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日

專訪鄧開福牧師的女兒禮欣和孟欣

專訪鄧開福牧師的女兒禮欣和孟欣
梁望惠

鄧開福牧師來自南非,1988年以內地會宣教師的身份來到台灣,兩年後和來自瑞士的蘇恩惠姊結婚。婚後住在富陽街,被派到和平教會配搭服事,當時鄧牧師在成主開課,信澤兄協助。1991年鄧牧師受邀到台神教希伯來文,將「53天學希伯來文」從德文翻譯成中文,請我幫忙打上中文,之後他再逐字用手寫上希伯來文,作為講義。1998年鄧牧師準備離開台灣前往德國,我們談到「希伯來文讀經」的出版計劃。因著此書的出版和打字,我才開始徹底研讀希伯來文,奠下日後參與聖經公會和合本修訂事工的基礎。1999年鄧牧師舉家遷到新加坡三一神學院任教,2005年開始受聘於台神。底下專訪他們的兩個女兒禮欣和孟欣,因為宣教師的子女教育也是宣教事工重要的一環。

禮欣和孟欣都在台灣出生,禮欣最喜歡台灣的是它的文化和人民。她說,台灣從來不會令人感到無趣,即使住了這麼久,每一天都還可以有新的發現。台灣的鄉村和高山也是禮欣所喜愛的。當然,還有這裡的美食。至於不喜歡台灣的什麼,禮欣覺得說不上來,可能是污染吧,不過這是每一個國家都會有的問題。孟欣一樣喜歡台灣的食物、天然景色(有些地方)和這裡的人(大部分的時候)。不喜歡的是灰塵和髒亂(有些地方)、交通阻塞、擁擠的巴士,還有天氣的濕熱。

住過台灣、德國和新加坡三個國家,禮欣感到台灣的人很友善,不會像歐洲人那麼直截了當。在新加坡,禮欣對馬來和印度背景的人很感興趣,因為他們和從前遇見過的人很不一樣。在德國,人們對宣教以及鄧家所做的很感興趣,他們也很願意認識其他的國家。不過孟欣感到德國人對小孩子沒有台灣人那麼友善。相對來說,新加坡的人比較魯莽,特別是華裔新加坡人,比起印度裔或馬來裔的人,他們較不禮貌。新加坡最吸引人的是不同文化融合在一起,所以住在那裡就可以透過食物、節慶等來認識不同的文化。

現在鄧牧師全家住在台神,禮欣感到住台神的好處是遠離了大馬路,週遭環境很安靜,而在這裡又可以遇見有趣的學生。孟欣說,有一棟不錯的房子,又有不需要我們自己照顧的花園,週遭的自然環境很美,而且住在這裡的人都認識,又十分友善,很棒。但住台神也有不方便的地方,每天要搭公車去學校,下車之後還要走一段路才能抵達學校或家門。仰德大道來往的車子很多,過馬路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孟欣還說,由於住的地方離朋友比較遠,有時不好安排活動。
作為宣教師的子女,出生在歐洲以外的地區,不在西方世界之內,禮欣認為這樣在面對各種不同文化時感到比較自然,不會把自己定根在某一處。而且能夠交到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另一個優勢是成長在基督教的家庭,遇見許多在教會服事的人。不過只能在很短的假日中見到祖父母和其他的親戚,這是最大的挑戰。孟欣完全不覺得身為宣教師的孩子對她有什麼影響。即使不是,她認為自己還是會有同樣的行為表現。

禮欣喜歡閱讀與分析,在學校最喜歡的是語言課程,包括英文、德文和法文。體育課對禮欣是一個挑戰,因為在這方面她自己覺得沒有好的表現。孟欣最喜歡的科目卻是體育,不過有些老師說,體育不能算是一門學科,因此可真正算為孟欣喜歡的學科是地理史。今年讓孟欣最感頭痛的是數學,以前數學還不錯,但是現在她覺得沒希望。

將來禮欣希望進大學研讀神學,之後做牧師或宣教師,可能去西非的Senegal 或 Mali,或者南美的國家,也有可能在台灣,看上帝要把她擺在哪裡。孟欣也想上大學,如果可以的話,畢業後找一份與幼兒有關的工作,不過還沒真正決定將來要做什麼。

有空的時候禮欣喜歡和好朋友一起做小飾物,或看電影。有時討論所看的書,或一起研讀。至於和家人相處,禮欣認為全家人一起吃飯是最有趣的了,因為常會有可笑的對話出現,特別是和爸爸。其實只要全家人都在家裡,禮欣就很高興,有時一起看電影,有時逛書店。孟欣喜歡和朋友一起踢足球或聊天。週末或假日到朋友家過夜,一起看電影、逛街等。

在台灣不必是外國人就能夠做宣教師,因為台灣有許多人還不是基督徒。禮欣認為如果台灣的基督徒能夠對非基督徒開放,愛他們,像對待同在基督裡的弟兄姐妹一樣,台灣的情形會大大改觀。

孟欣喜歡住在台灣,很高興全家又回到台灣來。兩年多前,當鄧牧師全家從新加坡來台,考慮是否接受台神的邀約前來任教時,孟欣熱切地跟爸爸說,Just say yes! 是的,當上帝呼召我們的時候,不要遲疑,Just say yes! 願上帝祝福大家。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