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7日

全新樂活讀經默想 110117

The Tower of Babel

W1  2011-01-17 (創11)

經文: 創世紀 11:4 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

默想: 洪水將整個充滿邪惡的世代完全滅絕,只留下了義人挪亞一家八口。這一家人出方舟時,對耶和華築壇獻祭,並與耶和華立下彩虹之約。但是,曾幾何時,整個人類又墮落了。人類這次可是同心合意的來叛逆上帝。洪水之後,耶和華賜福給挪亞一家人,要他們生養眾多,遍滿全地。但是,人類卻誤用上帝所賞賜的智慧,要靠自己建城築塔,塔頂通天,揚名世界,拒絕分散到全地。上帝只好出手攔阻,變亂了人的口音。使人與人的溝通斷絕,人類才在這種情況之下,分散到世界各個角落。求主保守我心,不要與惡人同謀,叛逆上帝。

題目: 對於人彼此商議自行建造巴別塔,上帝的反應是什麼?對於我們有何教導與提醒?

5 意見:

Yi-ting 提到...

People then would like to build themselves a city and a tower with its top in the heavens. Since their intent was not pure with a hope to make a name for themselves not for the Lord, the Lord was angry and punished them by confusing their language.

Though they were afraid to be scattered abroad upon the face of the whole earth, the Lord made it happen, which lets us know that nobody can go against His will.

Anonymous 提到...

對於人彼此商議自行建造巴別塔,上帝的反應是什麼?對於我們有何教導與提醒?
....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
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要遵循上帝的旨意行事.
May

卯同學 提到...

上帝以彩虹為記與挪亞立約之後,挪亞三個兒子的後代不斷的繁衍,並各自建立自己的國家,但是與神的關係卻越來越差,雖然還是說著同樣的語言,不過那早已經不是上帝的話語了,而是說出人想要勝天的驕傲,他們用這樣的語言來談論如何讓自己的名字永遠被流傳下來,於是他們決定要建造一座高塔,塔頂通天,這樣便可以直達天廳和神一樣高了。上帝為了讓人能重新認識祂,而不是只認識自己,所以上帝讓人與人難以溝通,以致於無法合作繼續建造高塔,但是卻也讓人了解到自己能力的有限,學習如何謙卑。

IAN 提到...

題目: 對於人彼此商議自行建造巴別塔,上帝的反應是什麼?對於我們有何教導與提醒

ANS:
1. 理信應對,變亂其語言,干擾其相互溝通,無法形成世界性的國家民族
2. 心存謙卑,隨時抵抗聲名、驕傲的誘惑,因為想要出名,即會驕傲就會使人想要與神同等
3. 天天迫切禱告,世界專制獨裁政權瓦解,使我們不致被奴役,被迫去作違逆神的事

# 兩個領袖:亞伯拉罕 vs 寧錄 \ 使萬人得福 vs 讓萬人招禍

巴別塔事件是前亞伯拉罕(因信稱義)時代的終曲,神救贖新計劃的楔子。它必然告訴我們為何神要揀選、呼召亞伯拉罕。
人們往東遷移,往「東」在創世紀有遠離神之意,該隱犯罪被咒詛後往東流浪,羅得往東遷移到所多瑪丶蛾摩拉。巴別城所在地為示拿,為兩河流域之巴比倫平原,很可能是希伯來文之蘇美,孕育了亞述、巴比倫等,歷史上赫赫有名,專制丶殘暴之軍事專制強權。10章已為此事件有所鋪陳,巴別為軍事強人寧錄或其後代所建
創世紀之記錄明顯以族長或領袖爲重心,建巴別城與塔,工程巨大,絕對要有組織的人群才能完成。也就是必有一或多個領袖領導。
由人變人群,爲了生存與發展,必然產生組織丶領袖、規則丶法律,不遵守的人就被處罰或驅逐。好的領袖帶往好的方向,反之,壞的方向,甚至奴役人民,神化自己,欲與神同等。這就是巴別國的寫照。在末世令人担心的是敵基督的岀現。古時專制者要控制人民可用物質管制、思想言論箝制、生命威脅丶身體苦刑等,將來因科技進步,除了這些手段外,還可控制網路丶電腦,有朝一日說不定還可控制思想。11章是關鍵性分水嶺,兩個領袖,兩個國度。神揀選亞伯拉罕成為新時代的領導者,他的國度是因信稱義的國度,神要他離開原本熟稔而不好的環境(本地、本國、父家),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這樣的領袖是叫別人得福,萬族因他得福。亞伯拉罕的特點就是365歲的以諾所作的--與神同行。另一個領袖是寧錄,他是奴役人民,讓他可以通天,或與神同等。聖經分章是後來的事情,有人反對,但神使萬事互相效力,聖靈讓我們在同章看到這兩種領袖。亞伯拉罕雖開因信稱義之門,他並非完美的領袖,後來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間,為世人釘死在十架上,成就完美領袖模範。

Albert H.Wu 提到...

我們了解,當時的人在生活上有一優越處,就是他們聯成一致,有同樣的言語。然而,往往正是人的優越處就成了他的禍害處。團結本是好事;有同一言語本也是好事。可是,利用這些本來是好的事,以違抗上帝,叛逆祂要人類遍滿地面的旨意,卻成了壞事。

因此,耶和華在那裏變亂天下人的言語 言語不同就無法溝通;無法溝通就無由合作;不能合作就不可能團結在一起;不團結在一起便達成了原先上帝要人遍滿地面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