:「我真的可以在這麼高級的店工作嗎?」小P過去的生活經驗通常是資源回收、發傳單、夜市之類的工作,對於能夠在有規模、有健全的福利體制的公司上班是很陌生的;參訪的過程,小P非常緊張,但店長與學員們分享發現自己舞台的經驗時,小P覺得很受鼓勵,原來坐在身旁的店長也有過辛苦挫折的就業經驗,後來也媒合小P到店家見習並獲得正式工作的機會,當然適應的過程的確沒那麼順利,但與資深的前輩不斷的溝通及指導下,小P的工作也漸漸上手,工作上的成就感讓小P恢復開朗的笑容及自信,休假的時候常會主動來找我談談他自己在工作上的酸甜苦辣,雖然不盡然都是正向經驗,但我在小P就業的過程中看到「愛心雇主願意給工作機會」,對少年來說是何等的一個學習及成長的機會,少年在就業過程中有社工的陪伴、傾聽,也變得更有穩定性。 就業是生涯發展的重要一環,陪伴青少年就業不是要提供一個一輩子的工作給少年,而是給少年有學習、作夢的舞台,讓少年看到一些過來人的經驗,在職場中真正的「做中學」,學工作技能、學做人處事,從這些孩子身上我也看到了生命的韌性。為著這些少年及愛心雇主,我非常的感謝。期盼有更多的愛心雇主能夠成為這些少年的貴人,給少年一個夢想的舞台。 回本期目錄 |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