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日

立陶宛基督學院教學事工三年回顧與展望

何伯理趙心瑜
立陶宛基督學院教學事工三年回顧與展望

4月22日上完本學期最後一堂課,同時也是我們在此服事三年來的最後一堂課。再過一個禮拜心瑜就要搭機返回美國。回想三年前剛來時的生澀以及文化適應上的衝擊, 現已一一克服,得心應手。一個禮拜之後,馬上要進入另一波文化反衝擊 (reverse culture shock) 的調整期。首當其衝則是如何重新適應美國的汽車文化。在立陶宛,我們靠著雙腳及公車可以無往弗屆。回到美國,恐怕非得先當一陣子閉門秀才不可了。

要說為什麼選擇來立陶宛,回想剛結婚時,伯理和我三不五時就要為未來的服事工場爭論不休,伯理翹首日本,心瑜則心繫台灣。難分難解之際,我們常戲笑說,恐怕最後結果會是第三國。想不到戲語成真,我們果真來了立陶宛。大約是四年前了,我們首先透過東部門諾差會的介紹,得知立陶宛基督學院教學的服事機會。由於伯理和心瑜對教學都有負擔。這個教學服事的機會也就在其他眾多海外宣教事工中脫穎而出。

雖說是基督教學院,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學生比例並不高。大多數學生選擇來此就讀,英語環境是主要吸引力,其次是在東歐保守封建的教學體制之下,本校強調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北美式開放的教學風格便獨樹一格。以致吸引除立陶宛之外許多其他東歐國家 (包括烏克蘭、白俄羅斯、拉脫維亞、阿爾巴尼亞、馬其頓、及許多中亞國家)學生前來就讀。此外每年尚有數十位來自北美及歐盟的交換學生。去年學校董事會通過決議,正式改名為LCC國際大學,未來更計畫積極爭取與中國及其他亞洲地區大學合作的機會,吸引亞洲學生前來就讀。成為名符其實的國際大學。

在宣教策略方面,有鑒於立陶宛及東歐剛從共產極權體制之下解放出來,對強迫式的思想教育有相當的排斥與反感,因此本校強調以基督教的世界觀為教學基礎,將基督教的世界觀自然融入課程設計當中,期使學生在無形中接受基督教文化的薰陶。今年農曆過年時,我邀請幾位學生來家裏一同過年,一位阿爾巴尼亞來的學生多莉便問起我的信主過程,我很高興能引起多莉的興趣。多莉是我在此教學三年來所碰到最聰明的學生之一,雖未信主,但不排斥。在信仰上我常私下為她禱告之外,她今年即將畢業,並計畫申請前往西方名校深造。我相信神在她身上的計畫將逐步展開。

有鑒於我們在此三年的服事即將告一段落,我們利用春假一個禮拜的時間專程前往非洲衣索比亞及坦尚尼亞拜訪當地的兩所基督教學校。所以選擇非洲乃是因為伯理一直有心希望到基督教資源匱乏的地區服事。雖然我們很喜歡目前在立陶宛的教學服事,然而相較於非洲,立陶宛的資源算是相當豐富。曾經有一個在戰爭中失去手臂的非洲人,對來訪的美國聖經學院教授說,他寧願失去僅存的另一隻手臂,來換取一年在美國的聖經學校唸書的機會。這個故事讓伯理非常感動。

非洲兩所學校的學生都是百分之百的基督徒,坦尚尼亞的學校主要在訓練教牧人員, 衣索比亞米思瑞德基督學院則以訓練基督徒專業人員為主,目前雖只有教牧學系,秋季班開始將逐漸加設其他商業暨社會服務學系。看到當地的需要,伯理和心瑜心中都有很大的感動,伯理尤其對坦尚尼亞有很強的負擔。因為該校在物質上又落後許多,從非洲回來之後,心瑜心中有很複雜的情緒。近年來,心瑜一直在留意非洲的發展,看到當地需求的強烈,心瑜卻有一種使不上力的感覺。如果我們到坦尚尼亞去,伯理當可馬上投入學校的教學事工,而心瑜有負擔想做的事,項目雖是琳瑯滿目,諸如協助當地經濟開發,社區發展,婦女就業技能訓練,小額貸款。家庭暴力諮商等等,可是這些事工必須透過建立網絡,並且以機構作後援,始能事半功倍。 經過審慎的思考,尤其是在缺乏機構後援的顧慮之下,感覺現在還不是前往非洲的合適時機,我們打算先回美國找工作,穩定經濟來源,再繼續尋求神的帶領。懇請諸位兄姊繼續為我們前面的道路關心代禱。此外心瑜要特別感謝和平過去三年來與我們同工,在禱告上與我們同行。未來不管神所帶領我們的道路如何,願神繼續保守我們在神國裡一起同工,同蒙造就。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