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0日

初信造就班 4 -3 兩約之間的歷史與耶穌生平

耶穌初期的傳道

耶穌受洗後第二三天,曾呼召了安德列, 西門彼得, 腓力與拿但業成為耶穌的門徒。四個門徒都跟隨耶穌回到加利利去。有一次在拿撒勒西北方10公里的迦拿參加婚宴。當婚宴舉行到一半,主人的酒喝完了,耶穌將水變為酒,解除了婚宴主人的窘境。耶穌在世界上第一個神蹟是在婚禮中施行的。我們的主重視婚姻,在婚姻中出現了窘境或危機,懇求愛我們的主如同在迦拿一樣,將平淡無奇的水變成酒,豐富我們的婚姻生活。( 2:1-12)

那 一年逾越節節,耶穌到聖殿去過節。那時旅居各國的猶太人也回到耶路撒冷獻祭。為方便長期跋涉的海外猶太人獻祭,有一些人就在聖殿外面販賣獻祭用牲畜,也有 一些人提供外幣兌換的生意。漸漸的,這種服務移到聖殿的外邦人院中來,提供服務的人也漸漸變成聖殿內部人員的特權,有生意就有競爭與權力交換,聖職人員也 不免受到誘惑與誤導。耶穌對於上帝的殿被變成菜市場一樣吵雜, 討價還價聲四起,異常憤怒,,耶穌大叫:「把東西都搬走,不要把我父親的聖殿當作市場!拿起鞭子,將聖殿裡做生意的人趕到外面去。一些猶太人根本看不起遠離宗教中心的加利利人, 反問耶穌「你能顯甚麼神蹟給我們看,好證明你有權做這事呢?」。耶穌說了預言, 預言祂的死後三天復活。「你們拆毀這聖殿,三天之內,我要把它重建起來。( 21:12-13 11:15-17 19:45-46)

耶穌又在猶大行了許多神蹟, 許多人都信了耶穌, 耶穌卻不信任他們( 2:24)。耶穌在猶大地方引起了不少的騷動, 許多人議論紛紛。有一個老法利賽人,名叫尼哥底母,知道耶穌與眾不同,在夜裡到耶穌的住處,與祂探討宗教信仰的問題。耶穌趁機對尼哥底母說, 人若不重生就不能看見上帝國的實現」。( 3:3)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成為上帝國的子民(約 3:6)。「風隨意吹動,你聽見它的聲音,卻不知道它從哪裏來,往哪裏去。凡從聖靈生的,也都是這樣( 3:8)。神蹟只能吸引大眾的目光, 因神蹟而信主的人並不可靠,除非人在聖靈裡重生,否則就不能成為上帝國的子民。耶穌提出對依靠教條戒律的傳統猶太宗教信仰提出了新的挑戰 人不能靠自己的努力, 只有在聖靈的主權裡承認耶穌是救主, 才能成為上帝國的子民。

相信耶穌的人越來越多, 耶穌的門徒開始為信耶穌的人施洗。這又引起傳統宗教領袖的忌妒與緊張, 耶穌決定暫時往北回到加利利, 途經撒馬利亞。撒馬利亞原是北國以色列首都, 721BC 亡於亞述, 他們不像南國猶大一樣, 禁止與外族婚, 此時的撒馬利亞人經數百年的與外國人的通婚, 已經不是純種的以色列人,因此南方的猶太人看不起北方的以色列人。耶穌不但不避諱到以色列去, 還對一個私生活不好的婦女談論活水的真理。「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耶穌的教導, 突破了「耶和華只是猶太人的上帝」傳統觀念, 耶穌不僅對種族沒有歧視,救恩也不是只給行為端正的人, 祂是全人類的救主。

周遊加利利

回到加利利, 耶穌透過神蹟吸引多人, 接著開始教導跟隨祂的人,祂探討了「八種福氣」(又稱登山寶訓, 5:3-10), 「門徒的社會責任是光和鹽」( 5:13-15), 「耶穌是來成全摩西律法」( 5:17-20), 「獻祭與人際關係」( 5:21-24), 「姦淫與淫念都有罪」( 27-30),「說真話不要發誓」(5:33-37), 「受到不平等待遇也不可報復」( 5:38-42), 「要愛仇敵才是完全人」( 5:43-48),「施捨 禁食 禱告時不可招搖」(6:1-17), 「禱告的樣本」(又稱主禱文, 6:9-15),「不可作錢奴」( 6:24), 「不要論斷別人」( 7:1-5), 「天父垂聽人的祈求」( 7:7-11), 「講道行神蹟不是進天國的保證, 遵循耶穌教訓的人才可進天國」( 7:21-28)

耶穌的教訓與當時的傳統差別很大, 傳統宗教重視外在, 耶穌重內心, 這對當時的宗教權威法利賽人造成很大的衝擊。不僅如此, 耶穌的使徒有人稱羅馬人走狗的稅吏馬太( 9:9), 又與壞人一起吃飯( 9:10), 醫好侵略者軍官的僕人( 8:5-13), 又在安息日為人醫病( 12:9), 法利賽人認為耶穌無論在國家認同上或是道德準上都沒有好的表現。尤其是犯了安息日的「施行細則」(法利賽人所規定),一些法利賽人引用聖經「所以你們要守安息日,以為聖日。凡干犯這日的,必要把他治死;凡在這日做工的,必從民中剪除( 31:14),想透過影響力與聖經的解釋權害死耶穌。但是, 安息日的目的是「你們務要守我的安息日;因為這是你我之間世世代代的證據,使你們知道我─耶和華是叫你們成為聖的」。耶穌在安息日所做的, 不是為自己的利益, 而是為困苦的人治病, 這與祭司在安息日為百姓獻祭一樣, 都是為了上帝在工作。法利賽人小心翼翼的遵守律法, 數百年來, 日夜期盼彌賽亞的到來, 卻食古不化, 令人婉惜。

耶穌又行了一些神蹟, 有更多的人信耶穌。耶穌知道單憑神蹟無法使人成為上帝國的子民,感慨「要收成的很多,但是收割的工人太少( 9:37) 有一天,耶穌到山上禱告,在那裏整夜祈禱上帝。天亮的時候,他叫門徒到他跟前,從他們當中揀選了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 6:12-13)。耶穌徹夜禱告後, 才開始挑選門徒, 這是耶穌給門徒們的信仰見證。對於使徒, 耶穌的教訓偏重在作使徒的代價:「了我的緣故,你們將被帶到統治者和君王面前受審問,向他們和外邦人見證福音。」「為了我,大家要憎恨你們;但是那忍耐到底的人必然得救。 你在做人生重要的抉擇時, 是否也像耶穌一樣, 迫切禱告之後再計畫行事, 或是先做好計畫, 再禱告求上帝背書 ?

耶穌又開始周遊加利利, 這一次, 祂帶著十二使徒與一些婦女同行。耶穌行神蹟趕鬼時, 法利賽人不僅不信, 還說耶穌是靠鬼王趕鬼, 耶穌警告「人所犯一切的罪和所說一切褻瀆的話都可得到赦免;但是褻瀆聖靈的人不能得到赦免( 12:31)。面對群眾, 耶穌講了很多天國的比喻, 祂用「撒種」表示聽道的人不完全都能進天國( 13:1-8),用「稗子」形容藏在教會裡的假門徒( 13:24-30),用「芥菜種」和「麵酵母」來描述福音種子對人的影響( 13:31-33)。等到群眾散去, 耶穌才對使徒解釋天國的道理。

耶穌回到家鄉拿撒勒, 父老知道祂的出生背景, 反而對耶穌的神蹟與教導不以為然,他從哪裏得到這樣的智慧?他還行神蹟呢!這個人不是那木匠的兒子嗎?( 13:53-54), 以貌取人的家鄉父老因此失去得到福音的機會。這時, 耶穌聽到施洗約翰被希律王處死, 決定到偏僻的地方去, 群眾知道祂的行蹤, 就從各鄉鎮出來跟隨祂。耶穌為人醫病, 一直忙到傍晚, 眾人沒有晚餐吃, 耶穌用一個孩子獻的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醫病的工作忙完之後, 耶穌差門徒先到船上等祂, 等眾人散去之後, 耶穌獨自一人先到山上禱告, 半夜裡才行神蹟走在水面上與門徒會合。此時門徒終於認出耶穌的真實身分, 一起下拜, 稱耶穌是上帝的兒子( 14:33)。認識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真理, 但不一定使人得救, 早在門徒稱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之前, 魔鬼在試探耶穌時( 4:3)以及被趕出人身時( 8:29) 都已經認知耶穌的身分, 其實人類是比靈界的魔鬼晚認清耶穌的身分。

雖然門徒已經認清耶穌是上帝的兒子, 但是法利賽人與聖經學者還是反對耶穌, 耶穌有一些話要對門徒交代, 就往加利北方推羅的方向隱退,這次的目的是要教導門徒有關祂的身分與使命, 為了未來十字架被釘死後建立門徒信心作準備。

繼續閱讀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