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日

金髮的和平人

金髮的和平人

為什麼兩位金髮碧眼的老外竟然自稱「和平人」?

一個遠從南半球的南非,一個來自瑞士,在地理位置上「非洲、歐洲、亞洲」區域獨立,八竿子打不著關係,搭飛機也要十數小時,鄧牧師笑說:「啊!是台灣人說的『緣份』啦!」。
是!是的!是上帝作媒,內地會牽紅線,牽起鄧開福牧師與蘇恩惠姐的一線情緣,也織起他們對和平教會的愛。兩人「疼惜台灣」這塊土地,從戀愛到結婚,兩個女兒也在這裡出生、學習、成長。

來自不同國家,同一時間在台中內地會受訓,頭兩年是不作宣教工作的。在語言學校裡接受one by one (個別指導)的 中文密集練習,早上上課,每天有時間彼此相互鼓勵。兩人專職的禾場領域不同,鄧哥在神學教育上,蘇姐則希望投入「勞工宣教」。那時,有一位同工想要當媒人,沒料到,他們已經交往中。

在內地會的第二年,蘇姐過生日時,鄧哥「鼓起勇氣」、「正正經經」地邀請蘇姐去吃「義大利菜」,品嚐蘇姐小時成長地義大利西西里島的家鄉味。1989年9月11日的那晚,「撒拉」強烈颱風侵襲全台灣,警報催促在外行人快快回家。餐廳窗外風雨交加,餐聽內卻欲罷不能,直到無預警的「停電」,服務生說得趕回家處理颱風善後⋯。若不是這場颱風,若不是「停電」作媒幫忙,寫下「來電」人生,他們不可能譜出結婚進行曲。

鄧哥生命中的學習榜樣是自己的父親。鄧哥16歲領堅信禮,17歲教主日學。他的父親也在教會教主日學、一邊服事、一邊工作。父親一生只做一個工作,不曾更換過。這種對工作完全「忠實」,從一而終,卻也因工作的調度,使搬家變成了家常便飯。鄧哥總共讀了7個學校,光是大學就換了3所。原來這些都非偶然,上帝已為他的海外宣教做預備,讓他有能力快速的適應新環境。

賢淑的蘇姐有一手好手藝,舉凡做衣服、窗簾、麵包(包括聖餐餅),各式美食都難不倒她。她從母親學習到好榜樣,「因為我的爸爸很好客,四海之內皆兄弟,家裡也常有不同國家的『不速之客』,臨時留下用餐,媽媽總是能在很短時間變出各式招待朋友的『好菜色』,每年仍然會收到從不同國家朋友捎來,如雪片般的感謝信件」。耳濡目染之下,蘇姐與鄧哥組合的家庭,大門也永遠敞開,隨時接待到訪的朋友。在他們家,最高級的歡迎禮不是到外面五星級餐廳用餐,而是享受蘇姐的美味料理。不管查經或用餐,一律歡迎,別忘了事先預約喔!

這個家庭的成員,除了鄧哥蘇姐外,還有兩位亭亭玉立的女兒,目前就讀歐洲學校。16歲的老大Désirée(禮欣),擅長英文、德文,喜愛讀書,試寫小說⋯。老二Nadia(孟欣),14歲,喜愛戶外活動,熱愛足球,因著參加足球隊比賽,隨團南北奔波,東征西討,同時也旅遊台灣最多地方,包括東部的台東,羨煞全家人呢!

從小就喜歡飛機模型、軍人模型的鄧哥,現在還是不改興趣,常常為小小軍人(高約2.6公分)著色上彩。所搜集的小兵已有數百個,目前還持續增加、累積中。鄧哥認為這個興趣可以訓練細心、專注、戰略術。鄧哥也愛種花,因為種花可以轉換心情,又有IDEA(創意)。除了專研神學,他還涉獵其他領域,包括文學、小說⋯⋯。至於宣教方面,鄧哥鼓勵每位基督徒,人人都是宣教士,不要只期待更多外國宣教士來到台灣,也期待更多本地人的宣教士,跨越本土藩籬,奉獻給全世界。

順便替蘇姐廣告一下,和平社區生活講座下半年度幸福家庭系列,11月10將邀請蘇恩惠師母,講題「說與聽之間—美好人際關係的橋樑」,歡迎您屆時蒞臨聆聽。
(家訪組/沈月蓮採訪整理)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