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1日

初信造就班 9-7 基督徒的婚姻家庭觀

附錄一 個案討論 續集

<自以為是的付出>

麗恩長大後,進入婚姻,漸漸了解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婚姻的初期,麗恩就像母親一樣,努力持家,努力地刷鍋子、擦地板,認真地為自己的婚姻而努力。奇怪的是,麗恩不快樂;看看她的先生,似乎他也不快樂。麗恩心中想,大概是地板不夠乾淨,飯菜燒得不夠好,於是,她更努力擦地板,用心做飯。似乎,她們兩個人還是不快樂。

直到有一天,麗恩正忙著擦地板時,她的先生說:「老婆,來陪我聽一下音樂!」

麗恩不悅地說:「沒看到還有一大半的地方沒有擦!」

這句話一說出口,麗恩呆住了,好熟悉的一句話,在她的父親、母親的婚姻中,母親也經常這樣對父親說。她正在重演父母親的婚姻,也重複他們在婚姻中的不快樂。有一些領悟出現在麗恩的心中。

「你要的是什麼?」麗恩停下手邊的工作,看著先生,想到她的父親……他一直在婚姻中得不到他要的陪伴,母親刷鍋子的時間都比陪他的時間長。不斷地做家事,是母親維持婚姻的方法,母親給父親一個乾淨的家,卻從未陪伴他,她忙著做家事,她用她的方法在愛父親,這個方法是「做家事」。

麗恩想著父母,也想著自己,她也用她的方法在愛著她的先生。她的方法也是母親的方法,她的婚姻好像也在走向同一個故事,「兩個好人卻沒有好婚姻。」

她的領悟使她做了不一樣的選擇:停下手邊的工作,坐到先生的身邊,陪他聽音樂,遠遠地看著地上擦地板的抹布,像是看著母親的命運。

她問先生:「你需要什麼?」

「我需要妳陪我聽聽音樂,家裡髒一點沒關係呀,以後幫妳請個傭人,妳就可以陪我了!」先生說。

「我以為你需要家裡乾淨,有人煮飯給你吃,有人為你洗衣服……」麗恩一口氣說了一串應該是他需要的事。

「那些都是次要的呀!」先生說。「我最希望妳陪陪我。」

麗恩恍然大悟,原來她作了許多白工,這個結果實在令麗恩大吃一驚。他們繼續分享彼此的需要,才發現他的丈夫也做了不少白工,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愛對方,而不是對方的方式。

<幸福的路徑>

自此以後,麗恩列了一張先生的需要表,把它放在書桌前,她的先生也列了一張我的需求表,放在麗恩的書桌前。洋洋灑灑十幾項的需求,像是有空陪對方聽音樂、有機會抱抱對方、每天早上kiss拜拜。有些項目比較容易做到,有些項目比較難,像是「聽我說話,不要給建議。」這是先生的需要。如果麗恩給丈夫建議,他說他會覺得自己像笨蛋。我想,這真是男人的面子問題。

麗恩從此也學著不給建議,除非丈夫問她,否則她就只是傾聽,順服到底,連走錯路時也一樣。這對兩個人實在是一條不容易學習的路,不過,總比擦地板要輕鬆多了,而他們們在需求的滿足中,婚姻也愈來愈有活力。

在麗恩累的時候,她就選擇一些容易的項目做,像是「放一首放鬆音樂」,當自己有力氣的時候就規劃「一次外地旅遊」這樣的事情。有趣的是,「到植物園散步」是他們夫妻的共同項目、共同需求,每次婚姻有爭吵,去到植物園,總能安慰彼此的心靈。其實,這也可想而知,原本他們就是因為對植物園的喜愛而相知相惜,一起走入婚姻,回到園子就會回到多年前彼此相愛的心情。

問對方:「你要什麼?」這句話開啟了婚姻另一個幸福之路。兩個好人終於走上幸福之路。現在,麗恩也知道父母親的婚姻為何無法幸福,他們都太執著用「自己」的方法愛對方,而不是用「對方」的方式愛另一半。自己累得半死,對方還感受不到,最後面對婚姻的期待,也就灰心而死了。

既然上帝創造婚姻,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個好婚姻,只要方法用對,作「對方要的!」而非自己「想給的!」好婚姻,絕對是可預期的。



回到目錄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