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0日

團契生活 -- 李晶晶 牧師

寫作於2007.12.30
作  者: 李晶晶 牧師

一、前言

大家平安!今天是2007年最後一個主日,也是我們教會訂定的「團契主日」,在第二場禮拜有青年團契與社青團契所組成的聯合詩班獻詩,藉著獻詩的事奉他們一起團契敬拜。今早我要用「團契生活」與大家分享信息,盼望上帝的話帶領我們進入新的一年。我們同心禱告……

親愛的天父上帝,謝謝你主動的愛與恩典救贖我們,因著耶穌基督的降生、受苦與復活使我們得進入你的聖殿敬拜你、與你親近、領受你的話語和賜福;謝謝你用愛吸引我們,使我們弟兄姐妹能夠繼續在這裡練習彼此相愛與團契生活;謝謝你在今年帶領許多弟兄姐妹來到這裡遇見你、親近你成為你蒙愛的兒女;懇求聖靈此時運行在我們裡面,讓你的僕人忠心傳遞信息、讓你的兒女們聽見你的委身真理。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門!

說到「團契」會讓你想到什麼?什麼是「團契」?你豈有「團契生活」?「團契」這個詞好像是教會的專有名詞,用在表示教會的聚會或團體,到底它的實質意義是什麼。或許有人會問每一禮拜固定參加主日禮拜,聽牧師精闢的講道、欣賞詩班悅耳的讚美樂聲,誠懇獻上感恩奉獻,按呢咱豈有需要「團契生活」嗎?

一位處於希特勒納粹時代的德國神學家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在1938年寫下一本小書「Live together」,中文出版譯名為「團契生活」,書中記載潘霍華與芬根瓦德「兄弟之家」一群神學生的共同生活實驗的經驗與反省,就親像書名「live together」他們生活在一起,在物質缺乏與教會黨派鬥爭中,他們努力建立有規律的靈修生活,也努力學習神學課題;每天相及聚會、一起唱詩、祈禱,討論及關心時事。因在團體生活中學習怎麼單獨kap主親近,也學習相及扶持、建造的生活。

潘霍華在書中指出基督教的意義,就是指那依靠耶穌基督與在耶穌基督裡的團契。無論是短暫的、偶然的邂逅相逢,或是不斷地經年相處,基督徒的團契生活也是按呢:依靠耶穌基督以及ti耶穌基督內彼此相交陪有關係。他認為「基督徒是因為耶穌基督,所以需要kap別人相交陪」、也「只有依靠耶穌,人才能與人相交陪」、因為咱在基督內在地上被撿選,在永遠的內裡得以連結。他認為「基督徒的團契生活不是一種理想,乃是神聖的實存生活」,並且「基督徒的團契關係是屬靈關係的實存,不是肉體的存在」。

潘霍華認為有兩種團契,一種是屬神的團契,一種是屬人的團契。神的團契是降服神的旨意,等候神的計畫、神的工作、讓人自由的順服神。人的團契是因人的夢想、理想或野心所建立,用威脅、利誘拉攏人,聖經的「結黨」就是指人的團契。潘霍華時代的希特勒組織就是人的團契,潘霍華他放棄自己的地位與財富,與一群神學生共同生活,稱作「兄弟之家」,過著同甘共苦的屬神的「團契生活」;就是一群被基督所呼召的人所形成的、緊密的、有使命感的共同生活團體的運作。正如潘霍華《團契生活》的英文書名:Life Together,在一起的生活;簡潔明確地道出團契的真義。團契不是一項活動或工作,而是同信的兄姐群體的生活—「基督徒的生活方式與生命態度就是團契」。

二、團契意義

1. 中文文獻

「團契」這是一個比較新的名詞,罕見於中文詞典。中國大陸所編的『辭海』的解釋是「基督教新教名詞,指教徒之間的團結契合。有些教會用作教徒組織名稱–如青年團契、婦女團契等」,它的使用很普遍,但是起源卻是相當晚,頭一次是出現在北京趙紫宸先生於1930年所創作的「主內團契」詩歌中e第二節歌詞(作詞於1930年,共有六節,1935年范天祥作曲,現在收錄於「普天頌讚」Hymns of Universal Praise基文,1977 出版)(第二節)在主尊嚴座前 俯首懇切祈禱,我眾團契堅於金石 我眾同此懷抱。

此後「團契」這一名詞就在大陸燕京大學基督徒團體流行,後來「YMCA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採用這一名詞來稱呼當時大專學校中的小組為「團契」。1930年代後期,「團契」這名詞即被廣泛接受和使用。但是這字並非是這些詩歌作者的首創發明,是出自聖經,這是一個極其奇妙與豐富的詞。

2. 聖經根據

希臘文 (koinõnia)。這字在新約聖經出現18次,但是在和合本聖經中沒有出現「團契」這詞,因這一名詞在1930 年後流行,而和合本在1919 年已經出版了。所以當時翻譯聖經的人實屬不易,按經文上下文共有15個不同的中文翻譯解釋如下:「交接」使徒行傳 2: 42、「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腓立比書 1:5、「捐項」羅馬書 15:26、「交通」腓立比書 2:1、「一同得分」哥林多前書 1:9、「一同受」腓立比書3:10、「同領」哥林多前書 10: 16、「與人所同有」腓利門書1:6、「相通」哥林多後書6:4、「捐輸」希伯來書13:16、「有分」哥林多後書8: 4、「相交」約翰一書1:3、6、7、「捐錢」哥林多後書9:13、「感動」哥林多後書13:14、「相交」加拉太書2:9。

除了羅馬15: 26,林後 9: 13,希伯來13: 16 三處直接提到捐款,其他翻譯為「相交」「交接」「交通」。

1970年的《呂振中譯本》和1979年聯合聖經公會的《現代中文譯本》將大部份這詞攏譯作「團契」,去年2006年3月甫自出版的《新約聖經—和合本修訂版》也將koinõnia這詞譯為「團契」,白話字聖經翻譯「相及交陪」。

英文聖經翻譯有Fellowship、communication、contribution、communion,其總意就是「分享」、「交通」、「作出貢獻」。與別人在一事上共同有份之意。共同有份有兩種表達的形式:一種是把你所有的拿出一份來分給別人、另一種是接受別人所分給你的,或參與他所做的事情。布洛克(Brooke)在ICC叢書的約翰書信註釋中這樣界定:「koinõnia這個詞語總是用在主動參與的意思,其結果就要看接受者的合作程度,和賜予者的行動了」。

綜觀上言,「團契」是在屬靈團體中一同有份、一同參予、彼此關懷、彼此分享、一同成長、造就教會。不僅指言語上的,也包括實際的分享與互助。

三、團契生活的兩個層面(關係)

巴刻說:與其他基督徒共享一些社交活動,並不代表與他們「相交」或「團契」(聖經注釋家巴刻說並不是要否定這些活動的價值,而是要指出若以為團契就是這些活動就是濫用了基督教所說的團契生活。例如,吃糖果和吃正餐是不同的、信徒間的社交活動與靈裡相交有所分別的)。基督徒的「團契生活」有兩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直的):

就是人和上帝的團契關係(生活)

約翰壹書1:3 使徒約翰清楚將這團契生活和相遇的關係描述出來「約翰一書1:3「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使你們與我們相交。我們乃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和合本)(中文譯本/和合本修訂版說:我們的團契是與父和他的兒子耶穌基督所共有的。)

保羅講:神是信實的,你們原是被他所召,好與他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分。(林前 1:9)成為基督徒就是因著這種與上帝的團契關係「太 10:40 耶穌說「人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約 1:12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

從伊甸園開始上帝就kap人團契互動,創造人並且將人放置伊甸園、走佇園中kap人交談,即使人類犯罪破壞這種關係,上帝要kap人團契的心意不變猶原主動找人,欲kap人相及交陪一起「團契生活」這是一段長長的歷史,從揀選亞伯拉罕直到如今,上帝尋找人要kap人建立美好的團契關係。

賽 30:18「耶和華必然等候,要施恩給你們;必然興起,好憐憫你們。因為耶和華是公平的 神;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聖誕節剛過,以馬內利的傳奇,耶穌基督道成肉身,是上帝向我們示意要與我們建立團契關係與生活,藉著耶穌基督我們重新與帝連結、親近。希伯來書10:19-24「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藉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 神的家!並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身體用清水洗淨了,就當存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 神面前」。

我們如何回應這樣的恩典,就是相信接受他的愛與救恩,也將我們種種的恐懼失敗期待交託給他,這種「授受關係」(交托領受的關係)相遇關係就是信心的生活-是與上帝親密的團契關係。交出我們的重擔、領受他信實的話語。這種團契生活就是—我們的每日靈修生活。這也是基督徒與神相交的基本形式,也就是基督徒的生活的實質。與神相交是我們與人團契的泉源和根基。

第二個層面(橫的關係和生活):

與人團契

使徒約翰講:「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使你們與我們相交。我們乃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他再表示這是一種生命連結的狀態,咱可以彼此團契生活是因為咱kap父上帝、耶穌基督建立團契關係,因此咱才能彼此團契。就是信徒的相及交陪(團契)與人分享、經常彼此施與和接受,這是屬神子民真實無偽的生活,當希伯來的基督徒信心動搖想要轉回猶太教的時候,使徒寫信給他們鼓勵他們要有更多的團契生活、相及交陪「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搖動,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原文是看見〕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希10:25)從這經文中我們發現,信徒間的交陪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終極目標是為了更深與神相交(團契)。

四、團契生活的表徵

1.同出一源生命與生命相交
(約壹1:3、弗4:15-16)

曾任英國聖保羅教堂主教約翰•唐恩(John Donne)有句名言「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沒有人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孤島。)”生命是需要相交,但相交也需來自同一的生命:與神連結、與人團契。如此我們才能進入團契生活,經歷耶穌所賜的豐盛生命,因為主所賜的豐盛生命是透過愛的團契來彰顯。

2.物質的分享與屬靈的分享
(徒2:40-47)

第二是要有屬靈的分享也要有真實的物質分享,弟兄姊妹可以在實際的物質需要上彼此幫補。學習過團契生活,我們有屬靈的分享,也要有物質的分享,這樣的屬靈分享在神的眼中才有價值。「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吧!願你們穿的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雅2:15-16)

當教會談愛的團契時也需要懂得作物質的分享,去協助弟兄姊妹實質的生活需要。同樣的,我們作物質分享的時候,也需要有屬靈的愛與智慧作基礎,這樣的物質分享對人才有真實的幫助;屬靈分享與物質分享必須並行,才能發揮效果。

使徒行傳二章42-46節所描述的初代教會景況,他們不僅一起聚會、敬拜、遵守使徒的教訓,也一起擘餅、領聖餐,並存著歡喜、誠實的心一起用飯(一般教會稱之為愛宴)。初代教會的弟兄姊妹在教會聚會結束後,會一起用餐,不只能得著靈裡的供應、身體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在其中享受愛的團契。

行動的道比口傳的道更容易讓人記憶深刻。Eg.在樹林教會,當教會在關心一個家庭,母親與孩子都有精神疾病,家庭頓時失去功能,無人打掃與預備三餐,師母就前往去為這個家庭打掃和煮飯,後來婦女牧區的媽媽們開始輪流到家裡去打掃和煮飯幫助他們度過這個特別的時期,也有兄姐陪伴這對母子去就診。還有,我們會發現有許多留學生出國後信主,因為當中有很多都是因為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鄉接受到教會的弟兄姐妹的款待。是的,聚餐、陪伴都是愛的表達,是一種行動的道,物質生活的關懷是一種很實際的愛心關懷,所以,愛的團契若有物質生活的分享和照顧,使人更能體會到團契生活的實際。主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5)當我們實踐主的命令,會很自然地吸引人來到祂的面前。

3.彼此接納饒恕對方的失敗
(彼前4:7-10)

第三是能彼此相愛、接納饒恕對方的失敗與軟弱,這是我們人性最難以作到的一點,卻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何接納、饒恕彼此的軟弱和失敗?在團契生活中,物質與屬靈的分享是最基本、也是較簡單的,而其中最困難的一部份,是在於如何接納、饒恕彼此的軟弱和失敗。我們都是罪人又活在罪人之中,罪人與罪人之間會有許多摩擦,所以,去接納罪人、彼此饒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沒有主耶穌十字架的恩典是作不到的。

有許多人不敢加入教會,是因為他們認為教會的人都十分聖潔、屬靈,因而不敢踏入教會。(我的爸爸是其中一個,因為我很討厭人抽菸,因此我的父親認為教會的人是不會抽菸的,不抽菸的人才能進教會,所以他遲遲不願意到教會禮拜,這是我要悔改請求父親原諒的地方)

美國一位基督徒暢銷作家楊腓力所著的「恩典多奇異」書中,記載一段他從在芝加哥貧民窟裡工作的朋友所聽到的真實故事:「有個處境悲慘窘迫的妓女來找我,她無家可歸,身體有病,沒錢給兩歲的女兒買奶粉。她聲淚俱下地告訴我,她把大女兒出租給有性怪癖的男人。她出租女兒一小時賺的錢,比她整晚賺的錢還多。她說她只能這麼作,才有錢吸毒…。我不知道應該對這個女人說什麼。最後,我問她有沒有想過到教會求助,我永遠忘不了她臉上一副無辜的震驚表情,她說:『我怎麼會去那裡?我已經覺得自己很爛,教會的人只會讓我覺得自己更爛!』一個人愈覺得自己很爛,理當更能把耶穌當成庇護所;過去那些窘困潦倒的人都湧向耶穌,但今天同樣的人卻不被追隨耶穌的人接納,教會到底出了什麼差錯?」

耶穌有無條件接納的愛與我們團契,在教會我們也需要這樣的愛,我們需要被主的恩典與無條件的愛充滿,來歡迎與接納需要幫助的人。

潘霍華說:「一起生活有著不少難處,有弟兄姊妹在享受團契生活的甜蜜快樂,也有肢體在團契生活中失望受傷。這正是信徒生活努力的方向,是共處的操練,也是愛和委身所在。」保羅在加拉太書6:1-2說「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雅各也如此說:「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轉,這人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雅各書19-20)

4.相互代禱守望作屬靈同伴
(弗3:14-19、希3:12-14、出17:8-13)

第四是要做屬靈同伴:弟兄姊妹知道如何彼此相交、代禱,用神的話語互相安慰、鼓勵、供應。

有本書名叫「在禱告中成為同伴」,作者約翰‧麥斯威爾牧師(曾任美國最大衛理公會的教會主任牧師,他的第一項特長是建堂,第二項特長是建立弟兄代禱團隊)他有一個特別的代禱同工,是一位年長的老弟兄,這位老弟兄每次見到約翰‧麥斯威爾牧師都會問他五個問題:「約翰‧麥斯威爾,你這個禮拜有沒有好好靈修、聽主的聲音?」「你有沒有順服主的旨意行道?」「你有沒有濫用權柄?」「你的思想是不是純潔?」最後一個問題最為精采「約翰‧麥斯威爾,以上你的回答,是否誠實?」
我想每個教會的牧師或領袖,都需要有這樣的忠心守望者。每一個基督徒也需要有這樣的屬靈同伴。在萬物的結局近了的時候,我們若要過彼此切實相愛的生活,必須先懂得為彼此的生命委身、負責任,也就是從彼此守望作起。

保羅說:「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天上地上的各家,都是從祂得名),求祂按著祂豐盛的榮耀,藉著祂的靈,叫你們心裏的力量剛強起來;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裏,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上帝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弗3:14-19)每當我們奉耶穌的名來到父神面前禱告時,聖靈便會開始工作,而那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也會把信心賞賜給我們(來12:2),使我們能透過信心支取神無條件的愛,並且看見神奇妙的作為發生在我們身上,使我們與神、與人的關係更加親密,因為在禱告中,我們連結了愛的泉源。

我這一生有很多要好的朋友,但最親密的朋友,都是曾經與我一起在禱告中彼此代禱的夥伴,神的愛不斷地加深我們關係的深度,也使我們變成越來越有愛心且值得信賴的人,這樣的生命學習是我們無法獨自一人經歷的,只有在彼此代禱中,相互守望中才能得著。

你有沒有這樣的團契生活與屬靈同伴呢?在我們的教會有一個小組他們在email 上一來一往分享他們的興趣和經歷,也在彼此有需要的時候發出代禱信,讓所有的人一起來守望扶持。藉著彼此的代禱與聯繫一同經歷上帝的信實與恩典。你有沒有這樣的朋友,任何時候你都知道有人在為你禱告,在你每個景遇下你都不孤單因為有屬靈同伴陪你走一段路。你是否能成為別人的守望者…

潘霍華說「信徒的團契之得以存活,有賴於彼此的代禱,不然就會崩潰。我若為一個弟兄禱告,即使他給我多大的麻煩,我也再不能責備他,痛恨他了。他的容貌雖然一度使我感到陌生和不可忍受,但在我為他禱告的時候卻變為弟兄的臉孔,使我醒悟基督也是為他而死的……」

五、團契生活的見證

1. 耶穌的團契生活

(1)耶穌與神的團契生活,祂經常在服事前後單獨會主,更是在要完成上 帝所召祂來完成的十字架救贖的使命時,祂也在主面前懇求……

「散了眾人以後,他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裏。」 (太 14:23)、「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禱告,整夜禱告神。」(路6:12)、 「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 26:39)

(2)耶穌與門徒的團契生活,祂設立門徒常與他們同在並且差遣他們,也將他的心事與將要做的事情告訴門徒,甚至也邀請門徒與他一起禱告、面對艱難。「他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可 3:14)、「說了這話以後約有八天,耶穌帶彼得、約翰、雅各上山去禱告。」(路 9:28)、「他們行路上耶路撒冷去。耶穌在前頭走,門徒就希奇,跟從的人也害怕。耶穌又叫十二門徒來,把自己將要遭遇的事告訴他們說:」(可 10:32)

這是主耶穌為我們示範的團契生活的方式與生命態度,祂約翰福音告訴我們,祂所要的教會是合而為一的教會(約17:22);因此,不論是主耶穌,還是使徒彼得、保羅,他們對於教會的觀念都是一樣的,教會並非是建築物,乃是一個「愛的團契生活」。

2. 早期教會的團契生活

使徒行傳2:42-47清楚記載早期教會信徒的團契生活,彼得還用許多話作見證,勸勉他們說:「你們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增添了三千人,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眾人都懼怕;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當彼得講道後所,聖靈的工作使人「扎心」,接下來看見人與神相遇「悔改」和「受洗」,接下來還有清晰可見的結果,就是新的團契生活從此展開來了。經文第46節提到:「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裏,且在家中擘餅,存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 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悔改的信息使人與神親近,施洗約翰出來傳福音時,對著群眾呼喊「你們要悔改」(馬可福音一:4)。耶穌基督出來傳福音的第一句話也是說「你們要悔改」(馬可福音一:15)。他告訴那些不滿他呼召稅吏利未來跟從他的法利賽人說:「我來的目的不是要召義人,而是要召罪人。」(路加福音五:32)這是上帝救贖的中心,就是要人悔改,使人重新與神建立關係。

初代教會的特色—分享愛筵、一起禱告。不論現代中文譯本的「分享愛筵」,或和合本聖經用的「擘餅」,顯然這是在學習耶穌基督留給他們的模式—最後晚餐。但是也有聖經學者認為這是平常吃飯的樣式。餐桌的交誼表明親密,吃飯的時候互相討論,甚至聆聽講話,都是很平常的。猶太祭司會提供討論題目,而這段經文講到教導與禱告,由此可見,早期基督徒的相交,重心無疑是在親切的崇拜、分享,和學習聖經。

  早期的基督徒承認,耶穌是他們個人的主,也是他們財產的主(參四32);他們把財產賣掉,以供應有需要的人(四34~35),並開放他們的家,讓基督徒前來聚會(二46)。徹底地實踐「人比財物重要」的價值觀。據報導,基督徒的這種行為一直持續到第二世紀。

  一個人從有罪到願意悔改、願意受洗、願意改變;甚至願意參加團契生活、分享愛筵、一起禱告。這種團契的生活,使與神團契、與人團契,不只是在屬靈上的分享,也在物質上分享,在敬拜上還有在家庭生活上,而且這樣的團契分享所得到的結果,成為見證得大家的歡喜。初代教會雖無團契之名,但信徒信仰生活與互動卻有團契之實質。

3. 保羅的團契生活

(1)保羅與神的團契生活:哥林多後書12:8保羅說有一根剌加我肉體上「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叫這剌離開我。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在禱告中保羅與神團契使他忍受眼見至暫至輕的苦楚,仰望創始成終的父完成他從上頭所領受的呼召與使命(林後 4:17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2)保羅與弟兄姐妹的團契生活

 保羅對以弗所教會說:「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天上地上的各家,都是從祂得名),求祂按著祂豐盛的榮耀,藉著祂的靈,叫你們心裏的力量剛強起來;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裏,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上帝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弗3:14-19)

 保羅對羅馬教會的兄姐講:因為我切切地想見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堅固。這樣,我在你們中間,因你與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羅1:11-12)

 他請求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弟兄們為我們禱告。(帖前 5:25)弟兄們,我還有話說:請你們為我們禱告,好叫主的道理快快行開,得榮耀,正如在你們中間一樣。(帖後 3:1)

 保羅渴望的團契生活是雙向的交通(相及交陪)這成為他大有能力宣道的後盾與力量。彼此的代禱、相互支持鼓勵。

4. 和平人的團契生活

(1)鼓勵靈修禱告與神建立親密關係:教會印製靈程手冊、安排三年的讀經計畫希望弟兄姐妹能夠在每日讀經中更深的認識神、愛神,更明白上帝在你身上的旨意。今年二月我們將結束三年的讀經計畫,成人教育部將推出三套不同的讀經計畫,有一年、二年、三年讀完全本聖經計畫,也會每週提供默想題目,盼望到時候,弟兄姐妹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讀經時間與計畫。一同學習與神密契的團契生活。

(2)不同的團契生活型態

- 腓立比式(彼此相愛):我們有不同年齡層的團契聚會,安排不同聚會內容, 讓弟兄姐妹學習彼此相愛,有成人團契、夫婦小組、社青團契、青年團契、 少年團契、兒童主日學等。

- 比薩列式(同心服事):我們也有以服事為目的的團契生活,聖歌隊每週聚 會練習詩歌在主日禮拜帶領我們敬拜上帝,服事詩班在教會有婚喪的時候他們聚集練習唱慰詩來安慰遺族、唱讚美詩來祝福新人,我們也有敬拜團來帶領大家敬拜、還有各種服事的志工(電話、印製週報、音控…)。

- 巴拿巴式(領袖栽培):我們有教牧團隊的團契生活,三位牧師每週三中午 一起午餐和分享代禱以及做事工協調討論,有小會長執會分享教會異象與事工、還有團契的輔導小組,成為一個領袖服事者也需要彼此的團契生活來鼓勵與扶持。

- 安德列式(領人歸主、為了福音的緣故):這是我們教會今年期待能夠推動的團契生活,讓我們的團契聚會分享是為了得著教會圍牆外的福音朋友。所以我們將在這個月開始安得烈小組聚會、開始練習團契生活以便得著未得之民。我們教會有兩個青年羅鎧和明豪,他們從去年福音隊開始一起侍奉,而後有一起為教會建堂禁食禱告,現在成為一個像是安得烈的小組,每週三去到興福國中輔導5-6位數學十分以下的同學功課,從教導數學的交換率談到福音愛的交換率,同學們的成績並沒有明顯的進步,但是他們的心事火熱的,因為這成為一個福音的管道,每週有機會和同學們分享福音。

六、結語(希10:19-25)

我們的教會有一個小組形容他們的團契生活與親密關係為「黏」,我覺得這真是個很美與貼切的形容詞。這使我想到上帝的呼喚與尋找,祂的愛與恩典想與我們「黏」在一起團契生活,你是否也願意呢?新的一年開始你是否願意和上帝愈多的「黏在一起」,透過靈修讀經禱告與主相交、團契。你是否願意與弟兄姐妹建立黏的團契生活,你有沒有這樣的團契生活,你屬於哪一個團契性質?你渴望哪種團契?你的團契生活是否與主相交、是否有愛的分享、相互赦免饒恕、彼此守望代禱扶持。

基督徒生命的交流與分享,其中心不是組織設備、人際關係、節目活動,或點心食物,而是基督。團契聚會的目的,是使人先認識基督,得以與神相交(團契),然後我們也與其他基督徒彼此相交團契。藉著團契聚會,可以把福音傳給不認識神的人,使他得著神的生命;也可以使基督徒的靈命得著造就與更新,漸漸成為神兒子的模樣。

希伯來書10:23-25「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搖動,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原文是看見〕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彼得前書4:7-9「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