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4日

團契是個家

撰寫者:曾昭瑞牧師


家是一個人生長的地方;家也一個人覺得安全、被保護的地方;家更是一個人學習成長的地方,同時也是與人一起分享的地方。

初代教會的弟兄姐妹,天天交接擘餅,他們不是只有禮拜天聚會,聖經記載他們是「天天交接」,也就是天天生活在一起,用分享主愛的方式一起生活。這種在主愛裡分享的生活方式,就是詮釋「團契是個家」的理想模式。

一個團契,不該只是一個組織,也不該只是一個聚會。團契應該是提供人們可以一起生活的地方。因為團契是分享、是彼此相愛、是相互學習、是讓生命得以成長的地方。團契就該像個家,讓每個人回到這裡,都能有卸下重擔,得以學習愛與被愛的生活,讓團契成為每一個人感受溫暖、重新得力的一個地方。


在過往的幾十年中,和平教會曾經有許多的學舍,當然學舍後來帶給教會管理上的不少困難,並且衍生出許多不易處理的問題。但是不可否認的,曾經有一段時間,住在學舍的弟兄姐妹,他們就像一個家,在那裡有比一般契友更親密的關係,在那裡他們有更多深入的分享、在那裡他們得到了信仰的成長與造就。如今和平教會不再有學舍了。但,重要的不是再去重新透過經營學舍來營造家的感覺。而是,我們如何從現況中,在團契裡孕育出「家」的氛圍。

每一個和平人都知道,和平教會的異象是「成為萬民的祝福」,成為萬民的祝福,表示我們不單單是滿足於現狀,而是有眼光、有異象去看見上帝在我們當中所要成就的計畫,也為這樣的計畫預備自己。我們希望和平教會成為「學青的祝福」,我們希望的是讓更多的學生進入這個教會,讓他們被上帝的愛所觸摸、更新,使年輕人因著上帝的愛,願意委身在上帝國度的事工裡。我們期待,和平教會的學生團契,能夠成為年輕人的家,而不單單只是一個聚會的地方,不是一個教會的組織,或只是為了完成某項事工,或是教會增長底下的一個數字。更重要的是,這裡是一個相愛、學習、成長、經歷上帝的地方。讓學生不只是聚會的時候才想到來教會、來團契,而是這裡是他們屬靈的家,他們的弟兄姐妹就在這裡,讓團契成為學生天天想要回來的家。

從信仰生活的觀點來看,不是聚會才是團契,不是一定要拿著一本聖經才算分享。當我們學習以信仰的態度與別人互動,就是團契的生活。團契是個家,是希望讓每位年輕人來到教會,都能學習以信仰的態度來與別人互動,不論是在功課的學習、服侍的參與、人際關係的往來,甚至在運動、遊戲中,只要能夠以信仰的態度來與別人互動,這就是團契的生活。

團契是個家,重要的是,讓每個人學習到,我的生活就是實踐我們的信仰,當我們與弟兄姐妹一起互動的每一項活動、事物,都可以是落實信仰的一種方式,這不限於禮拜六、日,也不限於特定的「神聖」事物。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個人有這樣的體認,這是我們的團契,這是我們的弟兄姐妹、這裡就是我們屬靈的家。所以我們因著上帝的愛,我們願意用信仰的態度來接納彼此的不完全、願意承認自己的軟弱不完全,願意真誠的分享與他人互動,也願意學習成長與經歷更新。因為我們知道,這是一個溫暖、安全、使人成長的家。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