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0日

禱告系列(四十四):新約禱告(四)(NT PRAYER.4)迦南婦女(Canaanite Woman)

講道內容
禱告系列(四十四)
新約禱告(四)(NT PRAYER.4)
迦南婦女(Canaanite Woman)
時間:二0一一年八月七日
經文:馬太福音十五章21-28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今天經文要講的是一個女孩遭遇巨大困難,她的母親來到耶穌面前懇求,直到得著,但令人好奇的是父親不在身邊。我在恆春當醫生時,有天晚上從醫院回家,師母對我說:「我的三個孩子沒有爸爸」,我才突然驚醒。因為每兩天值班一次,所以孩子經常看不到爸爸,我是個缺席的父親。雖然很多作父親的都是很努力的工作、很辛苦的賺錢,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卻不在他們身邊,孩子們的印象中只有媽媽。在此沒有指責之意,只是在父親節的前一天講這篇道,是一個反省。怎樣能在孩子有困難時,爸爸會在旁邊與孩子一起面對,就像這位迦南婦女一樣,去找耶穌幫忙呢?
I.引言:Kyrie(Mr. Mister)
      首先介紹一個搖滾樂團: MR. MISTER。主唱兼貝斯手的Richard Page與keyboard手的好友Steve George,他們從高中時代就很喜歡搖滾樂。在1982年春,他們與吉他手Steve Farris、鼓手Pat Mastelotto一同組成了搖滾樂團MR. MISTER。在剛出道的幾年,一直無法打響名號,直到1986年他們唱了一首宗教歌曲,連續兩週上了Billboard銷售排行榜第一名。這首歌叫做Kyrie,是希臘文的「主啊」,也是這位迦南婦女的禱告,我們一起來聽這首歌。
Kyrie Eleison, kyrie Eleison, kyrie主啊,施憐憫。主啊,施憐憫。主啊
The wind blows hard against this mountain side, across the sea into my soul強風吹襲山麓、越過汪洋直進我靈魂深處
It reaches into where I cannot hide, setting my feet upon the road它直入我心、我無處可藏,催促我足踏上路途
My heart is old, it holds my memories, my body burns a gemlike flame我心已老,只載滿回憶;我身燃燒,化作寶石般的火焰
Somewhere between the soul and soft machine, is where I find myself again在靈魂與身體的交界,是重新尋回自我之處
Kyrie Eleison, down the road that I must travel主啊、施憐憫,此旅途我必須涉足
Kyrie Eleison, through the darkness of the night主啊、施憐憫,穿越深夜的黑幕
Kyrie Eleison, where I'm going will you follow主啊、施憐憫,是否跟隨我前行之處
Kyrie Eleison, on a highway in the light主啊、施憐憫,走上光明的大路
When I was young I thought of growing old, of what my life would mean to me年輕時,我想過當年華老去時、生命究竟有何意義
Would I have followed down my chosen road, or only wished what I could be我是堅持了已選擇的道路,亦或只是懷抱各種空想
Kyrie Eleison, down the road that I must travel主啊、施憐憫,此旅途我必須涉足
Kyrie Eleison, through the darkness of the night主啊、施憐憫,穿越深夜的黑幕
Kyrie Eleison, where I'm going will you follow主啊、施憐憫,是否跟隨我前行之處
Kyrie Eleison, on a highway in the light主啊、施憐憫,走上光明的大路
II.故事的歷史背景(Historical Context)
         Kyrie Eleison,就是今天經文中這位母親對耶穌禱告時一直重複的字。背景是在施洗約翰因為指責希律王迎娶兄弟的太太而被砍頭之後,這讓耶穌察覺了潛在危機,因為耶穌也同樣指責宗教領袖或是高位者的不是。於是耶穌決定先離開本地往迦南去,因此就遇到了這位外族婦女。
        聖經中提過的希律王共有三位,分別是爸爸、哥哥與弟弟。首先是大希律王Herod the Great (73BC-4BC),他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精明的統治者,巴勒斯坦區域大半歸他所管,他也做了不少建設。但他可能有妄想症,非常害怕別人會來搶他的位子,甚至連自己的兒子都殺了好幾個。這位希律就是屠殺嬰孩的那一位,「希律見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發怒,差人將伯利恆城裏並四境所有的男孩,照著他向博士仔細查問的時候,凡兩歲以裏的,都殺盡了。」(太2:16)
        屠嬰事件後不久,大希律王就死了。他所統治的區域被切割成三塊,由他的三個兒子繼承管理。大兒子希律亞基老Herod Archelaus (23BC-18AD) ,是個比大希律王更殘暴的統治者,管轄撒瑪利亞、猶大、以東。本來約瑟帶著馬利亞和耶穌逃到埃及是為了躲開大希律王的殺嬰令,在聽說大希律王死後準備回鄉時,卻聽到繼位的希律亞基老比大希律王更壞,索性全家搬到加利利去。這也就是耶穌被稱為拿撒勒人的原因。「只因聽見亞基老接著他父親希律作了猶太王,就怕往那裡去,又在夢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內去了。」(太2:22)
        加利利的統治者是大希律王的二兒子,希律安提帕Herod Antipas (20BC-39AD) ,管轄加利利和比利亞。他就是砍施洗約翰頭的那位希律,「希律聽見卻說:『是我所斬的約翰,他復活了。』」(可6:16)
        大希律王的三兒子腓力Philip (4BC-34AD),統治北邊的以土利亞和特拉可尼。聖經只在路加福音中提到。「凱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本丟彼拉多作猶太巡撫,希律作加利利分封的王,他兄弟腓力作以土利亞和特拉可尼地方分封的王。」(路3:1) 當時凱撒提庇留作羅馬皇帝,希律亞基老因為引發民怨而被凱撒廢位,派了一個羅馬人本丟彼拉多來作猶大巡撫。(這個彼拉多就是釘耶穌十字架的那一位)這節經文就提到這位腓力管轄的兩塊地。
        耶穌因為聽到施洗約翰被希律安提帕斬首,就往特拉可尼去躲避可能的危險;但是在那裡又發生了一些事情,最後只好離開以色列境內往外邦去。這位迦南婦女就是耶穌在經過腓尼基時遇到的。

1.希律殺死施洗約翰
        「於是打發人去,在監裏斬了約翰,把頭放在盤子裏,拿來給了女子;女子拿去給她母親。約翰的門徒來,把屍首領去埋葬了,就去告訴耶穌。耶穌聽見了,就上船從那裏獨自退到野地裏去。眾人聽見,就從各城裏步行跟隨他。」(太14:10-13)這時耶穌離開希律安提帕的管區到腓力的領地去。
2.五餅二魚餵飽五千
耶穌在家鄉拿撒勒不受歡迎,就搬到了加利利海北邊的迦百農;在那裡傳道,卻因為來聽道和求醫病的人太多,連休息的地方都沒有,耶穌便帶著門途坐船往東,到同位於加利利海北岸的伯賽大。雖然距離不遠,但已經脫離希律安提帕的管區,也算解除了人身安全的隱憂。但這些追隨耶穌的猶太人仍不放棄,他們沿著海邊一直跟著耶穌來到伯賽大;因為時候不早了,附近也沒有能讓他們吃飯的地方,耶穌就行了五餅二魚的神蹟。「他們都吃,並且吃飽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約有五千。」(太14:20-21) 這些民眾因為耶穌行了神蹟,就想要逼他作猶太人的王,但這並非耶穌的使命,於是他又坐船回到加利利海西北邊的革尼撒勒。過程中間還發生耶穌在海上行走,彼得也想走看看,結果信心不夠落水的事件。
3.推羅西頓迦南婦女
        於是耶穌又回到希律安提帕的管區,沒多久,就有法利賽人來找他麻煩,說他的學生吃飯前沒洗手。因此耶穌決定要走遠一點,離開以色列國境,往西北邊進入腓尼基,到了地中海東岸的推羅。在此遇到那位婦女,「耶穌離開那裏,退到泰爾、西頓的境內去。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太15:21-22) 耶穌在這裡藉機教導門徒信心的功課─堅持。
4.七餅與魚餵飽四千
        之後耶穌帶著門徒往北到西頓,又走了一大段路,到了加利利海東南邊低加波利境內。雖然路途遙遠,仍有許多民眾跟隨著他。耶穌又行了神蹟,用七個餅和幾條魚餵飽四千人。「眾人都吃,並且吃飽了,收拾剩下的零碎,裝滿了七個筐子。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共有四千。」(太15:37-38) 因為這時並不在以色列境內,所以很合理的肯定這群民眾多半是外邦人,也顯示出耶穌不是只愛猶太人而已,上帝的恩典是普世的。
5.到該撒利亞腓立比
        耶穌離開低加波利,坐船往位在加利利海西岸的馬加丹,又碰上法利賽人來找碴。不過這次他們不是來吵架,而是想要耶穌行個神蹟給他們看,藉機找把柄。耶穌回答說:「只有約拿的神蹟可以給你們看」,暗示自己將要死並且三天後復活。之後再次渡海到伯賽大,接著又往北走到該撒利亞-腓立比。耶穌知道他的時間到了,他要把他的使命對學生講得更清楚,「耶穌到了該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就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 (太16:13) 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裏的一位。』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兒子。』」之後耶穌才對門徒明說自己將要上耶路撒冷受苦、受凌辱、被殺,並且復活,他雖是彌賽亞,但卻是要為人類犧牲的。說完後就從這個地方一路走回耶路撒冷、被釘十字架、三天後復活。
III.迦南婦女的禱告 (Canaanite Woman’s Prayer)
1.喊叫主啊可憐我
        「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這位外邦的婦人用「大衛的子孫」(Son of David)來稱呼耶穌,表示她知道耶穌就是彌賽亞。這句「主啊,可憐我!」就是開頭介紹的那首歌Kyrie Elieson。
2.主耶穌一言不答
        「耶穌卻一言不答。門徒進前來,求他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她走吧。』」但耶穌卻選擇不理會這婦人的呼喊,繼續往前走,這婦人肯定在後面繼續跟隨、繼續喊叫。
3.門徒求主打發她
       喊到門徒受不了,覺得真是個麻煩啊!就向耶穌反應,請他做點什麼好讓她離開。
4.奉差救以色列羊
        「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這句回答是對著門徒說的,使命沒有包含外邦人。但耶穌的這句話讓這迦南婦女找到機會。
5.拜他主啊幫助我
        「那婦人來拜他,說:『主啊,幫助我!』」這婦人很可能是追上來擋在耶穌一行人前面,才能向他跪拜,接著又說:「主啊!幫助我!」Kyrie, Boesei。Boesei的意思就是幫助我。
6.不好兒女餅給狗
        耶穌總算與這位婦人有了正面的互動,但他的回答有點過份,「他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拒絕就算了,幹嘛要罵人是狗呢?是種族歧視嗎?很多人想替耶穌抹白,但實在不必要,因為這句話完全反映當時猶太人與外邦人的關系,神的子民視外邦人如狗是很普遍的事情。耶穌也許想藉著這話讓婦人知難而退,或是惱羞成怒的離開,但反而因此給了她機會。希臘文中有兩個字都是指狗,一種是家裡養的寵物小狗puppy(希臘文是kuna,rion)、另一種是路上的野狗cur(希臘文是ku,wn)。這裡耶穌用的是小狗這個字,因此婦人感到還有希望。
7.主啊不錯給碎渣
        婦人自知身份不如 神揀選的子民,但既然是家裡的小狗,總有機會享受主人家中一點剩餘的恩惠,因此她就這麼回答耶穌。「婦人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牠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耶穌三次拒絕她,但她不放棄,因為知道耶穌是有能力的,一定要得到耶穌的憐憫。
8.信心大給你成全
        「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妳所要的,給妳成全了吧。』從那時候,她女兒就好了。」耶穌最後對這婦人的回答,就像我若對你們說:「你們禱告要像慈濟那些佛教徒打坐念經」一樣令人震撼。因為這婦女是外邦人,是猶太人不看在眼裡的,耶穌卻明白的稱讚她的信心。這在門徒的眼裡肯定是非常震撼的一件事。加上前面耶穌表現出的拒絕,都是給門徒的一種教導,因為這些門徒肯定沒辦法像這婦人一樣不屈不撓。這故事的結局讓我們知道耶穌不是不給她恩典,而是顯出她的信心,是門徒所沒有的,她知道耶穌有能力,因此只要能讓耶穌點頭,就一定會得到她所求的。
IV.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父母為子女代求
        這個故事是一個媽媽為了受苦女兒的祈求。引申出來就是父母為子女代求。「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太15:22) 舊約中有個爸爸也為他兒子禱告,「瑪挪亞說:願你的話應驗!我們當怎樣待這孩子,他後來當怎樣呢?」(士13:12) 這個孩子就是參孫,在他母親懷孕時, 神的使者便對她說這孩子有特別的使命,要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之手;這是參孫的父親在孩子出世前為孩子做的禱告。不知道在座各位父母是孩子出生前就開始為小孩禱告,還是小孩慢慢長大開始出問題才為他禱告。也許過程中我們覺得可以透過管教和教導來指正他們,但是隨著他們漸漸長大,不能打、不能罵,甚至多說兩句就不回家,這時要如何幫助他們?我們總還是可以為他們禱告。我三個小孩都在美國,住在不同的州,各有自己的生活和需要面對的困難,身為父親的我真的沒辦法再為他們多做什麼,只能與太太三餐為他們禱告。
        有時候好像我們禱告了很久,上帝都沒有回應,就像耶穌對這位迦南婦人一開始保持的沉默一般,也看不到什麼改變或轉機。在這種時候,希望這位迦南婦人能做為我們的鼓勵。無論狀況多麼困難,環境多麼惡劣,或是上帝一直保持沉默,只要我和孩子都還有呼吸,我仍然要為他們禱告。求 神幫助我們從這位迦南婦人身上學到這個「絕不放棄」的精神,無論問題多大、孩子多壞、或是已經禱告了多久都看不到效果,我們絕對不放棄。就像這位迦南婦女一樣,一直禱告祈求,直到耶穌對她說:妳的信心是大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課就是Let Go and Let God。孩子長大了,父母最終都是要學會放手,但是身為基督徒還多一項,就是放手之後讓 神帶領。Let God就是為他禱告,祈禱他能被上帝帶領,走在正確的路上。
2.情詞迫切的直求
        這個婦人一直跟隨著耶穌一行人情詞迫切地苦苦哀求,甚至門徒都開始嫌她煩。「耶穌卻一言不答。」(太15:23) 有兩個瞎眼的人也是這樣,一直喊叫求耶穌憐憫他們,大家想阻止他們,他們卻叫得更大聲。「眾人責備他們,不許他們作聲;他們卻越發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們吧!」(太20:31)當我們禱告的時候,周圍的環境或者人們,對我們禱告的反應未必是正面的。可能一些非信徒的朋友們看到我們禱告好像無效,就會勸說:唉呀!反正禱告也沒什麼用,不如快去找醫生、專家吧。但是這位迦南婦女並不理會周圍人的反對,還是堅持到底。英文有句話 Not take no for an answer ,就是不把「不」當作答案,非要達到目的不可。
3.使命之外的恩典
        「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太15:24) 耶穌說自己的使命只是在以色列民族,但是婦人求的是耶穌使命之外的恩典。她要的只是從桌邊掉落的餅乾屑,這對她來說就足夠了。她相信耶穌有明確的使命必須達成,但她也相信 神有豐富的恩典,只要其中的一丁點對她也就足夠了
        另一個故事,有一個管會堂的人的獨生女快要死了,他來求耶穌救他女兒。在路上耶穌被一個患血漏的女人摸了一下,能力就流出去而讓她得了醫治。耶穌把這女人找了出來,向她道平安。「耶穌對她說:女兒,妳的信救了妳;平平安安地去吧!還說話的時候,有人從管會堂的家裏來,說:你的女兒死了,不要勞動夫子。」(路8:48-49)耶穌本來是要去醫治這個管會堂人的女兒,患血漏的女人原本不在他的計畫中,但耶穌還是讓她得了醫治。而這一耽誤使管會堂的女兒死了,耶穌最後還是去使這女兒死裡復活。對於患血漏的女人,這就是使命之外的恩典,Grace beyond mission。我們禱告也是一樣,雖然 神有他的使命和旨意,我們可能沒有在其中,但在使命之外, 神仍有足夠的恩典是可以讓我們祈求的。
4.承認不配的謙卑
        「婦人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牠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太15:27) 這位婦人很謙卑,清楚自己的地位,也表明自己所要的只是一點點剩餘的部份就好。在浪子回頭的故事最後,「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路15:21) 知道「我所求的並不是我應得、或是配得的,而是 神的憐憫。」其實這就是上帝最喜歡我們有的態度。
        有些人是這樣子禱告的: 神啊,我都有固定聚會、每次都有奉獻,還參與服事,你好歹聽我一次禱告吧?這是在跟 神邀功討賞,上帝不會喜歡這種態度。我們應該說,我們再怎麼做、再怎麼好,都還是不配,只能求上帝的慈悲與憐憫。
5.不屈不撓的堅持
        「耶穌說:婦人,妳的信心是大的!照妳所要的,給妳成全了吧。」(太15:28) 最後因為婦人的堅持,耶穌照著她所求的成全了。耶穌也講過一個比喻,說某甲因為半夜朋友來家裡卻沒東西招待,便到朋友某乙的家裡拜託他幫忙。「那人在裏面回答說:不要攪擾我,門已經關閉,孩子們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來給你。我告訴你們,雖不因他是朋友起來給他,但因他情詞迫切地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路11:7-8) 這個某乙的回答,恰巧和耶穌對迦南婦人的回應很像。一開始不回應,要他不要吵;接著說自己的使命是以色列人,外邦人沒門;最後說餅是給孩子吃的沒有狗的份,自家孩子吃飽、睡覺比較重要。但是因為某甲一直吵鬧哀求,最後這個某乙受不了還是起來給他食物把他打發走。
        耶穌透過這樣的教導是希望我們學習,禱告不要輕言放棄。他不是故意不給我們,而是要我們學習對 神的信心和這種堅持的態度。
V.結論
迦百農百夫長與推羅迦南婦女(太8:5-13; 太15:21-28)
緊抓神的雅各與堅持跟的路得(創32:26-29; 得1:8-17)
        被耶穌基督讚美過有信心的兩個榜樣都不是猶太人,一個是羅馬人迦百農的百夫長,記載在馬太福音第八章;另一個就是這位迦南婦女。只有這兩個人被耶穌當面稱讚說:你的信心是大的。我在想有時候,會不會這些拜偶像、傳統信仰的人們,他們比我們這些基督徒敬拜上帝的更虔誠?耶穌透過這兩個外邦人,來教導門徒信心的功課。
        這個百夫長自知不配見耶穌的面,於是拜託猶太長老幫忙向耶穌傳話!。接著又說,不敢勞駕耶穌到他家去,只要耶穌說一句話,他的僕人就立刻會好。在迦南婦人的故事中,面對耶穌靜默不語(silence),婦人忍耐等候 神的時間。耶穌對她說她不在使命之內,是被排不計(shut out),她堅心仰望 神的憐憫。最後耶穌故意講了諷刺的話(sarcasm),她仍然謙卑領受 神的恩典。耶穌用各種方法表示拒絕,但她總是不放棄,因為她堅定知道耶穌有能力做到,只要能得到耶穌的慈悲就可以。
        舊約中還有兩個很相似的人物,一個是緊抓不放的雅各(創32:24-29),一個是趕也趕不走、堅持跟隨的摩押女子路得(得1:8-17)。雅各緊抓著 神的使者要他祝福自己,使者先將他大腿扭傷,他不受挫;從夜裡跟他摔角直到黎明,天色發亮,他仍不認輸,最後 神的使者答應將他的名字更換成以色列,他還是不服,一定非要使者給他祝福不可。
        路得婚後,先生、大伯與公公都死了,婆家就剩三個寡婦。路得的婆婆跟兩位媳婦說,希望她們蒙 神的恩典趁年輕趕快找對象再嫁,自己要一個人返鄉。路得說婆婆一個人回鄉太辛苦。婆婆又說,依照本族習俗,一定要婆婆再生兒子,媳婦才能嫁給他,可是婆婆已經老了,不可能再生;路得的嫂嫂聽了婆婆的話就走了,但是路得還是不肯走。婆婆第三次勸說,希望路得和嫂嫂一樣離開,不要被老人家拖累。路得回答,不管是生是死,反正我就是跟定婆婆妳了。路得跟這位迦南婦女認定主一樣,即使三次被婆婆勸離(願神恩待、我已老邁、隨嫂歸拜),她還是緊抓著不放。
        透過這樣的教導,耶穌希望我們學習對 神的信心及對信仰堅持的態度。當我們人生遇到逆境,自己也禱告了許久,似乎上帝沉默,一直沒有回應,我們是否可以禱告:「主啊!我不求什麼,只求你憐憫,我要你的慈悲。」

禱告
        「親愛的主,不管我們人生處在什麼樣的景況,讓我們持守對你堅定的信心,知道你是施恩的主,願意來到你面前求你憐憫!禱告感謝,奉靠我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0 意見: