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0日

初信造就班 4-4 兩約之間的歷史與耶穌生平

向北隱退

耶穌在加利利省北方與門徒在一起的時候, 除了行神蹟之外, 祂教導門徒要提防重外表不重實質得的法利賽人的教訓, 也要提防有好地位名聲卻是假冒為善的撒都該人的言論 ( 16:5)。耶穌也很清楚告訴門徒說「我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在長老、祭司長,和經學教師手下遭受許多苦難,並且被殺害,第三天將復活。( 16:21) 這是第一次耶穌明確的預言自己的死與復活,門徒心裡並不肯接受(16:22) 之後回到加利利時耶穌又預言了一次, 這一次門徒的反應是接受了卻很憂愁( 17:22)。第三次耶穌是在要到耶路撒冷前又說了預言, 門徒清楚了耶穌的使命, 也看到了耶穌復活的榮耀, 卻開始爭未來的排名( 20:20-24)。人何其的軟弱, 若信仰帶來患難, 就抵制反抗, 若信仰帶來好處, 卻又爭先恐後。不過當耶穌死後, 聖靈降臨到人身上, 門徒一個個為主耶穌做見證(除了賣耶穌的猶大之外), 最後, 約翰被放逐致死, 其餘十個門徒都是為主殉道。

在北方隱退期間, 耶穌教導門徒, 謙卑如小孩的人在天國最大( 18:1-4), 要提防罪的引誘( 18:6-9), 對於迷失的人不可輕看( 18:10-14), 責備犯錯弟兄的原則( 18:15-17)。耶穌也賜門徒權柄, 有赦罪與否的權力, 但要有憐憫之心, 要饒恕人如同天父饒恕我們一樣( 18:21-35)

在猶大後期的傳道

耶穌結束隱退生活後, 就南下前往猶大地去傳道, 耶穌在加利利的事蹟早就傳到猶大地, 又犯了法利賽人關於安息日的施行細則, 法利賽人想要殺耶穌,眾人議論紛紛, 等著看在耶路撒冷的宗教領袖怎麼對付耶穌。眾人對耶穌的看法分歧, 甚至祂的弟弟也認為耶穌只是愛出風頭( 7:3-4), 有人認為耶穌是好人, 也有人認為耶穌是迷惑人的( 7:12), 有人說祂是先知( 7:40), 也有人認為祂是被鬼附身的( 7:20), 有人說祂是基督(救世主的意思, 7:41), 但也有人說來自加利利的不是基督( 7:41), 同樣一個人作同樣一件事, 用不同眼光就是不同的解讀方式,你認為耶穌到底是誰 ?

法利賽人與宗教領袖再度想要找耶穌的把柄, 把一位行淫女子抓來到耶穌面前(男的不見了 ?), 想問耶穌該如何處置這名女子? 根據羅馬律法, 不至於死, 但根據舊約, 必須處死( 20:10)。耶穌短短的回答, 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眾人從領悟人性較深的老人開始, 到年輕的人一個一個的默默溜走。當人群散去, 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8:1-11) 耶穌來到這個世上不是用審判來定人的罪, 而是用自己的生命來解決罪的問題, 上帝那麼愛世人,甚至賜下他的獨子,要使所有信他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恆的生命。因為上帝差遣他的兒子到世上來,不是要定世人的罪,而是要藉著他來拯救世人。( 3:16-17)

耶穌又一次在安息日為一個盲眼的人治病, 法利賽人再一次議論紛紛, 認為耶穌再度犯下死罪。耶穌最關心的瞎子所受的痛苦, 瞎子對上帝的信心是否堅固, 以及上帝的榮耀是否彰顯( 9:3)。面對苦難中的人, 我們去追究誰犯錯並沒有實質意義, 耶穌對受苦的人所採取的態度是基督徒應學習的事。耶穌關心世人到捨己的程度,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願意為羊捨命。」( 10:11) 耶穌如此的愛世人, 你願意接受耶穌成為你的救主嗎?

耶穌在許多的場合, 表明祂的身分, 歸納如下

「我就是生命的食糧;到我這裏來的,永遠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6:35)

「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會得著生命的光,絕不會在黑暗裏走」(8:12)

我鄭重地告訴你們,亞伯拉罕出生以前,我就『有』了(8:58)

我是門;那從我進來的,必然安全,並且可以進進出出,也會找到草場。盜賊進來,無非要偷,要殺,要毀壞。我來的目的是要使他們得生命,而且是豐豐富富的生命。」(10:9-10)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願意為羊捨命。(10:11)

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仍然要活著(11:25)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14:6)

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15:1)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15:5)

在利比亞(約旦河東岸)傳道

法利賽人又想逮捕耶穌, 耶穌就暫時離開路撒冷, 到約旦河東 16km的利比亞地區去。法利賽人知道耶穌來到這個地方, 又藉著神學的問題來陷害祂。這一次法利賽人所提出的是休妻(離婚)的問題。在摩西律法裡記載:「若有人娶了妻子後發現她有可恥行為而不喜歡她,寫了休書給她,叫她離開(申 24:1)。猶太人當時對於休妻的規定已經變的相當開放, 也不管甚麼理由, 只要有休書就可以離婚。耶穌秉持「婚姻是上帝設立 人不可開」的原則, 說「摩西因為你們的心硬,所以寫這條例給你們(可 10:5), 從耶穌的角度來看, 「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姦淫,辜負他的妻子; 妻子若離棄丈夫另嫁,也是犯姦淫了(可 10:11-12) 婚姻是上帝所設立的, 夫妻除了親密的關係之外, 也應有忠誠律己, 至死方休的愛, 「愛是堅忍的,仁慈的;有愛就不嫉妒,不自誇,不驕傲,不做鹵莽的事,不自私,不輕易動怒,不記住別人的過錯,不喜歡不義,只喜愛真理。愛能包容一切,對一切有信心,對一切有盼望,能忍受一切。愛是永恆的(林前 13:4-8)。離婚是教會必須面對的現實,我們當提醒自己, 我們都是罪人, 但願主基督的愛與我們同在, 教導我們彼此相愛的功課, 在熱情的初戀之後, 能在平凡中尋找真愛, 使我們免於陷於身心靈被撕裂的試探。

耶 穌的教導一向很有顛覆性,在律法主義當道時, 耶穌又用葡萄園的比喻來說明天國的奧秘:「葡萄園主給不同時間進葡萄園的工資都一樣,因為這是葡萄園主的權利」,天國的福氣是留給凡所有相信耶穌是救主的 世人, 沒有先後之別。因為得救是因為信, 不是因為行為, 免得有人自誇。

耶 穌還用浪子的比喻來說明, 其實上帝期盼未信祂的人可以早日相信祂, 這種殷切期盼的心情如同年邁的父親日日引領眺望揮霍家產的浪子回家一樣, 日復一日, 直到心願成真(路 15:11-32)。耶穌對困苦的人總是充滿慈悲, 祂不過問人怎樣犯罪, 祂關心在社會壓力之日夜嘆息的困苦百姓,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 11:28)

你覺得你的生活是一種重擔嗎? 你願意單純的相信耶穌的教導嗎 ?

耶穌在世傳道的日子只有三年半, 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加利利, 為群眾醫病趕鬼, 宣揚天國的道理, 追求愛與和平, 強調進天國的代價不是行為,而是單純的信心。 群眾喜愛祂, 宗教領袖卻三番兩次的想殺掉這位挑戰宗教傳統權威的救世主。

繼續閱讀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