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0日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聖餐

講道內容
聖餐
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一章:23-26節
主講:李晶晶牧師
時間:二0一三年六月十六日

Ⅰ、前言:聖餐
  (The Holy Communion)
兄姊平安!今日的主日聚會將有聖典禮儀式。聖餐,有稱為「守主的筵席」,有說是「與主同坐」。試問,首次領受聖餐的感動,兄姊姐們仍否記得?記得上次領聖餐時的體會和禱告嗎?新朋友或慕道友,如何看待聖餐儀式,瞭解其特殊性嗎?
「洗禮」和「聖餐」是基督信仰的兩大重要儀式。「洗禮」為一次性,即基督徒一生只需受一次洗。若幼時父母曾安排接受小兒洗禮,長大後可藉由堅信禮,再次告白信仰。無論如何,洗禮是基督徒開始新生命之記號。彼得在使徒行傳2:38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徒2:38)。以弗所書第四章說,「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弗4:4-6)。「聖餐」則為持續性,基督徒需一生不斷持守,作為與基督不斷相交、往來的表示。
教會從起初便有守聖餐的習慣,雖然方式與現今有所不同。使徒行傳記載,聖靈降臨後,彼得起身講道,約三千人信了主。爾後,信徒們恆心遵守使徒們的教訓,日日同心合意,在殿裡、家中,彼此交接、擘餅、祈禱,歡喜誠心地用飯。經文裡的「擘餅」,極有可能就是指「守聖餐」或「共享晚餐之行動」。領聖餐前先一起吃愛筵,對初代教會而言,聖餐就是愛筵的一部份。現今有些教派不使用「聖餐」一詞,而是稱為「擘餅主日」,或「擘餅禮拜」、「擘餅禮」。
Ⅱ、從主領受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1:23-26裡,教導哥林多教會關於「聖餐」的課題,是有關「聖餐」的最早文獻記載。歷世歷代的教會,包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主持聖餐典禮時,也喜愛使用這段經文:「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林前11:23-26)。經文中,保羅清楚指出,聖餐是主耶穌在被賣那一夜,親自設立。哥林多前書:「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林前11:23)。「那一夜」,就是猶太人守逾越節的當晚。
1.耶穌被賣那一夜
那一夜發生的事,聖經的馬太、馬可、路加三卷福音書裡,皆有清楚記載。路加福音22:1-5:「除酵節(又名逾越節)近了。祭司長和文士想法子怎麼才能殺害耶穌,是因他們懼怕百姓。這時,撒但入了那稱為加略人猶大的心;他本是十二門徒�的一個。他去和祭司長並守殿官商量,怎麼可以把耶穌交給他們。他們歡喜,就約定給他銀子。」(路22:1-5)猶大應允了祭司長,便想趁四下無人之際,找機會出賣耶穌。到了需宰殺逾越節羊羔的那日,耶穌打發彼得和約翰,去預備逾越節的筵席。
2.耶穌願意同坐席
 猶太社群預備著要過他們的感恩節期——逾越節,同時宗教領袖、文士和祭司長們,卻密謀殺害耶穌。跟隨耶穌三年多的門徒猶大,受金錢的誘惑,也同意出賣耶穌。而耶穌仍吩咐門徒,照常預備逾越節筵席,要過這感恩的節日。時候到了,眾人坐席,路加福音22:15記載,耶穌對門徒們說:「我很願意在受害以先和你們吃這逾越節的筵席」(路22:15)。耶穌很清楚,那一晚將發生的事情;他知道,自己的學生與他人共謀,要捉拿他。但路加福音寫道,耶穌依然說:「我很願意」,願意與眾人共進晚餐,包括那即將出賣他的人。其實,這一向是耶穌的作風,他和稅吏、罪人同席。馬太福音11:19形容:「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人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太11:19)。無論人如何看待他,耶穌都樂意與對方作朋友,而這正是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拯救失喪的人。
3.耶穌設立紀念餐
逾越節的晚筵,成了耶穌和門徒之間的絕響。耶穌說,我告訴你們,我不再吃這筵席,直等到神國。於是,他拿起餅和杯來祝謝。在這最後的晚餐中,耶穌所說的話,為了原本單純的杯和餅,賦予了新的詮釋意義,最後成為今日守聖餐的由來。耶穌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約,為你們流出來的。耶穌以杯裡的酒,代表他的生命—血,以此與人立下新約;餅代表他的身體,為人們捨去。耶穌清楚表明,要用自己的性命,與門徒們建立屬靈的關係,同時見證,上帝國在此刻臨到人間。十架上,他也見證了為人們無私地獻上生命。那一夜的晚餐,是他的生命記號、拯救恩典,紀念上帝差遣獨生愛子,為人類捨去性命。這是耶穌的生命宣言。

III、要如此行
短短的經文裡兩次記載,耶穌說你們要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耶穌要門徒舉行聖餐,領受杯和餅,遵守這件事。
1.每逢吃喝
逾越節的晚餐裡,耶穌所說的「餅」和「杯」,代表他的身體與生命,信徒們領受時,表明了與基督的生命相連結。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0:16-17說,「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因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林前10:16-17)
2.表明主死
保羅說,我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他再來。這段話裡,有兩個象徵性記號:「餅」和「杯」。主說,「餅」代表他的身體,為人捨命;「杯」代表從他身上流下的立約之血,人的罪因此得蒙赦免。藉著他的死,為人的罪附付出代價,人得著救恩,從罪惡中得蒙拯救。聖餐十分重要的意涵,就是「基督為世人的罪而死,用他的生命,帶來上帝的寬恕,使人與上帝之間有和好的關係,換得新約,和人的新生」。這個重要的事實:「主為我而死」,耶穌希望人能看見。加拉太書5:1,:「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加5:1)基督以自己的生命,鋪給人一條通往永生的道路。信徒吃餅、喝杯,則是表明了主的犧牲,同時等候他再來。
3.等候主來
 「聖餐」除了表明耶穌為了人的罪,付附出代價、死在十架上,拯救人類之外,同時也提醒人要「直等他再來」。耶穌還會再次降臨,與人一同坐席,帶領人,恢復與上帝之間的親密關係,走向更美好的將來,如同起初在伊甸園裡一般。馬太福音26:29記載,耶穌說:「但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太26:29)。啟示錄說道,天使吩咐約翰寫下,凡被請赴羔羊之婚宴的有福了!聖餐典禮提醒信徒,要看到一幅更美的將來,就是主要再來,與人同坐席,而那將會是大而可畏、又滿載大喜樂的一刻。
IV、為紀念我
1.守聖餐的意義
細讀聖餐禮儀的經文,會看到一句很重要的話,就是「為要紀念我」。耶穌說,你們要如此行,你們每次行,為的是要紀念我;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這是我的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每逢如此做,是為了紀念我。「紀念」一詞含有記得、提醒、懷念或回憶的之意。
逾越節,原本是以色列人紀念「上帝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這偉大神蹟的節期。整個事件提醒以色列人,祖先們曾在埃及為奴,蒙上帝恩典帶領離開,經紅海、過曠野,進入應許的迦南美地。遵守逾越節,是要紀念上帝的拯救恩典,要以色列後世子孫記住,上帝救他們脫離轄制,成為蒙應許的百姓。出埃及記第十二章裡寫道,要紀念這日,守為耶和華的節,作為世世代代的永遠定律;且日後到了耶和華所賜的應許之地,要記得持守這禮。兒女們若問「行這禮是什麼意思?」就要回答,是獻給耶和華的逾越祭,因為以色列人在埃及時,上帝擊殺埃及人,救了以色列族。
同樣地,耶穌在被賣前,主持了逾越節的晚筵,吩咐門徒們,餅和酒代表他的身體和血,他要與人立新的約,門徒要記得,他們不再是罪的奴僕;耶穌已經用他的生命,替贖了一切的罪。靠著基督,他們可以脫離罪,得著新的生命,成為新造的人。若有人在耶穌基督裡,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一切都變成新的。聖餐典禮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就是人與上帝重新立約,參與典禮的人正是表明,上帝是他的上帝,他要做上帝的百姓。上帝拯救人,而人願意被上帝所拯救。
當耶穌和門徒們共享筵席之後,他也同時改變了逾越節的晚餐,筵席有了新的意義,就是「基督在人的生命中坐席」,吃喝時要紀念他。這新的宴席,是耶穌用寶血設立的新約,就是他願意與人同坐席、獻上自己的身體,為人付出生命的贖價,作挽回祭。而人也願意相信,基督能救贖人的生命,因此願意讓基督在生命中坐席,罪得赦免,與上帝和好,得著上帝的祝福。
新的約宣告、設立於逾越節的晚筵中,而完成於十字架上。基督在十架上說:「成了!」完成了救贖。在十架上,耶穌對身旁的盜匪說,今日你要與我同在樂園裡了!首先被耶穌告知要與他同在樂園的人,竟然不是牧長、虔誠信徒、或行善行義的人,而是一位罪犯、強盜!聖餐典禮中,上帝與人立了新約,要救贖人;無論人正處在怎樣的光景下,路加福音記載著,耶穌說,我願意與你們同坐席。
「紀念」一詞的希臘文有「把過去帶進今日」之意。人不僅需要記得過往的回憶,也要把過去應用於當下。換句話說,那夜門徒們和基督共同領受了聖餐,親身經歷了基督為人捨命,與基督建立了密切的關係。這不僅只停留在那一晚,現在的信徒們守聖餐,除了回想那晚所發生的事,同時也紀念,現實生活中,耶穌仍與人同坐席,存在於信徒的生活和生命中。透過聖餐,信徒們再次與上帝立這生命的永恆之約。只要活著,約便不間斷,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主耶穌說,他願意與人同坐席。聖餐、約定、餅和杯是記號,無論人在怎樣的光景底下,上帝要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
無論是逾越節的晚餐,或是耶穌與門徒的最後晚餐,聖餐典禮都彰顯了上帝拯救的恩典記號。有趣的是,在這感恩的晚餐裡,卻出現一位要出賣耶穌的門徒。這是強烈的對比,但同時也供信徒們,領受聖餐時藉此反思,自己是否如同猶大一般,落入了某些試探之中?比方說,是否也和猶大一樣,人在心不在?是否表面跟隨基督,實則漸行漸遠?是否已遠離了救恩,忘記繼續跟隨主了呢?
2.守聖餐的態度
「紀念」包含在當下實現過去。上帝要人的眼光不僅停留在那一晚,而是看見,那一夜正實際發生在信徒的生命中。杯或餅,看似份量不多,但是代表著基督為人的捨命。每當手持餅和杯時,應當以一些時間,感謝上帝,因為未來仍有機會領受餅和杯。「獻上感恩」是守聖餐的態度。
哥林多前書11:33裡,保羅如此說:「我弟兄們,你們聚會吃的時候,要彼此等待」(林前11:33)。保羅對哥林多的信徒談論聖餐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哥林多教會守聖餐前有愛筵;但一些富裕的哥林多信徒,竟然逕自先吃愛筵,沒有等候其他的兄姐到來再吃,情況惡劣到甚至喝得酩酊大醉,完全忘記了教會內仍有物質有缺乏的人。原本愛筵表示了主內不分彼此的團契聚會,但當時的哥林多教會,卻因此產生嚴重分歧,保羅於是加以斥責,同時提醒信徒,守愛餐時要彼此等待,因為愛筵是彼此的分享。
服侍聖餐時,一般會等全體會眾都領完,並且服侍人員再三地確認後,再一起領受。聖餐需要信徒們彼此分享、彼此等待。另一方面,或許也可以如此解釋:已受洗的信徒,要在禱告中紀念,等候那些尚未受洗、無法同領聖餐的人,願他們能早日受洗,與眾人同領聖餐,以感恩的心,在基督裡彼此分享、彼此等待。
V、結語:吃喝永生之道
最後,「聖餐」是一篇肉眼可見之「上帝的道」。「聖經」是上帝的話語、上帝的道,供信徒聆聽閱讀、背誦傳講。而聖餐比喻基督的身體,代表上帝的話語,不諦啻是一篇可碰觸、可食用的道。
基督徒說,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道」表徵基督本身;。聖餐儀式中,基督徒吃喝耶穌,意為基督進入了信徒的人生中,與他們同坐席。領受聖餐時,願聖靈透過餅和杯,幫助信徒再次思考基督的救恩,記得他願意與人一同坐席;,並透過聖餐,連結過去、現在和未來。「一次洗禮,終身跟隨」,信徒應當在每日的生活中實踐信仰,也在每次的聖餐典禮中,再次告白信仰。吃喝耶穌的肉和血時,信徒需要再次與主立約,表明願意做他的百姓,讓他在人生中作主。懇求上帝憐憫信徒,每次的聖餐不僅是紀念基督,生命中更有一顆悔改的心,願意進到基督的裡面。一起來禱告。
禱告
親愛的主,謝謝你親自為我們,透過聖餐和我們立下新約,使我們可以透過你的受難,罪得赦免,與上帝和好、得上帝的祝福。懇求聖靈在每一次的聖餐聚會裡,提醒我們再一次思想聖餐的意義,再一次光照人心,使人說,我們願意與你一同坐席。主你也光照我們,是否遠離了你?是否落入了試探裡?求主再一次幫助我們,我們願意與你同坐席。懇求你也幫助我們,我們還有一些還在尋找、等候、觀望的弟兄姊妹;主啊,願你的愛與恩典也臨到他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
由 Blogger 於 6/29/2013 04:14: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