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9日

講道集 -- 從心出發

講道內容

從心出發
時間:二0一二年七月十五日
經文:約拿書四章:1-11節
   腓立比書二章:5-8節
主講:李俊佑傳道



一、前言

  感謝上帝能夠和大家一起來敬拜主。過去我在大學時代已經在和平,直到五年前我才離去,因此約有十多年的時間在和平聚會和服事。今年我從台神畢業,並且八月份開始要在和平就任傳道師,這個整個過程有上帝奇妙的帶領:我們的禮拜堂進入建堂的尾聲,而上帝也許正在預備一個新的方向。是不是我們不只是支持宣教而已,而是可以進一步參與在宣教裡頭和上帝一起同工。和平教會的教牧團隊正在思考開拓,小會也認為可以開拓,總會也在這個時間特別推動開拓工作,甚至上帝在同時間也在神學院預備開拓的人。這所有的事結合在一起,好像上帝一一開路,讓和平可以往這個方向去。感謝主!今年我參與在和平教會的服事當中,正盼望接下來能和弟兄姊妹一起來學習和參與在開拓教會的宣教事工,願上帝帶領我們繼續邁向成熟。不過在這之前,讓我們先由心出發,藉由今日上帝的話一起來學習。

二、故事內容

我們今天所讀的經文前半部分是出自舊約十二先知書的其中一書卷,名稱叫做約拿書。約拿書總共分成四章,這一段經文就是第四章的整章的內容。我相信我們當中有許多人對內容相當的熟悉,但是也許有幾位可能還不太清楚,所以請讓我再把這本書的故事再說一次
1.歷史背景
約拿書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卷書。若是從歷史來看,約拿是真實的人物,在列王記下14:23-25提及這一位亞米太的兒子先知約拿,它是北國以色列的先知。當時北國以色列的國王是耶羅波安二世,做王四十一年,治理的時代以色列的國力相當強盛。雖然國勢強盛並經濟繁榮,然而耶羅波安二世的歷史評論卻是耶和華上帝眼中所看為惡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社會內部的貧富差距過大,造成富人剝削窮人,有權者欺壓軟弱者。然而內政問題還算其次,外患對於北國更如芒刺在背。該時期北國最頭痛的敵人是亞述帝國,而亞述的首都正是尼尼微城。亞述不僅強大而且殘酷,是每個以色列人所憎惡的國家。我們可以想像,以色列同時面對內部的不公義與外在敵國的壓力,做為一個上帝的先知,當聽見上帝要他對尼尼微這座敵國首都宣講信息,內心的情緒恐怕不只有難過、失望而已,不滿、願意的心情一定很快地湧上心頭。
2.約拿的逃跑
從上述的前提,上帝的話在第一章臨到亞米太的兒子約拿。聖經文字才寫兩節,接著約拿從馬上上演「千里逃跑記」。上帝要約拿去東北方的尼尼微城,他向著西南方去;往尼尼微約略數百公里就可以到,但他卻偏偏搭乘遠赴西班牙他施的船。為了躲避上帝的命令,約拿不僅背道而馳,而且一上船就躲到船艙底層睡覺。結果上帝使海浪洶湧,狂風大作。古代航海技術和船隻都不夠好,天氣景況極差而為了生存時,只能把原本作買賣的貨物和個人行李,一件一件往海裡丟。可以想見船上已經丟棄一切可以丟的物品之後,只能乞求神明的保佑。船上每一個人都呼求自己各人的神,並請求憐憫和拯救,卻沒有果效,會不會有哪位神明沒有拜到呢?船主想起有一個乘客不在現場,就是睡在船底的約拿。船主就說,「你這沉睡的人哪,為何這樣呢?起來,求告你的上帝,或者上帝顧念我們,使我們不至滅亡。」(1:6)最後,找不出辦法就乾脆抽籤,這一抽就抽中約拿。約拿知道他不得不說明實情,就只好一五一十地把他們遭遇風浪的原因說給他們聽。約拿說:「你們將我抬起來,拋在海中,海就平靜了;我知道你們遭這大風是因我的緣故。」(1:12)於是,他就被抛在海裡。
3.約拿的禱告
當約拿一被拋在海中,風浪就止息了。船走了,約拿怎麼辦呢?第二章上帝安排一隻大魚把約拿吞了,約拿就在魚的肚子裡三天三夜,並且在魚腹裡頭禱告。這是個後悔的禱告,是讚美的禱告;是盼望的禱告,也是承認救恩是出於上帝的禱告。如果想要多了解禱告的內容,去年的六月五日蔡牧師在禱告系列的講道裡有分享,我們可以自行再去閱讀。
4.約拿的宣講
禱告完了,約拿也得到拯救之外,第三章約拿第二次領受上帝的差派,這時他就不再推辭。上帝同樣告訴他要向尼尼微城的人宣講。於是他就照耶和華的話起來,往尼尼微城去。尼尼微是個極大的城,前面我們已經知道它是亞述帝國的首都,而且人口眾多。第四章第11節提及城內不能分辨左右手的人約有十二萬人,一般詮釋認為十二萬是幼兒的人數。以一個不是很精確的估計,如果幼童佔人口的五分之一,那麼尼尼微城大約有六十萬左右的人。這次約拿在行動上很順從,並且遵照上帝的意思向尼尼微宣講上帝審判的信息。果效非常的好,尼尼微的人相信上帝,因此從上到下,從老到幼,甚至牲畜、牛羊等,全部都一起悔改;他們離開惡行,禁食禱告,乞求上帝的憐憫。第三章的最後,上帝察看他們的行為,就饒恕赦免,不將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
整個約拿的故事如果就停在第三章將會非常的完美,整個劇情以歡喜收場。可以看到先知約拿自身從不順服轉為順服,而尼尼微城從作惡,到悔罪尋求上帝。所有人都歸向上帝,所有人也都有很正面的改變,感謝上帝。然而聖經偏偏多了第四章,而且描寫的內容令人十分傻眼;原先以為約拿已經改變而且順服,但是第四章的他卻是為著尼尼微美好的結局而發怒。第四章第一節這樣寫:「這事約拿大大不悅,且甚發怒。」(4:1)怎麼會這樣呢?這樣文學描述的舖陳,很可能第四章才是真正約拿書的作者想要傳講的;換句話說,最重要的信息就在第四章。


三、約拿與上帝

1.約拿的心
第四章我們分成兩個部分來看。首先我們先看約拿。約拿在這一章裡頭充滿怒氣;他禱告,但是他用怒氣禱告,和我們在第二章所看到禱告完全不同。約拿禱告說:「耶和華啊,我在本國的時候,豈不是這樣說嗎?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耶和華啊,現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約拿的怒氣並不是因為上帝降災禍給他,也不是因著上帝派他到敵對國家宣講信息,而是因為上帝太過於不公平。亞述帝國既然是上帝選民的敵人,尼尼微城既然充滿惡行和強暴,他們理所當然應該受到公義的審判!接下來約拿在城外搭了一個棚子,不死心地還坐下來看看那城結局會如何。上帝安排一棵蓖麻,讓它長出來超過約拿,並且葉影遮蓋他的頭,好讓他免去日曬之苦。第二天再按排一隻蟲,咬斷蓖麻,讓它枯死。約拿熱的發昏,但仍然沒有離開他所坐的地方,又一次發怒,甚至求死。
我可能會覺得約拿這個先知要不是情緒管理有問題,就是性格頑固而且易怒。然而若是多一些觀察,會發現約拿對於公義的要求是如此一絲不苟。一方面約拿是如此關愛自己的國家和百姓,另一方面約拿又認定罪惡是一定要付上代價的。作為一以色列的先知,其實約拿非常的稱職。
要理解約拿對公義的心志並不難。最近最熱門的新聞是林益世貪瀆案,這整個事件令人難過和失望,相信也有不少人生氣和不滿。假如該貪瀆案到了最後竟然不了了之,或者被無罪開釋,對於這個結果一定有人像約拿一樣發怒。有的人可能在意政治立場的偏頗,同樣的案例如果發生在前總統陳水扁身上,其實也是會引起某些人的情緒。貪瀆案不管發生在哪個政黨或是哪一個人身上,對臺灣都是嚴重的傷害,以公義的角度犯罪的人必須付上代價,接受應有的懲罰與制裁。這就是約拿的心。站在公義的角度,作為以色列的先知,在心志上他非常的稱職。反倒是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有時候對公義不聞不問,對於不正確的事情無法勇敢地面對或站出來對抗。在這個部分有時我們受到修道主義或是臺灣文化中修身養性的價值觀影響,而缺少對真理和公義的堅持,這是我們要向約拿學習的。
2.上帝的心
第二,我們再看耶和華上帝。上帝對約拿說:「你這樣發怒合乎理嗎?」接著上帝安排蓖麻樹,藉由蓖麻的發生長大和被蟲咬死枯乾,神向約拿表明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乾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讀到這裡其實是非常令人震憾的,因為上帝很清楚地表明祂的心意。整個故事如果再往下寫,焦點反而會變得模糊不清;正因為故事停在這裡,焦點非常的清楚:約拿書整卷要告訴讀者的,就是「要明白上帝的心」。
A.上帝的心為何
「上帝的心」是什麼呢?就是祂愛世上一切的人,不論種族、年紀、性別、身份,只要願意回轉到祂的面前,祂就接納並拯救他們。新約聖經常常提到上帝的心,例如「神愛世人(或譯世界),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b)。有人以為舊約聖經比較多律法,而且只是寫給以色列人,然而從亞伯拉罕開始,上帝就定意要拯救整個世界:「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2-3)、「地極的人都當仰望我,就必得救;因為我是上帝,再沒有別神」(賽45:22)約拿書整個結構、陳述非常的清楚,雖然尼尼微是外族敵人的首都,雖然城內的人強暴行惡,但是上帝希望憐憫與拯救他們;上帝的心,就是愛世上一切的人,只要願意悔改歸向祂,祂就要拯救。
這就是為什麼上帝要差遣約拿到尼尼微,也是為什麼信了耶穌的人要向人傳福音。因為上帝愛世上一切所有的,期盼人的生命可以回轉、豐盛,並且泉源一般湧流不息。兩年前我在神學院裡頭經歷上帝很特別的帶領,因為近年來神學院畢業人數上昇,常常是供過於求,當時不知道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心裡只是暗暗地想:如果我不小心沒派出去,那麼我還要繼續地盡我所能的,在臺灣某個地方好好的傳福音,因為我感受到上帝多麼希望臺灣的回轉,多麼希望人因聽見並接受福音而得著喜樂。兩年前基督教會整體的教勢統計,基督徒的人口從原本的3.31%上昇到5.08%,如果加上天主教和安息日會,總人口比例可以到達6.44%。整個成長的比例很令人振奮,會讓人覺得希望無窮。可是上帝一直讓我去關注6.44%另一面的數字:93.56%。這個意思擺明了就是還有九成以上的人還沒有聽見福音或是接受福音。就以大台北地區而言,即使有10%強的基督徒比例,仍然有八到九成的人不知道福音真正的內容是什麼。雖然數字並不能代表一切,但是上帝讓我體會,祂不只關心並且愛這6.44%的少數基督徒,祂同樣也關心並愛這93.56%的其他人。我們有體會上帝的心嗎?
B.體會上帝的心
整個故事呈現一個非常強烈的對比在當中,從第一章開始約拿雖然是上帝的先知,卻逃避上帝的面,朝著相反的方向走。約拿的自我意見很強,所堅持的在他的處境下其實沒有錯,他知道上帝是憐憫的、慈愛的,他明白上帝是滿有能力全能的,他相信上帝是拯救者因為救恩出於耶和華。約拿很正確地明白跟上帝有關的知識,知道上帝做事的風格,甚至早已經知道上帝將會如何工作,然而約拿卻不了解上帝的心。
這個故事讓我非常的感慨,為什麼一位上帝揀選的先知,為什麼一位關係與上帝好到可以向祂抱怨,向祂發怒的人,竟然不了解上帝的心?幾年前我在校園雜誌上讀到一篇文章,是Bob SjogrenGerald Robison兩位美國牧師寫的,名稱叫做「貓狗神學大不同」。所謂的貓狗神學,簡單的說就是比喻兩種不同類型的人,在主人給與相同的待遇時,卻有著不同的反應。「狗兒說:你寵我、餵養我、供我住、愛我,你一定是我的上帝。貓兒說:你寵我、餵養我、供我住、愛我,我一定是你的上帝。」當然作者們並不是對貓或狗有什麼偏見,他們其實只是要指出基督徒內心的實況。狗類型的人在教會服事,認識上帝,對聖經熟悉,他們是以上帝為中心;但是貓類型的人在同樣在教會服事,同樣認識上帝,同樣對聖經熟悉,卻是以自己為中心。以同樣的邏輯看約拿的整個故事,會發現約拿關注自己在乎的事,比起關注上帝在乎的事更多一些。我們信主的人常常領受上帝的恩典、上帝的祝福,就好像兒女從父母親得著許多的疼愛。然而做兒女的不應只是整天等候父母的關心,要父母關心、了解、給零用錢等等;上帝的兒女也是一樣,不應單求上帝的恩典、幫助、看顧、凡事順利、為我們著想而已,能不能我們心裡頭也可以去體貼上帝的心,反過來去為上帝設想?
對一個相信上帝,特別是深入服事或是服事已久的人而言,能不能發覺自己到底關注自己,還是關注上帝,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幾年教育界非常流行服務學習,特別是到弱勢、鄉村、或是資源貧乏的地方服事。學校團契或是教會機構,甚至於其他宗教和民間信仰也在這波浪潮當中,整體願意去服務和幫助他人的狀況是非常好的。可是在更深入的觀察當中,發現即使是服務他人,大部分的人還是以關注自己為中心。某個單位想要出服務隊關心弱勢團體,在安全和能力的考量之後,最後決定去關懷成人智力障礙的機構。結果其中就有人說:我不要關心成人,我要關心小孩。然後就退出了服務隊。聽到之後令人感到後驚訝又難過:服務他人還看自己的愛好東挑西揀,也不是安全的問題,也不是能力的問題,好像只單純是愛好而已。某個程度來說,去服務他人會不會只是滿足自我的虛榮心而已?
C.基督的心
如果談體會上帝的心,約拿的故事和耶穌所說浪子回頭的故事是很像的。到最後浪子的父親對那位長年相伴在旁的大兒子所說的,就是一位愛子心切的為父心腸。耶穌基督在「去體會上帝的心」這件事上做了最好的榜樣。保羅說:「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5)耶穌本來是上帝的兒子,然而祂深深體會天父上帝愛世人的心,因此雖然原本擁有上帝的榮耀形像,但是寧可成為奴僕,取了人的樣式。既然已經做為人的樣子,就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充滿背叛與羞辱的十字架上。我們可能還記得耶穌在客西馬尼的園子裡對上帝的禱告:「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太26:39a)耶穌基督面對十字架的暗黑非常的痛苦,可是祂關注上帝的心更勝過關注自己的,於是耶穌說:「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b)耶穌基督的心,正是體貼上帝的心意,所以保羅勸我們要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這就是約拿書想要表達的。
讓我們開始從關注自己轉向關注上帝好嗎?讓我們學習從體會自己的需求,轉向體會上帝的期盼好嗎?五年前的夏天我從研究所畢業,當時正思考著到底將來我應該如何,要去哪個地方,該做什麼工作。後來我想,那就去讀神學院好了。但是,我真的可以去嗎?這真的是上帝要我去的嗎?想著想著,就在準備考試之前,就是中會面試的那一天,開始咳血,後來醫生宣告我得了癌症。相信當時有許多教會的弟兄姊妹都很驚訝,我的爸媽也嚇到了,我自己也嚇到了。那年的七月開始,就進行電療與化療,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在治療期間,我一直想:上帝啊,祢是不準我讀神學院才讓我得癌症,還是祢要我讀神學院才讓我得癌症?上帝過了好一段時間才回答我,祂在我心裡說:我並沒有要求你應該要走哪一條路,我讓你自由選擇。這個答案讓我傻眼,但是後來我明白上帝的用意,因為上帝要我先體會祂的心,在這個前提之下,上帝的帶領才有意義。不然我只會變成一個機器人,而且是像約拿一樣容易心裡不爽的機器人。


四、結論:我們的心

原本今天的講道是為了講跟開拓教會有相關的內容,這對我來說比較快也容易準備,因為神學院的論文就寫這方面的研究,只要把幾個重點提出來分享,相信就能對開拓教會有一些概念。可是當我在思考講道內容時,心裡一直覺得不平安,有一種說不出來違和感。好像是在說,雖然我在和平教會已經十幾年,雖然大部分的弟兄姊妹我都認識,至少見過面。可是我已經離開五年了,而且從來沒有從教牧的角度了解和平教會。換句話說,我並不了解和平教會的弟兄姊妹現在正在想什麼,我不了解和平教會的心是什麼。如果是這樣,一篇開拓教會的講道不過是講給我自己,或是已經有預備的人聽而已,這樣對於成就上帝的心意以及上帝在和平的心意有幫助嗎?我問自己這個問題,同樣的,我也問大家這個問題。我們和平教會這個團體的心是什麼?我們內在的期待和盼望是什麼?我們有了解上帝的心嗎?我們有體會上帝對這個世界、對臺灣、對我們自己的期待嗎?我們有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嗎?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想和大家一起來努力學習兩件事:第一,如果弟兄姊妹的時間許可,我會和大家分享我對宣教和植堂的看法,也期待能夠從弟兄姊妹的身上聽到各式各樣的想法。這些想法不管是多是少或正面負面,都很重要,因為這不是我或是哪個專職同工的事,這是我們教會共同的事。第二,我會期待和弟兄姊妹一起禱告,盼望我們可以在每天的禱告當中分一些些時間出來,尋求上帝的心意。我盼望我們有很多的禱告,因為唯有透過大量的禱告比較容易明白上帝的心。初代教會在總是在禱告中明白上帝的心意,不論是剛剛成立信仰團體時,或是要差派巴拿巴和保羅,他們總是禱告,而且常常是禁食禱告。特別,我們如果要預備宣教,預備要開拓植堂,一定是非禱告不可。深願上帝的靈,開通我們的眼,進入我們的心,使我們以基督的心為心,在上帝的心意當中,成為見證主的人,榮耀主的教會。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