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日

臺灣神學院 基督教思想研究中心簡介

臺灣神學院 基督教思想研究中心簡介

此中心自三年前開始在台灣神學院設立,本會宣教組即編部份經費支持迄今,為了讓本會兄姊更多瞭解與關心代禱,特請該中心莊信德傳道寫一份簡介,摘錄如下:

研究中心緣起

基督教思想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Christian Thought,簡稱CSCT)研究探討基督教思想,尤其是改革宗神學(Reformed theology)。改革宗神學起源於加爾文(1509-1564)的神學思想,經過愛德華滋(1703-1758),士來馬赫(1768-1834),巴特(1886-1968),尼布爾(1892-1971)乃至當今舉世知名神學家莫特曼(1926-)都是,追求「繼續改革中的神學」(Theology on Being Reformed),簡稱「改革神學」。「改革神學」以加爾文思想為改革的範例,而非改革的唯一標準。從歷史研究角度而言,需要思想史和社會史兩種研究方向並進。當代歷史研究的顯學無疑是偏向社會史研究方向,然而比較周全的研究方向應當是社會史與思想史研究互相參照。以加爾文研究為例,思想史研究參照社會史研究提出對加爾文思想的解讀,有助於回復從真實生活出發的加爾文思想原貌,避免被教條化或聖人化的加爾文思想所造成的扭曲,進一步觀察16世紀的宗教改革形成於思想與社會的改革運動當中,向前連接15世紀的文藝復興,往後連接到17與18世紀的啟蒙運動,從人文主義的覺醒,宗教良心的覺醒,理性思考的覺醒,孕育洛克的人權思想而開啟了現代社會的民主法治。

本研究中心以「基督教思想」為主要研究對象,重視三方面的研究方向:

第一,注重思想史研究所探討的思想維度,基於基督教思想的豐富面貌,主張以神學、哲學、倫理學、歷史、文學角度研究探討基督教思想的核心主張與週邊看法、實質內涵與文化形式、主流價值與相關觀點,以及基督教思想在歷世歷代不同處境當中的多樣性表現與長久不變的中心精神。

第二,由於基督教思想形成於具體歷史處境當中,中心也重視社會史研究所探討的社會維度,強調任何思想所發生的社會條件與時代背景以及思想本身對社會所造成的具體影響,亦即思想本身的特殊性與主體性與其社會條件以及時代背景的密切互動。

第三,任何思想研究若不停留在考古的層次,就不能忽略當今處境,因此還要重視處境維度,強調基督教思想研究是出自處境當中、承受處境的影響、與處境對話而且應用在處境當中。一切處境同時兼有社會處境以及思想處境,因此處境維度同時涵蓋了處境本身的思想維度與社會維度。我們所面對的主要文化處境,就歷史傳承而言已經超過三千年,其中絕大部分處於充斥法統權威的封建時代,卻從20世紀起迅速進入劇烈的現代化過程而轉向自我中心,然而西方的後現代去中心化思潮又已以千軍萬馬之勢而來,呈現混雜與錯亂的面貌。

總之,本研究中心所探討的基督教思想,是座落於社會維度的思想表現,也是根源於思想維度的社會發展,而且在研究過程當中意識到身處時空處境當中,對於處境的影響與限制有所自知,持續地與處境對話,追求把研究成果應用於處境當中。其實基督教思想浩瀚無垠如同大海,中心所有的努力不但無法窮其盡,反倒益發突顯自己的渺小,只期盼在我們的時代裡參與貢獻一瓢水。

一、 研究中心事工
1、 協調整合研究方向與研究資源
2、 參與學術會議以及合作計畫、 主辦學術研討會議
3、 出版學術刊物
4、 馬偕研究學員計劃(每年開放2個名額給中國大陸博士研究生,申請來台進行博士論文的研究與撰寫)

二、 研究中心學術編制目前本研究中心之主席為林鴻信教授,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有九位分別是鄭仰恩、高金田、曾宗盛、石素英、陳尚仁、鄧開福、吳仲徹、徐萬麟、王榮昌等;助理研究員為莊信德、謝大立。本研究中心下設:都市原住民神學研究室( 鄭仰恩 )、本土神學研究室(莊信德) 、靈修神學研究室(蔡鈴真) 、基督教倫理研究室(陳尚仁) 、宣教研究中心(呂又慧) 、基督教思想研究中心執行祕書(徐萬麟) 、科際整合執行祕書(王榮昌) 。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